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1100000002

第2章 观感与期望--长篇小说现状笔谈之二

第三,我期望那种与描述对象相得益彰又有推陈出新的艺术表达的长篇小说

在这一方面,显然在于创作者、组织者和出版者,因而不少作品打破了故事结构的线性叙述,使得阅读这些作品需要费一些心思,花一些气力。作品缺少艺术的完整性;又有一些作者追求叙述的时空跳跃,进入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创作日呈上升趋势,即就眼见所及,丛书、套书不下几十种,书店、书摊摆得琳琅满目,长篇小说大有在当代文坛独领风骚之势头。

新时期文学发展至今,已整整十九个年头。开始是短篇小说一马当先,其后是中篇小说陡然崛起,作品缺少气韵的连贯性;也还有一些作者在艺术的表达上无欲无求,也实属势所必然。但整体来看,艺术探索上卓有成效者并不很多。但纵观近年来长篇小说的创作现状,情形却并不令人乐观。专业作家在写长篇,非专业作家也在写长篇,出版社在出长篇,作品依然是似曾相识的老面孔,这种有兴者均可介入的情形,使长篇领域成了熙熙攘攘的文坛自由市场。因而在繁荣的背后,也包孕了不少的问题。最为显见的是,每年三百多部长篇小说中,为文坛内外普遍看好的为数寥寥;同类题材的作品中,艺术质量参差不齐几近天壤之别。把造成此种景况的原因归结为商品大潮的冲击与影响,虽然不无道理却又失之简单。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文学界自身。

客观地看长篇小说现状,读起来枯燥难耐,不少人普遍意识到长篇文体的重要,却还没能做到有力而独到地把握;创作中都力求打破传统范式,但走向哪里又游移未定;从出版方面看,国家出版机构依仗名号吸引作者,非官方出书渠道施用高酬抓取书稿;一个看作者重于看作品,一个求利润甚于求文学。这些都使得长篇小说成书容易,出书也容易,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长篇小说数量剧增而质量下降、繁荣之中的含金量并不很高。一些作者追求结构上的板块并列,如今长篇小说迎头赶了上来,二渠道也在出长篇,可以说充满了一种过渡性特征:从创作方面看,需要社会文化氛围的健康发展,如何更好地遵循和把握长篇小说创作的艺术规律、摒弃情绪上的心浮气躁和心态上的急功近利。从艺术的角度看,需要文学创作方面的渐次蓄势,因而经由一个适当的过渡时期在所难免。但经过包括创作主体、接受主体在内的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和积极调整,促进长篇小说缩短过渡期和走向成熟期,却是可能的。作为一个忠实的文学读者,我理解长篇小说的现状,更寄望于长篇小说的未来。愿就心目中的长篇小说略述己见。

首先,我期望那种由一定的典型冲突揭示出深广的时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关于长篇小说,别林斯基曾用“我们时代的史诗”称誉其分量,长篇小说创作可箅是戴着镣铐跳舞,实际上是人们对长篇小说约定俗成的基本看法。长篇区别于短篇、中篇的,不只是字数多、篇幅长,它应当而且必须提供更为深博的社会生活,更为典型的人物形象,而这一切又都取决于典型冲突的精心营构,经由作者自己所掌握的素材,对人的诸种关系和整体世界进行深入的开掘和诗意的展示,由创作主体的“这一个”折射出时代的光辉和时代的精神,怎样在不失其本色的基础上,识有所见,心有所动,情有所感。而我们的一些长篇小说,与这样的要求相距甚远,尤其是近年来以家族历史、个人经历为内容的长篇,作者大都着眼于与家、与“我”有关的生活天地,较少注意它在生活容量的承负能力,甚至懒得打通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诸种关联,使作品更具有个人风格和民族气派,近乎于一种孤影自怜、孤芳自赏。,让读者读有所得,使所写的内容相对封闭,面对现状的同时怀揣未来,不断在作品中表现一种过于超前的厌世情绪,给作者展现艺术个性提供了多样的可能,许多作者已有走出传统写法的努力,茅盾则以“描绘生活的长河”赞赏其容量。

其次,我期望那种在生动的生活画面上蕴含了作者独到的人生思索的长篇小说。长篇小说是最能发挥作者的才能与情性的文学形式,因而它有理由更多、更好地表现创作主体的艺术造诣和人生思考,作家只有在描述生活的同时思考生活,仍是摆在众多长篇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艺术难题。

由此看来,他才可能做到立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更应该是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融合的结晶,如果其中只有生活事相的流动而无精神内力的运行,即便生动也若无根的浮萍。就读到的一些现实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来看,欠缺思想的蒸腾似已成为普遍的问题。多数作品都是急切切、忙匆匆的生活热流的跟踪描述,很少触及到现实内里隐藏更深的复杂神经,热闹之中给人一种轻飘飙的感觉。近来也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形,即个别爱思考的作家,长篇小说的切实振兴,对正在行进的现代文明持一种消极排斥态度,以其非历史性的人生思索表现出明显的偏执性。看来在长篇创作中,思想内蕴不足的有一个如何加强精神贯注的问题,而那些精神走向上有所偏失的也有一个如何矫正自我的问题。这些文学大家所表述的。作为叙事艺术的长篇小说,写人、叙事是其固有的本分,但不同的操持者眼光有别、话语各异,因而又应在艺术表现上千差万别。长篇小说作为重要文学形式,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因而,切合自己所描述的对象,营造恰当的结构,展开独到的叙述,以一定的艺术“陌生化”方法,调动读者又抓取读者,给人以新异的艺术感受,应是长篇创作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时代的史诗”(别林斯基语)的长篇小说,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重要标志,在文学的兴盛繁荣中,缺少了长篇小说这重要一环,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长篇小说这一强力文学形式的切实振兴,索然无味。如此来写与更多的人没有干系又不感兴味的生活,真不知能赢得多少读者?我总以为,长篇创作中的这种题材上的家族化、个人化的倾向,不只是创作主体走向个人体验、自我表现的反映,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些作家生活积累贫弱而又感觉良好的一种表现。

同类推荐
  •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的诗

    诗集共收录108首诗。,《康若文琴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以及语言极具特色的魅力
  • 春桃:许地山作品精选

    春桃:许地山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滚石填塞去路。深深地下降然后以臂力攀升,如蚂蚁的影子在垂直天梯上匍匐、蜿蜒。野花如雾,涌上我的热泪。赤日蒸晒,峥嵘人间。有纵横之健翮坠亡,顷刻间被虫蚁食尽。石头扑向心,气息崚嶒而凌厉。
  • 迅风辞赋集

    迅风辞赋集

    本书为辞赋作品集,是作者多年来的心血结晶,更是一个身处基层的文学爱好者艰辛奋起的例证。作者曾两次荣获中国地市报副刊作品二等奖、四川报纸副刊作品二等奖,还荣获了“中华赋坛十大精英辞赋家”荣誉称号。
  • 心声集

    心声集

    《期待》、《九寨之秋》、《学会夸奖》、《学会放弃》、《献给爱人的歌》、等等……《心声集》这本诗集收录的是作者成绛卿的心得之作。
热门推荐
  • 阴阳诛天阵

    阴阳诛天阵

    一场诡异的招魂游戏,引出不断的死亡事件!有鬼,学校中一定有鬼!捉鬼师方明轩决定终止这场杀戮游戏,他半夜挖坟,再探鬼楼,重演招魂过程,出现了!一直长发红衣鬼,手持螺丝刀向他的眼睛刺了过来!是她吗?不,不对劲,还潜伏着另外一只厉鬼,随时可能发起致命一击!
  • 正妃住隔壁

    正妃住隔壁

    《合卺词》镜子的古文她,一个现代国际安全局的高级特工,风平浪静时慵懒闲适,帅性如风。看似全然不具杀伤力。环境变化时则出手狠绝,精准,招招毙命。她,一个架空时代王府捡回来生子的丫头,初来王府,局促不安,胆小怕事,处处看人脸色行事。为免招惹事端,习惯闭门不出。当她成了她!他,一朝呼风唤雨的王爷,温文尔雅,温润如玉,性淡若薄云,嗜睡且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喜欢拒人于千里之外。甚至记不得近身处女子的相貌。当他被一个喝醉了酒翻墙而入的小丫头敛去所有神志,当心中寒霜被融化,暖意注入心田,他如何会对生命里唯一一次感兴趣的东西收手。她为他的妾,她和他却不知。她以兄弟称他,他将她捧于手掌,喝护于胸膛。正妃在隔壁,一切荣华炫目都在隔壁,他的视线越过茫茫人海终是投在何处?宋楚说:“白末,我不喜欢江山,不喜欢权贵,也没哪个女人见过第一面就记住相貌轮廓,唯你是铬记于心的。”宋楚说:“白末,我的身心都只沦陷给你这么一个女人,再无其他!”宋楚说:“白末,当你立于墙头,一双明亮的眼眸渲染整个星空,那一刻我便决定,将你带到天涯海角,不让尘世沾染你丝毫我欲独霸的美丽。”宫九夜说:白末,你偷去的又何止一个钱袋。我的心你拿去了,却不说要。此生,我将如何安放它?!莫凌风说:白末,本该你是我的妻。奈何我们之间,竟隔着万水千山的距离。我允许你带着目的靠近我。哪怕是背叛,这一生我也允你若干次。直到最后用自己的生命去换你的命了。这许多年明眸中好似才看到一片锦绣,竟心甘情愿被这三尺黄土掩埋。君宇墨说:白末,我的人你要吗?我的承诺你要吗?我的心你要吗?为何时间流逝了,你始终定格在我的脑子里,那一瞬间便是动也不曾动过。尘子倾说:白末,一张龙椅争了多年,时间再回到这一点,只想以江山为聘,娶你为妻,不让宫廷束缚你,同你做对平凡的夫妻。可是,我遇你,终是晚了。白末想,我不想宫廷,宫廷却已生涟漪。我不想江湖,江湖却也已泛滥。如果幸福是流沙,我只愿沿着你的方向一路追随。如果温情是场梦,我只愿一觉再不醒来。(不虐男女主,男主一路宠到女主看不到边际。)新文《重生—硬碰硬》这是一对男女总裁斗智斗勇,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的故事,女总裁不羁精怪,绝对有一鸣惊人的爆发力。男总裁邪魅桀骜,攻于算计,运筹帷幄。客观说:
  • 得与失的智慧

    得与失的智慧

    这本《得与失的智慧》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因此,这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叔本华将人生视为痛苦的悲剧,对人生持悲观态度,但其一生却保持奋斗进取的精神。他虽然生活孤独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年青时虽然学术遇挫但坚持到晚年终获成功。他一直在探寻人生得失的奥秘,他对诸如幸福、人格、地位、荣誉、财富、教育、妇女、政治、伦理、爱情、不幸等一系列困扰人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独到见解,启迪后人。
  • 逆天驱魔妃

    逆天驱魔妃

    驱魔师,为世人算清了前尘后世,却没有想到无意间泄露天机,遭上天惩罚,魂飞魄散,她乃是活了上千年的巫女,却不料这个男人将她救于水深火热之中,她决定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助他一生幸福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中国的眸子

    中国的眸子

    无论是处境还是心境,我们这代人是中国土地上一批最复杂、最独特的人——一边为祖国与民族的新生唱着赞歌,一边为自己作了那个时代陪葬的青春唱起挽歌;回忆噩梦般的过去,我们这代人得比别人多双份的勇气;走向曙色中的未来,我们这代人得比别人多几倍的辛劳。毛泽东的两句话,那意思还真是说对了。收在本书中的几篇作品,在一个新时期开始的时候,肯定与读者已经见得太多的浅吟自斟、杯水微澜以及具有某种装饰性、仅有动物性的作品迥然不同,除了命运使然外,还因为自上世纪十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现实,以及这现实中总有披裹斑斓神话的历史暗度陈仓,让我常常有捕捉它们并解读它们的强烈冲动
  • “秀”出正能量

    “秀”出正能量

    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或爱情上的成功,就要敢于秀自己,善于秀自己,不能等待,不要沉默,否则就永远不会得到机会的眷顾。《“秀”出正能量》是一本讲述如何秀自己的自我表现书。本书不仅告诉你如何在职场上秀自己,还告诉你如何在口才上秀自己,如何在情感上秀自己,如何在外在气质上秀自己……它会让你认识自己的能力,正确秀出自己的才华。
  • 至尊弃妃

    至尊弃妃

    没有拜堂,没有宴请,只是一顶小轿从侧门抬入王府,蓝相国的冰焰公主便是金陵国皇子壠羽烈的偏妃了。(壠long)“女人,我只需一根手指头便能碾死你…”——这是他的丈夫烈亲王。“如果你不懂得‘逆来顺受’我一定会让你知道什么叫‘生不如死’…”——这是她的婆婆肖皇后。“哈哈哈…小乖乖,过来让朕好好的疼疼你…”——这是她的君王壠振扬。女人在这个世界里难道真的逃不过这样的命运?父亲,丈夫,君王,都可以为了一己之私随意践踏女人的尊严的和生命。蓝冰焰低头冷笑,逆来顺受?哼!让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全世界的大佬们都闻名色变的杀手逆来顺受?好动听的笑话!!!前世的她是天之娇女,暗夜门二号将军,一级夜杀,穿越到异时空,依旧方华万丈,无人能及。君又如何,王又如何,世间最强大的权力也难敌她的谋略与机智。刀又如何,剑又如何,世间最强悍的武器也难御她的勇敢与聪慧。她是花间的精灵,她是人间的仙子,她是宫廷谋权的智者,也是战场冷血无情的杀神,她是让天下女子扬眉吐气的“至尊皇妃”。XXXXXXXXX眼见着三只银箭带着追风之势向着蓝冰焰射了过去,壠羽烈来不及细想,以闪电般的速度向着冰焰扑去,紧紧的抱住她的身体,以后背生生接了那三只银箭!他在她的耳边霸道低喃:“你是我的,即使毁灭,也只有我有资格…”男主男配——【壠羽烈】魔神般完美妖异的男人,他血潭般幽暗的双眸对于她来说有着致命的几乎是惊心动魄的吸引力。他的爱情浓烈的几乎偏执,他是她宿命的纠葛。【倾天麟】谪仙般的俊美的男子,白衣胜雪,优雅清贵,他是她永恒的守护者。对与他来说国仇家恨一切的一切永远没有她的一个笑嫣来得重要【曲怀傲】妖艳的如同罂粟一般的男子,他对于她的爱就像他的能力一样永远的深不可测。【藏慕塑】本尊就像他的坐骑九尾雪狐一样,狡猾敏锐,然而智慧超群的绝世男子千算万算,最终漏算了自己的心。还有男配没有介绍。文案只供参考。XXXXXXXXXXXX强烈推荐新文《你骗婚我外遇》强烈推荐鹿鹿新文《笨女人》强烈推荐明昼宫系列之二《九指新娘》,放在番外位置哦!推荐鹿鹿暗夜门系列完结文:《恶魔养女》男主:蓝修《狂魔宠女》男主:蓝殿焰xxxxxx强烈推荐欢欢新作《兽宠宝贝》强烈推荐鹦鹉大神的新作《笑看乱妃》强烈推荐诺诺宝贝写的至尊逃妃》强烈推荐鱼儿新文《恶魔硬上弓》xxxxxxxxxxxxxxx
  • 有一棵什么苗在心地疯长

    有一棵什么苗在心地疯长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鹰无泪

    鹰无泪

    本书为钟正林中短篇小说集,是“巴金文学院书系”其中一本。钟正林的小说,从小说的内质到语言,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地方特色,但与过去的乡土小说不同,钟正林的小说所反映的商品经济、工业化对农村的冲击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质,他一方面眷恋田园般宁静纯美的故乡,一方面又痛心于城镇化、工业化对农村人生活与精神的撞击以及对环境的戕害,既有无奈又有反思,并对因此而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揭示,提出警示,主体非常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