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9700000019

第19章 香菱学诗--钗黛间一次斯文较量

香菱是个丫头,但爱好文学。

虽然被她的主子认为有点儿呆,其实挺可爱。她的命运很不济,但她很本分,很平静,很懂得自己,了解周围,不去和别人争,全身心都倾注在文学上。因为,这是她的一份寄托,不像时下的女性作家,心可能放在文学上,眼睛却瞟在文学外,所以,总是不安生,总是酸溜溜,总是改不了的小家子气。

香菱,没这个毛病,她是个很正常的文学青年。

文学,从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十七八岁,二十来岁的男男女女,往往具有强烈的倾诉欲和表现欲,对文学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一是希望从文学中寻找到与自己共鸣的东西,一是希望能在文学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别人共鸣。所以,她想学作诗。

她愈来愈热的学诗激情,很类似今天决定要投奔文学的青年人。但那时没有诓人的作家速成班,和谋利的文学函授班,让她把几两银子的月钱贡献出来;更没有什么过气诗人、阳痿作家,举办骗财骗色的讲座,让她上当。所以,一搬进大观园里来住,可能感受到园内适宜的文学自由的创作气氛,便向她的主子薛宝钗提出来,要她教自己做诗。

大观园像伊甸园,有许多夏娃,可惜只有一个亚当,阴盛阳衰,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夏娃多了,便会产生女人之间的是是非非,因此少不了小小的勾心斗角,小小的尔虞我诈,可总的来说,比之当时封建社会,宫廷中的血光剑影,君臣间的刀枪剑戟,还差得很远,大观园中的文学气氛基本还算良好。

文学这东西,很类似小鸟,有点娇气,有点脆弱,一定要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才会发出声音。要是屁股后边有手枪顶着,脖子上面有快刀悬着,它只会发抖,只会发昏章第十一,绝不会引吭高歌,宛转啼鸣了。贾宝玉搬进园子里来,作春夏秋冬诗四首,流传到园子外边,那些王孙公子抄写在扇子上欣赏不已。这说明那一阵子,贾政、王夫人还没有采取高压政策,新人便有出头的机会。于是,香菱学诗。

跟谁学,自然得跟她主子薛宝钗学。

宝钗的诗,没有那种软软的女人味,写得蛮大方,不小气,难能可贵。女性文学的最大特点,其实也是它的弱点,就是女性化。她比较豁达,比较脱俗,不那么脂粉气。在那个文学圈子里,大家公认,至少与拔尖儿的林黛玉不相上下。

不过,她俩虽同是优秀的诗人,但文学观点,不尽相同,区别在于:一个把诗当做手段,“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有点实用主义;一个把诗当做目的,“冷月葬诗魂”,有点理想化。如果二位女士降生在当代,则是毫无疑义的女作家,而且是一流的,评一级作家,享受高知待遇,谅不成问题。

当时,大观园里的众姐妹,除了“一夜北风起”的王熙凤略输文采外,都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以及理论基础知识。只可惜缺乏发表诗作的园地,虽有一份政府的邸报,但仅抄发官方文告,不办副刊。不过,这也好,省得她们犯错误,久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之理。文学用来自娱,怎么写都悉听尊便的,但若要娱人,就得掂量掂量,会不会碰上谁的敏感神经,而招致物议。何况康雍乾嘉之际,文字狱也怪吓人的。

香菱学诗,来得有些突然。读者有些猝不及防,想不到这小丫头有这份诗情。因此,即使巨匠如曹雪芹者,也难免白璧微瑕,有照顾不过来的漏笔之处,应该事先事后有个关照才好。大概曹大师急于发表他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却疏忽了香菱原是英莲,被拐子卖来卖去的奴婢,应该和袭人她们差不多,不会多识几个字的。不过,曹雪芹的高明就在于他能让读者立刻身临其境,从薛、林二位的谈诗论文中,如闻其声,如睹其人,看她俩文学观点的歧异,与后来人生悲剧的呼应,那样斗榫合拍,也就来不及质疑了,这就是曹雪芹的艺术力量。

文学就是一场骗局,这是巴尔扎克说的,唬住了就唬住了,唬不住就露马脚,但大师通常不犯这种低级错误,他有本事叫读者给他圆谎,也许香菱在失落的那几年里自学成才了呢!

宝钗说香菱呆,其实这丫头不呆,她为什么一开始不先去求教林黛玉,说明她活得挺明白,不糊涂,她很清楚,她是奴才,奴才决定了她必须人身依附,归属于她的主子。所以,还是找到她的领导宝钗张嘴,向她申请学诗。她未必完全懂得两位小姐在文学观点上的歧异,说不定她更倾向于林黛玉的诗风,可还是把申请书递给宝钗。

在文学圈子里,这种门户之争,派别之争,是挺针锋相对的,我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我住所的西边不远,木樨地的22号楼和24号楼,分住着两位文学前辈,他们之间,由于历史上承袭下来的恩恩怨怨,互不相能。于是,一些聪明一点的文学后生,朝拜了这幢楼里的谁,一定也要向另幢楼里的谁请安,这样,他就成为这两位前辈心目中的好孩子。

一些文学上的老先生、老太太,非常在乎你跟谁一伙,以谁画线,跟谁有来往,对谁不买账,那种以邻为壑的狭隘心态,计较到令人不能理解。其实,谁也没有把谁的孩子推到并里,我觉得,五十年来,中国新文学的相当一部分能量,就被这班文学家无聊地消耗掉了。

宝钗是现实至上主义者,她不把文学看得那么重,和黛玉为文学而文学,把文学视为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截然不同。后来香菱登门拜师,林黛玉欣然允诺,连讲课费都不要,可见她热心扶植文学新人,不像有些作家,一看别人写的东西红了,名气大了,牙根马上就酸倒了。薛宝钗非常讲究生存哲学,认为香菱跟着她进到园里,临时户口落在了大观园,当务之急是去拜码头,照会各方,以求关照,学诗大可缓一缓。不过,她也不特别压制,表现得很宽容,这很难得,不是所有领导都有这份雅量,按说她完全可以动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的。尤其这个该死的丫头,因她接过申请表后没有动静,竟投拜到自己的文学劲敌门下。放在今天,换个主,怕也未必能有宝钗的涵养。

我始终很惊讶薛宝钗这种文学上的坦然。

我也不明白这种历久不衰的“文人相轻”的老传统,那种嫉贤妒能,独领风骚,只许自己活,不准别人活等等文人的诸多恶习,为什么在大观园里表现得不算十分明显?

当然,也不能讲薛宝钗绝对地无动于衷。

她说话了:“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她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种嗔怪本身,也未尝不是宝钗的一种态度。因为香菱是她的奴才,她知道她的呆头呆脑。要学,应该向她学;要教,也该由她教。这话冲林黛玉而发,大概不错。

香菱写了“月到中天”那首七律,果真够呆的,竟先送交这位不算很开心的老上级审阅。宝钗只说:“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至于怎么不好?应是怎么个做法?看法保留,不置一词。而且针对黛玉:“看她是怎么说?”看起来,不算十分与人为善。至少,这是让人难堪的不肯表态。

等到香菱的第二首七律“非银非水”脱稿,这回呆子不想再碰钉子,直接往黛玉这边来了。宝钗本来表明要看黛玉怎么说而自己不想讲话的,但到她打算发言时又半点不含糊。第一,说题目要改一改,这是一种比较委婉的但挺彻底的否定。第二,她说:“也罢了,原是诗从胡说来。”一下子把写诗的人,教诗的人,统统置于尴尬的境地。似乎是在开玩笑。看来薛、林二位女士,未必不暗中较劲。幸好大观园里不成立诗协,虽然那是绝对的清水衙门,但若真的成立,又觉得是肥差了,少不了你争我夺,削尖了脑袋之类的笑话,就会产生。那时候,大观园诗协的主席职位,谁来担任,还颇费踌躇呢!

不过,她俩在文学这个范畴里,角力是比较文明的。至少不发表评论,声严色厉;也不画地为牢,泾渭分明;更不仗势欺人,拉帮结派。但只限于文学,其他方面,对不起,宝钗的忍让就是有一定限度的了。

清虚观打蘸,张道士敬献的一盘子礼品中,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贾母眼熟,记不得哪个女孩子戴过。宝钗说史湘云,宝玉说他怎么没见过,探春说宝姐姐有心。接着黛玉冷笑道:“她在别的上头心还有限,惟有这些人戴的东西上,她才是留心呢!”

这当然是很厉害的攻击,林黛玉对金玉良缘的反应,是有点神经质的。不过,薛宝钗“听说,回头装没听见”,退让了。

这是初一的事。到了初三,薛蟠生日,摆酒唱戏。宝玉和黛玉两人闹别扭,弄得老太太不舒心,凤姐只好将他们弄到贾母身边。谁知贾宝玉说话造次,竟把薛宝钗比做杨妃,使林黛玉着实得意,宝钗眼看天平的砝码朝一边偏去,宝玉和黛玉联合起来嘲弄她,是无法容忍的。所以这一次很不客气地反击,让他们领教了她的厉害。

由此可见,力量失去均衡,便会不平;不平则鸣,也是很正常的反应。在《红楼梦》里这个三角爱情游戏中,薛宝钗深知自己在贾宝玉心目中的位置,不如林黛玉。她是后来插进来的第三者。有一次在怡红院,她亲耳听到贾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尽管薛宝钗不可能研究弗洛伊德,但这种潜意识的流露,无论如何给她心灵造成巨大的振荡。在她和林黛玉争夺贾宝玉爱情的这场争斗中,她明显地处于弱势,惟其如此,所以她很计较。

相反,薛宝钗在文学方面,倒不怕示软,这就因为她实在并不弱的原因。所以,文坛上那些爱吵吵巴火的人,爱争长较短的人,都由于底气不足,缺乏实力,才按捺不住要跳出来说三道四的。谷子成熟了,便把头低垂了下来,而那些总挺着脑袋左右顾盼的人,显然离成熟还有一段日子。

在元春省亲大典上,每人奉旨一匾一咏,这很有点诗歌大奖赛的意味。评比的结果是:“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姐妹所及。”这是元妃说的话,明显地带有官方色彩,所以薛宝钗是钦定的不亚于林黛玉的一等奖获得者。随后不久端午节贵妃赏的节礼,宝钗所获规格高出黛玉一头,这使黛玉恼火不已,实际上等于娘娘对金玉良缘投了赞成票。不过,也应看到宝钗的应制诗“芳园筑向”的颂圣主题挺能邀官方的好,所以元妃排名次,薛先林后,倾向性很明显。

一般地讲,旧时那些歌功颂德的作品,哪怕露骨的吹捧,也会讨得皇上的欢心。否则,哪有如此多的御用文人呢?这正是薛宝钗的聪明了,她把文学当做手段,知道统治者的胃口,喜欢吃什么,就喂他什么。投其所好,不但是生存之道,而且还可以达到邀赏受宠,排斥异己的目的。结果,宝钗到底谋得了宝二奶奶的位置。虽然,这份胜利多少有点儿凄惨,因为宝玉的政策是你们不让我得到,我也不让你们得到。所以宝钗其实也等于咽下一枚苦果,但无论如何也要比为文学而文学的黛玉的命运好得多。

黛玉教香菱写作,第一,缺乏我们中国人应有的美德,不那么谦虚。不错,你是一流女作家,但口气似乎不必如此拿大:“既要学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还教得起你。”第二,诗是一门学问,自有其自身的规律、章法,林黛玉特别强调了“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样,她的学生得出结论:“原来这些规矩竟是没事的,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种反传统的做法,若是贾政知道了,那位正统派,准说误人子弟的。他连自己的儿子学《诗经》都反对,遑论其他。第三,过于娇宠文学新秀,香菱不过刚入门径,林黛玉便说:“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宝钗就不同了,她和史湘云夜拟菊花题时,说得再清楚不过:“诗题也别过于新巧了。……诗固然怕说熟话,然也不可过于求生,头一件,只要主意清新,措词就不俗了。”接着话锋一转:“--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织针黹是你我的本事,一时闲了,倒是把那于身心有益的书看几章,却还是正经。”一下子面孔板起,满口道德文章。

林黛玉是不会说出这番卫道的话,但宝钗这个人,就是中国人中的绝顶聪明者了,她可以说而不做,她可以阳奉阴违,但高调是必须要唱的,黄钟大吕,唱得越高越好。说归说,做归做,正确的话说完以后,一转脸,并不妨碍她写出反潮流的文章。第二天,那首“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螃蟹咏,很流露一番不满现实的意思。以至宝玉脱口赞曰:“骂得痛快!”众人看毕,也说:“这方是食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歹毒了些。”妙就妙在宝钗能够自如地、并行不悖地说革命的话和做反叛的诗。黛玉办不到,所以她只能最终败局。

不过,众人还是肯定薛宝钗的才华。虽然这次菊花诗会,头奖让林黛玉夺走了,但别忘了,第一届海棠诗会,薛宝钗可是金牌得主。所以,她在文学成就上,用不着和林黛玉争,两强相遇,势均力敌,用不着紧张,这才表现出宽容。但在贾宝玉爱情的天平上,她晓得自己的分量不及林黛玉,所以就不得不步步为营了。

应该看出,薛宝钗虽然以文学为手段,但她绝不是鲁迅先生所讲的那类“空头文学家”,也不是毛主席描写过的“头重脚轻根基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角色。宝钗的学问才识,文化素养,比之时下一些浅薄作家,货真价实得多。至少对于中国书,要看得不知多若干倍,至少不会一问两瞪眼,至少不靠念两个外国名字来吓唬人。

虽然,有时她挺让人讨厌。薛宝琴新编了十首怀古诗,“众人看了,都称奇妙”,独她却说:“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做两首为是。”因为后两首涉及《牡丹亭》、《西厢记》,在当时大概被认为是黄色的书籍。马上正经起来,而且赶紧撇清,其实她比谁都看得多看得早。宝钗有学问,文学自不用说,看她在指点惜春作画时,很使人怀疑她是否在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过。同时,无论怎样不喜欢她这个人,她拿出来的诗,都是站得住脚的。

宝钗的诗,风格不一,体裁多样,有辛辣讽喻的螃蟹咏,有含蓄浑厚的海棠诗,有伤感甚至颓废情调的“恩爱夫妻不过冬”,也有很具新潮意味的“东风卷得均匀”的柳絮词。因此,应了一句俗话,她不是那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主儿,不是吹出来或唬出来的主儿,不是假借权力、倚仗靠山、狗屁也写不出的主儿。她胸有成竹,绝非草包,拿得出作品,经得住褒贬,所以在文学上,她和林黛玉不叽叽喳喳,说短论长,而是一派大家气象。

这大概是大观园文坛难得有一个平和局面的原因吧?

同类推荐
  •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16位超人气作者,34篇风格迥异的美文。三个篇章,分别讲述现世家常、生活态度与温情励志,给你一次温暖、清晰、沁人心脾的文学享受。它不会为你打开新的世界,也不会让你增长见识,更不可能教你花草的培育方法,它给你的只是一种短暂的享受,一种或温暖、或体贴、或柔美的感觉。这里有对爱情的剖析,对青春的反思,对世态的感叹,以及内心的挣扎,些许自嘲、自怜、自叹,以及自我鼓励,还有一些小色色、小羞羞。这就是现实,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思、所想、所见、所经历的真实,我们柔软、犀利、纠结,但满怀希望。34篇不同感觉,不同色彩,不同香味的美文,犹如34朵鲜花,请你轻轻摘下,栽种在心里。
  • 热读与时评

    热读与时评

    对于想在浩如烟海的长篇小说之林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还可能起到“长篇小说导读”的作用。,本书分“现象观察”、“新作短评”、“女性写作”、“历史小说”、“西部小说”、“荐语与序言”六个栏目,从宏观扫描和微观考察两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的90多部长篇小说进行了追踪与论评;获过奖的、得好评的和有争议的各类作品,都在认真的观照之中给予了自己的评说;开放的视野怀精到的品评,既有益于读者理解具体作家作品的精妙与独到,也有助于读者了解长篇小说创作长足演进的情形与态势
  • 杯中窥人

    杯中窥人

    亲近杂文还因为宁夏杂文学会的领导者为杂文作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近年来,宁夏的杂文界颇为活跃,先后出版了杂文学会会员文集《美丽的谎言也是谎言》《杂文:宁夏十人集》《思想的地桩————宁夏杂文新人作品选》“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连续举办了七届宁夏杂文大赛,还通过召开杂文创作研讨会、举办博客博文大赛、组织会员外出采风等一系列活动,壮大了杂文队伍,繁荣了杂文创作。有人说,杂文创作是在针尖上跳舞,但宁夏杂文作者是幸运的,大家能够在一个大舞台上一展技艺,踏踏实实地进行杂文写作。亲近杂文吧,它会让你骨中有钙,血里有盐。
  •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梳理和总结了2013年我国思想随笔创作的实绩,编者在全年度大量的思想随笔创作中推荐编选了数十篇随笔佳作,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判断,从而把现实中受到普遍好平、具有广泛影响,富有一定的艺术性质的好作品选编出来,《2013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反映年度随笔创作全貌。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现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现代文学发展概论

    本文从公元前文学精品,中世纪文学精品,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精品,十九世纪文学精品四个部分讲述了世界现代文化发展概论。
热门推荐
  • 拈花一笑的灵感

    拈花一笑的灵感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禁宫绾暒传

    禁宫绾暒传

    人生如一梦,荣华总是喜。浮生能有几,贫富一般穷。当我摇身一变成为伯爵之女,代姊入宫荣登君王妃嫔,卷入争斗之中弥足深陷,才明了命运再由不……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重生之首席魔女

    重生之首席魔女

    一朝入道,不成佛便成魔!  前世,她是失去利用价值的“弃子”,一场背叛的杀戮,再睁开眼,恍如南柯一梦,她重生回到了二十年前。  这一世,她依旧被遗弃的彻底,然,天下人都可以负她,但,她也会让所有负她的人付出代价。  她,季苏菲,重活一世,绝对不会再重蹈覆辙,没有人可以随即践踏她的尊严,她会用自己的力量让所有人俯首,她要活出属于她一个人的风采。  季苏菲钓鱼,随身空间到手,从此她拥有了一个巨大的隐形军火库;  和死神做交易,得到一只制裁者的手,指尖蓝色的火焰主宰着他人的生死;  撒旦的邀请:“我...
  • 狂帝追妻1000次:绝色长公主

    狂帝追妻1000次:绝色长公主

    她是众人艳羡的的高贵公主,倾城绝美,性情软弱,身后无数男人为她争风吃醋,不惜命丧。他是一朝君王,邪佞霸道,万民称臣,无人敢敌。绝色公主对上冷酷君王,她的到来让表面平静的皇宫内幡然巨变。说我性子软?说我好欺负?说我打着内定皇妃的幌子,占着整个王朝最尊贵女子的身份,其实就是抓了一手好牌,却打成一番烂局?靠!非要逼我告诉你们我这一切其实都是装的?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光影之歌

    光影之歌

    本书讲述了中国第一代“电影艺术家”何云的光辉革命事业。上战场,杀敌寇,洒热血,学电影……历尽艰险、磨难、挫折、生死,收获爱情、亲情、友情……在这光与火、血与泪的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何云为新中国的解放、电影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他的行动给我们展现出一颗璀璨明亮的赤子之心,表露出中国第一代“电影艺术家”敦厚大度的思想品格以及崇高光辉的革命精神。
  • 豪门弃妇奋斗史

    豪门弃妇奋斗史

    三位有着职业微笑的年轻女孩并排站着,她们每个人手上拿着2套时尚的衣裙。方芹有些诧异,华阳酒店什么时候多了项这么体贴周到的服务。“随便给我一套衣服就好。”方芹想到房间里的凌乱脸上涌出两朵尴尬的红云。“这些衣服早上有位先生已经付过款,小姐还请您全部收下。”甜甜的声音夹杂着羡慕。“衣服我收下,这里没有你们的事情,你们可以走了!”方芹满脸厌恶的看着发出羡慕声音的女孩,因……
  • 血日之战

    血日之战

    但是他们的强大让他们变的骄纵、蛮横,终于招来了神魔的愤怒,三界大战爆发了。在神魔两界的攻击下人类死伤惨重,千百年前的人类强大无比,古老的文明几乎全被摧毁,人界更是横尸遍野到处都是死尸,终于人类觉醒了。但是一切都来的太晚了,人类已经失去了主宰自己命运的力量,就在他们即将失去最后的自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