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6600000015

第15章 铁窗铮骨(5)

毛泽东同志的左倾错误的个人领导,实际上取代了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对毛泽东同志的个人崇拜被鼓吹到了狂热的程度。

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但是,毛泽东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毛泽东同志是经常注意要克服我们党内和国家生活中存在着的缺点的,但他晚年对许多问题不仅没有能够加以正确的分析,而且在“文化大革命”中混淆了是非和敌我。他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还多次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还始终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须的。这是他的悲剧所在。

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我们党对封建主义特别是封建土地制度和豪绅恶霸进行了最坚决最彻底的斗争,在反封建斗争中养成了优良的民族传统;但是长期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遗毒仍然不是很容易肃清的,种种历史原因又使我们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这就提供了一种条件,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

李九莲思想的深刻性,还在于她1976年5月写下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一文。

在此文中,她批评了关于对毛泽东同志感情不能有丝毫变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怀疑并加以发展的论点,提出了要在社会实践中识别真假马列主义。比较起来,两年以后,一场如滔滔热雨几乎席卷了中国全部舆论机器的大讨论,不过是在不小的程度上,证实了一个小女子写于铁窗昏灯下的睿智……

在与世隔绝的孤独里,孤独也会成为一排咬噬思想方圆的碎齿。李九莲思想的片面性,犹如她思想的深刻性一般昭然如镂。

如果说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始终伴随着片面、乃至谬误的话,那么随着自由被长期剥夺,年深月久地处于一个昏瞑、畸形的世界,李九莲思想视野的局部昏瞑,思想方法的某种畸形,乃至从已经到达的高度上暂时退了下来,也就并不奇怪了。

再说,每个时代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自己认识世界的局限性。在那个时代里,“左”不但是时髦,更是空气,或浓或淡地溶化于每个人的血液里。从现在倒退十二年,无论是哲人,还是草民,有谁会想到:大陆、香港,竟能光可鉴人地镶嵌于“一国两制”里,数十万台湾同胞过江之鲫般来往于海峡两岸;而赫鲁晓夫,不是野心家,更不是阴谋家,而是在苏联沉闷、灰色的天空下,第一个果敢地将改革之锋拔出剑鞘,尔后,又终于无奈地退了回去的悲剧人物呢?

1976年12月,李九莲写了最终铸成杀身之祸的《我的政治态度》一文。

此文是这样被发现的--

1977年元月31日晚,李九莲所在的犯人第七组进行年终评审。管教干部张某,指名要李九莲谈过去一年的思想改造情况。李九莲不愿谈,同组的女犯们轮番批判她“对抗政府”之后,她仍保持缄默。张某顿时口气严厉起来,严厉之中还有几分嘲讽:

“你不谈,这完全出于你的反动本性。像你这样的反动货色,真是十恶不赦,死有余辜。可你还想把自己的灵魂装扮得像美女一样……”

李九莲听罢,身子恍如筛糠,脸倏然纸白。她一下站了起来,去床头纸箱里翻出这篇稿子,回来后当众就念,一气之下,如泻如注。当念完第一个问题时,众人才反应过来,管教干部龚某当即斥责:

“你这是反动思想!”

话音刚落,犯人董素华,犹如猴子般敏捷。一把将李九莲手中的稿子给夺了过来,似乎是怕她毁灭了“罪证”……

在《我的政治态度》一文里,李九莲对“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心中享有极高威望”的周总理、朱委员长、毛主席的逝世,表示了无限的悲痛,同时,她对揽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英明领袖”表示了不满。认为他的诸多做法,业已开始背离“毛主席开创的革命事业”和他老人家创立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她不无惆怅:“毛主席百年之后,将没有谁支持无产阶级的新生力量”。她不无忧虑:“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口号下,借口反对‘卫星上天,红旗落地’,而使我们国家重新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原料市场”;她又一次地贬斥了赫鲁晓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之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肃反运动(作者注:应为三十年代),偌大一个运动,不可能不杀错几个,赫鲁晓夫就利用这一点,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

一方面,力图打破程式化的一元迷信,

一方面,又重蹈了程式化的一元迷信;

一方面,以实践的高压水龙头冲洗着被教条涂抹得不堪重负的现实,

一方面,又持教条的高倍放大镜,忐忑不安地探视即将发生大陆板块挤压与裂变的现实;

一方面,对徘徊之中一双主宰着祖国命运的手保持着银针般的警醒,

一方面,又对最终究竟是一股什么样的势力将自己逼向死亡表现了糊涂;

一方面,有博大的人道主义胸怀,恨不能舍身去抵挡那有如救火车一样呜呜响个不止、令人心惊肉跳的运动,

一方面,又义不容辞地充当斯大林亡灵的辩护士:“偌大一个运动,不可能不杀错几个”;

一方面,为了驱逐注定要在中国消逝而去的东西九死不悔,

一方面,又以血肉不觉祭奠了注定要在中国消逝而去的东西……也许,遇罗克、王申酋的思想里没有这样的矛盾。

可以肯定,林昭的思想里更没有这样的矛盾。

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的脑袋里有相似或类似这样的矛盾,不过在若放弃思想莫如放弃生命的李九莲身上,表现得更为复杂,也更为突出……由此,就决定了李九莲的悲剧。

不,准确地说,这是在容不下思想的年代里一出思想的悲剧,这是在力图走出现代迷信峡谷而又最终未能超越现代迷信峡谷的思想的悲剧。

二十三

五年之后,“作为同探索共命运中深深理解李九莲个性”的朱毅,虽然无法看到锁于案卷之中的《我的政治态度》,不想也不能对这篇文字加以评论,但他觉得自己有责任站出来,指出正确认识李九莲政治态度的至关重要的三个事实--

第一,李九莲用她的“一生无媚骨,至死不饶罪”,表明她决不是政治懦夫,也不是那种“今天谈虎色变,明天奉为时髦”的政治庸人。因此,必须依据她从1969年开始了的十年来为之历尽艰危、并至死都不以为罪的思想进程,来全面分析和正确理解她最后的表态。一个在那黑暗的岁月里敢直面人生、正视现实的战士,一个在全民族精神最危机的时刻,在政治和思想路线上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严肃态度和科学理解的革命者,一个在十年前就进入重重禁区探索真理,并用思想的火花显示了自己成熟的人,可能在一夜之间堕落吗?如果把她偶然的政治谬断视为本质,反过来把她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步步艰难所探索的真理的流露视为虚妄,这岂不是以假乱真吗……

第二,李九莲经过三年的观察和深沉的思索,识别了林彪之诈和***之冤后就与世隔绝了,先是为真理坐了三年零二个月的牢,后来是为了坚持真理被判了十五年刑。从第一次获释到第二次被捕前,这一年多又是在地处偏僻的矿区,并处于严密的管制和控制之下。在这种远离实际斗争和政治风云的环境中,再加上倍受摧残和蒙受耻辱的心情,能够要求她完全解开纷繁复杂的中国政治之谜而“洞察一切”吗?

李九莲历来不承认有圣人,超人,当然,她自己也就决不可能是圣人,超人。是的,按其革命本质、斗争方向和思辨能力而言,她至少能够在伟大的“四五”运动前后,完成对“四人帮”本质认识的思想飞跃而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而如果说她始终不能像当年识别林彪之诈和***之冤那样也识别出“四人帮”之奸,甚至有过与此相反的错误判断,那与其说是她的罪过,毋宁说是那些剥夺了她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给她一点时间、有限的自由也要七折八扣的人们的罪过。至今按住李九莲1969年反林彪、为***鸣不平一案的人,自然会抓住这张王牌不放,其实这正如同拽住翅膀怪苍鹰:“你为什么不飞得更高一些呵”!一个农奴主在挖去人的眼睛后,还反过来责怪这个被强权挖去双眼的人,说:“你为什么不看清楚什么是大路,什么是沼泽?”……

第三,李九莲表态的时间,是在粉碎“四人帮”后才仅仅两个来月之后,新生活还刚刚萌发,还不清晰。对一个深陷狱中、与生活和社会远远隔开的人来说,是阳光,还是月光,不太了然。

而那个时候的现实,正是这样的:清查“四人帮”帮派体系的伟大壮举还没有开始。魔鬼还在接过新的口号,干着罪恶的勾当,他们改头换面,顽固地不肯退出历史政治舞台,陈腐依然抗拒并踞有一隅之地。“批邓”、“继续反击右倾翻案凤”的提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成果”的提法,“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提法,“四人帮的极右实质”的提法,“四人帮是右得不能再右”的提法,以及个人迷信崇拜的种种表现,等等,这一切充满了报刊、杂志、电台、文艺作品。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还没有半点蛛丝马迹,镇压人民的元凶,还喜气洋洋混在革命干部的队伍中,满面春风地庆祝胜利,报刊上还经常看到这些丑类的尊容……

在这个大局虽定,却还龙蛇不分的特定时间里,李九莲这个全省闻名、拒不认罪的重要政治犯,会受到比平时苛严冷酷多少倍的待遇,坐过监狱的人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来的。这一切给她造成的错觉,无疑是她产生某些误断谬想的客观根源。而就主观而言,仅仅她的死罪状上拒“不认罪服法”这六个字,就足以说明这一切:

她的革命本质没有变。

她探索真理的坚定步履没有变。

她十二年前开始的思想进程的方向没有变。

如果,她能活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看到她本人步入社会以来,为之呕心沥血的一切都绽开了胜利的春花,她是会回过头来认识到这又一个“十月”的伟大意义而衷心地为之欢呼的……

世上并没有未卜先知的神仙,这一点完全符合李九莲生前的思想。李九莲也不是“先知先觉”,她完成对林彪的认识、识别,是有过程的,也花了前后将近三年的时间。她为***鸣不平,也并不是思想上一开始就固有的。可以理解,1966年运动刚刚兴起的时候,包括李九莲在内的任何群众都不会对林彪产生怀疑,当红卫兵看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之后。谁也不会考虑到***的冤枉……这说明,一个人尽管善于观察和思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为什么要苛求失去自由、远离社会的李九莲,在粉碎“四人帮”后两个月的短时间里,就非得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不可呢?认识错了,完全可以重新认识,根据李九莲的政治品德,她完全可以做到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中包括超群的领袖人物,谁没有犯过一点错误?《共产党宣言》这一划时代的光辉文献,马克思、恩格斯也曾作过多次修改、补充,其中包括重大的修改。何况一个身陷牢狱、受尽迫害和折磨的女青年!朱毅以为,本来,承认林彪、“四人帮”是一丘之貉,就应该同时承认--李九莲反林彪的思想中也包含着反“四人帮”的因素;承认迫害***是林彪也是“四人帮”,就应该同时承认--李九莲同情***,就意味着反对“四人帮”。而在实际上,继林彪一伙之后,继续迫害李九莲,又第二次把她投入铁窗的,难道不正是“四人帮”一伙吗?

呜呼,以“错怪”为“恶攻”,以遭“四人帮”迫害者为“四人帮”追随者而枪杀之,天理何在?国法何存?

同类推荐
  • 史学名家梁园东

    史学名家梁园东

    梁园东先生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史学家,本书收入了梁先生论文中主要的、精华的部分,体现了他学术思想的概貌。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犹如大海中那粼粼的波光,在太阳的照耀下,不断发出动人的光芒。从有文字可考的绵延达一千五百年的古徐国开始——是淮安的前身——那饱含着仁义的民歌,那承前启后的辞赋,那人品坚贞的诗词,那三足鼎立如巅峰的小说,等等,让淮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了一块令人骄傲的丰碑
  • 走向永恒

    走向永恒

    东汽,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5·12”地震之前曾不止一次前往汉旺,在那些紧靠巨大山体的车间里参观。对一个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来说……
  • 坟(鲁迅作品精选)

    坟(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尼罗亚帝斯传奇

    尼罗亚帝斯传奇

    尼罗亚帝斯大陆上,千年的时间仿佛手中紧握的沙,握得越紧便流失的越快,于是千年仅仅只是一闪而过,如同消失的影像,什么都看不到了。轰动外域以及大陆的英雄们,都在时光中流逝着,所剩下的寥寥无几。随着时间的流失更新换代的时间到来了,新鲜的血液要注入这古老的种族,所有的首领似乎都是一种新鲜的面孔,就像生存在阿勒夫的暗夜精灵首领,克莱尔·蕾恩,在一个夜晚消失了身影,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冷帝的盛宠

    冷帝的盛宠

    他是楚仪国最隐忍狠辣的皇帝,九岁双腿残废,十岁被册封为太子,十二岁登基,历经波折。她是宠臣之女,万千宠爱集一身,天真叛逆,自小与楚仪国第一少年将帅订婚,青梅竹马,情深不悔,却被他掳入后宫。谣言传:她不喜位居人下,他便为她废去皇后,立她为后。还传:她善妒,一日,遥帝醉酒,歇于醉茵阁柔妃处,皇后醋意大发,一怒之下连夜闯入醉茵阁当众掌掴柔妃,自此遥帝不顾朝纲法纪,为她散尽六宫。后又传:她爱黏人,遥帝坐朝议事时,她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坐于他大腿之上撒娇。那一次,他为她半月不上朝。那一回,他为她移平了皇宫的花草树木,种上她心爱的梨花,只为博她一笑。那一年冬天,她惧冷,他便让人猎杀了一百多只珍狐野兽的皮毛做地毯。再后来,她私通叛军,引敌军入城…。《楚仪野史记载》:三十六年,下臣秦云荻率叛军攻入上京,遥帝仓惶出逃,叛军追至,遥帝自缢于南华山。临死前,地上刻着一行字:情之一字最难解,不知从何兴起,却又如此之深。可以生死相许,可以死生与共。若是强问因由,譬如风来风去,冷暖自知又难觅难寻。全天下都以为他爱她,可她不信,等到信了时,却已经太迟了…。
  • 路易莎阿姨的趣味儿童故事

    路易莎阿姨的趣味儿童故事

    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简短易懂而富有哲理的故事既可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又能引发孩子思考,启迪智力,并学会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国际大师儿童精品绘本系列:路易莎阿姨的趣味儿童故事》具有丰富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还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并有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可拉近亲子间的距离。
  • 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

    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

    青少年分辩善与恶的必读经典,全面提升处世智慧的必备图书,涵盖了最经典的警句、最实用的生存法则和最具针对性的处世技巧。人性中的20个“恶”让你人生少走一些弯路,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感到无望、心情沮丧时,汲取奋斗拼搏的力量。
  • 我不是猪才怪:不倒过来念的是猪(淘乐猪系列)

    我不是猪才怪:不倒过来念的是猪(淘乐猪系列)

    做一个有态度的非主流猥琐猪,猪练得不是贱,是寂寞!脑残人士、寂寞党;雷神,腐女、肥猪流、起床失败爱好者、湿身大师、御宅族、梨花体愤青、菊花教、吼叫小生、衫寨狂人……不要迷恋我,我只是只猪。人人都说我丑,我只是美得不明显!谁说我是猪八姐,人家是纯爷们儿!
  • 山村鬼奇谈

    山村鬼奇谈

    为何村子里面的总是接二连三的死人,为何半夜的房子里面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为何每天早上床尾总是有一片地方是湿的,跟鬼打交道有很多避讳的大家都知道吗
  • 娘子视财如命

    娘子视财如命

    只要是钱,通通要!!只要是美男,通通要!!她左手钱袋子,右手金算盘,身后是一帮极品美男!小小十岁女娃,敛财敛色堪称一流!人称江南第一钱袋子色女郎!人见人嚎,鬼见鬼跳墙!见他还有三分姿色,捡了勉强放进收藏,没想到,脏兮兮的乞丐洗干净了竟是天仙下凡!嘿嘿,美男,美男,又能看来又能赚但她却偏偏破天荒不让这极品佳人抛头露面,养在家里吃闲饭!既然是赔钱货,那就……那就对他上下其手,浑水摸鱼吃豆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