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输连有个外号叫“读书迷”。因为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他没有在工作,那么一定是在看书。**不管走在哪里,随身都会背着一个军用黄书包,这个黄书包里装的也都是书。战友们曾开玩笑称他的军用黄书包是个“流动图书馆”。
一天,**端着凳子去看露天电影,在开演之前,他习惯性地从军用黄书包里拿出了书来看,坐在他身后的一位小学生看见了,好奇地凑了上来,问:
“解放军叔叔,你看的是什么书?怎么看得那么入迷啊!”
**抬起头笑了一下说:“我看的是《毛泽东选集》”。
小学生一看,认出了**,他惊喜地叫道:“**叔叔,原来是你呀,电影马上就要开演了,怎么这么一点儿时间你还要看书呀!”
**看看小学生,又看看书,笑着说:“怎么是这么一点儿时间呢?我可已经看了三、四页了呢!”
小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
**问他:“你平时对学习抓得紧吗?”
小学生摇了摇头。
“那可不好!学习一定要抓紧。别看时间短,可连起来就长了。我们闲着的时候,闲着也是闲着,如果能把闲着的时间都用来看书的话,看一页就会多懂一页的知识,慢慢聚积起来,就会积少成多!懂得知识也就更多了。你们现在多幸福呀!有学上还有书看!旧社会的时候,很多穷苦人家的小孩子,想上学都是上不了,更不可能有钱买书!你现在有了学习的机会,就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不然这时间呀,一晃就过去了!”
小学生红着脸低下了头。
“以后我们比赛吧!看谁读得课外书多好不好?”**摸了摸小学生的头说。
小学生高兴地点了点头说:“**叔叔,我一定要向你学习,认真学习,多读书!”
“好!那咱们拉钩!不能说话不算话哦!”**逗小学生。
“好!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小学生开心地叫着,和**拉钩。
此后,这个小学生也热爱起了读书,而且还影响了他们班级的好几个同学,这些同学也都加入到了和**比赛读课外书上。
**对书的喜爱由来已久,不管他是在乡政府上班还是在县政府上班,甚至在鞍钢当推土机手、在矿山焦化厂时,他都没有放松过读书学习。
入伍以后,**读书的劲头也就更足了。他曾在日记里说:“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
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正是凭借着“钉子”一样“挤”和“钻”的精神,才在入伍没多久就读完了《毛泽东选集》的四卷。不仅如此,他还读了很多文艺小说、英雄传记,以及《实践论》、《矛盾论》等等。
**读书并不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式的,而是非常认真地在读,在领会。**每读一篇文章,都会写读书笔记。每遇到一些重点词句,他还会用彩色铅笔做出各种记号。他的书里,到处都能看到虚实线和圈圈点点。
由于**他们的宿舍有统一熄灯时间,所以**经常会去指导员的宿舍看书,有一天晚上,指导员从营部开会回来,看见**还坐在灯下看书,便让他去休息。**想了想,怕影响指导员休息,便拿着书走了出去。等到指导员睡着了,他又悄悄进来,摊开书认真地看着。
指导员睡好一觉醒来,发现**还坐在桌旁看书,见他那么专心,也不忍心打搅他,看他穿得单薄,便起身将自己的衣服披在了他的身上。
**扭头看到了指导员,慌忙站了起来。
“指导员,我影响您休息了,我马上就走!”
指导员摇了摇头,按着他的肩膀让他坐下,然后拿起**刚刚看的书:是毛主席的《整顿党的作用》。指导员随意地翻着,发现**在很多重点句子上都做了记号,有些不仅做了记号,而且还在旁边做了备注,谈了自己的看法。
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的《纪念白求恩》里,指导员发现**在“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段文字上,重重划着横线,甚至还在旁边用很小的字写道:“我也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事。”
“你每本书都是这样看的吗?做重点记号,做笔记?”指导员问。
**点了点头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书里的内容,而且才会起到读书的作用。”
指导员被**的这种刻苦学习精神所打动,他想,这种精神非常可贵,不应该只有**有,应该在全连进行提倡。那天之后,运输连便经常举办一些读书活动和读书讨论,像**一样爱读书的人在运输连也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