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700000013

第13章 诗艺生活(5)

16.《广陵散》

我从没有听过《广陵散》,《广陵散》是几百年前嵇康在刑场上的绝唱。然而我弹古琴的朋友,竟然有一张《广陵散》的唱片。这已绝迹了的古调,如何又在今人的指尖下复生?我不相信那就是稲康的《广陵散》。但那回肠荡气的古琴曲,照样清风袭人,照样有着铿锵的英雄气概。

我知道嵇康是被司马昭杀头的。司马昭不理那么多请愿的知识分子。他的决定使他后悔不及。因为他没想到一个赴死的人,面对死亡会那么沉着冷静地将一首复杂的叙事曲弹完。

刑场上是冰冷的,但嵇康的胸脯里却装着清风、流云。他心中一片光明,脸上无限祥和。他的眼前,仿佛有满池睡莲在悄悄开放。他眯着眼睛什么也不想,只想那首《广陵散》。于是,悠扬的琴声在刑场响起。松涛、月色、水光扑面而来。什么是凶恶?什么是狰狩?什么是死亡?稲康用金属的撞击声做着回答。那是慑人魂魄的声音。那声音将他的身形幻化成一团光芒。

我从没有听过《广陵散》。但我想,《广陵散》一定是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音乐。当稲康变成一首《广陵散》的时候,他的生命已走向了极致,伸展到了无限,达到了最纯净的形式。我想是《广陵散》使嵇康变成了永恒。这就是人格与音乐的力量。这力量使人们在多少个春秋,为嵇康而悲,为嵇康而惜,甚至为稲康抛洒热泪。但谁能证明稲康在人生终结时,究竟达到了怎样的生命极至?

我曾听过古琴独奏的《梅花三弄》、《阳关三叠》、《平沙落雁》、《渔樵问答》、《流水》等名曲。我在这些古琴曲目里想象着稲康的《广陵散》。《广陵散》是对生命最高存在的一种证明,向死而生。死在嵇康那里犹如音乐,犹如盛开的鲜花,犹如翱翔的仙鸟。嵇康是真正具有把死与生融为一体的本领的。在死的时刻,他已意识到生的大门已向他庄严敞开,从而创造出了激扬、辉煌的崭新生命。

嵇康是智者。他的智慧在于把一个将赴死的人的心智,唤醒了无数生命沉沦的麻木。于是即便是死亡,他也肩负着正义的使命。所以换句话说,《广陵散》因为嵇康而成了盖世之音,绝世之响。

现在我依然沉浸在书房里的古琴余韵中,耳畔仿佛响着《世说新语》中《广陵散绝》的故事。那故事不到百字,却写得惊心动魄:“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我想这个《广陵散绝》的故事,也许正是演绎许多个《广陵散》的来源吧!黄昏的小号当黄昏降临时分,整个庭院沉静得像无穷的浓雾在没有星月的天地弥漫。突然有一个声音从某户窗口飘出来,它像一把雪亮的利剑,挑破黄昏雾的包围,以刚劲的姿态在天地间挥舞。于是浓雾被划破了,一支小号在黄昏的天空中作着悠扬的倾诉。这倾诉创造出一种纯净的意境,让我的精神为之一震。

那是一支海顿的《降E大调第一小号协奏曲》,它跌宕起落,低沉缓慢处的倾诉,惆怅又忧伤,仿佛像一个失恋的女子在黄昏中徘徊。然而这样的倾诉不会太久,小号的音色就变得透明而嘹亮。它像一根朴素的闪着金属光辉的针,一点点扎入我的肌肤、我的血液,直至我如潮澎湃的内心深处。这是一种给人快慰、给人激情的疼痛。这疼痛直入人心。

我认识那个吹小号的男子。他不吹小号的时候,通常喜欢在小号音乐会黄昏的时候听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和《自新大陆》。这些作品在黄昏时分听,心灵也许特别宁静。我想,如果音乐有一种直入人心的力量,那么黄昏便有着一种渲染天地的气势。它很容易让人在音乐中体味到光明与黑暗、生命与死亡的矛盾和统一,并由此感悟到光明与生命的珍贵。

吹小号的男子是一个交响乐团的首席小号。他随乐团去过许多国家演出。我在音乐厅里,也多次坐在观众席上看他神采飞扬地举着小号,把他的感情全部倾注在交响乐恢宏的激流之中。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被妻子抛弃的男人。他独身已经很多年了,但作为近邻我始终没看见他带女孩子回家。也许一个人的家是最好的家?一个人的世界也是最丰富的世界?

我从没有与他交谈过,与他在楼道上碰面就是点一下头。不过我蛮佩他每天黄昏吹小号的精神。只要他在家,黄昏的时候我就能听到海顿的《降2大调第一小号协奏曲》。这时候我就会放下手中的笔,去厨房一边洗菜一边望着窗外浸染着音乐的黄昏。这时候一切虚无飘渺的东西,也仿佛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命果实。

然而前不久,吹小号的这个男子意外车祸死亡了。他只活了37年。37年的生命是吹小号的生命。这也算死在舞台上了。如今在我的生活中,黄昏再也听不到那个男子吹奏海顿的小号协奏曲了。不过那曲调已久久地、很深地恪在我的心中。每到黄昏,我的耳畔自然地就会响起海顿的《降五大调第一小号协奏曲》。

18.口琴与口哨的魅力

如今能吹口琴与口哨的女孩肯定不多。但我很羡慕这两样都拿得起来的女子。我读初中时与我同桌的谢莉不仅能吹口琴,而且还能用口哨吹成一首首的歌曲。那时候的流行歌曲,她全能用口琴与口哨把它们吹出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小路》、《卡秋莎》是她当年在一间关紧了门窗又放下了厚厚的落地窗帘,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屋里吹的歌。

我向谢莉学口琴也学口哨。口琴美妙的音乐,像泉水一般亮丽清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是电影《昆仑山上一棵草》的插曲。它优美的旋律、悦耳的琴声,像春天里飘扬的细雨,绵绵无尽地流进我的心田。我觉得此曲用口琴吹,比用钢琴弹更让我感到阳光般灿烂。贝多芬说音乐是心灵迸溅的火花。”那时候我对口琴的兴趣远远超过了钢琴。口琴让我对人生的美好憧憬和希冀在琴声中飘荡。

人真是一个奇怪的动物。那时候我在外祖母家里拥有一架美国大钢琴,却没有觉得乐器之王的钢琴对我有多少吸引力。相反,每天被外祖母绑在钢琴前弹琴,始终让我感到枯燥和痛苦。倒是口琴以它独特的形式,以它的灵巧轻便又亮丽清纯的音色让我爱不释手。我当年吹得最拿手的是一曲《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的意境全在我口琴的旋律之中。

然而学会了吹口琴,却怎么也学不会吹口哨。

口哨属于口技。它要让人胸腔里运气,让气在口腔里回流,从嘴里出来时就化成了声音。这时候吹口哨的人,整个肉体就是乐器了。如果口哨属于音乐,那么它就是最具有生命本色的音乐。

那些日子我每天对着镜子,双唇微微撮起,唇缝如同横切开的杏核,稳住心神,运气。舌头在里面松松地翅起来,如乐器中的薄簧伸于唇缝之间,气流就从口腔两侧集汇到舌面上,经过牙齿的阻碍而收扰,再从舌尖出唇,虽然有声音吹出来,却不是音乐。于是,我重新开始再练,练了很多日子,仍然没有学会吹口哨。看来吹口哨并不是女孩子的专利,只有像谢莉这样特别的女孩子才能把口哨吹得清脆嘹亮。

有一首朝鲜歌曲叫《吹口哨》:“每天晚上吹口哨,吹口哨,吹口哨,每当路过福顺家门口,心儿就嘭嘭跳……”歌曲里说的是一位小伙子,热烈地爱慕着同村的一位叫福顺的姑娘。于是情不自禁一次一次从她家门前走过,焦渴般希望和她见面,哪怕多看上几眼,然而小伙子又带着初恋的局促和紧张。这样,在每段之后的副歌,以口哨的形式吹出来,带着温馨的乡土气息与真纯之情,在朝鲜村庄潮润的夜晚响着,给人以质朴的诗意。

我如今仍然迷恋吹口哨,尽管吹不出曲调,但那种发乎自身的口哨,却最容易表现我完全沉醉在创造之后的快乐里,那种快乐是真正的快乐。

19.二丫的琵琶

二丫是我小时候的邻居。那时候我被外袓母关在房间里,整天没完没了地弹枯燥的哈农钢琴练习曲时,二丫就很自觉地在她自己的闺房练习琵琶。二丫比我大12岁。后来她成了“老三届”,又因心脏病,没有插队农村当知青。长长的五年间,她都在家里待分配。那时候待分配是多么不容易。为此,二丫并没有荒废这五年的时光。

我晚上不弹琴的时候,就能听见楼下二丫闺房里传出来的琵琶声。它像一泓清澈的泉水从幽深的峡谷中,沿着野草萋萋的山涧淙淙而下,像似雾非雾的月光缓缓飘过小街,飘进我的窗子。我总是侧耳倾听那缥缥缈渺的音乐,那凄婉的、亮丽的弦音,让我宁静极了。我情不自禁地背起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应该说,我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喜欢琵琶的。那时,我每天都听二丫弹奏琵琶。后来,二丫的老师对我的点拨,我就渐渐地听出些门道来了。二丫的拨、挑、扫、单弦、双弦复弹、四弦同用,都运用自如。音质脆而亮。无论慷慨悲壮、缠绵哀怨,无论刀光剑影、战鼓齐鸣、春江水暖花影婆娑,她都弹得回肠荡气、高雅悠扬,让我听之入迷。

然而不知什么时候,二丫的琵琶声没有了。原来她被分配进纺织厂,做纺织女工去了。接着,她又谈上了恋爱。我在墙门里,连她的人影都很难见到了。那阵子,由于她的琵琶声的消失,让我内心好一阵落寞。尽管,此时我在收录机里能听到一些琵琶演奏的东西,但却无法不使我怀念二丫弹奏的琵琶。那是她悠悠岁月里,弹奏得最为专注又最为闲散的琵琶。

转眼我考上了大学。我们家也搬出了原来的住宅。那些旧邻居渐渐在我记忆里模糊。但二丫却是我埋藏在心底,一首永远清新的琵琶曲。我内心总是惦念二丫,有时梦里会看见二丫弹奏琵琶的倩影。

后来又过去了很多年。有一天,我领着五岁的女儿在马路上巧遇二丫。二丫这时候已是琵琶演奏大师刘德海的门徒了,也已是从北京某所大学音乐教职上刚刚辞了职的自由艺术家。我惊讶她有如此之大的变化,更惊讶她那份热爱琵琶艺术并为之倾注了心血的精神。这很像我的脾气。我那年也是刚刚离开了公职,心里只想着文学、艺术,诗歌、小说,全然不管日后的日子。

我们一拍即合,聊得很投缘。那天,她送我两张她将在东坡剧院演出的票。两天后,我带着女儿去看了她的演出。她的演奏技艺,比之从前我听到的可谓是炉火纯青了。然而,遗憾的是观众席上观众寥寥。琵琶已不是热门乐器。中国民族音乐被西洋音乐覆盖。小提琴、钢琴,才是琴童们为之天天苦练的乐器。这是琵琶艺术的悲哀,也是二丫的悲哀。然而,二丫要“不可为而为之”,一条道走到黑。这是“老三届”的精神。“老三届”经过动荡岁月,仿佛什么都看清、看透了。人生一知己足矣。这句话以我的理解,不仅仅是一个人,还有陪伴和追随自己一生的热爱与事业。由此,我想到真正优秀的艺术都是小众性的艺术。而像二丫这样执著于艺术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因此,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甘苦和他们对艺术的痴情,确实很难被一般人所理解。但真正的艺术家们乐在其中。

同类推荐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A小姐说:“你知道吗?我和你在一起之后,每天都很快乐。”B先生说:“谢谢,你告诉了我我最想要的答案。”和一个人在一起,如果他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地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地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对未来满怀期待,那你就没有爱错人。最隽永的感情,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这就是最动听的情话了,没有之一。你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你的朋友影子,也能找到你自己。从过去说到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未来。不管是文章中让你嚎啕大哭的小A,还是让你哈哈大知的小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个人让你明白存在的意义。
  • 根本利益

    根本利益

    2002年的“五一”假期里,当城市里的人们背着大包小包,带着欢笑,忙碌着去那些风光名胜之地旅游的时候,本文的主人——公中共山西省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梁雨润告诉我,他必须去处理一件“特殊事件”,而且这事“不能再拖了,每拖一天我的心就发揪”。他用这词形容内心的急切与愤慨。
  •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这个孩子长大后叫做——胡适,生前身后都处于盛誉与非议交错中,他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叶君主编的《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便收录了胡适一生中精彩的演讲文稿和时评文章若干篇。《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的这些演讲文稿充分展现了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以及对学术研究、时事政局的观点和态度,可以从中领略大师的风采及了解大师的缜密思维和独到的见解。
热门推荐
  • 神印王座

    神印王座

    魔族强势,在人类即将被灭绝之时,六大圣殿崛起,带领着人类守住最后的领土。一名少年,为救母加入骑士圣殿,奇迹、诡计,不断在他身上上演。在这人类六大圣殿与魔族七十二柱魔神相互倾轧的世界,他能否登上象征着骑士最高荣耀的神印王座?
  • 迷糊甜妻抢错婚

    迷糊甜妻抢错婚

    某女牵错男人抢错婚,把一陌生男人塞进自己碗里。婚后,她把老公送的钻戒当玻璃戒,更把老公的未婚妻当闺蜜。得知老公从头到脚都是谎言后,她带娃跑了,成为单亲妈妈。某天,笨儿子跑进了电视,在前夫的婚礼上帮她抢婚:“叔叔是好人,就勉为其难地娶我老妈吧……”
  • 圣石传说

    圣石传说

    这是片存在精灵、龙族和血族三方势力的被遗弃的大陆,只有找到传说中的四块圣石才能打破遗弃的诅咒。平凡又懦弱的少女来到了建立在一块孤立海岛上的奇怪学校,,她逐渐发觉了自己的身份、天赋和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师生关系能否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学生喜爱并佩服老师,就会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学生热爱并尊重老师,就会听从你讲的道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教师错了,也要自我批评;“有错就改”是师生共同遵循的原则。学生犯了错误就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教育,教师有错也不例外。
  • 邪恶小米虫:九岁庶女

    邪恶小米虫:九岁庶女

    特此声明:女主腹黑,逐渐往全能方向发展,坚决不虐女主,女主无敌。****身为庶女,处处不受待见,连丫头婆子都敢给她脸色看!身为庶女,爹忽略娘不在,大娘欺负姐姐踹!身为庶女,被放狗咬被推入河,生死垂危还不给药!身为庶女——凭什么啊!才九岁,容易么!睁开眼,商墨真替身体的主人打抱不平。既然穿来了,不好意思,祸害遗千年,是时候风水轮流转。她向来活得很邪恶,拽得很低调。老戏码是吧,她配合着演啊!陷害是吧,她熟啊!设圈套是吧,她擅长啊!下毒是吧,握手握手,有研究啊!商府上下吓得瞠目结舌,懦弱温顺的七小姐何时变得如此深藏不露了?***********yy文分割线************【一句话语录】商墨:“我的理想是做一只米虫,如果有时候太拽太邪恶太锋芒毕露了,那只说明一个问题,你丫的把姑娘我惹毛了!”孟陵狂:“这个世界很大,总有一个你看不到的地方,我就在那看着你。”明祁寒:“竟敢偷到帝王殿来了,小淫贼,莫非你已想通,只有朕才养得起你这只大米虫?”【简单地说】:这就是一个厚颜无耻的奶娃娃踩倒别人和扑倒别人的故事。风流潇洒恶毒耍乍,要从娃娃抓起。----------新文推荐----------《藩王的宠妃》
  •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这是一本研究明末清初的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小说家李渔美学思想的专著。在李渔丰富的美学思想史,并做了细密的、颇有见解的理论阐释;作者以历史发展的眼光。这是国内目前比较系统研究本渔美学思想,作者以他的戏剧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作为研究对象,突出了李渔美学思想的精华,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著作。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李渔在这三个领域对前人的继承和他独自的贡献;对国内学界研究较少的李渔的仪容美学,作者做了开启性的研究
  • 拯救异世危机

    拯救异世危机

    末日是真的?穿越了?玄幻了?习武?修魂?不是说没有生物魂吗?为什么我的魂会有一个蛋!契合魂兽?魂兽化行?!怎么自己就那么好命的契合到万年的化形魂兽!大陆上有潜在危机?难道自己穿越而来又要面临末日危险?看花痴女如何在京哈大陆混得风生水起。。。
  •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本书用唯美而诗意的语言,力图诠释鸿儒钱钟书的人生传奇。众所周知,一部《围城》,享誉国内外,让一位男子声名鹊起,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是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才华横溢,奈何斯人已逝,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然而,时光无法掩盖他生命的光芒,反而在岁月的洗礼后越发明亮通透。《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围绕着钱钟书一生,开展了一系列地描摹。钱钟书的年少光阴,青春年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出口成章的才情,浓郁的幽默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以及经营家庭的脚踏实地……多个角度给“《围城》之父”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