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文明福地、自小没受过任何苦难的唐龙不但要自力更生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向,还要处理因为只会下棋不会生活而造成的人际关系能力的缺失。好在,衰落的美国早就星星点点地引入了中国文化,就连游戏都已经带有了中国特色。这给唐龙能够熟悉当地生活带去了好处,同时,也让他反思中国文化中的种种深层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在世界上地位远远高于美国而使各国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向往追随,给唐龙的生存和发迹造就了基础。而热爱中国的一些美国人为此所做的献身,更是让唐龙能真正感到自己的大国尊严、古国荣耀,感到生活在一个中国的世纪的那种骄傲和自豪。正是由于多个主题和多个事件穿插前进,使小说能关照到相对宏大的地理区域和一段宏大历史,但也使作品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悬疑。
它是一部描写信息时代网络随时可能崩溃的未来担忧型作品吗?
确实,作品相当仔细地展示了未来电脑网络时代的发展前景。这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要算巨型电脑网络“阿曼多”和便于人际连接而对人体进行的DNA改造。改造后的易接入人拖着长长的尾巴,通过尾巴跟信息网联通。在故事的中后部,“阿曼多”网络解体之后,所有人都陷入了信息冰河,人们甚至无法应付日常生活。然而,如果仅仅将这个小说看做是信息技术的未来预言,大概谁也不会同意。因为在创作过程中,技术的存在和过程,都是背景。
那么,这是一本灾难小说?
洪水袭击,战争恐怖,遗传工程所制造的肯尼迪鸟的成群飞翔、也包括“阿曼多”的崩解,也确实给这样的说法提供了证据。但是,显然作者对灾难的描写仅仅是讲述自己独特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那是谈论大国对抗的政治小说吗?
这样的理解也不能否认。小说中的中国和美国虽然力量悬殊,美国人走到哪里都要对中国顶礼膜拜,但仍然能够感到,其文化内部暗潮涌动,对中国文化的种种不信任仍然能从这些人的惯性中展示出来。不过,这样的抵抗确实微乎其微。
也许,作家是在幻想一场美国衰落的过程并对此幸灾乐祸?
确实也有读者这么理解,而且认为,作家在许多方面伤害了读者对美国作为一个伟大国家的那种喜爱的情感。但从作品中美国的行为方式中夹杂了大量中国行为方式来看,作家的真正含义还不是在讽刺美国。
也许,这是一种中美对换?通过美国讽刺今天的中国?
确实,在小说中,随着中国的经济强大,文化复古之风涌现,留辫子、下围棋再度成为了时尚。不但如此,以封闭棋盘为主要决战空间的围棋战法居然成为了治国立国的行动指南,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依靠围棋条例提供的准则行事。用过往的历史兑换当前的种种状态,再从历史中不断反复抽取对策的办法,确实使从未遇到过如此具有历史资源和方法学的西方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但故事的发展逐渐让人看到,从围棋历史中找到的前景,只能调理当前,无法面对未来。所有这些,都在暗示作者确实有警示中国的野心。
科幻作家的未来担忧
从深层次观察《火星照耀美国》,不得不为作者的那种创意模式感到惊叹。如前所述,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西方未来主要基本上被两种思潮统治。一种是以弗朗西斯·福山的黑格尔加马克思主义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历史的发展由低向高,不可阻挡。而到苏联解体,世界各国大都达成共识,认为民主是一种普遍使用的社会模式。民主的社会就是大同社会。到此,历史终结在最完美的时代之中。但另一种观点则由塞缪尔·亨廷顿主导,这一观点认为,意识形态的终结只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当代社会即将进入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上述两个观点虽然相互矛盾,但也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两个说法都是居高临下,站在宇宙的视角上的观察。但现实中,不同国家的人由于文化历史的差异,思考这个问题本身的起点就会不同。在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韩松的作品提供的是立足本民族的一种非外部观察,恰恰相反,他从中国文化和发展的内部向外部投射视野,而这也使他得到了与上述两种未来观完全不同的第三思潮。恰恰是由于站在中国立场进行的世界观察,使韩松迅速找到了横亘在中国发展当前的两个重要的问题,而这其实也构成了他的小说的预言力的基础。
第一个观察的结果是,整个资本主义正在走向衰落。一反过去中国科幻小说的常态,在韩松的作品中,假定正在寻求自我拯救的国家是当前最大的经济体和军事强权的美国。而造成美国衰落的原因,在韩松的作品中被认定是经济缺乏活力和基本矛盾造成的危机。小说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一种称为“阿曼多”的电脑的存在基础上,阿曼多经济调控着世界经济,而阿曼多的崩溃则成了世界经济的噩梦。他的想法不无根据。在忽视实体经济创新、忽视基本的制造业的发展的基础上过分单一化地发展信息经济,而这种经济得不到实体经济的支持,可能会给全球带来严重的灾难。此外,对金融衍生物的疯狂操纵,也给西方经济带去了种种可能的危机。韩松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所看到的这些,加上中国古典的佛教轮回观念,造成了故事中的美国衰落。他取自由女神和世界贸易中心作为被巨大的洪水冲击的象征,其实是一种寓言性的表达,并不具有现实性。但这一点反倒成为小说预言力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想要破坏美国威信的攻击者,也都会想到这两个重要的象征物。了解了上述两个问题,就不难明白韩松科幻小说中对全球资本主义衰落预言的产生过程。但是,在整个作品中,以美国衰落为象征的资本主义衰落,其实都是一种背景,这个背景中突出的,是中国将怎样在这种衰落逆市中崛起。
如果说韩松对资本主义不抱信心,那么他对中国人面对崛起势态所抱的那种复古心态和大国意淫,则更是令人捶胸顿足扼腕叹息。在故事中,正在崛起中的、经济上超越美国的中国人竟然以一个封闭的围棋棋盘作为行动空间,以围棋战法作为行动准则,放弃了来自中国文化中种种对世界的开放认知和长远关照。他们自称住在“福地”,那里“宝物太多”,拿几件就能吓死外国人。拿还没有到达现代社会之前的技术成就指南针当成崇拜物,赞赏西方国家中按陶渊明设想而开发的乌托邦村。动不动就给一个东西加上世界遗产的头衔,以为“大花园加上阿曼多”就是大同世界。来自这个社会的人还不断以天朝大国自居教训他国,并认为这是在外国不断获得好评,成为了亚洲的荣耀,四处传授崛起的经验。进而,意淫上升到历史决定论的级别,把中国主宰世界看成是天意,他们以喜欢不喜欢中国人为价值标准,对西方侵入中国的理由则更是作出农民式的判断,认为是“外国人想来中国找女人”,更是嘲笑美国人至今仍然在“文革”状态。作者想要表达的整个事件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幽默感,而作者将美国人写成中国文化的崇拜者,到处出现崇拜中国、想要为中国而献身的勇者们的出现,则更是增强了这种意淫的强度。
我毫不怀疑,韩松在撰写一个中国世纪。但这个中国世纪,是站在双眼迷糊、没有看清世界真实面目上的中国世界,是站立在把当前的强弱关系进行简单倒置的中国世界。小说中的美国经济,只能靠跟中国建立中美合资锦江饭店去勉强维持,而在意识形态方面,美国人只有靠着中国人,才能在审判日到来的时候获得拯救。
在全面将意淫推向幽默化之后,作者也真实地展示了所谓的世界强权的中国式管理到底是怎样的模样。在小说中,中国人一出生就被分工做仅仅属于他的工作。这种做法导致了人失去个体的多种发展可能性,进一步失去了个性和自由。如果说对美国人基于比较单一的信息产品占领世界愿望不可能性的反思,那么中国人以跟经济发展毫无关系的围棋立国,阴阳治军,吃大型悬吊式火锅,只会做生意或当唐人街老大的特征则更是显得荒唐可笑。个体失去了自由和自我判断,他们的行动就只有靠统一的社会神经中枢来完成。可惜的是,阿曼多的失灵也导致了这种蜂巢社会或蚂蚁社会的瘫痪。在意识形态方面,不断强调中国历史的作用,以为围棋、大辫子、指南针、生意经、天赋福地、嘲笑对方极左就是统治世界的本钱等等行为,在多个层面展示了此类中国崛起的不可能性。
我以为,韩松的这本小说是世纪之交出现的最重要的一本观察中国和世界、站在第三立场上分析西方没落和中国崛起的严肃着作。小说第一次在中国科幻创作中跨越了左右分界的意识形态、跨越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分界的冷战立场,第一次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全面分析中国和世界的未来。也恰恰是这种更高层次,使他牢牢地把握了本土立场,而强烈的本土立场,令他不得不展现出国际视野。恰恰是由于他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导致他对未来的预言无比准确。这其中,对世界金融危机和中美共治状态的产生猜测得尤其准确。此外,他痛恨本本治国,也反对所谓的知识分子治国,认为这些都会给国家带去种种不良的影响。面对东西方至今强烈的不理解,韩松大胆地提出,这种沟通不良将危机我们的未来。
科幻小说的阅读导引
作为一个对文体具有强烈革新追求的作家,韩松的小说每一部都特别显示出某种智巧的安排。这一点,在青年作家飞氘给他做的跋中已经有所体现。在这里,我想从作品的书名、信息的互文性、主旨、语言及人物等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火星照耀美国》从书名看是指两个客体之间的关系,但它的名称中充满了强烈的文化含义。火星是天空中一颗红色的星球。在中国古代火星被称为“荧惑”,而在西方则被称作“战神”。在这样的文化意义互文之下,小说便既可以展示中国的红色光焰对美国的覆盖,又可以展示东西方冲突给中美关系造成的严峻现实。
在上述背景之下,小说的主旨,自始至终总是在寻求中国人的未来地位,自然地贯穿到人物和情节的发展之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口不断地询问:请问,你是中国人吗?你见过中国人吗?中国人到底是怎样的啊?这种对中国人的寻找,既是主人公唐龙自我的询问,也是来自周边的美国人、越南人、日本人、菲律宾人、新加坡人和世界各地人们的询问。恰恰是这样的主旨,使一部非现实主义的叙事文学,落入了一种亦真亦幻的科幻现实主义之中。
在信息的互文方面韩松也作出了多种设计。例如,他采用了很多现实中出现的人名,以使作品跟现实之间产生互文现象,但当读者想从作品中的人物中找到现实人物的影子的时候,发现自己往往是徒劳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却建立了起一种阅读的动力机制,不断地寻找,不断地失望。其实,他小说中所讲的故事对读者的吸引力也多半是这样。你以为这里的美国是现在的美国?这里的中国是现在的中国?你错了,你会在美国中找到中国,在中国中找到美国。但美国还是美国,中国还是中国。
在语言方面,韩松试图用一种粗拙且装傻充愣的语言来展示他对上述一切问题看法中的那种荒唐感。例如,他会让主人公用谦虚内敛的口气假装谦虚,但这种谦虚处处透露出自己的那种大国心态。他还会让美国人以诚恳的态度谈论他们对中国人的崇拜,考克斯为了中国人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说出类似我的生命算不了什么,你们要留下来拯救救世界啊之类的话语。而中国领导和普通市民,则对美国的行为抱以种种轻蔑:他们可真左啊。所有这些,看起来正中我们的下怀,击中我们心中那些小小的自尊和荣誉感,让我们心花怒放中带着一种真诚的害羞。我们真的是这样吗?
最后,在人物方面,韩松的多部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比较片段的切面式表达。但在这部作品中,唐龙的成长和发展贯穿始终。当他逐渐在自主的环境中学会自主,从一个着名围棋手跌落到正常人的过程后他发现,原来他是世界冠军却什么都不会,而现在,他什么都会了,却从那种荒唐的冠军梦中苏醒过来。
我们需要一个从冠军梦中苏醒的过程。
因为我们离世界冠军还相距千山万水。
4 《荒潮》与“污托邦”
《荒潮》是一部难得的科幻佳作。说它难得,有三个方面特别应该提到。
首先,这部作品有科幻小说典型的超大尺度世界和极端复杂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
小说的故事从英美发达国家如何处理电子垃圾开始,又以一个在发达与不发达之间挣扎着的中国出现灾难为结束,横跨了当今最重要的两大经济强国,形象地展现出两个国家为了各自生存所具有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抗的关系。与当前一些作者一味将国际问题推向外部,推向发达国家的后殖民行为不同,《荒潮》在充分肯定了这种倾向的同时,也没有忽视本土的不平衡发展,外贸与环境保护政策上的漏洞,以及各级官员的“作为”与“不作为”。所有上述问题加在一起,再把“自然人”本身的利益驱动性放入一起考量,一个本来不应该发生的故事便在稍微超前一点的未来中国自然地发生了。这就是作家所讲述的、发生在广东某地一个叫硅屿的小岛上的《荒潮》的起点。
我曾经在不同的展览会上多次看到过中国科学家研制的单晶硅实物。每看一次我都会感到,硅元素其实有两个截然相反的色调,要么银白要么深黑。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方向观察这两个色调是相互转换的。我觉得这点恰恰是以硅元素为基础的当代信息技术的写照。从某个方面看,创意性和先锋性给这个行业带上了银白亮丽,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所带去的社会问题则呈现出明显的黑色。在美国硅谷成功的时代里,大家看到的清一色都是好的宣传,而一旦电脑行业进入危机时代,硅谷故事中也充满了失业、颓废、甚至自杀和枪击。《荒潮》中的硅屿则自始至终都充满了黑色,成群结队的来自偏远地区的“电子拾荒者”,为了生存不惜牺牲身体健康,把发达国家运送过来的废品拆卸回收,忍受着非人待遇进行着不堪的劳动。家族势力、政府官员、外国经商者之间的勾结或冲突,甚至雇用打手对人进行折磨的现实,都给人太黑太沉闷的感觉。唯有间或闪动的对正义的坚持和对爱情的渴望,还给小说些许闪光的亮色。但谁规定了作品必须通篇光明不已?如果生活的本身不是这样,光明的外表就会失真。
在宏大的背景和丰富的线索之下,观察人的命运,重视对人的感知与描述,重视人的命运起伏,是小说的第二个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