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4600000034

第34章 争献纳使臣识大体 立战功良将镇边陲

曹氏系曹彬的女孙,入宫后很得仁宗的欢心,未几遂册立她为皇后。曹后宽仁大度,驭下恩威并施,正位以后,宫中莫不畏威怀德,禁内肃然。这时仁宗忽又想念郭后,乃遣宫使存问,赐以乐府诗章,郭后亦裁笺和答,交由宫使带呈。仁宗见她词旨凄惋,顿时感悔前事,命宫使复往,召她还宫。郭后辞谢宫使道:“万岁如要召我再入后宫,须要百官立班受册,方可奉旨。如此草草,虽有圣谕,我实无颜进去见诸宫人。”宫使回奏,仁宗心下好生为难。阎文应得听此事,不禁万分着急,唯恐郭后万一复立,自己的生命定不能保,暗暗筹思阻害仁宗与郭后好合的计策。忽逢郭后感冒小疾,仁宗命阎文应尊领太医前往诊视。阎文应不由心喜道:“灭绝祸根,在此行了!”

遂携同太医,至瑶华宫诊治郭后疾病。不知怎的,郭后经太医诊视后,服下药去,竟尔暴崩了。仁宗听报,恻然泪下,命用后礼殓葬,这时是在二年十一月。到三年正月,乃追复为皇后。

宫廷内外,都疑郭后的死,系属阎文应毒杀,可是找不着实证,不好奈何他。齐巧范仲淹调知开封府,遂劾奏阎文应罪状,请仁宗按律处治。仁宗因郭后身死不明,正怀疑阎文应,见了范仲淹奏疏,立即窜逐阎文应于岭南。阎文应食甘饫肥已惯,哪堪这负罪长征的苦楚,又恼又病,遂死于道中。未几,杨太后崩逝,朝里治办丧事,不免忙乱许多日子,才拊葬于永定陵,谥做庄惠。仁宗经此两番悲伤,益觉精神不振,时有头晕目眩,停食失眠诸症。幸得曹后看护殷勤,才渐渐复原了。曹后见仁宗体质亏弱已甚,料想难得子息,因奏请仁宗,早于宗室中,择取一螟蛉子,作为皇嗣。仁宗很以为然,当即选择了一个,系太宗嫡孙赵允让的第十三子,名做赵宗实,取入宫中,由曹后抚养。此子长大,就是英宗皇帝,这是后话慢提。

那契丹自澶州议和以后,两国互守疆界,各不相侵犯,而且庆吊常通,着实像兄弟之国了。契丹主隆绪与萧太后,已先后死了:萧太后死于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十二月,隆绪死于天圣九年的六月。隆绪临死,遗诏太子宗真继位,且重嘱道:“宋朝的信誓,尔当遵守勿失!”宗真含泪受命。既即位,改元做景福,号隆绪做圣宗。七月,遣使来告哀。仁宗遣龙图阁待制孔道辅充贺册及吊祭使,往契丹贺册吊丧。宗真遵着隆绪遗嘱,果然谨守旧约,不相侵犯。历仁宗由明道改元做景祐,又改元做宝元,由宝元复改元做康定,由康定再改元做庆历元年,两国和好,未有间隙。不过到此时,宗真年纪已长,见国内无事,人口日增,便慨然起南侵的心。恰巧碰着西夏反叛,宋廷连年西征,师老民疲,遂想乘机取瓦桥关以南十县的土地。于是召集群臣,商议此事。南院枢密使萧惠奏议道:“两国的强弱,是圣虑所熟悉的;况且宋朝西征有年,兵疲民敝,陛下亲率六军往伐,定必获胜。”北院枢密使萧李穆却谏阻道:“我先朝自与宋军订立盟约,和好已有多年,而今无故兴兵往伐,乃是我国的不是,况且胜负还未可逆料,愿陛下明察!”宗真不听,竟从萧惠的主见。于二年三月,遣南院宣慰使萧特末,翰林学士刘六符,赍书来求关南故地,且问兴兵伐夏及沿边疏浚水泽、增益戍兵的理由。萧特末等至,吕夷简奏请命富弼为接伴使,与中使迎劳郊外。萧特末等假托疾病,倔强不拜。富弼正色诘责道:“我曾奉使北朝,病卧车中,听得国主命令,辄起拜受。

今尔等奉使我朝,我主使中使迎劳尔等,尔等却夜郎自大,不肯拜礼,有这样的道理吗?“萧特末等听了,不禁矍然起拜。

富弼当下将萧特末等导入客馆,款待一切,并作非正式的谈话。

富弼开诚布公,侃侃而谈。萧特末感悦,便不复隐瞒,秘密把契丹主所想的告诉富弼,且说道:“这项要求,可以从便从,不可以从,可别想一个办法,或增赔款,或许婚姻;只要搪塞得住,便大家相安无事了。”富弼即把这个谈话,奏明仁宗。

仁宗得奏,只许增加常年赔款,或是许他婚姻,要关南土地,决不承认。因命吕夷简选择作使的人。吕夷简因与富弼不和,想把他陷在外国,即举荐富弼可以作使。仁宗便诏命富弼为使者,往契丹报聘。富弼奉旨,毅然入朝辞驾道:“常言说:“主忧臣辱,微臣此行,决不敢爱死!”仁宗嘉他忠义,当进富弼为枢密直学土。富弼奏对道:“国家有急事,理当不惮劳苦,怎敢先受爵禄呢?“固辞不受,即日北行。

五月,契丹聚兵幽、蓟,宣言将要南下,河北、京东都属边备。朝议因请筑城洛阳,藉固守备。吕夷简道:“契丹若得渡河而来,就令有高城深池,也不足恃了。契丹乃是侮弱畏强的,宜建都大名,表示将要亲征,使他知我威声,才可使他畏惧而退。”仁宗依着吕夷简的建议,却建大名为北京,命王德用判定州兼三路部署。王德用奉旨,日夜教练士卒,定期大阅,耀武扬威。及期,契丹遣侦骑来觇,见王德用部下兵强马壮,回去告诉如此。契丹军竟大为恐惧,锐气顿消。六月,富弼抵契丹,见契丹主宗真道:“两国主上自缔盟以来,父子继好,垂四十年了。忽一旦要求割地,是什么缘故呢?”宗真道:“南朝违背盟约,阻塞雁门,增益塘水,缮治城隍,招集民兵,却又为着什么缘故呢?我国诸臣,见南朝这等举动,便请出兵南下。我不想用兵,是以遣使质问一切,并索关南故地,如果索而不得,再行出兵。”富弼道:“原来为此。须知我朝塞雁门,是为防御西夏;增塘水,开始在南北通好以前,而今不过继续往日工作;治城隍,乃是修旧;招民兵,不过补阙:这都不是违约的事件。须知请用兵的臣子,都是为己身设谋,并不是为国家!因为北朝与南朝通好,这利益全归主上得着,臣下便一无所获。若是用兵,这利益便全归于臣下,而祸恶却又尽归于主上,所以臣下莫不喜欢播动战争的。”宗真惊问道:“这是怎么解说呢?”富弼道:“晋高祖欺天叛君,末帝昏乱,土地狭小,上下离叛,所以北朝得进克中原。然所得金币,尽归臣下私有,公家反损失了无数饷械,弄得公府一空。现在南朝提封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上下一心,北朝要想战争,能保必胜吗?就使能够得胜,所折耗的粮械兵马,是臣下受了这损失呢?还是主上受了这损失呢?若通好不绝,那岁币尽归主上得去,臣下有什么利盟呢?所以臣下便不得不挑拨主上作战了。”宗真听了,连连点头道:“有理,有理。”半晌,宗真又道:“虽然如此,我祖宗故地,应当还给我国了。”富弼道:“晋朝把卢龙的地方送与契丹,周世宗复取关南的土地,这都是先代的事情,与本朝不相干的。若各个要求故地,那么幽、蓟实为南朝前代所有,亦当还南朝了。”明日,宗真召富弼同去射猎,在马上谓富弼道:“我朝如若得回故地,与南朝和好的日子,当可持久不逾;不然,今日纵然和好了,仍是不能长久的!”富弼道:“北朝定要得地,当然是以得地为荣了。

北朝既以得地为荣,南朝亦必以失地为辱。南朝与北朝相许为兄弟之国,可使一荣一辱吗?“宗真默然无语。猎罢,刘六符谓富弼道:“我主听了荣辱的谈论,意甚感悟。土地的事,暂时搁起,而今只有许婚姻可作谈判了。”富弼道:“依我的意见,还是增加常年赔款的好,许婚姻一则易生嫌隙,一则我朝长公主出嫁赍送不过十万缗,岂若增加常年赔款,可享无穷的利益?“刘六符回奏宗真。宗真即召富弼命他还国道:“卿可回去,取了誓约来。等到卿再来的时候,这两件事,朕总已择定了一件。”

富弼还奏仁宗。仁宗道:“和亲与增款两事,听他择一件谈判便了。”复命富弼为使者,持誓约及增款和亲两议,再往契丹,务成和议。行时,并命至枢臣处亲受口传的辞语。至是遂行,抵乐寿,富弼忽谓副使张茂实道:“我为使者而未见国书,倘若书中的辞语,与口传的辞语不同,这事情便坏了。”

乃启书审视,果与口传的辞语不同,富弼即忙驰还,抵京时已日昃,乃叩阍求见,仁宗召入。富弼将国书呈奏仁宗道:“枢臣想要陷害微臣,故意使国书的辞语与口传的辞语不同,请陛下龙目观看。徽臣一死本不足惜,岂不误了国家大事?”仁宗听了,即召回晏殊。晏殊奏道:“吕夷简决不会这样,恐或是录书的写错了吧!”富弼奏道:“晏殊实是奸邪,帮助吕夷简欺蒙陛下,陷害微臣,愿陛下明察!”仁宗道:“此时使事为重,这个暂且莫提。”即命晏殊更正国书,命富弼速去。寓弼复视明白,乃再启行。既抵契丹,不复议和亲,但议增副款,宗真道:“南朝增加常年赔款,应将赔款字样,敢做献款字样。”富弼答道:“两国相约,原是南朝为兄,岂有兄献与弟的道理吗?”宗真道:“称献不可,改称为纳吧。”富弼道:“亦复不可以的。”宗真道:“赔款既是可增,区区一字就不可改吗?若我拥兵南下,得勿后悔!”富弼道:“我朝为是兼爱南北生民,所以屈己增加常年赔款,岂是畏惧北朝威势?万一不得已,而出于战争,那么当看曲直而决胜负,非使臣所可料了。”宗真道:“卿勿必固执,古时原有先例。”富弼道:“古时惟有唐高祖借兵突厥,当日赠遗粟帛,或称做献纳。但是后来颉利被太宗擒住,哪里还有这个例呢?”说时声色俱厉。宗真晓得富弼是决不可屈的,便道:“我自遣使往议吧。”乃留下增款誓约,遣北院枢密副使耶律仁先与刘六符,持盟约与富弼同来,且议献、纳二字。富弼先入奏道:“献、纳二字,臣已死力拒绝过,契丹已软化了,陛下可勿再许他。”仁宗允奏。

后来又依晏殊的计议,竟承认他改用纳字。于是每岁增纳契丹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仍遣知制诰梁适往契丹对换盟约。契丹亦再遣使来,对换盟约,并告撤兵。自是与契丹通好如前。

而今且说西夏反叛的事。在明道元年的十一月,夏皇李德明病死,仁宗遣工部侍郎杨吉,往册李德明子李元昊袭封为西平王,李元昊拜受了。李元昊素有大志,数劝谏他父王勿要臣服宋朝。李德明戒他道:“我国向年因战争,国内实在疲敝不堪。近三十年间,臣服宋朝,才锦衣玉食,与民休息。这实是受着宋朝的恩惠所至,不可负他的。”李元昊道:“穿着皮毛,从事畜牧,乃是我蕃族本色,何必要穿着什么锦衣呢?且大丈夫生为英雄,应该自立为帝王,怎能为着一袭锦衣,便甘作宋朝奴隶?”至是既袭封,即仿效宋朝制度,变法维新,励精图治,整军经武,以谋反抗宋朝。至景祐元年,遂起兵反叛,入寇庆州。得华州张、吴两书生,教他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因此,李元昊的声势,遂日渐扩大起来。宝元元年十月,李元昊遂僭立为帝,建国号做大夏,建元做大授,改灵州为兴州,改西平府为兴庆府,阻山带河,负嵎自固。国内一切制度,都建设得完完整整,且自制文字,教国人纪事。遂遣使上表宋朝,告知立国的理由。二年六月,仁宗乃下诏削夺李元昊赐姓官爵,任夏竦为径、原、秦、凤安抚使,范雍为鄜、延、环、庆安抚使,经略夏州。十一月,李元昊领兵攻掠保安军,被巡检使狄青击败,遂于康定元年正月转攻延州。攻破金明寨,直抵延州城下。范雍飞檄调集各路将兵,合力抵御,还不能敌。转战旬日,被西夏军杀得大败亏输,鄜、延副总管刘平被贼擒去,其余将官,逃散四方。延州城池,眼见得要失守了。幸而天降大雪,冻冱不开,李元昊才自行解围退去。仁宗察知如此,贬范雍知安州,命夏守赟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内侍王守忠为都钤辖。旋即又命知制诰韩琦安抚陕西,召范仲淹知永兴军。未几,因为夏守赟、王守忠经略无功,一并召回,改任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韩琦、范仲淹为副。又因将佐不和,奸臣阻梗,数年之间,师出无功,西夏反日益猖獗了。几经朝议,才改命将帅,分秦、凤、泾、原、琼、庆、鄜、延为四路:令韩琦知秦州、辖秦凤;范仲淹知庆州、辖环庆;王尚知渭州、辖泾原;庞籍知延州、辖鄜延:各兼经略安抚招讨使。四人捍御有方,李元昊才知难而退,稍稍敛迹了。后来李元昊屡次兴兵,都不得逞,复想停战通好。庆历三年正月,李元昊遂上书请和。仁宗亦因西鄙战争日久,亦想要罢兵休息,遂允许李元昊的请求。起先李元昊还倔强不肯称臣,嗣经多次信使往返,才议定西夏称臣,宋朝按年赐给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载立誓约,子孙书渝。仁宗乃遣员外郎张子奭为使者,册封李元昊为夏国王,赐他银二万两,绢二万匹,茶三万斤,许自置官属。

自此西夏总算臣服了。不觉又到八年闰正月十五,仁宗想要再行张灯作乐;曹后力谏不可,仁宗方罢。过了两日,时已夜半,仁宗与曹后刚寝,忽听禁中哗变起来。这正是:方喜承平求宴乐,忽惊祸变起萧墙。

要知禁中闹出什么变端,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混在民国

    混在民国

    胆小。怕死,贪财。他,没有宏图大志,更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他,穿越百年,却不知历史,只想吃喝玩乐。他,遇到危险,第一个念头便是自己逃命,什么国家、民族,远远没有自己小命重要。在这个乱世,种种巧合之下,他竟然飞黄腾达,实现很多英雄志士没有实现的梦想。
  • 轰雷狂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轰雷狂飚(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风云变幻时,更需耳听其音,脑思其意,但着小人道,必死无疑。三国的故事恐怕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一段历史故事了,原因自然是罗贯中老先生出版的发行量无与伦比的巨作《三国演义》。不过《三国演义》这部书,归根到底还是七分真三分假,有一些人物被演绎过了,有一些事件被夸大过了,现在咱们来还原他的本来面目!
  • 后宫秘事全知道

    后宫秘事全知道

    帝王的后宫一直以来都是是非之地,是胭脂水粉笼罩的血色战场。后宫中那群如花的女子,或许有显赫的家世,或许有绝美的容颜、机巧的智慧。她们为了争夺爱情,争夺荣华富贵,争夺一个或许并不值得爱恋的男人,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将青春和美貌都虚耗在了这场无体无止的斗争中。权与爱,权与情,权与色,权与钱,权与法,权与权……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演绎出一幕幕血与火的悲剧,也滋生了一桩桩荒诞离奇的丑事,一个个神秘难解的问题,既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
  •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春秋左传(套装共2册)》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热门推荐
  • 没有人告诉你的50条权力法则

    没有人告诉你的50条权力法则

    为什么有些人在职场、官场中能最终出类拔萃,占据支配地位,手握权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这并不是因为上司的特别垂青,而是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了权力法则。
  • 战争论

    战争论

    马基雅维利是西方思想史上遭受非难最多的伟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对政治生活中的道德基础产生了重大威胁。
  • 龙武华夏

    龙武华夏

    话说明世宗嘉靖皇帝统治期间,日寇席卷中原,使得中土之地生灵涂炭,而嘉靖皇帝却始终沉溺在温室之中,而在边关的戚继光却率领着自己的戚家军与日寇血战,成为了当时史上抗倭第一大英雄。然而日寇席卷中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在戚继光还很小的时候,中原大地上的江湖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是在一个让人感到飘飘欲仙的地方,这里被人们称之为世外桃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周仓是个大帅哥

    周仓是个大帅哥

    三国时代不仅会经常打仗,我觉得可能是作者的写法让我们充满了薪鲜感——他试图用童话的眼光打量那些在我们眼前渐渐模糊的历史,这和时下的“恶搞”“戏说”“穿越”都不同,作者获得过冰心儿童图书奖。偶尔也会举行类似于现在的选美比赛——当然,周仓有一次参加了,铜铃样的大眼睁开来总好像随时要跟人打架,本来选美不一定轮得到他,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事件改变了大家对他的看法……《周仓是个大帅哥》受欢迎的原因,乱蓬蓬的胡子能经常把他喜欢的小孩吓哭。周仓长得和张飞差不多,它使厚重的历史有了温度,可感可触
  • 外星人宅斗日记

    外星人宅斗日记

    薛家大小姐相貌纯美身份高贵,被后妈和白莲花妹妹整得死死的。可一场意外让大小姐换了个芯,成了武力值爆表的外星人。为了给妹妹姻缘让路,做妹妹的陪衬,后妈得意的盘算要捏死这碍眼的继女。当外星人PK后妈妹妹,她们那点自以为高明的手段拙劣得跟小孩过家家似的,在外星人眼里都不够看的,简直懒都懒得理她们,可是某些人偏偏不长眼,天堂有路她不走,地狱无门偏闯进来!那就让她尝尝咱们薛宝儿的厉害!
  • 九棺

    九棺

    万古之前,三界混沌之力,天地大势孕育九口奇棺,分散浩宇不被人知。魔棺、鬼棺、妖棺、神棺、仙棺、佛棺……九棺各具奇异无上威能,万万载,无人参透。浩宇传说,九棺得一,可镇三界!神秘的穿越少年阿木,棺材店学徒。机缘巧合,成为残破魔棺的主人,踏血而修,开启万万载轮回之门。仙寂,魔灭,佛涅,妖亡!原来,我是应劫而生之人,万万载前,有那么多传奇的故事。因此,我要九棺合一!新书《一藏轮回》,望大家继续关注九棺续篇!九棺交流群:128397852九棺订阅群:54260508(新,需要订阅验证)欢迎大家
  • 老滩

    老滩

    本书叙写新世纪的老人与海,记录和展示辽东湾的生存状态,经作者精心打造,沉着,大气,悲悯,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戏剧性冲突紧张生动,扣人心弦。通篇画面感强烈,抒情韵味浓郁,兼具地域性,人文性,历史感,现实感,颇具史诗风格,余曾先睹为快。
  • 毒诱天下:独宠妖孽妃

    毒诱天下:独宠妖孽妃

    (腹黑对上腹黑,强大与强大的碰撞)艾凝儿,21世纪的黑道大小姐。容貌绝美,慵懒腹黑。一身医术,一手毒术。唯一不会的是武。一朝穿越。不会武的她将用什么在这个尚武的世界掀起一番惊涛骇浪,谱写出一曲怎样的乱世华章?医术是她自保的武器,毒术是她报复的手段。
  • 爱,不说再见

    爱,不说再见

    沏一杯苦丁茶,嗅一下茶水上面蒸腾的热气,你会闻见一袭清苦的甘洌香味,我要讲的这个故事,跟这杯苦丁茶可无任何关系;至于为什么要沏一杯苦丁,听我讲完这段故事,再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