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600000013

第13章 荒原深处有个“乌托邦”(1)

“乌托邦”这个词,如果翻译过来,是“最美好的地方”或“不可能有的地方”。十六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英国人托马斯·摩尔写了一本书《乌托邦》,一方面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一方面,鼓吹要建立一种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社会和谐的世外桃园式的社会制度。摩尔和后来的许多空想社会主义者,极尽努力,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因此“乌托邦”和“陶花源”一样成为梦想的美好地方的代名词。

然而,我却在北大荒的荒原深处,真看到一处“乌托邦”,那里生产发展、生态平衡、人人平等、个个幸福。

8月,正是北大荒的最好季节,我到建三江农垦分局采访老知青,王道明书记领着我从西向东穿过三江平原的腹地,路过一个个绿翡翠似的农场,一直向东进发。开始是水泥路面,后来是沙石路面,过了859农场场部,就是越来越难走的乡间土路了。过了别拉洪河后,一片茂密的树林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走进树林,恍如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挺拔的杨树簇拥着一个村落,树墙和鲜花掩映着一栋栋房舍,房前铺展着数千平方米的晒场,晒场由金属和玻璃组成宽敞的篷盖遮罩。再向前看,那巨大的场地上摆放着一大排世界最先进的农用机械,最显赫的是那台有二层楼高的意大利纽荷兰公司生产的菲亚特牌的大马力拖拉机。我们的造访让宁静的庄园一阵狗叫鸡鸣。

身材高壮、满脸古铜色的庄园主葛柏林和他的夫人林莉跑出来,一边喝退狂吠的那几条黄狗,一边和我们打招呼。

在老葛家,主人向我介绍了这个家庭农场的传奇创业史。他们家和员工宿舍同在一栋房,里面的陈设和城里我们常见大开间的住宅,没什么区别,客厅、卧室、餐厅、卫生间,一应俱全,装饰得很讲究。这里是老葛的“行宫”,场部还有楼房,儿子一家常住,他们老两口已习惯了这田园里的生活。“啸歌弃城市,归来事耕织。”“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就是他们的生活状态。

葛柏林的父亲是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的部队干部,他追随父亲从浙江的一小山村来到北大荒,因父亲当时在佳木斯的东北农垦总局工作,他就在那个城市读书。1968年6月18日,高中毕业而无法继续升学的他下乡来到了859农场(后来的23团)。在连队,柏林和北京10中的1968届高中生林莉相识并相爱。林莉说爱上老葛的原因是,他朴实能干,总能冒出新思想,还特别有激情。我想柏林的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为人仗义,也是打动这个美丽的北京姑娘芳心的原因吧。

问起已经从连队农工、统计员、排长、连长、指导员当到分场场长兼党委书记的葛柏林,为什么去办家庭农场?他说到了美国电影《荒原小屋》和前苏联的小说《金星英雄》对他的影响。一个家族从美国西部荒原上的一个草屋起家,开发荒凉的草原,建设家庭农场的故事让他心潮难平。而那个苏联退役的一级战斗英雄,把落后的集体农庄变成富足的家园的事迹,他总是念念不忘。他记得小说中的描写:在庆丰收的宴会上,长长的木桌上摆着大筐,那里面装着香气扑鼻的面包和金黄色的烤鹅,桌上还摆着一瓶瓶自己生产的蜂蜜和大杯的葡萄酒……

在一次佳木斯青年的中秋节聚餐时,葛柏林又想起了苏联集体农庄的那个丰收宴会,他对大家说:“我真想自己拥有一片土地,自己耕耘,自己收获!”同学们都说:“你这是梦想!土地是国家的,怎么能让你自己耕种,怎么能让你自己收获!”

也许因为柏林从小在农村长大,也许是因为他是开发北大荒的老战士的后代,他太热爱土地,太热爱黑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了。他梦想在自己拥有的土地上,建设自己梦想的美丽富足的家园。那时,他和农场的许多职工一样,日子过得很苦。穷则思变。

没想到,他的梦想真的可以成真了。1984年8月,来北大荒视察的胡耀邦同志,对建三江农垦分局的干部说:你们也可以搞家庭农场嘛!那时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创造的联产承包的经营形式已经给中国广大农村带来一片生机,长期经营形式单一的国营农场还陷于长期亏损的因难中。总书记这石破天惊的号召,让早就对农场生产经营形式的弊病有切肤之痛的葛柏林“揭竿而起”了,毅然辞掉分场长和书记的职务,要办家庭农场。

当时老葛的行动在八五九农场引起很大反响。1985年那个难忘的春天,葛柏林在离场部50多公里的荒原上包了一片荒原,领着几个工人,挖沟排水,开荒种地。当时他借居在37连,在大食堂起伙。那一年就开荒近400亩,种上了小麦大豆。在丰收在望的时候,上级来到连队查账,有人怀疑葛柏林侵占了连队的利益,结果一算,连队还欠葛柏林一万多元钱。

葛柏林回忆说,那时大多数农场职工认为办家庭农场就是走邪路,我们像后娘养的,处处受气。葛柏林怕人说他占公家的便宜,一气之下,扔下已开好的地,又跑到20多公里外、别拉洪河畔的一片当年开荒的废弃地,干了起来。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一棵树都没有的荒原上,葛柏林满怀信心地安营扎寨了。已经在农场当工会副主席的林莉也辞去职务,跟着老葛干起来。

那时,林莉在四棵木杆挑着的一块帆布下,脚站在泥水里,给工人们做饭,老葛开着拖拉机和工人们一起挖沟开地。那时他们喝的是泡子里的水,住的是草棚,吃的是粘牙的馒头,再次感受第一代创业者的艰辛。到1986年,葛柏林的家庭已经开荒2000多亩。1987年,他们遭遇大涝,地面存水80多厘米,当年他们只收了20多吨粮食。葛柏林毫不动摇地继续排水开荒,改进耕种方式,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可卖粮很难。因为他们是家庭农场,列不上计划,价格得不到优惠,可葛柏林还是找到了克服困难的办法,卖出了粮食,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使那些想把他们挤垮的人一次次失望了。

葛柏林的家庭农场经过十多年的奋斗,现在有耕地7000亩、林地2000亩、湿地900亩,共挖排水沟150公里,土方30万立方米,田间路15公里,在农田建设方面投资120万元。这个农场的规模当然大大超过那个在荒原小屋起家的美国家庭农场。

同作为农业专家,葛柏林深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道理,1996年,他投资了48万元购买了纽荷兰公司生产的菲亚特牌的M160大型拖拉机,成为中国第一个购买进口大型农机的个体农户,第二年根据生产的需要,他又买进了一台菲亚特。现在操纵这台世界最先进农机的是老葛的儿子葛麦。这个已回北京工作的年轻人,要继承父业,在北大荒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在父亲手下当技术总管,他的治下有包括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深松机、割晒机、扬场机、输送机、喷药机等全套世界一流的30多台农业机械。他的接班人,就是还抱在她妈妈怀里的3岁的葛豆豆。真想象不出,到她那个时候,会操纵什么样的农业机械,农场会建设成什么样子。

葛柏林“自己拥有一片土地,自己耕耘,自己收获”的理想实现了,更重要的是他还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为自己的祖国做出了贡献,显示了一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生命力。建立家庭农场以来,他们已生产粮食1.2万吨,从2000年以来,每年产粮豆1420吨,能装40节车皮。如果按每人每年150公斤口粮算,他的农场给养近一万人。他们农场的粮食商品率95%,优质品率100%。王道明书记是葛柏林的老朋友,无论是在859同农场或在建三江工作时,都给这个示范家庭农场很多支持,他说,在全垦区二十多万个家庭农场中,无论规模、现代化程度、粮食产量、销售收入,葛柏林家都是独占鳌头的。说着,林莉拿来两个奖状给我看,那是2003年农业部颁发的“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全国种粮十大标兵”的奖状。葛柏林指着窗外说,还奖给我一台拖拉机呢,那不,正停在场院上呢!

同类推荐
  • 所念人,所感事

    所念人,所感事

    我们真的要过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有时候,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有时候,回头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儿,方能彻底理解生活,方能在旅途中长大。一个城市,几个男女,几段爱情故事,落幕!
  • 沙郡年记

    沙郡年记

    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 诗学第四辑

    诗学第四辑

    一种诗歌观念的形成和固化,除需要有勇气的开拓者之外,一群人甚至几代人的坚守与倡扬更是不可或缺。如此这般,曾经的"先锋话语"亦或"不经之谈",...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青岛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热门推荐
  • 天赋战师

    天赋战师

    给无极战神当了替死鬼的段烈为了回到家乡无意中误入了异界,拥有秘药、锻造、徽印、鉴定四系大宗师的段烈其实还是一个天赋战士,七系的斗气、海量的战典知识,让他一跃成为最强战神,在高手如林、神圣遍地的战魂大陆上演了一场精彩的传奇。
  • 无颜谋妃

    无颜谋妃

    一朝梦碎,她附体重生。说她是无颜妖物?素手轻点,嫡母恶父双双归天。说她是红颜祸水?勾唇一笑,天凤南暨战火不休。断情绝爱,偏偏百变王爷死皮赖脸,冰山皇子霸情夺爱,前世冤孽追悔不休!远离朝堂,可恨家事国事步步相逼,神秘身份不得安宁,苍生愚昧敬她如天!无颜谋妃,倾城祸水,无奈叹一声,无情总被多情扰,逆天改命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穿越之红颜杀手

    穿越之红颜杀手

    义父的背叛让杀手秦岚穿越到了古代,但仍然摆脱不了杀手的宿命,为什么,她一定要按照命运的安排一步步向前走,她不要。她,只要安静的和家人一起生活;她,并不想有那么多的光环,她,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女子……只是,偏偏人生的命遇不由自己做主。
  • 幸好我们曾遇见

    幸好我们曾遇见

    彼时的乔小桥,是演艺圈的阳光御姐,事业爱情双丰收。机缘巧合,她先是邂逅枫国酒店总裁展锋,后又偶遇风流影帝周子安。她看似平静的感情生活,一朝风云变幻。看似蒸蒸日上的事业,竟也因这两段离奇邂逅变得危机重重。危机当前,素来腹黑狡猾的奸商,竟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机遇在手,表面款款情深的影帝,原来另有一番曲折心意。有人说,人世间最难得的便是荣辱同担,甘苦共享,可谁知,情侣间最庆幸的不过是遇见了,就不曾错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肝胆病调养食方

    肝胆病调养食方

    肝胆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胆石症等。其中病毒性肝炎又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等不同类型。各种肝胆病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可能形成“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的传变三步曲。肝脏有病,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囊有病,也可能影响肝脏功能。因此,维护肝胆功能的正常,对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
  • 撕夜

    撕夜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扑倒蜜桃甜心:总统的宠儿

    扑倒蜜桃甜心:总统的宠儿

    大梦初醒,纯真少女早已背负三条人命,却强硬的被恶魔扛上肩头,关回‘囚笼’……扣子一颗颗崩落,衣服碎裂的那刹,他扑了过来……为爱沦陷,当她看清他罪恶嘴脸,她却已被迫成为嗜血黑帝的甜心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