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700000034

第34章 世纪末的回望与前瞻(3)

但在这方面我们并非无事可做。受制约于特定时代的文学流向是存在的。这就是文学急于在批判之中与过去的僵硬模式告别,而在一次内涵与形式的总的更新中,从传统的封闭式思维走出,以通往和参与现代世界文学为自己的目标。

中国文学的现代更新,实际上自“五四”即已开始。即中国决定要改变数千年遗留的古代文学的模式而与现代世界的新文学认同。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挣扎,并没有胜利地跨出迷宫。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思维方式制约,中国文学实践难以实现它的最初的构想。“五四”提出的科学和民主的、彻底地与封建主义决裂的任务远未实现。而且类似中世纪的禁锢居然能在中国重现,实是当年的志士仁人所不能想象的。

在通往思维方式现代更新、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融汇的路途中,中国所经受的折磨,恐怕是世上诸民族所绝无仅有的。19世纪末的中体西用论,20世纪初的夷夏之辩,“五四”时代的保存国粹与打倒孔家店之争,20世纪20年代的东西文化比较,30年代的东方文化本位论,40年代大众化和民族化的提倡,五六十年代的“洋为中用”与对于盲目崇拜西方的批判,七八十年代关于“全盘西化”的批判,这些没完没了的争论和批判折磨了几代人,也延续到21世纪。这证实了中国自成体系的稳定的民族意识与开放时代的世界意识的冲突,是中国文化艺术走向世界的进程中的基本冲突。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个魔圈?这种矛盾存在于中国社会的整体,也存在于中国文化界的个体。有人分析过中国先觉的知识界的两难处境:理智上接受西方文化,而在情感上排斥它;感情上眷恋传统文化,而在理智上又批判它。事实上,中国知识分子对于传统文化的依恋几乎是一种病态的遗传。“五四”某些猛士的颓唐,新文学运动几位先驱的沦落,一些新诗的开拓者转了一圈以后又回到旧诗寻找归宿,都是明证。

(五)

长达一个世纪的纠缠推移至今,中国文学参与世界的觉醒伴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荒凉之感。浪漫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但理想化的情感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而产生了隔膜感;现实主义依然支配文学的命脉,但部分人却感到了如实再现或反映的方式缺乏新的魅力。经过了文化大浩劫之后的新时代觉醒,面对的不仅是人性为神性和兽性所湮没,还是一片物质和精神废墟,几代人有着浓重的失落感。眼前仿佛是艾略特的荒原的重现。现实生活的举步维艰以及它的进进退退,加上动荡世纪之后的人际关系异化,使文学的发展体现出与世界现代文学、特别是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更多的认同感。

这种不同时空的“共振”是一种发人深思的现象。要是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对于现代主义发生兴趣,是在总体的艺术自由的气氛中,出于纯粹的艺术兴味的引进的要求,因而与当时的时势民情相脱节,因而在大的社会民族变动中受到冷落,那么新时期的这种超越时代地域的呼应(西方的现代主义发展经年,如今已不具新鲜感),却引发了中国又一次对于西方现代主义的热情。

这种特殊兴趣或特殊的亲近感,我们几乎到处可以感受到。诗歌发展的超前性已为人所共知。在文学艺术的广泛领域,人们几乎难以掩饰对于“现代派”的热情。数年前若干文章如徐迟的《现代化与现代派》、冯骥才的《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都说明了这种“热度”。何立伟在介绍《苍老的浮云》作者的《关于残雪女士》中说到:“残雪女士取舍作品好坏高低,只有一个标准,即是否现代派。残雪最喜欢的作家是卡夫卡、怀特以及川端康成,后来便是马尔克斯,这几位其实很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现代派’,这就好。”何立伟:《关于残雪女士》,载《作家》,1987(2)。这不仅证实本文前面提及的“驳杂”和“不加选择”,而且证明一种遥远的认同感。

亲切和认同的趋向是特殊的社会历史所造成。浓重的失落之后面对废墟的苍茫,梦醒之后不知走向何方,加上现实生活的诸多挫折以及迈步的艰难,人们易于从那些变形和扭曲的艺术中找到新的审美刺激。加上对于旧的形式和叙述模式的憎厌,作家们当然乐于寻找并引用新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当然不会是古董和国粹,也不是古典的浪漫主义,更多的则是现代的“舶来品”。

那些随意性的时序颠倒和空间转换,那些扑朔迷离的心理错觉和梦境幻觉的捕捉和运用,那些通过拼接的和整体概括的象征性以及人物行动、对话、内心独白的自由交叉、随意穿插的叙述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进入社会发展新时期之后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当然也有力地反对了业已发展到相当程度的文学艺术教条。它体现开放文学时代冲决封锁之后的横向移植的强烈意识。中国新文学再一次从事实上确认了与世界文学的亲缘纽带。

体现了这一潮流实质的,与其说是形式的模仿与移植,不如说是由于社会内部结构大调整所产生的情感、情绪、思考以及心理上的共鸣。大动乱之后的悲怆与落寞,迫使过去写了缠绵缱绻的《红豆》之恋的温柔女性,倾向了卡夫卡式的变形与扭曲。宗璞承认只有通过《我是谁》这种方式,才能写出人受到严重摧毁失去了自我之后的极度痛苦:“四面八方,爬来了不少虫子……它们大都伤痕累累,血迹斑斑,却一本正经地爬着。”同样,也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驱使力,使一开始便以美好情感的追寻与合理生活的礼赞而体现出女性作家特质的张洁,几乎越写越显得激愤,甚而显得“粗野”了。从《方舟》到《他有什么病》,记载了这位作家创作的内涵演进之中浸润了更多现代意识的历程。特别是后者,女作家着意于写病态和丑恶,其中无处不渗透着她的恶讽的意图:许多人都害了病,又说不准害的什么病。然而,她的笔锋却遥遥地指着这个古老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积淀,一个稳固、封闭、千古难易的精神世界,正是由于它,这个民族失去健康。

文学发展的现实指出,理想主义情趣的失落以及对于现实生活从批判到嘲讽意向的推移,证实了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以及文学理论潜移默化的过程。许多作家的实践说明,与其用那种甜蜜的语言诉说与实际很少关联的美妙娟好,不如用这种失去常态的扭曲和变形方式、“凌乱”和断续乃至颠倒的方式,更能体现出这几代人困顿、惶惑,以及因人际的隔膜和世情的乖谬而萌生的荒诞感。

(六)

现代主义在西方已经成了历史。我们则把这种历史当做了现实。原因在于,久远的封闭之后中国需要知道这些。如同我们已经知道了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一样,我们也需要知道艾略特、卡夫卡。原因很清楚:中国属于世界,世界也应当属于中国。抛弃了自我封闭以及单一选择之后的中国,想要以自己的创造加入世界的中国,不了解甚而排斥现代主义的艺术,只能是一种不健全。何况,现代主义自身还有那么丰富的、令我们感到新鲜的吸引力。

若干年前那场关于现代派的“空战”,由几位老作家和几位有实力的中年作家挑起,它的最大功效在于给麻木的中国文坛以刺激。它充其量只是一种对于僵硬的创作模式和欣赏惰性的挑战。一些神经过敏的人感到了现代主义的威胁,他们担心现实主义将被取代,甚至担心子孙后代会忘了中国的传统,这是被夸大了的危机感。而问题的实质是,中国既然谋求重返世界,中国要成为现代世界的一个成员,中国文学就应当接受这种现代的洗礼。

这将造成一个非常积极的后果,即在中国文学多元格局的争取中,合理地嵌入对于现代世界来说至关重要的现代主义的成分。而且这一成分如前所述的又具有与中国社会的实际的那种特殊感应的魅力。

中国文学事实上已从这种“引进”中得到好处。它不仅有效地完成了中国文学多元的建设,而且拥有了一种对中国来说具有陌生的引力的艺术表现系统。它能够弥补已有的艺术手段的匮乏,改变对于某些特定领域的“无能为力”状态,特别是在表现变态的和畸斜的事理方面。许多作家已经以随心所欲的、各取所需的方式,把这些艺术成果运用到自己不断推出的新作中。当前中国文学层出不穷的和令人目不暇接的动人景观,多半受惠于这一次广泛而深刻的吸收与引进。

(七)

在西方用了一个多世纪才告完成的文艺流变的全过程,中国以不到十分之一的时间同时展开。如同中国当前社会的一切形态一样,文学上最古老和最现代、最正统和最激进、最民族化和最西方化的现象同时并存。这现象甚至也在同一作家的同一时期创作中并存。这样的极端复杂性足以使文学史家和文学评论家感到综合的困难。

这种广泛交流的深刻性也是空前的,它的影响几乎无所不在。即使在表面看来和传统文化保持了最深切联系的领域,也渗透着这种交流的积极性。例如当前的文化寻根的热潮。尽管表现了广泛深刻的对于古代文化风习的兴趣,但并不是简单的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归。作家的注意力为古旧的乃至蛮荒的题材所吸引,似乎是一种与西方文化相悖的潮流,但若把这一切思潮与最具现代意味的命题联系在一起,便发现它与“现代人无家可归”的思考与寻求存在着一致性。这是一种对现实失望之后的深潜的欲望的表达,它是对无家可归者寻找灵魂的曲折意愿的承认。现实生活的空漠之感期待着业已失去的或根本不存在的现象的填补。

世界现代文学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在那些最平静甚至最无动于衷的固守旧的观念和方式的角落,人们也不难发现这种悄悄的“侵入”和无声无息的骚动。这种世界性的新潮的袭击以非常广泛的方式进行着。它与迪斯科音乐、软饮料、牛仔裤相协调而构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流行。在当前中国,只要是还在创作的作家即使不是直接,也必定悄悄以间接的方式接受它的渗透;陌生变成熟悉,焦灼地抗拒却又不自觉地接近,充满警觉地疏离却又身不由己地吸附。一方面是忧心忡忡地告诫危险性,一方面却依然以不动声色的方式影响着文学的面貌。这一代中国人真正有福,他们有幸目睹这一时代巨变中的文学奇观。

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它在与世界的广泛交流中勇于吸收和择取。固守已有的一切--不论这一切是多么深厚和丰富--而不求发展将无出路。这作为一个潮流或规律恐难违逆,尤其作为一种觉悟的心灵的愿望尤难违逆。如下这位作家的渴望,传达的是中国多数作家的渴望:

克服一切距离和障碍,使我的文学与世界的文学交流,使我的个人与世界的众人交流是我过去以及将来所作努力的主题。这是一个狂想般的希望,我要了解这世界有史以来的所有的人,然后使这世界有史以来的所有的人来了解我……(王安忆:《渴望交谈》,载《文艺报》)

这就是现今的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参与意识。获得了这一意识的民族,事实上不会同意重新禁锢和重新封闭。

五世纪之交的文学转型

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结束,一个被称为“新时期”的文学阶段亦随之结束,这已是事实。从70年代末期开始的文学变革,经过十数年的充满激情和创造性的发展过程,已是一枚丰满的果实,迎到了它的成熟期。从文学的刨作、研究和理论批评,以及文学翻译、中外文学交流等方面看,它已达到的充分的程度,为自有新文学历史以来所仅见。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这一时期的文学经历了对受到极大破坏的旧有文学传统的修复,冲破文化禁锢之后借鉴西方经验、引进西方观念方法的积极性的发扬,以及长期受到压抑的创作欲的激扬和喷发的一系列合规律的演进之后,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新时期文学通过后新诗潮、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等诸多现象,显示出文学的时代更迭的条件和可能性。

前此一个时期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喧杂和纷乱局面,一方面说明文学觉醒所已达到的自由度,另一方面也说明文学已经具备了广泛实践前提下进行选择和自我调节的可能性。如同地层内部岩浆的燃烧和沸腾,当一切条件都已具备的时候,等待的只是一个爆喷的突破口和触发这种爆喷的时机。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结束和另一个时期的开端,被确定在向80年代告别的时刻,这只是偶合。即使中国社会不曾发生什么,文学的转型也会在这个时期的某一时出现。

当前我们企图把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文学形态作一种新的概括,被叫做“后新时期”的这个概念至少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作为开放中国的开放文学,它们同属于文学的新时期;一是作为在80年代走过了完整阶段的中国文学,这概念确认了文学自身延展、变革的实质,即对它由前一个形态进入后一个形态的转型的一种归纳。对文学思潮或运动进行一种概念的归纳,由此提出一种新的范畴,目的在于给文学的发展以一个新的符码,便于人们辨识,并且期待它对文学的研究起实质性的推动作用。这概念并不空泛,它是一个文学阶段终结、另一个文学阶段开始的具体信息的传达。

一个新的文学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它无疑为90年代文学描画出一个具体明晰的轮廓,但它的使命不单是对90年代文学进行某种描述。作为跨世纪的文学现象,这一特定的时代为这一时期的文学提供了特定的品质。它投射出了处于世纪末的中国特有的忧患感和悲凉色彩,并且还具有面对新世纪的充分幻想和憧憬,以及对未来不可尽知的苍茫氛围。总之,世纪之交的机缘赋予我们的文学以特殊的内涵。

同类推荐
  • 披风

    披风

    《披风》是苏忠近作的汇编,多为短句、短章,无冗词,无赘语,简约是他的基本风貌。有时深情绵缈,飘逸着记忆的风烟;有时关涉现世,聚结着日常的烦忧。山晴雪,雨离别,枝乱颤,都是他的所见、所感,美言词,深邃而别有意蕴。
  • 警察情怀

    警察情怀

    再看《长街风景》。“阳光,刀子一样刺眼”,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写得很有感觉。这是因为,我们平日里看到太阳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接下来作者写长街,写长街的所见与所闻。快乐的,喧闹的,开店的,闲逛的,耍猴的,很有商业的气息。在我感觉作者将要把一首诗歌写俗的时候,却看到这样的语言:“没有掌声/只有越敲越响的耍猴锣声/笼罩长街尽头/忧郁凝重狐疑的心情/化作长街沉重的叹息”。原来,前面的所有表述,都是为了这个升华做的铺垫。作者这样的写作,无疑是成功的。这一首诗歌,写出了一种深度,同样,作者也表达出一种内在的、深入的、探索性的诗意。
  • 天下三国

    天下三国

    本书由著名作家李国文话说三国157题,据史实,讲故事,说权谋,道忠奸,探寻世界分合之道,分析博弈消长之谜,梳理人生成败之路,内容丰富,文字精炼。
  •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口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它能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它能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力量,更奇妙的是,它能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水乳交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呈现出大中华气派!对于国学典籍中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甚至神话传说,毛泽东能信手拈来,随意驱驰。他能以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来说明一个革命道理,令听者拨云见日:他能从初见者的姓名中寻找到楚辞唐诗,让对办惊叹不已……
  • 城市器物

    城市器物

    中国历来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歌能让人们感受到最好和最美的中国文化元素。德国作家歌德就特别欣赏中国诗词,他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示的山水花鸟和姑娘明朗的笑声,神往中国迷人的典故、古老的格言,尤为崇尚中国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道德和情操。每一次欣赏好的诗词,都是一次重新发现的航行。李永才先生这部诗集《城市器物》,用自己的心迹引领读者走过城市与乡村,在时光与岁月的车辙中找寻自我的归属,体会生命的从容。正如诗人所说“从诗歌中获得一种恒久的力量”
热门推荐
  • 王爷,别过分

    王爷,别过分

    与太子大婚当日被拒之门外惨遭凌辱沦为笑柄,转眼间便改嫁给太子的皇叔成为当朝最富盛名的轩王正妃。嘲笑我身残?奚落我无能?说我是克二娘克亲娘又克自己的扫把星,只是占着太师嫡女的尊贵身份,才有幸做上了王妃,其实就是天下第一的废物?切,姑奶奶我是真心不想计较。若不是我神机妙算道行高,怎么能亲自设计把自个儿嫁给了如意郎君?瘸女成王妃,是继续掩盖风华还是尽显傲姿绰妁?在太师府隐忍偷生只为不招人耳目活的清静,奈何上天不肯给她这个机会。那她只有奋勇直上,褪尽铅华,将绝代风姿傲立在本属于男儿的朝堂之上,笑傲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恋恋咖啡

    恋恋咖啡

    本书为你列举出了近百种咖啡,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特色,以及相关的知识和故事。它们或是浪漫感人,或是温馨动人,带你了解和熟悉咖啡的神奇魅力。书中还安排了一些咖啡爱好者的内容推荐,为介绍咖啡及与咖啡有关的新鲜事提供了平台。书中的创意部分会帮助你学到与咖啡有关的制作方法。为自己,为家人亲手煮上一杯浓情蜜意的咖啡吧,美味自不用说,单单那份做咖啡的心情就足以让人完全陶醉其中。口中品尝的是咖啡,而在心中品味的确是生活。入口苦涩,入喉甘甜,入心舒,生活之意尽显其中。如果你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那么你就很可能是一位喜欢咖啡的人。如果你心动了,那么就请你随我们一起来品味优质的的咖啡、品味雅致的生活吧。
  • 美国童话19篇(世界传世童话宝库)

    美国童话19篇(世界传世童话宝库)

    相信这些童话,不仅能给孩子们带来一次跨越国界、跨越时空的阅读体验,还能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真、善、美,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大胆地展开想象……总之,这些经典童话中的可贵品质,会使孩子们的人格变得更健全,内心变得更强大,心性变得更随和。
  • 商女王妃的发家史

    商女王妃的发家史

    “苏诺公子是女人!”乍一听到这个消息,天启国上上下下顿时炸开了锅,女人掩面哭泣,男人心花怒放,一瞬间万人空巷,竟是统统朝着苏家庄园涌去。始作俑者闻名天下的苏诺公子此时正靠在贵妃椅上,一口喷出了嘴中的葡萄籽:“什么?让我嫁给三王爷?你去告诉他凌墨宇,坐拥天下哪有万贯家财来的可靠,本公子哦不……本小姐宁死不去皇宫那牢笼。“哦?那我陪诺儿去赚进天下财富怎么样?”突然出现的声音让她顿时浑身紧绷:“不要不要,天下财富尽在我手,你是来我这里分一杯羹的吧?”(天下财富滚滚来,美男公子环环绕,这是一部乞丐的发家敛财史,看她苏若锦怎么在古代点石成金、赚得桃花朵朵开。)
  • 教主夫人别装纯

    教主夫人别装纯

    在圣天大陆上,每一种时节,都会有不同的景象,热闹,繁华,宁静,都会在这里演变。没有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而此时正值除夕之夜,烟火在天边绽放。纵眼望去,整个圣天大陆是一片和乐融融的景象。温馨,幸福,是不是就能够这样一直延续下去?就在夜半时分,天忽然变了,整片天空突然间变得幽紫深邃,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旋窝,既让人着迷,又让人心慌。天降异象,到底是福是祸?神秘的天……
  • 鸾凤鸣之凤凰泣血

    鸾凤鸣之凤凰泣血

    她,向往平淡和乐,但与生俱来的血统注定了今生命运多舛。千里漫漫黄沙路,如命运之轮的锁匙,为她开启了人生新的转折点……他,风华绝世,谋略无双,似能看透世间万事,却独堪不破一个“情”字。一次无可奈何的和亲,令他痛失挚爱,他指天立誓,有生之年,剑指漠北,马踏阴山。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起笔他与她纠葛一世的孽缘。相爱、背叛,有情、无情,谁又能分清?他,孤傲不群,勇冠三军,似有万夫莫敌之勇,却独闯不过一个“情”关。街市偶遇,不打不相识,从此他痴心长付,一世不移。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自相遇伊始,他与她之间就已注定了无疾而终的运命。相聚、别离,缘深、缘浅,又有谁能说明?世事纷纭,劫波度尽,相守的甜蜜,别离的苦痛,终令她立定决心要与相爱之人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绝世的双雄,倾城的红颜,两男一女的纠葛,必然会激起火花无数,相爱相杀,相依相守,究竟何人才是她最终的归宿?
  • 狂神刑天

    狂神刑天

    穿越洪荒成为盘古后嫡大巫刑天,血脉变异、性格狂傲,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天大道!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