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000000011

第11章 从汴京到赵家堡(2)

他先是杯酒释兵权,将军权牢牢控制;尔后逐步集中政权与财权;接着废除宰相君前坐议之礼,增加皇帝威严……所有大权小权全部归于中央,集于皇帝一人之手,但具体办事还得依靠军民人等。只要有军队,就会有将领;时间一长,将领和士兵就会相互默契,就有可能拥兵自重。于是,赵匡胤设置枢密院以制约武将,兵籍的掌握、军队的调动由不懂军事的文官——最高长官枢密使负责。他创立“更戍法”防范军队结党叛变:除守卫殿前的诸班外,其他所有禁军,都要按期轮换到某地戍守,将领也不断调换,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常常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为防统帅专权,宋太宗赵光义干脆取消将帅对部属的节制与处分权。以致发展到后来,将帅出征,都由朝廷事先授以阵图、训令,作战时只能“按图索骥”,不能越雷池一步。没有从属关系,自然也就没有了铁秆亲信,将领如若心生异志、谋反夺权,无异于自取灭亡。

宋朝自建立之日起,主力军队就处于左右掣肘,战斗力不断削弱的境地。赵家王朝宁可要没有战斗力的弱军,也不要骁勇善战的叛军。将帅上受文官制约,没有自主权,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格局无法灵活机动地迅速决断;下无长期建立起来的威望信誉,对部下无法了解,士兵的特长无从发挥。官与兵,互不相属,各不相干,生疏隔膜,犹如一盘散沙。《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以想见的是,这样一支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军队,一旦遇上虎狼之师的辽、金、蒙古铁骑,会是一番怎样的对垒与结局。

巩固宝座压倒一切,内部祸乱一起,即遭无情镇压。防内甚于防外,因此之故,宋朝虽无大的内乱,对外却长期受制于北方异族之手,除了频频招架外,几无还手之力。

开封为都,成为朝廷及全国军民之累。大多时候,帝国必须围绕汴京运转。几十万禁军驻扎此地,每年无以计数的漕米粮秣、军需供给要靠汴渠输入。与此同时,权贵富豪、军民人等无止境的需求,也日益刺激着汴京的大规模发展。于是,以旧城为基础,汴京不断改造扩建,从根本上打破了坊(住宅区域)与市(商业集市)的界限,到处都有日夜营业的商店酒楼,完成了中国城池史上的重大突破与转折。宋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年—1106年),汴京户籍二十六万多户,人口约一百四十万,不仅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

汴京呈矩形,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城城相套,非常整齐。在这三重相套、硕大无朋、规模超过唐朝首都长安的方形盒子里,五丈河、金水河、蔡河、汴河等运河穿城而过,水网交织,桥梁众多。百万军民汇聚一地,人喧马闹、川流不息、繁华无比。《清明上河图》作为汴京城留给后人的一幅真实写照,从喧嚣的街市到宁静的城郊,莫不透着温润、繁华、怡然的气息,那五百多个各具职业、行业特点的人物,充分体现了当时分工的发达及相互间的依赖,标志着新型市民阶层的兴起。

令人悲叹的是,这样一座国际大都会,虽然多次在辽兵的重压下毅然挺立,最终却不堪重负惨遭践踏。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两支金军南侵,很快就在汴京城下会合,完成了对开封的合围,都城的脆弱再次成为北宋无法承受的包袱。宋钦宗既不想战,也不能战,在金人的逼迫要挟下,以放弃国土换得一时苟安,命令黄河以北州县“仰开城门,归于大金”。宋钦宗的妥协并未换来汴京重生,金军志在必得,隔绝各路勤王之师的救援,不断向围得铁桶般的宋廷施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闰十一月三十日,宋钦宗终于跪倒在金人脚下,俯首称臣。

北宋在“靖康之耻”中灰飞烟灭。

汴京沦陷,金军大肆搜括、抢掠内外府库以及官民金银钱财。时值严冬,抢夺一空的民众遭受饥饿寒冷的交重袭击,纷飞的大雪飘落而下,覆盖着成千上万冻馁倒毙的尸体。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军带着掳获的北宋朝廷王玺、仪仗、舆服、宝器、书籍、金银、绢帛,押着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后妃子女、宗室亲戚,以及汴梁的百工、内侍、僧道、医卜、艺伎、娼优等共计三千多人凯旋北归。除掠夺的财物外,金军将开封一万四千余众分七批押往金朝。

在金军惨无人道的蹂躏下,汴梁这座百万余众的繁华都城,成为仅剩一万多人的苍凉废墟。

“靖康之耻”中,一本记载皇室成员的详细资料汇编《王牒簿》落入金人之手,金军“按图索骥”,北宋赵氏近系宗室几乎“一锅端”地成为俘虏押解北上,侥幸逃脱的唯有三人:康王赵构,被废为庶民隐于民间的宋哲宗前皇后,以及康王赵构名义上的奶奶孟氏。真正的嫡系宗室只剩宋钦宗之弟——康王赵构一人,因此,光复中兴的任务,便义不容辞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在康王赵构眼里,并无什么光复宋廷、中兴汉族之类的壮志与概念,吸引诱惑他的,无非是那高高在上、为所欲为的皇位。命运眷顾,康王有意,一番舆论准备之后,1127年,赵构便堂而皇之地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是为宋高宗。

南宋历史,就此拉开帷幕。

由康王摇身一变而为宋高宗的赵构刚一上台,便面临着两大难题:对金政策和建立新都。

与金朝是战是和,事关南宋生死存亡。李纲担任宰相后,提出抗金建国的主战方略;而主和派力量也十分强大,他们将两位皇帝的被掳北上说成是“二圣北狩”,主张“割地厚赂以讲和”,迎回徽、钦二帝。

而汴京遭受金兵洗劫之后,已变得残破不堪,显然不宜再作首都。加之金兵虽然退回,但仍在黄河南北频繁活动,为避敌锋芒,避免悲剧重演,唯有迁都南方。

赵构刚刚登上皇位,还没有好好地享受一下做皇帝的诸多美好滋味呢,如果讲和迎回父兄,他的位置往哪儿摆?既然不能讲和,那就只有起而抗金。而金兵的强盛与宋军的疲弱他是早有领教的,胜算的可能性极小。而一旦失利,要么军力大大消耗受损,要么重蹈父兄覆辙被押往金营。这些,都非赵构所愿。经过一番思虑,他终于采纳了中书侍郎黄潜善、知枢密院事汪伯彦提出的逃亡东南地区之议,宣布南宋朝廷暂时迁都扬州。这样一来,既可达到不与金兵媾和,又能避敌锋芒、南迁都城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

金廷得悉宋高宗南逃扬州,再次发动大规模南侵战争。建炎元年十二月(公元1128年1月),金人倾巢出动所有精兵强将,意欲彻底消灭南宋。金军势如破竹,经过一年多时间,先后攻下徐州、淮阳、泗州。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正月底,金军兵锋直指扬州。扬州方面居然毫不在意,无所防范。金军攻破楚州后继续前行,遣数百骑先锋突击宋高宗行在。南宋近万名天长守军惊慌失措,不战而逃。建炎三年二月初二这天晚上,赵构正与宫女颠鸾倒凤、嬉戏云雨之时,突闻金兵奔袭,不禁大惊失色,当即赤身裸体跌落床下。“龙体”受此惊吓,落了个阳痿病根,从此丧失生育能力。高宗在少数几位亲信、随从的扶侍下仓皇出逃,急匆匆如漏网之鱼。初三黎明时分,高宗乘马驰至瓜洲,得一小舟渡江。其时大雨滂沱,直到日暮时分,高宗才满身泥泞、狼狈不堪地赶到长江南岸的镇江。关于赵构此次出逃,如何甩开追兵渡过长江脱险,留下了“泥马渡康王”等诸多传说。

镇江不过一处中转站,稍事休息调整,几天后,高宗又逃往杭州。所幸金兵并未渡江尾随而至,短暂的平静过后,高宗终于从惊吓、逃遁、恐慌、失意的阴影中挣扎而出,北返江宁府,更名为建康,严加布防与金兵对垒。然而,随着金廷强硬主战派完颜宗弼率军第三次大规模渡江南下,宋军毫无斗志,整个江南防线一触即溃。宋高宗又不得不从建康退回杭州。宗弼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掳获高宗,消灭南宋。在金军的凌厉攻势与再三追击下,赵构不得不逃奔越州、明州,走投无路之际,唯有乘槎泛海,在海上东躲西藏四月有余。

金兵乘舟入海继续追击高宗,所幸不习水战,加之畏惧炎热,于酷暑到来之前撤兵北返。完颜宗弼在长江沿线受到镇江守将韩世忠的成功阻击,差点葬身鱼腹,此后不敢轻言渡江南侵。

飘荡在茫茫无际的大海,物质的匮乏、环境的恶劣、不时的惊吓以及心中的孤寂、痛苦乃至反省肯定比陆地的逃窜来得更为深刻。高宗赵构提心吊胆颠簸在汹涌的碧波之上,不得不面对一个相当严酷的现实:以宋金军力之对比,渡江北上饮马中原,希望实在渺茫。既如此,唯有“过江而避”,寻找新的立足之地才比较现实。

入侵者与逃难者皆受惊吓,各怀心事与隐忧,一个不再南侵,一个难以北伐,就此形成南宋与金朝之间的短暂和平。

赵构在急不择路的逃难过程中,发现浙西之地,襟带荆楚,背海而立,有淮甸为屏障,江表为缓冲,地理位置明显优于金陵、武昌、长沙、巴蜀、陕西、两广等地,是一块理想的立足之地。自古以来,中原王朝耻于渡江而都,此时的赵构,已顾不得那么多了,他心中考虑的不是还都中原的进取,而是易退易守的保全之道。而这,杭州显然为其首选。他对这块风水宝地青睐有加,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九月路过时,将其升级、改名为“临安府”;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正月回到杭州,以此作为南宋的根据地与大本营。

赵高宗这一决定成为既定国策延续下来,杭州作为南宋都城,此后再也没有变更。

宋高宗以江南为本的王道大计一旦确定,南宋在相对缓和的形势下逐渐步入安稳。

作为南宋天降大任、临危受命的开国皇帝,赵构没有也不可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帝国的痼疾与柔弱的民风决定了局势的颓败,并非个人之力所能改变与挽回。况且他也并非那种大智大德、勇于拓展的开国君主,定都临安后的高宗赵构,一心所求,唯有苟安——固守江南,以求和方式平衡局势、维持现状。当然,他也并非浑浑噩噩、一无所成的昏庸之徒,于帝国的恢复与稳定,的确做了不少维修巩固的重要“工作”。他以优厚的政策与安抚的手段,对士大夫及各方贤士兼收并蓄,将他们团结在自己周围,使得中华传统文化那百折不挠的锋芒与潜力渐渐复活与释放。

作为南宋都城的临安,正是从高宗的一系列措施开始,最终凝结成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这是杭州第二次成为首都。

第一次是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当时名为钱塘。吴越国被北宋征服,钱塘更名为杭州。两次定都虽然都属偏安王朝的都城,但吴越国显然不能与南宋相提并论。吴越国的影响仅只限于江浙一带,南宋则为中原王朝之正朔,不仅地盘远大于吴越国,且宋室南渡,号召力、影响力甚巨,贵族、军人、商贾、士大夫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从四面八方先后齐聚临安,报效朝廷,刺激并推动着杭州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临安城垣扩建,分内城与外城。内城即皇城,围绕着凤凰山方圆九里,殿堂、楼阁、行宫、花园等,布局既严谨又自然;外城南跨吴山,右连西湖,左邻钱塘江,气势雄伟;临安共有十三座城门,城外护城河环绕,禁军驻扎守护。

杭州定都之初,自然不能与旧都汴梁相比。但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发展,便逐渐取代了建康(今南京),成为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繁荣已不下当年之开封。汴京沦陷,遗民孟元老念兹在兹,以一部《东京梦华录》追叙当年繁华之情状;南宋吴自牧以临安为汴梁,写了一部《梦粱录》,描临安之市井风情,绘杭州之富丽盛景,其中写道,临安府城所在杭州,人口较前增长两倍半,商人则“十倍于昔,往来辐辏,非他郡比”。

临安大街小巷,共有布行、鱼行、蟹行、帽子行、销金行等各行各业四百一十四种,所谓“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家”,看来一点也没有夸张。加之酒楼歌馆、勾栏瓦舍昼夜不息,宴饮、恋色、赏艺、美食、品茶成为人们争相追逐的风雅韵事,以致寓居于此的诗人陆游不禁朗声吟道:“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

临安聚集了天下饱读诗书之士,吸引了最为优秀的学生,除府学、县学外,还设有武学、医学、算学、史学等各类国立学校。南宋的刻书业兴起,书铺交错,成为临安街头一景。佛教寺庙猛增,多达四百八十座,香火盛极一时。

据有关资料记载,临安户籍最高达三十九万户,人口达一百二十四万之多。居民每天需用大米超过一万石,消耗的蔬菜、海鲜、水产、布匹、食盐、水果、柴炭、竹木等更是不计其数。这些,要从附近州县乃至全国各地运送而来,以致钱塘江两岸帆樯云集,客贩往来,络绎不绝。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便在临安印制并广为流通。

读者耳熟能详的柳永《望海潮》,通过铺陈的手法,当年杭州之胜况,便生动地呈现在后人眼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据说金主完颜亮正是被这首词中所描写的临安胜景吸引得不能自持,才坚定了侵并南宋的决心。

当代杭州的诸多记忆,实与南宋有着不可割舍的关联。今日之杭州,仍能看到古临安的依稀身影。我以为南宋留给杭州后人的一个最大遗产,便是西湖。定都临安不久,西湖便很快开辟为游人如织的风景区,形成了“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总体格局。皇家在西湖南面建有聚景园、真珠园、南屏园,在西湖之北修有集芳园、延祥园、玉壶园;王室、官吏、富商则在西湖四周建立园苑、亭台、楼阁、宅院等一百多个;供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瓦子,也建在湖山各地。“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西湖在南宋精雕细刻的“打造”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处著名的“游观胜地”,极大地影响了杭州人的生活观念。“若往西湖游一遍,就是凡夫骨也仙。”文人墨客留连忘返,他们欣赏西湖,品赏西湖,评出“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以南宋文人口味罗列的西湖十景,不仅被后人接受延续至今,还被杭州奉为对外宣传的“名片”。

因为西湖的风景布局,更因为这里的笙歌燕舞,我们怎么也绕不开林升的《题临安邸》一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中所写,便是南宋当年上自帝王,下至臣民的真实写照。他们着眼于眼前的浮华,偏安一隅,忘了“靖康之耻”,忘了还都汴梁,更不用说一统中华,恢复汉唐的气象与荣光了。

杭州地处东南,气候温暖,湿润宜人,物产丰富,自然环境孕育出来的妩媚秀丽,显然有别于汴京的雄壮深沉。环境塑造人、影响人、改变人,无论是谁,只要稍不留神,就会被临安的“暖风”熏得软绵无力、斗志全无,只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岳飞的横空出世,简直就是一个异数,尤其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同类推荐
  • 大陆黄金运台秘事

    大陆黄金运台秘事

    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时,大陆的几百万两黄金被国民党秘密运往台湾。这些黄金是大陆人民辛勤劳动的血汗,本应属于人民,但国民党却盗取了国库中的黄金。本书详尽叙述蒋介石如何调兵遣将细致布置黄金运出计划、运输手段……只是人们都知道蒋介石从大陆运走了黄金,却不知其中的三分之二却源于美国!?本书丰富了吴宇森导演的电影《太平轮》的历史背景,为大众架构起一段完整、清晰的历史图景。
  •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从家族角度出发,通过多种史料还原历史细节,以通俗的笔法对大唐王朝李氏家族进行重新解读。帝王、权臣、英雄、宦官,你方唱罢我登场。李唐王朝造就的历史,无不显示出它的残酷与不可抗拒。兄弟相残、家族之争、奴才欺主……一幕幕的血腥书写着李氏家族的历史。围绕李氏家族的传承和纷争,再现大唐帝国的兴亡史。大唐王朝是让我们为之自豪的一座历史巅峰,大唐盛世的辉煌始终令我们向往。这个气势磅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国给后人留下了无数遐想与疑问。
  • 战火纷飞的武乡

    战火纷飞的武乡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与武乡民众一道,在武乡这片土地上,团结合作、共同抗敌,先后与敌人进行了大小战斗6368次,歼敌28830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可以说武乡的山山岭岭上都有过激烈的战斗,沟沟洼洼里都有着烈士的忠骨。该书主要收集整理了发生在我县境内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以展示武乡人民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用小米加步枪打出红色江山的光荣历史。
  •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历史写满了沧桑,印记着民族步履的繁艰。后人看历史,鲁迅看到了吃人;柏杨看到了酱缸;有人看到了一种毒素的沉淀;也有人看到了历史传承了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满心荣辱与欢喜。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以上的说法都因他们只看到了历史的一个侧面。难免有失偏颇,有以偏概全之嫌。 历史其实是一个过程,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智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绝不应该有任何亵读的举动。然而沉淀的历史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所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 帝国的荣耀

    帝国的荣耀

    新书发布了,仙侠类的,书名《如是观》,很文艺范吧,嘿嘿!书号:3268745。 下面是新书的简介: 文艺范简介: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很文艺范简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好吧,回到现实,普通的简介:一个叫陆压的家伙,修仙求道的故事。
热门推荐
  • 走火

    走火

    枪走火,弟弟打死亲哥哥,弟弟发誓照顾嫂子和两个年幼的侄子,怀着愧疚、赎罪的心情娶了大自己七岁的嫂子。然而,叔嫂的这段婚姻却遭到世人的猜疑和不接受。嫂子突然得重病,他动用单位公款被判三年徒刑。大墙外的嫂子遇到老同学,读书时这位同学追求过她,于是热心帮助她,两人走得很近。出狱后,物是人非,嫂子与他分手,他一如既往地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一个美丽的姑娘爱他,鼎力支持他创办企业,他们的爱情纯洁、高尚、荡气回肠,意想不到的结局令人潸然泪下……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四世三生几回欢

    四世三生几回欢

    诛仙台上销魂柱边,她受贬谪,抽去根骨,失仙散神,落凡成妖。他说:“你为何如此执迷不悟!”她不可置信:“你...你竟不信我...”五百年后,九难山下。一念之差间,他收转世重生的她做了徒儿。师姐排挤,师兄捉弄,满门上下避之不及。更有同门师妹栽赃陷害。她委曲求全,小心侍奉,为的不过是他能信她,能说一句:“妖儿,我信你。”可是到了最后,妖凰出阵,天下大劫。不是她,明明不是她。错了,都错了,他竟还是这句话:“你为何如此执迷不悟...”
  • 遗失的龙脉

    遗失的龙脉

    一枚奇怪的玉佩,引出尘封多年的往事。一个神秘的组织,调查绝对诡秘的事件。斗丧尸,寻龙脉,遇鬼魄,见奇物。闯南极,回三国,战外星,通未来。遗失的龙脉,竟然已经逝去!龙脉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闻!神秘事件调查员亲身口述,带你探索未知的领域,让你身临别样的世界。
  • 天降奇缘:萌妃戏寒王

    天降奇缘:萌妃戏寒王

    一场魔术她穿越到了一个历史没有的朝代。在那里她以为找到了能够相知相信的人。到头来却落得个要被斩首的下场。断头台上他说:“我一直都相信着你,但是你却背叛了我,辜负了我的信任。”这一刻她才知道他所谓信任,在别人的帮忙下逃出升天她决心不在相信任何人,只是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无条件宠着她的男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爸爸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内容丰富,系枕边书“父母给孩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丛书”之一。全世界的孩子都在用不同的文字,阅读着书里这些流传百年的经典故事。
  • 在北川的日子里

    在北川的日子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之前,国人中,有人正为温饱生活打拼;有人正为小康生活忙碌;有人正为个人进步奋斗;有人正为股市下跌惆怅……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