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700000034

第34章 世纪末的回望与前瞻(3)

但在这方面我们并非无事可做。受制约于特定时代的文学流向是存在的。这就是文学急于在批判之中与过去的僵硬模式告别,而在一次内涵与形式的总的更新中,从传统的封闭式思维走出,以通往和参与现代世界文学为自己的目标。

中国文学的现代更新,实际上自“五四”即已开始。即中国决定要改变数千年遗留的古代文学的模式而与现代世界的新文学认同。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挣扎,并没有胜利地跨出迷宫。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思维方式制约,中国文学实践难以实现它的最初的构想。“五四”提出的科学和民主的、彻底地与封建主义决裂的任务远未实现。而且类似中世纪的禁锢居然能在中国重现,实是当年的志士仁人所不能想象的。

在通往思维方式现代更新、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融汇的路途中,中国所经受的折磨,恐怕是世上诸民族所绝无仅有的。19世纪末的中体西用论,20世纪初的夷夏之辩,“五四”时代的保存国粹与打倒孔家店之争,20世纪20年代的东西文化比较,30年代的东方文化本位论,40年代大众化和民族化的提倡,五六十年代的“洋为中用”与对于盲目崇拜西方的批判,七八十年代关于“全盘西化”的批判,这些没完没了的争论和批判折磨了几代人,也延续到21世纪。这证实了中国自成体系的稳定的民族意识与开放时代的世界意识的冲突,是中国文化艺术走向世界的进程中的基本冲突。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个魔圈?这种矛盾存在于中国社会的整体,也存在于中国文化界的个体。有人分析过中国先觉的知识界的两难处境:理智上接受西方文化,而在情感上排斥它;感情上眷恋传统文化,而在理智上又批判它。事实上,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传统文化的依恋几乎是一种病态的遗传。“五四”某些猛士的颓唐,新文学运动几位先驱的沦落,一些新诗的开拓者转了一圈以后又回到旧诗寻找归宿,都是明证。

(五)

长达一个世纪的纠缠推移至今,中国文学参与世界的觉醒伴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荒凉之感。浪漫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但理想化的情感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而产生了隔膜感;现实主义依然支配文学的命脉,但部分人却感到了如实再现或反映的方式缺乏新的魅力。经过了文化大浩劫之后的新时代觉醒,面对的不仅是人性为神性和兽性所湮没,还是一片物质和精神废墟,几代人有着浓重的失落感。眼前仿佛是艾略特的荒原的重现。现实生活的举步维艰以及它的进进退退,加上动荡世纪之后的人际关系异化,使文学的发展体现出与世界现代文学、特别是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更多的认同感。

这种不同时空的“共振”是一种发人深思的现象。要是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对于现代主义发生兴趣,是在总体的艺术自由的气氛中,出于纯粹的艺术兴味的引进的要求,因而与当时的时势民情相脱节,因而在大的社会民族变动中受到冷落,那么新时期的这种超越时代地域的呼应(西方的现代主义发展经年,如今已不具新鲜感),却引发了中国又一次对于西方现代主义的热情。

这种特殊兴趣或特殊的亲近感,我们几乎到处可以感受到。诗歌发展的超前性已为人所共知。在文学艺术的广泛领域,人们几乎难以掩饰对于“现代派”的热情。数年前若干文章如徐迟的《现代化与现代派》、冯骥才的《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都说明了这种“热度”。何立伟在介绍《苍老的浮云》作者的《关于残雪女士》中说到:“残雪女士取舍作品好坏高低,只有一个标准,即是否现代派。残雪最喜欢的作家是卡夫卡、怀特以及川端康成,后来便是马尔克斯,这几位其实很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现代派’,这就好。”何立伟:《关于残雪女士》,载《作家》,1987(2)。这不仅证实本文前面提及的“驳杂”和“不加选择”,而且证明一种遥远的认同感。

亲切和认同的趋向是特殊的社会历史所造成。浓重的失落之后面对废墟的苍茫,梦醒之后不知走向何方,加上现实生活的诸多挫折以及迈步的艰难,人们易于从那些变形和扭曲的艺术中找到新的审美刺激。加上对于旧的形式和叙述模式的憎厌,作家们当然乐于寻找并引用新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当然不会是古董和国粹,也不是古典的浪漫主义,更多的则是现代的“舶来品”。

那些随意性的时序颠倒和空间转换,那些扑朔迷离的心理错觉和梦境幻觉的捕捉和运用,那些通过拼接的和整体概括的象征性以及人物行动、对话、内心独白的自由交叉、随意穿插的叙述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进入社会发展新时期之后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当然也有力地反对了业已发展到相当程度的文学艺术教条。它体现开放文学时代冲决封锁之后的横向移植的强烈意识。中国新文学再一次从事实上确认了与世界文学的亲缘纽带。

体现了这一潮流实质的,与其说是形式的模仿与移植,不如说是由于社会内部结构大调整所产生的情感、情绪、思考以及心理上的共鸣。大动乱之后的悲怆与落寞,迫使过去写了缠绵缱绻的《红豆》之恋的温柔女性,倾向了卡夫卡式的变形与扭曲。宗璞承认只有通过《我是谁》这种方式,才能写出人受到严重摧毁失去了自我之后的极度痛苦:“四面八方,爬来了不少虫子……它们大都伤痕累累,血迹斑斑,却一本正经地爬着。”同样,也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驱使力,使一开始便以美好情感的追寻与合理生活的礼赞而体现出女性作家特质的张洁,几乎越写越显得激愤,甚而显得“粗野”了。从《方舟》到《他有什么病》,记载了这位作家创作的内涵演进之中浸润了更多现代意识的历程。特别是后者,女作家着意于写病态和丑恶,其中无处不渗透着她的恶讽的意图:许多人都害了病,又说不准害的什么病。然而,她的笔锋却遥遥地指着这个古老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积淀,一个稳固、封闭、千古难易的精神世界,正是由于它,这个民族失去健康。

文学发展的现实指出,理想主义情趣的失落以及对于现实生活从批判到嘲讽意向的推移,证实了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以及文学理论潜移默化的过程。许多作家的实践说明,与其用那种甜蜜的语言诉说与实际很少关联的美妙娟好,不如用这种失去常态的扭曲和变形方式、“凌乱”和断续乃至颠倒的方式,更能体现出这几代人困顿、惶惑,以及因人际的隔膜和世情的乖谬而萌生的荒诞感。

(六)

现代主义在西方已经成了历史。我们则把这种历史当做了现实。原因在于,久远的封闭之后中国需要知道这些。如同我们已经知道了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一样,我们也需要知道艾略特、卡夫卡。原因很清楚:中国属于世界,世界也应当属于中国。抛弃了自我封闭以及单一选择之后的中国,想要以自己的创造加入世界的中国,不了解甚而排斥现代主义的艺术,只能是一种不健全。何况,现代主义自身还有那么丰富的、令我们感到新鲜的吸引力。

若干年前那场关于现代派的“空战”,由几位老作家和几位有实力的中年作家挑起,它的最大功效在于给麻木的中国文坛以刺激。它充其量只是一种对于僵硬的创作模式和欣赏惰性的挑战。一些神经过敏的人感到了现代主义的威胁,他们担心现实主义将被取代,甚至担心子孙后代会忘了中国的传统,这是被夸大了的危机感。而问题的实质是,中国既然谋求重返世界,中国要成为现代世界的一个成员,中国文学就应当接受这种现代的洗礼。

这将造成一个非常积极的后果,即在中国文学多元格局的争取中,合理地嵌入对于现代世界来说至关重要的现代主义的成分。而且这一成分如前所述的又具有与中国社会的实际的那种特殊感应的魅力。

中国文学事实上已从这种“引进”中得到好处。它不仅有效地完成了中国文学多元的建设,而且拥有了一种对中国来说具有陌生的引力的艺术表现系统。它能够弥补已有的艺术手段的匮乏,改变对于某些特定领域的“无能为力”状态,特别是在表现变态的和畸斜的事理方面。许多作家已经以随心所欲的、各取所需的方式,把这些艺术成果运用到自己不断推出的新作中。当前中国文学层出不穷的和令人目不暇接的动人景观,多半受惠于这一次广泛而深刻的吸收与引进。

(七)

在西方用了一个多世纪才告完成的文艺流变的全过程,中国以不到十分之一的时间同时展开。如同中国当前社会的一切形态一样,文学上最古老和最现代、最正统和最激进、最民族化和最西方化的现象同时并存。这现象甚至也在同一作家的同一时期创作中并存。这样的极端复杂性足以使文学史家和文学评论家感到综合的困难。

这种广泛交流的深刻性也是空前的,它的影响几乎无所不在。即使在表面看来和传统文化保持了最深切联系的领域,也渗透着这种交流的积极性。例如当前的文化寻根的热潮。尽管表现了广泛深刻的对于古代文化风习的兴趣,但并不是简单的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归。作家的注意力为古旧的乃至蛮荒的题材所吸引,似乎是一种与西方文化相悖的潮流,但若把这一切思潮与最具现代意味的命题联系在一起,便发现它与“现代人无家可归”的思考与寻求存在着一致性。这是一种对现实失望之后的深潜的欲望的表达,它是对无家可归者寻找灵魂的曲折意愿的承认。现实生活的空漠之感期待着业已失去的或根本不存在的现象的填补。

世界现代文学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在那些最平静甚至最无动于衷的固守旧的观念和方式的角落,人们也不难发现这种悄悄的“侵入”和无声无息的骚动。这种世界性的新潮的袭击以非常广泛的方式进行着。它与迪斯科音乐、软饮料、牛仔裤相协调而构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流行。在当前中国,只要是还在创作的作家即使不是直接,也必定悄悄以间接的方式接受它的渗透;陌生变成熟悉,焦灼地抗拒却又不自觉地接近,充满警觉地疏离却又身不由己地吸附。一方面是忧心忡忡地告诫危险性,一方面却依然以不动声色的方式影响着文学的面貌。这一代中国人真正有福,他们有幸目睹这一时代巨变中的文学奇观。

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它在与世界的广泛交流中勇于吸收和择取。固守已有的一切--不论这一切是多么深厚和丰富--而不求发展将无出路。这作为一个潮流或规律恐难违逆,尤其作为一种觉悟的心灵的愿望尤难违逆。如下这位作家的渴望,传达的是中国多数作家的渴望:

克服一切距离和障碍,使我的文学与世界的文学交流,使我的个人与世界的众人交流是我过去以及将来所作努力的主题。这是一个狂想般的希望,我要了解这世界有史以来的所有的人,然后使这世界有史以来的所有的人来了解我……(王安忆:《渴望交谈》,载《文艺报》)

这就是现今的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参与意识。获得了这一意识的民族,事实上不会同意重新禁锢和重新封闭。

五世纪之交的文学转型

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结束,一个被称为“新时期”的文学阶段亦随之结束,这已是事实。从70年代末期开始的文学变革,经过十数年的充满激情和创造性的发展过程,已是一枚丰满的果实,迎到了它的成熟期。从文学的刨作、研究和理论批评,以及文学翻译、中外文学交流等方面看,它已达到的充分的程度,为自有新文学历史以来所仅见。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这一时期的文学经历了对受到极大破坏的旧有文学传统的修复,冲破文化禁锢之后借鉴西方经验、引进西方观念方法的积极性的发扬,以及长期受到压抑的创作欲的激扬和喷发的一系列合规律的演进之后,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新时期文学通过后新诗潮、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等诸多现象,显示出文学的时代更迭的条件和可能性。

前此一个时期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喧杂和纷乱局面,一方面说明文学觉醒所已达到的自由度,另一方面也说明文学已经具备了广泛实践前提下进行选择和自我调节的可能性。如同地层内部岩浆的燃烧和沸腾,当一切条件都已具备的时候,等待的只是一个爆喷的突破口和触发这种爆喷的时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结束和另一个时期的开端,被确定在向80年代告别的时刻,这只是偶合。即使中国社会不曾发生什么,文学的转型也会在这个时期的某一时出现。

当前我们企图把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文学形态作一种新的概括,被叫做“后新时期”的这个概念至少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作为开放中国的开放文学,它们同属于文学的新时期;一是作为在80年代走过了完整阶段的中国文学,这概念确认了文学自身延展、变革的实质,即对它由前一个形态进入后一个形态的转型的一种归纳。对文学思潮或运动进行一种概念的归纳,由此提出一种新的范畴,目的在于给文学的发展以一个新的符码,便于人们辨识,并且期待它对文学的研究起实质性的推动作用。这概念并不空泛,它是一个文学阶段终结、另一个文学阶段开始的具体信息的传达。

一个新的文学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它无疑为90年代文学描画出一个具体明晰的轮廓,但它的使命不单是对90年代文学进行某种描述。作为跨世纪的文学现象,这一特定的时代为这一时期的文学提供了特定的品质。它投射出了处于世纪末的中国特有的忧患感和悲凉色彩,并且还具有面对新世纪的充分幻想和憧憬,以及对未来不可尽知的苍茫氛围。总之,世纪之交的机缘赋予我们的文学以特殊的内涵。

同类推荐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文章主要以亚洲现代文学精品和非洲现代文学精品来讲述。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
  • 耕堂劫后十种:秀露集

    耕堂劫后十种:秀露集

    本书是作者的杂文作品集。一、戏的梦二、书的梦三、画的梦四、石子——病期琐事五、乡里旧闻等
  •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部长与国家

    部长与国家

    本书记述的是当年“独臂将军”余秋里授命出任石油部长、带领五万大军在松辽平原上进行大庆石油会战的传奇故事。作品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活动,翔实叙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领袖们为了打破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全面封锁、毅然决策开发松辽石油基地的一系列高层活动内幕。
  •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散文诗,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诗。它有着诗的灵魂及散文的外衣。它经过思想与艺术的多维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读者喜爱的奇葩。读它,我们能从它的语言中感知灵魂的光芒,感知色彩、气味、声音的美妙。读它,犹如一次大享受,全身的神经感官都处在愉悦之中,想象张开彩色的翅膀,每一句语言都释放出无数个枝杈。本书精选了2009年度的优秀散文诗作品,尽显年度散文诗写作之盛景与实绩。
热门推荐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风暴

    风暴

    暴风雨来袭前,短暂的平静,短暂的甜蜜,酝酿的是怎样的狂风暴雨,这段在阴谋漩涡中挣扎的感情,又将经历怎样的曲折。谋逆,战争,将如何演绎一场可歌可泣的情感赞歌。
  • 为人生加速:福特自传

    为人生加速:福特自传

    与其他企业家不同,亨利·福特有着工程师和商人的双重身份,他既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也是著名的汽车工程师。也正是基于此,他拥有与众不同的商业理念。
  • 我是推销王:世界上最神奇的60个推销定律

    我是推销王:世界上最神奇的60个推销定律

    有这么一个事实:世界上80%的富翁曾经是推销员。推销员作为一种职业,既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又能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然而,如何在推销工作中掌握真正的技巧,成为真正优秀的推销员,却是长久困惑广大推销员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呢?显然不是天资,关键在于技巧!你要和成千上万的、形形色色的客户打交道,还要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变化。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娴熟的推销技巧和高明的推销手腕,就很难在复杂的市场上取得成功。本书由崔希希编著,正是为那些准备从事推销工作或已经从事推销工作的人们量身打造的推销宝典
  • 弗洛伊德6: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弗洛伊德6: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此卷包括三篇论文。《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发表于1905年,该文深入探讨了诙谐的技巧、目的、动机、心理起因及其与梦、潜意识的关系。《精神分析中潜意识的注释》发表于1912年,该文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潜意识的含义及其在精神分析中的地位和意义。《论潜意识》发表于1915年,是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一篇重要论文,也是他论述心理学基本理论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之一。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

    好东西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相信,更多无缘踏入北大校门学习、也没有时间到北大听讲座的读者朋友,同样需要北大文化的滋养和启发。《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挖掘、撷取了很多北大先哲、当代北大人和各界精英的哲思妙语,并根据写作需要加入了相应的经典案例,当然也不乏作者的一点儿管窥之见,试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染更多的读者,让北大精神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延续她的辉煌。
  • 独宠契约兽:扑到小王妃

    独宠契约兽:扑到小王妃

    传闻在浩瀚无比的苍幻国有一位俊美的圣主,圣主有一只非常丑陋的猫,极其的宝贝,有野史记载,每日睡前圣主必把那只猫用来暖床,还有寥寥几笔记载着,有一日圣主为了让那只猫高兴,居然放弃洞房花烛夜而去陪猫睡……她堂堂杀手,一朝穿越重生竟然成猫?这也就罢了,还是只废柴猫,好在有一个温柔的主人。九尾狐?小菜小菜,看我猫猫之拳!敢和我抢主人?死的很难看!看我吃人不吐骨头!这是一只猫和一个俊美圣主的故事……
  • 凤凰谋之吸血凰后

    凤凰谋之吸血凰后

    慕容雨悠,古老且神秘的慕容家族唯一的后人。她的择偶标准:《凤囚凰》中史上最腹黑的容止。终于老天给了她一个机会,让她穿越到一个叫纳兰容止的男人身上。只是,老天爷你这不是玩我么?我喜欢容止没有错,可是为毛给我个冒牌货?给个冒牌货我也忍了,为毛是两魂一体,而且是两魂争一体?丫的,我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少女,难道还玩不过一个古人?可是谁能告诉她,当一群女人争着来侍寝时,她该怎么办?她真的喜欢的是男人啊!当前世的记忆,今世的爱恨,神秘的血脉,一一揭晓时。她一缕红衣,坐下战骑,手驱长剑,血红妖瞳,睨视天下“我助我夫君得天下。”【精彩片断】慕容雨悠好不容易摆脱了两魂一体的苦逼生涯,给自己寻了一具病怏怏的身体。只是老天爷总是见不得她好,这具身体的原主人,竟是个可怜见的敌国质子。敌国质子也罢,竟还是一个爹不疼,娘懦弱的丑八怪。唉,丑就丑点吧!可怜见就可怜见吧!她现在别无所求,只要还是个女的就成。只是她都已经这么低调了,要身材没身材,要脸蛋没脸蛋,要家世没家世了。怎么还是会被那个腹黑的家伙发现呢?纳兰容止:女人,我喜欢你。慕容雨悠:对不起,我不喜欢。纳兰容止:可是我还是喜欢你。慕容雨悠:你喜欢我什么?我改还不成吗?纳兰容止:我就喜欢你不喜欢我,你改吧!***************************纳兰容止:在遇到她之前,我信佛;遇见她之后,我信她。慕容雨悠:上天入地,繁华鼎盛,刀山火海,你我同在。如同你一般,爱我如命。本文1V1,男女皆身心干净,男强女强,绝对的宠文!非同人,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 残王的鬼妃

    残王的鬼妃

    别人穿越都穿越在绝色美人身上,她,很狗血,穿到了一个出了名的无颜傻女身上。一脸红色胎记,遮住她绝美的容颜。疯和尚:“待她的魂魄回归身体之时,便是恶人厄运降临之日!”他,曾经是赫赫有名的一代战神,俊美和才华集于一身的天之骄子,可是,却在一场阴谋中,容貌受损,双腿残废,失去了所有的权势和地位。世人称:无颜鬼女配一个残疾皇子,世间绝配。洞房花烛夜,凤冠红衣,红罗暖帐,龙凤红烛,加上一个红面女子,真是再无什么比这个更加喜庆。面具下,那双漆黑如夜的眸子,闪着寒光。性感的薄唇拉扯出一个冷笑,如腊月寒冬的风霜撩过。今日之辱,他日必当百倍奉还。红盖头落下那一瞬间,两双冰冷的眸子相对,她是傻子?她眼里的怒气依旧很清晰,伸手轻轻摸了一下额头上未愈的伤口。我会让你们知道,欺负一个傻子,要付出血的代价!你们都给我好好等着!我会将石幽梦所受的苦,百倍千倍加在你们身上!片段一:京城议论纷纷,关于残王,关于鬼妃,传言不断。“战王曾经叱咤风云,战功赫赫,可是却不知何故,突然双腿瘫痪。”“他曾经是定国最美的皇子,可是却被毁了容貌。”“那无颜女满脸红胎记,其丑无比,连鬼见到都要退避三舍,而且还是痴傻。”“她应该是太子指腹为婚的太子妃,因为痴傻和丑陋,被退了婚。”“她嫁给残王之后,更邪门,只要她看谁一眼,那人都要倒霉一个月,冲谁笑,就更加不得了,那人必活不过当夜。暗地里,大家都叫她残王的鬼妃。”片段二:“你们不知道吧,那鬼妃拥有这千姿百媚的背影,美得出尘,举止优雅,撩人心眩,可是,却不能回头,一回头,你必然被吓得魂飞魄散。她满脸如血,恐怖之极。”“可是本王听闻残王只有这么一个王妃,而且宠爱至极。为了这个鬼妃,屠杀了整个太子府所有的人,定国居然无一人敢质问。”“说来也奇怪,残王还立誓,此生只此一妻。不过,一个女子,拥有再美丽的背影又有何用?”……那夜,他遇到了传说中的倩影,美丽出尘,站起在湖边,牵动着人的心弦,一种蛊惑人心的美感和气质,让他不由自主一步步走向她……片段三:她吃疼爬起来,拿起衣衫裹在身上,无视他散发着浓浓的杀气,受伤的眼神怒道:“南宫无忌,吃完了就弃之如草芥?”“梦儿?”他大惊下床,抱住被他扔下床的绝色女子,紧张解释道:“对不起梦儿,我还以为是别人,才会如此。你的脸……”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