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100000022

第22章

司马相如感念皇后的知遇,同情并理解她的悲哀,于是以悲天悯人的才子情怀,写下了情真意切、如泣如诉的《长门赋》。此赋感情浓烈,缠绵悱恻,细致而典型地表现了一位失宠宫人的苦闷忧郁以及爱君切切而又望君渺渺的复杂心态,陈皇后读毕,感激涕零,当即赠以百金重谢相如。陈皇后的初衷,是想让武帝读到此文,唤回他当初的爱心。

不久,武帝果然读到《长门赋》,并为之感动,不禁怜香惜玉,旧情复萌,于是恢复了对陈皇后的恩宠。一篇赋文,居然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司马相如也因此而名闻遐迩,朝野之间于是有“千金难买相如赋”之说。千金也好,百金也好,都是言其报酬之重的说法。古时计量标准,“千金”相当于今天的黄金一斤,按现时金价,司马相如每篇赋的稿酬当在数千元(百金)至数万元(千金)之间,算是很高的了。此事最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萧统(501-531)《文选》卷十六,《长门赋》赋前“小序”言:“陈皇后闻蜀郡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因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宠信。”《长门赋》对后世的宫怨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价值。陈皇后付给司马相如的这笔润笔费,应当说是值得的--一篇文章居然重新改变了她的命运。此事距今已2100多年了,这一笔“百金之赠”,可说是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稿酬”。

王羲之与“换鹅书”

-代书法大家,被后人尊为“中华书圣”的王羲之(303-361),晋时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字逸少,曾拜右军将军,故又称“王右军”。他的书法博采众长,独创妍美流利风格,隶、草、楷、行诸体兼备,·隶书被誉为“古今之冠”。王羲之书法为后人仰慕,有的人甚至达到如痴如迷的地步。就连以文治武功蜚声青史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为《晋书·王羲之传》亲自撰写书法传论,还到处搜求王羲之真迹,“心慕手追”,日夜揣摩临习。唐太宗去世前,竞遗诏将“天下第一名帖”《兰亭序》陪葬于昭陵。后世临摹仿制《兰亭》者代代相承,历久不衰。由此可见王羲之书法的价值和地位之高。然而王羲之在世之时,并不以书法作品索人高酬,而是任情率性,兴之所至。王羲之有个独特的爱好,就是特别喜欢鹅。人问何故,他答日:“吾爱其鸣唤清长。”因此,他常常以字换鹅。

他听说山阴一位道士养了一群好鹅,毛色体态俱佳,便兴致勃勃地前往参观。他对这群鹅“一见钟情”,请求道士全数卖给他。道士却说:“右军将军若能为我书写《道德经》,我便以鹅充酬,全部送你。”王羲之大喜过望,欣然命笔,一口气将《道德经》写毕,换了道士的那一群鹅,兴高彩烈地运回家中。《宣和书谱》在记载了这一段“笼鹅而归”的故事后,接着赞叹道:“非碌碌者所能望尘也!”以赞誉王羲之“以字换鹅”乃高人雅士所为。据此,后人便戏称王羲之的书法为“换鹅书”。至今,在书圣的故乡和江西星子县以及绍兴兰亭等地,均有王羲之“鹅池”,使人想起他“性独爱鹅”和以字换鹅的轶事。书写《道德经》“以字换鹅”,是《晋书·王羲之传》的说法。之后,唐朝诗人李白有诗云:“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用了王羲之以字换鹅的典故,却与《晋书》所载略有出入,即李白认为羲之为道士所作书乃《黄庭经》而非《道德经》。到了北宋年间,湖北黄州一道士为已毁的苏轼故居“东坡雪堂”捐资重修,士人何斯举曾作“上梁文”,其中一联说:“前身化鹤,曾陪赤壁之游;故事换鹅,无复《黄庭》之字”便是采用了李白诗中的说法。此事遂引起后人争议及考证的兴趣。再后来,《容斋随笔》的作者(宋)洪迈查阅了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撰《王右军书目》,内有《黄庭经》一帖,下面加注日:“六十行,与山阴道士的真迹尚在。”其余书目则无书写《道德经》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晋书·王羲之传》中所记《道德经》有误,而李白诗中之说则不谬也。附带说明这段趣事,旨在订正史实。而王羲之以字换鹅,则《晋书》中载之甚详,确有其事。

名人画扇,以酬济贫

古时书画家的题扇之作,或称扇面小品,一般都是要收取润笔费的。如果是名家画扇(或写扇),不仅润笔不菲,还往往成为民间收藏家的珍爱之物。有两位名人,东晋的王羲之和北宋的苏东坡,为了赈济贫弱者,画扇解难,不取分毫润笔,在民间传为美谈。王羲之晚年在浙江绍兴的蕺山,遇到一位孤苦的老太婆,大热天在路边卖六角竹扇,价格低廉,却很难卖出一把。信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王羲之,突发恻隐之心,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为老太婆的每一把扇子题写五字,行、草、楷、篆、隶各不相同,老太婆开初不理解,羲之对她说:“你拿这些扇子去卖,就说是王右军先生书写的,每把卖价一百钱,看看会不会卖得快些。”老太婆照此做了,结果买的人络绎不绝,扇子很快售罄。老太婆回过头来,王羲之早已不知去向。她哪里知道,这位书法“圣手”的题扇墨宝,其价值何止一扇“百钱”呢。苏东坡初到杭州任州官时,有人递来诉状,告发一位街坊赊欠绫绢钱数万而不偿还。东坡传唤此人到堂,听他陈述,方知他家以制扇为业,自春至夏,连绵细雨不断,气温较往年骤降趋寒,故所制作的扇子卖不出去而积压起来。在这节骨眼上,原为制扇名师的老父又猝然病逝……此人还再三陈诉绝非故意拖欠云云。东坡见此人老实诚恳,所言非虚,顿生同情之心。

他对来人说:“你回家把库房里积压的扇子多拿些来。”此人很快搬来扇子,东坡从中选出白色的丝绢团扇二十把,将就那只平日判案用的毛笔,随意在每把扇子上作行书、草书数行,或绘枯木竹石一帧。写、画完毕,东坡嘱来人:“快快拿去偿还债务吧。”此人明白了坡翁好意,抱着扇子,感激涕零而去。刚刚走出州府大门,得知这一消息的人们蜂涌而至,以每扇二千钱争相购买,扇子很快被一“抢”而空。晚来一步而未购得东坡所画扇者,无不懊悔不已。该人将卖扇所得偿还债务尚有盈余。

此事在州郡内外一时传为美谈,有人听说坡翁此举甚至感动得流下泪来。王羲之和苏东坡都是对社会下层贫弱者充满同情之心的善良文人。他们的义举,实则是把画扇该得的润笔让“利”于人,以解人之困急人之难;用现在的语言来表述,就叫做“赞助”穷人。同时,这两桩轶事也说明了他们的书画作品本身就有很高的价值,被世人视为艺苑珍宝,故不惜倾囊购之而以为幸事。

卖文发财,李邕为冠

唐代书法家李邕(678-747),字泰和,扬州江都(今属江苏)人,官至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他不仅工书,而且善文,尤其善长写碑铭颂辞。唐时尚谀颂之风,不仅生者对死者写墓志碑铭成风,而且生者对生者也有写谀颂之词的;还有生前就请人为自己先写好碑铭的。故朝中大臣官员和天下各佛寺道观的僧人道士,都慕李北海之名而带着润笔(金银绢帛)去请他写颂文。唐玄宗去泰山祭祀返回,李邕在汴州晋见皇帝,玄宗也令他献呈歌颂泰山封禅的词赋,玄宗看了以后很高兴,赏以重金。李邕进京后,京城许多官员都带着酬金前来索取他的文章。

李邕一时门庭若市,他前前后后为别人写了几百首碑铭颂辞,而且撰文和书写均出自他一人之手。他也因这些巨额润笔费而发财。《旧唐书·李邕传》说他“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巨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如邕者”,也就是说当时人议论,自古以来靠卖文发财的,没有一个人能超过李邕。但是李邕也因此“树大招风”。由于他生性豪放,不拘小节,所到之处,接受巨额酬金,任意打猎游玩,恣肆张扬,终于被人以“贪赃枉法”弹劾,判为死罪;好不容易获赦之后,又再次被朝中政敌罗织罪名,派人处死于北海郡。他死后,杜甫曾作《八哀诗》之一赞其才华哀其不幸。然杜甫诗中也不回避他拿高额稿酬,卖文发财的事实:“干谒(注:因有所求而谒见)满其门,碑版照四裔(注:“四裔”指边远地区的四方八面,言其所写碑文之多)。丰屋珊瑚钩,麒麟积成厨(毡毯)。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诗中提到的珊瑚钩、麒麟毯、紫骝马、名剑匣等,都是富豪人家送给他求其碑文的润笔之财。最后一句说他一年四季(“无虚岁”)都能得到润笔钱物(“义取”),可见积财之多,惹人生嫉。杜甫后又有《送斛斯六官诗》云:

“故人南郡去,去索作碑钱。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对李邕的卖文发财因而导致“倒悬”(引祸杀身),便颇有些讥议之意了。

文士多耿介,拒旨亦拒酬

古代文人中不乏正直耿介之士,即使在朝廷作了高官,也不逢迎拍马,违心谄媚。在“皇旨”和利益面前表现了一种正义敢言,不为威权所慑亦不为金钱所动的难能可贵的品格。唐宪宗李纯让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兼任功德使,大张旗鼓地修建安国寺。吐突准备在寺中竖立一座功德碑,其规模要像当年唐玄宗李隆基建立的华岳碑一样。当时李绛(764-830)任翰林学士,宪宗降旨命李绛撰写碑文,并批准用一万缗(注:每一缗为一千文)钱作为撰写该文的润笔。李绛是一位正直的官员,以直言敢谏着称。他上书宪宗提出异议:“唐尧、虞舜、夏禹、商汤这些先贤圣人都没有立碑自颂功德,只有秦始皇才在他巡游过的地方镌刻石碑,极力宣扬自己。陛下是要效法尧、舜、禹、汤呢,还是要仿效秦始皇呢?何况此类碑文,无非是些千篇一律的廉价颂词,枯燥乏味的陈辞滥调,对宣扬陛下的圣德毫无作用。”宪宗看完奏章,认为很有道理,便下令取消圣德碑,并推倒了碑楼。唐昭宗天复年间,诗人韩俚(844-23)担任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其职责是专为皇帝起草诏书。时工部侍郎同平章事韦贻筢位居宰相,却经常接受别人的贿赂,卖官许爵。这年他适逢“丁忧”(母亲去世),按唐律守丧期间必须免去官职。谁知他免职后,过去一些向他行贿的人见买官无望,便上门讨“债”,弄得韦贻筢十分尴尬。为早日摆脱这一窘境,他八方活动找人与皇上说情,终于使唐昭宗李哗同意他提前复职担任宰相,但必须起草一份恢复其官职的诏书。昭宗命韩俚起草这一诏书。

按理说,这是“皇命”,而且是韩俚的本职;何况按唐时宫廷规定,凡草拟任命官员的诏书,都会领到一笔可观的润笔。

无论于“利”于“法”,韩俚都应当欣然从命。然而正直的韩俚早就知道韦贻筢的鬼把戏,对其人深为反感、蔑视,他毅然上书昭宗,指出韦某守丧未满就官复原职是错误的,是有违唐律的。奏章末尾韩俚还强硬地说:“臣的手腕可断,这份诏书不能写!”对此有人警告他“犯上”,“拿生命当儿戏”,他也不予理睬。韦的亲信甚至诬告他有“谋反”之意。很多人为他捏一把汗。然昭宗李晔却例外地支持了韩僵,他说:“这事怎么扯得上谋反呢?何况,韩学士所言颇有道理,朕哪能不采纳呢?”李绛和韩俚不仅“拒旨”,还拒绝了巨额的润笔。这两个故事异曲同工,都表现了正直文士的忠耿气节。当然,他二人算是“幸运”的,碰上了宪宗和昭宗这两位还算“明智”的皇帝;若是碰上刚愎自用或听信谗言的暴君,那结局可就惨了。

送润笔找错门

唐代诗人王维(701-759),字摩诘,太原祁县人。唐玄宗时曾任右拾遗、监察御史等官职。唐肃宗时官至中书舍人、尚书右丞(右丞相),世称“王右丞”。王维以诗文着称于唐开元、天宝年间。他擅长五言诗,田园山水诗尤佳,加之他精通书画,山水画技艺极臻精妙,又浑然天成,当时的画家几乎无人能及。宋代文学家苏轼评价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还深谙音律,有一次,有人得到一张《奏乐图》,不知道乐曲的名字,就拿去请教王维。王维揣摩了一下,马上说:“这幅画画的是正在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的情境。”在场的人半信半疑。有好事者召集乐工按照曲谱演奏,到第三叠第一拍时,果然与图上画的一模一样。

众人惊愕之余,不禁对王维佩服得五体投地。就是这么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画家,却从来不以“名家”自诩,为人谦和朴实,且信斋吃素,生活俭朴。平素作一些山水画,也大都是馈赠友朋,一般都不收取润笔。与王维同时的宰相王坞(?一768),并无多少真才实学。他迎合玄宗晚年崇信老庄,好神仙之术,于是上奏章谏议广修祠祭,讨得“圣意”大悦,得任太常博士、侍御史。肃宗即位,仍好巫术,王玛继以前议获宠,遂擢升至宰相要职。他的才学当然远不如王维,却喜欢自吹。他也能写一些应酬文章,人家便恭维他是“大作家”,他居然毫不推诿。他好为人作碑志,收取的润笔费相当昂贵。人们暗中将“二王”对比,认为维、坞之间人品和才学都相距甚远。一日,有送巨资厚礼者,叩开了王维的家门。一问他姓王,又是丞相,便出示礼帖,说是给大作家王丞相送润笔费来啦。

王维一看,酬金和礼品如此丰厚,不禁为之咋舌;同时也明白了来者是将他误当成王玛而找错了门,便指着对门王玛的家,不无讥讽地说:“错了,错了--大作家在那边!”

同类推荐
  • 我给总统当御医

    我给总统当御医

    李计留先生——一位中非友谊使者,获得总统嘉奖颁发“骑士勋章”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员——声名远播的非洲总统“御医”,在当代中国援非医疗史上颇具传奇和冒险色彩:他以精湛绝妙的中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先后“迷倒了”三任总统,对他赞不绝口;他和总统的关系极其微妙,有时亲密无间,有时伴君如伴虎,曾跟随总统到处出访,一享尊贵,有幸列席联合国大会,亦亲眼目睹了总统的婚姻和爱情复杂关系的内幕……
  • 幸存者

    幸存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废墟之下长达76小时。他说他是幸运的,可以活下来,可以用写作抚慰受创的心灵,可是,那些失去健康、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忍受着更加巨大的伤痛,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于是,他写下了这些文字,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记忆。用血写就的实录以命换来的 真情;献给所有地震遇难者与幸存者的宝贵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思,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薄命是红颜

    薄命是红颜

    历史似乎只是由男人写就的,女人们偶尔参与其中,身影也往往被夹在了缝隙中成了—枚标本或书签。《薄命是红颜》选取了近20位历史上的女 名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 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 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热门推荐
  • 诡禁术合集

    诡禁术合集

    一个小镇上,一间荒废已久的商店!店主莫名的离去,留下一本古书!上面留下“我会回来找你们的!”李岩无意间进入了这个商店,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古书和商店背后隐藏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敬请收看《诡禁术合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间(上)

    人间(上)

    “一部关于人性和命运的传奇体验。超越极限震撼世界的当代悬疑史诗。我,从天机回到人间,却丢失了全部记忆。平庸的现实生活,每天厄运缠身,整个世界都与我为敌。忽然,发现自己拥有神奇的读心术,一个惊人的秘密已近在眼前——兰陵王面具忽隐忽现,蓝衣社大门突然敞开。而我,真的是我自己吗?”
  • 婚姻保卫战:老公别得瑟

    婚姻保卫战:老公别得瑟

    他心中哀恸无法言说,只呆呆立在树下,看崖下的云海涛生涛灭,而崖上风声萧萧,梨花依然像那年一样落下来,绕着他打转。他抬头看西天升起的圆月,轻声叫她的名字,虽然这个人,再也不能回来。
  • 地理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地理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本书系统阐述了地球地表形态的特点及其变化、陆地和海洋、水及水循环、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地球资源和世界人口概况。在这个生动的地理王国里,读者将近距离认识地球,不仅从自然科学,而且从社会科学角度深入理解地理的完整含义,从而有效地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

    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

    卓小茵妈妈出生于老上海的名门世家,对女儿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定要做个淑女,嫁到有头有脸的人家,在妈妈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攻势下,虽然卓小茵最大的梦想是当一个出色的电影导演,但她最后还是进了女子学院。从此,天生就有男孩性格的她陷入了苦恼不堪的生活。
  • 羊皮卷大全集:一生必读的励志经典(超值金版)

    羊皮卷大全集:一生必读的励志经典(超值金版)

    相传两千多年前,一个贫苦青年海菲在神的指引下,本书收录了常见《羊皮卷》范本的经典,得到秘密流传下来的经商致富秘籍,最终成为了富甲一方的人。这些秘籍书写在羊皮卷上,因此被称为“羊皮卷”。17部世界级成功宝典以各自的主题让《羊皮卷大全集:一生必读的励志经典(超值金版)》处处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并照耀着生命的前程。但令人惋惜的是,同时融入了最新的励志好书,自海菲之后,再也没有人看到过这些神秘的羊皮卷。虽然那些神秘的羊皮卷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下,但是富有羊皮卷意义的书籍却从未消失过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