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1500000012

第12章 流动性泛滥与中国泡沫(4)

当你发现自己的存款已是负利率,不得不把存款从银行里提出来转战股市、房市,甚至是去“赌石”时,你发现那里的泡沫已经不小,价格已经使你心惊胆战了,如果你还敢斗胆进入,那就得做好兜底的准备,一旦泡沫破裂,你将不得不面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破裂的双重打击。在中国,这个收益的顺序大致如下:国有企业、与国企紧密联系的权贵型企业、民营企业,最后才是普通老百姓。

经过三十多年急速的货币化过程,我们的财富分布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的很长时间里,银行都是改革成本的最后买单者,往往会积累大量的坏账,21世纪初期,很多西方观察者估计中国银行业的坏账率已经达到40%以上。通过货币的不断超发和储蓄的负利率,银行体系的总资产不断膨胀,稀释甚至掩盖了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短短几年,中国金融业变戏法般地从技术性破产变成了全球资本追捧的对象,秘诀就是将坏账的损失通过隐秘途径转移给了社会大众。

转移的途径大致有两条:超发货币稀释存量财富,低利率或负利率转移财富。假定你现在有100元,且全部是存款,货币超发了10%,那很不幸,你的财富被稀释掉了接近10%。同样的,银行坏账事实上也少了近10%。但其实你比坏账会好些,因为你还有存款利息可以弥补。

严格地说,货币超发不是形成物价上涨就是形成资产泡沫,但这两样并不一定会同时出现。好,假定全部形成物价上涨,也就是说在你看来物价上涨了大概10%,但农贸市场公告牌却说白菜价格综合指数上涨不到5%,而钱庄老板给的存款利息只有3%,事实上你已经有—2个利率了,按说你该有至少1的利率,这样一来,你虽然有了3%的利息收入,但事实上却有8%的财富通过稀释和压低的利率被转移走了。也不多,一年也就只损失8元钱。

当你要求老板涨点工资时,老板正好从银行低息弄到一笔款子,为人又心善,还真的给你涨了,那你也别高兴,你以前的损失其实已经形成了。

当然,现实的情况会复杂得多,弄得你我都搞不清楚我们的财富究竟跑到哪里去了,但不管怎么弄,其实我们都知道,自己的真实财富少了。

总体来看,我们从2004年就基本进入负利率时代了,一直未得到扭转,2010年后负利率的程度更深了。

20世纪80年代初真正的富人是“万元户”,但如果“万元户”就此满足,当寓公,提鸟笼吃利息,那到现在肯定是一文不值。按照北京师范大学钟伟教授的估计,80年代的“万元户”就算是不吃不喝,全部存银行利滚利,到今天大约也就只有10万元;如果按照居民家庭收入增长幅度计算,“万元户”到今天也就只有不到30万元;但如果按照居民储蓄增长情况,到今天应该是255万元。钟伟。极速货币化:中国金融的幸运和不幸。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网站。

在快速货币化的进程中,持有现金或者低风险低收益的储蓄、国债等金融资产,差不多等同于将大半财富拱手让人。而我们引以为傲的恰恰是我国是一个有高储蓄倾向的国家。我们民间的高储蓄不仅支撑了大规模的投资,也在储蓄过程中被无形地转移走了。

因为这种“乾坤大挪移”,财富也就自然而然地集中于少数人手里,我国的贫富悬殊也才会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美国的亚瑟·马文·奥肯于1970年创造了“痛苦指数”,以此衡量令人不快的经济状况,痛苦指数等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和。现在,我们已经步入事实上的高通胀、高失业时代,但为避免我们过于痛苦,有关部门需要通过压低CPI指数和失业率来减轻我们的苦痛。真是感谢那些压低的数据,他们想得真“周到”。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1978—2009年,我国物价累计仅上涨了4。19倍,事实上,我们一般人的感受是30年来,物价整体涨幅至少在30倍左右。文晞。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穷”。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171。真是感谢了,仅仅是统计数字就为我们减轻了几十倍的痛苦。

隐蔽的吸金黑洞

自从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以来,每逢金融市场出现动荡,他必出手干预。从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乃至1998年大型对冲基金长期资本公司破产,以及2001年“9·11”事件导致的金融系统混乱,美联储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率的调整或者减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市场因此形成“格林斯潘卖出期权”,意思是碰上价格下跌不必惊慌,等格林斯潘放水,市场反弹后再卖不迟。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前,格氏期权一直看涨。

因为次贷危机,格氏饱受非议,在美国国会询证会上面对永远正确的议员们,格氏不得不承认自己部分错了,一些人因此嚷嚷要“清算格林斯潘”。清算什么?清算他造成的流动性过剩。但老爷子却认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是正确的,之所以网络股泡沫破灭后美联储长期维持低利率,根本原因是全球储蓄资金太充裕且都很留恋美国。

将流动性过剩的责任推到老爷子头上的企图遇到了顽强抵抗,以致老爷子在询证会上都改变了一贯说话模棱两可的风格。但不管格氏怎么否认,近十几年来全世界依然充满了泛滥的流动性,导致全球性的房地产、股票、有色金属、石油等资产价格的节节攀升。

事实上,要清算格林斯潘,目前看起来不现实,因为继任者是宣称为了挽救经济可以直接从直升机上撒钱的“直升机”本·伯南克。从2009年开始,美联储先后实施了两轮总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

在伯南克看来,中国得为全世界流动性过剩负责,他认为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通过人为压低本币汇率,使世界性贸易失衡得不到调整,这对自身和整个世界经济来说都构成了“重大不利”,因此美国需要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伯氏的话被我们解读为“印钞不是我的错,都是中国惹的祸”伯南克:印钞不是我的错都是中国惹的祸。凤凰财经,2010年11月19日。之所以会如此解读,不是我们敏感,而是伯南克意在所指。

大经济体的货币一般实行的都是浮动汇率,汇率高低由市场决定,很少有紧盯住美元不放的,实行盯住汇率的一般也就是中国香港地区这样的小经济体,或者是欠发达国家。2005年7月之前,人民币实行的是单一盯住美元汇率制度,之后参考了“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但美元在我们的“菜篮子”里就是猪肉,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很大程度上依然盯住的是美元。

这就弄得美元有些不舒服,中国已经是全球排名前三的经济体了,人民币还不自由浮动,成天抓贼似的盯住美国,而美国在次贷危机中,迫切需要通过美元贬值来提高出口降低进口,尽快走出经济衰退的困境。此时,在我们看来,如果像中国这样严重依赖国际进出口的国家主动提高汇率,无异于主动承担经济衰退的后果,如果盯住美元,那就可能搭上美国货币贬值的“便车”。

美国不断敦促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言下之意就是要中国尽快上调人民币汇率,分担点美国金融危机的损失,这样的“好事”,中国自然是不好满口答应的,但中美之间又不能翻脸,不然“恐怖的平衡”失衡后就真恐怖了。中国被逼急了,只好对美国说,先别嚷嚷,也别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家”,人民币升值得讲究技巧,中国名义上对美元依然保持缓慢升值,但暗地里在国内多弄点通胀出来隐蔽性地搞搞,双管齐下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东方的智慧,西方自然是信服的。只是如此一来,中国国内流动性更是泛滥成灾。

中国有理由觉得冤枉,美元又不是中国发行的,人民币还不是国际流通货币,世界性流动泛滥当然不应该是中国的责任。美国人强词夺理了。美国人曾对亚洲说“美元是我们的,但问题是你们的”,现在搞得连责任也是我们的了。

中国作为全球近几十年来最成功的转型经济体,在世界泡沫潮流中虽“起了个大晚,却赶了个早集”,在别国去泡沫化的过程中,依然不断地吹大着泡沫。在这场因为理性而合成为“非理性繁荣”谬误的泡沫盛宴中,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或正在享受饕餮大餐了,还有少部分正在星夜赶往盛宴途中,而肥胖溜圆的大厨们则系着围裙忙不迭地在门口拱手招呼。

“看空”中雄起

由于意识形态、经济体制、文化上的差异,中国经济几乎是在外界的质疑声中雄起的。在我们看来,老外的心中有“无形的辫子”,他们总以为自己掌握了人类经济发展的唯一正确途径,中国GDP的持续快速增长充满了悖论。

早在“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有很多善良的西方学者以为中国经济行将崩溃。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但政治体制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出现了脱节,西方人开始看不懂了,不断发出鼓噪。

亚洲金融危机前后,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和学者对中国GDP数字不断提出质疑,认为中国高投入、低产出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及巨大的能源消耗基础上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渐步入死胡同,中国终将成为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最后一张多米诺骨牌”。

曾经大胆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克鲁格曼公开宣称,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就像看一部科幻小说,中国经济数据是一堆不可置信的符号体系。

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罗斯基(Thomas G.Rawski)先后发表了两篇文章——《中国的GDP统计出了什么问题?》以及《中国的GDP统计:该被警告?》——对中国经济增长表示高度质疑。在他看来,中国1997—1998年GDP增长2。2%是一个远比7。8%的官方数字更为合理的推算。而且,2。2%是一个上限。实际的数字可能更低,甚至有可能为负数。

2002年3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中国问题专家瑟罗(Lester Thurow)通过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官方的增长数据与事实明显不符,中国GDP数字出现了严重误差,过去5年中国经济实际上陷于呆滞状态。美国《时代周刊》因此刊登了《中国为什么造假账?》的文章,称中国“已被虚浮的数字淹没”,“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名声是建立在纯属虚假的基础上的”。

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如美国《新闻周刊》《商业周刊》,英国《金融时报》《经济学家》,法国《费加罗报》,新加坡《海峡时报》等也不断刊载关于中国经济的负面报道,有的甚至将中国经济比作“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一些政治人物也伺机加入了这个合唱,2002年1月,印度外交部长辛格对《今日印度》杂志说,中国“捏造”经济增长数字,并一丝不苟地指出,中国2001年的国民经济增长率“多捏造了两个百分点”。

然而,质疑的结果却是中国经济总量从2001年开始进入了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代。2002—2008年,我国年均GDP增长幅度达到10。44%邹东涛主编。新中国经济发展6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而同期CPI基本都保持在4%以下,有的年份甚至还是负数。

2002—2008年我国GDP与CPI走势。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的相关资料整理而得。

从2001年开始,中国经济先后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成为全球老二。我国的严肃研究者一般以为,加入WTO是中国改革的转折点,激发了中国不断的制度改进和创新,好的制度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的发展。但中国加入WTO在西方也曾被当做崩溃的开始,2001年7月,美国华裔律师章家敦在美国出版《中国即将崩溃》一书,章律师预言,中国加入WTO后不出5年,强制性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改变将使中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雪崩。看来,章律师失算了。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老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对中国经济的质疑。只是这次中国因为金融危机爆发后快速推出了庞大的救市计划,4万亿元投资、10万亿元新增信贷,成为全球经济为数不多的亮点,2009年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超过50%。老外们在苦海中尝到不少甜头,因此更盼望中国这次可以挽救资本主义,说话自然也就客气了一些,至少在表面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奇迹的信仰者。

而中国自认为已不再是吴下阿蒙,对于外界的质疑“打法硬朗起来”,也打消了很多潜在的哗众取宠的想法。2009年5月,国际能源署(IEA)认为中国官方公布的一季度GDP增长数据过于乐观,对中国经济数据的可信度提出了质疑,这下,国家统计局说“不”了,认为国际能源署“原文观点缺乏论据”,并客气地指出这样的做法不合乎一个国际组织的身份,“是缺乏严肃性的”。姚伟。国家统计局与国际质疑再过招。东方早报,2009年5月26日。

官方的顽强回应,其实并未打消一些人的质疑,只是大家变得谨慎而虚伪起来,对于不同意的事情,开始“打哈哈”了。

但很遗憾,中国的一些统计数据似乎从来都没得到真正的信任。老外怀疑,国人怀疑。而在统计局看来,老外和国人都不懂统计局的专门科学。与质疑中国同时存在的是“中国威胁论”,自1992年起,关于成长中的中国有可能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构成威胁的“中国威胁论”,在国际上迅速蔓延开来,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西方国家以及部分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其实,我们不应该在乎别人怎样说,而应该观察别人怎么做。有的人当着你的面毫不留情地指出你的缺点,其实是希望你好起来;有的人在你面前好话说尽,而眼睛却瞄着你的口袋,无外乎哄你高兴时可以顺点东西走,或者搂一下你的小蛮腰,揩点油。

看空中国并不可怕。“主流”经济学家有时也很不靠谱,经常是“三个人有四种不同意见”;两次经济衰退预测出了八次,其中一次还变成了繁荣。美国前总统里根就曾公开说他的经济顾问是“专门讲反面话的人”。看来,我们也得习惯听反话。

在我们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看来,中国不仅顺利摆脱了金融危机,也在这次危机中充分展示了“中国模式”的优势,中国很快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社科院预计的准确时间是2020年。这就对了,因为很多外国权威组织也是这么看的,并且将时间都可以精确到年,真不简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16年超越美国;普华永道说中国将在2018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认为2030年中国经济规模可能是美国的两倍;摩根大通、高盛等也相继确认中国将很快超越美国。

同类推荐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本书以短小生动的小品文写作方式,从你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在路上、在餐厅、在电影院、在厨房、在卧室、在争吵中、在生气时、在小朋友的书包里捕捉随处可见的经济学奥秘,如下午茶一般悠闲而有趣,却又浓香醇厚,回味无穷!
  • 从零开始读懂经济学

    从零开始读懂经济学

    本书是一本通俗的大众经济学读物。它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将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经济学做了细致全面的解析。引导每一位读者入门,从此让你面对经济学不再望而生畏。本书包含经济学基础原理、经济学常用术语、市场经济学、市场结构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生产要素经济学、厂商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经济学、金融经济、经济形势11篇内容,包罗万象,是经济学爱好者的首选读本。
  • 懂经济学的男人更成功

    懂经济学的男人更成功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的变化,对于男人来说,经济学已经是一门必修课。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经济学,本书以案例与论述相结合的形式,对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现象进行解说和阐述,完全剔除经济学中枯燥的数学和函数,通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和现象来讲述其中的经济学原理,以浅显易懂语言讲述,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掌握经济学常识。
  • 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沐浴着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春风,宁夏金融学会于1981年8月诞生,至今走过了30个春秋。30年来,宁夏金融学会在中国金融学会、自治区社科联的指导下,在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的领导和支持下,始终秉承“服务地方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宗旨,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潜心致力于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积极培养青年研究人才,充分发挥在金融研究与学术交流中的组织和推动作用。"
  • 经济学常识1000问

    经济学常识1000问

    作为如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经济”当之无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学问。一门科学,必有一套自己的概念和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古代大臣们对经济问题的真知灼见,也许有不世之功,但不系统、不规范,都不是经济学。经济学这门学问,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是20世纪的显学,其根本作用是富国裕民。照理说,这样的学问一定历史悠久,可是,正相反,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
热门推荐
  • 云山千叠

    云山千叠

    帝都长安。故国楼兰。彼几时荒凉梦里,回眸惊见。是曾经的传说,梦境成灰尘埃落定。是今朝的梦景,轮回万重魂兮归来。她是皇帝爱女,只为一个渺远梦境,甘愿弃置一朝盛世锦绣,去国离乡,携死亡之手从容起舞。他是婼羌王嗣,征战天下踏平俘虏,铁血半生出生入死,平生仅愿,便是与她执手并肩,一同笑瞰苍生。他是江湖游侠,曾是年少轻狂,因冥冥不可知中宿命倒转,溯时光之流而来,踏倒逆命运与她邂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在路上

    在路上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本书汇集中国国学与西方文化的智慧精华,以上下篇的形式对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全景展示。国学院,教会我们审时度势,上善若水的智慧令我们体会为人的谦虚和韬光养晦;哈佛园,令我们激昂振奋,在现代史化的熏染下攀登事业的巅峰。
  • 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被视为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小说。这部小说获得了那个时代相当高的印数,引发 “阅读热”。小说以书信体的形式,采用第一人称,讲述了维特初到瓦尔海姆时“奇妙的喜悦”,周遭可敬可爱的村民、牧师,初识绿蒂时的怦然心动与生发的纯美情感,一切美好得让人有哭的冲动。然而,绿蒂已与人订婚,维特听从劝解,到官邸觅得一小职,却忍受不了公使的吹毛求疵,因其脱俗的思想而被周围的人评价为恃才傲物,最终因在一次聚会上被羞辱,而辞职返回瓦尔海姆。可当初可爱纯美的旧识,已一去不复返,对维特却陷于对绿蒂无果的爱无法自拔,最终饮弹自杀。
  • 重生左财右福

    重生左财右福

    麻?重生鸟?她挽挽袖子,即然有这机会,那就别浪费。咱先把家里未来嫁不出去的老姑娘解决掉再手起刀落,快剑暂情丝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然后麻,搓搓手,顺便挣挣小钱,发发小财也是可以滴~什麻?你个死人还想来抢老娘的‘劳动成果’?不用废话,一脚踹飞~咱左手挽着财神,右手拐着福星,带领全家发财致富,奔福去~~
  • 寻龙决之淮水神窟

    寻龙决之淮水神窟

    两个盗墓贼在刑警吴悠和杨小邪的眼前离奇惨死,一幅明月崖飞仙图引导他们随考古队寻找马楚太子古墓。驱魔龙族马家新一代传人马出尘和神秘青年唐昧在文物部门的授命下前去协助。他们穿越原始森林,经历种种诡异之事,最后却进入了一个战国时期的楚墓。随行队员唐昧来历不明,隐匿在他们周围的算命先生袁瞎子和清风道人更是神秘莫测。战国楚墓中的壁画和九鼎让他们发现了历史上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原来一切都源于一个名叫西瑶的女人。一条时空隧道,将战国楚墓和马楚太子墓联系到一起。吴悠几人身上隐藏多年的秘密也在墓穴中得到了答案。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体香

    体香

    《体香》现在五折哦~~一次性订阅全部VIP章节,就可以享受五折优惠!喜欢的就看吧!支持月凉哦~~我叫曲灵犀,女伴男装只为养活自己与五岁的弟弟,继承的家业,也只有爹爹生前的“曲家布庄”与两株桃花…他叫宇彩轩,宇太师的九公子,绝美容颜加上淡然体香,使我留恋…可他的“皇子病”却将他折磨的苦不堪言…所谓皇子病,就是富贵的象征,棉被下若有一粒黄米,都使他无法安睡,物品上面有浮雕,便会磨的手疼,闻到怪味道,也会呕吐不止,身子只能穿丝绸,棉布会起疹子…性格嘛:“臭小子!我要喝水!”臭小子?为何总这般唤我?!“臭小子!我要吃饭…”“臭小子!我想你了…”“臭小子!不许再穿男装…”“臭小子!不许走…”“臭小子!不许再理我七哥!…”……怎么?不知宇彩轩的七哥是谁?那就太孤落寡闻了!宇紫轩,皇帝都要顾忌三分的人物,“康”城地下钱庄的掌柜,宇太师的七公子,俊逸昂然却温文儒雅,淡青身影刚毅非凡…性格嘛:“宇紫轩,我有一事相求…”“好。”“宇紫轩,我想劳烦你件事…”“好。”“宇紫轩,我要你的腰牌…”“好。”“宇紫轩,我要金山银山!”“好…”……体会过男人撒娇的滋味吗?体会过被人宠上天的感觉吗?那么…就来闻一闻“桃花嫣然”中,散发的淡然体香……********************************************************月凉的QQ书友群:一群:61738604(已满)二群:58481160喜欢月凉的话就来吧!~********************************************************推荐月凉的书:《青楼红颜》《古有此女天下乱》《试婚记》《凰后!》*************
  • 冒牌王妃私奔记

    冒牌王妃私奔记

    【纯属虚构,请勿模仿】王爷啊,冒牌货又怎么了?告诉你丫的,对老子不好的话,老子照样找那个帅哥猛男的将军大人私奔!!
  • 每天都会用到的趣味心理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趣味心理学

    心理学隐秘白金法则,FBI每日贴身研读。选最有味的视角,读最好玩的心理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标签,在每一张标签下,都有一个你所未知的自己。每天一节心理学,让你我在充满问号的生活中求得一枚句号。心理学,你可以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