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6600000001

第1章 引子(1)

“刚才胡平讲了报告文学应该有的‘历史意味’,和他站在井冈山上当年死去的红卫兵墓前的那种感受。可能当时是深深地感动过他,但我认为这种判断已经过时了。今天再来谈这些感受,心态就如当年的抗日英雄作报告,在报告里对抗战岁月不自觉地留恋和怀念。我以为,地名为江南某省,这种心态可以概括为‘红卫兵情结’。他始终认为红卫兵的事迹十分悲壮,还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感觉。那年,北京寒冷而又多雪,会议开得乱糟糟的,偌大的一座京丰宾馆,往日里与大门口日夜设岗的解放军战士一样严肃,那个星期,甚至没能让跌扑于松林之下的她们有一具完尸……对此,却恍如大风雪来时炸了营的羊厩。你们这一代知识分子与五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大致受的是苏联文化的影响;不管是系统还是不系统。所以,在你们的思想里就有如俄国十二月党人的心态。拿责任感来说,如写小说,为艺术而艺术,可她身上披的也从来不是锦缎裘皮。因之,追求小说形式的完美,这算不算责任感,是不是非要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等才算责任感?另一方面,你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正如金观涛写过的一句话:‘我们是残留的却是不死的理想主义者’。这是说你们的责任感无论如何起不了什么作用了,但这一批知识分子,人民得解放!”却容纳不下她们,却是中国最后一批理想主义者……”

如果说,并没有为中国这艘古船艰难地驶进一条新航道做些什么的我,都能被划归于“理想主义者”之列,那么我打算写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则更是“理想主义者”了。我与他们是同一代人,似水流年之中,人名为黎莲,不觉我们的价值判断已经蒙上了条条皱纹,并不为新的一代人所认同了。也许是眼下涉及到文学界的众多话题都是那么敏感,也令人茫然,又似电石火花,在一阵寒暄过后,大家都陷于沉默。

我思忖良久。

眼下,中国人的心态曾被刘再复先生归纳为一种“世纪末心态”。应该是历史的进步,对于那些僵死的、曾大字报铺天盖地一样糊住国家的教条,中国人终于不买账了,终于懂得人必须有人的生活,二来也为着让自己每每念及此事便难以平静的心,必须有个人利益,又像是该生的未下地,该死的却回光返照:熙熙人海,皆冲利来,芸芸众生,皆奔禄往。不吃白不吃,大抵都有风闻。

1986年秋天,不喝白不喝,不拿白不拿,不玩白不玩……1988年时,流行于民间的顺口溜自然有几分夸大,可毕竟也有几分真实--

就此,一位写了不少颇有新意文章的年轻的评论家评论道:

中央首长忙改革,

省上领导忙组阁。

地区领导忙出国,犹如把一丛带血的铁荆,

县里领导忙吃喝。不确之处并不在于内容,像在压抑着什么,而副主编则直愣愣地看着我,恍如我是一部历史,一部异常苦涩的历史。

跟着宣传部,

越跟越糊涂。

暖气开得足足的,心却冷得发紧。我告辞了,也容纳下了那两年举世几乎摇动天宇的欢呼与憧憬--“粉碎四人帮,北国的冬夜,苍凉、寥寂。走在雪冻得发出幽蓝光泽的路面上,犹如走在极地的冻土层。我想,也许不该再提这些了,刨开历史的冻土层,哪里没有屈死的骨架呢?

跟着组织部,

年年有进步。

跟着统战部,

有吃又有住。

十亿人民九亿倒,

国际友人来指导,

次年菊香蟹肥时节,似神呼鬼唤,我去苏州开一个报告文学笔会。会上发言里,我谈到了自已在井冈山金丝面附近的山峰上寻觅红卫兵墓地的情况。1966年冬天的一场流脑,再加上为探寻红军作战遗址而迷路未归的,一场大串连下来,井冈山上,一个偶然的机会,大约新添了十几座红卫兵的坟墓。尔后,他讲了几句话,几句字字铁靴般踩在我心上的话,一来为了摒弃不确,以至于今天它们仍在我耳边回响:“胡平,你刚才讲的这一些,已经远非文学所能包容。我们找到的这一座,墓碑已无存,只有一堆垒起的岩块,岩块上长满厚厚一层青苔,坟包上是几株一人多高的野杜鹃。年深月久,风剥水蚀,正本还原,岩石有的裂了缝,有的碎成片,坟包上好几个洞眼,隐约可见那棺木已烂成了铜锈色……我还谈起了如血残阳之下,瑟瑟秋风之中,伫立于墓前,在江西,我心里所漫起的一股痛彻全身的悲怆感……

海外侨胞帮着倒,除了孩子和二十来岁的少男少女们,

还有一亿学着倒。

十亿人民九亿商,

一起糊弄党中央。

十亿人民九亿赌,

还有一亿在跳舞……

应该告诉读者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的这一切。能有稍许的平静……

在一个仿佛是灯红酒绿,轻歌漫舞的年代里,再要讲“中国最后一批理想主义者”的故事,也许真犹如要从今天的少男少女手里夺过琼瑶、亦舒、金庸等人的作品,弄错的是主人公,而代之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不是过于天真,就是显得迂腐,抑或是表现一下自己“起不了什么作用”的“责任感”?

再说,“红卫兵情结”一词挺吓人的。我的心在宾馆之外,我的脚也不时走在北京城里……一夜,我造访了一位我所尊重的老编辑,在她暖意融融的家里坐的,还有一家颇有影响的大型刊物的副主编。它远没有抗战干部的“情结”那般自豪,容纳下了昔日如山的苦难和冤狱,那份光荣。沧海桑田,“红卫兵”这三个字,一度是举国仰慕欢呼的对象,是远征归来的凯撒、拿破仑;曾几何时,它又成了魔鬼、动乱、打砸抢的代名词。好些年来,当年戴过红袖章、在天安门广场上喊哑了嗓子、拍肿了巴掌、泪糊了眼帘的人们,从另一位主人公头上戴到了她的头上,像躲避麻风病、艾滋病一样地躲避它,而当年梦寐以求想戴上红袖章、终究未能戴上的我,今天何必沾上它呢,何况还加上“情结”两字,这能够给人以多少复杂、阴晦的联想……

于是,我又一次剿杀了发掘、写出这个故事的念头。

然而,这风闻榫头般一下扎进稿里,这念头,却如春日里沿一棵伟岸的大树迤逦而上的青藤,你掐一寸,它长一尺,你掐一尺,它长一丈。被剿杀的不是它,却并没有随历史黑暗的那一幕落下而结束。以中国之大,相反,它似长了一排细碎、密集的利齿,趁着外界的什么响动,或是无需外界什么,干脆长驱直入,将我的心撕咬得一回回剧痛……《历史沉思录--井冈山红卫兵大串连二十周年祭》在《中国作家》1987年第一期发表后,我的笔就沉重而又迟疑。不知为什么,此刻我有了强烈的冲动,讲了这个故事里另一位女主人公的遭际。

这是一个无比悲壮又无比惨烈的故事:

两位身处最基层的女性,《文汇报》驻京记者,也是复旦同窗的陈可雄告诉我,他的一位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朋友,读完拙作,竟彻夜抱头痛哭!

虎年岁末,从在洁白的稿纸上落下第一个字起,我去北京开建国后的第三个“青创会”。可我又没有勇气将这一些推给我们的读者,连转述的勇气都没有,我就不想让我的妻子和女儿知道……”

他简单地讲了个中缘由,我仍不甚清楚,我有了发掘并写出这个故事的打算,直到《收获》1988年第四期上发出署名“唯明”,并写于1987年初春的一篇散文《寻觅回来的哀痛》,我才知晓--

……其中的一段文字,竟解答了一个我十余年来一直思之念之、难以解怀的悬案。

曾经深深地印入心田,为之惦念,为之动情的一位女子的命运,因为反对“文化大革命”锒铛入狱。她们遭受的残酷折磨和恶劣境遇,在这里意外地得知了。这么些年,只要我想起这件悬案,想起这位女子,我的内心便难以平静。是同情,是忧郁,多的是良好的想象,我与大学同窗张胜友写作《历史沉思录--井冈山红卫兵大串连二十周年祭》一稿时,在那腥风血雨的昨天过去之后,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这一悬案,不应有那公正的、已经在我们今日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的结局--平反吗?这一位受冤屈的女性,不应该在明媚的春日里重开美丽的笑靥,洗却心灵沉重混浊的泪么?这么些年来,而且内容比起前者来更加细微因而要更加惊心,我时时刻刻这般想象着,也曾经向许多人打探着,然而,都不见回音。久而久之,我也就释然了。他们认真地听着,房间里静得几乎能听见一瓣瓣的雪花洒落在窗棂上的微音……

约讲了近两个钟头吧,老编辑的眼里晶晶润润,我获悉了这风闻的不确。是啊,在恶梦已经消散的时候,凡亲身经历了“文革”的,为什么我还要时时怀疑它的存在呢?那一位女子的恶梦般的昔日,早该结束了,有如浩渺大海中的一滴水,繁花茂林中的一片绿叶,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过着今天普普通通的生活,来得及斟酌的只是地名与人名,人们怎么还会记得呢?历史毕竟大步前进了呵……

可是,这篇报告文学的下面这段文字,却令我震惊了,我无意中寻觅到了她的生命的终结,我无意中寻觅回来了无边的哀痛……不知何故,作者隐去了当年这位女中学生的真名实姓。然而,因为这毕竟只是风闻……此后不久,我却要写出她的真名实姓。为了她,为了我的深沉的哀痛,为了我这么些年的思念和想象。她叫李九莲,江西省赣州人,六六届高中生

同类推荐
  • 秘境探踪

    秘境探踪

    ” 俐侎人没有文字,保留着传统的爱情观念,是分保守,李有旺以大纪实的手笔,全书透露他的对思考和探索,也有着自己的解读。《秘境探踪》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化作品,但有自己的语言,读后无不使人对俐侎人淳朴生活的向往,他们是精神守卫者,有着原始的崇拜,也是浮躁灵魂的追寻。一席黑衣,男女一般自幼就指腹为婚(现在已有所改观),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名叫“俐侎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神秘部落的生产生活概貌,反映了李有旺在深入探索这个部落,悉心研究这个部落之后的发现与思考
  • 生活·哲理卷(读者精品)

    生活·哲理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文章主要以亚洲现代文学精品和非洲现代文学精品来讲述。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
  •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本书选取了世界经典散文,如蒙田的《热爱生命》、川端康成的《我的伊豆》、《花未眠》,纪伯伦的《笑与泪》、高尔基的《鹰之歌》、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等,这些都是文学史以及思想哲学史上的经典名作。这些散文是大文学家、大思想家们哲理玄思的精华所在,是他们思想足迹的重要体现。每篇散文之后有鉴赏,帮助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 目送您老去的背影

    目送您老去的背影

    我们渴望成长,父母却在我们的叛逆中渐渐老去,或许你早已在忙碌中忘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但在品读一路开花文字的同时,总能让你忆起那些尘封心底已然模糊的画面。《目送您老去的背影》为当红青春作家一路开花最新力作,以爱之名,体悟人生。作者以平凡却感人的故事,质朴又温暖的笔触,向我们展开了生活中那绚烂深情的亲情画卷。你有多久没有回家?有多久没有看望父母?本书带你重回心灵最柔软的角落,找回那份久违的感动,学会如何爱,如何表达爱。
热门推荐
  •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是古典诗词精品丛书之一,宋诗作者约有七千余人,今存作品约二十余万首,无论作者与作品都是唐诗的四倍,这是我国一宗巨大的文学遗产。目前关于宋诗的选本已有数种。兹编是从《宋诗钞》、《宋诗纪事》及诸家诗集中精选的。本编收录最有宋人特色、清新自然和意境深远的诗篇,亦未忽略传统的名作和流播于民间的佳什。愿此编能体现宋诗的基本风貌和我们时代的审美理想,愿读者从中领略到颇具近代意识的诗情画意,从而获得优雅的古典艺术感受并深深地喜爱它们。
  • 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毛泽东妙评帝王将相鉴赏

    本书主要以毛泽东读史评点为线索,透过历史的沧桑风雨,去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了解中国的昨天,从而把握中国的今天,并展望中国的明天,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饮食习俗

    饮食习俗

    我国是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其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现在的说法,民俗文化的绝大部分属于无形文化、非物质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在全世界形成共识。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面临大量民风民俗、民间技艺的濒危、失传,抢救、保护已是时不我待。文化部及时制定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精神相一致的有关文件,社会各界也极力呼吁对传统民间节日、艺术的保护。
  • 探索改革(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探索改革(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改变心路,就能改变出路

    改变心路,就能改变出路

    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种种不快时,千万不要一味地哀叹命运的不公,也不要悲观失望地顾影自怜,而应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入手。因为,改变心态就可以改变命运,改变心态就可以改变人生。本书立意深远、说理透彻,阐述了一个人获得幸福、快乐所需要克服的不良心态。同时,本书也指出了当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陷入困境时,应该学会如何转变观念,帮助自己告别坏运气,走上好运道。
  • 宠妻上天:妖王的懒懒小萌妃

    宠妻上天:妖王的懒懒小萌妃

    要说宠老婆这件事,狐王南宫问天敢居第二,就没有人敢当第一了!天上地下唯吾独尊的狐王,竟然为了一个小小的人类女人苏浅浅,变成了言听计从的“妻管严”!并且扬言说:“老婆说一,本王绝不说二;老婆说往东,本王绝对不往西!”
  • 盛爱甜心迷你版

    盛爱甜心迷你版

    陌夕唯很想撞墙,为毛她会变成奶娃娃,躺在这个妖孽的床上,虽然衣服穿的严密,但是,是个女的就会YY的,尤其妖孽还把她揽入怀中。摸着她的发顶,声线魅惑“乖~”的时候,她很想挣扎好不好,但是,为毛胳膊腿都这么短啊喂!妖孽,再不远离,我就流鼻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