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0300000024

第24章

1.从一妻多夫制说开去--婚姻制度的变迁

婚姻其实也是一个经济实体的组织形式,所以和其他的经济实体一样,它的组织形式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对婚姻市场的分析也离不开对社会经济现实的分析。

在原始的母系社会里,为什么实行的是一妻多夫制呢?

因为受当时认识条件的限制,人们还不知道生育的秘密,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人有子女,男人没有子女。女人们很容易以她为中心组成一个集体,在生产力非常低下的当时,脱离集体的个体是很难独立生存的。所以,当时的女人由于儿女多,她们就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具有生存的优势,她们在原始社会的氏族中因此而占据统治的地位。而男人只能依附于一个女人才能生存下来。所以在那个女人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实行的是一妻多夫的制度。这是由当时男人和女人不同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生儿育女的秘密,不仅知道母亲而且知道父亲,这个时候由于避孕技术根本就不存在,女人受到月经、怀孕问题的困扰,根本不能从事野外的一些艰苦劳动,获取生活物质的劳动主要是依靠男人,所以在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组成的家庭里,男人成了生存的支柱,因而男人成为社会的主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男人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女人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甚至女人已经成为了男人的附庸,离开了男人女人根本不能单独在社会上生存。在这个社会条件下,有能力的男人开始娶一个以上的女人,开始了一夫多妻的制度。因为很多家庭中的女人没有生存的能力,而很多社会上有地位、有能力、有金钱的男人有能力养活一个以上的女人,所以这个时候社会对一夫多妻的制度也是认可的,毕竟它解决了当时难以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到了近代和现代,妇女解放的浪潮已经席卷了世界,还由于社会劳动生产条件的逐渐改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避孕技术的普及,女人已经从“生育机器”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能够在社会中从事很多劳动,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女人在社会、政治、经济等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和男人相同的地位,女人依靠自己的劳动完全能够独立生存,经济上已经独立,而不需要依附于一个男人。这个时候,一个男人想要找两个老婆就比较困难了,因为女人不希望和另外的女人共同拥有一个男人。所以一夫一妻的制度开始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成为了主流。其实并不是什么文明程度提高的问题,而是由经济发展所决定的一种必然结果。

那么既然男人和女人都能够独立生存了,为什么还会有婚姻和家庭的需要呢?其实这还是由现代的经济状况所决定的。

首先,分工和协作能提高家庭的劳动生产率。人的生活本领各不相同,尤其是男人和女人由于生理特点的不同,由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分工,使男人和女人的劳动形成了非常明确的社会分工。女人更适合做家务,男人更适合于重体力工作。在市场经济不够发达的社会状况下,如果一个人单独生活,所有的工作都一个人完成,就会增加社会的交易成本,浪费社会资源,降低社会生产效率。所以男女组成家庭符合自给自足经济的需要。即使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在,我们仍然不可能将所有的商品、服务都从市场上取得,就是说男女分工协作仍然是社会的必然选择。

第二,男女结婚,组成家庭也符合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婚姻其实也是两个人签订的一个永久性的契约。双方在契约的约束下为对方提供服务,一是满足对方性生活的要求,二是陪伴对方,减少彼此的孤独,给对方带来快乐。虽然这些东西人们在婚姻以外的市场上也能够得到满足,但是不断地变换交易对象,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寻找交易对象的过程,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谈判,这样会增加很多风险,增加很多成本,不如一个永久的、长期的契约更安全、方便、节约。所以社会中的男男女女选择了婚姻,社会的成文法还是不成文法也都认可人们的这种选择。

最后,男人和女人组成家庭也符合规模效益的经济学原理。如果一男一女单独生活,那么他们每个人都要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房子中的很多设备,比如厨房、厕所都要拥有,家中的家具、电视、洗衣机、空调等等都要双份,这是很大的浪费;吃饭也是一样,两个人单独生活就要生两次火,做两顿饭,显然这要比两个人在一起做一顿饭浪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材料。总的说来,两个人单独活动要比两个人一起活动浪费更多的社会财富和时间。婚姻比较符合理性经济人收益最大化的追求。所以社会中的人们选择了婚姻。

很多人都认为婚姻之中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甚至人们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英国科学家甚至通过科学实验证明,人们的爱情是由大脑中的某一种物质决定的,一个人的爱情最多只能维持十七个月。但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结婚的多,而离婚的少呢?

这还是由经济原因所决定的。

对一个家庭来说,夫妻在价值观上取得一致,他们的家庭就能保持安宁。其实是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对事物的取舍,两个人如果价值观不一致,一个要赚钱,一个要升官;一个要出国发展,一个要在国内发展;一个把爱情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一个为了事业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这样的家庭迟早要散伙,因为价值观是决定其他一切取舍的原则问题。价值观不同,他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就没有共同的欢乐,就没有共同的目标。就是说,价值观是两个人能够在一起生活的思想基础,它决定了两个人在其他方面的认识和行为。两个人能够走到一起,其实已经说明了两个人价值观的接近。至于爱情、性格、思想……都是由价值观决定的。

另外,对一个家庭来说,夫妻和睦也是一个家庭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不要小看妻子创造的价值,美国的经济学家曾经进行过一次调查,他们经过核算,一个家庭主妇每天完成的家务活,相当于每年创造58000美元的财富。

此外,妻子的存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一个家庭的财富是夫妻共有的,失去妻子,你就会失去附加在妻子身上一半的财富;如果你重新组织家庭,你的财富就又会有一半记在另一个女人的头上,一分一合,你原来的财富就失去了多少?四分之三!还有,你失去妻子的同时,你可能还要随之失去一此无形的“资产”,比如名誉、比如快乐、比如十几年、几十年建立起来的朋友圈、亲属圈很多过去已经熟悉的东西你要改变,开始重新适应一些对你来说全新的东西。

种适应也需要成本的投入。

而且婚姻也是一种赌博,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机会成本很高的选择。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彼此之间是否合适在一起生活,不是试一天两天就能够试出来的,要经过很长一个时期的磨合,在共同生活的这个时期还会有怀孕的风险,生孩子的麻烦,以及很多经济方面的事情都会搅和在一起,所以当彼此认为不合适的时候,双方已经投入了很多很多的成本,一旦解除契约,双方的损失都很大,而且你也无法预测新的婚姻、新的对象能比原来的婚姻、原来的对象好多少?

它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人们既然选择了婚姻,除非出现极为特殊的情况,人们一般是不会选择离婚的。离婚的代价太高昂了,

2.为什么同居者越来越多--也谈经济

人的选择我的一个朋友和老伴到北京去看望念大三的儿子。儿子没在宿舍,通过电话一联系,才知道儿子和一个女同学在外面合租了一个房子。来到了儿子的住处,儿子俨然一家之主,女同学俨然一个家庭主妇,七手八脚就把饭菜做好了,四菜一汤,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呢!吃完晚饭,朋友和老伴一看这房子就两个房间,就悄悄地和儿子商量晚上怎么住,意思是老爸和儿子在一个房间,老妈和他的那个女同学住另一间。儿子就笑了,说:

“你们就住我那间吧,其他的你们就不用操心了。”朋友和老伴当着儿子和他女同学的面,也不便说得太多,两个人就到屋里睡下了。半夜起来才发现,儿子和他的女同学两个人竟然住到了一个房间。朋友和老伴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觉。第二天早晨起来,朋友的儿子和那个女同学像没事人一样。趁儿子那个女同学上卫生间的工夫,夫妻二人就教导儿子:“将来可要对人家女同学负责任啊!”然后又说了一大堆劝导的话。女同学从卫生间里出来,听到了他们的谈话,抿着嘴笑,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第二年,我朋友不放心孩子,没打招呼就又去了北京。儿子、儿子的那个女同学,还有另外一个女同学在厨房里一顿忙活,这回是六菜一汤。

晚上睡觉的时候,让我的这个朋友大吃一惊,大跌眼镜,上次和儿子住在一起的那个女孩竟然走了,另外一个女同学留下来和朋友的儿子住到了一起。朋友私下里问儿子,怎么又换了女朋友,去年不是和刚刚走的那一个在一起吗,她不是挺好吗?都住在一起了,怎么这么不负责任?朋友的儿子竟然说:“是她甩的我!她又找了比我更好的对象。”我这朋友愕然、无言。

其实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都在过这样的生活。按着传统的观念,婚姻应该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寻找的最终归宿,但是现代的青年人,所谓80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男男女女们却不这样认为,他们首先选择的不是婚姻,而是同居。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还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种必然。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婚姻的机会成本非常高,爱情这种纯粹精神的东西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越来越抵抗不住物质财富的冲击。而且现在的生活条件和过去截然不同了,购买房产要按揭贷款,毕业之后的去向也是一个未知数,而且现在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如果两个人结婚之后又离异,按揭的房产都无法处理;如果是大学生的话,将来能不能留在一个城市里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有了孩子,孩子的归宿也很成问题。过早结婚带给人们的难题越来越多,而外部世界的诱惑也越来越多,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变数却越来越大。

不结婚是一种痛苦,结婚如果不合适仍然是痛苦,如果结婚再离婚则是更大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选择了一种折中的办法--同居。两个人可以享受婚姻生活带给人们的一切乐趣和好处,但是没有一纸结婚证书的约束,人们面临选择的时候更灵活,不必要承担婚姻的后果,机会成本小,也没有更多的沉没成本。

首先,人们对自己的未来缺乏理性的预期。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与过去的计划经济相比有了极大的不同,不稳定的因素增高了,工作不稳定,企业绝大部分实施的是全员聘任制;人口的流动也比以前更宽松了,居住地不再是终生不变的了;人们对未来经济收入的预期也不明朗。这些因素使人们对结婚充满了一种恐惧感。过早结婚使两个人彼此限制了对方的自由,不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需要,不利于个性自由发展的要求。

第二,现代社会里,性别歧视虽然还依然存在,但是已经不是很严重了,女性找工作也不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很多女性已经实现了经济独立。对经济独立的女性而言,她们不再需要通过婚姻这个长期的契约来捆绑住彼此的自由,不需要彼此为对方承担责任。就是说双方没有长期的正规的契约关系,可以说只是一种合作的“意向”。双方都更灵活。所以,在这种条件下,人们更喜欢选择同居这种生活方式。

第三,男女相识的成本也越来越低。男人和女人的交往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这也是现代男女喜欢采用同居这种生活方式的一个原因。认识的成本低,所以认识得快,熟悉得也快,分手更快。认识和熟悉的成本不过是一餐便饭、一次聚会或者是一次网上聊天……因为在一起容易,彼此也就不够珍惜,分开也容易。这种条件下双方最合适的选择就是同居。

此外,外部的经济环境相对较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闲置的房屋日益增多。空房率高,租房子变得比较容易,而且房子里的各种设施齐全。这也为现代男女们选择同居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不然的话,两个人在一起生活要购置很多生活器具,如果两个人同居一个月就分手了,这些东西怎么处置?方便的出租房屋给现代的青年男女们解决了这个现实的难题。

另外,不容忽视的是社会的进步,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观念已经在现代人的头脑里日益淡化,这些已经不是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的目的,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的目的是追求快乐、愉悦。没有了孩子的拖累,两个人不需要承诺,处得好就在一起,处不好就分手。倒也痛快。

还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条件的变化必然要影响到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人们对同居现象也越来越宽容了。可以预料,将来只同居不结婚,或者同居一段时间再结婚,或者不断变换同居对象的社会现象会越来越普遍。

它既然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人们付出的机会成本低,相对来说,收益就要更高一些,这也是理性经济人的一种理智的选择。这远比结婚再离婚或者两个不合适的男女在一起凑合一辈子要好,要好一万倍。

鲜苹果、烂苹果--吃的学问

那是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各个单位流行分各种各样的东西,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分。那年冬天,单位分了两箱苹果。由于当时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所以平时都不舍得拿出来吃。一天给孩子拿出一个来吃,大人几天才吃一个。由于室内的温度太高,快过年的时候,夫人发现苹果箱子里出现了一些烂苹果,夫人是一个仔细的人,心疼得了不得,不舍得把烂苹果扔掉。这样,我们每天开始吃这些烂苹果,但是,原来的烂苹果吃完了,新的烂苹果又出现了,我们再吃这些新的烂苹果……结果我们吃了一冬天的烂苹果。

第二年,单位又分了两箱苹果,这次我建议改变吃苹果的方法。首先,我们每天一人吃一个苹果,加快吃苹果的速度,减少苹果腐烂的机会;第二,出现烂苹果的时候及时将它们挑出来扔掉,接着吃新鲜的苹果。这样两箱苹果吃完了,我夫人数了一下,一共扔掉了11个烂苹果。

虽然扔掉了十几个烂苹果,但是我们吃了一冬天新鲜的、有营养的苹果。

同类推荐
  • 新常态改变中国

    新常态改变中国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现象明显,经济趋势从未如今天这般扑朔迷离。针对这一情况,国内最权威的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思考、调研,为我们在下一个时期顺势而为,获取经济红利,用智慧跑赢经济下行压力,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分析、建议。
  • 拿来就用的经济学

    拿来就用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当你学到越来越深入,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在转行学数学了!确实,现在的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借助数学这个工具,甚至有人莫名其妙地认为,如果你的研究中没有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肯定就算不上高深、前沿,称不了“专家”,拿着这样的“研究成果”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是,本书完全没有数学公式,规避数学公式深奥难懂的缺点,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一个个关于经济学的故事。并从这些有趣的故事中教会读者什么是经济学,经济的逻辑是什么,以及怎样运用经济学理论来撬开经济之锁,还原会融真相。
  • 笑话中的经济学

    笑话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学问。具体说来,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本书可谓是雅俗共赏。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以借助一个个笑话所蕴涵的道理,轻松地理解原本“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满足“学点几经济学知识”的愿望;对于经济学的专业人士来说,读这本书则可以增加一个新的认识角度——原来经济学也可以如此“演义”,如此“娱乐”,权当闲暇之余的休闲阅读。
  • 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

    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

    便不可避免地产生泡沫;因为泡沫,有了货币,经济便出现大的动荡。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抑或是至今仍然蔓延的欧债危机,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大的动荡,我们既然身处“地球村”中,自是无可躲避。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经济如此动荡,自然产生投机;有了投机,你要早作打算》深入剖析了中国泡沫经济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制度背景,并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曾经发生的泡沫经济,寻找中国泡沫经济的独特规律,预测及展望中国未来的经济趋势。经济如此动荡,我们要尽量避免陷入泡沫破灭的陷阱,清醒地等待机会的到来,早作打算
  • 芝麻绿豆经济学

    芝麻绿豆经济学

    作者从事经济学相关的项目研究,专业知识丰富,且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有独特的见解。所以,作者避开了传统灌输式的内容呈现方式,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恋爱、买房、赚钱、消费、销售等进行生活化的讲解,让大家明白经济学如芝麻绿豆一样简单并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热门推荐
  •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那儿的园林本是著名的,但近来却很少;似乎自幼就不曾听见过“我们今天看花去”一类话,可见花事是不盛的。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上至多搁二十多盆花罢了。有时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但这只是普通的点缀,不算是爱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3)

    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魔力彼岸花

    魔力彼岸花

    传说中自愿投入地狱的花朵,有花无叶,有叶无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你来过,也停留,最终离我而去。安棉泪流满面……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小骷髅法师

    小骷髅法师

    一个生前为教廷锻造盔甲的炼金师,却不明不白的死去了,在冥界之中一番挣扎之后,被一个法师召唤回生前的世界,心中充满疑惑的他开始寻找了死亡的真相,但却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在这些疑问面前,他该如何是好?且看,一个寻找自己死因的小骷髅的故事。
  • 青瞳之大争天下

    青瞳之大争天下

    龙塌空荡,他一直在等她柔情归来,将她揉进胸怀,男人和女人的战争,是征服,还是掠夺?两个王者的爱情,在战火纷飞里,何去何从?四个华衣锦翎的迥异男子,谁又能暖她于一己之怀?
  • 穿越之九娘好勾人

    穿越之九娘好勾人

    一张厚重的红木床上,一男一女交叠的身影在垂帘的遮掩下,透露出一种朦胧艳色,上官九娘脸色绯红的看着那一对上演动作大片的男女,轻手轻脚的想要再接近一点,希望能看得清晰一些。“寒哥,你轻一些,伤到宝宝了……嗯。”女子柔媚婉转的音调,在结尾处还来了个抑制不住的轻哼。上官九娘生生的打了个寒颤,鼻尖一热,就发现两管鼻血轻悠悠的流淌。她真是无语问苍天,为嘛因为一个女人的一个声音,她居然没……
  • 迷雾之城

    迷雾之城

    甲午战争前夕,陆云起来到康沃尔郡的圣菲尔堡,拜访同学琼斯伯爵,希望通过他游说英国人将军舰卖给清政府,而日本人闻讯后尾随而至。诡秘阴森的哥特城堡,一场场大同小异的离奇梦境,夜莺的歌声和迷雾,陆云起与死去百年的城堡女主人卡翠娜纠缠不清的爱情。现实与梦境,今世和前生,一段掩埋在时光的秘史,一场横跨百年的旷世绝恋。但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当陆云起一步步地逼近真相的时候,却是一步步地落进了日本人早就安排好的陷阱里。
  • 佞相毒女

    佞相毒女

    “妖女,小小年纪就心狠手辣,总有一天会早报应,天打五雷轰。”歇斯底里的诅咒穿透云霄,直入天际。“本小姐一年有半年住在佛堂,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见道血腥就会晕,弱到没有缚鸡之力,又怎会有心狠手辣一说?怪哉!”百无聊赖的雍容女子状似不解的自问,双眸中却清明一片。住佛堂,那是因为佛堂清静,干扰不多,便于小姐处理事务;手不能提,肩不能挑,那是因为堂堂的相府千金,又怎会做这等力气活;一生不见血,那是因为她要求做事要干净利落,不能留下痕迹,所以她的周围都被处理的干干净净,即便刚才那地还是一个屠场,可是不出半个时辰,就会被清理成一个闺阁聚会的最佳场所。当然这些话,也只有隐身在暗处的侍卫们敢在心中腹诽,却无人敢于出口。完结经典文:《大良凰后》《笑面罗刹》《随心皇妃》《玉面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