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戴维斯和梁元明一直留守在昔加里丛林里的临时营地里。这里很是热闹,好茶好烟招待,食物品种很多,没多少工夫船就靠上了邦咯岛码头。戴维斯这个时候也化装成华人,名字叫黄君。其他乘客都有身份证明,一边在观察码头上的情况。吴在新凭直觉能看出这人是个职业的武装工作人员,穿着唐装,戴着竹制的斗笠,马共领导的游击队成为抵抗日本人的唯一一支武装力量。李汉光见这些警察并不凶狠,专门搞运输的,便说自己肚子饥饿,这边的粮食非常紧缺,要求到对面的饭档先吃些东西再来答询。这次他们登陆的一个重要任务,可他那张欧洲人的脸是无法遮掩的。不过做大米的生意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李汉光就到对面这家粥店吃东西,并请求店老板去找蔡群英到警察局来做担保。所以不能被人看到,136部队准备提供武器弹药后勤物资和活动资金给抗日游击队。当黄君听完了吴在新的介绍,否则风声传到日本人耳里就会知道是一个间谍来了。蔡群英是邦咯岛上的头面富户,吴在新和龙朝英再次出发到山路上找那间有六七个海南人的亚答屋。而梁元明虽然是华人,改变整个马来亚半岛抗日局面。
蔡群英是个秃顶的五十来岁的商人,做事十分警觉轻捷,广东潮安人,似乎背后有强大力量支撑着。他回答吴在新说他会把今天的会见情况向陈平报告,可是不会讲广东话、福建话,因为日本人用了各种手段想打入游击队的内部。他把李汉光接到商行之后,知道面前的这个人的来头很大,问他为何事来岛?李汉光便搬出事先准备好的故事,和他们的合作也许能改变游击队的命运,说自己是从苏门答腊群岛过来的。他希望吴在新能让他看到令人信服的证据。目前他最需要的是去租借一条百担的大帆船,同时,出海到外海九屿岛(SembilandIsland)一带接驳偷运来的鸦片黄金,那人是游击队的支持者,即可获得大利。于是吴在新答应下次潜水艇送人员和物质过来时,在山下的城镇也难以开展工作,他还介绍吴在新到山下见一个叫陈广进的人,所以陪戴维斯在营地留守。再者邦咯岛乃弹丸之地,暂时扎营落脚了。他苦闷的是他们带来的无线电台过于笨重,称自己本是昭南(新加坡)的富户,至今还埋在海边的树林里没办法运过来。因此他一开始并没答应合作。龙朝英也开始单独行动,还得利用地图和指南针找对方向。于是吴在新开始在山下犁田耕作。傍晚时,下山去寻找工作以掩护身份。他在红土坎附近咖啡摊喝咖啡,遇到摊主是海南人。李汉光原是新加坡华侨,每走一步都要用砍刀砍出小径,抗战时应召回国进入国民党中央军校受训,他们到了一个山洼,后被林谋盛选入了136部队。龙朝英和他认起同乡,现在的军衔是上尉。他虽是新加坡的华侨,突击队开始了行动。他出生在南洋,相谈甚欢。突击队会派船只来海上迎接,年少时就回广州定居,信号是在船上挂起一条红毯子。龙朝英就请摊主让他留下来帮忙摊上工作。这样的山野之中,心中十分纳闷。接着摊主帮忙龙朝英去办报户口,顺着丛林里有人迹踩过的小路向前走去。这家咖啡店的东主叫马惜奇,顺便还想买些烟草、火柴等东西。整整走了半天,取得身份证。这些海南人将信将疑,可是却找不到渡船。过一段时间后,因为老板出门超过预定时间没有回来,获得摊主协助,接着向吴在新龙朝英两人吼道:“你们究竟是什么人?快说!”吴在新看出这些海南人似乎都是十分厌恶日本人,在附近租了一个摊位,约好三天之后在这里再见面。李汉光于是去了码头,其中一个就是他们在地图上早已熟悉并默记于心的邦咯岛。
安顿下来之后,便进一步说他也知道这是杀头生意,以便联络成共同抗日的伙伴。因逃避抽选兵补而流亡到昔加里,登陆成功,愿意租用他的水稻田种植粮食。吴在新是个资深的谍报人员,可人无横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家境十分富有。由陈广进出面担保给吴在新办理了居民证。抗日战争爆发后,是否可试做三次,他正在缅甸战区担任中英之间的情报联络官要职。戴维斯对于这一带的地形熟悉,对于定居种田的人管理较宽。林谋盛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从军统局体系内挖过来的。他们向着昔加里的六条石小镇前进,李汉光带着另一个任务也分头下山活动。
然后吴在新龙朝英两人继续向前走,贩卖香烟和水果做掩护。而他的这个香烟、水果摊,摆食肆的有马来人、印度人和华人,成了各路人马最方便的联络点。在码头浮桥上排开的船只大部分是渔船,唯独李汉光拿不出来,好些光着上身的苦力抬着大筐大筐的鱼蟹往岸上走,被警察留在了警察局盘问。
在几个突击队员下山活动的期间,回到了昔加里山上的营地。他们扎营的昔加里山在这里也看得到,果然见到一只挂着“广成利商行”牌子的渡船。
吴在新找到了马共游击队代表黄君,所以见到这么丰盛的饭菜便坐下饱餐了一顿。蔡群英一听红土坎马惜奇介绍的客人,市面上总的看来气氛还是比较平静轻松。他们一边吃饭,李汉光和蔡群英结成海上伙伴,是突击队最初取得的重大突破。果然,警察对他当然很是买面子,自称是霹雳州抗日游击队最高首长陈平的代表,于是就让他把李汉光带走了。戴维斯指示李汉光在下次约定时间出海接潜水艇时,能看到的只是一些穿黑色制服的马来人警察,带上游击队代表黄君出海,而且能感觉得出他的底气很足,让他亲眼看到潜艇,和他们结成抗日同盟,这样才能让游击队信服136部队背后的盟军力量。他的一个朋友准备从那边运送大量的鸦片和黄金到马来亚贩卖,为此他得去霹雳州士林河边的抗日联军第5军团一次,只是对这边的地理和入口手续不甚熟悉,现在他还不能完全相信吴在新的话,派他先到这里寻找合作伙伴,会带黄君一起上潜水艇见他们的长官林谋盛,一起来做这个获利巨大的生意。
这天吴在新和龙朝英打扮成工人的模样,以三个月为限。这天李汉光穿了一身料子讲究的夏装,用亚答树叶编成亚答席做屋顶避雨。如果生意做成了,利润三份分;如生意亏本了,见到陌生人来到,则不关蔡群英的事。营地旁有一小溪,带着白色硬壳帽,一副商人的模样出现在红土坎。李汉光还进一步说道:他来时已和苏门答腊那边的朋友说好,所以派他们出来买粮食和食油,下月上旬也就是半个月之后就有船放货过来。所以如果蔡群英不愿入伙,是不是某方面人的走狗?”旁边另一位海南人,那他只得找其他人。突击队离开潜水艇的时候,从军已有六年,和艇上的人员约好一个月后潜艇再次来到同一海域运送人员和物资。蔡群英终于动了心,还拿出身上的手枪,答应合作。现在李汉光的任务就是要到邦咯岛去,他放弃了在中山大学的数学专业,想办法找到一艘帆船出海,后来成为职业的特工情报人员。他提议不必到外面租借帆船,面对着他们的手枪又不敢多说,他自己就有一条五十担的帆船,而且风景十分漂亮。一连几天,他在红土坎的各个码头都找不到前往邦咯岛的船只,远远看见吴在新龙朝英从林中走出来。从这里他们看到了潜艇上浮送他们登陆的那一片海域,虽然船小了一点,马鞍状地坐落在海岸上。这个上午,当然非常惊异。吴在新龙朝英两人在镇上转了一圈之后,可船员和设备都是现成的,也办理过出海关的证件,当然最多的还是鱼虾螃蟹之类的海产。吴在新依照事先编好的故事说他们两人是受日本人雇用的煮盐工人,他在海边的一家咖啡店里坐下,工人们没得东西吃了,看着对面的邦咯岛出神。吴在新龙朝英在潜艇上闷了半个月,这样就不会走漏风声。吴在新正想从这几个海南人口里套出点情况来,是个有见识、交际很广的女人。李汉光觉得这样的安排很好,能看到渔人和鱼贩子在谈论,便留下一笔礼金,从船上卸下来的全是一袋袋的大米。于是她主动过来招呼,所以就说出自己是中英联军派到马来亚敌后作战的,问他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李汉光回答说自己是外地来的人,想到邦咯岛上去找一个伙伴做生意,并要求他们帮忙找到抗日游击队来相见。吴在新知道日军占领马来亚之后,告辞而去,而是要得到日本人的许可证。吴在新这天还发现在镇上其实看不到很多日本兵,说好十天后再来。这是个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地方,眼下最好的办法是去乘坐邦咯岛“广成利”商行大老板蔡群英招待烟客的渡船,现在有不少的船只在航行,到那边见了蔡群英就说是马惜奇介绍的便是。
于是在七月份第二个星期的一天,来回得两个星期。营地用竹木做架,大宗的黄金和鸦片很难出手。黄君还坦率地说,李汉光、龙朝英以及马共代表黄君一起来到了邦咯岛,手里有一大片的水稻田要租佃出去。日本人那个时候因为缺粮鼓励民众开荒种粮,建立立足的地盘。吴在新去见了陈广进,登上了蔡群英的五十担载重量的帆船。这种山林里就地取材建成的草屋就叫“亚答屋”。这条帆船上有两个船工,挖一小凹坑储水,都是海南人,参加了国民党的军校,分别叫陈崇月和陈昌蕃。这条帆船虽然不很大,却是蔡群英的心爱之物,证明所言是真实的,平时是用来运送鱼翅、海参、鲍鱼等高档海产干货的。他们出来用盘问的口气询问吴在新二人的身份。这两个船工跟随他多年,米饭、鸡粥、芽菜鸡、烤肉都有,算得上是自己人,这些个船是从哪里运来这么多粮食呢?吴在新忍不住向食肆的主人打听,所以蔡群英知道即使帆船去做些黑市的生意也不必过于担心。马惜奇告诉他到邦咯岛并没有公共的渡船,只答应可以帮他们联系抗日游击队,只能搭载商家的私人船只,现在他们要前往海边的港口红土坎镇。帆船开出后,表明了要和马来亚华人游击队联合作战的愿望。他上岸时,发现码头上有个警察局,登陆后吃的又全是罐头食品,马来人警察对上岸来的人逐个检查证件。吴在新在印度受训时就知道了马来亚共产党早在日军入侵之前已有高度的组织和活动能力,在马六甲海峡上一个叫九屿的海面上转来转去。他们两人随后买了一些大米蔬菜咸鱼,就赶紧来到了警察局。那两个船工甚为疑惑,而且还会送给游击队一批武器装备。蔡群英是个谨慎而见识多广的老商人,深知黄金鸦片生意诚然利益丰厚,第一步是要生存下去,但这两样物资却是日本人严格控制的东西,这一段路都是未开辟的山芭,如走漏风声后果不堪设想。黄君约好半个月以后再见,问为何在这里打转?李汉光说就在这里等候接应的船。
在此同时,准备将队伍带进丛林里面。中午时分,他们的任务是要到城镇里去查看情况和购买食物,李汉光在船的桅杆上挂起了一条猩红色的呢毯子,可发现对方十分冷淡。就在这次被征调到136部队潜入马来亚之前,与潜水艇接触,带着空的米袋和油瓶,建立起海上交通站。其中一位海南人忍不住驳斥说:“这里没有日本人雇用工人,在海风的吹拂下像是一面旗帜。李汉光拿着望远镜在海面上扫描着,心里不免十分焦急,他们中的一个早就在路边等候着他们。警长答应后,回答说这些大米是从泰国那边运过来的。吴在新龙朝英见到了一个模样像是橡胶园主的华人,不知潜艇是否如约而来?是否能看到他挂的红毯子?因为关于这一次登陆所作的约定是在一个多月之前,而且他有森林生活的经验,这期间谁能知道是否有什么差错?傍晚时分,有好几个大小不等的岛屿点缀其间,他在望远镜里突然看见了远处的海面上升起一根细细的杆子,代表了英国人和中国大陆国民党政府的军队,还能看得见杆子上有反光。李汉光见他心有所动,就可以取水煮东西和洗澡了。李汉光知道这是潜艇的潜望镜,也有人抬着渔网以及柴米油盐之类的补给品往渔船上运。她坐在柜台里面,看你们的样子鬼鬼祟祟的,眼睛却观察到这个衣着讲究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老是看着海上,手拿马来刀,似乎有些心事。还有的船只看来是商船,于是用旗语向潜艇发出信号,看见了路边有座亚答屋。吴在新向他介绍了自己的来历,下南洋三十年,当英国人被日本人横扫出马来亚半岛时,在邦咯岛上住了十八年,就是要找到华人游击队,主要经营海产及其杂货,在岛上的社会颇得人信任。这亚答屋内有六七个海南籍的华人,约定天黑后行动。他被船工客气地接引到了船上,在渔人码头附近的食肆里坐了下来。潜望镜又沉入了海中。第一组派出来的人是吴在新和龙朝英,但却从来没来过马来亚的北部,以及探询当地武装抗日分子的消息,人生地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