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6600000018

第18章 松林喋血(3)

不一会,两名公安,将钟海源从监狱门口押了过来,她五花大绑,双手反剪,胸前吊着一块勾有大红叉的“现行反革命钟海源”的大牌子。我们的任务正是由囚犯上车开始,我拉小游赶紧上了车,待钟海源押到车边,我们弯下腰,一人抓住她的一个肩膀,提了上来。这一提,心都提虚了,原以为得用大力气,可提在手里,几乎像提一个空荡荡的纸箱……我们将她顶在车厢前板处。一般的死囚,这时总表现出狂乱状态,双手绑住了,可头乱撞,脚乱踢,纷飞的唾沫也成了武器。为了制服狂乱,我们早学过押解程式,我与小游,一人一只脚踩死了她的脚面,并以膝盖顶住她的腿部;然后,各人的两手,一手抓肩,一手拽住她被反剪的那只手。她却纹丝不动。因为距离太近了,这时,我才发现,她的肌肤不仅是白皙,而且是白得有点怪诞,有些透明,颧骨下的一丝丝毛细血管,都能看见……

两名穿警服的公安上了囚车,其中一个,挤在我与小游的中间,揪住了钟海源的头发。囚车开动了,前面是一辆北京吉普,坐着法院方面的人员,后面也是一辆卡车,车上是担任刑场警戒的五班战士。车队向左拐,开进了附近的南昌化纤厂,这是座女犯监狱,几百名刚上班的女犯,全从车间里赶了出来,站在厂中心大道两侧,以极为复杂的神态,目睹着一条生命的离去,同时也领受这流动的、形象的无产阶级专政的震慑。

在厂区缓缓转了一圈后,出厂门,又向新建县城驶去。起初,仍像是为了某种宣传效果,车子开得很慢。两边的路人越围越多,我不断听到有人感喟:“这个女的真年轻,究竟犯了什么罪呀?要枪毙她……”还有不少人紧追不舍,脸上红光扑扑,眼里抑制不住的兴奋,似乎这囚车上正演一台文武全行的大戏。几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更像是在表演车技,一会儿快蹬,一会儿慢蹬,一会儿急刹,在人流里自如娴熟地穿行,总是保持与囚车几米的距离……一个模样粗黑、一脸横肉的年轻人,轻佻地喊道:

“喂,保兄,你们放了这女的,让她给兄弟做老婆吧!我保证她跟着兄弟过日子,再不敢干反革命了……”

到了县城电影院对面的分岔路口,车队的速度加快了,而且随领头的吉普七拐八弯,连我也给转得有点晕乎。再出县城,尾随的群众都给甩了,两名公安似乎角色的意识相当强,一旦失去了观众,揪头发的也不揪了,一起去了车厢后部抽烟、聊天……这时,穿白大褂的军人拍了一下我的肩,我明白了,他是要我作好打针的准备。我碰了碰小游,要他靠边点,然后我用前胸靠紧钟海源的后背,拼死老命地将她顶死在车厢前板上。

我回过头来,大吃了一惊!那军人正用针头吸针剂,那针管不是玻璃的,而是金属的,又长又粗,像是兽医给体硕皮厚的牛马使的。甭说真打了。就是看上一眼,我也猛一冷颤……那军人过来了,掀起钟海源的衣襟,在她腰部两侧各打了一针。又要我让了让,在她的臀部上打了一针,这一针就是隔着几层裤子这么戳进去的,他的动作异常利落,利落得让人感到,这不是在给一个血肉之躯打针,而是在斧劈一棵干燥的松柴……

虽然我穿的是一件棉衣,可还是明显感到,她因为全身揪痛而发出的剧烈颤抖,当最后一针戳进去时,猝然之中,我甚至听见了她体内的某种异响,既像是什么在撕扯,又像是什么在挤裂。可她嘴里,三针下来,没有一针吱声……

车队开进了一条土路边的山凹。三面环山,中间是块篮球场般大的平地。山上是些半大不小的松树,临路口处,有一口池塘。一辆白色的救护车停在了路口上,另一辆带篷的绿色军车停靠在山脚边,汽车牌号被报纸糊住了,后面的篷帘也打下了。旁边,零零散散站了几个穿白大褂的人,里面均未着军装。

囚车停住了,我和小游先跳下车,又从两名公安手里接钟海源下车。按原定计划,我们得押她去执行位置,可后面的那辆车也许是抛锚了,没有刑场警戒不能执行,这一拖延,土路上便又冒出了一批围观的人。公安们当即拔枪上前拦住,许是刑场的气氛在起作用,没有谁敢喧哗,他们望着这个五花大绑的女人,她望了一会这些多是农民的人们。他们衣着破旧,颜色沉闷。而后,视线又越过他们,投向远处碧茵茵秧苗的无际平畴。眼睛越来越明亮,眼神也愈加空灵,仿佛看到了绿野之上,细风之中,有一片春之精灵在自由地翔舞,仿佛她的灵魂已经悠然化进了那片春之精灵……

最终,红唇皓齿,在她的脸上挑起了一个蕴味复杂的微笑。

如同见到刺刀挑起了一只还在扑楞楞踢腾的白鸽,围观的人中有年纪大些的男女,一下就红了眼圈,转身踽踽地走开……

突然,钟海源的身子簌簌地抖动,肤色一下转成蜡黄,额头和鼻尖上沁出了一点点的汗珠。我明白了,她这样的人不会是害怕,这又是那针剂的强烈反应。

后面的车终于来了,下车后,由副指导员带队,五班战士沿平地周围跑了一圈,跑几步,停一个兵。副指导员向黄副营长报告:

“刑场警戒完毕,请指示。”

黄副营长对身边的王科长说:“我们警戒完了,下面是……”

王科长大手一挥,声若撞锣:

“把犯人押过去!”

我和小游,推着钟海源就走,未走两步,她的身子便往下坠,两腿仿佛再也不能支持,结果是我们将她架去了执行位置,离那辆带篷军车约三米远。按动作要领,朝她的膝盖,我们得一人踢上一脚,考虑到她双腿已经瘫软,我们没有踢,想将她放下去,看她自己是否能够跪住。结果放了三、四下,每放一下,她都是朝前趴着。我急了。抬头看了看小游,他脸上铁青,豆瓣大的汗珠吧哒、吧啦地往下滚,那手也哆嗦得厉害,显然是吓坏了。我真想骂他一句:没个用,一到关键时刻就不行了!

可刑场上有纪律,行刑人员不能说话,要表达个什么,只能靠眼神、手势,我空出一只手来,用力向小游一推,他往后退了几步。我一个人移到钟海源的后背,琢磨了一下:先跨了一步右腿,让她的臀部在我两腿之间。又俯下身,用右手从她的腋下伸进去,以抬起她的胸;我左手压在她的后脑勺,慢慢地放下去,这样,她的上身终于呈现出一个小小的坡度。

我回头向黄副营长使了个眼色。他满脸焦灼的神情,恰似除夕之夜的娃娃们手里拿一根点着的捻子,等着去放院子里的焰火。我一松手,刚抽身,一阵风掣,他就窜了上来。枪口一下抵住钟海源的右背处,“砰”的一响,我看到她恍如被电击中弹跳了一下,还未等尘埃落定,她的身子就被一片白大褂淹没了,那份好似虎口夺子的急切,惊得黄副营长赶紧将枪口提得高高的。他一边嘴里骂道:“操你娘的X”,一边拉开枪机,黄澄澄的子弹一发、一发地跳了出来……

扑上来的是三、四个军医,他们解下钟海源胸前的大牌子,就往车篷里送。此时,篷帘开了,我一眼看去,里面有一盏亮似白昼的灯,车篷架子上吊着一个简易手术台,边上已经有医生、护士了。虽人影幢幢,却紊而不乱,动作迅捷,配合默契,并不亚于手术室里,无影灯下。乍看上去,本应让人感到有救死扶伤的美好,可那张充当简易手术台的担架,破坏了这份美好,它是U形的,血水顺着两头泻成了鲜亮的雨幕。刑场上弥漫开一股浓浓的血腥气。

我、小游和黄副营长就站在车篷下,副营长几乎眉毛不眨一下地看着,仿佛在审视一幅百分之一的军事地图;小游则战战兢兢,惊恐与迷茫,恍如两根交叉的绳子在他脸上不断搓绞,那五官都几乎挪位了……

黄副营长发现了,对小游喝道:

“你还有脸穿军装?你给我滚,滚到那边上去!”

血水愈加密集了,不但溢满了车底板,还滴滴嗒嗒地溅落在地上。我听见一位主刀的军医透过口罩,含含混混地讲了一句:

“快点,快点,人死了……”

也许,是车厢里滑得实在难以移步,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军医,拿起一个拖把去揩底板上的血水,揩几下,又哗哗地挤进一个红色的塑料桶里。约盛了半桶,他跳下车,拎起它走到池塘边,将血水倒进了塘里,不一会儿,半边塘全染红了,也许血腥味让鱼也觉得了窒息,一条条的鱼儿,泼刺刺地跳出水面,从远处看去,仿佛是谁使了什么魔法,让一片光闪闪的银币,在猩红色的绒毯上跳起了芭蕾……

站在土路上正与人聊着什么的王科长,不知是开始没有注意,还是注意了,却未曾料到会出现此等景观,此刻,他几个箭步冲过来,手指几乎戳去老军医的脸上:“你们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也不瞧瞧这是什么地方,池塘里也能随随便便倒血?”

老军医侧脸看了一眼围观的人群,这才像明白了过来。脸上的愤懑稍纵即逝,代之而起的,是诚惶诚恐,唯唯诺诺……

车篷里的“手术”终于完了。我看见他们在给尸体穿衣服。说实话,在这之前,虽有时心里犯嘀咕,或是一阵紧张,但还未感到害怕。当尸体从车上似草袋般丢了下来,我害怕了,而且这一生还从未这样魂飞魄散过!

尸体丢在地上,刚好是脸朝天,胸前塌下去血糊糊的一块……我的胃里当即痉挛不止,一股热辣辣的苦胆汗,直往喉咙里冲。我极力抑制自己不要呕吐,转过了头,看见了黄副营长那张神情大大咧咧的烟灰色脸。也许,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面,犹如他习惯了从没有架子,隔三岔五,总到战士中走走。不是捶捶谁的肩膀,抱抱谁的腰,就是开上几个不荤不素的玩笑,让当事人哭不是,笑不得,而周围则一片哄堂喝彩……我明白,这又是他的一个“玩笑”我们部队发的半自动步枪子弹,拿弹头在地下磨几下,打出来便是开花弹。可执行枪决任务时,从没有谁要求过使用开花弹。也许,他有打开花弹的瘾,平常捞不着机会,而眼前有这样的机会,但如果犯人家属会来收尸怎办呢?

公安、法院方面的人过来了,有人手里拿着照相机。黄副营长命令我给尸体再挂上牌子。小游的魂,顿时附到我的身上,腿哆嗦得厉害,不是在走步,而是在拖步,好不容易拣起了牌子,又蹭去尸体边,我不敢看,更不敢搬弄那脑袋,便闭上眼,像孩子们玩套环游戏一样,将牌子上的铁线,对着那后脑勺的方向套去,抖抖地套了几次,终于套上了,又往自己这边一拉,牌子一放,便算是完成了任务。镁光灯噼里啪拉地闪了一通,正面,侧面,全景,特写,为的是要确凿证实不会有一天,一个叫钟海源的女人,又突然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她的肾取走了,她的身子也被装进了那辆白色的救护车。她被利用得很彻底,很干净,既用于移植肾手术,又给了黄副营长以打开花弹的乐趣,而且,日后将天长地久地浸在福尔马林水里,供大夫、学员们作解剖标本。

(作者注:在此次再修定本文时,我手头在看的一本书是《美人赠我蒙汗药》。约是1963年生人的王朔,在该书中有如下一段话--

我不觉得***那么惨,更惨的最惨的还是平民们。***死得冤,总有平反的一日,现在逢到什么日子,还要有纪念活动。而平民呢,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默默无闻。我当兵那会儿,刚十八岁,有一段时间在军医学院。有三个大池子,里面泡的全是尸体,已经解剖了。我们站在边上,看见别人用钩子一会儿钩上来一个,一会儿钩上来一个。钩一个,说这是个国民党特务;又钩一个,这是个历史反革命。他们钩上一个,咱就帮着放在一边,一边钩一边介绍,这是谁谁谁,那是某某某,都是一块枪毙的。就那么三个大池子泡着,每次做完手术吧,大伙都把这具尸体捞上来,套上手套,在他身上练练手。那些尸体身上都缝满了针眼,泡了好几年了。那时我刚十八岁,没有太大的感觉,但这件事,他妈的过了十年之后……一想起来,就觉得后脑勺发凉。)

我和小游都真受惊了,我们却没有按老规矩去吃压惊酒。回连队途中,我又碰上了第一监狱里一位熟悉的老管教干部,这是个五十几岁的女同志,她关切地问起行刑情况。我告诉了她,并问起钟海源家里为什么没有人来收尸。她片刻无语,我又问了她一遍,她才似乎从恍惚里明白过来,一串长喟:

“父母死了,丈夫离婚了,家里没有人了……”

黄副营长去吃了压惊酒。也许是多喝了几两,回到营部,那话像可乐的泡沫一样冒个不止。有几个干部听了,过了些日子来问我:

“副营长说,那天在刑场给那女犯取肾,他看得一清二楚,连人家的阴毛都看到了……”

“扯蛋!我的个子比副营长高,那担架的位置又比我的头高,我什么都没能看到,他能看到?”

黄副营长又多了一笔吹牛的谈资,也许在兵营里流水般的新兵眼里,他也多了一份神秘色彩……不过,他总归是个好人。我在刑场上的表现,要说也是一块白豆腐,看看可以,但要认真起来,是经不住摔的。而小游,则更是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刑场回到连队,他又一连躺在床上一个礼拜,发高烧,吐胡话,像是刚从地狱里梦游了一遭回来。但黄副营长并没有说三道四。若他有挂纲上线的嗜好,不久后,我不会被提干当了排长,小游也当不成五班班长。

我们都应该算老兵了,也有了上刑场的经历。可以后,每逢老兵们就此向新兵们津津有味地神聊时,我们都在一边闷着头抽烟,就是我与小游单独碰上,我们也都不提及此事。这并不意味着,我对其他老兵说这些事反感,军队当然是国家机器的主要力量,何况直接维护社会稳定秩序的武装警察部队,战士们一旦拿起了枪,这枪就不是吃素的,新兵们必须对此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老兵们以此为自豪也就可以理解。

可他们毙的都是刑事犯罪分子,杀人,强奸,抢劫,投毒……那罪行都是铁砣般实打实的。毙掉一个,你感觉社会就少一分暴虐,多一份安宁。少一丛棘藜,多了一掬绿荫。我们参与枪毙的,却是一个政治犯,她的全部罪行,与其说在王科长给我看的那一迭材料里,不如说就在她的脑袋里。

那时,虽然我还没有今天这样的认识,可随着历史的前进,祖国终于从极左的狂乱中渐渐清醒过来,我想起自己曾亲眼目睹一个并没有对社会作恶的人,竟遭到如此惨烈的毁灭,我的心里是发虚的,抑或说充斥了后怕。为了心灵能够平衡,我宁愿相信钟海源的思想是反动透顶,永远合不了时代的普遍认知;而不愿她这个案子,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也成了冤假错案,能够获得平反……

一年,二年,三年,过去了。除了当年的五、六月间,福州军区的《前线报》在一版醒目位置,发表了标题大意为“XX医院敢闯国内外医学禁区,人体肾移植手术顺利成功”的消息,对我来说,我曾参予对钟海源行刑的一切痕迹,都淹没在似水流年之中。

1981年夏天,我回家探亲。一天中午吃饭时,父亲像是突然想起一件事。放下筷子,神色郑重地问我:

“我听说第一监狱几年前枪毙的一个女犯,姓钟的,最近平反了,她是不是你们枪毙的?”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也不像对《西游记》、《水浒传》那样,在毛泽东喜欢阅读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对书中故事时常运用,随手拈来譬解事物,解释道理。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当作政治、军事书来读,毛泽东谈起《封神演义》的时候不算多,但是,毛泽东却熟读这部书,《封神演义》占有特殊位置。他读《封神演义》虽不及《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那样,对书中故事有自己的分析,并且用他这种分析,讲述重要道理
  • 忘了归来

    忘了归来

    本书作者砺平是沁水籍“三平美女作家”之一,长期固守沁水本土,笔涉诗歌、散文等领域,有诗文集《哪种离别不忧伤》面世。另两位是葛水平和杨平。葛水平是名扬全国文坛的一级作家,现任长治市文联主持工作的副主席;杨平在杭州打拼,出版了《人文晋城》上下册,在晋城轰动一时。
  •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是一本随笔集,按照余秋雨先生走出的路子,和评论家将之视为标杆的尺度丈量,有不少文章可以归结为历史文化散文。 汇总完该书,一向不愿算账的我居然拨拉了一回心中的算盘。入选进来的作品全是近15年写下的,而自以为还耐读的篇章多是近七八年的收获。算起来自己走进写作的天地已有30年了。可是其间有半数时光都没涉足这个领域。而进入这个领域后又有将近一半的时间近乎练笔。由此看出,历史文化散文还真不是轻易就能摆弄成的。我有些胆大了。
  • 解密中国大案(二)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红楼钟声燕园柳

    红楼钟声燕园柳

    本书是谢冕先生关于北大的一本散文集。谢冕先生用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他工作和生活了将近50年的北大。那湖,那塔,那园,那月,只要是北大的一草一木都让他笔尖充满情感。北大在他的叙述中充满迷人而纯粹的美……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掌上帝国之五胡乱华

    掌上帝国之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枭雄割据,逐鹿中原,天下谁主?
  • 一个女子的生活与成长:流言流年

    一个女子的生活与成长:流言流年

    女人在做决定的时候想到的常常是为了“谁”,而男人在做决定的时候想到的总是为了“什么”。秋微用温和的文字和时尚干练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女子的生活与成长,以及,一个最现实的爱情故事:性与爱,家庭与激情,本土与外来文化,横流的物欲与挣扎着谋求独立的精神世界,生存和情感的双重压力与30岁女人加速逝去的青春……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春醪集

    春醪集

    本书是才子作家梁遇春珍藏版散文集,收录了《春醪集》和《泪与笑》以及书话、书信,是梁遇春26年短暂年华的丰富结晶。王蒙推荐,国家教育部推荐读物,《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现代中国散文的奇异之作,“中国的兰姆”昙花般的青春絮语。
  • 何澄(上)

    何澄(上)

    《何澄(上)》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上)》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老婆结婚吧

    老婆结婚吧

    有没有那么一个人,每每想起,爱到极至,恨入骨血!苏禾,H市首富之女,聪明豁达,对爱执着。谭家的步步紧逼,她忍,她认,因为坚信,还有爱情。谭少山,J市名门之后,冷静睿智,以爱之名,织下一张大网,将苏禾困入其中。在爱情与亲情之间,近乎残酷地维持平衡点。苏禾以为,只要坚持,她总是那个能陪谭少山直到最后的人,她总是这场名门之战的最后胜利者。岂料,七年,未婚先痒。一场意外,爱情再也不能来日方长。*****“谭少山,你要怎样才能原谅我?”“苏禾,我永远不会原谅你!”“你说过要跟我结婚。”“不,苏禾,婚礼不会再有了。”苏禾曾经以为,自己既使是死了,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场景。可如今,她不过才来这里六个月,她都快要记不起那个叫谭少山的人的模样了。所以,关于自己曾经逼婚这件事,苏禾打死也不承认!坚决不承认!不就是一名门吗?有啥了不起!*****“苏禾,你剃光头的样子,真是难看。”苏禾忍住,默念阿弥托佛一万遍!弯腰,点头,双掌合十。“施主,嘲笑出家人会遭雷劈。”“苏禾,你这么恶毒,佛主怎么会肯要你?”老祖说了,莫装逼,装逼者遭雷劈,苏禾忍不住地在心里冲着眼前的人比了个中指。“施主,请不要在庙堂之上对佛主不敬。”*****“苏禾,你那是扫地还是画圈?地都不会扫,师太很快就会把你扫地出门了,你还是趁早长出头发,下山跟我结婚去吧。”是,老子是在画圈,诅咒你!诅咒你全家!!“施主,莫开玩笑,师太会生气的,师太一生气,庵里就不开伙了。”“苏禾,你就算是入了佛门,我谭少山也要你穿着袈裟跟我结婚入洞房!你要真舍不得师太,我倒是可以考虑请她观礼。”苏禾抬头望天,一口老血硬生生地逆流成大姨妈。“施主如此污秽,小心贫尼写篇加长防侧漏型微博给你曝光!*****师太:“苏施主,生病就要好生养着,不要剃了个光头就来冒充佛家子弟,庵里饭菜不够分。”苏禾:“师太,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你看我都剃得这么干净了,收了我吧,我把心献给佛主。”师太:“哦,那你身后之人又是什么?”苏禾:“年纪轻时不懂事,喜欢狗就养了条,后来被咬得狠了咬得痛了,就不喜欢了。”师太…某咬人狗…
  • 呆子王妃

    呆子王妃

    ◆白芯蕊:白府嫡长女,皇上亲封的芯蕊郡主。却是个天生呆滞,无才无德,被人随意践踏的花痴小姐。因太过迷恋俊美的未婚夫,花痴郡主央求父亲倒贴昂贵嫁妆下嫁于他。因此成为整个上流社会的笑柄,世人皆嘲笑她不要脸。不料大婚之日,未婚夫搂着她的亲庶妹。扣下她所有陪嫁,扔给她一纸休书。且对她一阵奚落,扬言打算迎娶庶妹为王妃。承受不住致命打击的她当场邸悬梁自溢。推荐果冻的其他文:【萌妃不下堂】【第一庶女】◆OhMyGod!冰冷腹黑的她被手下出卖害死,还穿越到一个人人鄙夷的花痴郡主身上?能不能不要这么搞笑?可惜,此她非彼她!睁开眼来,女子脱胎换骨、眼带讥诮。身上懦弱早已不见,眼底的光芒令人心惊!◆一场琼华宴,曾经被人瞧不起的呆郡主咸鱼翻身,将那些曾经看不起她的人狠狠踩在脚下。她再也不是以前的懦弱傻子,而是化茧成蝶的风云郡主。◆◆◆◆◆【精彩片断】“男人休妻,天经地义,本王的王妃只能是芯柔这样艳冠群芳、才华出众的女子,凭你这等无才无德的呆子,也配得上本王?如果你愿意做小,本王可以考虑收回休书。”男子一脸自信,眼里是浓浓的鄙夷和不屑,一副白芯蕊舍不得他这良人的模样。话音刚落,女子乌黑的清瞳里闪过一丝讥笑,讥讽道:“配不上,我绝对配不上你,你靖王我高攀不起。不过,我来不是求你收回休书,而是要与你和离,并取回我白家所有陪嫁!”才说完,面前一脸俊美的男子顿时一脸惨白。“和离”与“休妻”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被休的女子便是下堂妻,从此抬不起头,和离却能正大光明的重择夫家,或许还有好日子过。本故事纯属虚构,禁止模仿。感谢石头亲亲为我做的封面。感谢亲们的支持,推荐果冻的其他文:【萌妃不下堂】【第一庶女】【呆子王妃】【废后训夫】【殿下的囚宠】
  • 夫君女子不好欺

    夫君女子不好欺

    本文女主聪明可爱,她有点调皮,有点小坏,但绝对善良,并非万能。男主狠戾霸道,有点那个。。。我出生名门世家,家教极严,人前是温婉可人的"大家闺秀"但自小生性顽劣,爱招惹些小麻烦,是个真正的"麻烦精"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去一纸圣旨让我远嫁异国他乡所嫁的夫君传闻生性暴戾,无人肯嫁为了娘亲,嫁便嫁了嫁过去之后,发现所嫁之人居然是曾欺负过自己的人眼里不由得冒不火来,女人怎能让男人欺负?夫君,咱们就走着瞧吧!柳征初次见到苏月影时,她在恶整自己的朋友再见时,她女扮男装逛妓院和自己抢女人.嫁给自己后,新婚之夜却将自已绑起来谈条件人前是端庄的大家闺秀,人后是耍尽小聪明的"坏"女人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她?推荐自己的文:《丑妃无敌》:丑女不丑,帅哥很帅《坏坏相公倒霉妻》:聪慧可人的女主,腹黑的男主《娘子你别太嚣张》: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反串《夫君,女子不好欺!》:《错惹狂帝》:《王爷让偶轻薄下》:被人退婚不是可耻的事情,而是生命的新生《劣妻》:夜给自己建了一个群,群号:45841753,非铁杆勿入,定期清理群成员,敲门砖:潇湘帐户名+喜欢的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