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6100000014

第14章 轻松让孩子爱上学习(2)

于是,有一些父母就开始效仿这种方法,将其运用到激励孩子的学习上。只要孩子学得好就给其一些物质甚至金钱的奖励,并且经常对他许下这样的“诺言”:

“如果你能考高分,我就给你买……”

一位母亲为了让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好好学习,就给他制定了一个奖励制度:平时小考若是能考到90分以上,就奖励10元钱;若是大考能进前10名,就奖励50元钱;若是能考到前5名,就奖励100元钱。

开始的时候,这个奖励制度对儿子有很强的吸引力。他每天放学回家就是钻进房间认真写作业、温习功课,几次考试下来成绩也都不错。母亲也实现承诺,给了儿子奖励。但时间一长,母亲就发现儿子学习的热情远不及开始时那么高涨了,学习变得敷衍,而且还出现了厌学的情绪。母亲只得加大奖励的“筹码”,但仍然未见什么成效,她一下子犯了愁……其实,许多父母都会有这位母亲这样的经历,对于孩子的学习动辄就给金钱、物质奖励,开始的确很奏效,但慢慢地就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结果。于是,父母就会像这位母亲一样陷入苦恼之中。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研究发现,“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活动的时候,如果对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有可能减少他对这项活动的兴趣。”

德西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题。

最开始,所有的学生答对题了都没有奖励。而后,他将学生分成了两组,一组学生每答对一道题就奖励1美元,另一组则不奖励。

在两组学生休息或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德西发现,有奖励组的学生只在拿奖励的时候很卖力地解答,而无奖励组的学生却热衷于去寻找答案。也就是说,有奖励组的学生对解答这些智力题的兴趣在减少,而无奖励刺激的学生却依然兴趣浓厚。

德西认为:“奖励刺激容易引发人的外部动机,其特点是持续时间比较短;而与之相反的内部动机则是对所从事事情本身的兴趣,它的持续时间会很长。”

由此可见,物质奖励对于人的兴趣发展来说,并没有起到什么好处,反而会磨灭掉人的兴趣。父母从心理学家德西这里应该得到启示,用金钱或物质去刺激孩子学习,是不可能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的,相反,还有可能会使孩子对物质利益过分追求,将学习作为与金钱物质作交换的筹码,从而失去学习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尤其是当孩子本身对学习有一定兴趣的时候,父母的金钱物质奖励还有可能会弄巧成拙,使孩子盲目追逐金钱,学习主动性降低,并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

那么,不用物质或金钱奖励,父母又该用什么样的奖励来激励孩子爱上学习呢?

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

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了,就只是一味地说:“你必须努力,你只要能考出好成绩,我就奖励你。”然后就是罗列出要么是红包、要么是丰厚物质的“奖品”名单。

但父母要注意的是,孩子究竟为什么不爱学习呢?他是真的只单纯地需要有人刺激他一下他才会努力吗?还是说他其实是在学习上有问题需要解决?父母不问原因,只是给孩子金钱、物质奖励,这样激发孩子学习的做法,没有对症下药,当然也不会产生好效果。

所以,当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开始下降的时候,父母不要直接用奖励,尤其是金钱、物质奖励去刺激他。首先要能搞清楚孩子的学习究竟出了怎样的问题,是学习上偷懒了?还是没有听懂教师的讲解?还是他对知识的理解有偏差?

在明了这些问题之后,父母应该针对病症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一旦他“茅塞顿开”,即使父母没有奖励,他也能自觉地努力学习。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孩子的学习也一样,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父母就用不着挖空心思地非要用什么奖励去刺激他学习了,他会自觉地投入知识的海洋,并且还会学有所成。

2009年高考,广西理科状元是一名叫黎璇的女生。当外人问及她的母亲有什么教育经验的时候,她却说:“这要归功于女儿从小养成的效率高、时间观念强的学习态度。”

在黎璇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培养她独立看书、学习的习惯,并且还告诉她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做完之后,才能去做其他事情。这样,黎璇从小就养成了自觉、独立的学习习惯,她非常重视课堂效率,几乎不会将难题带回家里解决。学习效率高和时间观念强,正是她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

通过黎璇的例子,父母应该多多思考,与其在后来不停地用奖励来交换孩子的好好学习,倒不如最开始就培养他自己能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可以给孩子一些精神奖励。

其实若是孩子真的学得好,父母也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精神奖励。比如,当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父母的真心夸奖将会使他产生荣誉感,从而更加努力学习;肯定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还可以为他准备小红花,微笑、拥抱、亲吻,或是对他的成就竖起大拇指;若是孩子一段时间都表现得很好,父母就可以说:“我们给你准备了特别的奖励,以表扬你的良好表现。”然后,就可以带他去看有意义的电影、给他做一顿他爱吃的饭菜,或者去做一次旅游放松身心,等等。

父母的这些精神奖励,都会让孩子感觉好好学习是一件好事情,取得好成绩也是一件好事情,他就能继续发扬刻苦精神,也会继续努力学习。

精神奖励也要讲求“度”。

精神奖励也是一种暗示心理,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暗示,会让孩子感觉愉快。

但是,这样的奖励也是有一个适度原则的。

父母应该掌握好给予奖励的标准和次数,若是标准太高,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努力看不到成效,他的学习兴趣也会慢慢减少;若是标准太低,他又会很容易就能得到奖励,这就失去了奖励的作用;而若是奖励的次数太多,还有可能会让人自我膨胀,这将会导致孩子变得骄傲自满,他就会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优秀了,所以不需要任何努力了;但若是次数太少,他又会觉得自己是不是没有进步,他就可能会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由此可见,父母在运用精神奖励的时候,也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定,这种奖励既要能肯定孩子学习的成果,又能让孩子能够不断前进,父母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千万不要忘记奖励美德。

上小学三年级的齐阳在学期期末的时候,被评为班上的“劳动标兵”。回家后他高兴地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妈妈,满以为妈妈会表扬他,谁想妈妈竟然一撇呢!”听了妈妈的话,齐阳兴奋的表情迅速消失了,他卷了奖状默默地走回了自己的房间……“重智力、轻德育”的教育结果,势必会让孩子成为高分低能、心理不健康,甚至人格不健全的人。父母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的同时,也千万不能忽视对他的品德教育。比如事例中的妈妈,她完全可以说:“真不错!以后我们要继续努力啊!”对孩子美德的称赞,也会促使他将美德继续发扬下去的。

只有拥有良好品德的人,他的努力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将来他才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他的未来也才有可能会成功。否则,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即使他学得再多、学得再好,他也不会是个好人。看看社会上那些学生杀母、伤同学、虐待动物等事件,父母应该要能反思,重视孩子学习的同时,更要重视他的品德。而且当一个孩子品德好了以后,他的学习也自然就会好,这将是一个良性循环。

沟通箴言

奖励孩子也是一门艺术,金钱物质等奖励,只会让孩子为了得到奖励,而去被动学习,还会增长孩子的物欲;但适当的精神奖励,却能让孩子从内心爱上学习。所以,父母要善用“报酬效应”,要让这一报酬真正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而且这种激励不仅仅是激励学习,还要激励他不断发扬良好的品德。

“会玩儿,也是好事儿!”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允许他玩

在孩子还未进入学校的时候,他都是在玩中学知识的,他会觉得很快乐。而孩子一旦进入了学校,开始了系统的知识学习,他就再也不能在玩中学习了。

难道是有人给作了这样一个规定吗?说孩子进了学校后,绝对不能玩耍,必须要一本正经地坐下来抱着书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下去?

10岁的儿子很聪明,但就是很贪玩。妈妈知道孩子爱玩,但她还是要求孩子必须学习要好。于是,每天儿子玩的时候就想:玩完了会不会被妈妈骂?今天的作业还没写完;而到了学习的时候,儿子又想:昨天和同学一起玩的那个坦克模型真有意思,要是今天也能玩就好了。于是,儿子玩的时候不能尽兴,学的时候也是干耗时间而没有效率,玩不好也学不好。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很是着急……其实,这就是孩子不会玩的后果,再加上妈妈对学习的强调,才使得他既没玩高兴也没在学习上有什么建树。因此,关键还是父母要积极对其进行教育,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但现在太多的孩子却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父母总是说孩子:“整天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精神。”但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一提学习就泄气?有的父母就会说了:“那还用说?就是没有学习精神,太贪玩。不好好管管是不行的。”这就错了!

孩子其实很单纯,对他不喜欢的事物他都会表现出厌倦,而对他感兴趣的事物,即使没有任何人去督促他,他也会很自觉地去努力研究、努力做好,甚至还会废寝忘食。想必许多父母都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当孩子喜欢打篮球的时候,他恨不得将所有时间都用来打篮球,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把球扔来扔去,也不管天气多热,也不管出了多少的汗。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对打篮球感兴趣。假如孩子对学习也如打篮球这么有兴趣,那父母何愁他学习不好呢?

但爱玩的孩子就一定不好吗?他就一定没有什么前途可言吗?当然不是!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比尔·盖茨的起步,是从计算机编程开始的,而他对计算机的热爱则是从中学起编写游戏程序开始的。看起来,比尔·盖茨最初在做的事情是编程,但其实他编程的目的就是自己动手编写游戏,这个目的简单而又明确,就是“玩”。他就这样玩出了名堂,玩出了一家在个人计算与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领导者的微软公司。

由此可见,会玩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会玩的孩子非常有可能在他玩的那个领域做出成就来,所以父母就不要再粗暴干涉孩子的玩耍了吧!

让孩子既要学习,又要会玩儿,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不要动辄就训斥孩子“爱玩”。

孩子玩的时候,没准儿就是在开发他的天赋,也没准儿就是在发展他的兴趣。父母又不能读透孩子的思想,又如何知道孩子的“玩”只是傻玩儿呢?

所以,父母不要动辄就训斥孩子爱玩,要能有一双会细致观察的眼睛,要能看得到他行为的真正目的。父母可以和孩子多交流,了解他的想法,了解他行为的真正意图,适时给予帮助和引导,让他在玩的同时也能够学到知识。

别给孩子的学习规定硬性的指标。

父母喜欢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一个好成绩,将来你才能有出息。”要不就是直接给孩子订一个目标,让孩子必须达到某一个高度。父母的期望都是好的,但若是总用这样的期望来教育孩子,就会给他带来极大的压力。

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什么是负担?他不喜欢的事情,你叫他做1分钟,这就是负担;他喜欢干的事情,干到废寝忘食,也不是负担。”放到孩子学习这件事上来说,就是当父母让孩子为了某个目的而去学习的时候,他对它的兴趣就会大大减少。在孩子看来,这样的学习就是一件苦差事,学习好比在做苦役。而且,他还有可能将学习理解为“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一旦目的达到了,那么学习也就不再重要了。这样一来,他将彻底曲解学习的根本意义。

所以,若是父母想要孩子将玩的劲头用在学习上,就最好不要给孩子的学习规定什么硬性的指标,什么考到第几名,什么要考多少分,只要孩子努力了,还有什么比快乐学到知识更重要呢?

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心情放松的状态下,都会做得最好,也会完成得迅速而完美。其实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的。

有一些父母,总是在猛抓孩子的学习,恨不得每分每秒都不放过。他们会在孩子身边像看守一样盯着他学习,他们也会时刻“惦记”着他是不是英语单词还没背、数学练习还没写,他们甚至觉得孩子不能有玩耍的时间,“有那工夫多写篇作文多好”。在这样紧张的环境下,孩子都被压得透不过气来,最后直接导致他对学习产生排斥,甚至厌烦的心理。

所以,父母要尽量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习,比如不要陪(实际是监视)着他写作业,不要总询问他有关学习的事情,让他自己合理安排学习与玩耍的时间,等等。父母要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能成长为爱迪生,也不是所有人将来都必须要做爱因斯坦。让孩子能自由地吸收知识,让他能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男孩,妈妈在他小时候就教育他要认真学习,不能玩耍。在妈妈的教导下,这个男孩的学习成绩果然很优秀。

但有一天,男孩却对妈妈说:“我不想上学了,在学校里我一个朋友都没有。”妈妈惊讶地说:“你可以去找同学们呀?”但男孩摇了摇头说:“他们不是打乒乓球就是下跳棋,但是我都不会。我去了他们都觉得我玩不好。”妈妈听后,忽然沉默了,她也发现,最近儿子变得越来越内向,甚至没有一点儿男子汉的味道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游戏是为儿童提供充分刺激的最有效的活动。”

这位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剥夺了他玩耍的权利,这才是导致他没有朋友、不能和同学正常交往的直接原因。

所以,父母要吸取这个教训,在孩子应该玩的时候,放手让他去玩。孩子可以从玩耍中学到许多东西,如创造力、应对能力、合作能力,等等;玩耍中孩子还能锻炼身体,促进大脑和身体的发育;最重要的是,玩耍可以给孩子的童年留下快乐的回忆。如果孩子小的时候缺失了这项活动,那么他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可以从玩中培养孩子的自信。

孩子一旦拥有了自信心,他再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会显得轻松许多。而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孩子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不是要提高他的学习成绩,而是帮助他培养起足够的自信心。

同类推荐
  • 聪明宝宝必吃的30种益智食物

    聪明宝宝必吃的30种益智食物

    给宝宝最天然的脑黄金。天然的食物是帮助宝宝大脑发育的最佳营养,是宝宝大脑发育的基础及大脑发育的保障,选对食物巧手烹调,让宝宝越吃越聪明。
  • 好父母你该如何爱孩子

    好父母你该如何爱孩子

    普天下的父母最无私的时候就是爱孩子的时候。全天下的父母都一样。但是当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呢?是否思考过:这些究竟是孩子的需要,还是父母的需要?宠爱和溺爱仅有一线之隔,除了物质,我们还有其他方法爱孩子吗?“圈养”还是“放养”,究竟哪一种教育方式更加完善呢?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孩子的爱,如何给,给多少,都是应该细致讨论的问题。本书向父母说说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错误的爱,该怎样去爱孩子,该怎样让孩子去爱别人。我们都知道,能够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从来都不是什么技术性的工作技巧和生存技能,只有好的性格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才是好的命运的基石。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掌握受孕时机,获取早孕信息。避免有害因素,慎重服用药物。重视孕期营养,保持适度运动。选择分娩方式,促进体形恢复。
  • 赢在起跑线: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

    赢在起跑线: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

    赢在起跑线: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是在畅销书<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作、改良,引入更多富有时代意义具体案例和教育方法,全面仔细地为父母介绍“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要做的全部工作。相信本书一定能帮助父母更有效、更出色地做好孩子的学前准备,为孩子未来的腾飞垫上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 育儿圣经

    育儿圣经

    作者吉娜·福特认为,从宝宝一出生,父母就应该让他们遵循科学合理的作息规范,这样不但可以让宝宝获得充足的睡眠和奶水,也能使新手父母不至于手忙脚乱,特别是妈妈可以获得充分的休息时间。这本《育儿圣经》,基于作者照看超过300名宝宝的经验,为新手父母提供宝宝不同生长阶段的作息规范建议,告诉你:·怎样迎接宝宝的到来。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什么时候宝宝应该吃奶,什么时候应该睡觉,什么时候应该洗澡和玩耍。宝宝出现睡不好、哭泣、饥饿、疲惫等状态,到底是什么原因。妈妈要想重新工作,应该做哪些准备。宝宝在断奶阶段,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妈妈喂养宝宝时,怎样才能让自己获得休息。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童养媳

    重生之童养媳

    一个合着月光和花草茶成长的女子,用她自己的双手,努力守护着她的幸福。她的一生,有过温馨,有过坎坷,有过迷离,有过忧伤,但是她不曾后悔的一路前行,也始终有人坚定的守护在她的身边,不离不弃。且看这个如月见草一般的女子,怎样在这异世里,悄然绽放,洒下一片幽香……
  • 乱世仙侠

    乱世仙侠

    张山峰是川北民间一个广为流传的仙侠,《乱世仙侠》就是刻画一个以张山峰为首的仙侠集团。通过对张山峰为首仙侠集团的生动细腻,而又情节离奇曲折的描写,真是达到写人写妖写鬼写出人间苦乐辛酸,刺官刺贪刺恶刺尽官场污浊黑暗。
  • 我读.3

    我读.3

    《我读3》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 水是最好的医生

    水是最好的医生

    本书告诉你:水是最好的医生。因为人体许多疾病的产生不是因为别的,仅仅是因为我们的身体缺水。身体缺水造成了水代谢功能紊乱,生理紊乱又导致了诸多疾病的产生。通过这本书,你将知道如何喝水能预防一些疾病;通过这本书,你将知道如何喝水能治疗一些疾病;通过这本书,你将知道如何喝水最健康。
  • 胃肠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胃肠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胃肠病的食疗谱:素菜、荤菜、粥菜、主食、药茶和药酒。
  • 狄小杰侦探社2

    狄小杰侦探社2

    他是狄仁杰的第36代孙,虽祖上门楣显赫,人生却穷困潦倒;她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忠实拥趸,虽为人聪明伶俐,生活却霉运连连。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时而横眉相对,时而相濡以沫。他们无数次患难与共,却从未享受美好;他们无数次出生入死,却从未停下脚步……他们命运的齿轮,已经紧紧咬合在一起。他们共同上演了一出史上最华丽的纸上青春悬疑单元剧!悬疑青春派,推理非主流,尽在精彩永远不断的《狄小杰侦探社》!
  • 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管理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
  • 魔门败类

    魔门败类

    欺师灭祖,残害同门视为道门败类!不修佛法,屡犯五戒视为佛门败类!身为魔门血炼宗弟子林皓明,得到了一串神奇的功德珠,做“善事”、赚功德、解封印、得好处,于是魔门败类诞生了!这是老惊回归仙侠的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本书老惊先打包票,肯定会完完整整的写好,所以大家尽管放心收藏!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米洛依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米洛依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