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3300000025

第25章 在全球化面前(1)

全球化:无可回避

全球化现象已经是无可回避的历史事实,如何对待全球化,也已经是不能不回答的问题。在别的文章中我曾说过,应该区分两种不同的“全球化”。一种是以“全球化”之名,行经济沙文主义、政治霸权主义、文化霸权主义之实,得狭隘民族主义之私利。我不赞成这样的所谓“全球化”。另一种是符合文化发展本性的全球化。按我的理解,这种全球化,是指地球上各种不同的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各种范围、各种程度、各种途径的交往、碰撞(甚至免不了厮杀),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融通,从而在某些方面或某些部分达到统一,实现一体化,某些方面、某些部分难以一体化(或者说不可能一体化),但可以在保持个性化、多样化、多元化的情况下,互相理解、彼此尊重,达成某种价值共识和价值共享,促成全球性的人类文化繁荣。我还曾引述《共产党宣言》中的话,说明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赞成全球化的,他们描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全球化现象,论证了它的价值和趋势: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人类文化就是沿着全球化的基本路数走过来的。在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里,全球化是难以避免的,也可以说是不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它是一种历史规律,你拿它没办法。无论从历史的方面说,还是从逻辑的方面说,都是如此。

不言而喻,地球上各种不同的人群、种族、民族、社会集团以及他们的文化(硬文化、软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等等)的确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但是差异再大,也很难避免互相之间发生联系、发生影响,尤其是在现代。学界一般认为,语言和文化的扩散大体存在两种模式:一为人口扩张,即人口迁徙模式;一为文化传播模式--人群间有文化传播,基因交流却有限,如英语(文化)在当今各国之普及。所以,不同人群、种族、民族、社会集团以及他们的文化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交融,虽然有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方面的因素,但那不是主要的;就人类本性而言,文化的互相联系、交融、影响、作用,才具有根本性。这里有一项最新的科学研究报告作为例证。二零零四年九月十六日,英国《自然》杂志以“遗传学证据支持汉文化的人口扩张模式”为题,报道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和摩尔根-谈家桢国际生命科学中心文波、李辉等人的研究成果,揭示汉文化的扩张的确伴随着大规模人口迁徙,而这场由北向南的人口迁徙中,从遗传学角度说,占主要地位的是男性;从文化学角度说,是硬文化、软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等等的弥散和扩张过程。北方汉族人群带到南方的先进文化将南方人群同化,使其成为汉族的一部分;文化将当地人社会形态和精神面貌进行了融和,并没有改变当地人身上的遗传基因。通过南北差异基因的比较研究,源于黄河流域到后期始于长江流域的向周边和边远地区的扩张,在遗传上并没有取代这些地区以前存在的人群,只是从文化的角度将当地人的基因库同化为汉族的一部分。从有史记载以来,中原地区汉族人群向南方和西南方向的扩张只是一个政治和军事上的征服过程,这种征服的直接结果就是汉文化的渗透和同化。因此,汉族只是文化上而非血缘上的完整群体。汉族本身是多元的基因库被同一个文化(汉文化)同化、融和和统帅的产物。人群的迁徙性很大,由此导致较高的基因流,这或多或少模糊了人群扩张分化的历史。虽然历史的痕迹在生物遗传上还是有所保留,但是从文化角度讲--不论是硬文化、软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等等,却是一个弥撒、扩张、交流、融和的过程,扩大一点来说,就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

其实人类的历史,宏观的说,就是不断全球化的历史。科学家们说,一百五十亿年前宇宙诞生,五十亿年前太阳系诞生,四十亿年前生命诞生,五亿年前具有心脏和循环系统的“海口虫”诞生,三百万年前人类诞生。地球是一个整体。地球上的人类,虽然是分散居住和生活的,但是彼此之间是可以相通、需要相通、必然相通的。普遍联系是宇宙的通则,人类作为有意识的族类更不例外。生活繁衍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类,有着趋向全球化的天然基础。起初,人类的文化是在不同的地域独立产生和发展的,后来不同文化逐渐联系、交流、碰撞、影响、融通,开始了慢长的全球化历程。人类文化具有某种天生的弥散性,是任何地域的、民族的、国家的边界所挡不住的,尤其在当今电子传播媒介越来越发达的时代,海关、国界对于互联网起不了拦截作用。上万年前秘鲁人发现的马铃薯和印第安人发现的番茄最终成为全球化的食品,中国人发明的火药传到西方又传遍世界供全球人使用,喝茶也不再是中国人的专有习俗而风靡全世界,莎士比亚、曹雪芹、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鲁迅的作品被翻译各种文字激动着世界各大洲的读者……。这不是全球化又是什么呢?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的传播,汉代张骞、班超等出使西域,汉唐通往大食、大秦丝绸之路的打通,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分裂,阿拉伯世界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形成,十字军东征,蒙古帝国的大面积扩张,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资本主义自近代以来在全球范围的推行,世界市场的形成,西学东渐,十九世纪中叶之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二十世纪社会主义世界的发展,二十世纪后期电视直播、电子文化、网络媒介创造的信息快速通道,信息时代的到来,等等,这些都是全球化过程中留下的脚印。不过在资本主义时代之前全球化是极其缓慢的,从资本主义时代起则变得十分迅速,而在信息时代,更有了电子传播的加速度和全方位的广度。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来看,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各国的全球化,大约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即“文”的方式和“武”的方式;而且二者常常有交叉,“文”中有“武”,“武”中有“文”。

“文”的方式

所谓“文”的方式,是指通过和平友好的交往、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价值共识,价值共享,达到融通、融合。譬如,唐代文成公主进藏,嫁于松赞冈布,把先进的汉文化带到西藏,无疑也会把藏族的优秀文化带到内地,这就是“文”的方式。再如,中国与西域各民族、与西方及海外各民族、各国家,通过丝绸之路(陆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互相通商,进行文化交流,这也都是“文”的方式。在汉代,西域各国贵族子弟经常到长安学习汉文化。据说,与汉通婚的乌孙王生了个女儿,长成后来中国学弹琴,路过龟兹,被龟兹王留作夫人,并一同到长安学习汉人生活风习。正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优秀文化、各种发明创造,传到西域、西方和海外;西域各民族、西方和海外各国的优秀文化,也传到中国--拿音乐上常见的东西来说吧,我们的胡琴、琵琶,不都是西域来的吗?史载,在汉代以及汉代以前,中国传到西方的,除尽人皆知的丝和丝绸等丝织品之外,还有漆,钢铁,凿井术,特别是炼钢术,等等。中国的丝和丝织品在战国时期就闻名世界,公元前四、五世纪,希腊人称中国为塞里斯(Seres),意思是丝国。大宛从中国学会了凿井术、炼钢术。罗马博物学者普林尼(公元二七年--七九年)在其着作中对中国铁器大加赞赏,称之为优良的卓越的产品。西方传到中国来的,家畜有汗血马,植物有苜蓿、葡萄、胡桃、蚕豆、石榴等等。张骞带回《摩诃兜勒》乐曲,乐府因之而造新声二十八解,朝廷用作武乐。西汉晚期,印度佛教哲学和艺术,通过大月氏传入中国。希腊罗马的绘画也在公元一世纪中传到天山一带。到唐代,中外交往更发达。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与外国交通路线,重要的就有七条。陆路五条:(一)自营州(河北昌黎)入安东道,(二)自夏州(陕西横山)通大同云中道,(三)自中受降城入回鹘道,(四)自安西入西域道,(五)自交州通天竺道。海路两条:(一)自登州(山东蓬莱)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二)自广州通海夷道(即从广州出航,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地以至印度、斯里兰卡,再西至阿拉伯即大食国)。当时中国航海已经很发达。据阿拉伯人苏莱曼《东游记》说,唐时中国海船特别大,波斯湾风浪险恶,只有中国船能够航行无阻,阿拉伯东来货物,都要装在中国船里。中国瓷器最受世界各民族欢迎。埃及开罗南郊福斯他特遗址发现唐至宋初瓷片数以万计,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发现大批唐三彩、白瓷器、青瓷器,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也发现唐瓷片。婆罗州北部沙捞越地方,发现唐朝人开设的铸铁厂,等等。

以“文”的方式相互传播交流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眼镜。一九九九年底,我和同事在英国剑桥大学作学术访问。一天晚上曾与一位史学教授交谈,问他近来研究什么课题。答曰:眼镜。他饶有趣味地谈起眼镜的历史,眼镜与中国,眼镜对人类的意义等等。那个晚上,我们应剑桥某学院邀请,赴教授“高桌”晚宴。席间,在能说话的空当儿,以及饭后喝咖啡时,我耳际充溢着“眼镜”以及与眼镜有关的事情,直到与那位教授朋友说晚安。很愉快,而且受益匪浅。十三世纪末,眼镜出现于中国并很快传到欧洲。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大约是公元一二六零年)写到:“中国老人为了清晰地阅读而戴着眼镜。”十四世纪,中国绅士愿用一匹好马换一副眼镜。那时,镜片多用水晶石、玫瑰石英或黄玉制成,为椭圆形,以玳瑁装边。戴法:有的用紫铜架,架在两鬓角上;有的用细绳缠绕在两耳上,或固定在帽子里。也有人用一根细绳拴上一块装饰性的小饰物,跨过两耳,垂于两肩。将眼镜从中国引入欧洲是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并且逐渐普遍使用。西方人如何戴?开始是安上手柄,或安在手杖上,后来用绳子系于胸前,逐步发展成长柄眼镜、长柄双眼镜、夹鼻眼镜。欧洲人的大鼻子特别适宜于戴夹鼻眼镜。托尔斯泰说:“瞧那为眼镜而生的鼻子!因为它,我们才有了眼镜。”十六世纪,西班牙人把丝带绑在镜架外侧然后挂在耳朵上,并且眼镜在西班牙顺利传播。一七三零年,英国人制成双钩于耳的眼镜。但眼镜在英国的传播历程颇坎坷。牧师们说:“企图用眼镜来恢复衰退的视力,是对仁慈的上帝之恶意挑衅。”这使人想起中国清代初建铁路时,也曾遭到朝廷大臣们的反对,理由是:这怪物破坏了祖宗的风水。清朝大臣与英国牧师乃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西方和日本制作眼镜的先进技术又不断回传到中国。从小小眼镜,可以见到全球化的蛛丝马迹。

再如马镫。马镫虽小,作用很大,它使骑士和战马结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效力;如无马镫,当马飞奔或腾越时,骑士们只能用双腿夹紧马身,同时用手紧抓马鬃才能避免摔下马来,限制颇大。马镫犹如眼镜,它是一种媒介。按照麦克卢汉的说法,媒介即讯息。它给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掌握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它甚至可以改变人的活动方式、观察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由此,小小马镫或眼镜,可以改变世界。没有马镫,就不会有蒙古大帝国,不会有蒙古铁蹄横扫欧亚大陆,越过科尔巴千山,挺进高加索,征服乌克兰,直逼匈牙利。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事实是:马镫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但准确的时间目前学界尚无定论。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为赵国训练了一支骑兵,是军事史上一项伟大变革。但是,在当时还没有马镫。秦时也没有。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中出土了许多与真马大小的陶马,马具齐备,但就是没有发现马镫。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三一二年)中国有上马用的单马镫。一九九三年,在吉林市郊帽儿山墓地十八号墓中出土了一副马镫,用铜片夹裹木芯,以铆钉缀合加固。这是我国出土年代较早的马镫。帽儿山墓地年代大致相当于西汉中晚期至南北朝。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零年,南京象山发掘了东晋琅琊王氏族墓群,七号墓中出土了一件装双镫的陶马,墓葬年代为东晋永昌元年(公元三二二年)或稍后。这件陶马的双镫也是已知马镫的较早实例。马镫发明后,很快就由中国传到朝鲜,在公元五世纪的朝鲜古墓中已有了马镫的绘画。至于流传到西方的马镫,是首先由中国传到土耳其,然后传到古罗马帝国,最后传播到欧洲大陆的。英国着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对中国发明的马镫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关于脚镫曾有过很多热烈的讨论……最近的分析研究,表明占优势的是中国。直到八世纪初期在西方(或拜占庭)才出现脚镫,但是它们在那里的社会影响是非常特殊的。林恩·怀特说:‘只有极少的发明像脚镫这样简单,但却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说,就像中国的火药在封建主义的最后阶段帮助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一样,中国的脚镫在最初却帮助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小小马镫的传播同样也是全球化的一个证明。

同类推荐
  • 解放天津(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天津(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毛泽东声东击西诱敌固守围而不打,蒋介石试图拉傅作义南撤,以加固长江防线。傅作义主张“固守平、津、塘依海作战”。由此为解放军创造了战机。林彪天津还未开战就坦言胜券在握,用鲜血钻穿“铜墙铁壁”活捉陈长捷……
  • 爱恋五千年

    爱恋五千年

    《爱恋五千年》是一部融爱情、亲情、民族情于一体,诗文井茂的爱情史诗。该书通过近百个爱情历史故事,歌颂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夫妻互爱、情侣忠……
  • 做最好的面试官

    做最好的面试官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招聘作为企业获取人才的重要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企业招到合适的人才,是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很多招聘工作往往不够理想:用人迫在眉睫,可是却招不到合适的人;面试中表现不错的人,可实际工作以后却不能胜任。那么,招聘工作如何开展才最好呢——这就是《做最好的面试官》要探讨的问题。无论作为企业招聘工作参考,还是人力资源工作者个人学习,《做最好的面试官》都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相信本书一定会给你带来益处!本书由刘翠编著。
  •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愤怒的乡村:鲁彦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

    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

    该书以比较的眼光分析了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状况,阐述了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的特点,实现了中西相关研究领域的沟通,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别惹草包傻妃

    别惹草包傻妃

    她赫赫有名的佣兵首领,竟然穿越到一个13岁的傻子皇妃身上,克死皇帝夫君之后,竟被赏赐给亡夫的白痴皇儿做正宫!没想到小夫君色胆包天,洞房花烛夜前夕,就要她侍寝!“小楚楚,我可是你名义上的娘亲!”她眸光一冷,杀意腾腾。“很快,你就会是我名副其实的妻子!”小夫君司马楚邪魅一笑,近得她身前,在她脖子上烙下属于他的印记……
  • 萝莉老妈:天才龙凤胎

    萝莉老妈:天才龙凤胎

    “签了它滚吧,以后不要再出现在我面前,几年不见,胆子长肥了不少啊!”男人调笑的看着已经今非昔比的女子,发现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单纯的小女孩,自己究竟错过了什么?,他们说你是我的爹地,=弃坑,我会给你一笔丰厚的赡养费足够你以后生活无忧。”眼前英俊的男人丢下一纸离婚协议书头也不回的走出她的视线,独留被泪水模糊了双眼的她.五年后“叔叔。你是吗?”一个小破孩屁颠屁颠走到男人面前拉着男人的西装裤疑惑的看着他。“女人,你敢偷偷生下我的孩子,勿入==弃坑,勿入=
  • 闺谋天下:宦王的惑国毒妃

    闺谋天下:宦王的惑国毒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惊才艳绝的首席特工,他是琰戈大陆威名赫赫的闲散宦王!三世为人,她遇上他!他诓她,骗她,宠她,她该如何修理他?她偷他心,夺他魂,推倒他!然后,嫁给他,嫁给他,嫁给他···生生世世祸害他!江山踩脚下,养只小萌娃,闺中小谋略,毒惑全天下!
  • 重生为农

    重生为农

    在大陆演艺圈中,只能算是二线明星的秦思蓝重生了,她很幸运的拥有了再来一次的机会。作为新一代的重生人士,她该如何去书写自己的第二次人生呢?继续当明星?忍受不了演艺圈中肮脏的潜规则。寻找完美的爱情?前世自己受够了男人的丑恶嘴脸,不太相信还有什么完美。叱咤商场,呼风唤雨?自己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好吧,好吧……既然如此,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平凡的农民吧。呃……貌似她做农民也是做的和别人与众不同呢……————新书《家和农事兴》已上传,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去看看!
  •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本书采录唐、五代139位作家的诗歌作品326首,其中五代作家3人,作品3首。本书中作家的排列,先以其主要活动年代归某一历史朝代。在同一朝代中,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无考者,则以其主要活动年代量情插入。同一作家的作品收录两篇以上者,尽可能按有关总集或个人别集的顺序排列。无名氏的作品则依其在有关总集中的位置加以处理。本书每一篇作品均在时代及作者前列出两个字的概括话,用以概括所写内容,另有内容、特色、注释、赏的等栏目。对典故和难懂的字句,一部分在注释栏目中加以解释,另一部分随文串解;以赏析为重点,一作品一赏析。
  • 重生复仇:异能废嫡女

    重生复仇:异能废嫡女

    上一世,她是南宫将军府的废物嫡女,为庶母庶妹所迫害,被打入天牢,与鼠蛇蚁虫为伍,最后被庶妹一箭穿心而死。这一世,她因恨重生,身上还带着不为人知的异能,她誓要将那些害过她的人都千刀万剐,下斩庶母庶妹,上将太子拉下马。南宫凰:“我欠你一条命,你有什么要求?”拓跋战睿:“我只想宠你、纵你一世!”
  • 凰尊

    凰尊

    【凰尊第一部】她,与挚爱陨落在末世,自己却重生于异世。曾经,她是末世至强者,现在,却是一只娇弱的兔妖。即使如此,又如何?她必逆仙破苍穹,踏遍千洲万河,只为寻觅尔踪,与之相见!
  • 青年创业课:三年之内成为富翁的人脉经营

    青年创业课:三年之内成为富翁的人脉经营

    培养自己的人脉圈,找出自己人脉关系中的贵人,向他们借力,就能大大加快自己积累财富的速度;人脉中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只有善于思考,提高警惕,才能避开雷区,在经营人脉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内容环环相扣,实用性强,希望大家在认识到人脉的重要性的同时,学到成功经营人脉的策略和具体方法。
  • 后宫纷争

    后宫纷争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必属巧合~——————————————————————————————她,名列大清盛朝[第一大美人]之称,被迫放弃了与自己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的恋人,无奈嫁入深宫,在大婚的那天晚上一见到他,清盛朝皇帝,她总算见识到什么叫跋扈嚣张的气焰,他不但恶声警告她不准靠近他,还让她的姐姐从此与她为敌.他,传说中傲然无情的清盛朝皇帝乃世间罕见的美男子,性格冷酷强悍、人人畏惧,俨然有着冷面王的素称。在他还是阿哥的时候,他就把心给了自己所爱的人,在册封皇后的当天,当她快要回到自己的身边时,却被这清纯绝美的女人耍了手段得到皇后地位,跋扈嚣张的他生气的把责任全归咎于她,不但不宠幸于她,视她为眼中沙肉中刺,大婚当天同时把她姐姐册封为淑妃,让她成了全天下的笑柄。一场封后封妃,一场闹剧,使姐妹俩共伺一夫,从此后宫不得安宁,她能在这斗争永无休止的深宫中幸存吗?而个中的爱恨情仇、纠葛孽债孰胜孰败,孰对孰错,又有谁能说得清?———————————————————————————————姒儿已完结的一个坑《我的宝贝娇妻》【隆重推荐】(姒儿友人哒文文):妖精传说《绝代公主的另类爱情》无悔抉择《穿越之恩怨江湖》(已完结)无悔抉择《苍天捉弄之无心女王》婉如初上《妻妾成群》宇书《暴君的禁脔》————————————————————————后宫视频:?pstyle=1《后宫纷争》引言+楔子视频:?pstyle=1四儿新文:《诱惑我的爱》——————————————————————————————喜欢姒儿书的亲们可以加群:75955488敲门砖为姒儿名下作品任何一个人物或书名o(∩_∩)o...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掌握受孕时机,获取早孕信息。避免有害因素,慎重服用药物。重视孕期营养,保持适度运动。选择分娩方式,促进体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