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1200000029

第29章 好狗照三家(1)

六六镇上,自出了个张家山民事调解所,说好的有,说不好的也有,竖大拇指的有,指张家山脊梁杆子的也有。不过,公平而论,自有了个张家山,方圆地面,恶人们不敢强出头了,即便出头,也是权衡再三,有了充足的耍黑皮的理由,再动作。好人、良善人心里踏实了,晚上敢走夜路了,遇事情,只要有理在,也敢强辩三分了。六六镇上,那些原先穿四个兜,尔格穿夹克衫的干部们,做起事情,想要胡来,心里先有个顾忌,那个镇东头,站着个大个子哩。

公家人说,这一块地面在走向文明进步,社会风气好转。老百姓说,好狗照三家,好汉照三庄,有张家山这条咬狼的狗在六六镇站着,是这块地面的造化。更有好事者,受过张象山恩惠的人,挥动锤子,凿了一个石碑,立在张家山民事调解所门前,碑名就叫《功德碑碑文历数张家山出山以来,所办的种种好事,颂词不断。地方报纸的记者听了,甚觉新鲜,认为有新闻价值,于是一篇通讯,在报纸上登了,张家山因此而声名远播。

有了上述这些,张家山不免得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尔格,算真是活成人了。闲来看报纸,听广播,看到尔格大小一个单位,都有个歌什么的,公司有公司歌,学校有校歌,农场有场歌,就连西京的一家饺子馆,也请名家作词、名家谱曲,造了一首馆歌,每天午间,在电台的经济节目里吱吱呀呀地放着。张家山心想,我的这个单位,这么重要,我本人以及谷子干妈、李文化,这么优秀,这张家山民事调解所,是该有个所歌才对,思想清楚了,便召集所里全体人员商量这事。

想请名家作词谱曲,当然请不起。张家山民事调解所,原本就不是商业性质,用张家山的话说,是拿着个球把子往骡子身上蹭,发闲干哩,纯粹是一种自我表现而已,不图银钱图红火,纯粹是为了给这张嘴找个说话处。既然没钱,又要做歌,就得自己写。

张家山、谷子干妈、李文化,三个人先同意了这妆事情,接着便坐在那搭,绷着个脸,开始开动脑筋,发动机器想词儿。这词儿也不算难想,

好狗照三家,好汉照三庄。有张家山这条咬狼的狗在这里,是六六镇地面的一个违化。公家人说,现在讲究建设和谐社会,张家山民事调解所,是一个这方面的模范。

平曰办案中,听到的各种赞美的话,调侃的话,挖苦的话,例如好狗照三家,好汉照三庄,例如麻纸糊的一张大脸,例如红裤带、实憨憨、儿老汉之类,现在都泛了上来。大家说,李文化写,一会儿工夫,就写了三大张纸。

议论完毕,张家山接过纸看了,说这不分行、不押韵的东西,不叫歌词,看来,还得请行家拾掇拾掇。说完了,拿着这三张纸,来到六六镇小学,先求语文教师,将这些话,串成一首歌词,又央音乐教师谱了曲。《张家山民事调解所所歌》于是完成。

歌词经那语文教师润色,最后成了这样:

张家山,张家山,

陕北出了个儿老汉!

挂了个牌牌,支了个摊摊。

东游游,

西窜窜说了东家长,

又说西家姮。

领了个委姨铋裤带,

收了个后生实毪憨。

张家山,张家山!

张家山,张家山,

陕北出了个儿老汉!

麻纸糊的一张脸,四处充好汉。

东游游,

西窜宁。

好狗照三家,

好汉照三庄。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

流不走的是张家山。

哎负负,

张家山,张家山!

张家山将这歌词,在全体人员会议上念了,谷子干妈和李文化,一起站起来,一哇声反对。李文化说他不是实憨憨,他精明着哩,整个的就是一个文化人。那谷子干妈更是恼怒,羞红了面皮说,她的红裤带,大襟袄祆襟盖着,谁看见来,这么作践她,丧扬?她,不行!

张家山却开通。他不但不恼,却说,这歌词说的,倒都是些大实话,你李文化不是个实憨憨,是啥?没屈说你,至于谷子干妈,你的明?带头儿,老在外边露着哩,大人娃娃,谁没看见,男人要风流,留个偏分头;女人要风流,红裤带露外头,这歌词里,是褒扬你哩!歌词里说我张家山是儿老汉,我都不恼,你们恼什么?

张家山又说,尔格这世事,一满没样样,就拿这歌来说,咱们庄稼人说不出口的粗话、脏话,却都能进到歌里去,而且听起来,蛮带劲的,这是潮流,你们懂吗?

听说是潮流,谷子干妈和李文化便不吭声了。所歌于是确定。

立碑那天,张家山从学校里请来了合唱队。那歌子,经音乐教师谱曲,唱起来却也抑扬顿挫,有板有眼,再加上几个鼓号队员,喇叭镲子一伴奏,蛮像一回事儿,把个六六镇,满镇子都快招起来了。

镇上想要干涉,后来又一想,这事已经闹成气候,群众情绪,还是因势利导才好,于是派了个副镇长,前来参加仪式。那副镇长,正是马家砭杨树案中,满口转文的那位。副镇长坐在主席台上,细细琢磨那张家山民事调解所歌,觉得歌词内容,却也切合实际,只其中,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流不走的是张家山一句,有些刺耳,想要提出来让修改,只是满场乱糟糟的,没有个张口说话的机会。

那功德碑,是将张家山民事调解所的围墙,掏个豁豁,把碑子镲嵌进去的。慢工细活,却也做得光光堂堂,碑上功德碑三个大字,用红漆漆了,十分醒目。功德碑上,张家山民事调解所办理过的,田庄村心脏开花案,上驿村招夫养夫案,老庙沟生男生女在于男案,边墙村三轮四轮案,马家砭杨树案,等等等等,一律择其简要,碑载于册。言辞中,说不尽的溢美之词,道不尽的赞誉文章,所有能用得上的高帽子,都给张家山戴上了。

前面说了,给活人立碑,是一件稀罕事,所以报社的记者,也就打老远赶来采访,他们把这叫抓活鱼。报社之外,电视台也来,电视台记者肩膀上扛着个铁机器,一步不落地在张家山面前晃来晃去。

摄像机晃着,报社记者的照相机闪着,再加上喇叭吹着,镲子打着,张家山民事调解所所歌此起彼伏,把个张家山喜得都快晕过去了。他想:当年李自成坐龙庭,大不过也就是这么个感觉吧!

张家山风光,可却苦了谷子干妈和李文化。听着歌里唱道,领了个婆姨红裤带,众人一阵大笑,纷纷往谷子干妈的腰里瞅,更有那些和谷子千妈能开玩笑的老汉,瞅空儿在她腰里摸一把,看她是不是衿着根红裤带。害得谷子干妈绯红着个脸,直往人背后躲,生怕她家里那几个儿子也来了,看见她出洋相。

那李文化哩,也恼。他恼实憨憨这句话。他哭丧着个脸,对谷子干妈说,我这一辈子,是不要想问下媳妇了,现在,满世界都知道,我李文化是个实憨憨了。

一场热闹,总有散的时候。到了后半晌,立碑仪式结束了,副镇长走了,记者们又苍蝇一样,赶别处的新闻去了,四打圆的老乡们也都走了,喇叭不吹了,镲子不打了,所歌也不再唱了,调解所门前,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一个黑黝黝的石碑,立在墙里。

张家山站在当街里,兴犹未尽,像牛在反刍一样,将今个儿的事儿,细嚼慢咽,又回味了很久。回味完了,回到屋里,对谷子干妈和李文化说:

我很重要!我今天才意识到这一点!有些迟,但是知道了,总比不知道好!以后,咱这调解所,还要再办得红火一些。另外,要是我以后有个头疼脑热,你们记着,及时提醒我去看病,我很重要,我可不能有个三长两短!

李文化听了,恼了一天的脸,现在晴了,他捂住个嘴,偷偷地笑。谷子干妈没有笑,她转个脸儿,故作惊讶地问道:哎哟,你是谁呀?你还记得你姓啥、为老几不,我的儿老汉!

立碑这事,一赔噪,再加上念书娃娃,将个张家山民事调解所的所歌,四处一唱,好像做了广告一样,不光是六六镇,四邻八乡都知道了这个民事调解所、这个张家山。各种麻缠的事情,远远近近,都跑来寻他,调解所这世事,是越闹越大了。用老百姓的话:张家山这洋辣子,耍大了。

陕北人的意识深处,有一种奇怪的东西,这东西叫帝王意识。在这苍凉的高原上,在这贫困的生存环境中,一村一户,一处地面,往往会冒出一个或一群这样的人物。这些人物集崇高与滑稽于一身,他们手里捧着一份《参考消息》,眼睛瞅着半天云外,尽管也许自己的下一顿饭还没有个着落,但是脑子里却在盘算着那些和自己没有丝毫关系的事情。例如美国人在干什么,俄罗斯人在干什么,例如如何提醖足球运动员和观众,叫那些棒小伙子们,不要那么傻乎乎地跑了,节省一点楕力,干点农活,多打几颗粮食,多好!

地面上太单调了,能眵吸引人目光的东西太少了,也许,这是他们习惯于举目望天的原因。

贫穷和高贵,在他们身上那么融洽地混合着,无法分离开。贫困一方面委屈了他们的胃,另一方面,却刺激了他们的光荣和梦想。从而使他们在一天、或者更长的时间,沉溺于对一件事情的思考,为它找出答案来,包括我们上边谈到的那些事情。至于他们身上的那种莫名其妙的骄傲感和高贵气质,是从哪里来的,这真是一个谜。

叙述者曾经与一位叫张贤亮的小说家交谈。他刚从贵州讲学回来,面对那里一个少数民族拮据的生活,和妇女头上那十多斤重的银首饰,他说,这种强烈的反差告诉我们,在历史的某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民族肯定发生过一次大的毁灭性的灾难,灾难过后,所有的生产资料、生产条件都丢失了,但是,头上的光荣和象征没有丢失。他还说,找到了这个断裂带,你就找到了这个民族精神中的某种东西。如果这说法成立的话,那么我们想说,生活在陕北这块苍凉高原上的人们,他们胸膛中那种唐吉诃德式的、斯巴达克式的情绪,亦一定与他们的历史有关。至于如何关联,历史又是如何,我们的笔力到此已经乏力,无意去追究了,将那些留给史学家们吧!

是的,确实有一种唐?吉诃德情绪,一种斯巴达克情绪,弥漫在这高原的山山岭岭之中。这种情绪迷惑过李自成,迷惑过毛泽东,并且还在迷惑着后来的人。尽管时至今日,这种情绪已经式微,气息奄奄,但是它还存在着。在我们不经意地度过的每一天早展和黄昏,晴天和雨天,酷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它都像一个幽灵一样,徘徊在你的四周,并且随时准备像一股热风一样,从你的肋骨缝里吹进去,让你染上这种情绪。

染上这种情绪的人便会产生一种征服的欲望,一种表现个人意志的欲望,一种试图匡正社会的欲望。他们便整日地生活在光荣和梦想中,直到有一天,颓然倒地为止。

立碑的那一天晚上,张家山搂着谷子干妈的胳膊,睡得很香甜。睡梦中,嘴里吧嗒吧嗒的,像个欠奶吃的孩子。

这以后,又有不少案子,陆续奔张家山而来,件件蹊跷。第一件叫光绪银债。

有一户周姓人家,拆旧房时,从柱子的柱基下面刨出一个瓦罐。这家人空欢喜了…场。因为打开瓦罐以后,里面是空的。空瓦罐里有一张借据,纸张虽然发黄,但那上面的字,却还清晰可见。落款是光绪年间,可见这桩事情已经很久了,是人老几辈以前的事。借款的数目是光洋四百五十块,借款人是王二毛。

虽然年代久了,但是这王二毛不难找。原来这个村子,都是老住户,家族都有家谱。家谱上一查,这王二毛,却是邻家的先人,邻家的三间大瓦房,当年就是借周家的四百五十块光洋盖的。

有借有还这是老规程,加之周家的光景,尔格也过得拮据,于是,合家上下,谋算好了,拿了借据,走到邻家,把个借据往桌上一摊。

周家的口开得太大。原来,一块银洋按现在的黑市价,已经涨到三十块钱了。按现在的市价,这王二毛的后人们,应当还周家一万三千五百块钱。

王家自然不受这件事情,说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凑不下这个数的。又说,这是先人们手里的事,我们不管,难道先人杀了人,也要我们偿命不成?双方各执一理,打到乡上。乡法庭说,杀人偿命,欠账还钱,千年的规矩不可破坏,要那王家,将先人王二毛手里所欠的银两,如数归还,若不归还,就以三间大房抵债。

判决一出,一家欢喜一家愁。那王家,正是正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全家圪蹴在一堆,像死了一样,哭丧着脸儿,无计可施。那周家,有一纸银债,现在再加上乡法庭的判书撑腰,不可一世,扬言道:宽限三天算是人情,三天一过,就动五服之内的户族,来刨这房子了。

王姓人家,无计可施之际,经人指点,急病乱投医,又将这事,告到县法院。县法院的人听了叫一声:乡法庭是胡闹,这个光绪银偾,判法不对。如何个不对哩?原来法律上有一个条文,叫作契约二十年不追失效,二十年不追尚且失效,这个光绪银偾,算起来,一百多年哩。这一百年中,周家可曾追过,既然不追,就是主动放弃了,不是?

判决一出,又是一家欢喜一家愁。那王家,叫一声青天大老爷,回家去继续种自己的地,过自己的光景,再不担心这三间大房被刨了。那周家,现在是傻眼了,原先为这笔钱,计划了很多的用场,尔格,这些都泡汤了。

周家不服,跑到县法院寻衅。县法院拿出法律条文,让周家看了,又说,这事千怪万怪,只怪你们的先人,当初要将银钱借人,要不,瓦罐里刨出的是银钱,不是借据,这场烧叨不是就没有了,你们尔格,怨法院有何用?事情是了了,可周家的气不顺,邻里之间,从此结下仇怨。

这一天,周家听说六六镇的张家山,是一个人物,他开办的民事调解所,专理这一类没头官司,于是来到六六镇,一五一十,八八九九,将这光绪银债的来龙去脉,前前后后,给张家山叙了一遍。

张家山见是外乡人,不是六六镇辖下的,心想自己这声名远播,影响力竟然波及到了外乡,于是不免有些得意。对于案子本身,他说,乡法庭判得不对,县法院判得也不对。咋样个不对法呢?他说,乡法庭太死板,定下那么高个数目,虱多不咬,账多不要,这样处理,王家如何承受得了,承受不了,就只好赖账;县法院哩,更是死板,光记得法律条文上的干条条,全不知道这民间的杀人偿命,欠账还钱的规程,这样处理,叫周家如何能服?张家山又说,你们周家,也是太死板,法院问你,放了钱出去,为什么不追账,你们如果会说,就说,不是不追,是给王家一个面子,让他们主动来还哩,等不及了,才来索账,这样说受听。

周家听了,叹服道:张干大,我们和你如何能比?你的嘴上安着转轴子哩,反说正说,都是你的理!我们要有你那两下子,也成了个人物了,也挂个牌牌,支个摊摊,吃起这开口饭来了,你说不是!

-番话,说得张家山越发头晕,当下便辞了谷子干妈,带着李文化,上了路。

那王家虽然官司上胜了,毕竟理亏,夜半三更,睡不安宁觉。又嘀咕着这邻里之间,结成了冤家对头,抬头不见低头见,如何是好!恰在这时,张家山来说和,于是也就同意瞒过官家,私下里对话。

张家山说了:周家也不要开那么大的口了,王家也不要仗着有裁决书,一毛不拔了,我的意思是,这钱还是要还,不过这数目,还是原来的四百五十块,不能多,也不能少。这话怎么说呢?这话是说,从光绪朝到如今,钱增值了,钱贬值了,那不是咱们的责任。所以咱只认这四百五十块这个数目。待到钱还清了,两家从此和好如初,如何?

周家心想:得一个是一个,再要胡拧滋恐怕这点钱也要不回来了。王家心想:欠人家的钱,这是事实,拆财消灾,才是正理,好在四百五十块,也还出得起。

双方喝一声彩,一家交钱,一家交借据,光绪银偾这桩事情,终于摆平。

同类推荐
  •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2)蝙蝠传奇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2)蝙蝠传奇

    楚留香与胡铁花无意间看到华山掌门枯梅大师穿着俗服在江湖中走动,便想一探究竟。他们先后结识了金灵芝、华真真、原随云等人,并一步步踏上了寻找蝙蝠岛之路,也经历了一场惊险、刺激的冒险旅程……
  • 救赎

    救赎

    ,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救赎之路。深层次剖析了受难后人们的心灵创伤,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何国典跟随妻子杜茉莉来到了上海,在这个大都市里他经历了种种来自灵魂深处和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折磨,为幸存者的心理重建作了深刻的探索。《救赎》不仅仅给受地震灾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理救助的文本,作家李西闽用他细腻的笔触和悲悯的情怀,真实描绘了灾难给人带来的残害,而且给所有经历过灾劫的人的心灵安抚提供了一种可能。同样是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在黑暗的心灵中寻找光明
  • 奇人怪谈

    奇人怪谈

    令人生畏的生物馆趣闻、让人惊叹的超人能量、错综复杂的历史真相,如梦如幻地发生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 圣婴

    圣婴

    中国悬疑小说第一人蔡骏早年力作全新修订版。文青时代的中短篇小说盛宴。展现长篇悬疑之外的文字魔力。一段隐秘的宗教过往,暗藏现代人命运异数的玄机。收录蔡骏早年中短篇小说作品。作者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里溯流而上,寻找终极真相,然而真相始终隐藏在迷雾之后,命运无可避免地陷入轮回……
  • 明的后裔

    明的后裔

    书中我仅仅是写一部分人的生活,还阐述了一种不成形的生死观。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活得没有意义。如果一个人活得没有意义还不如尽快地死去。这意义因人而异,或者为了一个信念,或者为了一个目标,或者只是为了证明生存与死亡的区别。身为一个人,该死的时候就得死去,想不死都不行。本书作者在书中抒发了个人的人生观点。
热门推荐
  • 小门嫡妻

    小门嫡妻

    遭逢巨变,母女三人被赶出家门。偶发善心,山穷水尽之时却伸出援手。险恶梦境,让原本懦弱的她坚强起来。柔弱母亲扛起养家重担,可心性坚强的她如何肯让本就支离破碎的家庭家破人亡?京城五年,母亲竟与“已死亡”的父亲再次相遇。身处高位,为了能让爱人重回身边,他毅然用军功换来诰命圣旨。孰料,这一纸诰命圣旨并未换回家人团聚的喜悦,只招来了各路亲戚的垂涎觊觎。放了剧毒的媳妇儿茶、放了绝育散的特色点心……她都一一化解。为了保卫母亲的婚姻,她殚心竭虑。可,当幼妹卷入皇家争斗,幸福的路上遇上皇权阻碍,坚强的她只得以已婚事和未来来换幼妹安宁。人心易变,可她那颗爱护家人之心永不变。当她拿起那救人亦能杀人的银针,为了家人她能遇佛杀佛,遇鬼杀鬼。
  • 医女谋圣王妃

    医女谋圣王妃

    前世,她是医药世家的嫡亲传人,杀人救人只是在一念之间,没想到一朝试药,光荣牺牲,再次睁眼,竟然成了宫中最低贱的宫女,不仅小命难保,而且还臭名远扬,刚穿越过来就遭到一顿毒打,好不容易整死人了,又来一波陷害!我说这到底有完没完啊,当我是吃斋念佛的,好欺负是吧!奶奶的,老虎不发威你们全当我是病猫!身份低下,咱们慢慢攀升,先摆脱粗使宫女,像着医女迈进,没想到这边屁股都没坐热,那边又开始升迁了,且看小小宫女如何一步步往上爬,慢慢成为后宫红人!据说一个不小心救了太后,把名声给弄回来了,再一个不小心救了大权当道的王爷,成为郡主了,这好歹咱有了身份不是!可是谁又能告诉我这是咋回事,夜探香闺的男人,为啥俺总觉得你那么眼熟呢?还有皇上,拜托你离我远点,不然明天又是阴谋诡计了!这边还没搞定呢,又来一个状元郎,老天爷,这桃花可不可以别太旺!祖父是冤死的,那咱就伸冤,母亲身份是低贱的,那咱就慢慢提高,父亲是被逐出家门的,那咱就等着他们来求回去!好不容易重生一回,不把你们都送进地狱去陪罪,我对得起自己这具身体么?片段一:“一年后成亲!”“三年!”“一年!”“三年!”“那就一年后先洞房,三年后再成亲!”某王爷无耻道!心想,这下能等了!某女嘴巴抽搐两下,直接暴走…心道,先上后婚都流行到古代来了,世风日下啊!片段二:“寻儿,朕准备跟皇弟抢人了!”“哦,那就抢吧!”“朕想抢的人的是你!”“哦,我什么时候是他的了!”某女自问道,一脸的莫名其妙!夏墨晗看她那呆呆的模样,顿时仰望苍天一阵无语,其实他想说,他也是爱她的!
  • 杜先生求婚记

    杜先生求婚记

    杜先生第一次求婚的时候,满心期待她能在看到戒指的时候出现小女生的表情,结果没有。杜先生第二次求婚的时候,用了最传统的方式,温馨的烛光晚餐,单膝跪地,正打算说话的时候,他未来老婆沉沉开口:“又是蜡烛又是下跪,你当我死了么?”等到第三次求婚的时候,杜先生咽着口水蹲在他未来老婆的床前,等到她一睁开眼睛便不假思索地说:“替我做早餐吧,帮我洗内裤吧,一起进坟墓吧,我是说……嫁给我吧。”
  • 精商三经

    精商三经

    经商“三经”即稳、准、狠。“稳”是经商的根本,首先在于心态的稳重,其次是方法的稳妥,经营合理合法。反观那些浮躁、急功近利,甚至为小利而忘大义的商人,他们或许能一时成功,但从来都不会长久。“准”是眼光的独到,需要相当的经验和经商天赋,很多成功商人能一夜成名往往在于他们的眼光准,或在商海中摸爬滚打所锻炼出来的独到见识。“准”字诀是每一个成功的商人必须具备的手段和素质。至于“狠”自然不是“奸”,而是一种强硬的态度,是独具慧眼的胆识,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本书将从“稳、准、狠”方面提供经商的要诀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 用智慧改变自己

    用智慧改变自己

    本书通过精彩故事和永恒的哲理,告诉人们一个简单但又内蕴丰富的道理:智慧改写命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密妻

    密妻

    男友的背叛,父亲的突然离世,选择嫁他,只是为他是她绝境中的一块浮木,在举目无亲的现实中给自己找一个栖身之所,与爱无关。同意娶她,他以为只是因为当初父亲的逼迫,只是为取得父亲手里的权利,无关爱情。他们已婚三年,在众人眼中却他依旧是一个黄金单身汉,这是他的成功还是她的失败?她是一只进错金丝笼的麻雀,她等待着那人的发现,放归她离去。公公的骤然离去,让她在这豪门大家庭中一下没了依靠的力量,她开始等待他开口说分手,没想他却说:我们要个孩子吧。她以为她可以淡然看待这一切,却不想在亲眼看他搂着别人的腰的时候感到万分心酸,原来在不知什么时候他的温柔对待慢慢的偷走了她的心。他以为他不会再爱了,却不曾知道当自己看见她苍白的脸和那悲痛的泪的时候,这才知道原来他早就对她动了心,用了情。就在他们各自发现自己的真心,决定要携手走过一生的时候,一个措手不及的重磅炸弹摧毁了他们刚开始没多久的温馨和甜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烟雨繁华,恰似流沙

    烟雨繁华,恰似流沙

    主要以校园故事为主,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伊欣高中的生活和单恋对象林夕的碰撞,但是情感十分纠葛,这段感情虽然得不到伊欣内心所想,但是这份感情却难能可贵,可是未来到底是怎样的?
  • 仙商独绝:珑玉夫人

    仙商独绝:珑玉夫人

    她是人族尊贵的世家小姐,她也是仙族不朽的珑玉夫人,她更是兽族最无可替代的复苏女神。她是是丈夫眼中的毒妇,却是初恋心中永远不老的少女,也是情人心头难以抹去的一滴眼泪。她坚持了半生的自然法则,原则信仰,却是让她失去初恋,失去亲妹,失去父亲,失去爱人和幼子的罪魁祸首。她翻手之间就能拥有世间所有财富,奈何所嫁非人,得非所愿,满目疮痍。一场盛世仙婚,成了别人的梦,毁了自己的梦。一场由她的情和恨引发的浩劫,就让天地都一同崩毁好了!仙商独绝,珑玉夫人,她注定是一段血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