登陆注册
199100000016

第16章 未央宫不眠夜

第4章 霍光——行周公之事

第4章第1节 未央宫不眠夜

龙椅未满月

公元前74年,元平元年,诞生了中国历史上一项并不光荣的纪?录——昌?邑王刘贺当了还不到一个月的皇帝后被废,他带着“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的招牌去当了山阳郡侯。从此,人们记住了他,也记住了这起事件的操作者霍光。

刘贺即位后的第二十七天,未央宫发生大变动。既不是有人要篡位,也不是皇帝要嘉奖哪位功勋大臣。大将军霍光把所有在朝大臣、列侯、博士等召集到未央宫,举行批判加宣判大会,矛头直指当朝皇帝。气氛异常严肃,该到的人都到了 ,所有人都等着霍光发言。当霍光宣布要废掉刘贺,另选贤明时,与会大多数人感到意外,废立之事,关系重大,而且事情来得太突然,未央宫一阵安静,谁也不敢发言。

大司农田延年看到这种情况,立刻站起来说:“武皇帝驾崩前,把孤儿和天下一并托付给将军,是因为将军忠贞贤良,能够保住汉家天下。现在如果继续维持刘贺的帝位,那汉家天下迟早要断送在他手里,你霍光将来死了,又有何脸面去见汉武帝呢?”他手握剑柄,声称如有人不支持这项决议,敢反对废除刘贺,他就将其就地处决。

田延年带有军队背景式的发言,看起来是在骂霍光,其实是光明正大地支持霍光的行动,同时在告诉群臣,要不听霍光的,就去见阎王爷。现在田延年全力配合霍光,他们之前就碰面统一了看法,田延年也是这起事件的决策者之一。

霍光在决定废帝之前,询问过田延年。田延年这样回答霍光:“将军是国家的柱石,您认为这个人不适合做皇帝,不需要犹豫,奏明太后,另立一位人选。”

霍光说:“我也这么想,但不知道以前有没有类似的先例?”田延年说:“伊尹是商朝的宰相,曾经废掉了商王太甲,保全了国家,后人都称赞伊尹是忠臣。现在将军如果能这么做,也就是做伊尹的事,没有人会说你的。”

霍光何尝不知道重立皇帝,何尝不知道“伊尹废太甲”的故事,他之所以再三询问田延年,是因为他想探明田延年的立场,田延年是霍光的亲信,是一个勇士,他的支持很重要。既然田延年敞开了胸怀说明了想法,霍光心里更加有底了。为了让田延年更方便地参与行动,他安排田延年兼职“给事中”,以便自由出入宫廷。筹备好工作后,霍光才亮出底牌。

霍光、田延年两人的配合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公卿诸侯都表示“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于是,霍光联合杜延年、杨敞等人,完成一封奏章,列举了刘贺的种种劣迹,签上名后,上奏主持汉室年仅十五岁的上官太后,并将刘贺召至未央宫承明殿,宣读了这封奏章,即日废掉刘贺。他的所属官吏统统收捕,随后,刘贺又回到自己的逍遥地——昌邑。而后,长期生活于民间的汉武帝与卫子夫的曾孙、废太子刘据之孙,刘询(刘病已)被立为皇帝,这就是汉宣帝。

这是一个让人屏住呼吸的日子,霍光也不敢肯定就能顺利拿下刘贺,说服群臣。臣子废皇帝历来都是封建社会的臣子轻易不敢动的一块烫手山芋,就算是废掉一个傻子、流氓,也很容易落入君臣道德编织的社会舆论里,遭到后人一遍又一遍的鞭笞。臣子们不仅仅为了废而废,更重要的在于废是为了立,重新选择一个有能力的人当最高领导人。历代以来,在确立新君的紧要关头,常会有旧党趁着这节骨眼闹事,企图篡位。所以没有十足的把握,谁也不敢接手,甚至主动触及这个臣子思维的禁区。霍光冒了担负擅自废立的恶名之险,行废立君主之事。如果不废掉皇帝,那就会让刘贺一天天地废掉大汉基业。他选择了刘贺,刘贺的所作所为实在让他痛心。作为汉武帝托孤之臣,他背负着责任,更背负着忠诚,他必须这样做才能挽救将倾的汉室。事实证明,霍光选择了汉宣帝,才使得汉朝保持了兴旺的局面。汉宣帝即位后,霍光继续辅佐朝政,直到病死。未央宫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天,在遭到刘贺二十七天的痛苦蹂躏后,迎来了新的阶段;事实证明了它是汉室子民获得新生的开始。

皇帝的成绩单

刘贺干皇帝这个差事究竟糟糕到什么地步以致遭到臣民公愤?可以用几个数字来体现:即位27天内,干了1127件荒唐事,平均一天40件。这张成绩单,劣迹斑斑,正事一件没干。不用说是当皇帝,就是当个普通人也不够格,要不是当皇帝,他早就应该进牢房面壁思过。

昭帝死后,汉朝的政局曾一度发生混乱,但由于它的政局操持得相对稳固,短暂的混乱之后很快就平静下来。昭帝无嗣,由谁来当皇帝,这是霍光等大臣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当时,汉武帝的儿子只有广陵王刘胥还活着。大臣们都主张立刘胥当皇帝。霍光投了反对票,说刘胥这个人太荒唐,不是当皇帝的材料。有个郎官建议说:“立皇帝看中的是才能,辈分年龄都是次要的,只要有能力,有潜质,哪怕是晚辈又何妨?”霍光觉得不无道理,请大臣们讨论。讨论的结果,很多人都主张立昌邑王刘贺为新君。霍光便以上官皇后的名义下了诏书,派人去迎接昌邑王,请他到长安来即位。谁也没想到,这个大家精挑细选出来的新皇帝竟是个浪荡角色,大概也就是大臣们拿着筛子努力筛出来的,没拣出好米,竟挑了颗老鼠屎。

刘贺本是花花公子,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在为汉武帝治丧的时候,他带着随从去打猎。按着官方规定,这是极其严重的罪过。有个叫王吉的中尉,为他好,把他狠狠地数落一顿。他赏给王吉五石酒和五百斤牛肉,表示一定要改过自新。但说归说,别人的好意只是耳边风,左耳进,右耳出,刘贺还是不改。他手下有个郎中令叫龚遂,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也曾经多次好言相劝。他听得不耐烦了,就双手捂着耳朵朝外跑。他一边跑一边嬉皮笑脸地说:“郎中令真会羞人啊!”后来,龚遂征得昌邑王的同意,专门挑选了十几个读书人去伺候他,向他讲解各种礼仪。没几天工夫,他就把这些人轰走了。

昭帝死后,朝廷派专人专车接他入京登基,想着将来当皇帝,他欢喜了一场。在进京途中,他派人沿路掠夺,抢占民间女子、财产,并让其属吏、家人都穿上刺史的官服,封官晋爵,任其胡作非为。

刘贺来到灞上的时候,朝廷人马在那里等候着。他坐上只有皇帝才能乘坐的黄伞车,高兴得手舞足蹈。快到长安东郭门的时候,龚遂对他说:“按照礼节,奔丧的人看见国都,必须哭泣着表示悲哀。”昌邑王却说:“我嗓子疼,不能哭。”一直来到未央宫的东门外,他才装模作样地哭起来。

这种人没当皇帝时都毫无人样,当了皇帝更不用说了。每天从早到晚,刘贺懒得见霍光等大臣,他把未央宫当成皇家乐园。从昌邑带来的那些打鼓唱戏、斗鸡耍猴的人陪着他玩,玩开心了便随意赏给他们钱财。皇宫居丧期间,不允许宫内吃肉,他却偷偷地派人到宫外去买鸡、买猪,拿回来宰了大吃大喝。要细数上下五千年,哪个皇帝当得最不像样、最糊涂,刘贺是最佳人选。

会开了又开,选了又选,挑了一个“垃圾”人选来当皇帝,事情办到这个地步,不能不说是霍光和其他大臣们的败笔。所以看到这种情形,霍光自己能不后悔?后悔一点都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任由事态毫无控制地发展下去,刘氏几代人的努力就要断送在刘贺的手里。作为托孤重臣,霍光如不能拉下刘贺,又怎么能对得起武帝的信任和期待?

学周公负成王

现在都说那些受先王之托,辅佐幼王治理国家的股肱之臣所做的事情是行周公霍光之事,在霍光之前人们称之为“行周公之事”。能和周公相提并论,可见霍光的功绩和影响之大。

霍光成就“周公之事”,有赖于汉武帝对他的充分信任。霍光跟随汉武帝近30年,成为武帝身旁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在汉武帝时期,他“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为人沉静详审”。这么多年,他是一个几乎不犯错误的“好学生”,汉武帝很信任他。

武帝晚年,体弱多病,知道自己经不起多少天折腾了,但有件事他放心不下,就此撒手人寰,会很遗憾。因太子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储君至今没有定下来,如果在死之前未能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将来国家大乱。当时汉武帝还有三个儿子,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是亲兄弟,他们平日骄横不法,先排除掉。他想让年幼的弗陵继位。但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能懂什么,更不用说当皇帝了。因此,小皇帝需要有得力的助手辅佐。武帝在手下的一批臣子中物色忠实可靠的人选,最后选中了霍光,决定把担子交给霍光来挑。但他没有直接表达,而是借用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隐晦地传达自己的意思,希望他能在思想上有所准备。

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春,汉武帝去世。霍光正式接受汉武帝遗诏,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与车骑将军金日石单、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辅佐朝政。

到霍光为止,霍氏家族在西汉就出了包括霍光在内的两位极负盛名的人物,另一位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霍去病。兄弟俩的功勋不相上下,一个驰骋沙场,一个辅政于内。前后在西汉风光了五十余年,成就了一代传奇。霍光能够当上高官,成就一番事业,还得感谢哥哥霍去病的相助。

霍光,字子孟,约生于汉武帝元光年间。霍光的父亲霍中孺是平阳县吏,霍去病是他的私生子,他在曹襄府中为吏时与平阳侯的侍女卫少儿私通后生下的。霍中孺回乡后另外娶了妻子,生下霍光。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得宠,舅父卫青受重用,霍去病因此也得到武帝重用。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二十一岁的霍去病以骠骑将军之职率兵出击匈奴,路过河东,方与其父相认,并为其购买了大片田地、房产及奴婢。霍去病得胜还京时,将霍光带到京都长安,将他安排在自己帐下任郎官,从此霍光踏上了仕途。当时,他只是个毛头小子,后升为诸曹侍中,参谋军事。两年后,霍去病去世,霍光做了汉武帝的奉车都尉,相当于保镖,享受光禄大夫待遇,负责保护汉武帝的安全。?

接受汉武帝的家业之托后,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摆在霍光面前的是雄才大略的皇帝留下的万里江山。一个国家失去了强有力的舵手不是件好事,他生前所积累起来的伟人之威,震慑了一些有所图谋的人,也镇住了一些人事矛盾。但现在他走了,他高大的威望背影下所掩盖住的那些人、那些事都要慢慢地凸现出来。霍光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他是否做好了应对一切突发事件的准备?

同类推荐
  •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

    《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变革史》是一本讲述中国从农耕社会到现在的土地制度变革的书。它立足当今中国第一热论的土地问题,分析了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如周代的“分封建制”和“不籍千亩”,北魏的“太和改制”、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变革,并最终结合研究成果,提出对未来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建议。
  • 极品明君

    极品明君

    “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职责,我们是专业的斗士,我们要与皇帝抗争到底。”专业斗鸡大队大明文官集团唾沫星子横飞地如是说道。“这帮子傻冒,老子两根手指头玩死他们,他们交给我。你们专斗外敌就成。”斗志昂扬,气冲斗牛的大明皇帝对一脸黑线地军方集团如是说道。他是我们大明帝国最有为的君王,他是一位功勋足以让华夏无数帝王逊色的皇帝,没有他,就不会有如此强盛,如此伟大的大明帝国。老师们对学生们如是说道。“虽然他极力地想要掩盖历史的真相,美化并粉饰那血腥的一幕幕,但是,时间终将撕开他伪装的面纱,露出他真实的一面,他是一个邪恶的独裁者,更是一个可怕的,洞悉人性弱点的思想家,演说家和政治家。在他的蛊惑之下,让那个以德服人,以诚感人,以仁义礼智信为道德标准模板而延续了数千年文明古国,转变成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是仁恕,什么是廉耻,眼中只有赤裸裸的民族利益和帝国利益,充满了侵略性与攻击性的可怕帝国……
  • 先秦时期的权谋游戏

    先秦时期的权谋游戏

    此书淋漓展现了历史的治乱兴衰、人物的成败得失:最深刻的儒家智慧,从征服人心入手,谋圣而不谋智;最刻毒的法家智慧,以法、势、术为核心,用阴谋和强权控制民众;最圆融的道家智慧,通过“不争”,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脱的佛家智慧,在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中选择追求内在本心……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传奇与流言》是炉火边的一场倾谈;流言,是口耳间的一阵私语。传奇与流言是流传在市井街头的生动故事,如同生命不能没有自由与激情一样,传奇与流言是生活必备的两样调味品,是它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传奇与流言,从来不是历史的传统主题,但是它们作为亲历和见证历史的一种方式,其中或多或少地烙下了当时重大历史变迁的身影。不要轻视传奇与流言的历史作用,虽然我们难辨真假,虽然历史不能再现,但是,印刻在传奇与流言上的,却是历史最为深刻的一面。所有的历史人物,全部的历史事件,都被忠实地记录在传奇与流言当中。这些或豪迈、或凄美、或浪漫、或感伤的精彩遗迹
  •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本书包括生活用品、衣着服饰、美味佳肴、蔬菜水果、良辰佳节、民间风俗、官衔职务、俗语谚语、称谓沿袭九大部分内容。涉及两百多个发明、发现、发展故事与史实,涵盖生活方方面面。有妙趣横生的典故传说如“寿桃” “混帐” “万岁”等,也有丰富的娱乐生活。既可得知传统民俗的流传,又可知悉人间万事的变迁。作为生活中的细节和常识,本书将带你进入历史隧道,分享有趣的新鲜事,为你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倾城泪,雪胭凝香

    倾城泪,雪胭凝香

    为一场恶意的阴谋,她与他擦肩而过,无缘夫妻。在一次刻意的安排,他对她一见钟情,从此,爱恨缠绵。******他疼她入心,爱她入骨,她却利用了他,从他的怀中,钻到了另一个男人的心里。他冻心绝爱,她却又跑回来,霸爱劫心,使他陷入爱与恨的纠结之中。她说,她心已不爱,为何?会放下他去追随着她从前的依恋?他说,他的爱已成恨,那为何?却又撇下江山,拼死相救?******她一身男装,伴君身侧,一朝突然晕倒,男儿之身,却惊现喜脉,顿时,众说纷纭,这是谁人下的种?五年之后,某一萌宝出现,“娘!外面有一个长得像我的人来找你!”“臭小子!别以为每个长得帅的男人都是你爹!”简介很大气,内容很细腻,走过路过的亲们,表错过了哟!咖啡不要钱,随便冲个也无妨,若是稀饭,就点一个“加入书架”吧!亲的支持,零香无限滴动力!再表申明,此文绝不会弃!
  •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最早可能成为一名北大的学生,该在1966年。那年我高中毕业。我读中学的太原三中是省内重点中学,我是学校的高材生。我在全省统考曾获总分第二名;我认为自己考取中国任何一所名牌学府都易如反掌;我的首选目标是北大。我在毕业前夕已填好了报考志愿表;我的第一志愿以及第二志愿都是北大;我选了天体物理系以及飞行器系。考北京大学,要讲北京话怎么办?从高一起,我就学了一口太原“京腔”;袜子破了又怎么办?从高二起我开始学习做针线、打补丁。连补袜子这样的细节都考虑过了,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 异界逍遥剑神

    异界逍遥剑神

    一个立志追求武道之极的平凡少年,屡遭逆境,饱受嘲讽;直到那天,一只绝色狐妖钻进了他的体内,一切都改变了;困扰他已久的修炼难题迎刃而解;平凡的老爹突然摇身一变,成了超级强者;相识十几年的青梅竹马本是样貌平平,却突然貌若天仙……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昆虫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昆虫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绝代老艄

    绝代老艄

    小说历来是虚构的。所谓的生活真实只能是文学意义上的真实。书中所提到的地名大多属虚撰,但也有不少用了实际生活中的真名,如柳林、碛口等等。这为的是加强作品生活的实感。正如《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绝不是实际生活中水泊梁山一样,不可以将其视以为真而去查证或对号。提及这一点可能是多余,权当蛇足吧!
  • 乞尾赖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乞尾赖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康熙大帝:夺宫初政

    康熙大帝:夺宫初政

    《夺宫》是《康熙大帝》的第一卷。描写康熙八岁即位后,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里,与辅政大臣鳌拜集团的篡位阴谋作斗争的故事。 康熙年幼时异常聪颖,曾拜落第举人伍次友为师,学习封建统治本领。在太皇太后孝庄和侍女苏麻喇姑的支持、帮助下,康熙团结了一批在圈地中破了产的中、下层地主和知识分子,形成了一支拥帝派的拱卫力量。经过多次较量,他终于在十五岁时,智擒了鳌拜,巩固了帝王权力,为清王朝的振兴打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 红都拾遗

    红都拾遗

    本书是作者对文博(文物与博物馆)和苏区史的研究,从大量公开发表的作品中挑选出60余篇,内容丰富,涉域宽广。全书多篇文稿较为详细记述了瑞金革命纪念馆机构开格、更名和改扩建,以及瑞金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