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500000013

第13章 内因果(1)

1外真实与内真实

把全因果、半因果、零因果比做故事之土地、阳光和水分时,生活(经验)和灵感(感悟)成为故事的种子后,小说开始发芽了。随着季节的制作和收获、丰收或减产、旺季和淡季、大年或小年、甚或颗粒不收、遭雨遭灾的叠加更替,作家不仅感到了全因果是一种写作的牢笼——这种故事的纪律,严重约束着写作者思维的迸发性放射,也同时禁锢着作家对生活那种彻骨的感受。于是,零因果的出现,打破了小说的全因果关系那种密封的环形构建:此果必然彼因,彼果也必然此因,故事是开始与结尾的环形相接。全因果的必然性和对等性,在零因果这儿失去了效用。在零因果全新的写作中,无因也可以有果。结果不一定有必须之条件。某种条件未必要有读者和人人都可以经验、感受的某种可能(原因)。其无因之果的故事,不仅同样可以使读者从中获得某种审美性感受,而且是一种与此前完全不同的全新的审美与感受。然而,零因果毕竟还是违背了读者、作者、论者千百年来共同合订的真实之契约,使读者(包括马尔克斯)感到了“凭空臆想”对生活和人人都经验的真实冒犯。如此,半因果孕育而生。它的出现,向后联系着全因果百分百的真实原则,向前联系着零因果的审美提供。从而,又一种新的小说审美、又一个“新的真实”,在故事里运用而生,使小说在新的审美上又回到了“仿真”的轨道。

当零因果和半因果在二十世纪文学中成熟并发达之后,读者和作者、论者在百年的写作与阅读中,又默契合约了小说的新真实原则——内真实原则。

内真实是人的灵魂与意识的真实。外真实是人的行为与事物的真实。二十世纪的现代写作,在真实的努力方向上,正是朝着这个内真实目标的努力。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传统的外真实走向轨迹,即所有塑造成功的“这一个”,他们的思想、灵魂的变化,都是由外部世界——比如社会、环境和他人所造成的(至少也是与此必然相关的)。安娜和玛丝洛娃的命运是那个时代为自己雕刻的时代缩影。高老头、葛朗台以及爱玛·卢欧和于连,都是一个时代的人群性写照。没有时代、环境、他人,这些人物几乎无法存在。就是他们作为故事的伟大人物,其真实性也都入木三分到了生命与灵魂之中。人物的真实,早已超越了世相真实,进入了生命真实和灵魂的真实。但是,他们走向灵魂真实的因素,都是外因的引发和推进。外因引发内因的变化,从而使小说从外真实走向了内真实。以拉斯科尔尼科夫为例,这是十九世纪小说中最有内真实——个体人的灵魂与意识的真实的不朽人物——的“这一个”。然而,他灵魂中的冲突、恐惧、厌恶、自傲与损贬,又皆都源于社会的不公和贫穷。作家对他灵魂真实的展示,最初并不源自他灵魂的本身和人物的自我意识,而源自与他相关的外真实——对房东的杀人劫财。杀人劫财,又源自社会不公给他造成的极端贫穷。极端贫穷的具体化,就是他无力承担房东日日逼交的租房之债。说到底,一切都还是“事出有因”,而那个“因”的因为,又都是外部世界导火索的燃点。——因为外部(社会),才所以内部(内心与灵魂)。也因此,我们把这种“由外向内”呈现的真实,称为一种“外真实”。这种写作,是一种外真实的内化写作。故事是由外部向内部发展并演进。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到了卡夫卡之后,故事的方向不再是由外向内的大趋势,而是由“内”向外而发展的逆向——如果可以把格里高尔成为甲虫和K走不进城堡作为“内”或某种“内真实”的话,我们发现,故事的起因,不再像拉斯科尔尼科夫逼向真实的最初是外部世界造成他杀人的那个开始,而是从人物的某种内真实的灵魂内部开始,向外部的散发和构成。

现实主义注重客观世界的唯物论。

现代主义注重主观世界的唯心论。

前者把故事从外部引向内部(灵魂);后者把故事从内部(灵魂)引向外部(环境与社会)。这是外真实与内真实写作方向的根本区别。《城堡》和《审判》中人和世界的荒谬性,成为故事之内真实的灵魂和情节与人物的行为之源后,便在方向上一面由内向外地展开,一面是内真实本身的层层展示。那个号称测量员的K,愈是努力,愈是无法走进城堡里去,这种曾经被看做表现主义的人类内真实的荒谬性,就愈发地明显和突出。直至小说的最后,文字的表面展示的是K走不进城堡的外在过程,而实则是对内真实——人和世界的荒谬性进一步的描写和加强。

如果说在内真实的层面上,卡夫卡有着更多的寓意和象征,让读者颇有猜谜和破解的困扰,那么,意识流小说,则可以说是人物在个人意识——内真实的极致写作。伍尔夫伍尔夫(1882-1941),英国意识流代表作家。在她的经典小说《达罗卫夫人》中把笔端伸到人的大脑内部,让人物的意识如旷野无向而吹拂着的习风,想东则东,想西则西,使人物的心理时间冲破现实时间而随意伸缩:

她(这个当时十八岁的姑娘)站在窗台口,的确感到有点寒冷刺骨,又感到心情沉重,就像什么可怕的事情就要发生。她站在那里看花,看树,看雾气围着它们缭绕,看那些白嘴鸦飞上飞下。她站着,观赏着,直到她听到彼得·沃尔什讲话:“在观赏植物吗?”——是这样一句话吧?还说:“人比花椰菜使我更喜欢。”——讲的是这个吧?一天早上,吃早饭时,当她已经走上晒台,他——彼得·沃尔什,肯定讲过这样的话……(伍尔夫:《伍尔夫作品精粹》,第61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

这样对人的意识(无意识)零碎、自由、随意地描写,不简单是意识流在小说技法创新上的文学贡献,而是表现“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伍尔夫《论现代小说》)。这个“内在精神”,其实正是小说“内真实”的灵魂核心。然而,不能不说的是,意识流小说在那个充满创新和旗帜林立的二十世纪文学过去之后,在意识流的光辉被岁月掀过新的篇章之后,这个比卡夫卡的内真实更具体、更实在、更可让读者对“内在精神”可触可感之后,使我们觉到了它因撕裂和零碎,而失去了伍尔夫反对的“物质主义者”的宏大和共同的经验。这一点,从伍尔夫本人称托尔斯泰为真正的大师时说“《战争与和平》描写了人类一切经验的共同感受;而她和乔伊斯的作品仅仅是‘零星的札记’而已”(伍尔夫:《达洛卫夫人》序言,孙梁、苏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就大可看出她对“内在精神”局限的清醒。

但是,在今天,无论是《变形记》或者《城堡》,还是意识流的经典《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和《达洛卫夫人》,都向我们证明了内真实的文学意义。并因为内真实的出现,则更鲜明地标志了传统小说中外真实的界标。

2内因果

因为小说有了内真实的存在——不管是寓意、象征的内真实,还是具体、实在、细碎的内真实,我们作为读者,都可以感到二十世纪现代写作与十九世纪传统写作,除了思想、观念、技法的巨大差别外,还有作家面对现实的人和世界时,小说故事中本质的区别,是个人的内真实与社会外真实在叙述中完全不同的写作理念和写作呈现。当内真实在现代小说中出现之后,“内因果”在许多作家的笔下孕育并产生——哪怕这种内因果在那些奇异的小说中是一种表现人物和故事的无意识,甚或只是作家写作时让作品更加花哨、使读者眼花缭乱的一个幽默噱头,但它在那类通常带有夸张的写作中,成为一种普遍的事实存在。

这里说的内因果,是指不同于全因果、半因果和零因果的小说的新逻辑关系。内因果是小说在故事与人物的进程中,依靠内真实推动人物与情节变化的原因与结果,它既不是外部世界(社会、环境及他人)的因素,也不是零因果中模糊的象征与寓意,更不是半因果中那些奇异的在零因果和全因果之间游走滑动的因果条件,而是依据不在现实生活中必然发生或可能的发生,但却在精神与灵魂上必然存在的内真实——心灵中的精神、灵魂上的百分百的存在——来发生、推动、延展故事与人物的变化和完成。内真实是内因果小说故事的发动机和推进器,是人物的灵魂和人物变化、言行的唯一的根源。由内真实构成的故事之因果,就称其为小说的内因果。它和“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一样,是一部小说真正的源头和核心,由这个核心和源头开始,故事才可以延伸和变化,人物才可以开口言说和行动。

在内因果中,内真实是故事真正最大的根源。故事是内真实的唯一结果。内真实是小说最本初、本源的根本条件,没有这个内真实的根本条件,也就没有小说内因果的存在。之所以——是因为内真实的坚实基础。由此开始的文学,才是内因果的另一类全新的审美写作。尤索林《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主人公。和他同在医院养病的那些军人们,他们每一个人的言行,都夸张、荒谬,充满着对战争的讽刺。每个人物的行为都超出了日常生活经验的真实之界,而其在“合理”的因果关系上,依据的是人类共同存有的对战争的厌烦、恐惧和逃避的内真实心理。有了这个内真实的集体心理,尤索林和那些军人无论在战场、集市、妓院、病房等任何地方的荒唐举止,都会被读者所接受。“垮掉的一代”和“黑色幽默”整个的写作,都得力于他们对集体、社会、人类心理上内真实的开拓和支持。没有内真实为基础的存在,那些小说将如地基不牢的砖瓦楼厦,随便由哪些读者唾液的浸泡和批评家的拳脚踢打,那楼厦都会顷刻之间房倒屋塌。

《动物庄园》远比《一九八四》更有文学价值,这并不是说前者一定就伟大于后者,而是说,《动物庄园》中关于权力和欺诈的人类共有的内真实更有一种永久的普遍意义。还有与此相类似的许多带有狂欢、夸张、反讽的那些小说家与他们的作品,如米勒的《北回归线》、凯鲁亚克的《在路上》、金斯堡的《嚎叫》等,无不在外真实上缘于三分因为、七分所以而失真,却又在内真实上获得真实的平衡而巨大成功。

内真实是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一股强劲的人心寒流,它区别于十九世纪文学,支撑了二十世纪文学的各种流派与旗帜。他们本身的差别在于,有的作家在展示内真实时是奋力在人的个体上(如意识流写作),有的作家在展示内真实时是奋力在集体、种族或人类共同体验到的心理经验上(如米勒的写作)。但把内真实转化为小说的内因果时,这个内因果在他们的故事中,则为局部的、条件的和写作技巧的,并未如零因果和半因果那样真正地统治写作,成为伟大的文学观和世界观而成为一场世界文学革命的动因呈现在文学的现场。也正因为如此,内因果写作,在二十世纪文学中受孕之后,给后来的写作终于留下了新的空间与可能。内因果——灵魂的真实与精神的现实在客观生活中的运行,也许正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孕育着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神实主义”写作。

3内因果的可能性

对内因果写作经典的寻找——如同去寻找亦如零因果之于卡夫卡、半因果之于马尔克斯、全因果之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巴尔扎克和福楼拜等那样伟大的作家和他们成功的典范作品还有所困难的话,兴许,那也正是上帝留给文学生存与发展的新的空间。我们从米勒那儿看到了故事中鲜明的、独有的内真实,但那个内真实最终随着尤索林的脚步,走向了半因果和全因果;从伍尔夫那儿感受到了虽然零散、杂乱却更为具体的内真实,然而,这个不一样的内真实却是一面在故事中向既有的因果逻辑消解、抵抗与挣扎,逃离事物因果,犹如要逃离一场传统之薪的巨大火灾,另一面,当小说最终从故事中无法真正逃离时,又不得不向全因果忸怩地靠拢和妥协。

终于,内因果逻辑在他们的小说中如同湖面的气泡,从不经意中显露出来,旋即又很快在既有的因果中消失。那个——在情节与人物的进程中依靠内真实推动人物与情节变化的内因果小说——使我们无法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列举出来。这样一个有示范意义的伟大故事,要么只是一个酷爱文学的人的一次带有神经质的幻想,亦如患有精神病的人在阴雨连绵的雨天,从他的头脑升起的一轮金色的太阳,硕大、光芒,但却是不真实的存在。要么,这样的作品已经存在,只是因为我的无知,总是错失阅读之机,如同错失与情人的约会。还要么,那样有全新审美意义的作品,正隐躲在世界上某种语言的角落,那些以操持各种语言为己任的众多作家们,都正在捉迷藏般努力地寻找和捕捉。

在我有限的阅读中,那个总是让我记不住名字的巴西作家,有一篇几千字的精短小说《河的第三条岸》《河的第三条岸》,巴西作家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1908-1967)的短篇代表作,十年前我在无意中阅读之后,这篇小说就再也无法从我的脑际抹去,仿佛一个被困在孤岛上的人,听到了来自茫茫大海的一声轻微模糊的搭救声。一边怀疑那是细微自然的海音,不会成为把我从孤岛带向海岸的救船,一边又在绝望中忘不掉那似是而非、遥远而模糊的声音。每每在我想到内因果那三个会被同仁视为空谈、概念的字眼时,那篇小说就会如悠悠之流,涓涓地从我的记忆中汩汩淌来。

河的第三条岸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据我认识的几个可以信赖的人说,他从小就这样。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也许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订购了一条船。

他对船要求很严格:小船要用含羞草木特制,牢固得可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要恰好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突然间是想去做渔夫或猎人吗?父亲什么也没说。离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经,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出高兴或别的什么神情,他只是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东西。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紧咬着嘴唇,从头到尾她只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待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跟他一起出去。我怕母亲发怒,但又实在想跟着父亲。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了。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船的影子像一条鳄鱼,静静地从水上划过。

同类推荐
  •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如今已是午夜人静,望望窗外,天上只有孤清一弯新月,地上白茫茫满铺的都是雪,炉中残火已熄只剩了灰烬,屋里又冷静又阴森;这世界呵!是我肠断心碎的世界;这时候呵!是我低泣哀号的时候。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心灵倾诉的故事。
  • 真水无香

    真水无香

    星星与月亮终于守不住阵地败退了,楼道里的那盏长明灯也在眨着渴睡的眼。我依旧伏在桌上捧读着那本《庄子》,一缕晨曦悄悄地拾起一片飘落于地的稿笺:“命运,只能支配你的昨天,而明天的命运却在你自己的掌握中……”
  •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

    《徐志摩散文经典全集》收集了徐志摩的全部经典散文,通过这些文章,你可以体会到徐志摩《浓的化不开》的感情、《自剖》的真诚、《迎上前去》的勇气、《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的决心、《艺术与人生》的思索以及《爱眉小札》里无尽的深情。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感受到另一个让人一读倾心的徐志摩。
  • 解密中国大案(二)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1)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花美男专卖店

    花美男专卖店

    花美男专卖店是夏城新开的一个五层楼式的主题店面,特点是经营美男!每个月这个店都会推出一个或几个主打美男,每次都会发生不同的故事。一个有着古怪想法、元气十足的少女朵朵能引领着这家店,不仅因为她身后有一直支持她、照顾她的哥哥,还有冷峻面瘫轩辕夜的支持,以及后来温柔男古风的呵护。
  • 狼道的秘密

    狼道的秘密

    狼族在草原上纵横了百万年,以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不屈不挠地生存着、繁衍着。自古以来,人们对狼颇多贬斥。一提起狼,人们便会想起“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一些关于狼的负面词语。事实上,狼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很好品质,譬如:勇敢,狼能在关键时刻奋力一搏;坚忍不屈,狼既懂得进攻又懂得退守;沉着冷静,无论形势多么险恶,从狼的眼睛里都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慌乱与紧张;善于交流,更善于独立思考;既懂得遵守狼群纪律,又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无论遭遇多么恶劣的自然环境,面临多么强壮的狮虎、凶狠的人类,狼始终占据在食物链的顶端,顽强地生存下来。
  • 择天记

    择天记

    这是一个长生果的故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要强求。
  • 二区到六区

    二区到六区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全才魔法师

    全才魔法师

    21世界的黑帮女老大一朝穿越到光辉大陆罗格家没有任何元素属性的废柴三小姐阿芙拉身上。在继承废柴体质的同时,也继承了阿芙拉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宁静的生活,原以为这辈子就这么过了,然而国王的猜忌,家族的荣耀,落水的真相…意味着,没有强大的实力,一切都将成为镜花水月。自此远走边陲小镇,遇良师,交益友,捡神兽,食炎果最终激发出体内潜藏的的魔法元素,木元素、火元素、水元素、土元素、金元素纷至沓来。且看一代绝色红颜如何谱曲一首华丽的篇章。十年之后,爱玛学院出现了一位神秘人物——兰诺。传说,他不止会火系魔法,还能使用水系魔法;传说,他是某国的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传说,罗格家的废物三小姐是其情人;传说……菩提花开群魔净出魔王从幽深之地归来民不聊生五行之子携光明而来…六个绝世天才的诞生,终于唤起人们对古老的预言的记忆,谁才是五行之子,谁才是拯救大陆于危难的英雄…收养:萩铭心收养丸子~汐殇玥收养纳塔~**********************************************推荐彩虹的新文《凤临天下,皇后有点坏》没钱,没权,没势力,还没老爹自生自灭十五载,还被当做礼物送人骆含烟一睁眼面对的就是这一幕很好,你们不仁也别怪我不义骆含玉:“含烟妹妹,我来送送你,虽是做人第三十八房小妾,不过好歹也算有名分,生出来的孩子也不是野种、杂种之类的啊!”一双素手撩开轿帘,一道玉影缓缓而下:“姐姐说得对极了,做妹妹的我怎么能不成全姐姐的心愿呢?”“啊……”女子头一载,晕倒在地,骆含烟一脚把她踢进了轿子里,拍拍手扬长而去!某男:“含烟,你是我见过最美的女人,第一次见面我就不由自主的爱上了你!”某女:“你记得清楚这是你对第几百个女人说这话了吗?”某男:“烟,你真没一点浪漫细胞!”某女:“浪漫?浪漫一斤值多少钱,饿了能挡饱,寒了等当衣吗?你这点伎俩,还是去骗骗无知小女孩吧!”某男:“含烟,请你相信我,我是真心……啊,你敢打我!你知道我是谁吗?”“滚开!”一黑衣男子长身玉立,双眼喷火,扛起骆含烟流星踏步般走了!“女人,你在挑战我的耐性!”天都城暗香楼,宾客云集一曼妙少女玉身而立,口吐狂言:“男人什么滴都是浮云,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偶尔玩玩兮!”
  • 成大事必备的99个领导技巧

    成大事必备的99个领导技巧

    毫无疑问。现如今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是一个倡导合作、倡导效率的时代。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而如何借助别人的力量、如何通过领导来提高团队效率,这是每一个成功者应该研究的课题。
  • 走火

    走火

    枪走火,弟弟打死亲哥哥,弟弟发誓照顾嫂子和两个年幼的侄子,怀着愧疚、赎罪的心情娶了大自己七岁的嫂子。然而,叔嫂的这段婚姻却遭到世人的猜疑和不接受。嫂子突然得重病,他动用单位公款被判三年徒刑。大墙外的嫂子遇到老同学,读书时这位同学追求过她,于是热心帮助她,两人走得很近。出狱后,物是人非,嫂子与他分手,他一如既往地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一个美丽的姑娘爱他,鼎力支持他创办企业,他们的爱情纯洁、高尚、荡气回肠,意想不到的结局令人潸然泪下……
  • 无名少年

    无名少年

    天仓山,天仓山,云吞雾吐不见边。巴山为老大,我为老三。米香滔滔送东家,穷人只沾边。只有景致拿不去,是公产,是公产。河对岸山名为五峰山,山腰有个最穷的人住在岩洞,人称陈三麻子。从来穷人多富人少,穷人养富人。土财主呢?如山中的菌子,哪儿不长几朵?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