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9000000028

第28章 草民,刁民,人民和公民 --刑讯逼供的两个传统今日谈

从报上看,公安机关刑讯逼供的问题似乎很严重,其实,这个问题对中国而言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现在报道得多了,并不意味着过去就比现在好,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这个问题讲得多,倒是一种进步,说明人们多少有了点权利意识,也可以说,人们对执法部门滥用权力的现象有了某种警惕,而有关部门也多少有了点容人说话的雅量。

当然,警惕也好,雅量也罢,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却还任重道远;因为这决不仅仅是公安机关的事情,更决非加强学习提高警察法律素质和心理素质所能奏效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要使刑讯逼供不再成为公安机关的严重问题,而只是个别的特例,需要公民文化的建设,需要一种良性的法律文化背景的形成,需要司法制度的改革,其实,更重要的,也许是在政治上的着力。

尽管传媒上对刑讯逼供口诛笔伐,当事人的悲惨遭际也令人触目惊心,但跟警察们私下聊起来(包括一些尽职尽责的好警察),几乎都认为刑讯或者类似刑讯之举,毕竟是侦破案件的有效手段。就是一般老百姓,只要不搞到自家头上,显然对刑讯逼供也不那么反感,看见电影电视中的警察痛揍那些并没有定罪的“罪犯”,又有谁不感到解气呢?无罪推定说说容易,但实践起来却远不是那么回事了,只要是怀疑到谁头上,总是禁不住想要尽快地问出个究竟来。对方要是坚持行使“沉默权”,那么就难免要吃苦头,尤其是上面要求限期破案,而这边又久无进展的时候,这种事情就更容易发生。

刑讯逼供,在某种程度上,在于警察包括与案件相关的人们对于犯罪嫌疑人口供的过分重视。当然,我们可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历史的原因,因为在传统社会,官府审案没有口供是不能定案的,因而允许审案者(主要是地方长官)有条件地刑讯,结果是青天大老爷打板子上夹棍成了家常便饭,以至于在后来的岁月中,相信口供成为人们的一种顽固的习惯,而为获取口供动粗,也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人们不应忘记,动刑逼口供不过是传统法律世界的技术成分,在这种技术层面的背后,是以刑求治的政治框架。在这种框架里,整体国家社会体系结成一个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金字塔,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礼制结构”,失礼、逾礼、越礼都意味着对秩序的挑战和破坏,必须以刑加以惩罚,使被破坏和扰乱的秩序归于正常。在这里,官尤其是审案之官,象征着秩序的维护者;而民,则是随时有破坏秩序之虞的草民、刁民,动刑不仅意味着惩罚,还意味着威慑,所以刑讯要在公堂之上,不仅在公堂上打板子,而且还有所谓的号枷示众,站笼示众,要的就是随时随地地杀鸡给猴看的效果。所以刑讯逼供不仅是催问口供破案的需要,还是传统社会“治民”之必需,尤其是社会比较动荡的时候。

然而,有人会问,现在很多的刑讯逼供并不发生在“大堂’之上,这将怎样解释?的确,现在毕竟是21世纪了,已经绝少有开庭审判的时候对犯罪嫌疑人动家伙的事情,就是私底下动了大刑,开庭之时也得掩饰一下,尽量遮蔽,不让人知道,尤其不能让媒体知道。事实上,动家伙以示惩罚和威慑,主要是基层公安和联防队的事儿,尽可能吓唬和震慑那些敢于不交某些谁也弄不清是否合法的“提留’的老百姓、“擅自’上访的“刁民’以及因为不知什么事情老惹麻烦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有时根本不存在问口供的需要,被派出所和联防队因什么缘故抓进去关了起来的人(主要是农民和城里的民工),会莫名其妙地自己“摔死”“碰死”或者随便一个什么理由地死掉(不死的当然更多些,但身上总要留点伤作为纪念)。不信问问那些“出了事”被曝光的派出所的警察和联防对员们,他们几乎个个相信,不来点真格的,就镇不住老百姓。至于那些正式的“刑侦机关”,它们当然不屑于操练那些吓唬老百姓的雕虫小技,它们追求的是破案率,是减少犯罪,维护社会安定,或者是完成那些上级制定的定量指标,保住甚至增加每个成员的奖金。自然,至少在目前,刑讯逼供在这样一些“专业”的场所,依然是大发市利的,也就是说,尽管有着种种约束,而且拥有先进的侦破技术和手段,这些部门对于刑讯依然有着压抑不住的喜好。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我们国家的另一种传统,这种传统虽然时间不长,但影响却并不比前一种传统小多少,这就是我们的“肃反’传统。肃反传统的源头在外国,主要来自于苏俄的“契卡”和斯大林时代的内务部,50年代看苏联电影,那些穿黑皮夹克的,大多属于个中人。这种传统,在我们的革命年代,无论是瑞金时期还是延安时期,都是非常盛行的。跟苏俄一样,肃反由专门的机关执行,瑞金时期是保卫部(局),延安时期是社会部。不过,肃反的目的,说起来却是非常得正大的,全都是为了肃清革命队伍里的“坏人”,让革命队伍更加纯洁,以保证革命事业健康地进行。据说,如果不及时地进行肃反,那么革命队伍就有可能被革命的敌人从内部瓦解,最终导致革命的失败。

概括起来,肃反有三大原则,一是放大疑点原则。任何一点轻微的似乎是不正常的举止,都会被立刻放大为最严重敌情。二是“合理”的逻辑推断原则。只要抓住所谓的疑点,马上进行逻辑推断,一般都是推到AB团、社会民主党、反革命、间谍、特务而后已。比如,碰上有钱阶层出身的人参加革命的,那么人家就问了,生活不下去才会革命,而你生活那么好参加革命,一定是有别的企图,于是乎你就成了打入革命队里的间谍。三是刑讯考验原则。肃反的手段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刑讯,采用各种人类所能想得出来的招法,使肃反对象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受难以忍受的“考验”。据说这里面的逻辑是这样的,不管以什么样的手段拷打你,如果你没有问题,你就能忍受痛苦,为什么非要招供,甚至咬出别人呢?虽然你的皮肉受点苦,但你经受了考验,而革命队伍的纯洁也得以保全;如果你经受不住,那么说明你自身还是有问题,活该如此;退一万步说,即使你因此而丢了性命,那么也是为了革命作出了牺牲,既然你立志为了革命可以牺牲一切,所以也算是你为革命作出了贡献。据经过延安审干运动的一位老人说,当时的一位老革命就是对他们这些被整的人说了类似的话,效果奇佳,被无辜整了很久的她,马上就想通了。

瑞金时期打AB团,打社会民主党,前者据敌方档案根本没那么回事;后者更是痴人说梦,中国压根就没这个党,更伺谈革命还是反革命。延安时期审干运动,抓了成千的间谍、特务、红旗党,结果只剩下王实味等人据说是货真价实的坏人,然而最后查明,王实味连托派都不是(就算是托派,也是思想问题),间谍更是谈不上,更奇妙的是,跟瑞金时期一样,如此大规模的肃清国民党特务间谍,国民党特务机关居然对此毫无反应,也就是说,它们没有损失一兵一卒。虽然,我们的肃反已经被建国前的历史证明并没有什么意义,但在此后的革命和建设中,肃反只是被纠正了“偏向”,而没有做根本的改造。

长期以来,我们的公安机关侦查刑事案件时,公开奉行的原则居然是“双绝”,即“决不放过一个坏人,决不冤枉一个好人”(这里,决既是坚决,又有绝对的意思)。显然,在实际的刑侦实践中,是根本做不到这“双绝’的,充其量只能是两个“尽量”,尽量不放过一个坏人,尽量不冤枉一个好人。而现代国家的法律制度,一般都是实行“无罪推定”,宁可放过坏人,也尽量不冤枉好人(无罪的人)。事实上,如果非要实行“双绝”原则的话,实际上就只能是偏向第一组“决不放过一个坏人”,我们刑法体系长期实行的“疑罪从有”的惯性共识,对于有疑点的嫌疑人,向有罪判决倾斜,生怕放过了坏人,宁可冒着冤枉好人的可能,也要给证据不足甚至严重不足的嫌疑人定罪。所以,所谓的“双绝”原则,实际上是肃反原则的再现,为了革命队伍的纯洁,宁可冤枉好人,决不放过坏人。某些人具体操作起来,就只能是刑讯逼供,以嫌疑人的口供,来弥补证据的不足,最终证实自己的怀疑方向的正确性。

近年以来,陆续冒出来几个被判死缓的杀人嫌疑犯,已经服刑多年,最终由于真凶的出现而被释放的事件。据媒体的透露,这几桩错案,实际上被冤枉的人都是只有一点点所谓不利的证据,就被警方据此招招见肉地穷追猛打,最后屈打成招。在这个过程中,大量有利于嫌疑人的证据却有意地被忽视了。以不久前“平反”的营口大石桥市李文伟案为例,十五年前李文伟的妻子突然在家中被杀,警方居然只因李家的门窗没有被破坏的迹象,而怀疑到李文伟,然后又因李的身上有一滴实际判断不清的“喷溅型”血滴(这是由于李发现妻子被害后,马上过去抱起妻子染上的),就坐实了他的罪,最终屈打成招。而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现场有很明显的另外一个人的脚印,凶器上也有另一个人的指纹,而这些本可以指向正确的破案方向的证据,统统都被主导案件的警务人员置之不理,而提出疑问的警察,反而遭到打击。如果不是对此案存有疑问的警察,“违反制度”地私藏凶器上的指纹证据,这个案件的平反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据采访过此案的记者告诉我,当真凶承认这桩罪案,将犯罪经过交代得十分清楚,完全符合现场的情况以后,警方依然怀疑罪犯是因为受了李家的贿赂而揽罪在身。

跟肃反一样,某些决不冤枉一个好人,决不放过一个坏人的刑事侦查,实际上是尽可能地冤枉了一些好人,而放过了一些坏人。之所以这样,最根本原因是,在肃反的推行者眼里,这个世界能存在一个理想的革命队伍,所以在这个队伍里,反革命和反革命的嫌疑都要被清除;在我们部分的政法工作的视野内,我们的社会也能存在一个理想的人民队伍,所有的罪犯和犯罪嫌疑人,都要被清除出入民队伍。世界上最纯洁的理想框架,往往与最残忍和污浊的手段共生相伴。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刑讯逼供得以长盛不衰的政治文化传统,只是,存在着两个传统。时间已经到了21世纪,但在我们的某些执法人员的眼睛里,他们面对的不是草民或者老是给他们找麻烦的刁民,就是时刻要被清洗的人民,但就是没有公民。

好在,时代毕竟在前进,我们刑法中的疑罪从无原则已经确立,我们的媒体也能公开报道我们过去的失误了,但愿,我们的世界能越变越好,尽早走出传统的阴影,完成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型。

同类推荐
  • 世界最美的散文

    世界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你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则故事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帮你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优美的散文,教会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燃点希望。期望读者在品味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
  • 秘境探踪

    秘境探踪

    ” 俐侎人没有文字,保留着传统的爱情观念,是分保守,李有旺以大纪实的手笔,全书透露他的对思考和探索,也有着自己的解读。《秘境探踪》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化作品,但有自己的语言,读后无不使人对俐侎人淳朴生活的向往,他们是精神守卫者,有着原始的崇拜,也是浮躁灵魂的追寻。一席黑衣,男女一般自幼就指腹为婚(现在已有所改观),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名叫“俐侎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神秘部落的生产生活概貌,反映了李有旺在深入探索这个部落,悉心研究这个部落之后的发现与思考
  •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本书是从语言的角度专门研究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的一部著作。
  • 宝刀

    宝刀

    《宝刀》的故事由“我”从民族学院分配到家乡说起。“我”毕业回来,风尘仆仆,一出长途汽车站,就看到了韩月。她和“我”一同毕业于民族学院,也被分配到这个远离世外的小城市,但她的经历很丰富,曾是学院里风云人物刘晋藏的女朋友。刘晋藏,融合汉族和藏族长相优点的混血儿,他的老爸在军分区有相当的职位,所以,他活得相当潇洒,女朋友一大堆,而作为汉族人韩月,则突出重围,成为追逐刘的胜利者。但刘晋藏最后因贩卖文物而没能毕业。我就是和这样的女孩,一同分配在这个被群山包围、汉藏杂居的小城市工作,然后就平平淡淡地在了一起,结了婚,但一直没有孩子。生活就是这样,平淡,单调,如从山野里定时刮来的风。
  • 梦醒了的人生

    梦醒了的人生

    本书主要内容讲:娜拉走后怎样;人生的足迹;著者自叙传略;我的第一个师父;我的种痘;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女吊;父亲的病;琐记;忽然想到;致萧军;藤野先生;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范爱农;杂忆;《呐喊》自序;《自选集》自序;通信;我和《语丝》的始终;妇女与儿童的发现;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对人生的沉思等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天才医女

    重生之天才医女

    萧若情,现代中医世家的天才,从小跟在爷爷身边学习中医,等她27岁的时候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是当她的事业刚起步的时候,却因一次意外穿到了一个她未知的世界!萧若情,自小与母亲和哥哥萧云相依为命,是个古武天才,却在一次练武的时候走火入魔,香消玉殒了!当现代的医学天才与古代的武学天才相遇的时候会变成怎么样的存在呢?且看筱筱为亲们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女主!筱筱不会写简介,但是内容一定精彩,亲们千万不要错过哦文文是宠文,美男,YY,都会有,亲们可以放心的跳坑,绝不弃坑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让心灵透透气

    让心灵透透气

    一杯清茶,一缕光线,一本好书……轻轻抚慰,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智慧、美丽、梦幻、快乐……慢慢品味,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
  • 嫌疑人X的指纹

    嫌疑人X的指纹

    性感尤物,外号“金丝雀”的纽约交际花玛格丽特o欧黛儿,以美艳动人的脸蛋和曼妙趣迷人的歌喉,倾倒众生,成为城中最耀眼的明星,俨然是这个虚幻的、物欲横流的艳俗时代的代表人物。就在她人生炙手可热的巅峰时刻,一天深夜,被人勒死在自家公寓,香消玉殒。罪犯杀人手法残忍,手段高超,屋内被洗劫一空。案件中充满许多矛盾的、令人困惑的疑点,有着丰富办案经验的检察官和刑警们也感到束手无策。幸运的是,桌子上和衣橱内留下了嫌犯的指纹。
  • 带着妹妹去抓鬼

    带着妹妹去抓鬼

    中国正规全真住教道士三万人,散居道士六万人,我就是那六万人中的一员。作为道士,我往往能接触到常人不能接触的神秘。说起来可笑,我是通过QQ群和其他道士联系时才学会如何接触鬼怪等异物,第一次出手就救回了家里人都被鬼害死的小希。为了躲避鬼魂的追杀,小希和我走遍全国,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恐怖事件……
  • 光明王

    光明王

    他们称佛陀为弥勒,意思是光明王,还有人继续叫他无量萨姆大神,说他是位神祗,但他仍旧宁愿去掉“无量”和“大神”而自称萨姆。他从未宣称自己是神,不过,他当然也从未否认过这点。情势如此,承认和否认都毫无益处。死亡与光明永远无处不在。它们开始、终结、相伴、相克,它们进入无名的梦境,附着在那梦境之上,在轮回中将言语焚烧,也许正是为了创造一点点美。而这无名,就是我们的世界。《光明王》是泽拉兹尼最富盛名的科幻史诗,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曾获雨果奖最佳小说奖,并获得星云奖的最佳小说奖提名。
  • 败走中国

    败走中国

    今天繁荣兴旺的中国市场吸引越来越多国外企业的目光,同时也已有不少中国企业走上了海外扩张之路。进入一个新市场总会面对未知的风险,如果总是依靠自己经历的种种失败来获得宝贵教训,这种高成本的做法是一个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阅读本书,能够启示后来者少走弯路。
  • 逃离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

    在本书中(书中所用人名大部分为化名),我们精心挑选了“坚守者”或是“逃离者”的种种事例,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解读,对于应该“坚守”或是“逃离”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坚守”或是“逃离”的原因,以及“坚守”或是“逃离”后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解开心中的疑惑,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拼搏的力量,为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生活而不懈拼搏!
  • 锋凌天下

    锋凌天下

    在叶锋眼里斗气最多只能够算得上是小孩子的把戏,魔法那最多是表演的升级,一个被称为废物的纨绔将要怎么样逆天改命,用修真来踏破一切规则,用强悍来书写异界的传奇。
  • 一品佞臣无耻妃

    一品佞臣无耻妃

    一、护佑爹爹地位不容他人动摇,【非NP,拉帮结派,打压跟爹爹作对的所有官二代。二、和太子称兄道弟,扶持他顺利登基,袭承爹爹的官位,成为新一代佞臣。可是人生总有意外,当遇到那个与自己不同信仰的人,她的人生目标就发生了改变,不仅要当个佞臣,恶名昭彰。她是影视界一代天后,还要踏上奸妃的不归路…然而从佞臣到奸妃,这条路她走了很多很多年。与男人斗,你死我活,与女人斗,其乐无穷。演技出神入化。女主这个人:可弯可直能屈能伸,装得了正太,演得了御姐,晒得了下限,获奖无数,丢得起节操,玩得了小清新,咽得下重口味,揍过小太子,亲过冷皇叔,前敢近佞远贤,后敢放火翻天,能娶佳人嫁美男,纨绔子弟,敢毒舌吐槽耍腹黑,当过佞臣闹朝堂,扮过奸妃镇后宫。总之,她要把朝堂搅乱,把战场搅乱,把后宫搅乱,还有把男人们和女人们的心都搅乱。当她穿越成她,面对劣迹斑斑的过去,只能照单全收,施展极致演技华丽蜕变,翻手为臣,覆手为妃。谁承想…那些拿“他”当兄弟的王侯公子哥们想要扑到自己做断袖;那些曾经视“他”如毒蝎的名门闺秀们争先恐后地来表白;“他”很伤脑筋,到底是做纯爷们?还是选择当个小娘子?男主那个人女强PK男强,女扮男装,佞臣恶斗奸王,不坏不绝配,不爱不相杀。某男此生最大的心愿:扑倒某人,扒开“他”的外衣,还原女人本色;某女此生最大的骄傲:在某男行动之前,先下手为强,把他压在身下,然后…身为佞臣之后,“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两个目标是:她致力于将他收为裙下之臣,男主已定】她是坏事做尽的佞臣嫡子,他致力于将她变成他孩子的娘。如果说某男是S,那女扮男装的某女就是M,他们互相扑倒就是SM的过程。不过,到底谁是S谁是M,这还真难说!简单的讲就是:恶贯满盈的徐家“公子”被官二代的同窗揍了一顿死了。影视天后附体重生,自此顶着LOLI脸,决定让自己阴郁暴力好色无耻之名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