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3100000027

第27章 有一颗谦卑心,你会更清醒(1)

佛说: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傲慢,也不要使你的谦卑缺乏智慧的成分。

卑一山还比一山高。人不可自视过高,必须懂得谦虚为怀的道理。一个人若高傲自大,自然心中狂妄,不屑他人作为,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

只要是人,总会有弱点的,又怎可骄满自大,而阻碍自己与他人交流、切磋学问的通道呢?骄傲对自己来说,失去了进步的机会,实在是不明智的。

忌狂妄

在井底之蛙的眼里,它只有头顶上那一小片天空,而那天空下最伟大者,莫过于自己了。于是志得意满,鼓腹而鸣,其结果可笑可叹。

“鼓空声高,人狂话大”。举凡狂妄的人,都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别人。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狂妄自大只会让人哭笑不得。

“装孙子”的经历

《西游记》里孙猴子当初学艺时,是踏踏实实下过工夫的,全然没有后来的飞扬跋扈,因为他知道自己当时“没啥本事”。他漂洋过海,行程万里,来到西贺洲,打算拜菩提老祖为师。菩提老祖是西贺洲有名的神仙博导,门徒众多,门槛极高,压根就瞧不上这猴子,立马就要将他撵出去。孙猴子没有半点猴急,“装孙子”一样苦苦哀求说自己漂洋过海这么多年不容易,老师您这样就把我打发了,岂不是令人心寒。说完后在门前长跪不起,以示诚心。菩提老祖看这猴子心挺诚的,就勉强收下他,赐名“孙悟空”。

孙悟空总是习惯抓耳挠腮、手舞足蹈,上课时没少挨老师打手板,但他会说话会拍马屁,解释说“听老师讲到精彩之处喜不自胜,才有此兴奋举动,望师父恕罪”,这招让菩提老祖很受用。孙悟空在西贺洲潜心修行,这一学就是7年,把所有初级科目都学完一遍。接着,菩提老祖问他以后要往哪个专业方向发展,孙悟空心眼挺多的说“想先听听师父的意思”。菩提老祖就一一列举了“术”、“道”、“流”等主流专业,孙悟空觉得都不适合自己,就统统拒绝了。菩提老祖急了,拿戒尺在孙悟空脑袋上重重敲打三下,生气地走了。

孙悟空挨打后反而挺高兴,他领悟了师父的用意:打他三下,是要他三更半夜去“吃小灶”。果然,菩提老祖教了他一些高深的压箱底的本领,如三灾避法、地煞72变、腾云驾雾等。就这样,孙猴子踏实用心学得一身真功夫,然后拜别师父后以“海归”身份回到花果山发展自己的事业,直到后来跟着新老板唐僧西行除妖修成“斗战胜佛”的王牌经理人正果。

一喝之重

翰林学士苏东坡性喜禅学,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自觉有所悟,因而做了三首诗偈,分别表明未参禅前、参禅时及参禅悟道后的三种境界。

未参禅前的心境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的心得是: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后的境界是: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自有些禅悟后,对禅学佛理自视更高,因此,当他听说荆南玉泉寺的承皓禅师禅风犀利高锐,机锋深妙难触,心中极为不服。他自恃才学,又喜辩难,决定微服求见,以试承皓的禅功。初见面,即下难题:“听说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承皓禅师不答反问:“请问尊官贵姓?”

“姓秤!乃秤天下长者有多重的秤!”苏东坡回以机锋,自觉高明,得意不已。

承皓随即大喝一声,从容问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

苏东坡无言以对,才心悦诚服,礼拜而退。

苏东坡自视甚高,把自己比做秤,竟要去秤秤禅师的“重量”,即要量量禅师到底有多少货色。谁知,禅师仅仅发出的一声喝,他的“秤”就因不堪重负而“失效”了。可见,苏东坡与禅师的差别何止十万八千里!这就告诉我们,禅的境界是无法称量的!

做人不要恃才傲物

清代有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毕秋帆是江苏镇江人,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相媲美的《续资治通鉴》就是他编纂的。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毕秋帆任陕西巡抚。赴任的时候,经过一座古庙,毕秋帆进庙内休息。一个老和尚坐在佛堂上念经,人报巡抚毕大人来了,这个老和尚既不起身,也不开口,只顾念经。毕秋帆当时只有40岁出头,英年得志,自己又中过状元,名满天下,见老和尚这样傲慢,心里很不高兴。老和尚念完一卷经之后,离座起身,合掌施礼,说道:“老衲适才佛事未毕,有疏接待,望大人恕罪。”

毕秋帆说:“佛家有三宝,老法师为三宝之一,何言疏慢?”

随即,毕秋帆上坐,老和尚侧坐相陪。

交谈中,毕秋帆问:“老法师诵的何经?”

老和尚说:“《法华经》。”

毕秋帆说:“老法师一心向佛,摒除俗务,诵经不辍,这部《法华经》想来应该烂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阿弥陀佛’?”

老和尚听了,知道毕秋帆心中不满,有意出这道题难他,不慌不忙,从容地答道:“老衲资质鲁钝,随诵随忘。大人文曲星下凡,屡考屡中,一部《四书》想来也应该烂熟如泥,不知其中有多少‘子曰’?”毕秋帆听了不觉大笑,对老和尚的回答极为赞赏。

献茶之后,老和尚陪毕秋帆观赏菩萨殿宇,来到一尊欢喜佛的佛像前,毕秋帆指着欢喜佛的大肚子对老和尚说:“你知道他这个大肚子里装的是什么吗?”

老和尚马上回答:“满腹经纶,人间乐事。”

毕秋帆不由连声称好,因而问他:“老法师如此杰才,取功名容易得很,为什么要抛却红尘,皈依三宝?”

老和尚回答说:“富贵如过眼烟云,怎么比得上西方一片净土!”

两人又一同来到罗汉殿,殿中18尊罗汉各种表情,各种姿态,栩栩如生。毕秋帆指着一尊笑罗汉问老和尚:“他笑什么呢?”

老和尚回答说:“他笑天下可笑之人。”

毕秋帆一顿,又问:“天下哪些人可笑呢?”

老和尚说:“恃才傲物的人,可笑;贪恋富贵的人,可笑;倚势凌人的人,可笑;钻营求宠的人,可笑;阿谀奉承的人,可笑;不学无术的人,可笑;自作聪明的人,可笑……”

毕秋帆越听越不是滋味,连忙打断他的话,说道:“老法师妙语连珠,针砭俗子,下官领教了。”说完深深一揖,便带领仆从离寺而去。

从此,毕秋帆再也不敢小看别人了。

古人云:“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为人处世虽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可自高自大,总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高看自己小看别人。做人要谦和、宽厚,千万不可恃才傲物。

懂得低头,才能出头

隐峰禅师从马祖禅师3年,自以为得道高深,终于“千年的媳妇熬成婆”,有出头之日了。于是有些洋洋得意起来,觉得本寺庙师兄弟没人能跟他比高论低。他听说远处有位石头希迁禅师很了不得,于是备好行装,来向马祖辞别。

马祖禅师看出隐峰有些心浮气傲,决定让他亲自碰一回钉子,特意提醒他:“小心啊,石头路滑。”这话一语双关:一是说山高路滑,小心石头牵绊栽跟头;一是说那石头禅师机锋了得,弄不好就会碰壁。

隐峰却不以为然,扬手而去。他一路兴高采烈,挺胸抬头,迈着大步直奔石头希迁禅师处一试禅道。

一到那里,隐峰就大声叫着要找石头禅师。看到石头禅师,隐峰也不说什么,只是绕着法座走了一圈,并且得意地问道:“你的宗旨是什么?”

石头连看都不看他一眼,而是两眼朝上答道:“苍天!苍天!”(禅师们经常用苍天来表示自性的虚空)

隐峰不知道石头禅师是不是在回答自己,愣在那里,无话可对。

回来后,马祖听了事情的始末,告诉隐峰:“等他再说‘苍天’,你就‘嘘嘘’两声。”意思是你石头用“苍天”来代表虚空,到底还有文字,可这“嘘嘘”两声,不沾文字。

原来这么简单。隐峰记住了,满怀信心欣然上路。他以为这次怎么也能战胜那位石头禅师了。但是,这次当他问了和第一次一样的问题时,岂料石头却先朝他“嘘嘘”两声,这让他措手不及。他待在那里,不得其解。自己竟然还没嘘出声,就被噎了回来!

出来的时候,因为没顾上多看,结果狠狠地撞在了禅院的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身子矮一截的门。

石头禅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也正是我想告诉你的。要出头得先低头;出头不要强出头。”

隐峰这次没有了当初的傲慢,丧气而归。回来后,他毕恭毕敬地站在马祖面前,听从教诲。马祖点着他的脑门:“我早就对你说过‘石头路滑’嘛!”

一粒种子,如果不肯忍受被泥土埋藏的苦闷,只想享受温暖的阳光、新鲜的空气,那么它永远也不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人都有出头的欲望,但出头不可强出,勉强去做,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生活中,时刻不要忘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个人只有先低头,埋头做事,才能有所作为。而且你越是低姿态,对方也就越乐于帮助你,从而有助于达成实现生存和更高远的目标,最终出人头地。

肯自省

罗曼·罗兰说:“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自己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与堕落,只要你能不断地自拔与更新。”

一个人是否具有反省能力对其为人很重要。反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机缘。它在任何人身上,都会发生大效用。

反省所带来的不只是智慧,更是夜以继日的精进态度和前所未有的干劲。

都是我的错

在深山老林里,有两座相距不远的寺庙。甲庙的和尚经常吵架,人人戒备森严,生活痛苦,乙庙和尚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快乐。

甲庙的住持看到乙庙的和尚们天天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心里非常羡慕,但又不知其中的奥妙所在。于是,有一天他特地来到乙庙,向一位小和尚讨教秘方。

住持问:“你们有什么好方法使庙里一直保持和谐愉快的气氛呢?”

小和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因为我们经常做了错事。”

正当甲庙住持感到疑惑不解之时,忽见一和尚匆匆从外面回来,走进大厅时不慎摔了一跤。这时,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过来,一边扶他一边道歉:“真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把地拖得太湿,让你摔着了。”

站在大门口的和尚见状也跟着跑过来说:“不,都是我的错,没有提醒你大厅里正在拖地,该小心点。”

摔跤的和尚没有半句怨言,只是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甲庙住持看了这精彩的一幕,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乙庙和尚和睦相处的奥妙所在。

自责既是对他人的道歉,也是对自己心灵的解脱,它既可以化暴戾为祥和,也会使人真心相对。逃避责任只会引起人与人之间无谓地争吵,使隔阂加深。

自己错了不责怪别人

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士兴冲冲地抱着一束鲜花及供果,赶到大佛寺想参加寺院的早课,谁知刚一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朱友峰撞了个满怀,将他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到满地的水果忍不住叫道:“你看!你这么鲁莽,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怎么给我一个交代?”

这个名叫李南山的人,非常不满地说道:“撞翻已经撞翻,顶多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你干吗那么凶?”

朱友峰生气地说:“你这是什么态度?自己错了还要怪人!”接着,彼此咒骂,互相指责的声音就此起彼落。

广圄禅师正好从此经过,就将两人带到一旁,问明原委,开示道:“莽撞的行走是不应该的,但是不肯接受别人的道歉也是不对的,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为。能坦诚地承认自己的过失及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举止。”

广圄禅师接着又说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协调的生活层面太多了,如:在社会上,如何与亲族、朋友取得协调,在教养上,如何与师长们取得沟通:在经济上,如何量入为出:在家庭上,如何培养夫妻、亲子的感情,在健康上,如何使身体健全,在精神上,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如此才不会辜负我们可贵的生命。想想看,为了一点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一片虔诚的心境,值得吗?”

李南山先说道:“禅师!我错了,实在太冒失了!”说着便转身对朱友峰说道:“请接受我至诚的道歉!我实在太愚痴了!”朱友峰也由衷地说道:“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为点小事就发脾气,实在太幼稚了!”

广圄禅师的一席话,终于感动了这两位争强好斗的人。承认过失是智者之举。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退一步自然幽雅,让三分何等清闲,忍几句悠悠自在,耐一时快乐神仙。

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退一步、让一步来成全别人,即是修养。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真正勇敢的人,应当能够智慧地忍受最难堪的侮辱。你能把忍工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不忘检点自己

有一天,佛陀对弟子们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受过佛法教化的人,和一个未受过佛法教化的人,当他们遇到快乐的事物时,同样会有‘乐受’的感觉;相反的,当他们遭逢悲伤痛苦的时候,同样会有‘苦受’的感觉。那么,已受教和未受教的人到底有什么差别呢?”

弟子闻言,彼此面面相觑,无法作答,只得请佛陀慈悲开示。

佛陀说:“一个没有受过佛法教化的人,遇到痛苦的时候,往往悲不自胜,甚至榜徨迷惑,不知如何安顿自己,这就如同中了第一支箭以后,又中了第二支箭一样感到痛苦不安;相反,有佛法的人,遭逢痛苦的时候,绝不徒然悲叹,乃至怨天尤人,自乱方寸,因为他已经有智慧,不会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一个佛教徒身处乐境之中也绝不放纵自己,因为一旦陶醉在快乐之中而放逸身心,第二支箭便会带来苦受。”佛陀又继续阐述乐受的道理。

佛陀开示后,弟子们个个庆幸自己能过着佛化的生活,不为苦、乐所惑,尤其对于“不受第二支箭”的譬喻,个个心有戚戚焉,自此更加惕厉自己切莫放逸,以免受到第二支箭的苦。

人往往沉湎于享乐而不能自持,或者深陷于哀痛而不能自拔,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是一种耻辱,被第二支箭射中更是一种不幸。唯有以“觉悟”之心,时时检点自己才是无上的智慧。

无果禅师为了专心参禅,在深山里一住就是20余年,这些年来一对母女一直悉心照料他。然而20多年来,他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他认为自己无法在那里修行得道,所以打算出去寻师访道,解除心中的疑惑。

临行前,母女对他说:“禅师,您再多留几日吧,路上风寒,容我们为您做一件衣服,再上路不迟。”禅师盛情难却,只好点头答应。

母女两人回家后,马上着手剪裁衣服。衣服做好了,再包了四锭马蹄银,送给无果禅师作路费。禅师心怀感激,接受了母女两人的馈赠,于是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一早就走。到了晚上,他坐禅养息,半夜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童子,后面有许多人吹拉弹奏,扛一个很大的莲花座,来到禅师面前说:“禅师,请上莲花台!这就是你要去的地方。”

禅师心想:“我的修行还没有到这种程度,这种情况来得太早了,恐怕是魔境。”无果禅师于是就不再理会他。童子一再说:“机会就只有这一次,错过了就再也不会有了。”万般无奈,无果禅师就把自己的拂麈插在莲花台上。童子和众人便高兴地离去了。

第二天早上,禅师正要动身时,母女两人手中拿了一把拂麈来见禅师,问道:“这可是禅师之物?昨晚怎会从家中母马的肚子里生了出来?”

同类推荐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血狱女王

    重生之血狱女王

    这是一苦大深仇懦弱女配重生变强加复仇的故事。前世,浑浑噩噩,苟且偷生,却还是死于非命;重回十岁,红衣妖娆,明媚如火,她只求逆天改命,傲立于世人仰望之顶峰,让那害她之人得到千倍万倍的痛苦!……原以为冷心冷情,不会再信任任何人,然而前世记忆入梦来,那一双深蓝色的眼睛,唤醒心底最深沉的眷恋。“小狼,跟我走好不好?”好!鲜血染红的大地,是绝望的深渊,她从地狱深处走来,无数的生命自她手中逝去,无数的生命因她而活!“众人欺我、恨我、害我、咒我,逼我入此血狱绝境,我偏不服,定要让血狱绝境成为人人求而不得的仙灵之境!”红衣妖娆的少女怒极而笑,如同盛放在血色地狱中最绝美的血莲,危险却引入沉迷。银发的少年右手搭上她的肩,深蓝色的眼睛里只有她一人的存在:“你想做什么都好!”
  •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

    有梦才有远方,没有梦想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之一。《有梦才有远方》中所辑文章,有向命运挑战的呐喊,有为自由而战的宣言,有对苦难与光明的阐释。它们共同奏响了一曲奋斗的主题歌。闽语有:天公疼憨仔。西谚有:自助者天助之。执着于梦想的人,成功绝不会轻易将他遗弃。尼采说:“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但愿书中的文章,能够重燃您希望的灯火,能够照亮您前行的征程,伴您梦想成真!
  • 冰雪传说

    冰雪传说

    末小末是一个总是受人欺负的小女孩。有一天,她来到了小河边,哭诉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正好被月亮女神听到了,月亮女神赐给她一只小鹅,小末欢天喜地,似乎生活从此改变。可是命运捉弄了小末,让她心爱的小鹅突然死去。月亮女神知道后再次产生了同情之心,告诉她,如果去往阿伯利亚找到复活之水,小鹅就能复活。尽管前往西伯利亚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小女孩为了救活小鹅,毅然前往。一个柔弱的女孩末小末穿越雪地,去寻找复活之水拯救她心爱的小鹅的故事。途中,她遇到了狼、野孩子、树精、小王子、风神等,每一个角色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能让你深刻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相信,不一样的“冰雪盛宴”,将为你带来震撼与感动!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内生技术进步模式
  • 贵平吟草

    贵平吟草

    主要包括:无题;登庐山感赋;清明扫父墓;寻诗;七回乡偶书;重走砍柴路;重游黄龙寺;三过双井村(三首);读《石湾诗草》(两首);一二怀乡;赠妻;修江月夜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功励志经典。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世界最伟大的成功学家——卡耐基一生中最重要、最生动的人生经验的汇集。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如何征服忧虑走向成功的书,发掘人性的优点,拓成功幸福的新生活之路,享受快乐的人生!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亲亲我的妈妈

    亲亲我的妈妈

    在十岁之前,男孩赵安迪从来没见过他的妈妈。在爸爸葬礼那天,他的妈妈从天而降,而赵 安迪也从被爸爸、姑姑宠爱的“安宝儿”,变成了妈妈口中的“弟弟”,并跟随她离开家乡的小城,来到繁华的南京城,开始全新的生活。渐渐地,弟弟发现妈妈有很多秘密……
  • 绝世至尊

    绝世至尊

    啸傲天宇唯我狂尊,男儿流血不流泪,绝世强者的生存之道便是逆天而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