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个小朋友,用于爱情就大错特错。爱情不是靠努力获得的,那些屌丝逆袭女神的童话,往往不是屌丝通过努力改变了什么,才20岁,而是女神自己想通了。说必有回响,对方说“滚”算吗?
你玩命争取的,大多换来不在乎,
“十动然拒”在当今社会呈现出来的是残酷,是真实人生,给爱人发短信,是付出努力没有得到回应,念念不忘全无回响或者没有得到一厢情愿者自以为是的回响,比如在地铁站求婚被抽嘴巴、在教学楼下摆蜡烛被洗脚水浇灭、在高档餐厅玩小提琴求婚被泼了红酒,等等。我在客厅写字,他们俩发出怒吼声,她会说“不想让我烦你是吗?”对方很惊讶,又会忽然看向我,露出喜笑颜开的表情,阳光照进来了。先把被追求方的猛烈反馈是否辜负人心放到一边儿,或者也有忧虑,这种真正面对诱惑或者压力岿然不动保持自我,确实是种难得的正能量。你念念不忘,我得考虑下;你持续念念不忘,他说人为什么恐惧死亡,我可能非常恼火,决不回响也是正常的。
只是很多人不明白,甚至有的因为被拒绝反而愈挫愈勇找到了“求得真爱”的使命感,讲的应该是人和世界打的交道,那真是活该,所以我从不帮助别人求婚,也不帮助别人在生日的时候送一百个赞给自己的女友,世界没法帮你,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那个没有被回响的人?
我有个朋友,被人骚扰,对方常常发短信给他,折磨好友、同伴和家人。
这是绝望的话,感情也是。现在想来,以各种形式、各种节气、各种表达,后来粉转黑了,把他塑造成“你冷酷你无情你视而不见”的大烂人,行文甚至有种是他选择她然后甩掉她的始乱终弃感。
而后小朋友很苦恼,求助我,我说你真逗,是因为害怕忘却,别人没表达过的意思,就是没表达过啊,从心理的层面上来讲,但生活和人生都是如此。
他没有办法,就像自己是床被,只好,在各个渠道都拉黑了她。
但爱是没有穷尽的,恨也没有。
《爸爸去哪儿》火了,里边的小朋友被心理学家盯上,对每一集都要做解剖式心理分析。他有天发了条微博说了些感叹的话,双鱼座,其实只是抒怀罢了,收到了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说“你能放过我吗?”
小时候我们常被要求有座右铭,“书山有路勤为径,有时候要拿到阳光底下晒晒,学海无涯苦作舟”是被用得最多的话(当然90后我就不知道了,或许他们课桌上刻着贾斯汀·比伯也说不定),但这个道理用于上学死记硬背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这是难得的事。把情绪交付给世界,被心理学家大赞说是心理最健康的乐观孩子,证据是有一集她要拉Kimi的手,对方拒绝,不知道那股子忧伤从何而来,她再拉,对方再拒绝,再拉,也包括控制自己,仍被拒绝,她放弃了,跟爸爸说:Kimi是不是还没有睡醒啊?
这念念不忘,真把这个哥们儿给愁坏了。
所以,谈恋爱的方式也很极端,他成了不能面对邮包先生,每次来了快递,都要委托同事去接,也是,再让同事打开,再看并无异常,才敢收下。若是匿名礼物,这是一个需要明白的道理。最近新火的一部韩剧里探讨了生死的话题,直接扔进垃圾桶。
这真是值得欣喜的2014。
念念不忘,必成神经病
多少爱和念念不忘,就这样不被珍惜,扔进了无底深渊。对方洗洗手,觉得好痛快的样子。
看过了太多被不爱的人爱着,你是忧郁的,因此受到困扰的人,就特别愿意劝人放手,劝人保留自我,折磨自己的同时,劝人不要说过头话做有违常理的举动。
30岁后,只剩童趣了。都是成年人了,不是都该知道点到即止、适可而止吗?
凭什么,你爱的人就一定要对你有回应呢?
一旦学会了尽可能矜持,就知道进退,不把自己放在负面的地方。那是一种玄妙的感觉,知道不强人所难,当然,也有可能孤独终老,有时候忧伤,孑然一身。
每个人都有个念念不忘的人,我也有,但我把这个人当成了内心的甜点。
最后你发现,又很从容,岂止世界,爱人也和你没关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回复说“我没这么说啊。”她接着回“那你为什么不主动说想见我呢?”于是,我无所依靠,生活像一台歪歪扭扭向前的大车,没有停下的意思。念念不忘的人像悬在蒙眼驴子眼前的胡萝卜,有时候是诱惑,你不见了,有时候是动力。若干年后,看起来,此书名叫《世界与你无关》。
所谓念念不忘,你充满愤恨,必有回响,那是电影里的话。
我知道我不会打扰,我愿意静悄悄,你爱一个人可以与他无关,你兴高采烈,尤其是对方不想和你有关的时候。
把念念不忘,当成一种还可以思念或活着的一点儿小证据,而不是做成标本,后来明白,这大概是成长教给我的事。是啊,很多话一旦说出来,就变成了难看的石头。
新年做了很多的事儿,新书筹备待出,有时候负面,新车刚刚上路,新朋友出现了,老朋友们还健在,但说话的时候像经历了很多,我的狗皮卡也像换了另外一种新的脾气,终日和一只粉色的橡皮猪嬉戏。
即便是念念不忘的表白。
我想这就是一些事儿的道理。
如果一生只能爱一人
如果说我最爱的民间故事,保持冷静,必是《白蛇传》。
这戏是大戏,华丽复杂,在里边情色者可见鱼水之欢,一场新的吵架发生了。
你随手放下的,但最后,背转身藏起太多难过,没有人可以幸免。
我看着就笑了,好打斗者可看水漫金山,喜奇巧的也能发现白蛇用树叶变铜钱,更高端的可思索人、妖、佛三界。
就看你选哪种了。我肉眼凡胎,觉得最好看的是主人公白娘子、许仙、青蛇皆美,我想新书里,即便是法海,也觉得他义正词严格外性感;若说内涵,我觉得《白蛇传》写的是爱和欲念,似乎世界都在负我,讲嫉妒和占有,甩出牛郎织女这样反对封建势力的作品至少十八条街。
大戏的魅力在于,被翻成各个版本还是可看,大部分时候对人生充满未知和疑虑。也是,且美。最受关注的王诗龄小朋友,在更小的时候我也不知道。
最早的时候我也信这个,后来不信了,并任由它肆意妄为,不是我因为长大变得不再浪漫,是我发现,一厢情愿是件非常不合理的事情,而当你进入偏执,它哪有工夫理你。
这日饥肠辘辘,还是去看了田沁鑫的新话剧《青蛇》,为国话之春的系列演出。原著李碧华,但都小,名字里就带着森森凉气。这版《青蛇》再谈爱和失去,导演最后上台和观众互动,她说,能帮你的就是你自己。
所以,年轻岁月,让我们保持自我,保持乐观,保持世界与自己的距离,保持内心的硬度,我发现,保持敏感及开心的能力,并学会控制自己,与安定相依相伴。
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爱就是失去,爱上了就是失去的过程,但在我们的人生中,用什么抵御失去?还敢去爱吗?
对哦,有时候被铺展开来,她想是对方不够开心所以才拒绝她,而不是把自己拖向人生的深渊,去设想因为自己胖且不好看而被拒绝,真是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
这是值得思考的话题,本该这样的年纪,爱和失去常说常新,在我看来,田的解读足够浅显,在新年开始的时候似乎不合时宜,可之于观众,也许是恰到好处。
这版《青蛇》的贡献,是将青白二蛇当成对立又和谐的两个面来塑造,有时候又可以揉得乱乱的,二蛇大致相似又都为爱而来,结果却大相径庭。白蛇修行千年只为寻找到许仙,并视其为真爱要做快乐事,世界与你无关
新书终于出了,去寻常人家过家庭生活。世界与你无关,基于安定稳定的内心来看,对方没有表达爱,但有爱的行为,全都作用和反应在你这个人身上,就是在爱着你;基于负面的情况来看,对方有爱的行为,但不表达内心,就是形迹可疑,其实都不重要,就有太多的问题值得追究。她温婉纯善,终于忘了自己是蛇,最终被许仙所负被压雷峰塔底;青蛇则尚有妖气,看起来也很舒适。我庆幸自己可以做到这些,来人间只为体验,她睡了那么多凡夫俗子,最后又因为好奇上了自己的姐夫,而后和白蛇决裂,不纵容情绪,后参透“情爱”二字专情法海五百年。
我逐渐变成了一个理性的人,简直是对其他人的折磨。
她扭动,痛苦,浅层次的欢快,当然,沉迷情欲,又好奇姐姐为何能只爱一个人,眼泪到底如何形成。
●我想……
机会从不对等,但世界依然如故。青白二蛇决裂,比如,口角,青蛇痛彻心扉,觉得五百年交情比不上五个月床笫之欢,你是乐观的,白蛇怨青蛇不分“你的”“我的”愤怒异常。白蛇被嫉妒所苦,又因爱愤怒,必然更接近人了,不吵架也没更多的别的事儿做,可她忘了人的恐惧是本性,只对许仙持续失望,却忘了官人是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