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6600000003

第3章 飘泊之途(1)

这一天,赣州城里浓烟密布,火走龙蛇

铁定自己不会有什么被揪出来的问题而感到幸运的人们,掂量自己会被揪出来而急于表现自己不该揪出来的人们,像驱赶牲口一样驱赶已经揪出来的人们,加起来达五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义不容辞地拼凑起一个小小的“作战部”来……

她不懂作战,或重于泰山,被他们撞上时的那份对于童心的亲热和款待……

此刻,就决不会饶过你!”

此时,他们都是鉴定和打发别人政治生命的主儿。她的父亲也在其列。每人脖子上扣有一块写有各自“罪名”的牌子外,“曼纳庄园”里的动物们认为:人是什么都干不了的家伙,他们产不了奶,下不了蛋,拉不动犁,却贵为庄园的主宰,使动物们受尽奴役。于是,经过一番抗争,动物们赶走了主人琼斯先生,建立了在猪带领下他们自己当家作主的“动物庄园”。但在事后不久,猪却搬进了从前主人琼斯先生住着的院里……从此演出了一部令人扼腕痛惜的悲剧。

--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简介》

情窦初开的少女李九莲,1968年因在给男友的信中剖露对“文革”的不满而招来杀身之祸。青年女教师钟海源与李九莲素昧平生,不曾谋面,只因参加“李九莲问题调查委员会”被捕判刑,后又因坚持反对“文革”,拒不认罪改判死刑。卷入该案的六百余名同情者、支持者受到株连,被判刑者的刑期,剃阴阳头有之,该案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亲自关照下,获得平反。李九莲,现与林昭、遇罗克、张志新等人一样,被誉为当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

1967年6月29日。

赣州发生了全国最早、最大规模的武斗。不愧是老区,以农民为主体的保守派,实行了当年毛泽东同志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不同的是,今天有了机械化,卡车、拖拉机,由各县而来的公路、土路上,一时间马达轰隆,黄尘蔽天,成串的车灯在黄尘里迷离扑朔,好似一对对什么巨兽昏蒙的眼珠,在那里上下、左右探索……武器也不同了,不再是梭标、大刀、土枪、土炮。农民们,还有一部分保守派的工人,手里拿的大都是半自动步枪、冲锋枪,最次的也是三八大盖。一个个黑脸秋风,眼里溢满肃杀之气,只是腮帮、手臂上那一道道鼓起的棱子肉在不停地颤抖,透露出他们还有几分压抑不住的兴奋……

一早,赣州市城里的红卫兵和造反派,便被炒豆般的枪声告之:到昨天为止,双方慷慨激昂,你喊“保卫”、我嚷“誓死”的那一套,业已成了隔夜黄花。仅仅停留于口头上的精神批判,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此刻武器的批判,已经蝗群般涌向了赣州城的四个进口!

一切都发生在猝然之中。

一切都仅仅是在战斗英雄的报告里听过。

疑惑,凄惶,茫然……然而,小城很快便有了自己坚强的中枢神经系统。南方冶金学院的一幢楼里,几个红卫兵头头作出紧急决定。墙上身着军装、神采奕奕的红司令像,微笑地看着这几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那时候他老人家的微笑,仿佛是一张全国通用粮票:保守派从这微笑里,看到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造反派和红卫兵则从这微笑里,看到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李九莲是赣州三中《卫东彪战斗团》的副团长。三中在西门附近,该兵团与冶金学院的红卫兵,负责保卫西门。在“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出来之前,她还是学校团委宣传部长、学生会学习部长,她的职务,决定了此刻必须和几个红卫兵头头一起,画大花脸有之,她只会读书。在学校里,一般女同学课后爱打毛衣什么的,她却总是读书,尤其是爱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和有关志士仁人的传记。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总是名列前茅;

她不会残忍,她素来谦和。出身工人家庭、兄妹五人都是共青团员的她,很早便对给人贴政治标签的做法不以为然。她打心眼里看不起某些处处颐指气使、却胸无大志的干部子女;相反,对班上几个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被别人也多少被自身粽子般捆得紧紧的同学,她倒挺佩服,她佩服他们棉里藏针,知识丰富,生存能力强。她甚至这样想:当我们这些“红五类子女”掌握了国家命运之时,若他们要离心离德,我们大概不会是他们的对手……

为此,她在班上有很高的威信,就是在大小山头林立的兵团里,她也是各派都能认同、服膺的“领袖”,实现“革命大联合”后,她被中学红卫兵们一致推选为省革委会委员候选人;

李九莲的麾下也没有武器。毛主席一声令下,号召各派夺了枪的交枪,红卫兵、造卫派都将枪上交了,赣州全城只剩下两挺机枪、几只手枪,那是几个单位原先就配发了的,再有就是体委的几把小口径步枪。在西门,还只有梭标。权柄在握。日月无光,腥风血雨,宛如“八一厂”哪位气魄恢宏的电影导演,正在这里拍摄一部战争巨片……

由这一天,至7月4日,赣州城里丢下了一百六十八具尸体。

其中,大部分是保守派冲进城后给杀死的。

6月30日。“江西省大中学校红卫兵司令部”驻赣州地区联络站负责人朱毅,领着李九莲和其他几个学校的红卫兵头头,到街上认尸体,有名有姓才好向中央紧急电告。他们走在死尸堆里,扒开一个个倒卧的死尸面孔,那是一张张怎样的面孔呵:年轻,露珠般年轻。洁净的额头没有一丝皱折,线条生动的鼻子恍如玉石雕成,或是下巴刚刚生出几根茸茸软须,让你想起原野上轻扬的芊芊春草,或是脸上几颗深紫色的青春痘,让你觉得里面深藏了多少青春骚动期的秘密……

几乎找不到一张脸上留有恐怖走过的痕迹。

也许,他们刚刚还在对战友倒下的愤慨之中;也许,他们刚刚还在“人总有一死,顶个字纸篓有之,或轻于鸿毛”的悲壮之中;也许,他们刚刚还在能真的在枪林弹雨中考验自己对红司令和“无产阶级司令部”忠心的豪迈之中……死神钢青色的巨大利喙,便骤然降临了,这利喙犹如万千条蜂涌而至的蚂蝗,在贪婪地吸血,留给他们的只是一片失血后的惨白。而留给生者的,则是一片无论你怎样联想也填补不了的广袤空白……李九莲跌跌撞撞地走着,腿好似麦秸秆编的,愈走愈软。额头沁出的汗珠,将一绺头发冰凉地贴在皮肤上,她想用手抹开,可一提手,她看到了手上淋淋漓漓、欲滴未滴的血水。一股强烈的恶心,一阵恍惚。恍惚中,她觉得自己好像是来自一个屠宰房,又走向了炼狱。她停下不走了。朱毅回过头来看她,她像是喃喃自语:

“还可以这样打吗?还可以这样打吗?”

她抬起失神的眼睛,又问朱毅:

“我们能不能既不放弃原则,又不打?”

几天来,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朱毅头脑里来回拉锯,他想得头都痛了。他与李九莲同是1946年生人,却比她早两年上学,“文革”开始时,他已经是江西师院中文系二年级的学生了。可他和李九莲一样,不会打仗,只会读书,也许是文学的熏陶,他性格外露,富有激情,这激情是拥抱五彩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激情,同样与残忍无缘。

若打,对面站着的是工人、农民,他们不是自己的父辈,便是自己的兄长辈。机器是他们开的,粮食是他们种的,自己在大学里享受的助学金,也是他们提供的。在金色的齿轮与稻穗组成的庄严国徽上,有他们神圣的位置。在平时,不要说将他们视为敌人,就是有半点忤逆他们汗水的行为,比如说扔掉吃剩下的半个馒头,或是袜子破了不愿再补,想买双新的,心里都常常会有一种犯罪般的感觉……

若不打,他们将会如大潮般压过来,滚滚烽烟里,那一排排拨浪鼓般晃动的脸膛上所呈现的,不是昔日农忙季节我们去农村支援时所领受的那份欢迎,不是过去我们去工厂接受阶级教育时所感到的殷殷期待;更不是童年时,光着腚从河里湿淋淋地爬上来,或是溜进果园捉知了、偷梨吃,拿“青天白日”旗有之,那一排排被烟尘染得熏黑的脸膛上,眼珠充血,青筋暴绽。因为仇视,因为狂热,也许还因为击中目标时所窜上来的某种快意,它们的轮廓都有些变形,皮肉都遭扭曲了,恍如一截截被雷电击中,正在撕裂、燃烧的枯木……

朱毅也被扭曲了。善良愿望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在扭曲着他,良知与路线斗争觉悟的尖锐冲突在扭曲着他,我们民族传统中所看重的人际关系、情感联系与对红司令及“无产阶级司令部”态度的尖锐冲突在扭曲着他……

红卫兵运动看似愚昧,看似迷狂,仿佛是非理性的产物。其实它的每一个非理性举动,几乎都经过了理性的筛选,得到了某种理论的批准。他们之所以能很快丢弃过去在校园里熟悉的学生生活,又迅速崛起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充当起“天兵天将”的角色,其动力与源泉正在于此。

因此,他们一度有过的正义感、豪迈感、悲壮感,决不是装出来的,他们的年龄,还有六十年代初期要求他们像**叔叔一样纯洁的水晶瓶式的教育,决定了他们不是演员,而大人物们,才往往是政治舞台上得心应手的小品大戏的演员。

朱毅铁青着脸,回答了李九莲:

“没有退却的余地!不打,革命原则丢了,赣州城里红卫兵的性命也难保……”

打到赣州城被攻克,红卫兵死的死、伤的伤、溃散的溃散,冶金学院的四个红卫兵头头,就死了三个。朱毅成了“最高司令官”,他清点了一下人数,只剩下七八十个人。在一条小巷里,他下令把一挺机枪连子弹带丢到井里,另一挺机枪巳被对方缴去了,为了夺回它,一下丢掉三条命……巷子外的喊杀声,劝降声,犹如七月蝉雨一样鼓噪着耳膜。朱毅看了看大家,一个个蓬头墨面,衣衫褴褛,像是刚从上甘岭上下来。有红卫兵的眼里划过惊恐之光。在残兵前,他不是个败将,他仍拼凑起全部威严,发出了最后一道训戒:

“你们整好衣服,一起冲出去。我们已经坚持到了现在,做什么都可以,爬阴沟、钻狗洞都不是耻辱。只有一条,如果谁被抓住了,决不能出卖自己的战友!如果你的手粘上了战友的血,我朱毅死了就算了,我活了下来,上下浇满淋漓墨汁有之,李九莲不在。

上次去街上认领尸体时,她的那副梦游般的神态,与脚下成堆的尸体同样给朱毅以深深地震动。他对后者无能为力,可对李九莲,他陡然涌起一般要保护她、保护她那颗少女纯真的心的强烈冲动。他要她不再参战了,她和部分红卫兵躲了起来。当支左部队开来赣州并稳定住局势之后,李九莲才摆脱了鼹鼠似的生活,走到了阳光下……

街上,工事已经拆去,商店又已营业。夜里,又有了乘凉的小桌竹椅,和摇落一串串故事的蒲扇。百姓们,犹如刚啄破蛋壳将头伸出来的雏鸡,探了探,又一下缩了回去,照旧过起千百年来有着既定心态、既定行为的传统生活。

红卫兵、造反派们,则一边迎来了自己盛大的节日,在鼓乐喧天、红旗招展之中,中央关于处理江西问题的六条决定下达了,保守派们业已在政治上宣判了死刑;另一边,又开始安排盛大的丧事,在低回、沉缓的哀乐声中,一道道写有“为有英雄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的巨幅挽幛,牵来了长街上一辆辆素裹的卡车。车上是“烈士”灵枢,“英雄”的父亲母亲,还有持枪肃立的红卫兵战士……

一边看着的李九莲对朱毅说:

“再搞第二次‘文化大革命’,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参加!朱毅,你呢?”

“我比你更坚决……”

1968年3月,江西开始了“三查”运动。

虽然这个运动,在全国各地提法有所差别,在江西,是“查叛徒,查特务,查现行反革命”,在有些省,则叫“查走资派幕后活动,查叛徒特务破坏活动,查地富反坏右言行”,但做起来都大同小异,都让中国人普遍尝到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滋味。

在此之前,批《海瑞罢官》,批“三家村”,是整“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不过几个月的事情。接下来,“不准挑动群众斗群众”,“炮打司令部”,“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其矛头仿佛是对坐着小车、住深院、使电话的官儿们,在以往的运动中,胸前挂一串破鞋有之……,清醒、正直的人有,可使个拌子让你摔跤,张条袋儿将你收进去的人也有。就是他极热烈地动员你给提意见,而你不过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且又极委婉、谦恭地提了几点意见,他也可能给你戴上一顶“右派”帽子,一戴便是二十年!因此,对于这类官儿们的被冲击,遭屈辱,百姓们当时在理性上、情感上都不觉得有什么唐突,尽管事后许多人急于表白式地诉说;“我不理解”,“我很痛心”,可那是在一台六亿人皆为角色的大戏结束之后……

但“三查”运动一来,风向变了。

中南海的书斋里,毛泽东主席收回了一张打了多时的“民意牌”。俯视因他的号召如今各种旗号、各种思潮洪水般泛滥的中国,在刚刚有了打倒“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安全感之后,他老人家又看到了某种隐隐约约的危险……

他发话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共产党和国民党长期斗争的继续”,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长期斗争的继续”。在中国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国民党”和“资产阶级”,历来是两个硕大无比的魔筐,有什么不能装进去呢?一介书生,还是鲁迅的战友,胡风不是装进去成了“特务”,近百万知识分子,其中甚至还有上高三的准知识分子,不是统统装进去成了“右派”?

于是,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了……李九莲的父亲李忠华,一个老工人、老党员,只因为与别人同名,被当成了“特嫌”,列为三查对象而遭揪斗。

一个多少年里粗茶淡饭、但过得安宁和睦的家庭,顷刻间瓦解了。父亲的痛苦、母亲的憔悴,姐妹们的阴郁,还有远在青海一个国防工厂做科研工作的哥哥的屡屡来信,屡屡问及父亲的问题是否解决,他担心自己因此而被调离……使几间小小斗室的空气,也结实得像一块厚重的铅板,李九莲没有一刻不感觉到压抑。

她永远忘不了眼前的这一幕:“灰色的天空、灰色的浮云,灰色的道路,灰色的人群,”几乎倾城出动了,观看“牛鬼蛇神”化妆大游街。就凭这等原始的武器,和米包、盐包筑起来的简易工事,还有几百名红卫兵火热的身躯,西门的被冲决,小小“作战部”及其麾下的溃散,便只能几乎是弹指之间的事了……

同类推荐
  •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本书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为感悟对象,如蔡伦、文天祥、钱钟书等历史人物,通过提纯他们身上历史的美质,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诞令我们悲戚或惊忧。以增强现代人的人格情操;采撷历史精英人性之美,人们为何在回顾生命时总要陷入对历史的追问,为的是将生命扶成正果。历史的神情里常有一些深邃的忧伤把我们感动,净化现代人被污染的灵魂。,使我们对其中所有的细节充满敬仰
  •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由赵毅衡所著,新一代的批评家感叹:“新批评派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依然在指挥我们。”出版这本,并且名之曰是因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国内不少年轻学者对新批评方法感兴趣,用之于中国文学,做出了出色的文本分析和理论拓宽,他们用批评实践证明了新批评方法,的确有一定的生命力。
  • 初恋记忆

    初恋记忆

    钟跃民:“陕北这块地方很奇特,从表面上看,这是块贫瘠的土地,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表象后面隐藏着一种很深奥的东西。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中华药酒配方大全

    中华药酒配方大全

    酒与文学艺术、养生保健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妙酒奇香,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药酒的应用更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往今来不少养生医家借酒之功配以良药,使得久疾之人得以康复。
  • 北极·北漂

    北极·北漂

    这是关于青春、成长、奋斗和人生的记录。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感悟构建了这样一座非典型“失恋者收容所”,收纳和宽慰失恋人的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应该懂点潜规则

    应该懂点潜规则

    “生活中有很多潜规则,掌握了这些,就能在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上游刃有余,否则,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难以言说的问题。本书以现实中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讲述了人性、人际、说话、职场、经商、合作、销售、婚恋以及态度等方面所涉及到的诸多潜规则,让读者从轻松的阅读中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了潜规则,生活中就能少了很多阻碍;懂得了潜规则,人生之路会更顺利。”
  • 我的老婆亚瑟王

    我的老婆亚瑟王

    “你就是我的骑士么?”银发的少年看着眼前的金发少女微笑着问道,这是少年十岁时的邂逅。“你就是我的新娘么?”轻轻的揽住了和他十年结伴同行的金发少女,少年疑问而肯定,这是十六岁的物语。“你就是我的国王么?”半跪在王座下,抬起头来微笑地看着手持胜利之剑的少女,少年的微笑一如十年前的男孩。“我可以没有眼睛,但是你,但是整个卡美洛不能没有眼睛哦。”微笑着永远的将眼睛送给了因为红龙的诅咒而失去了双眼的女孩,少年不后悔,这是二十年的快乐。“那么,亚瑟?彭?德拉贡?阿尔托莉亚啊,骑士王啊,少女啊,你愿意……和我一生结伴同行么?”微笑着对少女伸出了手,银发的少年在两千五百年后仍然如此问道。这是两千五百年的羁绊。新书:《末日最终帝国》,书号:3142828,求支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清瞳吾爱

    清瞳吾爱

    大一新生白清瞳,与英俊教授顾奈二见钟情。然而十一岁的年龄距离,让两人望而却步。就在清瞳准备鼓起勇气的时候,顾奈却将自己最得意的门生介绍给她…颇有心计的默温迪更利用一个实验,成功离间了顾奈与清瞳,清瞳负气出国…而那封漂洋过海的书信,抬头写到:清瞳吾爱,你还没回来,我怎敢老去。
  • 培养青少年观察能力的断案故事

    培养青少年观察能力的断案故事

    《培养青少年观察能力的断案故事》讲述了历史上的名人如何发散思维,创造发明的小故事,从而启发读者的思想。
  • 好爸爸胜过富爸爸

    好爸爸胜过富爸爸

    本书结合当前最常见的教育问题,分析爸爸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用现实的问题和教育的理论来帮助爸爸认识到教育中爸爸的重要作用;从社会关系的建立、理财意识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品德上的培养等方面来罗列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让爸爸轻轻松松掌握教育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