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100000021

第21章 魔鬼的颤音——二十世纪诸多小提琴学派(6)

Bridge公司发行的两张米尔斯坦国会图书馆音乐会录音涵盖了他最出色的作品。1946年10月7日的音乐会曲目中,巴赫的《G小调无伴奏奏鸣曲》、米尔斯坦的《帕格尼尼风格》都是他最拿手的独奏曲目,尤其后者是他根据帕格尼尼第二十四随想曲主题所作的变奏曲,不但技术上令人目眩,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是难得一见的钢琴伴奏版本——如今已经没有小提琴家愿意用钢琴伴奏来演奏协奏曲了,不过在二十年代,米尔斯坦经常在霍洛维茨的伴奏下演奏协奏曲,真是很有趣。这部协奏曲是米尔斯坦最心仪的作品,在他留下的多次录音中,这个版本无疑是最独特的。1953年的另一场音乐会的曲目是贝多芬的“春天”、巴赫的《D小调无伴奏组曲》和勃拉姆斯的《D小调第三奏鸣曲》。担任钢琴伴奏的巴尔萨姆在1939—1940年演出季就已经是米尔斯坦的搭档了,在贝多芬和勃拉姆斯奏鸣曲中两人表现出极高的默契。米尔斯坦的音色极尽华贵,气息绵长,远超过他们在1947年12月的商业录音。巴赫的《D小调无伴奏组曲》比起1954年的录音在幅度的变化上要大一些,更具有夸张的个人浪漫色彩。

米尔斯坦声称更喜欢自己1975年为DG录制的巴赫《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他用“更即兴”来描述那一次的诠释,那当然是一位七十一岁的小提琴家留下的非凡的纪录。但很多人更喜欢1954—1956年为Capitol公司录制的版本,它具有更紧凑的节奏和更自发的推动力,具有令人感到惊心动魄的生命力。尽管在风格上存在某些争议,例如滑音明显带有浪漫色彩,导致不少现代的教师对于他的诠释表示不赞同,但不可否认米尔斯坦拥有高贵的乐感。即使当今多数人的品位更趋向于严谨和光洁的音色,也不能忘记这位技巧大师对巴赫最重要作品的早期现代诠释。

在协奏曲的录音方面,Naxos的两张CD很值得一听。其一是门德尔松、柴科夫斯基和布鲁赫的第一协奏曲。米尔斯坦演奏得最精彩的要数布鲁赫,录音的质量也非常好,尤其是独奏的音色被完美地捕捉到。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也很精彩,美中不足的是年迈的指挥施托克有些迟钝。门德尔松的协奏曲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新鲜感和发自内心的乐感。米尔斯坦与瓦尔特首次合作是在1932年,这也是瓦尔特卖得最好的协奏曲唱片之一。另一张唱片是晚些时候录制的德沃夏克和格拉祖诺夫的协奏曲,前者与伟大的匈牙利指挥家多拉蒂合作,后者则由施坦贝格执棒。米尔斯坦1923年在圣彼得堡首次演奏格拉祖诺夫的协奏曲,由作曲家亲自指挥,他对此曲的诠释也因此具有无可争辩的权威性。

Music&Arts发行的协奏曲录音是1955—1963年的音乐会现场,包括米尔斯坦最受欢迎的勃拉姆斯协奏曲。他在演奏中所流露出的恢宏气魄与高雅的气质是别的小提琴家所不具备的,这部协奏曲也充分体现了米尔斯坦出色的技巧。1963年的现场虽然没有七十年代与约胡姆合作在DG的录音那么完美,但也是真实而又珍贵的历史记录。米尔斯坦在晚年也特别钟爱这首协奏曲,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尤其是在伦敦,给当地的听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唱片中的贝多芬协奏曲也是特别精彩的演出,带有纯正的古典风格,条理清晰、结构明了,在技术的发挥上也很完美。

英国人、美国人

英伦三岛在历史上从来就不是盛产弦乐演奏家的地方,对二十世纪弦乐演奏史有重大影响的演奏家用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小提琴家阿尔贝特·萨蒙斯就是其中之一,他算得上是早期有录音记录的英国小提琴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十九世纪在美国也很少能听到本土小提琴家的名字,公众的视线都集中在欧洲来的小提琴家身上——维厄当、布尔、维尼亚夫斯基、萨拉萨蒂、伊萨依。很少有欧洲的小提琴家在美国定居。在一战之前,美国小提琴家都流行去欧洲学习并获得欧洲大师的认可,其中就包括鲍威尔、斯帕尔丁等。

阿尔贝特·萨蒙斯(AlbertSammons,1886—1957)出生于伦敦,七岁开始学琴,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和哥哥。后来他还跟两位伊萨依的学生——费尔南德斯和魏斯特—希尔上过大约三十节课,但主要还是靠自学。萨蒙斯很早就在乐队里拉琴,1906年首次作为独奏家演出了门德尔松的协奏曲。真正确立独奏家地位的演出是1910年在女王大厅演奏布鲁赫的《G小调协奏曲》。同年,他还组建了“伦敦四重奏团”;1921年他又和穆多赫(钢琴)、特蒂斯(中提琴)、肯尼迪(大提琴)组成重奏组,举行公开演出。萨蒙斯的主要演奏生涯是在英国本土开展的。除此之外,他只在德国柏林和法国演出过,而且都是一战爆发前的事了。

总体来说,萨蒙斯具有精确的音准和极其有质感的音色,他本人在教学中也特别强调音准的重要性。他的录音可以说是稀有之物,幸而最主要的录音如今都得以发行CD了。埃尔加的小提琴协奏曲是他最熟悉的作品,第一次演奏是1914年在女王大厅,获得巨大成功。后来他又频繁演奏这部作品,成为其最权威的演释者。录音录制于1929年,很可惜的是,萨蒙斯与埃尔加不属于同一个唱片公司,因此在录音中担任乐团指挥的是亨利·伍德。与埃尔加和梅纽因自由处理的版本相比,伍德的诠释更为直截了当,赋予乐曲真实的张力;萨蒙斯具有凌驾于乐团之上的突出音质,他完美的分句和滑音犹如一位伟大的歌唱家。只有少数晚期浪漫派小提琴协奏曲录音能够接近这个录音,但没有能够超过它的。唱片上另一首优秀的英国作品——戴留斯的小提琴协奏曲,是题献给萨蒙斯的。萨蒙斯第一次与戴留斯会面是在1915年,在听完萨蒙斯演奏埃尔加协奏曲后,戴留斯立刻创作了一首协奏曲献给他。萨蒙斯不仅对独奏部分的线条进行技术上的帮助,而且对连接部的创作也给予了帮助。

这首协奏曲由他在1919年进行了首演,此后他还进行了编辑和出版。在1929年的戴留斯音乐节上,萨蒙斯又再次上演该曲。于是,1944年著名的唱片制作人瓦尔特·莱格打算录制这部作品时,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萨蒙斯作为独奏家。虽然他已经过了黄金时期,但没有人能比他更了解乐曲的每一个细节。萨金特指挥的利物浦爱乐乐团是当时英国最好的乐团之一,他们为该曲做了精彩的协奏。

另一张CD收录了萨蒙斯和他的两位密切合作者——中提琴家特蒂斯和钢琴家穆多赫的录音。莫扎特的《交响协奏曲》是与英国最负盛名的中提琴家特蒂斯合作的,由专心研究莫扎特作品的哈蒂爵士——他非常反对特蒂斯使用自己的华彩而抛弃莫扎特的原作——指挥伦敦爱乐乐团协奏。尽管作品被篡改,并且独奏家们使用了大量的滑音,但这仍然是一个值得一听的优秀版本。关于埃尔加的小提琴奏鸣曲,萨蒙斯和穆多赫是当仁不让的最佳诠释者,尤其是第二乐章,萨蒙斯创造了典型埃尔加式的渴望气氛并完美地推向高潮。他热情的同伴穆多赫的表现则展示了英国最佳二重奏组合的水准。唱片上的其他小品中,最有意思的是1918年萨蒙斯自己创作的《布列舞曲》,这是一首对巴洛克音乐的模仿。匈牙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纳谢创作的《帕萨卡里亚》很少有人演奏,同辈中只有埃尔曼也录制了唱片。

萨蒙斯在1948年由于帕金森症而退休。他教了很多学生,并创作了三册名为《技巧的秘密》的练习曲。

玛奥德·鲍威尔(MaudPowell,1867—1920)具有卓越的人格。在那个时代,女性小提琴家想要开展职业演奏的生涯,是充满困难的,她完美的音乐会表现和出色的音乐才华赢得了欧美广泛的承认。多达十四首小提琴协奏曲都是由她首先介绍到美国的,其中包括柴科夫斯基(1889)、德沃夏克(1894)和西贝柳斯(1906)的协奏曲。

鲍威尔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四岁时就显示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十二岁被送到莱比锡音乐学院师从施拉迪克。1882年,她与布业大厦管弦乐团合作演出了布鲁赫的《G小调协奏曲》,接着她前往巴黎音乐学院,被分在贝里奥的学生丹克拉班上。

她还在英国取得了成功,约阿西姆在伦敦听了她的演奏,请她到柏林学习,并作为独奏家参加了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会,约阿西姆亲自指挥为她协奏。鲍威尔曾说过:

“丹克拉教我成为艺术家,约阿西姆教我成为音乐家。”1885年,鲍威尔回到美国演出并大受欢迎,评论把她归于伟大小提琴家之列;她还是美国职业四重奏团领导者中的第一位女性。1900年左右,鲍威尔住在英国。她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她在李希特指挥下演奏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圣—桑听了她演奏的第三协奏曲后大加赞赏。鲍威尔开创了女性小提琴演奏事业,她具有高雅的品位,不墨守成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时听众的欣赏水平。

1920年鲍威尔过早的逝世很令人惋惜,她没能赶上电气录音。Naxos发行的CD由马斯顿转录自78转唱片,由于鲍威尔的唱片保存完好的不多,因此这些转录就显得格外珍贵。“当我站在号筒前准备演奏时,我从未感到如此害怕。”鲍威尔承认,“当你演奏给全世界听时有一种阴森的感觉,尤其是演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感觉真是糟透了。”然而她成功了,公众喜欢她的唱片,德尔德拉的《纪念》和马斯奈的《沉思》在欧洲和美国都是最畅销的唱片。鲍威尔的演奏明显带有女性小提琴家柔美的音色、纯正高贵的乐感和近乎无懈可击的音准;她的曲目以抒情优美居多,但在技术段落也毫不含糊。四辑唱片的曲目都以小品为主,第一辑以一首巴赫第一组曲中的《布列舞曲》开头。除了前面提到了两首作品外,还有鲍威尔自己改编的格鲁克《奥菲欧与尤丽迪茜》中的《旋律》、肖邦的《“一分钟”圆舞曲》和四首美国民歌。贝里奥第七协奏曲是一首浪漫短小而又多愁善感的作品,还不乏一些炫技成分,三个乐章各只有四分钟的长度。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由于时间的关系只演奏了后半部分。其他耳熟能详的作品还有埃尔加的《爱的致意》、托玛的《加沃特》和萨拉萨蒂的《西班牙舞曲》。后三辑的录音比较值得一听的也都是小品,就连门德尔松协奏曲的第三乐章也是由钢琴伴奏的,而且大幅删减至三分多钟。最有意思的曲目是改编自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中的选段,把穆塞塔的《圆舞曲》和鲁道夫的咏叹调“冰凉的小手”的后半段凑在一起,真是难得一听的曲目。其他作品如博凯里尼的《小步舞曲》、舒伯特的《圣母颂》、维尼亚夫斯基第二协奏曲的第二乐章等,鲍威尔都录制了两到三遍,尤其第四辑,基本都是重复的曲目。

第一个获得世界声誉的美国小提琴家是阿尔贝特·斯帕尔丁(AlbertSpalding,1888—1953)。他生于芝加哥,幼年时,全家会在冬季去佛罗伦萨,他就在那里接受教育。斯帕尔丁的母亲是位天才的歌唱家和钢琴家,许多到访意大利的音乐家都会被邀请到她的家里,包括卡萨尔斯、约阿西姆、萨拉萨蒂、达尔贝和布索尼,因此斯帕尔丁的音乐品位建立得很早。经过在纽约和佛罗伦萨的学习,十四岁时,斯帕尔丁就获得了博罗尼亚音乐学院的文凭。接着他又去了巴黎音乐学院,在勒弗班上学习了两年。1905年他举行了巴黎首演,接着又结识了圣—桑,作曲家把他介绍给当时最著名的指挥家李希特和达姆罗什。在英国,斯帕尔丁顺风顺水,与李希特合作演出;在柏林,约阿西姆也很欣赏他。不过,1908年在美国他遇到了对手——埃尔曼,评论家认为与埃尔曼相比,斯帕尔丁的音色“刺耳、喧闹、咆哮”;他则谦虚地表示接受。当然,那时还不是斯帕尔丁的巅峰。他在美国和国外稳步发展,多次访问俄国,1920年和纽约爱乐乐团一起举行欧洲巡回演出——这也是首个到欧洲演出的美国乐团。斯帕尔丁还是第一个在巴黎音乐学院协会音乐会演出的美国小提琴家。二十年代他住在纽约,与埃尔曼、海菲茨、科汉斯基、蒂博合作演奏室内乐,并与著名的钢琴家加布里洛维奇联袂演出奏鸣曲。他还热心介绍多南伊的弦乐作品,在波士顿、芝加哥和纽约演奏他的协奏曲。斯帕尔丁一直演奏到五十年代,他在1953年去世。

斯帕尔丁独奏的录音不算多,GreenDoor公司发行的CD中,第三辑的曲目最吸引人,包括三首奏鸣曲和贝多芬两首浪漫曲。塔蒂尼的《G小调奏鸣曲“魔鬼的颤音”》,斯帕尔丁的诠释很浪漫,自由节奏的运用很大胆,与同时代米尔斯坦的版本相比,斯帕尔丁的琴音更浑厚,但在细腻程度上要逊色不少,无论是发音的清晰程度还是双音和颤音的音准,米尔斯坦都更明了准确。莫扎特的《降E大调奏鸣曲》

和贝多芬的两首浪漫曲,斯帕尔丁拉的要规矩得多,对古典风格的把握很准确,但又毫不拘束,尤其是莫扎特的奏鸣曲演释得很有灵性。当然最令人心动的还是弗兰克的《A大调奏鸣曲》,斯帕尔丁的气质还是最适合浪漫派的曲目,第一和第三乐章演奏得特别舒缓,给这首本来就动人的作品更增添了几分深沉。这张唱片的钢琴伴奏是安德烈·贝努瓦,1879年生于巴黎,是普尼奥和圣—桑的学生。他以伴奏家的身份著称,海菲茨早年的录音就是由他伴奏的;他同时还与卡萨尔斯等弦乐大师合作,演释准确而凝练。在录音方面,小提琴与钢琴的比例也很正确。

比较著名的是他与中提琴家普里姆罗斯合作的莫扎特《交响协奏曲》。1941年与奥曼迪合作的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也是相当成功的演释,处处体现了他娴熟的技巧和纯正的风格把握。他的音色不像埃尔曼那么柔美,但也丝毫没有粗糙之感,丰满而又富有质感。他的演奏绝没有多愁善感的倾向,而是充满了纯朴乐观的情绪。

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录制于斯帕尔丁去世前的1952年。这是一个很能说明他的演奏质量的录音,充满了男性阳刚的气概、独特的句法风格和敏感的诗意。第一乐章他选择了比较快的速度,从而避免陷入伤感的情绪而破坏作品的结构感;华彩段是他自己创作的。在柔板乐章中,他严格按照勃拉姆斯和约阿西姆的分句,演奏感人至深;末乐章与乐队的配合十分紧凑,相互呼应,体现了统一的整体。除了协奏曲,斯帕尔丁还录制了勃拉姆斯的十五首匈牙利舞曲作为唱片丰厚的补充。

同类推荐
  • 山西民间工艺

    山西民间工艺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音乐杂谈(生命百科)

    音乐杂谈(生命百科)

    中国音乐发展音乐杂谈极其古老的艺术——音乐人类的历史,据最近的研究,已有数百万年。我国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大约距今170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在这块大地上生息、繁衍。经过世世代代的不懈的奋斗、努力,人类创造了今天我们享有的灿烂文明,创造了各种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
  • 死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死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皮影戏

    皮影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皮影戏》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紧紧围绕人生这个话题,精选古今中外有关佳文佳作、名人轶事、传说故事,均富教育意义,颇具收藏价值,可读可看,可思可考。将精彩哲理故事如颗颗珍珠贯串在人生这根红线上,每则故事后附加一二句短评,使历史故事变为生动教材,让古代中外名人“变活”。
  •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
  • 管理要读心理学

    管理要读心理学

    这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本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让钱流进你的口袋

    让钱流进你的口袋

    瑞奇曼,经济学硕士。常审视自己的经营理念并以“投资之神”巴菲特和“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为师,反复思考后发现,成为富人,不能只靠钱滚钱,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他的座右铭是:“好的观念能让你以小搏大,不好的观念则会让你因小失大。”
  • 小猪弗莱迪:弗莱迪与火星来客

    小猪弗莱迪:弗莱迪与火星来客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猜猜我的手指

    猜猜我的手指

    《猜猜我的手指》一书选取著名作家邓一光的《体验死亡》、《猜猜我的手指》、《扬起杨落》等七篇小说,本书题材大部分选取新时期以后,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片段,生动形象的反映了社会生活。作者语言质朴准确,结构严谨,故事动人,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始终兴味盎然。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后来我们说

    后来我们说

    青春是什么,也许青春是我们不禁意间丢失的那块橡皮,也许是被风胡乱吹起的头发。也许是阳光从树缝里撒下,也许是河面颤抖的莲花。青春是美丽的故事,是我们说不完的诗……
  •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地球篇)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地球篇)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创造和养育了众多生命的伟大母亲。然而,作为高等灵长类生物,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并不长。虽然,人类至今已经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是我们仍然无法解释许许多多地球上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