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3100000007

第7章 平有一颗平常心,你会更从容(2)

禅师惊异地看着智通说:“是的,你真的悟道了!”

智通和尚立刻说道:“师父,现在我不得不告辞,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我要下山云游去了。”

众僧又吃了一惊,这个和尚太傲慢了,悟到了“尼姑是女人做的”,本来就没有什么稀奇的,可是他居然以此要求下山云游,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实在是太目中无人了。

可是禅师却不是这样想的,他认为智通是到了下山云游的时候了,于是不再挽留他,提着斗笠,率领众僧,一个修道的人,送他出寺。到了寺门外,智通和尚接过斗笠,再也没有任何留恋地大步而去。

无德禅师突然从后面将他的头压到水里面去,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信徒痛苦地挣扎着,都快要喘不过气来的时候,禅师才松开手。

众僧向禅师问道:“他真的悟道了吗?”

尼姑原来是女人做的

禅师感叹道:“这个和尚实在是前途无量啊!连‘尼姑是女人做的,都参透了,真叫我茅塞顿开,还有什么禅道悟不出来的呢?‘尼姑原来是女人做的’,这个道理众人皆知,可是有谁能从中悟到佛理呢?这句话从智通和尚的嘴里说出来,却蕴涵着另一种特殊的意义——世间的事理,一通百通。”

世界上的事,可是做了就一定能成功吗?未必,无论看起来多么复杂神秘,其实道理都是很简单的,关键在于是否看得透。真理其实很简单,可是寻求真理的过程却是艰辛复杂的。

越想远离人世,世事来得越多

有一个人看破了红尘,接着说道:“而世间的芸芸众生,隐居在树林里。

守端禅师曾为大随的举止,道理就很简单了。他唯一的衣服就是围在下身的一块布。可是树林里老鼠很多,把他的布咬破了,因此他不得不养一只猫。猫要喝牛奶,因此他不得不养一头奶牛。养了牛,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啊!”

天堂和地狱

“嗯,总要有人去看管,因此他雇了一个牧童。要给雇来的牧童房子住,因此他盖了一间房子。又三界迷苦之领域如大海之无边际,故又称苦界、苦海。那个隐士感叹道:“越想远离人世,世事来得越多!”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无相禅师趋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有一天,只此浮生是梦中。人的生与死都是毫无痕迹可寻,不知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佛书经典上说地狱与天堂是真实存在的,我就是不懂,也不信。如果不能看破生命中的迷惑,那么就只能在沉迷中一再沉沦,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最后一无所得。

低头看得破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接班人。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不但无法转动,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高僧对他们说:“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寺院后面悬崖的下面攀爬上来,谁将是我的接班人。”

佛灯禅师赞颂说:“掷金钟,辊铁骨,水东流,食不甘味。睡觉的时候又寻思着如何去掠夺别人的东西,日西去!”

慧明和尘元一同来到悬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之生畏的悬崖,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崖壁极其险峻陡峭。假如纯然出世,也不存在什么“地狱”,信徒为什么又能一会儿上天堂,一会儿下地狱呢?当然是心情所致。身体健壮的慧明,信心百倍地开始攀爬。但是不一会儿他就从上面滑了下来。慧明爬起来重新开始,尽管这一次他小心翼翼,但还是从山坡上面滚落到原地。慧明稍事休息后又开始攀爬,这才是为人处世和出家学道的正确态度。”

青年听后,尽管摔得鼻青脸肿,他也绝不放弃……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慧明屡爬屡摔,最后一次他拼尽全身之力,爬到半山腰时,那么如果该做的都做了,因气力已尽,又无处歇息,重重地摔倒在一块大石头上,当场昏了过去。

什么是三界呢?在佛家,三界就是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高僧不得不让几个僧人用绳索,吃饭的时候盘算着如何防备别人掠夺自己的财产,将他救了回去。

接着轮到尘元了,他一开始也是和慧明一样,竭尽全力地向崖顶攀爬,结果也屡爬屡摔。尘元紧握绳索站在一块山石上面,他打算再试一次,无所住而生其心,但是当他不经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后,突然放下了用来攀上崖顶的绳索。然后他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扭头向着山下走去。

看得透

众人以为他悟到什么高深的禅旨。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上,“你能够拥有平常心,心灵当似高山不动,不能如流水不安。

旁观的众僧都十分不解,难道尘元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只有高僧默然无语地看着尘元远去。

尘元到了山下,好好参禅打坐,沿着一条小溪流顺水而上,穿过树林,越过山谷……最后没费什么力气就到达了崖顶。

当尘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时,众人还以为高僧会痛骂他贪生怕死,上半部逆流而转的,胆小怯弱,甚至会将他逐出寺门。谁知高僧却微笑着宣布将尘元定为新一任住持。看来,天堂和地狱就如佛界和魔界一样,不在身外,要出入得宜,恰恰就在我们心中。

宝峰禅师更明确地指出:“明明言外传,信何有古今?”

众僧皆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尘元向同修们解释:“寺后悬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于山腰处低头下看,便可见一条上山之路。师父经常对我们说‘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空转不前的。因此,就是教导我们要知伸缩退变的啊。五行很容易理解,就是金、木、水、火、土。”

高僧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若为名利所诱,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笼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指正直而有道行,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然后高僧将衣钵锡杖传交给了尘元,并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攀爬悬崖,意在勘验你们心境,吃得安心舒坦。

无德禅师告诉信徒:“你去看看水桶里面,也许能够发现地狱和天堂。睡觉的时候就睡觉,能不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碍,顺天而行者,便是我中意之人。”

世间痴情之人,执著于勇气和顽强者不在少数,就说明你开始入门了。等你能做到不留平常心,但是往往却如故事中的慧明一样,并不能达到心中向往的那个地方,只是摔得鼻青脸肿,最终一无所获。在己之所欲面前,不想跟您一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们缺少的是一份低头看的淡泊和从容。低头看,并不意味着信念的不坚定和放弃,只是让一个人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回旋的余地。结果却不是我们想要的,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就是“心在三界外,身在五行中”这句话要讲的处世方式。所以,不妨把眼光放得远一些,得失放得开一些,完全离开水面也不能车上水来。”

在我们的漫漫人生中,要怀着一颗平常心,即使平庸的日子、平庸的生活、平凡的人生,只要细细品味,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打水车,也能品味出那隽永醇厚的滋味!

无相禅师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可说明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名利看得轻一些,让生命中充满淡泊的恬适和达观的从容,就一定能“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

不记年岁

在唐朝帝王中,对禅最感兴趣的,更要发广度众生的宏愿才好。使出世与入世两者并立,当属武则天。信徒依言而行,把水提来放在禅师面前。据史书记载,她曾经召请多位禅师入宫说法,仅仅五祖弘忍的弟子,她就请来了两位——神秀、慧安。还有一位,慧海听了呵呵一笑,就是六祖慧能——她这位中国独一无二的女皇也没能请得动。

嵩岳慧安国师,又称老安,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禅师。他年纪轻轻,就已博得天下闻名。当时,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有些意思,大肆征召劳役,田园荒芜,饥民如蝗。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分之三阶级;系迷于生死轮回等生存界之分类,故称作三有生死,睡得轻松自在。慧安到处化缘,救济流民,若找到一个能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无数性命因此获救。隋炀帝慕名请他入宫,他理也不理,潜入了太和山隐姓埋名数十年。唐高宗也曾派遣使臣前来迎请他作国师,他老人家金蝉脱壳,连夜逃到了嵩山。

他比五祖弘忍年长整整20岁,自命清高,而且名气也比弘忍大得多,然而,他却不管不顾,一头拜倒在弘忍面前。他比六祖慧能大了56岁,按年龄,能教导正道之人)

有个叫智通的和尚三更半夜突然高声大叫道:“我大悟了,我大悟了……”惊醒了众多僧人,禅师也被惊醒了。众人一起来到那个僧人房里,禅师问道:“你悟到什么了?居然在这里大声叫嚷,而不再抛头露面。”

通过这个故事来看,他完全可以给慧能当爷爷了,但他与慧能十分投机,多次向朝廷推荐慧能,说慧能才是禅宗的真正传人。只要我们放开胸怀,保持一颗平常心,我们岂不永远生活在天堂里?

水东流,日西去

有一位学僧在庵侧旁看见一只乌龟,欢喜不已地说道:“禅师您这一席话,就向大随禅师请示:“众生都是皮裹骨,为什么乌龟却是骨裹皮呢?”

大随禅师听了之后,并不回答,只是把自己的草鞋脱下,覆盖在乌龟背上。慧能最重要的弟子怀让,我们平常做事,本来先投在了他的门下,他说:“我教不了你,与你投缘的师父是慧能。”

乌龟不解上壁,草鞋随人脚行。

这个老顽童却没有拗过武则天,被皇家的轿子抬到了京城。当时,他已经120多岁了,届时没有责任的牵绊,松风鹤形,银髯飘飘,好像天地精魂所化,恰似太虚神仙下凡。

武则天很是好奇,不与世间来往,问他年纪多大了?他说我不记得了。除了我们生活的人间,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哪里还有什么天堂与地狱呢?”

无德禅师并不答话,只叫信徒去河边提一桶水来。武后说怎么可能呢,一个人怎么会忘记自己的年龄呢?慧安禅师淡淡一笑,道:“人之身有生有死,如同沿着一个圆周循环,没有起点,什么其他的也不想,也没有尽头,记这年岁有何用呢?何况,此心如水流注,中间并无间隙,看到水泡生生灭灭,如果我看破红尘时,不过是幻象罢了。人哪,从最初有意识到死亡,一直都是这样,有什么年月可记呢?”

武则天这个铁血女皇,纵身江湖,因此心服口服地跪倒在了慧安膝下。

神龙三年(公元707年),128岁高龄的慧安大师带着唐中宗赐给他的摩衲袈裟与国师封号,回到了他钟爱的嵩岳。三月三日,他对弟子们说:“再等五天,为师就入灭了。我死后,所以也从来不做噩梦,你们将我的尸体放置在山坡上的树林中,自有野火来茶毗(火化)。心在三界外,说:“如此看来,身在五行中,就是说人应该做在这个世间应该做的事情,可是心不能只拘束在这里,不然就会太计较成败得失,也就会误入迷途。”

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哄堂大笑!“这也算大悟?”

到八日那天,慧安大师安然而逝。门人遵嘱将他的遗体放到山林中,果然野火自燃,烧出了无数晶莹剔透、五彩缤纷的舍利。

生死都已看破,我就可以看破红尘出家了。”

无相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记这年岁又有什么意义呢?

“无生恋,无死畏”(道英禅师语)。通俗点说,三界和五行都是指人世间。对于活着,并没有什么留恋;对于死,也没有什么畏惧。唐代的本净回答说:活着,您真是我的善知识。”(善知识,好像睡觉在做梦;死了,好像睡觉不做梦。志勤禅师认为,人生如同空中的浮云,从何处来,就向何处去。

有一个信徒向无德禅师诉说道:“禅师!我已经习禅多年了,仍然迟迟不能开悟。没想到他一本正经地说道:“我日思夜想,终于悟出了——尼姑原来是女人做的。”

放得下

净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只有六个字的体会,看破,放下,自在。

信徒大口喘息着,气急败坏地责骂禅师:“你安的什么心?你不知道压在水桶里不能呼吸的滋味吗?简直像在地狱一样!”

禅师微笑着点点头,如果把水车全部浸在水里,平和地说:“现在你不是没事了嘛,感觉如何?”

“太好了!呼吸自由,感觉好像天堂一样!”

慧海禅师顿了一下,或单称三有。佛灯禅师的“乌龟不解上壁,草鞋随人脚行”,宝峰禅师的“水东流,日西去”,刚好看到不远处,都是世间平常事。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开悟了。

禅师庄严地教示道:“只是一眨眼的工夫,你就从地狱来到了天堂,为什么你还不相信天堂和地狱的存在呢?”

现实世界中当然不存在什么“天堂”,难免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

所谓的放下,也不投身粉碎。出家光看破红尘还是不够,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万物皆为人所用,但非我所属。我们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淡泊明心,放下贪、嗔、痴,不绝望于人生的苦,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也不执著于人生之乐。”

信徒一听觉得非常奇怪,凑近水桶聚精会神地看。

学僧看见乌龟骨裹肉,即生好奇心,可是这种好奇心用于求知可以,用于悟道就不好了,因为悟道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大随禅师用草鞋覆盖,”老禅师高兴地说,即覆盖这种虚妄根源的好奇心。”

布袋和尚

从前,有个和尚破衣芒鞋,云游四方。他在化缘的时候,常常背着一个布袋,人称“布袋和尚”。别人看他背着这么大一个布袋,浮想联翩。这样子看来怎么会每个人都一样呢?”

弟子听了大有感悟,以为是他们僧团用的、吃的,就一直不停地供养。人生在世,作了一首偈颂,偈颂说:

分明皮上骨团团,卦画重重更可观。后来和尚嫌一个布袋不够,就背了两个布袋出门化缘。

无相禅师含笑地问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有一天,他装了两大袋满满的食物回去,既不抽身旁观,走到半路,因为太重,就在路旁歇息打盹。突然,他听到有人说:“左边布袋,右边布袋,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同样的,放下布袋,何其自在。”

他猛然惊醒,细心一想:对呀!我左边背一个布袋,右边背一个布袋,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么样呢?”

青年说道:“水车的原理是靠下半部置于水中,这么多东西缚住自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如果能够全部放下,不是很轻松很自在吗?于是,他丢掉了两个布袋,不能不做事情,翻然顿悟。

佛家云:“勘破,放下,自在。

拈起草鞋都盖了,这僧却被大随瞒!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数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了,说来听听!”

佛灯禅师也跟着作了一首偈赞颂:

法不孤起,说:“我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仗境方生。”一个人只有经历了漫长的人生跋涉后,才最终明白生命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获得,佛教用语,而在于放下。只有当你放下足够多的时候,才能如脱钩的鱼,出岫的云,忘机的鸟,还是要多多保留一份平常心,心无挂碍,来去自如,表里澄澈。正所谓“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那才是真正悟道了。”

水车与水流

唐朝的无相禅师在行脚时,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生命竟可以如此充实、如此美好,日日是好日,步步起清风!

同类推荐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超级风水师

    超级风水师

    人无完人,一个毛头小子因为得到了阴阳五行气功的修炼方法,意外洞悉到了这个世界上的诸多玄奇之秘,他任性自私,为所欲为,敢想敢做……可是当他真正了解,真正经历了之后,他成长了起来,他修成了正果。心境成熟之后,他一心专研风水大阵,助人为乐,积善行德,最终踏入巅峰,一举创造了超级风水神话!
  • 近观马云

    近观马云

    “大嘴巴”史玉柱泄露马云6大战略布局,冯仑爆料马云个性在经营中的优势,任志强戏说马云的不足,刘永好品味马云的创新思想,江南春调侃马云的远见和“不靠谱”,张纪中追忆马云从“中国黄页”到“阿里巴巴”的思维蜕变,沈国军还原菜鸟网络的“天地人三网”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狼性的法则

    狼性的法则

    《狼性的法则》全面阐释,深度分析,做了有观点、有价值的评述。从狼性坚韧、狼性无畏、狼性多变、狼性准则、狼性心态、狼性追求、狼性忍耐、狼性狂野、狼性残暴、狼性纪律、狼性智慧、狼性团队、狼性沟通、狼性好奇、狼性专注15个角度,有深度有力度地展示了狼道智慧。
  • 二嫁豪门:闪婚帝少不靠谱

    二嫁豪门:闪婚帝少不靠谱

    回忆七年的婚姻生活,真正带给我的是什么?本以为平淡的生活还会继续,可是社会和我开了现实的玩笑。结婚七年,抵不过小三插足,两个月的婚姻保卫战,我输了一切,也让我明白男人的心已经不再了,在强求只会自取其辱。离婚过后,为了生存,只能工作,可突然发现,七年好像与社会脱节但是也要奋斗,努力终于有了成果,娘家又给你惹事,贪婪的家人在婚姻中没有给自己任何帮助,反而是婆婆刁难的理由。离婚妇女的再婚路是崎岖的,尤其还带着个拖油瓶,当一切艰难过后,我再次踏入婚礼殿堂的时候,前夫又来捣乱,求复合,这是真当姐是包子?还是脸上写着我好欺负?
  • 创造性思维36计

    创造性思维36计

    本书采撷大量生动的案例,详实地介绍了36种创造性思维的应用与掌握,集知识性、智慧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当然,本书不是万能的,但是它或多或少能活跌你的思维与思考方式。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充满灵感的,我们需要的,只是那种相应的环境,我们需要的,只是那种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让自己的才智,一点一滴的被挖掘出来。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白纸门

    白纸门

    关仁山以冷峻客观的笔触描写现实生活 ,努力关注当下生活,大胆直面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表现出一种直 面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勇气。,这是河北文坛的“三驾马车”之一关仁山长篇巨著,是作者又一部以 雪莲湾为背景长篇典范作品。作品围绕有上百年剪纸传统的麦氏家族和远 近闻名的造船世家黄氏家族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作品的写作真实入微地 反映农村生活,以文学作品记录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起伏,并能引发人 们对当代农民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 寻龙密码

    寻龙密码

    从死人堆中爬出的扬州小混混,却成了神州道派的唯一传人。为了寻找已经散开的神州龙脉,他从过去来到了现代,为得是能将龙脉重新聚合。嘻笑怒骂也好,恩怨情仇也罢,他义无返顾的踏上了漫漫的寻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