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100000019

第19章

康有为的胡子与《走向共和》的瑕疵

2003年曾在全国热播的59集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以其波澜壮阔的宏大场面和全景式的艺术表现,征服了许多观众。

在题材的挖掘、史实的提炼、人物的塑造与艺术的创新方面,都有突破性的成果,其中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令人耳目一新。

虽然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以及历史人物的定位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可争议之处,作品中也还存在着一些有违史实的硬伤,但总体说来,仍不失为一部能给人以警示与启迪,促人深思的成功之作。本文不想就整部剧的成败得失作全面的探讨评价,仅就该剧最后一集即第59集中有关康有为的一个细节,从历史真实人手,谈谈自己的看法。这要先从康有为的胡须说起。据1917年某报(原文未注明报名)以《康有为剃须》为题披露:康有为剃去胡须,易容进京,应张勋邀请参与复辟,欲谋宰相职位。张勋请溥仪授康有为大学士。瑾太妃认为历朝宰相均有胡须,宜虚位以待,等康有为长出胡子再受宰相职位。康闻言大为懊丧。后购得生须药水,每小时必涂数次,并时时照镜,望胡须快长。后来,在1918年8月2日天津《大公报》,又有一则题为《康圣人之须》的报道,可引为康有为剃须的“续篇”或补叙:

康南海于去岁七月十日入京,其割须则在九日之夜,割须之剃发匠闻为江北人,能操英语。方其受命割须,颇疑。后见南海几欲自行动手,毅然为剃其须。坠落之须,南海本不甚惜,其弟子某则以为须眉之斯二者,乃之男子所以为男子,令剃发匠为之梳束将藏诸箧中。不料该剃发匠见为圣人之须,顿生盗窃之念,当将原须匿藏他处,代以棕须,立即携须前往美国,将以售于外人之好奇者。惟其非十万金元不售,以故此须久久未能出脱。现该剃发匠因旅美甚久,斧资告绝,假贷无门,拟以一万金元售诸纽约博物院。谅此时圣人之须已在纽约市大出风头矣。然而在《走向共和》最后一集中,康有为出场后(均在北京)的两个场面,一是晤见梁启超,劝其参与复辟“大事”,梁任公则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之信念,坚持原则,拒绝了康的约请;二是康与张勋一起入宫叩见溥仪和摄政王,共谋复辟帝制之事。在以上两个场面,康有为均明显地留有须髯,而且剧中用了好几个特写镜头展示他的长长的山羊胡子。窃以为,第一,康有为剃须进京之事,因系当时报纸所载,应是可信的。

而且,据报上披露的两则消息,康有为剃须轶事颇富戏剧性,可笑而又有趣,既能说明康有为参与复辟是梦寐以求,矢志不渝;又能刻画康的忠于帝制,谋官之念久已有之;更能反衬复辟帝制闹剧之短命耳。此“一箭三雕”之事,本来就是很好的艺术细节,对生活中提供的如此佳妙之“原始细节”,何不顺手拈来,巧妙运用于电视剧中,以增刻画人物与深化主题之艺术效果?第二,即使编导者考虑某种原因(比如剧本篇幅、长度,以及不愿过度贬康等)而有意不用这一细节,那么,亦应忠于史实,让康以剃光胡须之貌,“易容进京”,以使其容貌与当时史实记载相符。可惜《走向共和》最后一集,既违悖史实又未能用“活”真正的史实。如果编导者本来就没有看到上述两则史料,则说明事前对史实察之不详;若编导者察而不纳,知而不用,那就不能不说是一个“瑕疵”--尽管比之电视剧的总体成功,仅是微瑕小疵--至少也算是一点遗憾吧。

弦外说琴

小引

读书之乐,在于由“发现”而“联想”,随兴所致,触类旁通;积而有思,思而有得。余尝以披览之陋,乃见诸多典籍之中,所涉“琴事”颇饶意趣。琴者,古乐之器也,以琴器而入史籍,乃为人事之佐也。其或为轶事,或为典故,或为正传,或为野史,虽所叙寥寥,或仅只数语,然令我读之解颐甚或莞尔者,不为鲜见。窃以为古人与琴之关系,远甚于今人。《诗经》之《小雅·鹿鸣》即云“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琴之遍于朝野,自古已然。琴、棋、书、画,为旧时文人引为风雅之事;琴、剑则为儒生侠士随身佩带之物。故以“琴心剑胆”喻刚柔相济、儒雅任侠;以“琴鹤相随”喻志趣高洁、为官清廉(宋·苏轼:“夫君清且廉,琴鹤最相亲”)。是故“焚琴煮鹤”,乃为大煞风景、渎毁美事之所譬也。至于夫妻和谐、兄弟情深、友朋谊笃,则谓之“琴瑟之好”,实为妥帖之至。古之人也,居则抚琴自娱,出则以琴会友。乃至安邦治国之道,布衣乡野之聚,似俱与琴事有不解之缘耶。此则令人思之而自见其趣。故特以便览之偶得,缀而成文,以就教于读者方家及诸多同好者。

是为小引。成连“海上琴”,张岱“涩勒”功孔子日:“学而时习之。”大凡学问技艺,无不得自“时习”之功,岂琴艺独能异乎?然习琴之道,则大有学问在焉。春秋时的俞伯牙是闻名古今的琴师,据传在年轻时曾从“天下第一名师”成连学琴。苦学三年,迄未出师。究其原因,乃成连觉得这位“高足”虽学有所成,却尚未进入“情至空灵”之“境界”。于是谓伯牙日:“吾能授你以琴艺,却不能陶冶你之胸襟,而吾师方子春则能做到。他授琴于东海之上,其琴室海阔天高,何不与我同去请教?”遂同行而至蓬莱仙山,下临泱泱大海,浩浩洪波,成连则称要远迎恩师于海上,遂独自驾舟而去,谁知去而不返。伯牙伫立良久,只闻海水激荡奔涌,海鸟悲呜呼号,山林杳杳冥冥,遂恍然而悟日:“何来方子春者?此乃恩师成连授琴于海上也!”顿觉胸襟愈阔而境界愈宽,于是抚琴高歌,与山风海啸和而鸣之。从此,伯牙弹琴遂出神入化,成为天下第一高手。身临江海,眼界自阔;得之天籁,无师自通。个中“真味”,又岂独琴乎?凡艺术之承传精进,莫不如是也。如果将胸襟、境界的修养,视为“务虚”的话,那么,习琴的“务实”方面,则仍然有其艺术规律可循。曾写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的明人张岱,在《绍兴琴派》一文中,述其从师习琴,半年得二十余曲,可谓稔熟也。

然而他坚持“练熟还生,以涩勒出之”。由生而熟,本是习艺常规;“练熟还生”,那就是非同寻常的独特体验了。因为一旦琴艺娴熟,极易“自我蒙蔽”而驾轻就熟。轻车熟路,自无履险之虞,然亦无探险之乐、猎“奇”之趣,而且极容易走向“油滑”,沿“熟路”顺坡滑下,于艺术断无长进。君不见操琴者万众,“熟”而能奏者十之八九;而真能称为艺术家的高手,则凤毛麟角也。成功之道,惟有艺术上再次出现生涩之感,即所谓“以涩勒出之”。“涩勒”,真是一个绝妙的词语,也是一种吃苦的功夫,含滞涩、磨蹭、缓慢、生僻之意。比之“铀滑”、“熟腻”,看似“愚钝”,实则如嚼橄榄,涩中有甘;如登山路,滞中有进。张岱“涩勒”之说,与清代名画家郑板桥之体验酷似。板桥《画竹》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毫夜间思。

剔尽冗繁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此亦深谙生、熟之道也。

学画也好,习琴也好,都要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地进入又一轮“生涩”的艺术感受,不断地“虽熟犹生”。方能体验到“艺无止境”的乐趣,逐步臻于成熟。张岱习琴而深谙此理,并付诸实践,故能使“听者诚服”而“无出吾上者”。他终成为琴坛高手,也就不足为怪了。凡天下技艺,无不关涉务虚与务实,似皆可从上述二则“琴事”中悟出个中真谛也。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在与琴相关的故事中,“高山流水”可说是传之最久而又最广的一则佳话。《列子·汤问》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一个“善鼓”,一个“善听”,而且善听者深得堂奥,能从琴声中知其表达的志趣与内涵,这就十分难得了。由解琴、解音而推衍为解人、解心,这就是“知音”一词的双关含义。

朋友之间或男女之间,相得知己,殊为不易,“欲解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叹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元·金仁杰《萧何月夜追韩信》)。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囿于政治、地域、交通、信息等条件的局限,人们要找到真正灵犀相通、意趣相投的“知音”,谈何容易!一旦觅得,倍加珍惜便是情理中事了。然而前面的故事,还只讲到“喜剧”式的前半部。它的结局,却充满了悲壮的色彩:“……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吕氏春秋》则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二说大体一致,只是后者强调了“终身不复鼓琴”,更为凄绝。

我们似乎听到那一声“破琴绝弦”的砰然巨响,美妙的琴声自此岑寂。主人公很悲观,理由也很简单:“世无知音者”,难道还值得“复为鼓琴”乎?它从反面烘托了挚友、至交之弥足珍贵。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唐·薛涛),“莫将流水引,空向俗人弹”(唐·骆宾王)。合乎人性的某些情感,总是古今一脉、灵犀相通的,所以,事隔两千年,伯牙痛失知音的那份凄绝悲伤,那份寂寞惆怅,我们闭上眼睛也还能想象出来。“高山流水”见于多种典籍,文字大同小异,以致附会于民间,“琴绝”即为“情绝”,“不是知音不与弹”中的“弹,即“谈”,“弹琴”甚至与“谈情”相谐音,这些无疑都丰富了民俗的语汇。而“高山流水”(或“流水高山”),则成为朋友之间或男女之间相得知己、心曲相通的譬喻,在关于友谊与爱情的表述中,独标一格,为“知音难觅”的茫茫人世,留下了些许美好的向往与温馨的慰藉。

孔子弹琴论道与诸葛操琴退敌

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是儒家的开派宗师和集大成者,其学说博大精深,为后世所景仰。孔子精通“六艺”,而又将其中的“礼”“乐”并提,可见他把音乐的地位看得很高。

有一次他听“韶乐”演奏,欣喜若狂,连连夸奖:“尽美矣,又尽善也”,竞至于“三月不知肉味”。为音乐而忘情如此,孑L子当然会乐于操琴弄弦的。据《论语》记载,孔子曾从师学琴。演练《文王操》这样难度颇高的名曲,融汇贯通而至精于琴道。后来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手不释卷,琴不离身。但由于孔子的学说不为当时的统治者采纳,故常常处于困顿甚至危险之中。他有两次遇险,却都能做到君子坦荡荡,甚而从容地弹琴论道,化险为夷。一次是在卫国的匡地,卫国人将他们误当仇人,团团围困。弟子们一片惊惶,孔子却若无其事,一边悠然地弹琴,一边结合眼下的处境,向弟子们讲授“大勇”与“小勇”的道理:不避蛟龙,乃渔夫之勇;不惧猛虎,乃猎人之勇;面对死亡而毫无惧色,乃烈士之勇;处于困厄窘迫之中而能冷静地分析这是时势命运所致,临难不惧,等待转机,这才是圣人之勇。在孔子的悠悠琴声与娓娓讲述中,弟子们镇定下来,终于卫国人消除了误会,赔礼道歉,一路放行。还有一次是去楚国,他们半路上被人派兵围困了七天七夜,缺粮断炊,只好挖野菜充饥。弟子们在沮丧绝望中感到走投无路,而孔子却神态自若,依然弹琴论道。这次他讲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道理,讲了“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告诫大家要在险境中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弟子们如沐春风,以至忘掉了随时可能遭遇的杀身之祸。终于等到解围,他们又踏上了去楚国的路途。类似的故事,还有“诸葛亮操琴退敌”,又称“空城计”,事见于《三国演义》“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仲达者,魏之将军司马懿也,时率十五万大军,趁马谡街亭之失,围诸葛孔明于西城县中。司马懿兵临城下,乃见孔明“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看见诸葛亮那怡然自得的样子,听见孔明弹奏的悠悠琴声,竞自“暗暗生疑”而恐中埋伏,急令撤兵。诸葛孔明竞以一座空城而退敌万众,化险为夷,何故?以其致敌于疑阵之心理战术取胜也,而无可忽视的是“琴”的象征意义及其特殊作用。焚香操琴,能给敌人以“悠然无事”、“有备无患”的错觉;徉“实”掩虚,“弹琴”则是最具特征的“假象”。后人有诗赞日:“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士人指点到今疑。”这“空城计”的故事,也和前面“孔子论道”一样,将围城之险(杀身之祸)与弄琴之“闲”这相悖的二者集于一身,表现了主人公虽临斧镬而处变不惊的勇毅与胆识(当然还表现了诸葛亮超常的智慧和计谋)。

孔仲尼和诸葛亮,其“每临大事有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雍容气度,何其相似乃尔。而他们赖以自我镇定的手中之琴,亦可谓功不可没也!

雍门“琴谏”与魏侯“悬琴”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被封为薛公,过着锦衣玉食、高枕无忧的生活。其时盛行游说之风,而雍门子周能说善琴。

一日,雍门子周携琴谒孟尝君,孟尝君说:“先生弹琴,能使我悲伤吗?”雍门子周说道:“目前你轻车肥马,门庭若市,鲜衣美食,威重望高,正是如日中天之时。小人以一技之鄙,何能使君忘乐而致忧伤耶?只可聊为一试耳。”说罢,一边弹琴一边侃侃而谈:“有一事我恐大王有乐极生悲之虞。而今领头与秦国为敌的是您,联合五国攻打楚国的也是您,当今天下非合纵即连横,合纵成功则楚国称王,连横获胜则秦国称帝。无论秦楚谁称雄天下,都必将寻你薛国报仇。敌国强薛国弱,犹如磨利斧而砍朝日之草菌,薛国必亡也。有识之士无不为您忧心如焚。若干年之后,您的后代将断绝香烟,宗庙将无人祭祀,亭台楼馆也将变为萋萋荒草啊!……”雍门子周边说边弹奏着哀伤的音乐。这时孟尝君早巳听得泫然泪下,欷欺不已:“先生的琴声,岂止令我悲伤,简直让我备尝亡国之痛、毁家之哀啊!”此番“琴谏”,竞使孟尝君居安思危,防患未然,采取了许多强国措施。后人有诗叹日:“尝闻薛公泪,非直雍门琴”(唐·张九龄);“池台无恙仍今日,已似闻琴对雍门”(清·丘逢甲)。春秋时魏国有位善鼓琴者名日师经,是魏文侯的宫廷乐师。

同类推荐
  • 为乐趣而读书

    为乐趣而读书

    读书之乐乐何如?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为乐趣而读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谈论读书方法,有的分享读书之趣,有的回忆书海琐事……不一样的文字,一样的纸墨情结。一起走进这个书海世界吧,聆听作者独步书林的内心独白,体会畅游书海的真正乐趣,感悟书籍之于人类精神世界的独特魅力。
  •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诗,具有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诗,是人类心灵的深切呼唤。诗是一条流经人类每个角落永不枯竭的清清小河。诗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那是因为由诗所传达出的人的美好情感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诗,可以越过沧桑岁月,到达地老天荒。诗是整体意义上的美,是春风沉醉的美。诗是美的极致,因为诗具有巨大的艺术容量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社科院当代文学研究所的重点研究课题项目。本文从“文学中母题的意义与价值;双重边缘性与母性的声音;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文化母题;母题的艺术变奏”四个方面进行阐释.遵循四个着眼,及着眼传统,着眼整体,着眼文本,着眼‘和而不同’,对于母题的概念特征结合中国当代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做出新的理论阐释.打破长期以来各抱一段文学,名守一种文体的惯常研究状态,是跨学科跨文类研究的一次实践。
  • 聊斋五十狐

    聊斋五十狐

    该书所解读的五十个聊斋女性,不仅仅是女狐,还有花妖女鬼,但是她们身上都有一种用一个“狐性”可以概括的特质。所以“聊斋五十狐”中的“狐”是一个泛指,即那些带有“狐性”的妖娆媚惑、独立自主、来去自由并敢爱敢恨的女子。
  • 中国古典散文集2

    中国古典散文集2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梦神机:网游之神弃召唤师

    梦神机:网游之神弃召唤师

    了无生趣的老蔡进入游戏打发时间,没有什么野心的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够打点装备卖点小钱,补贴家用,能够让父母一个月多吃上两回肉。这个强烈的愿望让老蔡得了妄想症,经常会梦到游戏里面的事情,奇怪的是这个梦居然在游戏中真的存在……从此,老蔡走上了一条草根屌丝逆袭之路,战高富帅,泡白富美,情挑姊妹花,收养小萝莉以及她的单亲妈妈……当然,这些都只是YY,道路是曲折的,没有黑哪来的白?没有痛苦哪来的欢乐?不经历摩擦怎么会有蒿草?且看老蔡是如何“被”奋斗的人生!无兄弟,不游戏,你们还在等什么?快来加入吧!
  • 妙探皇妃:烟花碎

    妙探皇妃:烟花碎

    一句“此情不过烟花碎”带她穿越到了天朝二十五年,半途遇险成为了东汶的和亲公主。 错落的时空,她步步为营,聪慧过人,屡屡破解棘手迷案,却破不了命中注定双生情劫……冥冥之中,谁在操控着她和他的命运,迟来的真爱,能否扭转乾坤?(每日八更以上)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借一首歌的时间说爱你

    借一首歌的时间说爱你

    欧阳依然暗恋一个叫林篪的男生;讨厌一个叫宫明的男生,他是林篪的好兄弟,她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自以为聪明、自以为体贴、自以为风趣的人。但正是他,让她明白了爱和暗恋是不一样的,暗恋是只有自己上演的一场寂寞的戏,而爱是一座连接着彼此和未来的桥……
  • 穿越之怜心无邪

    穿越之怜心无邪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穿越的一天,更没想到自己会变成有名的长孙皇后,温润的李建成,史书中的真命天子李世民、变化莫测的隋唐时期,一直向往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的我该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安生的方式
  • 穿越之寡妇难为

    穿越之寡妇难为

    一朝穿越竟然成为他人妇身躺在产房里产子,可喜的是意外得一女一子,夫君早已一命呜呼。夫家的大伯、婶子们、眼红她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人,一个个伸出脖子盼望着她能早日升天,田产归他们所有。唯一真心待她们母子三人,只有原装货的亲大哥,无奈大哥的婆娘视她为眼中刺,恨不得跟她马上回苏州卖咸鸭蛋。哼,想谋算老娘的家产,盼老娘早死,那得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本事。看老娘怎么把家里的薄产弄成月朝最富有的地主寡妇婆。、、、、、、、、、、、、、、、、、、、、、、、、、、、、、、、《穿越之快乐妇家妇》、、、、、、、、、、、、、、、、、、、、、、、、、、、、、、、、好友文文《敢动我妈咪试试》
  • 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

    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

    工作或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不顺利的事,都会有心情郁闷的时候如果让这种抑郁的心情恣意发展下去,抑郁的程度一定越来越厉害,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衍生出更多的新的烦恼、因此,一个人无论正在面临什么问题,正在遭遇什么烦恼,都不要因此输了心情,输了心情,就等于输了全部。有了好的心情,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大的挫折,也有重新开始、东山再起的资本。正像法国的文学家乔治·桑说的那样“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土的最佳卫生法”。《输什么不能输心情:情绪决定办事的成败和输赢》告诉读者面对成败输赢,要善于调控情绪,把握心态。不能悲观、气馁甚至绝望,不能在内心把自己打垮。
  • 读故事 学做人

    读故事 学做人

    做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成为我们每个人毕生努力经营的事业。本书从古代先哲中吸取做人精髓,阐释了做人要自强不息、要厚德载物、要掌控好人际关系、要培养良好心态、要常常自省、要慎言语、要诚信、要有自己做人的个性等。这些做人道理并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用生动小故事向您娓娓道来。如果把一盏灯放进全黑的房间,黑暗会瞬间消失,房间顿时有了光明。这时,如果增加十盏、百盏或千盏时灯,房间就会变得越来越亮。愿书中的这些哲理故事能成为点亮你人生的灯,在它的照耀下我们可以把不快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使原来没有意义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快、达观。
  • 重生之女导演

    重生之女导演

    21世纪导演系的大学生李小葵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居然成了一个生活在70年代的香港人傅文琳,而且还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小太妹!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这个“自己”还以成为老大的女朋友为最高追求!OH,MyGod!大姐,你可不可以更有追求一点?既然她李小葵成了这个身体的主人,自然不会再放任自己拥有这么“庸俗”的奋斗目标了,她要实现自己成为一个好导演的目标,引领娱乐潮流,成为一个手握权势的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