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出了《故乡面和花朵》这样充满繁复而奇崛的想象的小说之后,刘震云在2003年又杀了一个漂亮的回马枪一写出了颇具纪实风格的小说《手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看过《手机》后的最为强烈的感受是,刘震云不仅可以把小说的实验性创作和写实性创作两个方面都发挥到极致,而且因为他有过多种路数的艺术实践,有着创作上的多把刷子,他一旦在某一方面专下心来写作,他不仅可以超越自己的过去,而且能够在同类题材、同类写作中卓领时代风骚。《手机》就是这样,看似回到了《塔铺》、《新兵连》和《一地鸡毛》,而实际上是远远超出以往这些“新写实”作品,也远远超出当下现实题材写作的一部佳作力构。
《手机》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作品的取材。那是看似随手拈来、信手写来,实际上匠心独运、不露圭角的日常生活的艺术发现。在手机这个现代社会里最常见、最普遍的通信工具里,作者一步步地发掘出它的几乎是无有穷尽的人文内涵一与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的关联与互动,它对于使用者的双刃剑性,以及人们经由手机表现出来的无奈的生活状态和复杂的心理世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刘震云笔下的“手机”,背后充满了玄机,而以它来折现当下生活,简直就像是手持一个X光透视镜,无情地剥幵罩在生活之上的种种面纱和外衣,几乎是纤细无遁地显示了人们在当下社会里偷悦与烦恼相勾连、惬意与困窘相杂糅的生存本相。
作品里有个严守一在1969年冬第一次打电话的情节,那次陪新婚少妇吕桂花到镇上打电话,步行了四十多里路,折腾了一整天的时间,只对着电话说了一句话,回来还挨了父亲一顿打。那时电话的稀少,打电话的不易,给少年严守一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这作为一种记忆,无疑会使他尔后更加懂得有了手机的可贵。事实上,手机日益成为当了主持人后的严守一须臾难离的通信工具,他需要手机料理公务,他需要手机处理私事,包括与妻子于文娟的联络,与情人伍月的约会,与女友沈雪的周旋。手机在他的生活中,有时是传情达意的“矛”,有时是虚与委蛇的“盾”,而这种现代科技产品与己方便也与人方便的客观功能,也使他自己的一切隐私也通过手机暴露无遗:手机使他与伍月保持了紧密的联系,而手机又把他与伍月的私情泄露了出去;手机成为他与沈雪相好的媒介,手机又成为他与沈雪隔膜的诱因。我们在作品里看到,因为手机频频陷自己于尴尬和狼狈的境地,严守一对手中的手机越来越产生了某种疑惑、反感乃至恐惧的心理,觉得它与其说是手机,不如说是“手雷”;手机使他日益成为钻进“风箱”的老鼠,总是两头受气。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科技产品,作用就在于提供方便的通信服务。但因为服务对象一一人及其人的交际的复杂,使得手机也变得不那么简单起来,甚至表现出功能越多、麻烦愈大的两面性,使其带着利也带着弊与使用者相随相伴。在这里,手机作为一种现代信息交际工具,它既便于相互的联络,又便于相互的牵制;它有利于彼此的沟通,也有利于彼此的监控。手机一方面实现着人的某些目的,一方面又暴露着人的隐秘,使人在获得一些东西的同时,又失去另一些东西。手机因与人的生活状态密切相连,由它即日益凸显出人的既自由又不自由,既自在又不自在的无奈状态。
如果说严守一手中的手机是作品的中心意象的话,那么,严守一所主持的《有一说一》的电视谈话节目,就是作品的另一个重要意象。电视谈话节目《有一说一》,是以说真话、讲实话为旨归和特色的,严守一、费墨等人一方面在《有一说一》的节目中郑重其事地讲述在生活中要真诚为人,真实说话,但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却时时要说谎话,而且渐渐地把说谎变成了家常便饭,假话说得比真话还要多。这样,倡导说真话的《有一说一》的节目,事实上成了严守一、费墨等人只是演给别人看的“说话秀”。这种台上说的一套,台下做的一套的情形,实际上构成了一种绝妙的讽刺。问题还在于,严守一也罢,费墨也罢,都并非本质虚伪之人,成心说谎做假,而是不知怎么就陷人了两难,身处具体情景之中迫不得已。这里既有人如何把握好自己的求新性追求的问题,也有如何面对生活使人生平庸化的问题。即拿严守一来说,与于文娟疲惫的婚姻使他身陷与伍月的婚外恋,而与伍月相好的事又不能让于文娟知晓。于是,只好以不断说谎来作掩饰,而伍月随心所欲的信息又使他防不胜防,谎言最终总是被揭穿,从而每每使自己陷入尴尬与被动。在这里,手机的双刃剑性,说话的两面性,无不承载并表现着生活状态的多面性和心理状态的复杂性,以及由不同的想望、欲望交织碰撞所构成的浑象人生。经由一部手机、一档谈话节目,五味俱全的人生百态就这样被活灵活现地演示了出来。
刘震云写《手机》,其过人之处在于他由内敛的语言描述日常的细节,由日常的细节构筑真切的故事,又在真切的故事中包孕苦涩的内蕴,这几个方面水乳交融般的有机化合,使得他的作品读来引人入胜,读时忍俊不禁,读后感觉繁复而辛辣。在阅读过程中,你既会有强烈的共鸣、会心的微笑,也会有被揭穿的窘促,被击中的惊愕,从而由作者创造的严守一这个文学人物,联系自己的某些处境与感受,咀嚼和思索人在现实社会中的两难处境,以及生活本身所深蕴的种种辩证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