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时,石油商人成千上万,最后只有洛克菲勒独领风骚,其成功绝非偶然。有关专家在分析他的创富之道时发现,精打细算是他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洛克菲勒在自己的公司中,特别注重成本的节约,提炼每加仑原油的成本计算到第三位小数点。他每天早上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门将一份有关净值的报表送上来。经过多年的积累,洛克菲勒能够准确地查阅报上来的成本开支,销售及损益等各项数字,并能从中发现问题,以此来考核每个部门的工作。1879年,他写信给一个炼油厂的经理质问:“为什么你们提炼一加仑原油要花1分8厘2毫,而东部的一个炼油厂干同样的工作只要9厘1毫?”就连价值极微的油桶塞子他也不放过,他曾写过这样的信:“上个月你厂汇报手头有1119个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厂1万个,本月你厂使用9527个,而现在报告剩余912个,那么其他的680个塞子哪里去了?”洞察入微,刨根究底,不容你打半点马虎眼。正如后人对他的评价,洛克菲勒是统计分析、成本会计和单位计价的一名先驱,是今天大企业的“一块拱顶石”。
节俭不仅适用于金钱问题,而且也适用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从而合理地使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到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节俭意味着科学地管理自己和自己的时间与金钱,意味着最明智地利用我们一生所拥有的资源。
节俭不仅是积累财富的一块基石,也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根本所在。节俭可以提升个人的品性,厉行节俭对人的其他能力也有很好的助益。节俭在许多方面都是卓越不凡的一个标志。节俭的习惯表明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也证明一个人不是其欲望和弱点的不可救药的牺牲品,他能够支配自己的金钱,主宰自己的命运。
我们知道一个节俭的人是不会懒散的,他有自己的一定之规。他精力充沛,勤奋刻苦,而且比起那些奢侈浪费的人更加诚实。
节俭是人生的导师。一个节俭的人勤于思考,也善于制订计划。他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也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美国有位作家以“你知道你家每年的花费是多少吗”为题进行调查,结果是近62.4%的百万富翁回答知道,而非百万富翁则只有35%知道。该作家又以“你每年的衣食住行支出是否都根据预算”为题进行调查,结果竟是惊人的相似:百万富翁中编预算的占2/3,而非百万富翁只有1/3。进一步分析,不作预算的百万富翁大都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控制支出,亦即造成人为的相对经济窘境,如将一半以上的收入先作投资,剩余的收入才用于支出。
这是巧合吗?不是的!这正好反映了富人和普通人在对待金钱上的区别。节俭是大多数富人共有的特点,也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富人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养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有钱就拿去投资,而不是乱花。
许多年轻人往往把本来应该用于发展他们事业的必备资本,用到雪茄烟、香槟酒、舞厅、戏院等无聊的地方。如果他们能把这些不必要的花费节省下来,时间久了一定大为可观,可以为将来发展事业奠定一个经济基础。
不少青年一踏入社会就花钱如流水一般,胡乱挥霍,这些人似乎从不知道金钱对于他们将来事业的价值。他们胡乱花钱的目的好像是想让别人夸他一声“阔气”,或是让别人感到他们很有钱。
有些人收入不高,但花起钱来却毫不吝惜。他们会为了买只有富人才买得起的小古玩和衣服,把所有的钱都花光,但等到想做点事情时却身无分文。
存下每月赚来的辛苦钱,先撇开暂时的物质诱惑,为你的长远目标努力。开始时你可能毫无收获,一段时间后必能满载而归。
姿态:摆正位置,认清现实
以观察力和耐心看清事实
在法律程度的领域中,有一项被称为“证据法”的原则,这项法律的目的就是取得事实。任何法官都可以把案子处理得对一切有关系的人同样公平,只要他能根据事实来作判决;但他也可能冤枉了无辜的人,只要他故意回避事实,根据道听途说的消息来作判决或下结论。
“证据法”根据它所使用的对象与环境而有所不同,只有那些既能增进你自己的利益,又不对任何人造成损害的证据,才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证据。你只要以这部分证据去作判断,就不会出错。
但是目前有许多人错误地把事情的利害关系当做事实。他们愿意做一件事,或是不愿意做一件事,唯一的原因是能否满足自己的利益,而未曾考虑到是否会妨碍其他人的权益。
在事情对他们有利时,他们表现得很“诚实”,但当事情对他们似乎不利时,他们就会不诚实,还会为他们的不诚实找到无数的理由。
而那些已取得成功的伟大人物,他们都会制订一套标准来指引自己,并时时遵从这套标准,不管这套标准能否立即带来利益,或是偶尔还会带来不利的情况。因为他们知道,到最后,这项政策终将使自己达到成功的最高峰。老哲学家劳秀斯说:“人类的事情都是在一个轮子上旋转,由于这种特殊的设计,因此没有任何人能够永远保持幸福。”已取得成功的人是充分了解这段格言的正确性的。
你最好在心理上做个准备,使自己了解,要想成为一个思想方法正确的人,必须具备顽强坚定的性格。因为要达到思想方法的正确,有时受到某种力量的暂时性惩罚,对于此一事实,毋须否认。但是,同样的,由于思想方法正确所将获得的补偿性报酬,整个合计来说,是如此的庞大,因此,你将会很乐意地接受这项惩罚。
在我们追求事实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借助他人的知识与经验,用这种途径收集事实之后,必须很小心地检查它所提供的证据,以及提供证据的人。而当证据的性质影响到提供证据证人的利益时,我们更有理由详细审查这些证据,因为和他们所提出的证据有关系的证人,通常会向诱惑屈服,而对证据予以掩饰或改造,以保护这项利益。
由此可见,事实是躲在错综复杂的事件背后的一项隐性因素。因此,要想透过错综复杂的事件认清事实,就必须具有非凡的观察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惊人的耐心。
在框架与自由间正视现实
事件的深层内核是事实,而生活的具体表现是现实,事件的事实构成了生活的现实。我们既然能够认清事件的事实,那么也必然有勇气正视生活的现实。而有许多人,尤其是青年学生,往往以理想主义看待生活现实,这就容易使自己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隔离层之中,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或者一遇到较为恶劣的环境就要反抗,就要改造,操之过急,意气用事。这两种倾向都是极为有害的。
其实,从来没有单纯的理想环境,在今天的现实社会,也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是非曲直的观念、黑白好坏的界线在现实生活中是极其复杂微妙的。光明与黑暗是两头小,生活中很大一块是黑白混杂的灰色地带。这就是说,对一个人来说,任何一个环境都有其两重性:既是一片沃土,又到处荆棘丛生;既有利于你的发展,也有对你不利的一面。
我们必面接受这个不可改变的生活现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当只从消极的方面去看,认为要寻求自由发展就不能接受环境和条件这个框架的限制;而应当从积极的方面去认识,接受框架的限制并不是不能成长发展,不能自我实现。换句话说,就是要把适应环境、接受框架的限制看作是理所当然、合乎规律的事情。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句话:
(1)约束与成长,限制与发展,表面上是对立的概念,非此即彼。其实,任何自由发展与追求成功,都是有一定的目标、范围、过程和途径的,而绝非天马行空,任意纵横。“天高任鸟飞”,够“任意”了吧?可是超过了一定的高度和范围,任何鸟都飞不成的。显然,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意味着必要的制约。这个制约不仅是指遵守必要的法规和制度,而且是指一个人要有自制、自律和自主的控制力。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知道在适当的时候管制自己的人,才是聪明的人。”
许多人之所以沉沦、堕落、失足、犯罪,并不是没有良好的心愿和品质,也不是困境的逼迫不得不去偷去抢、去胡作非为,而往往是他们缺乏自制力,太放纵自己。放纵的结果不仅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一个人只有先学会控制自己,才有可能去控制别人,去突破环境的局限。
(2)框架的限制如同地球的引力一样必不可少。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局限却是必不可少的,应当接受和遵守的,如法律和规章。但过度的社会制约和环境局限是需要突破和摆脱的,不突破不摆脱就谈不上自由发展。人的正当选择和行为不必也不会担心法规的制约,如经营企业要照章纳税,行车走路要遵守交通规则,人际交往要以礼待人、信守诺言,贸易协作要遵守协议、执行契约等等。这些行为规范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天经地义,不可缺少。我们时刻受到地球引力的“制约”,并不觉得别扭;相反,若是摆脱了必不可少的“引力”,成为太空人,反倒无法适应。
这就是常言所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根本上说,规矩所限制的不是人的发展,而是人的涣散。为了严明纪律、严肃风纪,中国羽毛球队有一回把男子单打头号主力正式除名。因为他多次违反队规,屡教不改。这的确是件令人遗憾的事,但年轻的中国羽毛球队如果没有严明纪律、严格的管理和严肃的队风,是不可能从低谷中奋起的,可以说这是该主力队员不能接受框架限制、一贯放任自流的结果,这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3)为了自我发展也需要自我控制。一个人不仅在面对“越轨出错”的问题时需要自我控制,接受必要的制约,而且在面对“进取发展”的计划时,也要善于自我控制,注意从实际出发。志向应当远大,思路尽可开阔,但实际行动必须脚踏实地,稳扎稳打。这就好比饮食不能过量,美味不可贪多,营养过剩同营养不良同样会影响身体健康。在事业上操之过急,抓得过多,也会“欲速则不达”。
接受了框架的限制,怎么还能寻求自由发展,突破环境的局限呢?如果不是以消极心态去消极适应,而是能以积极心态去积极适应,是一定能够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