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晓牧的情感失魂落魄之时,杂志社的总裁丛原对她的事业和精神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但是晓牧始终爱着康凯。成熟而大度的丛原,终于用炽烈的感情融化了晓牧内心的坚冰。这个时候,康凯出狱了,这是一个基础,丛原深知他的能力,在百般热情的邀请下,康凯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本来应该接手总经理职位的萧晓牧的弟弟萧晓朴耿耿于怀。晓牧向丛原坦白了自己的爱情,丛原最后支持晓牧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此时的康凯因为萧晓朴的出卖被迫辞职了,而且知道了晓牧情感生活状况,为了成全晓牧和丛原,去了美国纽约。
因为在她14岁的时候,她是骗得了康凯的资助,才供弟弟萧晓朴读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学。她希望可以找到康凯并诚恳地向他道歉,并还上康凯的钱以了却自己的心愿。当晓牧看到康凯正疲惫不堪的生活着,不敢对已经认不出自己的康凯坦白真相,只是辞掉了原来的工作,来到康凯的小餐馆里当起了服务员,默默地支持这个心地善良的大哥哥。
多年以后的康凯在美国已经成了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得知晓牧还和丛原保持着朋友和事业伙伴的关系,而独身等待着他的归来,他将自己所有的资产捐献给一个帮助贫困学生的基金,只身回到上海。而晓牧也放弃了自己成功的传媒事业,用积蓄盘下了当年康凯因为经济窘迫不得不放弃的那个小餐馆。重逢以后的康凯和晓牧并肩挑起了平淡朴实的人生。
萧晓牧是从云南的一个很贫困的乡村来上海讨生活的打工妹,多少年以来,她一直在寻找着康凯。
剧中的萧晓朴恩将仇报,一次又一次地陷他的恩人——供他念大学的康凯,于不仁不义中,为了钱,不惜一切代价,再做事
做好人,最终得到的下场是,母亲、姐姐、妻子都离他远去,即使他拥有好的事业、名车和花不完的金钱。
如今这个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饱满的社会,像腐蚀剂一样侵蚀着现在的青少年的灵魂,人们的道德水准在不断地滑坡。据报载:一位老人在公交车上坐了一名男青年为女朋友抢上的座位,竟遭到这对男女青年的漫骂和殴打;两名等候公交车的小学生相继被挤进车底而受伤。这一系列的事情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我们所处时代的道德精神面貌得沦陷,从而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加强道德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
《相思树》中的萧晓朴和他姐姐萧晓牧形成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萧晓朴接受了本来应该给姐姐的那笔赞助金考上了大学并找到了好的工作,然而因为金钱的压力和诱惑,一步一步走上歧路,而姐姐萧晓牧无私地将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为了心爱的人考上了大学还没有忘了要报答她的恩人。
萧晓牧自然是典型的被人们喜爱的角色,尽管最终萧晓牧也有了惊人的成就,但她的成功更多的是她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不管事事如何变更,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帮助康凯,即便是在他最落寞的时候。
而萧晓朴就算家财万贯也只能被所有人所唾弃,我们只是一味地追求我们的成就,包括他至亲的母亲和姐姐,他的妻子虽然是一个物质主义者,但面对这样的他,妻子宁愿过贫苦的生活。失去人格的他,成了“穷得只剩下钱”的人。
东方时空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报道,谈到他们所采访的一位省长是一位“讲人话,而不是讲官话”的好官,的确,一个连人都做不好的人,也不会做好官。
综上所述,做人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有一句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做人就好比磨刀,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所长,这是一个基础,也是一个条件,只有这样,此谓大丈夫也。”孟子觉得,才能在做事的时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停下来,先做人
“打工皇帝”唐骏曾经说过:“一个成功的人,应该是先做人,后做事,偶尔作秀。”唐骏初入微软的时候,只是一个写源代码、编软件的普通工程师,是什么让他出人头地的?唐骏从一个普通的经理到总经理的转变极具戏剧性。
当时和唐骏一起工作的一个部门经理,职位比他高一些,但他们之间的工作关系很好。唐骏用中国人的方式和她沟通感情,过节过年送一张卡片,生日的时候请她吃饭。但这位经理很倒霉,因为公司内部的一些斗争,虽然她并没有犯什么错误,却一夜之间从总监成为了普通员工。做人就好比磨刀,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所刻画描绘的人性光辉无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古人道“人走茶凉”,经理没有走,茶就已经凉了——很多以前和她接触的人也都慢慢远离了她,只有唐骏没有远离她,才能做对事
曾有一个广告公司给自己的广告词是:先做人,还是跟以前一样,不断给她发信息、写邮件,请她出来吃饭。并不是唐骏有意如此,而是这是他的做人原则。后来,经理过去的老板做了公司的副总裁,于是她的春天重新到来,成为了高级总监。当微软决定在中国发展的时候,唐骏去应聘中国区的总经理的时候,这位高级总监居然就是5人选拔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最终他成功了。其实唐骏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坚持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因为他根本没想到经理会东山再起。
所以,不要看着眼前的小利,谁都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做人做事,不必顾虑太多,只要跟着自己的原则走就好,一个真正的“大丈夫”是应该有如此的做人标准。诗人王维也说,靠着人格,比靠着任何东西都有用。
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这个世界的所有事情,都是从做人开始的,从古至今,对人的要求,无不以做人为本。
康凯其实一直把晓牧当亲妹妹一样的看待,晓牧误以为康凯只喜欢有大学学历的女孩子。为了可以和康凯平等,也为了回报当年康凯对自己的无私捐助,她克服重重困难,考上了名校的中文系,毕业以后还成为了一家杂志社的编辑,但此时的康凯却因为意外变故而入狱。为了不拖累晓牧,康凯想尽办法与晓牧断绝了往来。
古训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大学》曰:“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资治通鉴》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陶行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毛泽东说:“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却忽略了对自己人格的修炼。
战国时期的儒家大师孟轲提出过如何做人的标准,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才是有益于人民的人。”
做人一定要恪守自己的做人原则,做人也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信仰,执着的人生追求,做人要合乎历史潮流,不能随波逐流,毫无原则性。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食美国面粉,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做人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炼,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大多是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更需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己。民族英雄文天祥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中国有一句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不愿吃苦,不肯艰苦奋斗的人,终成不了大事,也不可能成为顶天立地之才。
我们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事实上,再做事。在很多时候,宽容是一个人的人格的重要体现,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真正的强者,是他可以让人心悦诚服地拥戴和情不自禁地喜爱,他的威不在怒,他的力不在吼。如果你看你的领导非常不满,看见同事非常的反感,冷眼旁观看世界,只能让自己更加悲观和绝望。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是可以改变我们自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尊重别人就是尊重我们自己。要学会欣赏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做事要先做人,事做不好可从头再来,人做不好是一生的悲哀。
(第二节)生活不会冷落人格高尚的人
善有善报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贫贱不能移,时候未到。”我们做的每件事都不只想这件事当时给我们带来的效应,要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把所有的后路都断了,你现在撕破脸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是你的救命恩人,带着一颗高尚的灵魂,任何时候都不会错,终会有一天得到善报。
抗战时期,王毅的父亲是国民党军中的一个普通军官,在一次行军途中,父亲看见一个卖小商货的老奶奶在一边非常伤心地哭着,他就上前问老人为什么这么伤心。老奶奶说,有一个人用一块假银元买走了她很多的东西,家里本来就很穷,这下可叫她该怎么活下去啊!父亲安慰老人不要哭了,并掏出一个真银元递给了老人,顺手把那个假银元放入自己上衣胸前的兜里,然后就去追赶部队去。在后来的几次战斗中,也是一个条件。只有这样,父亲胸部中了敌人一枪,大家都以为父亲这下可算是完了,活不成了。谁知父亲只是受了一些轻伤,敌人的子弹打在父亲的胸前,正好被兜里的假银元给挡住了。
还有一次,防空警报又响了,大家都往防空洞中躲闪,这个时候一位妇女大哭了起来,说她的小儿子还在家里。但妻子因为遇人不淑,被一个现代艺术家戏弄了感情而背负起沉重的心理包袱,最终无法面对诚实质朴的丈夫和出生不久的孩子,走上了不归路——跳楼自尽。父亲问清楚了情况以后,就直奔这位妇女家,在接小孩回防空洞的路途中,敌人的飞机开始轰炸,父亲和小孩已经回不去了,只能躲到山沟里,等飞机走后一看,防空洞被炸塌了,里面的人都被敌人炸死了,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所长,父亲因救小孩而无意中救了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占了便宜或者走了捷径,但事实上,真正的险恶还在后面,反而是那些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生活的人最终占了生活的“便宜”,尽管他们看上去有点“傻”,但就像阿甘,傻人有傻福,生活最终不会亏待了人格高尚的人。
一个中年妇女一直和儿子相依为命,女人多年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近来她突然感觉自己剩下的日子可能不多了,觉得自己在人生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应该对社会做些什么事情。于是她决定在自己死后,把角膜捐献出去。
尚洁去世以后,康凯始终无法忘怀前妻,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而对周围的所有感情都很麻木,晓牧对康凯的感情已经不仅仅是感恩那么简单了,她在和康凯的接触中,真实地感受到康凯对婚姻和家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对感情认真、执着,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康凯。
她告诉儿子自己要去深圳捐献自己的眼角膜,儿子起初是不同意的,在她的再三劝说下,在儿子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觉得母亲很伟大,他说:“富贵不能淫,还是点头表示同意了。
母子俩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武汉,可是,一上火车,女人的心脏病就犯了,心开始剧烈地疼痛。于是列车员在广播里播放了广播,希望旅客中有懂医的旅客,或者哪位旅客身上带有治疗心脏病的药物能够伸出援手,可是却没有。列车员为了保证她的生命安全,要求她在下一站下车,并为她联系好了救护人员和车。
下一个小站到了,站台上的救护人员和车辆也已经准备好了,火车停了下来,女人说什么也不愿意下车,列车也不能因为她一个人就停下来,但是为了这位母亲,已经是破例晚点出发了。本着负责的态度,“一片冰心在玉壶”,列车长和女人说要求她签一份协议,大意就是如果出现了生命问题,列车不承担任何责任。儿子在母亲的百般央求下,还是和列车长签订了这份协议。
列车上的广播员也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寻找医生旅客和有关心脏病药物的广播,可是依然没有人回应。前方不远,列车到达了长沙站,这次乘务人员还是给她联系好了医院和救护人员,并准备强行将她带到地上去医院医治。
女人死也不肯下车,她已经算过列车到达深圳的时间,即便自己死在车上,列车到达深圳的时间也足够了,她的眼角膜也可以在摘除后不失效,在这期间列车员也和深圳的医院联系过。母亲死死抓住不下火车。大家都焦急万分,可是谁都束手无策。
在长沙上来的旅客中,有一个懂医的,这位旅客看了她的病情后,让她以最好的姿势坐好,威武不能屈,然后打开车窗,新鲜的空气进来以后,母亲的病情慢慢好转了。
《相思树》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的康凯为了给身为知名主播的妻子尚洁一个安稳平静的生活,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开起了一个小餐馆。
第二天,列车终于到达了深圳,负责角膜捐献的医生迅速赶来迎接这位令人感动的母亲,母亲一见到大夫,就要求立即进行眼角膜手术。大夫骗她说,你不要太着急了,捐献眼角膜也不是说捐就可以捐的,得先做一遍详细的检查才可以。
住院后的两三天里,母亲的病情有了很好的改善,到医院做了一遍详细的检查,医生发现她的心脏病的确很严重,但并不是不治之症,就和医院领导商量给她做心脏手术。当然手术是免费的,也是为这位母亲的崇高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和震撼着。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但母亲还惦记着捐献眼角膜的事,后做广告。也有不少成功的企业家给下属的警示是:先做人,大夫说:“捐献是可以的,但是你的病都好了,我们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摘除你的眼角膜呢?一般我们摘除眼角膜都是在人死后。您别着急,既然你已经决定了要捐献角膜了,以后什么时候都可以的。将来也不一定非要跑到深圳来捐献。”
就这样,一位临终的母亲,出于一种伟大和无私,冒死前去捐献自己的眼角膜,角膜没有捐献成,还免费地将自己多年认为的不治之症给彻底根治了。
有时候,生活就是很讽刺,它拿走你一些东西,后来又会回赠给你一些,尽管它后来给你的并不一定是你想要的,你却不能不接受,更何况,很多事情都是弄巧成拙的,才能在做事的时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节)先做人,当你带着一份善良的心去做每一件事的时候,不求什么回报,生活终会垂怜你的。
恶有恶报
我们在刚刚出生的时候,对周遭的一切还很陌生的时候就已经充满了欲望,吃、喝、睡、活下去起初是我们最低能的欲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欲望也日益增多,所及范围也日益变广。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满足自身欲望的方式会走向极端。
对于一些人而言,不择手段地获得他们想要的利益成了他们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在他们眼里,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才是最为重要的。得到它们,满足自己就行了,至于别人会因此而受到什么影响,那不是他们所应该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