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0400000009

第9章 陶渊明会为五十斗米折腰吗

在这篇作品中,作者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在那里没有动乱,没有朝代变更,没有国家君臣,没有徭役赋税,百姓过着丰衣足食、与世无争的美好生活。”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哪受得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啊,他再也忍受不了官场这些繁文缛节了,他无奈地长叹一声:“我宁肯饿死,也不能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些差劲的人折腰啊。作者以优美的语言,使这篇作品产生了永久的魅力,以至后世人们一直把这种空想的社会称作“桃花源”。

到了晚年,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文学家,陶渊明隐居山间,穿粗麻布衣,自己劳作,虽然生活贫病交加,但是江州刺史檀道济请他出去做官的时候,他仍然直起自己的腰杆儿,不肯出山,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他婉言拒绝了檀道济的盛情邀请。

这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即使是今天,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气节去换取某种物质利益,人们也常常用“不为五斗米折腰”几个字去评价。可以说,作为一个清贫文人,陶渊明为人处世的准则的确是人们的楷模,这是您对上级的一种尊重,是一个有骨气的文人。

但是,陶渊明的骨气、陶渊明的底气是从哪里来的呢?

美好的田园生活陶冶了陶渊明的性情,为此他流传下来125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动人诗歌,他还给后人留下很多精美的散文,其中最着名的、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诗并记》成为千古传唱的名篇,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的底气是有经济学根源的。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其教科书的第一章里论述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其中原理一是这样说的:人们面临交替关系。也就是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为此,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多了一位文豪。曼昆接着说:“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生活之中,人人都处于各种各样的交替关系之中。

比如,我们目前的社会就面临着公平与效率的交替关系,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

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形象地说,效率是指蛋糕的大小,处在人家的屋檐之下你就不得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而公平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社会在征收富人的所得税用于救济穷人的时候,从社会的大环境来考虑,的确是增加了社会的公平,但是对那些富人来说却有失公允,因为这样做减少了对富人辛勤工作的激励,因此就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效率,反之亦然。在田园生活中,他只得马上动身前往拜会。

陶渊明就处于这样的交替关系之中。

首先,不肯趋炎附势,陶渊明知道自己的知识水平、文学修养,他了解自己的价值,他的价值远不只是每月“五斗米”的价格就可以打发得了的。根据前面叙述的经济学原理一,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替关系,当交替双方中任何一方认为自己的收益低于自己的付出的时候,交换就不能成立。陶渊明认为,他的价值和对方所给的报酬存在不对等。我们还知道,衣服要穿戴整齐,任何人与其他人都是不同的,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具有自己一定的特殊性。陶渊明的特殊性是他高傲、正直、清明、有才学,当这些特性集于陶渊明一身的时候,他就具有了垄断的性质,他是唯一的,也就是说陶渊明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是社会所稀缺的,但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啊。陶渊明无论怎么高傲也没有办法,因此他具有奇货可居的资本,在聘用者给他的出价太低的时候,这种具有垄断性质的稀缺资源在不满意的时候,他就可以选择用脚表决的方式--拒绝合作,一走了之。

另外,陶渊明还面临另外一种交替关系之中。”陶渊明说完,马上坐下来写了一封辞职信,正是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的时代。经济学原理一说:“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也体现了陶渊明与常人不同的价值观。如果用现代经济学术语来阐释的话,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

这年冬天,我们可以说陶渊明的个人偏好与他人的个人偏好是不同的。

陶渊明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简直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

在一般人看来,金钱、财富是最重要的,这是平常人的偏好,所以人们为了金钱、财富,常常可以放弃尊严、自由、爱好,去做一些委曲求全的事情;但是在陶渊明看来,个人的尊严、个人的自由、个人的爱好才是最重要的,他的这些名士风范也同样很有名。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的东晋时期,这是他的偏好,他认为这些东西远比每月的“五斗米”更重要。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趋炎附势的美好写照。要得到每个月按时领取的“五斗米”,就要放弃个人的尊严、个人的自由、个人的爱好;而要得到尊严、自由、爱好,就要放弃每月按时领取的“五斗米”。

因此,为了尊严、自由、爱好,陶渊明才不肯用这些自认为最尊贵的东西去和“五斗米”做丧失原则的交换。

还有,其实陶渊明的骨气、底气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物质财富是精神财富的基础,他的骨气也并不是无源之水,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无本之木,也不是凭空而来的。

古人在论及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时说:仓廪足而知荣辱;现代人谈到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时说:物质决定精神;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更是坚定地说:两手都要硬。

无论一个人从事什么职业,他对物质财富有什么样的偏见,但是他还是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空谈生活。

不料,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不然的话,你的上司会在他的上司面前说你坏话的。他写农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写自己劳动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写农人劳作的甘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他还写了自己的抱负“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以自己卓越的诗歌才华,极大地丰富了农事和田园题材的创作。以前诗中罕见的桑、麻、鸡、狗等平凡事物,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一经他写入诗中,无不生趣盎然;而且,他描写大自然的那种真情实感,也常常能激起人们的无限向往。

就是说,一个人的物质条件决定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认知水平决定着一个人精神生活的质量。当一个人成为金钱的主人之后,他才有可能轻松地成为自己精神的主人。

从官场退隐之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相反,会稽郡派了一名督邮到他所任职的县里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家伙,如果一个人要依靠他人的接济,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艰难生活,他就不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了。

没有物质财富我们就不能生活、不能生存,生命没有了,精神就无所寄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前提。在合法的前提下,一个人有支配自己金钱、财富、物质的绝对自由,要十分注意小节,才会摆脱权势对你的无端掣肘,你才会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你才会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

如果我们在金钱上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在合法的前提下我们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我们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我们高贵的人格可以保持永久的独立,我们的精神拥有自己独立的家园,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他人的思想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就推不开我们这个独立家园的大门。我们吃我们想吃的美食,穿我们想穿的华衣,住我们想住的豪宅,开我们想开的名车,玩我们想玩的游戏,去我们想去的佳境。公元405年秋天,离开了那把他只坐了八十多天的知县的椅子,从此他再也没有做过官。只要我们的金钱来路光明正大,我们所做的事情合理合法,我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陶渊明的秘书拦住了他,我们可以尽情地享受我们的轻松、自由、快乐、潇洒、幸福,这是多么美丽的一件事,是多么美好的一种境界,是多么美满的一段快乐人生!陶渊明告别官场之后过的正是这样的生活,他为什么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的生活来源是什么呢?

千万不要忘了: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我们可以考虑一下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利用我们最宝贵的时间资源的。是的,态度要谦恭,我们可以把自习的时间用于学经济学;也可以学习外语、数学;闲暇的时候,我们可以出去踏青、骑车,也可以谈恋爱……

那么陶渊明呢,也一样,他可以这样赚钱,他也可以那样赚钱。他可以用做官的方式赚钱,依靠政府的“五斗米”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但是,他离开官场之后,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也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来获取生活的资源。他可以自己开荒种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在悠哉游哉的美好陶渊明的生生活之中,他吟诗作赋,享受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你看,秘书说:“您这是去参见上级官员,没有了“五斗米”,他一样可以很好地生存。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如果皇帝给陶渊明一个知府的职务或者一个宰相的职务,每月有五十斗米或者一百斗米的薪酬,那会怎么样呢?也许陶渊明就不会一走了之了吧,你说呢?

同类推荐
  • 农产品经纪人读本

    农产品经纪人读本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本书内容涉及供需关系、市场、经营、消费、宏观经济、国际贸易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概念,既是一本全面翔实的经济学知识普及读本,同时又是一本指导经济生活,科学实用的工具书。
  • 未来装饰生存法则

    未来装饰生存法则

    《未来装饰生存法则》主要着重点是研究和分析装饰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全面而深入的透析经营管理中的奥秘,并以独特的角度来阐述生意场的经验理论,促进读者有效的整合装饰装修思维,挑战行业竞争,实现自我价值。
  • 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虽然人们将爆发的危机命名为美国次贷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同样那么艰难?如果说,中国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在于外部环境的恶化,那为什么中国的股价下跌得比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都要严重呢?作者认为,这一轮经济危机的实质在于创新的停滞。创新停滞导致生产力增长乏力,社会支出大于社会产出,主权债务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而政府基于社会和经济稳定的诉求,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释放流动性,制造通胀。“货币把戏只能收到表面的一时之效,从长远看它肯定会让国家陷入更深重的灾难。”政府对解决危机的一次次拖延,使危机积蓄力量,蓄势待发。
  •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吹捧中国模式,如今成为国内外的一种时髦,一种潮流。吹捧者的动机纷繁多样,然不管其动机如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中国本身不能自持,那么这些真真假假的吹捧就将使我们失去清醒的头脑,悠悠然,飘飘然,偏移本来设定好的航向。如此,则“吹捧”就变为了“捧杀”。中国拒绝“捧杀”。中国唯有拒绝“捧杀”,潜心内修,摆脱种种脆弱,方可成就真正的大国。这也理应是大势所趋。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相见欢:美男惹不起

    相见欢:美男惹不起

    救命!你们要干什么?这一个个男人都怎么了,明明都是实用与观赏价值并举的美男,竟然全巴望着要爬上她的床。坑爹啊,一下子上来这么多祸水蓝颜,她会消化不良啦!!泥玛,又是哪个男人的旧情人来找她算账了?什么?!连皇女都出动了,摆明了要她死。亲亲美男们,高抬贵手吧,留她一条小命可以不?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孩子,你真棒

    孩子,你真棒

    本书为家长们总结了一套教育方案,帮助造孩子坚韧的性格、关心他人的品质以及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这些优良特质的决心和毅力。一旦开始运用这些真正的养育秘诀,你自己、你的孩子以及你的家庭都将变得更快乐、更幸福!
  • 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大全集(超值金版)

    另外,书中还汇集了一些成功的家教案例及专家谈的一些教育理念,这个时期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希望能给家长朋友们带来启发和帮助。新生家长应该怀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引导出一个健康、快乐、好学的孩子呢?家长怎样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进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还要考虑如何在家庭中提高孩子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呢?在孩子刚入学时,度过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衔接这段特殊的时期?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会有一个适应期,《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大全集(超值金版)》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 剃头匠

    剃头匠

    杨川年幼时体弱多病,长到九岁命已垂危,遍访名医却无人可治,最后是被村子里一名剃头匠师傅连夜送去赶尸客栈才救了一条性命。然而,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剃头匠这行的门道,也很少有人知道剃头匠自古以来便是有专门官职的,一是“礼官”,负责帝王公爵的发型仪表。二是“髡(kun)刑官”,是断发为刑的刽子手。剃头削发有很多门道规矩,此行中的高手甚至能看面断脉,知人疾病生死。我是民间剃头匠人,说说这行里不为人知的禁忌与手段。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妃,你跑不了

    王妃,你跑不了

    他说:“依儿,你放心,你现在不喜欢我,以后会喜欢我的,我一定要把你弄到手。”一向温和的他却说出这样霸气的话,让她震撼不少。她已经被这该死的爱情伤的太深了,对于这样的表白却仍是无动于衷,只是嘲笑他不自量力。当她和他有了一次一次的碰撞以后,她的心起了涟漪---她说;“你赢了,你把我弄到手了,请你好好待我。”
  • 素食有理

    素食有理

    素食是件利于自身及全球的良心运动,它可以让你生活得更健康,可以减缓日趋严重的环境危机,可以减少世界性的饥饿和不公,可以为这个星球上其他动物的切身福利着想。成为一个有良心的素食关怀者,首先是要了解与素食有关的健康、环境、饥饿、资源、动物权利等各方面的知识。爱惜自己的身体,尽可能多地接触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最新且权威的科学知识;减少肉品消费,多食谷物、蔬菜、水果,或干脆成为素食者或严格素食者;让更多的人了解肉类对心脏病、癌症、糖尿病、肥胖等的形成和加速有着重要的影响;呼吁减少农场化养殖或集约化畜牧,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向政府提议具有永续的、少伤害的农业建议,以维护我们日益紧缺的资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科普知识大博览)

    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科普知识大博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世界上那形形色色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个自然科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在古代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公元前5世纪,我国的大学问家庄子就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短棍,若每天截取一半的话,是永远也截取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