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600000033

第33章 战斗,在吴八老岛打响

到北大荒下乡的知青,都抱定了为保卫祖国边疆献身的决心。

那时中苏边境紧张,战争一触即发。1969年3月,珍宝岛的自卫反击战终于打响,兵团知青组织的担架队上岛参战,抢救伤员,表现得十分英勇。这两年我一直在寻找那次参战的知青,却意外地发现了参加另一次战斗的知青,他叫赵春朴,当年齐齐哈尔的下乡知青,现在是哈尔滨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的办公室主任。他参加的是1969年5月在吴八老岛的战斗。

吴八老岛是镶嵌在中国雄鸡鸡冠上的一颗珍珠,它地处呼玛县鸥浦乡三合村对岸的黑龙江里,面积一万平方米,是这条大江上仅次于黑瞎子岛的第二大岛。早在1926年就有一个叫吴相连的农民在岛上种地盖房开店,还和陆续而来的移民结成拜把子兄弟,他排行老八,年岁大了被尊称为“八老”,吴八老岛因此得名。1945年去世的这位祖先也葬在了岛上自己的土地上。在中苏友好时期,对岸的卡里诺夫卡村的村民也来岛上放马打草,善良的中国边民以友邻相待,并没在意他们的越境行为。可是后来中苏交恶,苏方竟然称此岛为他们的领土,苏联边防军人竟对上岛农作的三合村村民拳脚相加,后来挥舞棍棒,把他们赶到江中。

1969年3月的《人民日报》曾登载过苏军的一个校级军官和两个尉级军官用木棍驱赶我边民的照片。中国政府因此向苏联提出过照会:既使按着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的规定,中苏也是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按国际惯例,以江河为界的国家以主航道为界,吴八老岛位于中国主航道一侧,自然是中国领土,自古以来就有中国人在此居住,苏联边防军驱赶我国上岛劳动的边民是对我国主权的严重侵犯。可是苏联并没有收敛,吴八老岛上的冲突还是不断发生,开始总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三合村民也“以牙还牙”地和他们对打。在这场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三合村的来自上海、齐齐哈尔和呼玛县的196名知青成了骨干。他们组成民兵接受边防军的武装训练,所有边防斗争他们都冲在第一线。

在训练的队伍中有一个17岁的齐齐哈尔的小伙子,他就是赵春朴。他是1968年10月和二哥一起来到三合村插队的,大哥已经在这一年的6月去了兵团。他和二哥商量,咱们下乡就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听说靠近黑龙江边的呼玛县来招知青,他们俩一齐报了名。春朴还在齐市12中的千人大会上发了言,全校师生对这个瘦弱腼腆的孩子刮目相看了。到三合村的第三天,赵春朴他们就开始和边防站的解放军学习摸爬滚打、拳打脚踢和擒拿格斗。由于知青民兵的勇敢应对,那一年夏天,苏联边防军没敢上岛。可是到了冬天,他们跑到江里设卡,不让我们的汽车在江里主航道中国这一侧通行。12月的一天夜里,赵春朴和村里的二十多个人冒着风雪坐上大客车,赶赴漠河的红旗岭去援救被苏军无理围困的公交汽车。对方看到中国的援军赶到,很快撤退了。那年冬天,三合村要把岛上农民打的草用爬犁拉回来,他们也做好了战斗准备,每人带好石灰包,必要时迷苏军的眼睛。可是,苏军没敢干预我们上岛拉草。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打响之后,三合村对面的苏军开始调兵遣将,把村民撤离村庄,调进军队整天修筑工事。我们这一面的野战军也进入江边的山里,也修筑工事,应对战事。赵春朴等民兵也配备了和军队一样的武器装备,还在村里挖了地道,在村外挖了战壕,在11公里外的山里建了一个“二线村”,准备撤退后在新址坚持战斗。1969年5月12日,对岸苏军用机关枪对上岛种黄豆的村民疯狂扫射,人们立即隐蔽,但马车被打惊,呼玛知青、民兵连长山秋林奋不顾身拦惊马,避免了严重后果。

根据上级指示,我方边防军准备上岛巡逻,民兵上岛配合,准备抢救伤员。边防战士和知青民兵争抢着报名上岛参战,有人还写了血书。出发前,在村里召开誓师大会,准备上岛的边防站军人和村里民兵举拳宣誓,要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行前每个人都照了相片,做好了“壮士一去兮不回还”的准备。赵春朴参加了这次战斗,他回忆:

“5月14日,领导把我从‘二线村’调回村里,当天晚上组织了两个上岛小组,一组由两名解放军和我组成,另一组由两个民兵和一名解放军组成。下半夜2点,我们乘船上岛,越过几百米的平坦地段,然后潜伏在一个小房附近,小房旁立着被苏军打得弹洞累累的广播喇叭。天刚微亮,岛的西面就响起机枪声,我们清楚地看见六七个苏军士兵沿江边走进一个地堡。我给地里的一个草人戴上帽子,然后摇晃,立即遭到苏军的机枪扫射。我一看挺好玩,就拿着草人换地方露头,每次都吸引他们的一阵射击。这样逗了几次,子弹把我两只耳朵震得嗡嗡直响,我知道子弹已经离我的脑袋很近了。”

我问赵春朴,面对苏军的枪声,当时你不害怕吗?他说,刚到三合村时,看到对面高高耸立的苏军观察哨,还有全副武装巡逻的苏军,真有点儿紧张。后来经过军事训练,又面对面地和他们斗争过,就一点儿也不怕了。当时就想早点儿上岛和他们真刀真枪地干,他们太欺负中国人了,我们就是要出这口气。过去总学英雄人物,为国献身的思想很深,真的上了战场了,觉得死了是光荣的。再说我家兄弟三人,真的我在战斗中死了,还有两个呢!他接着说:

“大约9点多钟,指挥部来电话命令我们做好抢救伤员的准备,解放军马上上岛巡逻。过了一会儿,我们看见四名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排成一路纵队,保持一定距离,从岛的东南侧向我们这个方向走来。其中有边防站石副站长、班长张政奎、新战士任久林和小韩。这时,苏军悍然向在中国自己土地上巡逻的边防军开枪扫射,巡逻的解放军立即卧倒,爬到一个小土包的后面。敌人的机枪子弹不停地扫向土包,那里离我只有三四十米。苏军看四人没有动静,就停了下来。隔了十几分钟,班长张政奎突然向他左前方那片草地冲去,苏军又是一阵扫射,他就地打了一个滚,躲过了子弹。隔了一会儿,张班长又向我的方向冲过来,敌人又是一阵扫射,但扑了空。又过了一会儿,入伍才三个月的战士小韩离开小土包向我所在的地方爬来,这时苏军的机枪拼命地扫射,白色的夜光弹照亮地面,他的身体全暴露在苏军的枪下,他趴了两三分钟又爬回了小土包。这时,指挥部又来了电话,让张班长再回到巡逻队。他一个转身按着他来的路线向回冲,这时敌人又是一阵扫射。”

经过一个回合的战斗,苏军的暴行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他们就是不让我们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正常地执行巡逻任务。而解放军是不能退缩的。一个小时后,重新集结的四人巡逻队再次在岛上巡逻,赵春朴记录了他们的行动--

“这时石副站长四人一字排开向隐蔽的我们走来,苏军马上用机枪扫射,他们全部安全冲到我们这里。老石立刻传达上级指示,还组织巡逻队和准备参加抢救的我们几个民兵共同学习了毛主席的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学习不到十分钟,指挥部又来电话,让巡逻队继续巡逻。石副站长布置了队形,他在前,新战士任久林在他身后,第三位是班长张政奎,最后是新兵小韩。在站起来行动前,任久林郑重地握着我的手说:‘让我们再一次迎接胜利吧!’

出发时,我紧随他们后面做好了抢救的准备。他们排着队伍由东向西走去,苏军又开枪扫射了,子弹打在石副站长的脚前脚后,但他们还是坚定地向前走着。突然,随着枪声任久林惊叫一声‘班长’然后重重地倒下了。我马上意识到他受伤了,一个箭步冲上去,苏军机枪的扫射我也全然不顾了。我冲到任久林的身边,趴在地上把他的上身托起,只见他满嘴是血,接着他一个劲地上呕,一下子吐出一块拳头大的血团。这时,担任抢救的另一个解放军也赶上来,我托着伤员的上身,他托着下身,我们俩把他拖到了隐蔽处。这时,苏军的飞机在我们的头上盘旋,为了防止伤员再次受伤,我毫不迟疑地用自己的身体伏在他的身上。

飞机绕了两圈又飞走了,我们立刻解下伤员的武装带,打开衬衣一看,子弹打在了他的左胸上,伤口还在涌血。大家呼唤他的名字,他已经停止了呼吸,我们都流下了眼泪。指挥部听说有人受伤,马上派担架队上岛,他们被敌人的炮火压在了小土包后。后来,边防站的医生冲了上来,可伤员已经牺牲,无法救治了。天黑后,我们知青组成的担架队把烈士的遗体抬下了岛。在抢救伤员时,我的衣服被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后来这件血衣被中央新闻记录制片厂的记者拍了下来,成了揭露苏军暴行的物证。”

冒着苏军的猛烈火力,知青担架队把任久林烈士的遗体抬下了岛,安放在了知青食堂里,许多女知青哭得死去活来。后来,当地军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辽宁省锦县籍的新战士任久林荣立二等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称号,然后掩埋在十八站公路边的松林里,碑上刻着“反修斗争中牺牲的任久林烈士永垂不朽”。在这次战斗中,在自己的国土吴八老岛上执行巡逻任务的中国边防军人,受到了苏联军队的多次武装袭击,我们没发一枪一弹,却被苏军打死一人。“5·15”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世界舆论对中国的同情,也暴露了苏联新霸权主义的嘴脸。这场“有理、有利、有节”的军事和外交斗争,为我们争得了国际斗争的主动权。

参加了这次战斗的赵春朴,是在日后才理解了其重要意义的。当时他和所有知青战友的心愿就是抓紧战备,要在黑龙江畔和入侵之敌决一死战,为烈士报仇!那时他们和解放军一样站岗巡逻、挖地道、搞生产、储粮食,准备长期作战。那时他们已经把三合村建设成了能生产能战斗亦民亦兵的战斗集体。1969年9月,毛主席看了三合村成了备战村的材料后,作了重要批示:三合村经过一年的努力,挖了许多地道,形成了能打能防的战斗村,很好。从此,全国出现了“深挖洞、广积粮”的战备形势。

那一年的冬天,为了防止苏军坦克过江侵略,赵春朴还和知青战友们在沿江和公路两旁埋上了反坦克地雷,夜晚也同解放军一起站岗、潜伏,还抓住过两个武装入境的苏军特务。他也险些在事故中丧生。原来,夜班下岗的知青没把子弹退下膛,另一个青年摆弄枪支走火,子弹穿过赵春朴坐的床铺,差一点儿把他和另一个青年“串了糖葫芦”。

其实这样的生死考验对赵春朴绝非一次。在艰苦的磨砺中,他意志无比坚强,又无比机智,才能一次次死里逃生。春朴在民兵连里一直担任班长,无论战备和生产,他们班都是主力。1973年修战备公路,一切生产和生活用品都要从20里外的地方往回背,走的都是崎岖的山路。有一次,他们班每人背40公斤的黄豆往回走,最后的一袋有60公斤,他自己背上了。一气走了14里,他才停下来休息,最后他又硬挺着走了6里。那次在塔河修铁路,他负责打眼放炮。有一次,装上了炸药点着了导火线的炮眼就是不响。他去排哑炮,走到距炮眼2米远处,突然炮响了,他仰头躲过一块块的飞石,死里逃生。还有一次,班里在大兴安岭伐木,5棵大树搭在一起形成一个笼子状的树挂,他钻到这笼子里,用斧子砍断支撑树,又迅速地躲到一棵大树后,在天摇地动的巨树翻滚中,他智排险情又安然无恙。他还进入过30多米深的枯井里,点燃因潮湿而别人点不着的导火线,差一点儿被突然爆炸喷出的碎石冲上天。他还有两次差点儿被咆哮的呼玛河淹死的经历。

大难不死的赵春朴,终于得到了后福。1974年10月,他被村里的老乡推荐上了大学。那时村里的青年已经所剩无几,他的二哥也已经走了,正好有一个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的指标,还是别人帮他报的名。在走的前一天晚上,他还领着大家在江边卸船到半夜12点。大学毕业后,春朴在哈尔滨的许多工厂搞过技术工作,后来被调到了市政协,一干就是十多年。同事们很少有人知道他当年曾参加过吴八老岛的战斗,他在边疆的那些非凡的经历,连他的夫人和孩子都不知道。他说,这不算什么,当年的知青一腔热血,谁都会这样做的。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现在的珍宝岛和吴八老岛已经成为祥和之岛和旅游胜地。三合村后小山上还有一座“马克斯韦尔纪念亭”十分引人注目。1971年毛主席在《参考资料》上看到英国《泰晤士报》高级记者、着名评论员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写的《印度对华战争》文章,很感兴趣。周总理邀请他访问中国,那一次马克斯韦尔化妆后秘密访问了黑龙江的吴八老岛。呼玛人为了感念这位英国人真实地向全世界报告了中苏边境冲突的真相修了这个八角形小亭。

赵春朴十分感慨:当年任久林牺牲时和我一样都是18岁。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是:“让我们再一次迎接胜利吧!”现在我们胜利了,可他永远长眠在江边的大山里了。

我说,明年开春,我们去看看他吧!春朴愿意和我同行。

同类推荐
  •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我们如今所处的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和谐平安的社会让我们感觉不到动乱的滋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爱国”这样的字眼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但是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诸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等这样的特殊时刻,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的小行为来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也就是说爱国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甲申岁末,山西作家组团赴韩国作一周游访。作家们平日或有闲暇,不乏聚会,难得有十数同志如此多日朝夕相处,结伴共同休闲。男士离家,群雄麇集;长夜漫漫,旅途遥遥;口欲耳欲驱使,不约而有同好。故卧榻两侧、车辆上下,人人献艺,各各卖弄本事。说故事、讲笑话,侃黄色段子、来文字游戏,竟成旅途一大节目。韩国风景秀丽,所谓赏心悦目;而有“说部”相伴,同行诸君益发乐甚。
  •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本书是张堃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生命中曾打动过她,影响过她,陪伴她一路前行的那些年,那些事。诚如作者所说,当光阴远去,桃花不再笑春风,往日模糊,唯有文字鲜亮。她的散文如一阵清风拂过心田,我们收获的是勇敢、坚韧、温暖和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
  • 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这些丰富多彩的国学文典和国学句典,上至黄帝时期下至今朝今日,是中国无数先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并结合时代特色和亲身体验总结提炼出来的真情实感、经验见识,绵延五千多年的时间。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珍宝,让我们后人受益无穷。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修养要素。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滋养了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心灵世界和思想家园。这其中就包括许多脍炙人口的国学文典和人们口口相传、耳熟能详的国学句典
热门推荐
  • 最强医王

    最强医王

    习得一身道家秘籍的李善缘以医入世,一手出神入化的针术、丹药折服众多国外名医。草根入世的他本以为自己是个孤儿,谁知却有个官权豪门的身世……火爆的激情,勾心斗角的对手,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有激情有铁血,时不时挖个坑埋个人。
  • 石器时代之酋长女

    石器时代之酋长女

    这是一个特别温馨的宠文!,到处都是浓密的深林,只要是生活需要的东西。在这样一个什么都没有时代,也就习惯了。各种奇怪的动物满林跑!从未见过的植物这里到处都是,成了某一个原始部落酋长的女儿。这里都是刚毅,想要生活得好些,就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制布、建房、引水、造车、做陶、煮蜡,寻药等等,帅气的真男人,她全都能制作出来,只为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她见多了,参天的大树在现代极为稀少的娃娃鱼,她莫名穿越到石器时代,在这里竟然爬了满溪!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每天都会一丝不挂的裸露着强壮的身子在部落的小河里洗澡。
  • 易学的家宴菜

    易学的家宴菜

    逢年过节要准备一大桌菜时可让主妇们犯难了,那一桌子五花八门的菜式看似难学,但只要有方法,有指导,是能轻松拿下的。《易学的家宴菜》把握了家宴的特点,将繁琐的做法简化,但注重保留菜本身的特点,还注重将菜做得漂亮大气,让您能快速地学会做家宴菜。
  • 杨家将

    杨家将

    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
  • 考生营养食谱

    考生营养食谱

    本书针对青少年考生在考试这一特殊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系统地介绍了考生营养食谱的制作方法和营养搭配知识,科学地解决了应考期间考生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营养进食的问题。
  • 小园月夜:最优美的校园美文(时文选粹)

    小园月夜:最优美的校园美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校园散文,或生动活泼,或清新怡人,或优美独特,如雨后树林下湿润的草地,绿得让人称叹,软得让人想去抚摸。这些散文拾缀了校园中一个个优美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将校园的美丽和青春往事一一展现,以精简准确的菁菁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有思考和回味,乘着青春的列车,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 离婚三十天

    离婚三十天

    :正在看着球赛的陆天一,眸子眼角的余光瞥到苏念忧一身白色连衣裙,于是皱了皱眉头,腰间系了一根白色的蝴蝶结丝带,80后的苏念忧和陆天一毕业工作之后,那长长的波浪秀发高高的挽起,矛盾日益增加。“陆天一。”等了一会儿,没有人回答。你看什么看,我说,我都看了三年了,你这个女人这几天总是穿得这么的漂亮,正欲进门换衣服,这么晚了出门该不是真的吊帅哥么?”家庭矛盾亮红灯,留下一缕俏皮的贴在后背上,姐还不伺候你们了。苏念忧轻轻一笑,轻轻地叩门。看着如此盛装打扮的苏念忧,姐天天去相亲。不行,尴尬的身份,现在已经很晚了,上演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苏念忧,嘟起红艳的小嘴。“苏念忧,不料遭到丈母娘的拒绝,你好了没有,上演了一段苦命悲催的追妻之路。“对哈,离就离,陆天一,在这小小的屋檐下,只许你能找你的初恋女神,摸着僵硬的脖颈,难道我就不能找我的帅哥了吗?”好,忍住脾气,坐在沙发上等着苏念忧出来,好办,却不想左等右等,没事,等了二十分钟苏念忧还没有出来。“好浓的香水味啊!”陆天一酸酸的喊道。这样多姿多彩的生活,在不换衣服就要迟到了。…。咧着嘴,你好了没有?”陆天一下定决心,大声的敲着门。“快点啊,看着洗手间的房门还关着,死女人。精彩镜头:“哈,等了一会儿,去找吧,、、、、十分钟过去了。”“死女人,面色不悦。还是睡床的时候舒服啊。”陆天一撇撇嘴,这下要迟到了。陆天一前两天下班时经常看见苏念忧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出门,一大早又在洗澡。陆天一在心中暗想道。”陆天一抬脚踢了踢房门。头上带着一个鸭舌帽,一点一点的溜走。“喂,因为已经离婚,抬头看着墙上的时钟,而且又有协议在先,陆天一虽然心中有些疑惑,已经过了十分钟了。一副乖巧的样子。”陆天一感觉一阵尿急。伸手一推,但是也不好多问。“死女人,陆天一,提起裤子。“死女人,祝你早日找到一个又帅又有钱的帅哥啊。一分钟过去了,眼上画了一个淡淡的眼妆,三分钟过去了,清新甜美。”陆天一哈哈一笑,说到。废话,正欲准备尿尿,不漂亮当初老子娶她干嘛?呸呸呸,将尿憋了回去。心中却很不是滋味,差点什么也被你看光了。”苏念忧依旧瞪着陆天一。陆天一洗漱完毕,优雅的转身离去。2:苏念忧生气的将卧室的房门一锁。“苏念忧,将浴袍披在身上。陆天一眉头一皱,面对着前几天还是自己老婆的女人谈论这些,想起在洗手间的尴尬一幕,心中有些说不出来的感觉。
  • 春色盈门

    春色盈门

    温婉贤淑,姿色过人的她,从一个人人轻视无名女子成为朱门大户的当家女主人!朱大宅是非多,一颦一笑,皆是算计,勾心斗角,虚情假意,一个都不能少!饶是不争不抢,步步退让,却也会沾得一身血腥!暗潮汹涌的大宅里,波谲云诡的朝堂上,她想要抽身,却是太难太难!且看她一双素手,如何平定大宅风波,为朝堂之上的他出谋划策!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 我穿成了九千岁

    我穿成了九千岁

    浩淼漠土,盛世行宫,曰玄武行宫,传言行宫主人,残暴嗜血、专横狂狷,诸方枭雄莫不俯首称臣,他是纵横大漠的狼,目空一切,痴守大漠十八年,以锦绣铺路,以金玉做阶,雕梁画柱,建一座不世的盛世宫殿,只为等一人、囚一人。传言那人,是大夏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权阉——东厂九千岁,她阴狠毒辣,自私狡诈,陷害忠良无恶不作,娈童宠妾无数,权势滔天之下,杀人放狗,指鹿为马,无人敢言半句。施醉卿:“前生我活的太清醒,却半生颠覆,为他手染罪恶,换来一场空负,这一世我,我不为情爱、不为正大光明而活,只为惬意,我手染献血,不求救赎,只愿有一人,能与我同坠地狱。”《卿国宠妃》《空间攻略:无良农女发迹史》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