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3300000039

第39章 文艺学学术史(8)

关于如何看待“莫封闭、要开放”和中西交往的作用,梁启超曾说,要用“彼西方美人为我育宁馨儿以亢我宗”。现代文艺学就是中西交合而产生的“宁馨儿”。现代文艺学中所常常出现的一些命题,如文艺是生活的反映、文艺是特殊的意识形态(或“审美意识形态”)、文艺是自我表现、文艺是“苦闷的象征”、文艺是生命力的外射、文艺是“有意味的形式”等等;现代文艺学中所经常使用的一些范畴、概念、术语,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反映现实、表现理想、形象、典型、悲剧、喜剧、形象思维等等;许多现代文艺学家的哲学思想、世界观、审美观,如进化论、实用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等;都是来自西方。看看这些事实,我们不能不信服“现代文艺学作为中西交合的产物”这个客观存在。

历史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有人问,假如没有“外力”,没有开放,中国自身能否发生转换?我说,对于历史来讲,“假如”、“假设”、“假想”,没有意义。历史不容假设。历史没有草稿。历史是各种主体力量在诸种客观条件下进行选择的结果。历史既不是主观任意的,也不是宿命的、决定论的。已经走过来的历史事实是:“外力”注入“新质”,“转换”才发生了,现代文艺学才“诞生”了。不重视开放,无视中外交流,看不见外来学术思想的输入对中国文艺学学术发展变化的重大影响,是不能真正把握住二十世纪中国文艺学的内容、性质、特点和运行规律的,也是不能促进今后的文艺学发展的。

当然,每一阶段和时期的文艺学研究实行开放、引入外来学说时,也可能同时带有这样、那样的弊病,这也是我们需要总结的;但是,一般的说,我们应该更多地从积极方面对开放和中外交流给予重视和理解。打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同亲或近亲繁殖,生命力可能愈来愈弱;远缘杂交,常常会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当然,精神领域的生命运动不会如此简单。最近,有一位学者指出,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一种学术思想,这种学术思想的存在理由也就失去了。一定历史时期之内,假如没有另外的学说与之相抗衡,则占据主流地位的学说内部,便会分裂、内耗乃至自蔽。他这里所说的是一个民族之内。我赞同他的意见。但我认为这个主张同样适用于或更适用于外族学术思想对本族学术思想的碰撞与结合。从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看,正是外来学说、思想、方法的引入,使中国文论发生了质的变化。前面谈到,梁启超、王国维等人引入外来思想进行文艺学研究获得巨大成果。“五四”学人同样引入大量和多种外来学说,写出了与传统文论不同的新的文章、着作,硕果累累。三、四十年代,一方面引入了许多西方现代派的文艺思想、学说(如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等等),另方面大量的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苏俄文艺思想,这些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为中国现代文艺学研究开了新生面,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中国雄霸了半个世纪以上。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量外国的思想、学说涌入中国,使我们的文艺学学术面目又发生了巨大变化。

(3)多元化

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其一头一尾最繁荣的两个时段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多元化。这两个时段的文艺学,学说迭起,思潮并生,呈现空前的多样化、多元化景象,文艺学因此而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但是,中间的几十年时间,特别是六、七十年代极左思潮肆虐的那个阶段,学术研究上也搞舆论一律、一言堂、一元化,“文革”中更是所谓“百家争鸣,最后听江青的”,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往往扣上政治帽子加以批判。譬如,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本来纯属学术问题,后来当作“资产阶级”立场、思想加以讨伐;胡风的文艺思想观点,包括他关于现实主义理论的学术文章,最后更是上升为“反革命”予以治罪;“文革”期间“批儒评法”、“评水浒”等,更是只允许一种观点说话。这就造成了一段时间学术研究包括文艺学学术研究凋零、衰败,万马齐喑。对学术发展来说,多样化、多元化,绝对是一个好现象。多元化、多样化的氛围,也是学术发展的最好氛围。因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从学理上说,绝对是发展学术的好政策。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切实贯彻执行。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学术研究,特别是文艺学学术研究,当能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候,当历史地造成多样化多元化氛围的时候,就是最发展、最繁荣的时候;当不允许多元化、多样化,只能“舆论一律”、一家独鸣的时候,学术之花就凋零、就衰败,文艺学园地就一片萧杀景象。就此,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是有不少经验教训可以总结的。

至少单就学术研究、特别是文艺学的学术研究来说,它的发展和繁荣必须有多元共生、多元并存、多元竞争、多元对话的时代氛围。在学术上,我们需要的是“和”而不“同”,而不是“同”而不“和”。因为,正如古人所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不要认同于和习惯于以往相当长时间里形成的“你灭了我、我灭了你”,“你吃掉我、我吃掉你”,“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定式。事实上,中国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从总体上来看,也并不是“你灭了我、我灭了你”的历史,即使从表面上看,似乎一时被“灭”了,消失了,但它的根并没有死,一旦时势变迁,便会“春风吹又生”,说得不好听点儿,就是“死灰复燃”。我们不能把二十世纪文艺学学术史写成“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历史。不能写成一种学术主张或学术流派、一种学术思想或学术观念,绝对正确,是绝对真理;而另一种,则是绝对错误,是绝对的“妖孽”、“谬种”。这不符合历史事实。而今后的文艺学建设和发展,更不能采取“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方式,只能走多元化、多样化的道路。

我们迎来的是文艺学的多元对话、多样发展的时代。

二十一世纪是文艺学的多元对话、多样发展的世纪。

(4)处理好“知”与“思”的关系

最后我要讲到处理好“知”与“思”的关系。百年来我们的文艺学研究,我认为有一个重要不足,即往往缺少哲理深度。究其原因,乃没有很好地把“知”与“思”结合起来。文艺学和美学既须有“知”,又须有“思”,是“知”和“思”的结合。“知”主要是把握和认识对象本身是什么,它的客观规律,它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是什么样的。也可以说,“知”的问题基本上是科学范畴里的问题。“思”主要是在认识对象是什么的基础上,对它的意义进行叩间、思想、思索、思虑,包括对它的意味进行体察和领悟;同时还要对对象与主体之间关系的意义进行叩问、思考、思索、思虑,包括对这种关系的意味进行体察和领悟。也可以说,“思”的问题基本上属于哲学范畴里的问题。我还要再次强调:科学主要回答对象是什么的问题。这所谓“对象”,既包括人之外的一切外物,也包括人自身。但这“人”,是作为“客体”、“对象”而言,不是作为“主体”而言,如人类学、心理学等所面对的人,是作为“客体”、“对象”去进行研究和阐释的。所以说,科学问题是客体性问题;与此不同,哲学所涉及的是对象的意义、意味问题,是人的主体性问题。仅仅回答对象是什么,这是科学;而对对象的意义、意味进行思考、体认、领悟,才是哲学。所以说,哲学所面对的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问题。当哲学涉及对象时,它的着眼点不是在对象本身,而是对象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和意味,也即人的主体性问题。对象自身无所谓意义和意味,只有引入人--主体,对象才有了意义和意味,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就是人学,是人进行自我叩问、自我思考、自我体认、自我领悟。这样看来,文艺理论和美学既关涉到科学问题,也关涉到哲学问题。好的文艺理论和美学着作是科学与哲学的结合。就其科学层面而言,它比哲学要“具体”,具有形而下的性质;就其哲学层面而言,它比科学要“抽象”,具有形而上的性质。

但是,过去很少有人从“知”与“思”相结合的角度来界说文艺学和美学的性质和特点。也很少有人以这样的角度作为标准来考察文艺学和美学的现状及其优劣、得失。而“知”与“思”作为文艺学与美学固有的两种主要特质,其结合的好与不好的问题,关乎整个文艺学学术研究的水平。我们的文艺学和美学着作或论文,就常常存在“知”与“思”的割裂问题。有相当多的着作和论文仅停留在“知”的层面、科学的层面,缺少哲学的深度。它们着力研究的是对象本身是什么(当然,如果能够准确把握住对象本身的面目并描绘出来,也是有价值的),着力于对象本身的具体现象的描述和说明,至于这现象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意味,却未进一步思索和体察。还有一部分着作和论文表面看起来很富哲学意味,但仔细推敲,又觉得玄之又玄。为什么?因为它们的哲学思考并不是建立在对文艺现实的具体而准确的把握的基础上,而是从古代或外国借用来某些观念,从而对观念本身进行思考。这样,就令人感到他们的“思想之花”开放在空中,而不是开放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土地上。其实,文艺学是既与科学也与哲学相通的,既要深入科学层面,也要深化到哲学层面。而特别重要的,文艺学家更应该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海德格尔所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可以看作是强调审美的哲学意味,强调诗与哲学的融合。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那些好的文论家也常常是哲学家的缘故,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大哲学家常常撰写文艺美学或文艺理论着作的缘故。西方的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中国的朱熹、王夫之等,都是如此。

我觉得,在二十一世纪,我们的文艺学和美学应该在“知”与“思”的完美结合上下功夫。

1999年国庆假日,北京。

同类推荐
  • 记忆的痕迹

    记忆的痕迹

    本书文笔流畅优美,视角独特,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读者收藏!
  • 徐志摩诗歌全集

    徐志摩诗歌全集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生前发表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诗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诗篇,合并为《醒!醒!》。诗人虽然轻轻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会永存于读者心中。
  • 仟余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仟余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邙珠

    邙珠

    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天地开辟阴阳,阴阳两大族群阵营下,无数的小族生命繁衍。一切,从这里起航!新时代的诞生记……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丑小鸭也吃香蕉

    丑小鸭也吃香蕉

    公车上由一根香蕉引起的误会,竟然牵引出一场多年前的男女口角恶斗。好不容易走后门进了一流企业,谁料到车上“仇人”居然成为她的上司。他腹黑,她就装小白。他强势,她就扮顺从。他厉害,她就变跟班。于是,卯上了,斗起了,纠缠了…直至他温柔,她才发觉,沉沦了。
  • 废材逆天:兽妃倾天下

    废材逆天:兽妃倾天下

    一朝穿越,异世重生,谜团滚滚袭来,到底是阴谋还是巧合,到底是命中注定还是被人安排。在成为强者的复仇之路,简单而困难,却又惊心动魄,每次毙命的危险关头却又化险为夷。她最幸运的事就是在这场艰险的道路上遇见了他,是他的出现给了她无限的动力,黑暗神殿?无情殿?这两大的势力不过是给她练手罢了。有他的相伴,契约兽的相随,朋友的陪伴,这些都是她的幸运所在。一次次在死亡边缘徘徊,却从来没有放弃的念头,这就是她——云轻羽。[作者第一次写文,诸多不好望包含。群号:392112094输入你喜欢的人物名字方可通过审核]
  • 天下姐妹

    天下姐妹

    大姐与边防军黎京生深深相爱,由于家庭变故,黎京生转业回到了北京。五年里,两人天涯咫尺地固守着一份承诺。二妹考大学来到北京,她代替大姐照顾黎京生和他的母亲。终于也代替姐姐嫁给了他。大姐为了圆自己的军人梦,偷偷改了三妹的大学志愿,三妹考上了军医大学,姐妹却反目成仇。多年以后,二妹为了事业远赴重洋,黎京生却失业下岗,并且得了尿毒症。大姐放弃自己的事业和优秀的男友,再次来到他身边,为他捐肾。三妹的丈夫在执行一次飞行任务时牺牲,留下了遗腹子。来自一个家庭的三姐妹,在经历了坎坷风雨之后,终于都得到了自己坚定地追求的东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独傲九天

    独傲九天

    地狱归来的男子如何在这块大陆上面征服少女、斩杀仙人,让人闻风丧胆的魔在他看来也就只是蝼蚁,而让人崇拜的神也只是他的奴隶。强大的技能,强悍的身体,逆差的时间修炼,坚定的毅力,让人疯狂的法宝......
  • 玉面狐狸

    玉面狐狸

    “你不是人!”惊惧而不甘的怒斥声响彻了整个院落,可是却空空的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你骂吧,我听着呢”依旧笑颜甜美的女子,慵懒的瘫坐在椅子上,看着院落中恼怒交加的冷艳女子。“就算我招惹了你,可是他们没有啊,你怎么忍心让那么多的人陪葬,特别是冷大哥,他对你那么好,你怎么能这么对他”指责声逐渐转变为痛哭,她看着眼前的女子,突然觉得好害怕,她好后悔,后悔自己的无知,后悔自己的骄纵,不但连累了整个家族,就连武林也因此而面临劫难。可是她最担心的还是那个封神俊朗的男子,她心目中唯一的男人。“呵呵,骂够了吗?如果骂够了,你现在上路还能赶上他们,或许你还能救回他们,前提是他们能够放弃触手可及的宝物”筱筱好心的提醒到,她不是担心那些人的安危吗?那就去警告啊,她可没拦着她的去处。只不过贪字头上一把刀啊,那些所谓的名门正派,英雄豪杰能逃过此劫吗?她拭目以待。筱筱——柔弱、甜美是她的外表;乖巧懂事是她的做派;然而小鹿般纯洁迷茫的眼神下却是让人胆战心惊的战栗;名门正派的俊逸侠客身份不明的浪荡游子憨厚老实的忠实跟班美女、宝物、权利、欲望,一切只不过是她的手中玩物,为的只是抚平心中那唯一的仅剩的良知。介绍自己的完结文:《笑面罗刹》《随心皇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