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虹没有想到,她在海边的提篮小卖还会继续做下去。
尽管她所做的“情景学习法语实验”,一周来成了俱乐部取笑的话题,但是到了周末,杨虹还是难以控制再次到海边去的冲动。这次她比上次有了经验,采购的货比上次的要对路,事先订好了一个小旅馆便宜的房间。到达瓦茨镇时,她先去旅馆登记,一半的货物放在房间里,这样她就可以比较轻装地在海边行走叫卖。天气总是那么好,海水总是那么蓝,那些皮肤被阳光晒得通红的游客总是那么热情有礼貌。还有让杨虹开心的是,那个卖“哈根达司”冰淇淋的男孩子总是不近不远地跟着她。
过了几个星期,杨虹对于瓦茨镇的情况很熟悉了,做生意方面的法语也有了很大进步。她一次发现在海滩购物区有个售货亭空在那里,问过租金价格,还不是太贵,她能够承受。她把售货亭租了下来,挂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生意很是不错。她和那个卖冰淇淋的男孩已经熟悉了。她让他做她的推销员,在海滩上推销货物;而在她的铺子里,也放了男孩的冰桶,代销他的冰淇淋。商业联营的手法,她轻而易举学会了。
她现在住到了瓦茨,每周有两天会回到巴黎,把店里的生意交给男孩管理。她去参加俱乐部的聚会,还要到几家进口商那里进货。有一天她再次遇见了叶长薇。叶长薇看见她的皮肤这样黝黑,羡慕地喊起来:“你变成了阳光美女了!是不是跟着一个法国佬到海边晒太阳去了?”杨虹笑了笑,说:“你说对了一半。”她把自己最近的经历告诉了叶长薇。叶长薇十分惊奇:杨虹这样清高的人怎么也会去做这种小买卖呢?巴黎真是个可以迅速改变人的地方。叶长薇是个热心的人,她给杨虹介绍了很多个进货的批发商,还特地去了一次海边看杨虹的礼品店,帮她做了好些改进。
俱乐部的成员把她的这个生意看作是一种试验,采取很宽容的态度。唐谭给她的生意起了个名字叫:大西洋经济特区礼品中心。有个周末,俱乐部的成员一起离开巴黎,到瓦茨镇旅游顺道看望杨虹和她的生意。杨虹戏称他们是“领导人南巡”。这群“领导”到了瓦茨镇后显得十分开心。他们平时都呆在巴黎,只在一些人人皆知的名胜转过,不知道法国的乡下会这么漂亮。本来他们只准备停留一天,结果却呆了一周。他们开心地在小镇上转来转去,出手大方,说话也大声。他们总是穿着笔挺的西装闪亮的皮鞋,即使在海滩上漫步也是打着领带,结果引来人们诧异的目光。在九十年代初,刚走出国门不久的中国人还是把西装看作是可以用于任何场合的服装。小镇正在举行“爵士乐节”,每天有新的音乐表演。他们在晚间的露天餐馆里大嚼大西洋的生蚝,一边欣赏着正宗的黑人爵士音乐。至于对于杨虹的礼品店,他们大概花了十五分钟时间就视察完毕,并给于高度的肯定。唐谭大声称赞:“掘得好,老田鼠!”他在店里到处找纸笔题字。店里没有可题字的本子,最后在杨虹记账的一个拍纸簿的背后,他用圆珠笔写了一段刚劲有力的字:解放思想,大胆开拓,为了把大西洋礼品店办成有中国特色的法国小店而努力奋斗!
那个夏天杨虹为了海边的小店真的可以说是在努力奋斗。她每周要回巴黎采购大量的货物,然后自己大包小包地带回到瓦茨镇。海边的日光和带盐味的风很快将她的皮肤染成了红棕色,她现在每天只穿着宽松的T恤衫,有时连胸罩都懒得戴,就像本地的女人一样。
除了白天忙于生意,每周有三个晚上她要去瓦茨镇夜校学法语。她的法语进步很快,因为有和顾客交流的机会,还有和她的那个小男孩伙计大量的会话。在学法语的学校里,她是唯一一个中国学生。这小镇上除了一家韩国人开的中餐馆,就她一个中国人。小镇上的人基本没有出过欧洲,他们对中国的知识几乎是零。只是这些年中国制造的货物日渐增多,他们对中国开始了有点直观的印象。杨虹在这里因为良好的外形和素养受到了欢迎。小镇上的人以为中国人都是这样的。
对杨虹所做的事,只有姜小军保持着警惕的态度。姜小军对于她离开巴黎独自呆在乡下做微不足道的小生意很是不以为然。这一天,杨虹和他单独在一起,杨虹依偎在他的怀里。他们仍以兄妹相称,肉体却已有频繁的结合。
“你的头发有英吉利海峡浪花的咸味,你的皮肤有沙滩和阳光的香气。”姜小军说。
“是吗?你还闻到什么更多的气味呢?”杨虹抬头望着他。
“我好像还闻到了北方牧场奶牛的气味。”姜小军把脸埋在杨虹的胸部,深深吸了一口气。“可是为什么要这样呢?为什么你要独自呆在海边呢?”姜小军说。他看到杨虹眼睛充满了忧郁,慢慢地有泪花浮上来,顺着眼角淌了下来。
“没有什么,巴黎对我来说太寂寞了,在海边我有事情可以做,心里好受些。”
“是不是因为我陪你的时间太少了你觉得无聊才会这样?我真的喜欢和你在一起,只是现在我的工作比以前忙多了,而且其重要性你是知道的。”姜小军说。
“不,你已经为我做了很多了。小军,我会尽量按你的意思去做。”杨虹的泪水止不住地淌着。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姜小军,但是她越是和小军亲密地在一起,就越会有一种和他离得很远的感觉。他太优秀了,象是已部署在发射台上的火箭,早晚会高高升上中国的政坛。她无法相随着他,因为他在北京已有家室。他内人的父亲是人人皆知的国家领导人。
姜小军为她拭去了眼泪,说每个俱乐部成员应该有坚定的理想。在巴黎,是为了要重新获得理想的激情,还要取得为理想而战的资本。因为理想的高尚,他们的生活也应该过得高尚,而不应该去过这种小个体户式的生活。姜小军说:如果杨虹真的对经商有兴趣,她可以修改一下她的目标,去读一个商学院。过些日子,她完全有机会被派到国内的上市公司当上董事会成员之类的高级职位。
姜小军对杨虹说:我和你的前辈历经艰辛创下的事业,我们应该去继承,而不是让这个事业落到别人的手里。你在AC这么个南方小地方流落了这么多年,没爹没娘的。现在总算是回到了我们大家庭的怀抱,怎么你又自作主张了呢?
暂时抛开个人的倾向,对于姜小军的批评,杨虹感到了真心的内疚。作为一个被遗忘多年的革命者后代,她对于能够被姜小军他们这些高级干部子弟的联盟接受心怀感激。但是她已经感到,她好像是那些在红军长征途中失散或者被寄养在老乡家里的孩子,离开革命队伍长久了,有朝一日回到了大家庭,却已经生出了一种难以消除的陌生感。从这个角度来看,杨虹跑到海边似乎是对新生活的一次逃脱。有趣的是,杨虹以前一直痛恨AC地区那种浓重的小市民商业气息。可现在,她逃脱到远离巴黎的海边小镇,初步体验到一种新生活的成功乐趣,才知这种乐趣正是来自于她所看不起的小市民个体商贩生意。
杨虹的烦恼随着夏天的结束暂时过去了。天气一冷,海边的游客就消失了。一直到明年的春天,这里都会显得冷冷清清的。杨虹把售货亭退了,把还没卖掉的货物寄存在那个男孩子家的车库,然后告别了这个显然暗恋上她的男孩米歇尔,回到了巴黎。
维纳柰尔秋天的景色还是那样美丽。比之春天时的花团锦簇云蒸霞蔚,此时则显示出凝重而深远的色调。远近一带的枫树花楸树不是变成红色就是黄色,而一成不变的是桦树,还是一身洁白。然后一阵风吹来,落叶潇潇而下。后面花园里的玫瑰树已经剪平了枝头,不久后会包上防冻的麻布。但是菊类花卉还正开得热烈,它们要在第一场雪之后才会收起花苞。甚至有时积雪结成透明的冰,你还能看见黄菊花在冰晶下面依然鲜艳夺目。树叶一稀少,天就显得格外地清,不时有鹧鸪和大雁鸣叫着飞过。在离开屋子后门不远的树林里,有一条专门给骑马人跑马的林间道路,不时传来快马的响亮马蹄声,甚至还能听到马的激烈的喘气声。小湖里那对白天鹅夏天时孵出了三只小天鹅,过些时候,它们要跟着父母飞往温暖的地方越冬。
似乎是感应着自然节气的更替,杨虹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她已有两个月没有来月经了,也就是说,她已怀孕。她记不起来这是哪一次爱抚的结果。由于她和谢青结婚多年都没怀孕,使她对怀孕这件事失去了警觉,忘记了那时她在偷服着避孕药。每回和姜小军赴爱时,她都会说自己是在安全期。她是那样深沉地爱着他,不愿意和他隔着一层薄薄的乳胶。于是在秋天时,她子宫里有一个胚胎开始发育了。
起初的时候,她有些恐慌和烦恼。然而感应着腹中的胚胎,她心中充满母性的喜悦。她把事情告诉了有过生育经验的叶长薇。叶长薇说在法国有很多单身母亲,孩子即使没有父亲照样能成长得很好。如果她喜欢这个孩子那就应该勇敢地把他生下来。杨虹两个月后才把事情告诉姜小军,她看到姜小军脸有难色。可此时胎儿已过了可流产的时限,因此胎儿就安全地在杨虹的腹中日益长大了。
晚秋时节,天早早就黑下了。杨虹透过窗玻璃,能看见那几只白天鹅的影子缓缓渡过水面。这个时候屋子里有了冷意。杨虹把壁炉点上了。橡树劈成的木材在炉里熊熊燃烧,它的跳跃的火光会让人产生做梦一样的感觉。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过去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候,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的痛苦的邹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失,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这首英国诗人叶芝的短诗是二十余年前在大兴安岭森林时,一个上海知青抄写给她的。那时她不怎么懂这诗的意思,可是却印象深刻,都记在了心里。而现在,这首诗所描写的氛围十分接近她眼下的环境,一样巨大空阔的房子,一样烧得通红的壁炉。而她的心情好像也开始衰老,在炉火旁显得那么平静。对于她来说,这首诗倾诉的对象永远是她的父亲,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对父亲的怀念没有丝毫减退。她觉得父亲以一种无所不在的方式存在着,影响着她的生活。或许此时父亲如朝圣者一样高尚的灵魂就在后面的山顶上缓缓踱着步子,或者是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自从怀孕之后,她对父亲的思念日益加深。她觉得自己总算为父亲做了一件事,她把他的血脉传承下来了。女人伟大之处不一定在于象男人一样去战斗,有时体现在坚强的生育能力上。当人们看到电影里红军长征途中那些挺着大肚子的女战士夹在队伍里艰难地前行,不是对她们会产生特别的敬意吗?革命的火种只有通过她们的子宫,才能代代相传。杨虹常常陷入幻想。她想着当年姜小军的父亲姜启良把那个圣物一般的牛皮纸包交给了父亲密藏,父亲在生死关头又把它交到了女民兵连长李闪梅手里。这个牛皮纸包在鼓山岛海岬那座渔民木厝里隐藏了二十年,最后又由她交回给姜启良将军的后代。这一个过程好像就是一种圣物传递的仪式。假如那个牛皮纸信封里装着是一些白纸或者废纸,甚至里面什么也不装,也丝毫不会影响这个让他父亲献出生命的仪式的进行。而这个历时几十年的圣物传递仪式结束时诞生了一个结果:让她来到了巴黎。来到巴黎的第一天的俱乐部聚会上,朱宁所做的巴黎和延安的连想让杨虹印象深刻。现在她明白圣物传递仪式也许还没结束,在巴黎这个革命的圣地,她接受了一个革命者后代姜小军的遗传物,完成了胚胎的遗传基因结合。杨虹想着:当年父亲从姜启良将军手里接过那包文件时,他们也许已经对将来要发生的事情有了默契。
在巴黎,到处可见有着圣者灵魂的先驱思想家和革命者的遗迹。姜小军曾一次次带她去过那些个地方。她印象深刻的有巴黎的PANTHEON(先贤寺),这里安葬着法国近代三百多年来最重要的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的灵柩。在地宫一样昏暗的长廊式墓园里,每个先贤的灵位上点着一盏长明灯。在墓园最显著的位置,左边埋的是傲慢的伏尔泰,右边的是尖刻的卢梭。这两个同是法国民主启蒙思想家的最伟大的先贤,生前是争论不休的死对头,死后还让他们相对而坐继续说个明白。杨虹在这里找到了孟德斯鸠、狄德罗,找到了福楼拜和维克多·雨果,还看到刚刚迁进不久的居里夫人的灵位。她还知道了巴尔扎克死前也曾有过进入先贤寺的愿望,但遭到委员会的嘲笑,他这样靠写作还债的平庸作家根本不够资格进入这个圣贤之地。
在卢浮宫里,姜小军把她领到一幅巨大的油画前。油画上是一个头上包了毛巾半身泡在浴缸里的死者。这幅画就是大卫有名的《马拉之死》的原作。马拉是法国大革命领袖人物,和罗伯斯庇尔、丹东并称法国大革命三巨头。马拉长期隐居在地下室工作,得了一种皮肤病,需长时间浸泡在药液里。所以他要一边浸浴一边办公。一个女刺客在骗取了他的怜悯的同时,一刀刺穿了他的心脏。杨虹现在看到的是,在他灰白的肌肤的创口上,鲜红的血好像还在流淌。她突然想到,她父亲坐在办公桌前开枪打穿自己的头颅时,血是不是也像这样从伤口流淌出来呢?父亲当时是仰靠在椅子上还是伏在办公桌上?父亲死后的表情也像这画上的死者一样痛苦中透着安详吗?姜小军说:其实马拉早晚要死的,因为没多久,雅各宾党人的内讧就开始了,先是罗伯斯庇尔杀了丹东,同年罗伯斯庇尔被热月党人处死。
为了印证革命就是暴动,就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姜小军把她带到了协和广场附近路易十六国王在一七九三年被处死的地方。据说路易十六为了减轻死刑者的痛苦,自己设计了一种三角形的断头刀。他被马拉、罗伯斯庇尔等人宣判了死刑,被群众押上了断头台,正是被自己设计的断头刀砍断了脑袋。在他死后不久,革命者把他的妻子玛丽皇后也弄上了断头台,据说这位奥地利的公主死前镇定自若,还对刽子手说谢谢。她的七岁的儿子被议会判决关在监狱,每天只给一餐饭,不给马桶,让他生活在粪便中,皮肉溃烂长满虫子。他在十岁时就死去了。
这些历史事件在任何一本历史教科书上都能看到。但是,只有亲身处在巴黎,杨虹才心有所悟。原来革命就是这样充满暴行这样残忍。中国文革中发生的事其实法国两百年前就已经发生了。这种领悟对于杨虹有重要意义,从此以后,她觉得父亲的死亡在她内心引起的那种深刻的怨恨情绪,消退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