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3000000025

第25章 探究篇,谁在对应试教育说不(14)

然而从我们的调查中看到的现状是,这些政策与行动仍然像一张撒不开的网,没有形成覆盖面。除一些地方组织积极主动地做出了一些尝试外,大部分地方因财力及功利政绩的考虑,所做的只是等待与观望。

我们认为,在对待留守儿童问题上,政府忽略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父母打工前的父母责任转移。在中国目前不可能实现政府接管的情况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只能由代管父母代管,由学校代管。由代管父母代管的,再也不能让孩子像物件一样被亲友相互踢皮球,应需履行一个责任手续,可由劳动部门增设一个表格,负责监督,父母打工外出前与代管父母一同填写,由代管父母肩负其父母的全部责任;由学校代管的,可由民政组织列入慈善事业考虑。我曾经数次走访调查过的湖南省湘阴县的黄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模式,为儿童组建大家庭,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黄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由县民政局拨款一部分,社会资助一部分。村级申报把关,将全县打工家庭父母中有特殊实际困难又没有其他合适监护人(父母中有一人残疾、犯罪、失踪、死亡等)的留守儿童优先集中到托管中心,让孩子们依托学校过大家庭生活,有专门的老师负责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辅导课余的活动与学习。目前,湘阴县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占地有1800多平方米,有食堂、宿舍、图书室、阅览室,还配备了汽模、航模活动室,有书法、舞蹈兴趣小组。现在托管中心已呈现四大特色,心理疏导、行为矫正、智力开发和综合素质培养。这里的生活老师每天为孩子发一个水果,晚上12点钟以后,还要起床为孩子们检查三四次被子。对有自闭倾向的孩子,生活老师先带孩子和自己睡,直到孩子有信心走进大寝室,和同学们交往。这里人性的关怀,让孩子们感觉像在父母身边一样。

政府忽略的第二个问题,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问题。在许多农村父母仍然需要以打工维持家庭生计与孩子教育的中国国情下,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父母的责任教育和学校心理辅导的职责仍然是政府的重中之重。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一般在初二初三的年纪,表现为自卑、过分敏感、不能跟其他人很好配合等,有的孩子还会掩饰情绪,只有通过细心交流才会发现。而许多父母和教师却对孩子的心理关注普遍疏忽,只关心文化考试成绩。对于大量的农村留守孩子,他们的伤痛是白天的月亮,看不见但仍在。

如方治乾所说,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的一部分,政府应“确保学校获得资金用于心理咨询以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忽视孩子情感需求,重考不重教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对此,我在访谈中力荐政府在农民工的职业培训项目中增加家庭教育指导内容,鼓励他们积极并科学地同孩子沟通,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建议学校自小学高年级开始增设心理课程,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障碍;建议政府完善留守儿童托管教育体制,推广“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等。

德育主任让学生放下砍刀的秘密

这是我在学校的走访调查过程中最受感动的一个故事。

湖南省岳阳市有这样一个男孩。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有过约定,孩子读小学期间,一切教育归母亲负责,孩子读中学期间,一切教育归父亲接管。按照这个约定,孩子在小学阶段,常有这样那样的题目不会做,母亲细心辅导孩子到深夜,生活中出现了小问题,母亲总是以温和的言语感化他,以自己的行动帮助他,甚至闯下了祸,母亲依然对孩子充满关爱,带着孩子一同处理他惹下的一些棘手的麻烦。可以说,在最重要的小学阶段,孩子享受到了母亲最细致、温暖的家庭教育与照顾,学习成绩与其他方面的发展还算均衡。

然而进入初中后,孩子的教育转归父亲管,情况发生了逆转。令孩子最不能忍受的是,父亲的教育方式常常是棍棒加身。稍有不对,或许是父亲认为不对的,孩子就要遭受皮肉之苦。有时甚至还不得不屈打成招。当孩子几次把求助的目光看向母亲,这时的母亲已经与父亲保持默契。

孩子当然不知道父母曾有过的约定。与父母缺乏正常沟通,积怨便长期堆积于心。在家里得不到想要的温暖,正处在叛逆期的他,开始把眼光投向校园和社会,以父亲言传身教给他的方式回报父亲的残忍。在学校,孩子专与成绩不好,喜欢打架闹事的同学在一块儿疯,找小同学要东西吃,想办法欺侮小同学,一句话不合,就挑起事端打架。一年时间不到,他带着一班同学拉帮结派,与外班、外校学生打群架10余次。学校屡次将他叫到德育处教育,他如耳边风。暴怒的父亲每从德育处回家,就死命地揍他一次。

直到后来,他带着一帮同学手执砍刀与外校生发生群殴出了事,他的父母最后一次被班主任叫到学校,领回了他,母亲才开始插手父亲的教育方式。

疼在心里的母亲不再顾及与父亲的约定,来到几所偏僻的农村中学说尽了好话替孩子求情,希望有学校能接纳孩子,给孩子一个新环境能继续学习生活。可谁知孩子打架闹事名声太大,好话说尽,几个学校都不敢要。

在最后一个学校--华容县万庾中学,绝望的母亲不由得坐在一楼的德育处门前痛哭流涕。

也许是冥冥中有一种缘分,也许是母亲的哭泣感染了这个人。这个人就在母亲哭泣的时候来到了教务处。从外面回校的这个人--学校的德育主任徐正发扶起哭泣的母亲说,我试试看。母亲单位离校远,没有办法陪读,将这样的孩子一个人放在出租屋租住,在外又无人管束,在寝室,又怕旧病复发影响其他同学,德育主任便与孩子母亲商量,做出了一个非常举动。他安排孩子住进了校园内的一老师家。为了方便日夜照管学校的那六七百个住校的孩子,德育主任自己也住到了学生公寓,以后一段时间,很少见到这个孩子。

这件事很大,大到很多老师根本无法做到甚至无法想到,也很小,小到孩子当时并不知道。但最后感动他的就是这个举动,因为这件事,孩子的人生取向出现重大转机。

孩子来到学校之初,表面上收敛了许多,但好斗的脾性依然未改。就在一次重大事件的排查过程中,德育主任在一男生寝室内搜出了一把砍刀。这是这所学校从没发生过的事情。德育主任问收藏这把砍刀的男生,砍刀是从那里来的,男孩说了实话,就是新来的男生藏的。通过展开调查,很快,有很多人证明,砍刀确实是他藏的。

德育主任在收集了充足的证据后找到他,一开始,他抵死不认,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神情令在场者无不气愤。通知他的母亲到校,他还是不承认,并咬紧牙关坚持说这把刀不是他的。这时的德育主任就很伤心,因为他当德育主任这么久,还从没碰到过像这样嘴硬的孩子。

德育主任就开始问话:“你从别的学校转过来,我们都在暗暗地帮你,扶你,想你学好,结果你还是不学好。你说,你要我们怎么办?”

原本准备好了挨一顿打和骂的孩子,看到德育主任说出的是这么一句话,第一次低下了头。而母亲紧接着说出的一句话令他如醍醐灌顶:“造孽呀,你没有房子住时,他腾房子你住。你住的就是老师的房子哪,你真的以为是人家的啊,你怎么能伤老师的心呢!”

我们了解到,在很多学校的德育处遇到类似的情况,一般的教育方式是德育处审问式的批评,父母的打骂,然后是学校“劝退”孩子离校回家。许多父母来校的目的,就是代孩子赔礼道歉,求老师让孩子留在学校里继续读书。当孩子母亲痛哭流泪地提出这个请求时,他没有拒绝,并向其承诺了保证学校不“劝退”孩子,只是对孩子提出了一个条件:“你们将他带回去,不要打不要骂,让他自己静下来想,自己思考。孩子什么时候想通了,要孩子自己跟我打电话,自己找我说明白,这样,我才有办法帮助他。”在孩子离校之前,德育主任还请出派出所长,就自制刀具凶器的事情,专门找他谈话,告诉他的问题已经超出学校管理的范围,已经违法了,并以个案宣讲法律知识。

德育主任是在事情发生半个月后,住院做手术期间接到男孩电话的。尽管伤口未愈,很痛苦,但他还是同意了孩子的面见请求。

也正是在这次谈话中,他从孩子悔恨的泪水里看到了希望。

孩子离开时,塞给了德育主任一封信,信中,承认了自己所犯的所有错误,讲到了他所在的家庭发生的很多事,母亲曾经的悉心教导,父亲的棍棒教育对他的影响。他说父亲一味地打和骂,早就造成了他的厌学情绪:

“我违纪,就是希望学校赶我出去,我好到社会上闯。所以在这学期,我又犯了很多错误。除了拿刀打架外,第一件事是我犯了错一直不愿意承认。今天在这里,我写出我的错误,并保证一定改掉这些错误。我在这里向我所做的每一件错事道歉,向关心、爱护、哺育我的父母、亲戚、老师道歉。我犯的第二件错事是吸烟……现在我非常后悔,我明明知道一个中学生不能吸烟,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现在,我懂了,吸烟就是吸毒素,我保证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不吸烟,一直到我长大成年。我这学期所犯的第三件事是我向同学借了钱不还,通过到派出所那次的学习,我懂得了这样下去,可能会犯诈骗罪。直到现在,我还欠文文20元,小磊10元,忠仔3元,鹏鹏3元。这是我所犯事中最不可饶恕的一件事。”

“我觉得非常对不起我的父母亲人,我每次回家,他们都问寒问暖,为我买东西,给钱给我,而我却使他们伤心难过,我写下这些,我现在只有用这种方式来向他们忏悔,向他们道歉,用这种方式来洗清我的罪过。这就是我这学期犯了而没有承认的错误,现在,我要在这里承认,这一切全是我的错。”

看到孩子书信里的自我剖白与自我忏悔,德育主任对这个孩子有了一定把握。这样的孩子有个特点,讲义气。他就利用他讲义气的心理,来帮助他。

一出院,他就在学生干部会上宣布了几条纪律,主要是不能轻视回校后的他,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一行为。他说:“尹杰曾经犯下的错,是错在盲目。他拿刀,是因为别的学校学生要打我们的学生,他出于他认为的‘正义’,拿刀来防身用的。只是他维护学校的方式错了。”

德育主任有批评的一面,也有表扬的一面,孩子就有了转变,一转变,孩子目前就大不一样了。学习成绩进步明显,学习态度,个人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与父母、老师及同学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德育主任说,如果以过往的方式教育,孩子肯定难以上正路:“你反正定性全部都是我错了,我就错到底。”

通过这个孩子身上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德育主任还采取他自己的办法解决了这个学校孩子们诸多易犯的毛病。如学生之间互相借钱的问题。很多学校屡禁不止,苦无良策。不调查不知道,在他们学校,一个学生以借五还十,借五十还一百,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借钱过网瘾,越借越多,竟借到了八百元!已经构成典型的诈骗行为。他迅速找来这个孩子出门在外的父母及时解决了这个问题,并由此规定,同学们之间不再允许相互借钱。他说,同学在班上相互借钱,多半是一个骗局,同学间不宜发生经济往来。但如果同学们有了一时实在没有办法通过父母亲人解决的经济困难,可以找班主任老师和他借钱。并在学校班主任会上一致通过,这个校规堵住了班级管理的漏洞,又融洽了师生关系,得到班主任的大力支持。

在中小学,相对于校长,学校德育主任不是官,但他们却是学生心中最大的官,学生最害怕的官。我们曾走访过一些被以劝退名义开除的学生,提起德育主任,无不谈虎色变,满怀怨恨。

在任何一所学校,任何学生违反学校纪律,班主任调教不好的,就转送学校德育处。而按照目前各中小学制订的纪律规定,犯错的孩子总是显得太多,而相比之下,德育处的老师相对较少,除了应付日常工作外,他们常常要面对每天不断涌现出的问题孩子。因为人手少,因为孩子的屡教不改,还因为恨铁不成钢,久而久之,德育处干部便很容易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付犯错的学生,羞辱、打骂、让犯错的孩子罚站罚跪、相互掌耳光、喊父母训话等,无所不用其极。

在调查中我们还看到,原本应是学生往来踊跃的心理咨询室门窗紧闭,唯有德育处人气鼎盛,热闹非凡。有的德育处一有学生被带进去,便不问青红皂白,三句话不合,便乱扣帽子,乱下结论。德育处几乎成了审讯室、逼供室。有的学生原本只有很小的过错,经过德育处的“逼供”后,学生心中不仅块垒未消,反倒还留下了一个想抹而终生不能抹除的污点。更有甚者,等于播下了一颗罪恶的种子。

从媒体上我们不难看到,许多德育处成为了藏污纳垢之所。一些德育处干部惩戒学生的手段,完全可以与打手、流氓、恶霸媲美。《羊城晚报》2010年2月1日以《众人皆醒他独醉,中学政教主任夜半喝酒打学生》报道的一件令人发指的事件就是例证,且对许多学校而言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现象。据恩平市调查小组调查核实,1月25日晚上11时左右,外出晚餐饮酒后的一政教老师回到学校后,学校值班保安员向其反映有一幢女生宿舍纪律比较差。于是,在敲门警告后,对两女生予以严厉批评,同时要求两女生到学校值班室去接受批评教育。两女生走出宿舍门口后不愿走,他便恼怒地拿起门口的扫帚痛打两女生,并放出“强奸你都敢”的狂言。《内蒙古晨报》报道的男生小明被他就读的包钢九中政教处主任王敏在校内打伤,对其拳打脚踢,致使学生治疗过后仍然心有余悸:“我害怕去学校,我要转学。”而挨打的原因,只不过是同学小坤说学校门口有人要打架,他感到好奇,就随口问了声:“哪边要打架?”便被政教主任拽到校门口的传达室,想对其屈打成招,但谁知小明仍然坚持说没有。结果,小明肚子上挨了一拳,脸上又挨了一拳,接着,老师竟用膝盖去顶小明的肚腹,感觉喘不过气来的小明最终被打倒在地。到了这个时候,王老师还指责小明在装,又将小明拽起来踹了好几脚,直到看到小明的鼻子流血后他才停手不打了,后又令其在传达室里站了二三十分钟。政教主任的暴行使小明头和腹部受伤,头皮血肿、腹部有压痛,牙齿松动,治疗1个月时间才恢复,但心灵上的阴影却永远无法消除。

因为是政教老师(各地教育部门设置不同,有的设置政教处,有的设置德育处),老师打学生,成了阳光下的暴行。

同类推荐
  • 好性格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性格影响孩子的一生

    曾经有两个全国最大的调查机构,调查过老百姓最关心什么问题?得出的是同样的结果——教育孩子问题。所以说,教育既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又是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教育工作中,基础的基础是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深刻影响,已经得到人们相当普遍的共识
  •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孙玉梅,资深记者、编辑,现从事中外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策划撰稿工作,致力于先进家庭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普及类图书的写作策划,在多所知名早教机构担任顾问等工作。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让孩子生活在鼓励、友爱、稳定和包容之中,做一个冯顺弟一样坚强独立,自尊自爱的母亲,你本身做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教育。成就孩子,需要妈妈多久的陪伴?一辈子,也许还不够;一瞬间,也许已足矣。
  • 好习惯: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88法

    好习惯: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88法

    习惯对于我们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在现代社会中,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创造卓越的成就,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习惯人手。
  • 儿童益智补脑食谱

    儿童益智补脑食谱

    《吃出聪明智慧丛书》针对不同年龄婴幼儿生理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发育期婴幼儿食谱的制作方法和营养搭配知识,科学地解决了婴幼儿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营养进食的问题。
热门推荐
  • 窗帘后的男人(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窗帘后的男人(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希区柯克对杀人狂的一段评论,很典型地表明了他对这类人的态度,他说:“人们常常认为,罪犯与普通人是大不相同的。但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罪犯通常都是相当平庸的人,而且非常乏味,他们比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遵纪守法的老百姓更无特色,更引不起人们的兴趣。罪犯实际上是一些相当笨的人,他们的动机也常常很简单、很俗气”。希区柯克认为人是非常脆弱的,他们经不起诱惑。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学习强人与头脑强人(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学习强人与头脑强人(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长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延伸,并将日趋融入主流教育。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科大、北外这几所京西毗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们,策划并执笔编撰了《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参考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2)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苏紫紫日记

    苏紫紫日记

    ,困难只是挡在黎明之前的黑暗,心路历程,也曾是饱受网络争议的裸模,一直都是!于她而言。终究会消散;于她而言,真实记录了苏紫紫从16岁到现在的成长经历,亲情就是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感,忠实体现了一个16岁的青葱少女一步一步慢慢成长蜕变,成为一个为了自己的艺术梦想和自由的心灵表达,率性敢为,不畏世俗的90后新生代红人。她是人人羡慕的人大学子,看似远离却时刻相随……这就是她,这两个极端的身份,将她推向了道德和艺术争议的风口浪尖。无论是骂还是赞,无论是真还是假,她都是她,那个为了追逐梦想、放飞理想的她,那个誓将人体艺术进行到底的人
  • 切蛋糕

    切蛋糕

    假如你和小伙伴一起开公司,两人商定平分股份。结果你做了所有的工作,而你的小伙伴却十分懒散。那么,你还要把一半公司交到他手里吗?《切蛋糕》旨在教你如何来精确计算每一个创始人应获得的股份,或者公司早期员工应当享有的权益。你将会学到:如何评价一个员工为公司付出的时间和带来的资源价值;如果有创始人离开公司,会带来什么样的损失;以及当你不得不解雇某人时,你该如何处理他的股权。
  • 希腊神话故事(青少版)

    希腊神话故事(青少版)

    《希腊神话故事》是古老的爱琴海文明孕育出来的一朵艺术奇葩,它诞生于口头传说,在一代代人的口头流传中不断被完善,后来才被整理、加工并记录下来。《希腊神话故事》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其中一部分是关于神的故事,另一部分讲述的是深受推崇的古希腊英雄人物的故事。《希腊神话故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影响着后来的希腊文学,不仅如此,对整个欧洲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腊神话故事》还具有很深的社会意义,它描述了人类社会初期,古希腊人在爱琴海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探索与认识,体现了这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价值观。
  • 淡定王妃:墨点倾城

    淡定王妃:墨点倾城

    沉稳果断是她,宠辱不惊是她,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也是她。然尔,淡定不是不在乎,而是泰然,是事事洞明,她也有她的坚持,若是碰触她的底线,她也会两眼微眯:男人,你不想混了么?管你是人是神……为了守护她在意的一切,化身修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