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700000029

第29章 “后新时期”与文化转型(1)

一、社会发展与中国新文学

研究中国当代文学艺术问题,不可能离开中国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治和意识形态环境。中国的社会形态制约着,甚至是规定着中国的文学和艺术。就文学而言,尽管有说明和决定它自身的特质,但是中国社会的实际依然强有力地影响和笼罩着文学,可以不含糊地认为,任何离开中国社会的实际和历史而期望纯粹地解释中国当代文学的意图,都将是天真而无效的行动。

通常讲的新时期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期。20世纪40年代的最后一年,中国政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学开始在大陆、台湾地区以及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分别而又有联系地发展。从50年代到90年代,这种格局基本不变。中国这四十余年的文学属于新文学的范畴,这不仅是因为它们均溯源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均是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运载工具革命的产物;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种以告别古典时代、实现文学的现代化为目标的充满现代精神的文学形态。这一文学性质历经多种的社会变性而绵延不断,现代精神始终是中国现代文学一以贯之的目标。40至50年代之后发生的政治变动并没有改变文学的这种性质。

之所以把这段文学划归当代文学,最主要的原因仍由于社会的因素。以20世纪50年代为界的文学变得更为复杂也更加丰富了。同一文化母体之内的异向发展,事实上已为此后的文学多元化埋下伏笔和提供契机。隔绝在造成陌生和惊异乃至误解的同时,也造成了由于差异而导向的兼容、共生和互补。这种多边互动的局面对于僵顽守旧而力图保持大一统的文化强制力量,无疑具有重大的消解力。当代文学这一历史范畴的设置和托出,对于5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的繁复驳杂性质的描写、界定和预期具有积极的意义。当然,“当代”的无限延伸并不可取,作为现代文学30年的后续,当代文学迄今已近半个世纪,如何对文学进行更为确切的界定,有待学术界的关注。

二、新时期文学的概念溯源

新时期文学的提出,如同当代文学的提出一样,系由社会变动所决定。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社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直至文学、艺术全面濒临崩溃。“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使中国社会获得了转机。最初把“文化大革命”后开始的社会阶段称为新时期,见诸政治文件。1978年12月22日通过的《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如下一段话涉及新时期的概念:

全会一致同意华国锋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所提出的决策,现在就应当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结束全国范畴的大规模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对于实现国民经济三年、八年规划和二十三年设想,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巩固我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党所提出的新时期的总任务,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能否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能否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在生产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显着地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国防,这是全国人民最为关心的大事……

显然,“新时期”这一术语的出现时间比这要早。自从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人们就开始使用这一溉念,以区别于“文革”前的“旧”时期。1978年5月下旬召开的中国文联全委会扩大会议,是“文化大革命”后中国文艺界非常重要的会议,这个会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早半年,与会者已经在广泛而纯熟地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这样的范畴来界定一个新的时代。

“新时期文学”由此派生而来。虽然这还是那种“政治决定”的惯性思维,却也反映出中国文学的事实,即这里的文学与社会的意识形态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的事实。要是据此推断说,在中国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就有什么样的文学,大体也是不妥。但新时期文学的提出,除了社会是基本的和主要的诱因之外,文学自身也存在着导致弃“旧”图“新”的愿望和要求。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文化大革命”十年并不是凭空而来,一切(包括文学)都是一种堆积和迁移。冷静地看待中国的事件,从产生、发展到终了,都是一个过程。从没有“文化大革命”到有“文化大革命”,本身也是一个过程。文学到了走投无路、赶尽杀绝之后,就有了绝路逢生。

“文化大革命”结束,人们普遍地呼唤着“新时期文学”。1978年召开的第三次文联全委扩大会议,会上人们一边回首昨天、流泪控诉,一边向着明天创造新的未来。巴金在那次会议的闭幕词中传达了否极泰来的信念:“我们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阵痛’,这是产生新的文化高潮的‘阵痛’,一个崭新的文化高潮就要来到了。”这是对于“新时期文学”的预言。他在这次会议的专题发言《迎接社会主义文艺的春天》中,对这个“高潮”和“春天”作了文学的说明:“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要大力表现新时期中的新的题材、新的人物。”(巴金:《迎接社会主义文艺的春天》,载《文艺报》,1978(1)。)周扬则根据他一贯的逻辑,为这个文学新时期充填进关于“新的斗争”的内涵:“我们在文化大革命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大大地武装了我们的头脑,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来观察、研究和描写这个新时期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斗争。表现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生活和斗争,这是我们革命文艺工作者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周扬:《在斗争中学习》,载《文艺报》,1978(1)。)

从这些叙述可以看出,尽管新时期文学这一范畴系自政治层面“套用”而来,但文学却在这种近于下意识的“套用”中苏醒过来。1978年那时节,人们的语言习惯甚至思维习性还不曾和异常年代完全剥离,但迎接新的文化建设以及文学更新的思想萌芽却悄悄地伸出了刚刚解冻的大地。

巴金讲的“阵痛”,是指“文化大革命”的苦难为文学的复兴提供了契机,他显然非常重视这一场空前的破坏可能开启一个新时期的意义。“文化大革命”一结束,他立即着手写作以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以及自身的反省为内容的《随想录》,同时又提出了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倡议。前者因是个人行动得到了完成,后者则未能实行。但由此却可以看出这位文学前辈把建立文学新时期放置于批判“旧时期”前提下的意图。

文学的新时期的确是以“旧”的离去为标志的。但这一时期文学之所以新,却不是对于新的政治形态的依附的同义词。它不是简单地在旧有的文学形态中“装”进去“新”的“经验”或“新”的“斗争”内容的表面转换。这一文学新时期后来所展开的局面及所显示的内涵,超出了处于时代转型期的人们的想象。

前面引文中谈到,这个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是以建设和实现在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教育方面的“现代化”为目标的。我们不难发现,要是把表面的意识形态特征加以分离,现代化的实质性主题将从那表层现象中突显出来。就是说,所谓的新时期就是旨在追求并实现涉及全社会诸多方面,包括文化和思维、生活方式的从封闭禁锢状态走向现代更新。这一切,当然与文学艺术有关,而且必然以敏感的文学艺术为先行。

20世纪70年代末,文艺方面很快就把文艺繁荣改革的论题与当日提倡的“四个现代化”联系了起来。徐迟先后写了《文艺和现代化》、《新诗与四个现代化》等文章,力图在文艺上与实现社会新时期规定的目标相衔接。虽然他的观点依然是以往“服务”观念的现实性替代,即从过去的为政治服务,转移替代为“为四个现代化服务”,在《文艺和现代化》中他说:“我们的文艺要为‘四个现代化’服务!‘四个现代化’迫切要求我们很好地为它服务”,“反映我国‘四个现代化’的文艺,已经跟‘四个现代化’本身一样提到了日程上来,是新课题”(参见徐迟:《文艺和现代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但是就在这篇文章中他已提到“探索社会主义文艺现代化的道路,创作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艺”这样的命题。要是我们把那些意识形态附加语加以剔除,同样,关于现代化的命题自然地就和“文学新时期”联系在一起了。

三、新时期文学的特质及其终结

新时期文学经历了一个不曾摆脱社会意识层面的运行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就是文学和政治不加区分的混沌,上节所举例子就是明证。从新时期文学到文学新时期是一种质的转换,因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新时期文学显示着“新时期的文学”的含义。在这一范畴中,文学不曾从社会的意识形态规定下分离而出,它从属于、受约定于社会的新时期。唯有文学在新时代的精神召唤中觉醒,在主体性鼓舞下进行自主的和独立的文学自身变革和建设,这才进入了“文学的新时期”。现今沿用的“新时期文学”是一种不确定的含混的表述,它同时含有的两个概念中,实际上指向了同一的对象,即不论文学差异如何,实际指的都是“文学的新时期”。

文学新时期首先是一场文学争取独立的运动,这种独立的要求生长于对长期的政治、社会依附的不满。文学新时期旨在改变以往的非文学对文学发展的规定、指令的一切行政的和权力的干扰,而使文学回到以艺术规律和审美要求为动力的秩序上来。从这点看,新时期文学改变了长达数十年文学发展的轨道,即它开始了不是由人为制造的文学行进的历史。在这个时期,即使如“揭批四人帮”甚至早于新时期的“天安门诗歌”那样运动式的、带有强烈政治因素的文学运动,由于它是一种民众意志的推使而非行政性的号召,尽管涉及艺术层面的因素甚少,但仍属于这一历史性转折的范围。

文学新时期最具实质性的转变是使文学回到审美和艺术的立场的努力。而这第一步的表现,是在涉及诗、小说、戏剧、文艺理论批评以及在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诸多品类全面展开的对于现代主义思潮的引入、借鉴和具体操作方面。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在中国受到迟到的却又是超常的关注,不能以该思潮的实际发展状况来评价,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中国式的有意的“误读”。人们在运用这一概念时,不大考虑这一艺术思潮的实际内涵及其沿革,换而言之只是对其中的“现代”深感兴趣。因为“现代”与“古代”或“近代”相对立,它又与现实的“现代化”相衔接,造成了迷离的、不确定的“同一性”。中国的文学艺术家,由于急切排除传统阴影以及因袭的困扰,而向西方业已衰微的思潮投入了跨时空的热情。中国觉醒的知识界和文艺家,深感“古代”和“传统”对人的窒息,唯有“现代”能给这种状态以氧气,他们寻找“现代”,在没有“现代”时,他们可以“创造”出一个“现代”。这就是新时期得到充实的“现代主义”的真谛。

对于新时期文学(或文学新时期,前已述及,二者取同义的角度通用,下同)来说,一件大事就是1980年《光明日报》发表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诗界围绕“新的崛起”展开的朦胧诗论战;另一件就是1981年高行健于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一书引发的关于“现代派”的讨论。这两次事件与历次文艺批判或文艺争鸣不同,它的论题超越了传统政治或思想主题功利等的范围,而主要涉及艺术自身问题。在这个方面,它开启了新时期文学的本质特征。

冯骥才以《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为题写信给李陀,传达了他读到高行健着作后的兴奋感:

我急急渴渴地要告诉你,我像喝了一大杯味醇的通化葡萄酒那样,刚刚读过高行健的小册子《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如果你还没见到,就请赶紧去找行健要一本看。我听说这是一本畅销书。在目前“现代小说”这块园地还很少有人涉足的情况下,好像在空旷寂寞的天空,忽然放上去一只漂漂亮亮的风筝,多么叫人高兴!冯骥才:《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给李陀的信》,载《上海文学》,1982(2)。

冯骥才认为现代派的改革“实际是文学上的一场革命”,而且论证了为什么“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的道理。他的论证依然是由社会而进入艺术:“在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伟大历史转折中,政治清明带来了人们思想上空前活跃”;“题材内容的广泛深刻的开掘,必然使作家感到原有的形式带有某种束缚”;“生活面貌、节奏和方式的变化,审美感的改变”;“经济对外开放政策引起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好奇”等。这些片段的论述已经涉及了这一文学时期的若干新质。

以朦胧诗论争和高行健的小册子为标志,新时期文学在诗歌、小说和戏剧这些重要门类中,由于对现代主义表现技巧的兴趣而越过了传统的政治运作阶段,进入对于文学的艺术、审美的回归自身的新阶段。这是新时期文学最富革命性的一个进展。由于艺术自主意识的建立,使这一文学时期区别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任何一场文学运动,而具有了划时代的崭新的意义。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钟情于现代主义,除了现阶段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学的原因之外,还在于它对“五四”新文学开始的文学现代化的追求是一次断裂后的接续。“五四”以后进行的改造旧文学而为新文学的努力,其实质就在于在文学中逐渐排除古典因素而逐渐注入现代因素的文学的现代更新。这方面的工作数十年间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干扰而不得不中断了下来。其中干扰最严重的,一是传统的古典主义积习浓重,二是严重的生存危机下意识形态影响加剧。这情况随着20世纪70年代社会动乱结束而结束,社会的相对安定、政治的相对宽松,促使新时期文学有可能摆脱传统的羁绊而在艺术层面获得觉醒。

同类推荐
  •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口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它能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它能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力量,更奇妙的是,它能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水乳交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呈现出大中华气派!对于国学典籍中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甚至神话传说,毛泽东能信手拈来,随意驱驰。他能以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来说明一个革命道理,令听者拨云见日:他能从初见者的姓名中寻找到楚辞唐诗,让对办惊叹不已……
  • 脚下地图

    脚下地图

    《脚下地图》是实力派中年作家邓一光的散文集。军旅题材的散文写人叙事独具一格,鲜活生动,细节真实,视角独到。
  • 趣谈写作

    趣谈写作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当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当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不妨随着编者的脚步,来学习欣赏散文吧,从形式到内容。本书收录了多篇当代散文,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巴金、王蒙、刘白羽、张抗抗、老舍、余光中、刘心武、秦牧等等等等。,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
  • 部长与国家

    部长与国家

    本书记述的是当年“独臂将军”余秋里授命出任石油部长、带领五万大军在松辽平原上进行大庆石油会战的传奇故事。作品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活动,翔实叙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领袖们为了打破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全面封锁、毅然决策开发松辽石油基地的一系列高层活动内幕。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吸血鬼之吻(吸血鬼系列)

    吸血鬼之吻(吸血鬼系列)

    血鬼之父的扛鼎之作,吸血鬼文化的开山鼻祖!《吸血鬼之吻》是一本令整个欧洲为之癫狂惊悚的惊世骇俗的魔幻小说!年轻的英国律师乔纳森·哈克乘车从伦敦出发,来到偏僻神秘的德古拉城堡,受德古拉伯爵所托,哈克办理房产交易事宜。但接下来发生的一连串怪异事件让他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空气中飘散着茫茫的白雾,城堡又黑又高的窗户透不出一丝光亮,丛林里传来凄厉的狼嚎,蝙蝠发出怪异的声音拍打窗户,墓地闪烁着飘忽游移的鬼影……城堡被阴郁、诡异和死亡编织的巨网笼罩。
  • 师妹难养

    师妹难养

    她十六,他二十二。他嫌弃地看了她一眼:“就你这干扁豆样的身材,有什么便宜可让我占的?”她怒。她十七,他二十三。他点了她的穴,揽着她的腰,笑眯眯地看着情敌:“我和她就是睡一起的关系!”她大怒。她十八,他二十四。她终于想嫁人了,却发现身边除了某只让她恨得牙痒痒的妖孽连只公的都找不到。她怒极,指着他鼻子:“死妖孽!你掐死我这么多桃花害我嫁不出去,你就得为我负责!我要让你付出一辈子的代价!”他悠悠一笑,十分干脆:“好!”
  • 神医狂妃

    神医狂妃

    邱桑容,邱家最杰出的医圣变成淮定国权相的嫡孙女。明明是臭名远扬,无用的草包,却尽得家人百般的疼爱。为此,她不惜一切尽心守护家人,保家人一世平静安稳。却是一场赐婚,揭开了一场阴谋。随着一个惊天秘密暴露于人前,她才知,一切却全是个假像………………摇身一变,她成了神秘的圣手女神医,高深漠测的医术,神秘的行踪,神秘的身份,令天下人寻而不得。当她的身份一层层的揭开,天下哗然。--------------------阴险狡诈的万俟王,处处与她作对。狡猾的狐狸公子,要借她手杀人。娴雅无害的成王,机关算尽,祸她满门。只顾玩乐的太子,如毒蛇般攻击她的要害。………………姐姐与她争男人,不惜手段要除掉她。二房,三房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添了火还给你加把油。某女在家斗兄弟姐妹叔婶,在外防人陷害,处处危机,搅得她不得安宁。既然你们来害我,我便以牙还牙,加倍奉还……--------------------【注】此文一对一,男女主皆干净。医学之类全是本书作者虚构,请误对号入座。有伤大雅之处,请一笑了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溺宠至尊狂妃

    溺宠至尊狂妃

    她,温柔,令黑白两道都闻之色变的冷面杀手,代号“千面”,狠烈决绝,被组织放弃之后,一场意外,灵魂在柔弱不堪且被万千人唾弃的镇国公嫡女身上重生!他,冷澈,外人口中一无是处的病弱王爷,却无人知,真实的他,是怎样的光华万丈,拥有怎样足以睥睨天下的霸气。就在所有人都在看她与他这一段婚姻笑话的时候,却不知,她,不再是她!既然给她再生,那么这一世,她的命不再由谁掌控!她那溢放的光华,究竟令多少人恐慌,又令多少人为之倾倒。然而这一世,她想要的是自在的生活,偏偏,天不遂人愿。*当她夺回本属于她的地位,她居高临下地看着匍匐在她面前的人,不屑道:“想要我的镇国公府是吗?可以,这个女人任我处置,再把我娘从阎王那唤回来,我这镇国公府拱手送给你。”“妹妹,既然你这么喜欢抢姐姐的东西和男人,那姐姐就把这镇国公府里的男人都送给你如何?不知妹妹到时忙得过来吗?”看着悔恨不已的前未婚夫,她只是妩媚一笑,“在我眼里,你连废物都不如。”面对趋之若鹜的男人,她冷傲:“谁若赢得了我,我便休夫再嫁。”她可以狂傲地说,“这万里河山,我助谁,谁便可得到。”*当强势的她遇到强大的他,结果,究竟是谁征服谁?她说,她的温柔,只对于他。他说,他的冷澈,只有她能融化。男强女强,强强联合,宠文无虐,放心入坑。
  • 纨绔御灵师:废材大小姐

    纨绔御灵师:废材大小姐

    ”“没关系。我牙口好。”,她是人见人笑的废材少爷,他是人见人怕的神秘天族,她骗吃骗喝骗了他的神兽当坐骑,他没脸没皮没道理的强娶她为妻。她说:“你是天上的神,我是地上的人,咱俩不合适。”“没关系,我不嫌弃你。”她无语望天:“拜托,你都那么老了,啃不动我这棵嫩草的
  •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这本书便是从多如牛毛的历史事件中精选出来的最重要的108件世界大事。因此它可以被认为是世界史的浓缩本。本书通过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重温事件发生的历史过程,知晓它发生后所产生的历史意义。正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读者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汲取营养,获取有益于人生的经验。
  •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本书所选的作品来自契诃夫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在早期作品中,除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具有一定现实批判色彩的《变色龙》之外,还有一些轻松诙谐的纯幽默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所选的契诃夫后期小主,以《套中人》是为著名。这篇小说表现了沉闷压抑的时代氛围,讽刺了俄国社会普遍的僵化、禁锢的精神状态。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