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9700000019

第19章 香菱学诗--钗黛间一次斯文较量

香菱是个丫头,但爱好文学。

虽然被她的主子认为有点儿呆,其实挺可爱。她的命运很不济,但她很本分,很平静,很懂得自己,了解周围,不去和别人争,全身心都倾注在文学上。因为,这是她的一份寄托,不像时下的女性作家,心可能放在文学上,眼睛却瞟在文学外,所以,总是不安生,总是酸溜溜,总是改不了的小家子气。

香菱,没这个毛病,她是个很正常的文学青年。

文学,从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十七八岁,二十来岁的男男女女,往往具有强烈的倾诉欲和表现欲,对文学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一是希望从文学中寻找到与自己共鸣的东西,一是希望能在文学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别人共鸣。所以,她想学作诗。

她愈来愈热的学诗激情,很类似今天决定要投奔文学的青年人。但那时没有诓人的作家速成班,和谋利的文学函授班,让她把几两银子的月钱贡献出来;更没有什么过气诗人、阳痿作家,举办骗财骗色的讲座,让她上当。所以,一搬进大观园里来住,可能感受到园内适宜的文学自由的创作气氛,便向她的主子薛宝钗提出来,要她教自己做诗。

大观园像伊甸园,有许多夏娃,可惜只有一个亚当,阴盛阳衰,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夏娃多了,便会产生女人之间的是是非非,因此少不了小小的勾心斗角,小小的尔虞我诈,可总的来说,比之当时封建社会,宫廷中的血光剑影,君臣间的刀枪剑戟,还差得很远,大观园中的文学气氛基本还算良好。

文学这东西,很类似小鸟,有点娇气,有点脆弱,一定要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才会发出声音。要是屁股后边有手枪顶着,脖子上面有快刀悬着,它只会发抖,只会发昏章第十一,绝不会引吭高歌,宛转啼鸣了。贾宝玉搬进园子里来,作春夏秋冬诗四首,流传到园子外边,那些王孙公子抄写在扇子上欣赏不已。这说明那一阵子,贾政、王夫人还没有采取高压政策,新人便有出头的机会。于是,香菱学诗。

跟谁学,自然得跟她主子薛宝钗学。

宝钗的诗,没有那种软软的女人味,写得蛮大方,不小气,难能可贵。女性文学的最大特点,其实也是它的弱点,就是女性化。她比较豁达,比较脱俗,不那么脂粉气。在那个文学圈子里,大家公认,至少与拔尖儿的林黛玉不相上下。

不过,她俩虽同是优秀的诗人,但文学观点,不尽相同,区别在于:一个把诗当做手段,“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有点实用主义;一个把诗当做目的,“冷月葬诗魂”,有点理想化。如果二位女士降生在当代,则是毫无疑义的女作家,而且是一流的,评一级作家,享受高知待遇,谅不成问题。

当时,大观园里的众姐妹,除了“一夜北风起”的王熙凤略输文采外,都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以及理论基础知识。只可惜缺乏发表诗作的园地,虽有一份政府的邸报,但仅抄发官方文告,不办副刊。不过,这也好,省得她们犯错误,久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之理。文学用来自娱,怎么写都悉听尊便的,但若要娱人,就得掂量掂量,会不会碰上谁的敏感神经,而招致物议。何况康雍乾嘉之际,文字狱也怪吓人的。

香菱学诗,来得有些突然。读者有些猝不及防,想不到这小丫头有这份诗情。因此,即使巨匠如曹雪芹者,也难免白璧微瑕,有照顾不过来的漏笔之处,应该事先事后有个关照才好。大概曹大师急于发表他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却疏忽了香菱原是英莲,被拐子卖来卖去的奴婢,应该和袭人她们差不多,不会多识几个字的。不过,曹雪芹的高明就在于他能让读者立刻身临其境,从薛、林二位的谈诗论文中,如闻其声,如睹其人,看她俩文学观点的歧异,与后来人生悲剧的呼应,那样斗榫合拍,也就来不及质疑了,这就是曹雪芹的艺术力量。

文学就是一场骗局,这是巴尔扎克说的,唬住了就唬住了,唬不住就露马脚,但大师通常不犯这种低级错误,他有本事叫读者给他圆谎,也许香菱在失落的那几年里自学成才了呢!

宝钗说香菱呆,其实这丫头不呆,她为什么一开始不先去求教林黛玉,说明她活得挺明白,不糊涂,她很清楚,她是奴才,奴才决定了她必须人身依附,归属于她的主子。所以,还是找到她的领导宝钗张嘴,向她申请学诗。她未必完全懂得两位小姐在文学观点上的歧异,说不定她更倾向于林黛玉的诗风,可还是把申请书递给宝钗。

在文学圈子里,这种门户之争,派别之争,是挺针锋相对的,我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我住所的西边不远,木樨地的22号楼和24号楼,分住着两位文学前辈,他们之间,由于历史上承袭下来的恩恩怨怨,互不相能。于是,一些聪明一点的文学后生,朝拜了这幢楼里的谁,一定也要向另幢楼里的谁请安,这样,他就成为这两位前辈心目中的好孩子。

一些文学上的老先生、老太太,非常在乎你跟谁一伙,以谁画线,跟谁有来往,对谁不买账,那种以邻为壑的狭隘心态,计较到令人不能理解。其实,谁也没有把谁的孩子推到并里,我觉得,五十年来,中国新文学的相当一部分能量,就被这班文学家无聊地消耗掉了。

宝钗是现实至上主义者,她不把文学看得那么重,和黛玉为文学而文学,把文学视为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截然不同。后来香菱登门拜师,林黛玉欣然允诺,连讲课费都不要,可见她热心扶植文学新人,不像有些作家,一看别人写的东西红了,名气大了,牙根马上就酸倒了。薛宝钗非常讲究生存哲学,认为香菱跟着她进到园里,临时户口落在了大观园,当务之急是去拜码头,照会各方,以求关照,学诗大可缓一缓。不过,她也不特别压制,表现得很宽容,这很难得,不是所有领导都有这份雅量,按说她完全可以动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的。尤其这个该死的丫头,因她接过申请表后没有动静,竟投拜到自己的文学劲敌门下。放在今天,换个主,怕也未必能有宝钗的涵养。

我始终很惊讶薛宝钗这种文学上的坦然。

我也不明白这种历久不衰的“文人相轻”的老传统,那种嫉贤妒能,独领风骚,只许自己活,不准别人活等等文人的诸多恶习,为什么在大观园里表现得不算十分明显?

当然,也不能讲薛宝钗绝对地无动于衷。

她说话了:“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她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种嗔怪本身,也未尝不是宝钗的一种态度。因为香菱是她的奴才,她知道她的呆头呆脑。要学,应该向她学;要教,也该由她教。这话冲林黛玉而发,大概不错。

香菱写了“月到中天”那首七律,果真够呆的,竟先送交这位不算很开心的老上级审阅。宝钗只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至于怎么不好?应是怎么个做法?看法保留,不置一词。而且针对黛玉:“看她是怎么说?”看起来,不算十分与人为善。至少,这是让人难堪的不肯表态。

等到香菱的第二首七律“非银非水”脱稿,这回呆子不想再碰钉子,直接往黛玉这边来了。宝钗本来表明要看黛玉怎么说而自己不想讲话的,但到她打算发言时又半点不含糊。第一,说题目要改一改,这是一种比较委婉的但挺彻底的否定。第二,她说:“也罢了,原是诗从胡说来。”一下子把写诗的人,教诗的人,统统置于尴尬的境地。似乎是在开玩笑。看来薛、林二位女士,未必不暗中较劲。幸好大观园里不成立诗协,虽然那是绝对的清水衙门,但若真的成立,又觉得是肥差了,少不了你争我夺,削尖了脑袋之类的笑话,就会产生。那时候,大观园诗协的主席职位,谁来担任,还颇费踌躇呢!

不过,她俩在文学这个范畴里,角力是比较文明的。至少不发表评论,声严色厉;也不画地为牢,泾渭分明;更不仗势欺人,拉帮结派。但只限于文学,其他方面,对不起,宝钗的忍让就是有一定限度的了。

清虚观打蘸,张道士敬献的一盘子礼品中,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贾母眼熟,记不得哪个女孩子戴过。宝钗说史湘云,宝玉说他怎么没见过,探春说宝姐姐有心。接着黛玉冷笑道:“她在别的上头心还有限,惟有这些人戴的东西上,她才是留心呢!”

这当然是很厉害的攻击,林黛玉对金玉良缘的反应,是有点神经质的。不过,薛宝钗“听说,回头装没听见”,退让了。

这是初一的事。到了初三,薛蟠生日,摆酒唱戏。宝玉和黛玉两人闹别扭,弄得老太太不舒心,凤姐只好将他们弄到贾母身边。谁知贾宝玉说话造次,竟把薛宝钗比做杨妃,使林黛玉着实得意,宝钗眼看天平的砝码朝一边偏去,宝玉和黛玉联合起来嘲弄她,是无法容忍的。所以这一次很不客气地反击,让他们领教了她的厉害。

由此可见,力量失去均衡,便会不平;不平则鸣,也是很正常的反应。在《红楼梦》里这个三角爱情游戏中,薛宝钗深知自己在贾宝玉心目中的位置,不如林黛玉。她是后来插进来的第三者。有一次在怡红院,她亲耳听到贾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尽管薛宝钗不可能研究弗洛伊德,但这种潜意识的流露,无论如何给她心灵造成巨大的振荡。在她和林黛玉争夺贾宝玉爱情的这场争斗中,她明显地处于弱势,惟其如此,所以她很计较。

相反,薛宝钗在文学方面,倒不怕示软,这就因为她实在并不弱的原因。所以,文坛上那些爱吵吵巴火的人,爱争长较短的人,都由于底气不足,缺乏实力,才按捺不住要跳出来说三道四的。谷子成熟了,便把头低垂了下来,而那些总挺着脑袋左右顾盼的人,显然离成熟还有一段日子。

在元春省亲大典上,每人奉旨一匾一咏,这很有点诗歌大奖赛的意味。评比的结果是:“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姐妹所及。”这是元妃说的话,明显地带有官方色彩,所以薛宝钗是钦定的不亚于林黛玉的一等奖获得者。随后不久端午节贵妃赏的节礼,宝钗所获规格高出黛玉一头,这使黛玉恼火不已,实际上等于娘娘对金玉良缘投了赞成票。不过,也应看到宝钗的应制诗“芳园筑向”的颂圣主题挺能邀官方的好,所以元妃排名次,薛先林后,倾向性很明显。

一般地讲,旧时那些歌功颂德的作品,哪怕露骨的吹捧,也会讨得皇上的欢心。否则,哪有如此多的御用文人呢?这正是薛宝钗的聪明了,她把文学当做手段,知道统治者的胃口,喜欢吃什么,就喂他什么。投其所好,不但是生存之道,而且还可以达到邀赏受宠,排斥异己的目的。结果,宝钗到底谋得了宝二奶奶的位置。虽然,这份胜利多少有点儿凄惨,因为宝玉的政策是你们不让我得到,我也不让你们得到。所以宝钗其实也等于咽下一枚苦果,但无论如何也要比为文学而文学的黛玉的命运好得多。

黛玉教香菱写作,第一,缺乏我们中国人应有的美德,不那么谦虚。不错,你是一流女作家,但口气似乎不必如此拿大:“既要学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还教得起你。”第二,诗是一门学问,自有其自身的规律、章法,林黛玉特别强调了“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样,她的学生得出结论:“原来这些规矩竟是没事的,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种反传统的做法,若是贾政知道了,那位正统派,准说误人子弟的。他连自己的儿子学《诗经》都反对,遑论其他。第三,过于娇宠文学新秀,香菱不过刚入门径,林黛玉便说:“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宝钗就不同了,她和史湘云夜拟菊花题时,说得再清楚不过:“诗题也别过于新巧了。……诗固然怕说熟话,然也不可过于求生,头一件,只要主意清新,措词就不俗了。”接着话锋一转:“--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织针黹是你我的本事,一时闲了,倒是把那于身心有益的书看几章,却还是正经。”一下子面孔板起,满口道德文章。

林黛玉是不会说出这番卫道的话,但宝钗这个人,就是中国人中的绝顶聪明者了,她可以说而不做,她可以阳奉阴违,但高调是必须要唱的,黄钟大吕,唱得越高越好。说归说,做归做,正确的话说完以后,一转脸,并不妨碍她写出反潮流的文章。第二天,那首“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螃蟹咏,很流露一番不满现实的意思。以至宝玉脱口赞曰:“骂得痛快!”众人看毕,也说:“这方是食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歹毒了些。”妙就妙在宝钗能够自如地、并行不悖地说革命的话和做反叛的诗。黛玉办不到,所以她只能最终败局。

不过,众人还是肯定薛宝钗的才华。虽然这次菊花诗会,头奖让林黛玉夺走了,但别忘了,第一届海棠诗会,薛宝钗可是金牌得主。所以,她在文学成就上,用不着和林黛玉争,两强相遇,势均力敌,用不着紧张,这才表现出宽容。但在贾宝玉爱情的天平上,她晓得自己的分量不及林黛玉,所以就不得不步步为营了。

应该看出,薛宝钗虽然以文学为手段,但她绝不是鲁迅先生所讲的那类“空头文学家”,也不是毛主席描写过的“头重脚轻根基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角色。宝钗的学问才识,文化素养,比之时下一些浅薄作家,货真价实得多。至少对于中国书,要看得不知多若干倍,至少不会一问两瞪眼,至少不靠念两个外国名字来吓唬人。

虽然,有时她挺让人讨厌。薛宝琴新编了十首怀古诗,“众人看了,都称奇妙”,独她却说:“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做两首为是。”因为后两首涉及《牡丹亭》、《西厢记》,在当时大概被认为是黄色的书籍。马上正经起来,而且赶紧撇清,其实她比谁都看得多看得早。宝钗有学问,文学自不用说,看她在指点惜春作画时,很使人怀疑她是否在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过。同时,无论怎样不喜欢她这个人,她拿出来的诗,都是站得住脚的。

宝钗的诗,风格不一,体裁多样,有辛辣讽喻的螃蟹咏,有含蓄浑厚的海棠诗,有伤感甚至颓废情调的“恩爱夫妻不过冬”,也有很具新潮意味的“东风卷得均匀”的柳絮词。因此,应了一句俗话,她不是那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主儿,不是吹出来或唬出来的主儿,不是假借权力、倚仗靠山、狗屁也写不出的主儿。她胸有成竹,绝非草包,拿得出作品,经得住褒贬,所以在文学上,她和林黛玉不叽叽喳喳,说短论长,而是一派大家气象。

这大概是大观园文坛难得有一个平和局面的原因吧?

同类推荐
  •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是哈佛大学受欢迎的哲理书,是爱默生随笔精选集,内含主题随笔、浪漫诗歌和私家书信。阅读本书,可以给你的心灵一次震撼。
  •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中华美德歌谣全集

    歌谣,是一种非常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诗歌艺术形式。歌谣是劳动人民的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 以经典的名义

    以经典的名义

    从这个起点出发,再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思考去言说的时候,会减少妄断、谬议、乖论与陈词。增加了写作者的贡献值。,因为名著是时间深处的精神土壤,它记述的是人类的典型形状、典型情感,是人性不断提升的基础和平台,是人性从兽性中脱颖而出的见证和坐标。所以,阅读的过程,为的是寻找来路,理性地找到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命脉,从而不蹈“覆辙”,不费虚功,节省精神追求的人生成本,更好地进行新的思想建构。换言之,名著是时间汰去泡沫之后的结晶,它摆脱了种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催眠”作用,提供的是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的纯粹,它足可以信任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热门推荐
  • 黑椹的别样人生

    黑椹的别样人生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她是他的独一无二

    她是他的独一无二

    偷拍不成反而惹上了某个混蛋,因为生气砸了他家N多东西,杯具的成了他的女人……“乖啦,我会负责的……”席少卿紧搂着她,低声的在她耳边低语着。某丫崩溃:啊啊,谁要他负责啊?她可是有喜欢的人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总裁的妻子

    总裁的妻子

    十二岁那年,她从一个骄傲的公主一夜之间变成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庆幸的是,父亲的好友收留了她。家庭的变故让她变的更加坚强。原以为自己的勤劳和懂事可以换来一点点自尊,可是在他眼里,她永远都只是一条‘寄生虫’。那年他十五岁。她读初一,他上高一。他说,如果你敢不认真学习丢叶家的脸,就不要怪我无情将你扫地出门!于是,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收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在她的心里,没有任何一件事能比得了考上一所好大学,然后,远远地,离开这个不属于她的家,还有——他!。。。。。。有一生一世的誓言吗?她笑。她从没见过。喜欢的亲们注意收藏+推荐+留言,一步到位。再此向亲们承诺,如无例外每天至少一更,谢谢亲们的支持~~~~
  • 绝色天仙:无良庶女太妖孽

    绝色天仙:无良庶女太妖孽

    一朝穿越,竟然穿越在一个祸水灾星身上,被欺被辱。凤凰涅槃,韬光养晦,一番奇遇,好运爆棚,丹药传承,七彩圣灵根。各种强悍的灵宠,统统收入囊中。可为毛人家的宠物都是各种萌,而她的却是一只莫名其妙的蛤.蟆,还各种狂霸拽的跟个大爷似的。从此带着一只蛤.蟆闯天下,蛤.蟆在手,天下我有!生杀予夺,翻云覆雨,且看她在这一片大.陆,掀起怎样的狂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残狼灰满

    残狼灰满

    人们大概只知道动物的天性无非是强者为王、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和异类相残等等,却不大知道动物世界里也有智慧和情感,也有“伦理关系 ”和“道德情操”。这并不是小说家的杜撰。请看这本《残狼灰满》,那只已经断了两条右腿的残狼,如何仍然主宰着一群健狼;那只被猎人发现了老窝的公狐,如何保护自己的家族;那只由红奶羊奶大的狼崽,如何与同类反目;那只为保护后代安全的老狼,如何与金雕在蓝天拼搏…… 《残狼灰满》所收作品中有多篇获得全国奖。
  • 斗鼎星辰

    斗鼎星辰

    划破空间坠落大陆的婴孩,命运捉弄下不屈的少年,看他如何一步一步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问鼎巅峰,寻找挚爱!若众神遗弃了我,我便将其踩在脚下,与神之斗,是他唯一的宿命!
  • 任正非谈商录

    任正非谈商录

    华为作为中国商界的传奇,成功的内部运营模式长期不为世人所知。它就像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藏,而其最大的财富就是企业运营和管理的经验,让很多怀揣创业梦想的人趋之若鹜。本书从多方面入手,叙述了任正非经营管理华为的策略、方法、手段,即他带领华为从创业走向业界巨头的方方面面的经验。总之,它可以让人了解到一个全面的华为,又可以让人掌握到一个世界级企业的成长经验。
  • 蓝血精神

    蓝血精神

    最闪耀的蓝血光辉,最强大的蓝血文化,最杰出的军人企业家。蓝血精神:常青企业的高贵基因。以使命感、纪律性和领导力为支柱,以一流的执行力为本质特征。是员工有效自我管理、保证完成任务的“利器”。学习蓝血精神,打造“蓝血斯巴达”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