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死了。”姜叶缓缓的说道。
“大嫂!”姜母猛然转头,吃惊的道。
“茗儿,姜柔她死了有两年了。”姜叶的声音里带着伤感。
她还记得那时姜柔温柔而又耐心的教她和茗妹做叶衣的样子,美丽得像仙子一样。
姜柔比姜叶和姜母两人大两岁左右,而姜叶比姜母大半岁。
“怎,怎么会!”姜母不敢相信,她知道姜柔也许会早亡,却不会想到她会死的这么早。
“茗儿,姜柔她死了两年了,而我们却是前段时间才得知这个消息。”姜叶转头看向屋内微弱的火光,因为这件事情,继续缓缓的开口说道。声音低沉而伤感。
无法,姜柔的阿娘只能含泪答应。
“她是怎么死的?”姜母皱着柳眉,开口问道。她迫切的想知道那样一个如水的女子,是因为什么原因去的?
“就在上个月,姜柔的阿娘因为思念姜柔,见姜柔不回来看她,便自己动身前去姒氏部落看望姜柔,也就是在那时,她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死了两年了。”
姜叶转头,望着姜母,没有正面回答姜母的问题,继续说道:“茗儿,你知道吗,当时姒强的阿娘说姜柔是难产而死的,可天知道,姜柔的儿子当时已经3岁了,而他们部落的其他人说,姜柔死的那一年也没怀孕,那,最强的部落,哪里来的难产呢?”
“那姜柔她是怎么死的?”姜母吃惊的瞪大双眼,又重复问上一个问题。
姜叶摇摇头,她也不知道姜柔是怎么死的。
“茗儿,你还记得那个跟着一起过去伺候姜柔的小女娃吗?”
闻言,姜母点点头。
那小女娃是姜柔的阿娘出去菜果时捡回来的弃儿,并不是他们族里的人,所以,就没有给她取名字。
当时,姜柔的阿娘刚把那小女娃带回来的时候,那小女娃大概6、7岁左右,廋得只剩下骨头。姜柔的阿娘见小女娃可怜,便把她留在家里,伺候姜柔。
那时,姜柔出嫁,姜柔的阿娘便让那小女娃跟着一起去了姒氏部落,继续伺候姜柔了。
“姜柔死的那一年,姒强的阿娘,姜柔的婆婆给姒强娶了10个妻子。那个小女娃是其中一位。”姜叶继续说道。
10个!姜母不敢相信,这也太多了!
看着姜母脸上吃惊的表情,姜柔的阿娘哭瞎了一只眼睛。
而这件事情,姜叶感到有些好笑。
“你先不要吃惊,姒强他的妻子可不止10个。因为,在第二年的时候,姒强的阿娘又给他娶了10个,到第三年时候娶了20个。所以,现在姒强的妻子一共是40个。”
“为,为什么?”姜母吃惊到有些结巴。
她的女儿总不能不嫁人吧!既然部落里的人不愿意娶她的女儿,那就嫁到他族去吧。不明白姒强娶那么多个人回来做什么?
“为什么?呵呵,因为他的那些妻子都生不出儿子!”姜叶忍不住幸灾乐祸的说道。
“一个都没有吗?”不会吧,那么多个妻子,怎么会一个都没有?
“对,生的全是女儿,一共26个女儿。”
说到这,姜叶的眼里染了笑容。
“不是吧。”见状,姜母眼里也染上了一点笑意。
听到这,在旁边装睡着的姜婐忍不住睁开眼,裂开她那无齿的小嘴笑。
这个叫姒强的也太倒霉了吧?那么多个妻子,上了那么多次床,居然没一次能中奖排出Y精子的。
呵呵,传遍了周边不远的全部部落。
在姜柔18岁的时候,不过,谁让他娶那么多的老婆,谁让他那么多次,活该他们每次都是排XX。
“大嫂,你刚才不是说姜柔他有一个儿子吗?”姜母突然想起姒强还有一个儿子。
当时,姜柔的婚礼是部落里最盛大,气派的,羡煞了不少年轻女子!
“嗯,那孩子叫姒軽。”姜叶记得姜柔的阿娘和她说过那孩子的名字。
“那姒强他不是有一个儿子了吗?为什么他阿娘还要他娶那么多个妻子?”姜母不解,困惑的开口问道。
“因为姒强他阿娘不喜欢姜柔,所以,连带姜柔生的儿子她也不喜欢。”姜叶冷笑。她觉得姜柔的死,肯定和姒强的阿娘脱不了关系。
姜母一怔,答不上话来。她不明白姜柔那样美好的女子,姒强他阿娘她为何会不喜欢。姒强抬了10头公牛,还有5头母羊前来求娶姜柔。
“茗儿,姜柔死的时候,她的孩子才3岁。因为姒强的阿娘不愿照看那孩子,姒强便把那孩子丢到他手下的一户人家养着。那孩子直现在都还不知道他的阿爹就是姒强呢!而那孩子一直以为现在在照顾他的人是他的阿爹呢!”
“怎么会这样。”
“怎么不会。”姜叶冷笑。
“那姜柔的阿娘她现在在哪?”
“上个月前回来了,还把当年的那个小女娃和她的两个女儿也带了回来。”
“为什么,她不是也嫁给了姒强了吗?”姜母又疑惑了。
“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她想做主人。那小女娃嫁给了姒强,姒氏部落的族长,不仅管理着他们部落的农业,还管理着姒强他的那一堆妻子呢!”
“原本,姜柔的阿娘想把姜柔的孩子也带回来,不过姒强他死活不给。”
闻言,姜母点点头,毕竟那孩子是他唯一的一个儿子。
姜叶看着姜母那张心思尽显的脸,心里有些好笑。
茗妹她还是和她小时候那样,那么的单纯。看来,阿娘没看错人,妹婿他们部落虽然穷了一些,不过,他家的人都是好的。
姜叶拿起一个果子放在姜母的手里,示意她吃。
便继续开口说道:“姜柔的阿娘气那小女娃背主。姜柔都死了两年了,她也不让人回来报信,还对姜柔的孩子不闻不顾。”
说到这,姜叶犹豫了一下,便继续开口说道:“那小女娃和她的两个女儿在回来的第二天,便被姜柔的阿娘叫人给活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