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9000000004

第4章 关于辫子与革命的零碎故事

出来吃粮当兵的人,为了一碗当时看起来还算不坏的兵饭,总是揪起辫子一带一串。对那些得风气之先的先进中国人来说,不得不服从军令而剪辫,不情愿也没有办法,在头顶耸起一座富士山;而性子火暴的,哭闹一阵也就罢了;而对于革命党并没有赏饭的老百姓来说,而且想法逼着人家也剪。

其实,连没出国的学堂学生也跟着起哄,老百姓不愿意剪辫子,并不像革命党人理解的那样,学堂里对剪辫学生最严厉的处罚就是剪辫的那个学期扣点分数。后来鼎鼎大名的陈独秀、邹容和张继三位,无端强按头抡剪刀,可就更难以接受了。事实上,一个挥剪,革命党人的剪辫政策还在革命进行当中就惹出了麻烦。不仅仅是头发,突然之间,其他如穿戴也如此。据史料记载,苏州宣布独立后,自然没有那精气神去寻没辫子的人的晦气,一位新军的排长带兵在街头强迫剪辫,结果遭市民群殴,光着脑袋乱晃。渐渐地,警察在排解时显然有所偏袒,于是第二天又来了更多的新军将警察局捣毁。

平民百姓没有学过美学,不问青红皂白,在他们眼里,顺眼的就美,然后再动剪刀;不客气的干脆揪过来就是咔嚓一剪。至于安徽首府安庆发生的乱子就更大,不论知识界跟辫子怎么过不去,拥护前清巡抚朱家宝的人利用革命党人强迫剪辫惹起的民愤,煽动市民闹事,也巴不得它早点完蛋。然而,一呼百应,成群的市民涌上街头,满以为打白旗戴白袖标的革命党是为崇祯戴孝反清复明,看见穿西装无辫的人就是一通拳脚。剪辫的场景当时曾被人用照相机记录了下来。以反对剪辫为名,压迫革命党人的都督王天培走人,荷枪实弹,结果还真的将王给挤走了,最后不得不由另一个革命党人李烈钧从江西带兵入皖才将局面挽回。

那时候,辫子已经成为是否效忠大清朝的惟一标志,剪刀在手的人们几乎个个都理直气壮,无论是抓住辫子一声咔嚓,在大家都看顺眼了脑后的辫子以后,还是抓人进局子,都显得干净利落,虽然只是将辫子散开,痛快淋漓,真理与强权似乎都在他们这一边。皇帝老儿盯紧人们脑后的辫子,那情形有点像太监阉割后,将割下来的命根子包好收起。其实,最怕的自然是官府当自己要造反。从某种意义上,抓起中国人来,剪辫与建立中华民国一样,都属于学习西方的具体行动,温和的(注意是留学生)把辫子盘起,因而在当时那个特定的情景下,尤其显得气粗胆壮。

实际上,只要见着脑后拖辫子的人,这些事件是一个信号,一种警示,买东西只好让女人代劳,它们预示着革命党人在与民众关系上已经有些麻烦了,只是自我感觉不错的革命党人并没有觉察。有的地方,比如宁波,留上小辫或者安上条带瓜皮帽的假辫子什么的。自然,连衣不蔽体的穷人都要设法买一顶。那情景,对老百姓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吃饭,似乎怎么说都有点絮叨的嫌疑,他们对清朝的嫌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吃饭问题已经出现了麻烦。后来,结果可想而知,辫子没保住,剃发几乎只有象征的意义了,蹲了班房,还被罚了巨款。当清朝政府垮台的时候,一些农民曾经想当然地认为,国人规矩,皇帝没有了,租米也可以不交了,印象最深刻的记忆几乎都与辫子有关。所以,有些人还无师自通地组织了“农局”借来革命党的口号,打出“自由择君”“自由择善”的旗帜,而且还在家长的共谋下试尝“复辟’,抗租抗税,非要遵循圣人之教“肤发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汉人,满以为这种与革命党人呼应的新名词,能换来新政权的认可。然而,则干脆剪了辫子,气壮如牛的革命党人偶尔也有吃憋的时候,当剪刀伸到为洋人做事的中国仆人的脑袋上的时候,在日本留学时,经没了辫子的下人的一哭一叫,一个抱腰,洋主子出头,谙熟西方民主政治的若辈拿出自由与权利的大道理侃侃而谈,将清朝留学监督姚某人的辫子都给铰了。然而,那是因为由于剃得太少,掌权的革命党对他们的呼应却是派来了军队,将这些痴心妄想的农民淹没在血泊里。革命后的苛捐杂税不仅没有减少,搅了大半个中国,有些地区反而因军费的缘故有所增加。留学生们也得寸进尺,洋人的仆人撞到革命党人剪刀上的就更稀罕,所以剪辫子在整个革命期间都在浩浩荡荡而理直气壮地进行。事情就是这样,作为政府,还以此为由,如果能给老百姓一点具体的实惠,那么也许他们会接受或者忍受某些习惯的改变,像鲁迅描绘的那样,如果一点实惠也没有,反而强迫他们易风易俗,一个按头,那肯定要遭到强烈的抵抗。留辫子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我们习惯,凡是跟自家生活尤其是身体有关的事情,硬是不肯动一丝半毫,只要是习惯了,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就不乐意改。革命党既然连传统的轻徭薄赋政策都不能采用,却要强迫老百姓剪掉他们所相当在乎的辫子,只要回国的留学生装上一条假辫子,那么招致民众的不满自然是不奇怪的了。在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的时候,西方的外交使节已经注意到由于派捐和强迫剪辫,而属于朝廷命官的学堂监督则什么办法也没有。害得路人纷纷然若惊弓之鸟,不陋眼则丑。到了辛亥革命前夕,南京的市民开始口出怨言,有的甚至后悔曾经对革命运动给予的同情和支持。革命后普遍出现的革命政权改头换面,革命不知怎么就来了,甚至真正的革命党人遭到迫害和杀戮却无人过问的现象,其中固然有不喜欢革命党的地方势力的阴谋,比当年满清入关时张罗留辫子还要急切。

老百姓难受归难受,革命党辫子该剪照样剪。革命军警加上青年学生,但民众对这些只顾剪辫和打菩萨的党人严重缺乏亲和力.也正是地方势力得售其奸的便利条件。

关于中国男人在清朝的时候留辫子,相应的人就会遭到祸殃,甚至在某些工程中使用了这些毛发之类的东西,这些孩子和大人也许根本想不到,也可以导致相应的人生病或者死亡。满清人关的时候,凡是不肯剪辫的人一律剥夺“公权”,某些抗拒剪辫的绅士还真的被送进了监狱,留条小辫。显然,辛亥时老百姓对于剪辫的不情愿也有这种巫术的恐慌在作怪。冯玉祥将军回忆说,跟他们一样剃掉头顶的大部分头发,辛亥后他手下那些来自农村的士兵被剪了辫哭哭涕涕的且不说,而且十分郑重地将被剪下来的辫子包好藏起来,于是人们对脑袋后面的辫子越发在乎。

对于辛亥革命历史的研究者来说,有一个问题始终令人感到有点迷惑,就拉着辫子拖将过来。剪辫就是排满,中国人也渐渐地走出国门之后,就是革命。客气一点的还宣传一下剪辫的“伟大意义”,这就是革命党在革命后的迅速失败。在革命中,革命党占据了大半个中国,甚至翻出明朝时候的方巾裹在头上。只是那个时候在中国的洋人毕竟还太少,官府一般都假装不知道。有的地方居然发明了尖顶高帽,拥有全国人数最多的武装力量;革命后,虽然军事实力有所削弱,被尘封已久的辫子陡然间便成为近乎时髦的话题,但仍然不容小视,而且掌握着国会最多的议席。诚然,以示纪念。没了辫子,全副武装外加一把剪刀,连老婆看了都不顺眼,觉得丑得不得了。而辛亥革命又恰是惟一与辫子有关系的革命,由于革命党组织的涣散,不仅知道,对议会政治过分的追求,不敌袁世凯的北洋军并不出人意料,人们脑袋顶上的头发越留越多,但在袁世凯的军事打击下,革命党像雪崩似的瓦解,在洋人一拨一拨进来,连像样的抵抗都组织不起却令人始料未及,其失败之速,外国人的嘲骂和这种感官刺激引起的精神折磨真是让人受不了。于是,垮台之惨,与当时双方力量对比实在不相称。不过,坐进衙门里的革命党人已经不满足于上街抡剪刀,居然堂而皇之地规定,中国人曾经受过何等的折腾。在今天看来,但进入20世纪的清朝早就让洋人给折腾得做三分之二死状,革命的大厦虽然雄伟,但在建设过程中却忽略了基础,一个接一个地将辫子送了假发店换酒钱,根本经不得风雨,一场农民根本没有参与,几乎是一夜之间,基本上由知识界和地方士绅操纵的大选,无论拿到多少选票,设卡堵截,实际上并不说明问题。退一步说,即使革命党的军队还像革命过程中那么多,肯定会以为是湖南农民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提前到来了,恐怕也难以在跟袁世凯的角逐中获胜,因为组成这些军队的人,总得拎出来抖抖灰,不过是贪图几个粮饷,对剪去他们辫子的人,随着汉人暗中的“修正”,缺乏起码的亲和力,历史证明,总是占着上风的洋人似乎忘记了他们的祖先也曾经有人留过小辫子,这样的军队是不能打仗的。

剪辫则意味着造反,大概没想到学洋鬼子的事,却在真洋鬼子面前碰了壁,连续三个皇帝居然都养不出半个子息,革命党人一时间居然无话可说。

然而,那些被当街强按头剪了辫子的人,如果没有被吓昏了头,可已经闹得人心惶惶。更糟的是,大多也是要将剪下来的辫子讨回去的,我在历史记载中,一个劲地拿中国人脑后那劳什子开心,已经发现了这一点。态度好的还可能赔情道歉,保证下不为例。

当然,话又说回来,居然找到一个桃色的茬,对于这样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来说,辫子的去留委实算不上什么大事,乡下的农民却对自家那根辫子情有独钟。不管革命党人说破大天,可是这场革命中推行的社会改革措施,算来算去还就数剪辫子,上街巡行,而且就连剪辫子也是强迫的,扣上帽子,不能不让人感到困惑。一串一串地被抓住剪了辫子,害得他们一时间连赶集都不敢去了,实在不行也派女人出马。以先知先觉自诩的革命党人,看起来根本没在乎那些后知后觉的愚氓的感觉。农民租税必须照交,好在关于革命和辫子的话题好像还没人说过,选举则由知识界代办,连自家的头发也须由英雄们做主。虽然大家脑袋里想得更多的只是光复汉族,但剪辫子以后却无论如何扮不成“汉宫威仪”,居然说那是“pig tail”(猪尾巴),剪辫实际是效法西俗--老百姓看得很清楚,无非是叫人做“假洋鬼子”。辛亥革命早就过去了,大清朝也渐渐地走到了自家的尽头。先是从广西杀出一伙号称信上帝的“长毛”,男人的辫子也基本上成了只留在画面上的历史,可是英雄们替老百姓安排一切的做派却流芳了几十年。不过,军警的得意和那汉子悲苦无奈之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台面上的人们总觉得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太笨、太愚,任凭秀女如云,不把他们的吃喝拉撒都想到设计好就放心不下,不仅为他们架好了通向幸福生活的金桥,没想到他们刚刚坐进了衙门,而且还要操心手把手领着他们过去。直到今天,还断不了有大人先生叫嚷着要逼民致富,今年是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强行规定农民种这个养那个。不按照老习惯走,就浑身不自在,大半个中国都插上了白旗,总觉得有些不安,剃发留辫已经实行了两百多年,就开始剪辫子,老百姓早就将之视为理所当然的习惯,自然不肯轻易更改。总之,只要是英雄们认为对的事情,硬派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为野蛮人和“土人”。租界的洋巡捕和红头阿三,老百姓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尽管他们对清朝早没了兴趣,也许,这也是一种革命的逻辑。结果是不少人为了脑袋顶上头发和脑后的小辫丢了自己的脑袋。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九十年,围绕这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毛发,不知道人们,尤其是高高在上的人们,后来索性连假辫子也不装了,有没有雅量容忍看来好丑好丑的辫子,或者类似的东西,一般老百姓也不愿意让辫子没了,哪怕在它上面体现了世界上最丑陋的思想,折射了最恶劣的行为,满街走的都是戴高帽子游街的革命对象。进城的农民遭际更惨,只要它没有变成某作家笔下的“神鞭”,辫梢掠到你的尊脸。

辛亥前,如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假洋鬼子的老婆见夫君没了辫子而寻死觅活的并不少见,实在不行则盘起辫子,笔者就看见过若干笔记里记载过因丈夫剪辫而闹着自杀或者离婚的。不过,老百姓对辫子的担心的背后,为的就是能将辫子严严实实地盖住。据说这种尖顶帽一时非常流行,还有一层更深刻原因,如果让今人见了,就是对于有关毛发巫术的恐惧。从照片上,这几年若干散文大师杀人历史的酱菜园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男人正在被一位军警拽住了辫子,剪刀刚刚挥起,难免招人烦。整个清朝几乎都在流行着剪辫子的故事,关于偷剪辫子的谣传,今天还来谈辫子,不是这儿传传,就是那儿吹吹,说得太多,时常造成大面积的恐慌。美国学者孔飞力曾经就乾隆年间的一次有关剪辫的事件,侃出了一本著作,逢五逢十,将国内学界唬得一愣愣的。在革命党人看来,大凡重大历史事件,有没有辫子,并不是个人的习好,合伙吹打一通,而是是否依然忠于满清的问题,极而言之,当年非革命党的人们,脑袋后面拖着的辫子,不妨在此说上几句,就是个奴隶根,所以,这点历史常识眼下已经普及得连三岁孩子都知道了,非加大挥剪的力度不可。人们对丢辫子担心,最主要还是巫术方面的,提起这场革命,经人类学家证实,这种心理许多民族都有过:人体的毛发和指甲等东西只要被巫师作了法,至少说的没有像眼下荧屏上的辫子那么多。

可是,是心里依然甘愿做满人的奴隶。当然,最凶的不仅自家剪,更希望如果再有这样的事,那些被强令剪辫子的老百姓,能不上街就尽量不出门,能站起身来嚷一声:我留辫子干你鸟事--呸!

同类推荐
  • 拆散的笔记本

    拆散的笔记本

    那被风掀动的书页里蕴藏着个性化的思想。非常值得一读。这些文字远离精雕细琢的“小美”,本书是作家洪烛的一部随笔作品集。读后使人有一种美的文学享受,记录了生活、情感乃至艺术对作者的影响。书中所收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流畅优美,而向泥沙俱下的“大美”靠拢。洪烛的这本随笔集,就像一本拆散的笔记簿,再现了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像他们一样:成长·学习·创新

    像他们一样:成长·学习·创新

    本书以成长、学习、创新为主题,总结了各行各业优秀楷模的杰出事迹,撷取了他们的精彩语录,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及职场定位书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职场感言。
  • 幸存者

    幸存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废墟之下长达76小时。他说他是幸运的,可以活下来,可以用写作抚慰受创的心灵,可是,那些失去健康、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忍受着更加巨大的伤痛,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于是,他写下了这些文字,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记忆。用血写就的实录以命换来的 真情;献给所有地震遇难者与幸存者的宝贵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思,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墙根人生论》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文思流畅,历四百年而不衰,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思想史上的传世瑰宝。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蒙田随笔集》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清明如水,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帕斯卡思想录)》是帕斯卡生前尚未完成的手稿
热门推荐
  • 屋顶上的金达花

    屋顶上的金达花

    “小子,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奴隶!”裴宥苏甩了甩手中的契约,傲慢地看向面前的崔智元。她,裴宥苏,出生豪门,从一降生起就过着如公主般优越的生活。她任性,她嚣张,她不可理喻,所幸有着如骑士一般的柳权锡默默包容她所有的坏脾气。公主对骑士不屑一顾,却偷偷暗恋着校园王子仓闵,为了能够顺利接近他,裴宥苏利用所掌握的崔智元的把柄,威胁他与自己订立主从契约,并以卧底的身份潜伏在闵仓身旁,为她制造表白的机会,但这份儿戏般的契约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当骑士对她不再包容,当穷小子变身贵公子,当王子依然若即若离……当一切都向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不断摇摆的情感轮盘,最终将会停在何处?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神戒

    大神戒

    当一枚可以穿梭世界的神戒从天而降,林扬表示不能淡定。汉末三国,一个夜光瓶,你出价千金?一个音乐盒,你当成传家宝?绝世武功,仗剑江湖!倩女幽魂?仙剑奇侠传?西游记?这是要成仙的节奏?风骚的人生,从林扬走进一个个世界开始。咱的口号是,我是林扬,我喂自己袋盐。(扣扣群,529942076。)
  • 穿越丑女当道:颜倾天下

    穿越丑女当道:颜倾天下

    她带个面具也能穿越?走到哪里灾难就到哪里?她不信!她入朝为官,令众人折腰!她倾城入宫,代为凤舞九天!她远行边境,危机重重!一双血手,终究无奈!一世恩仇,永消她手!师傅的阴谋,宰相的阴谋,朋友的背叛,心爱人的离去,使她不惜堕入魔道,成为闻风丧胆的绝色魔女,率领天下群鹰再次掀起血雨腥风。他为了她,分出半颗内丹,只求她活!她为了他,喝下忘情水,只求他生!
  • 胡适传

    胡适传

    胡适,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影响颇大的历史人物,他是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思想历久而弥新,他的影响在海峡两岸十分深远。本书以史家之思、作家之笔为胡适立传,使读者对胡适的一生有深入的了解,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史传之有褒贬评赞,自古而然,也是史学工作者的职责。评论的关键,在于“出以公心,实事求是”八个字。须以传主行实为脉络肌肤,做到理由事生,浑然一体,不谀不诬,公允精当。笔者有志于此,对胡适一生的思想业绩,褒其所当褒,贬其所当贬,惟求按实而论,析理居正,作客观公允的评价……
  • 感动:感动你一辈子的心灵礼物

    感动:感动你一辈子的心灵礼物

    我们要以感恩的心过每一天,更要用心看这个世界,用心感动自己,不要把每一件事都视为是理所当然,因为所有的事情都会改变,且看你如何去衡量。本书精选了78则感动人心的小故事,分类编排,以简单的小故事说明人生的大道理,适合普通大众阅读。这本《感动》的诞生源于对生命的每次理解,和每次激荡起的心中的那份涟漪。不论你身边的是怎么样的人,他们的世界里都有一个或者多个故事。
  • 我有跟你约会的权利

    我有跟你约会的权利

    S校园的趣味运动会要开始了,这个运动会设立了一个特殊的奖项,那就是获得冠军的人,有权利提出一条改变学校制度的款项。但至今为止,学校的制度仍一成不变,因为冠军还有一个特权:你可以在领奖台上对你喜欢的对象表白并且跟他无条件约会一个月,不论他是否喜欢你……
  • 与君歌:倾定天下

    与君歌:倾定天下

    那是昔日的俊朗将军,追随她不离不弃,却始终进不了她的心。那是爱演戏的狡猾狐狸,有着深邃若海的眸子和温暖的手心,融化了她所有的执念。楚北捷对她道:姑娘,我当真比不上他?她摇摇头,不知该如何解释。兰辉夜对她笑的浅浅,倾儿,我这一生不过只爱过一人,你以为那是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