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将在本章学到:
什么是成本
降低成本的方法
如何制定目标成本
关键词:成本目标利润目标成本
成本是利润的减项。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成本越低,利润就越高。所以,降低成本,也就意味着盈利。
(第一节)认识成本,才能降低成本
有一个男孩子追求一个女孩子,他是这样表白的:“我觉得你很好,是个贤妻良母,做我的女朋友好不好?”
女孩子回答:“这个问题比较严肃,我需要考虑考虑。”
男孩子说:“我这么优秀,你还考虑什么?我有房、有钱、有车……”
女孩子说:“你是很有钱,但我并不了解你。毕竟了解、认识、接受和在一起生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其实,降低成本也像恋爱和结婚一样,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需要认识成本、了解成本,这样才能降低成本。
一、什么是成本
一般来说,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所失去或放弃的资源。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从这个概念可以知道,成本之所以有代价、有价格,是因为它消耗了资源。
在通常的会计核算中,成本又被定义为“取得资产或劳务的支出”。例如,固定资产的成本是购买固定资产的买价、运费和保险费等支出;材料的成本是购买材料的买价、运费和保险费等支出。因为支出的内容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成本内容。
在具体的成本核算中,我们常提及的成本是指存货成本。如果企业的存货成本是外购的,其成本就是买价+相关的支出;如果企业的存货成本是自己生产的,其成本就是材料成本+加工成本+其他成本。
二、成本的分类
1按照经济性质划分
(1)外购材料
外购材料是指从外部购买的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备件及商品等。
(2)外购燃料
外购燃料是指从外部购买的各种燃料,如煤炭等。
(3)外购动力
外购动力是指从外部购入的各种动力,如电等。
(4)职工薪酬
职工薪酬是指生产环节员工的工资,包括奖金、津贴、补贴、福利费及企业应承担的各种保险。
(5)折旧费
折旧费是指企业提取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包括厂房、机器、设备等的折旧。
(6)税金
税金是指应计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各种税金,包括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车船税等。
(7)其他
主要是指上述各项支出外的其他资源消耗。
成本按照经济性质分类,主要好处是能反映出消耗资源的主要内容,企业可以根据各项资源的消耗量控制成本。例如,去年员工薪酬是100万元,今年的发生额是150万元,企业可以根据该项资源的消耗与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控制。
2按照经济用途划分
(1)研究及开发成本
研究及开发成本是指为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工艺而发生的成本。
(2)设计成本
设计成本是指为产品、服务或者生产的详细规划、设计而发生的成本。
(3)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指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成本。
(4)营销成本
营销成本是指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成本。
(5)配送成本
配送成本是指为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客户而发生的成本。
(6)客户服务成本
客户服务成本是指为客户提供售后服务而发生的成本。
(7)行政管理成本
行政管理成本是指为组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而发生的成本。
成本按照经济用途分类,主要好处是反映了不同业务活动发生的成本,从而便于企业考核和控制成本。例如,企业去年的客户服务成本是200万元,今年的客户服务成本是280万元,企业就需要分析增加的这80万元成本的原因是什么,是业务增加了还是产品质量出了问题。
3按照财务核算的要求划分
(1)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及其他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是指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补贴、福利费、保险等。
制造费用,是指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发生的间接费用。该费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中(除非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需要按照既定的方法进行分配。
(2)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包括销售成本、配送成本和客户服务成本。
(3)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包括研究与开发成本、设计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
成本按照财务核算的要求分类,主要好处是能够和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匹配。企业经营的结果都体现在报表上,如果对成本的划分方法不能和报表内容的要求相符合,核算是没有意义的。而成本对报表的影响,在利润表上影响的是销售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影响是存货的成本。
为了能让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也为了能让同类型企业之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国家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其实,按照财务核算对成本的划分具体落实在工作中就是成本类会计核算科目,它起到的是归集和整理的作用。我们在管理报表、控制成本的时候,首先要知道控制和管理的项目是哪些。
三、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从企业管理角度看成本,成本是出,收入是进。企业的利润就来自进出的差,如果进的多,出的少,那企业就是盈利的。例如,企业所有的收入假设为5000万元;企业所有的成本假设为4000万元。进来5000万元,出去4000万元,企业盈利1000万元。这种核算方法是从企业资产总体流量的角度去考虑的。
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注:该图出自《2011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财务成本管理》第十七章
所示的成本核算步骤图,就是从出的角度和企业经营的模式进行分析。企业经营分三类业务模式:第一种是生产经营,第二种是投资,第三种是筹资。投资的消耗计入投资损益,我们前面讲利润表的时候,也提到过投资损益这个概念。筹资的消耗通常计入财务费用,反映企业筹资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生产经营的消耗又分为正常的生产经营消耗和非正常的生产经营消耗。非正常的生产经营消耗不计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中,而计入营业外支出中。正常的生产经营消耗计入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也叫营业费用)中。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如果是当期发生的就直接计入到损益表中,这点在介绍利润表的时候提到过。例如,企业2月份管理费用为50万元,销售费用为100万元,损益表中的管理费用就体现为50万元,销售费用就体现为100万元。
核算中比较复杂的是生产成本核算,因为生产成本首先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如果企业不存在完工和在产品,就不存在分配的问题;如果企业涉及N种产品,那么就需要将生产成本中的制造费用(是为了生产多种产品共同发生的费用)在N种产品之间分配。这就造成按照不同的分配方式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不同的情形,这也是总经理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成本核算这个问题上,方法决定结果。
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是10万元,直接人工是2万元,产品数量是100件;乙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是20万元,直接人工是5万元,产品数量是200件;为了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计发生15万元的制造费用。甲产品销售价格为2500元/件,乙产品销售价格为2000元/件。
1如果按照产量来计算成本,计算过程及结果如下:
分配率=150000÷(100+200)=500(元/件)
甲产品分配制造费用=100×500=50000(元)
乙产品分配制造费用=200×500=100000(元)
甲产品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10+2+5=17(万元)
甲产品单位生产成本=170000÷100=1700(元/件)
乙产品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20+5+10=35(万元)
乙产品单位生产成本=350000÷200=1750(元/件)
2如果按照产品的销售收入来计算成本,计算过程及结果如下:
甲产品的销售收入=100×2500=250000(元)
乙产品的销售收入=200×2000=400000(元)
甲产品分配比率=25÷(25+40)=3846%
乙产品分配比率=40÷(25+40)=6154%
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3846%×15=57690(万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6154%×15=92310(万元)
甲产品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10+2+57690=17769(万元)
甲产品单位生产成本=177690÷100=17769(元/件)
乙产品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20+5+92310=34231(万元)
乙产品单位生产成本=342310÷200=171155(元/件)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知道,不同的分配方式,甲乙产品的成本是不同的。那么,在计算成本的过程中,我们就会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按照产量来计算成本,又为什么要按照产品的销售收入来计算成本?这两种计算方式是否合理?
答案是这两种计算方式都不合理。然而,目前很多企业都采用这样的计算方式,原因在于这样的计算比较简单。我们不能说明为什么产量高分摊的成本就高,也不能说明为什么收入多就要多分摊成本。而和分摊成本有关的因素是资源的消耗,应该是生产产品消耗的资源越多,分摊的成本才越多。
3如果按照资源的消耗来计算成本,计算过程及结果如下:
例如,制造费用消耗资源单位数量为10000,其中为了甲产品消耗数量为5000,乙产品为5000,那么甲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为15×50%=75(万元),乙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是15×50%=75(万元)。
甲产品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10+2+75=195(万元)
甲产品单位生产成本=195000÷100=1950(元/件)
乙产品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20+5+75=325(万元)
乙产品单位生产成本=325000÷200=1625(元/件)
综合上述三种核算成本的方法,我们知道按照不同核算方式计算的成本是不同的,成本不同,毛利就不同,自然某种产品的净利润也就不相同。
如果企业既想控制成本,又想降低成本,那么认识成本、制定合理的成本分类和分配原则及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节)成本的降低要从流程入手
成本不可能被无限制地降低,也不可能被无限制地压缩。企业需要做的是要知道哪些环节发生成本、哪些环节的成本是可以控制和降低的,找到成本控制的合理点,并努力地去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从流程的角度来讲,无论一家什么样的企业,都是一个中间方,它有上游、下游。成本的降低,绝不仅仅局限于降低企业自身的成本,还要考虑到上游和下游的利益。因为,我们都知道采购价格低了,成本就控制住了;销售价格高了,利润就上去了。如果企业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最后就会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和它合作了。
所以,要想持续地降低成本,需要从三个重要环节入手。
1与上游的供应商一起降低成本。
2降低企业自身的生产及管理成本。
3降低与下游客户之间的销售及管理成本。
一、降低与上游供应商的成本——与存货有关的成本
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发生的主要业务就是采购,从财务的角度来看,与采购有关的成本所示。
采购成本
类别具体项目计算公式
取得成本
购置成本购置成本=年需要量×单价
订货成本
固定成本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
储存成本
固定成本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