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200000017

第17章 淫雨(3)

鉴于林彪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傅连暲组织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各科专家,给林彪会诊。肖华还代表党中央参加了会诊小组。会诊前,林彪特意让叶群出面找傅连暲,暗示他最好先给林彪开一个疾病证明。作为从长征时就担任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医生的傅连暲,当然不能苟同。经过专家们对林彪身体各系统的全面检查,没有发现主要器官的严惩器质性病变,只是许多症状与精神因素有关,也与他吸毒成癖有关。会诊后,傅连暲将林彪的健康情况向叶群做了交代,要她注意让林彪多晒晒太阳,多散散步,多呼吸呼吸室外的新鲜空气,并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些茶水。傅连暲还亲自劝告林彪:若要长寿,请戒掉吗啡啊!

事后,傅连暲把会诊结果如实地向中央做了汇报,并婉转地告诉毛泽东:林彪钻进“白粉”里怕是不能自拔了。其实,毛泽东就知道林彪有吸毒的恶习。借此机会,毛泽东特地抄录了一首曹操的诗《龟虽寿》赠送林彪,要他自重,引以为戒。

林彪装病的真相在一定程度上败露了。为此,他对傅连暲恨之入骨,他要找机会陷害傅林暲。后来,机会终于找到了--“文革”中,林彪死党邱会作给年逾古稀的傅连暲戴上了“三反分子”、“修正主义分子”帽子,说“傅连暲反对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林副统帅患病时,不给药吃,还威胁、陷害林副统帅,手段何其毒也!”紧接着傅连暲的家被抄,人被斗。作为一个凭人道和医术终生行医的傅连暲,却始终弄不清这到底是为什么。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报告自己的景况。信中写道:“我跟随你几十年,你是最了解我的。几十年来我有什么错误,从来没有人跟我谈过,现在突如其来地说我是三反分子、反革命,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实在弄不明白。就算我样样事都做错了,那么1934年你在于都病危时,我挽救了你生命,总是对的吧?希望你现在也能救我一命。”

多么催人泪下的信,多么微薄的希望,多么可怜的请求!

此时正忙于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毛泽东也动了一点恻隐之心。他在傅连暲的信上指示:“此人非当权派,又无大罪,似应予以保护。”

可是,整天手摇语录本的林彪、邱会作对毛泽东的批示根本置之不理,傅连暲也根本得不到毛泽东想保他的消息。在所谓的“群众义愤”下,傅连暲肋骨被打断,头被打破,于1968年3月29日凌晨,“熟睡”在监狱中冰冷的水泥地板上,再也没有睁开眼睛。

其实,从另一种角度看,林彪又十分“感谢”傅连暲:是你傅连暲给毛泽东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消息,我林某人是装病,也就是说,我在待价而沽。

于是,在党内对大跃进、人民公社的认识出现了严重分歧的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找林彪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会谈。林彪曲意逢迎。毛泽东找到了知音。毛泽东决定让林彪重振雄风,在关键时刻助他一臂之力。

林彪感激涕零。他比毛泽东小14岁--他把自己当做毛泽东的“学生”。他庆幸自己找到了一条向权力高峰攀登的最佳“捷径”!

于是,林彪异常卖力地组织对彭德怀的批判。他要树一树自己的权威,他要拉起队伍,他要扫除晋升路上的障碍。

1959年9月8日,康生建议林彪将毛泽东9月1日《给诗刊编辑部的第二封信》拿到批判会上宣讲。

林彪即刻心领神会了。

康生说:“这可是给你提供的重磅炮弹。”

林彪说:“很好!会议急需重磅炮弹来增浓气氛!”

毛泽东的话通过林彪那拿腔拿调的嘴,再通过扩音器的特有效果,更显得声色俱厉:

“毛主席在信中指出:近日右倾机会主义猖狂进攻,说人民事业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总路线‘错误严重’,大跃进‘得不偿失’,人民公社‘搞糟了’,等等,把社会主义的晴朗天空,吹得乌云翻滚,一团漆黑!”

“毛主席对他们这种倒行逆施的反动行径给予了严正的谴责:国内挂着‘共产主义’招牌的一小撮机会主义分子,不过是拣起几片鸡毛蒜皮,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了!”

将军们大惑不解的是,这些话里哪些是毛泽东说的,哪些是林彪说的呢?可又一揣度,似也不必探究:毛泽东说的便如何,林彪说的又如何,不都得坚决执行吗?反正二者合一,同等的重要,同等的威严。

接下去的批判会,变成了表态会。既然人人想过关,当然人人都得表态。批彭反右--这是毛泽东定的“主旋律”,你就跟着“大合唱”吧,滥竽充数也好,随声附和也好,如影随形也好,千万当心,别走了神,别跑了调,别错了节拍。

***、周恩来、李富春等领导人和几位元帅,也都先后到会,做了表态性发言。

***在讲话中形象地比喻说:“飞机从北京飞向南京,它的航线总不会笔直的,总是忽左忽右,有上有下。但要看到它的大方向不变,总是要飞到南京去的。大运动嘛,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只要是动机好,效果对,就不应该把它搞得那么严重,只要大方向对头,就不要过多强调它采取什么方式方法。我们忽视了这条,这个教训是要总结的,今后工作才会做好。”

这段话,当然是巧妙的折中主义:既肯定了“三面红旗”“方向对头”,又暗中偏袒了彭德怀。这段话到后来成了指控***“反党”的一条罪状。

但***在讲了上面这段话之后,对彭德怀的批判也是很苛刻的,所依据的“事实”也是与毛泽东致的。这就是:第一,彭德怀曾参加过高饶反党联盟;第二,彭德怀组织了“军事俱乐部”;第三,彭德怀“里通外国”;第四,彭德怀在庐山“急于发难”。

彭德怀听了,气愤地将铅笔一挥,闭上眼睛。

周恩来的讲话很沉重。他除了批评彭德怀等人“在庐山的表现是欠妥的,不慎重的”之外,主要讲了自己的责任,“没有将工作做好,致使彭德怀同志过问此事,酿成今日的错误。”但周恩来没有想到,他的这番话很快传到了毛泽东的耳朵里。毛泽东笑了笑说:“他历来如此,和稀泥。”

几位元帅的发言并没有从“高度原则”进行大批大轰,只是将几十年来彼此间对一些事情的不同理解数叨了一番。他们的大半生都泡在了战场上,他们互相间的争论都是讲打仗,讲哪一“炮”放得不响,哪一“马”踏得不是地方。

迫于形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总司令朱德不得不在会上做了书面检讨。这个检讨被印发县、团级以上党的组织。

陈云是唯一没有在会上表态的人。他从庐山会议到军委扩大会议,一直缄口沉默。他以无声表达着自己的意念。林彪向毛泽东报告说:陈云简直像一尊瘟神,不言不语,可眼睛怕人。毛泽东说:他总认为看得很远,顾前瞻后,一贯右倾。

古人云:“悲莫大于无声”。陈云的“无声”不仅仅申诉悲凉心境,更多的是抒发忧患意识,无声中凝聚着信念、力量和使命,燃烧着炽烈的希望和永无穷期的探寻精神。

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细节是,即将接任总参谋长的罗瑞卿,这位性情耿直的大将,一听到“彭德怀反毛主席”的消息,神经的信仰不容理智的大脑略加思索,当即得出一个结论:“毛主席正确!”于是,为了查出彭德怀、黄克诚的“军事俱乐部”,他将随同彭德怀出访八国的王树声、张宗逊、肖华、杨得志、陈伯钧、陈熙、张学思、路扬、朱开印等人召集起来,想从出访八国的角度揭开内幕。他形象地比喻说:彭德怀是三国时蜀国的在将魏延,毛主席是军师诸葛亮。魏延脑后长有反骨,诸葛亮知道此事,临终作了安排,防止了魏延叛变。彭德怀脑后长没长“反骨”,毛主席是知道的,所以,毛主席趁自己还健在,必须尽早采取措施,解决彭德怀的问题。

可是,揭来揭去,一无所获。罗瑞卿感到怅惘,他信仰的支柱在震撼中发生倾斜:难道我错了吗?到了1966年8月16日,在报刊上公布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时候,罗瑞卿被作为彭德怀的“死党”一起抛了出来,并冠以“资产阶级的大阴谋家、大野心家”等罪名,开始了囚禁生活。这位不谙水性、而为保证毛泽东畅游长江的安全不惜半路出家学会了游泳的虎将,此时方大彻大悟:原来彭德怀也是这样挨整的呀!看来挨整的人未必真有什么罪过!于是,他在平反冤假错案、反对个人迷信的斗争中勇敢地站到了前面。

彭德怀在他的《自述》中,是这样回忆、述说自己当时的心情的:“在会议发展的过程中,我采取了要什么就给什么的态度,只要不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就行,而对自己的错误作了一些不合事实的夸大检讨。唯有所谓‘军事俱乐部’的问题,我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这个问题,在庐山会议期间,就有迫逼现象,特别以后在北京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期间(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不供出所谓‘军事俱乐部’的组织、纲领、目的、名单,就给加上不老实、不坦白、狡猾等罪名。有一次,我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作检讨时,有一小批同志大呼口号:‘你快交代呀!’‘不要再欺骗我们了!’逼得我当时气极了。我说:‘开除我的党籍,拿我去枪毙了罢!你们哪一个是军事俱乐部的成员,就自己来报名罢!’有几个同志说我太顽固,太不严肃。其实,在庐山会议结束后,我就想把我在军队30年来的影响肃清、搞臭。这样做,对保证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的进一步的巩固,是有好处的。我就是持着这个态度,赶回北京来作检讨的。但是我不能乱供什么‘军事俱乐部’的组织、纲领、目的、名单等,那样做,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我只能毁灭自己,决不能损害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

在军委扩大会议期间,彭德怀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

主席:

八届八中会全和军委扩大会议,对我的错误进行彻底的揭发和批判,消除了制造党内分裂的一个隐患,这是党的伟大胜利,也给了我改正错误的最后机会。我诚恳地感谢你和其他同志对我的耐心教育和帮助。这次党对我的错误进行系统地历史地批判,是完全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真正认识到错误的极端危险性,才有可能消除我的错误在党内外的恶劣影响。现在我深刻体会到,我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是极端严重的。现在,我已认识到党和人民培养我这样一个人,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如果不是及时得到彻底揭发和批判,其危险性又是多么可怕!过去由于自己的资产阶级立场作怪,将你对我着意恳切的批评,都当做是对自己的打击。因此,在每次对错误路线的斗争中,自己都没有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使错误顽症得不到医治。30余年来辜负了你对我的教导和忍耐,使我愧感交集,难以言状。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也对不起你。今后必须下很大功夫,继续彻底反省自己的错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来改造自己的思想,保证晚年不再做危害党和人民的事情。为此请求中央考虑,在军委扩大会议结束以后,请允许我学习或者离开北京到人民公社中去,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劳动,以便在劳动人民集体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思想改造。是否妥当,请考虑示复。

敬礼

彭德怀

1959年9月9日

毛泽东接到此信,阅后即作了批示:

此件印发各级党组织,从中央到支部。印发在北京开会的军事、外事会议各同志。

我热烈地欢迎彭德怀同志的这封信,认为他的立场和观点是正确的,态度是诚恳的。倘从此彻底转变,不再有大的动摇(小的动摇是必不可免的),那就是“立地成佛”,立地变成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建议,全党同志都对彭德怀同志此信所表示的态度,予以欢迎。一面严肃地批判他的错误,一面对他的每一个进步都表示欢迎,用这两种态度去帮助这一位同我们有31年历史关系的老同志。对其他一切犯错误的同志,只要他们表示愿意改正,都用这两种态度对待他们。必须坚信,我们的这种政策是能感动人的。而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能改变的,除开某些个别的例外的情况不计在内。德怀同志对于他自己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工作分配的建议,我以为基本上是适当的。读几年书极好。年纪大了,不宜参加体力劳动,每年某一段时间到工厂和农村去作观察和调查研究工作,则是很好的。此事中央将同德怀同志商量,作出适当的决定。

毛泽东

1959年9月9日

在彭德怀不得不“愧感交集”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写“悔过”信的时候,他的“难弟”张闻天也似乎从“苦愁”与“忏悔”之中走了出来。张闻天在外交部组织的继续批斗会上,整理出了一个深刻至极的大检讨。

张闻天说,正因为自己在历史上犯过“左”的错误,教训深刻,所以现在对“左”的东西特别敏感。--这是“导语”。

“两条路线--总路线和反总路线的斗争”,这是他检讨中的“主题思想”,令人触目。

他说,彭德怀的《意见书》,周小舟、黄克诚等人的发言,确确实实都是在肯定总路线的前提下,从量的角度来提出种种弊端的。而他的长篇发言,是从质的方面来否定总路线的。--他不要命地把这个要命的问题挑明了!

他说,他是从六个方面反了总路线:

一、强调发展生产力,即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这是把经济放在了第一位,这是“三分政治,七分经济”,而政治也只是为了经济。

二、强调改善人民生活福利,强调社会主义国家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在物质生活水平上,进行“和平竞赛”。

三、强调利用物质刺激,即利用工资等级、奖金制等,来刺激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的生产积极性。

四、强调价值规律及其他经济规律的作用,一切生产计划都应服从于经济规律,而不是使经济规律服从于生产计划;强调用经济方法去领导经济,以及强调经济核算、利润指标等等。

五、在生产管理上,强调厂长、工程师、专家等的集中管理,反对在生产中大搞群众运动;反对不断破坏旧制度、旧规章;从此也强调了要向资产阶级管理生产的经验学习,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

六、主张“平衡论”、“按比例论”、“生产渐进论”,反对“冒进”,反对大跃进。

张闻天用了这样的苦心,在被扭曲的“屈服”、“认罪”的字里行间为他的“同党”开脱“罪责”,同时也毫无顾忌地袒露出了更真实的自己和对这几年中国政治症结的深沉思考。“这就是我的检讨”--他看到自己一颗孤独的心在微颤中流淌着殷殷热血!

9月13日,是会议的最后一天。

约8点钟,当与会者来到会场的时候,只见毛泽东早已坐在主席台上了。他那双夺人心魄的眼睛,他那雍容大度的气派,他那富于幽默的微笑,使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会在刹那间被震撼。会场静得出奇,人们马上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好,屏息静气地等待巨人的声音。

毛泽东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然后坐下来说:“你们来得早,我来得更早,我还没有吃早饭,如果你们不反对的话,我就在这儿吃点东西。”

会场上响起一片掌声。

“这就证明你们不反对。”毛泽东轻松地笑笑,点点头。

很快,一位服务员端上来半碗稀粥、三块馒头干和一小碟炒辣椒。

同类推荐
  •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集外集拾遗(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

    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

    本书是“短篇王”丛书之一,该书系的出版,是为了推动精致的写作和阅读。本书作者刁斗,曾当过新闻记者,现为文学编辑。已出版的作品单行本有:诗集《爱情纪事》,长篇小说《私人档案》、《证词》、《回家》、《游戏法》、《欲罢》,小说集《骰子一掷》、《独自上升》、《痛哭一睌》、《为之颤抖》、《爱情是怎样制造出来的》、《重现的镜子》。曾热爱过文学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欧·亨利、都德、契诃夫、海明威、鲁迅、汪曾祺等作家的短篇作品,即使是“先锋”、“现代”、“后现代”的作家,也不乏短小精致的传世之作。在当下时尚的文学消费潮流中,能够挽回文学精致的写作和阅读,张扬短篇小说大概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 文学与戏曲(和谐教育丛书)

    文学与戏曲(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从我国古代的神话与仙话开始,介绍了文学戏曲产生的背景和经过,以详实的历史记录和客观的文字笔调书写了文学戏曲的种类、内容,给读者展开一幅全面而生动的总览图。
  •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

    戴子写的虽然是成都,但一花一菩提,这是接地气而又厚积薄发的作品。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故土挚爱的情愫在审美创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春秋笔法,不遗忘,不遮蔽,《折射的光斑》由戴子著,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戴子有历史书记官的气象,一叶一世界,我们感到的却是世纪沧桑和整个当代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热门推荐
  • 别随情绪做傻事

    别随情绪做傻事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伴随这些问题,人们会产生欢乐、悲愁、痛快、难过、焦虑、不安、舒适、压抑等五花八门的情绪,这些情绪经常给我们造成困惑和迷茫。如果我们不能足够重视它们,就很可能会失去自我,让情绪左右我们的人生。《别随情绪做傻事》列举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各种情绪,列举生动例子来说明其表现,正本溯源探讨了产生情绪的各种原因,让我们更清楚应该怎样面对不良情绪。此外,《别随情绪做傻事》依据心理学书籍给读者详细介绍了应对不良情绪的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方法简单实用,人们只要稍加注意可以很快掌握这些方法,并得心应手地运用到生活中。
  • 雨夜里的星星沙

    雨夜里的星星沙

    一段水晶般透明的爱情,无往而不胜的女孩子明晓溪同时遇到了两个令人心痛的少年,孤独脆弱的冰,温柔优雅的澈。无法选择却又不得不选择,爱是什么,怎样才是最完美的结局?言情小天后明晓溪联合超级新人diddl、叮叮告诉你最后的答案
  • 脸红心跳爱上你:美男计

    脸红心跳爱上你:美男计

    坏蛋,她没想到自己会爱上这个表里不一的家伙,要是早知道,她才不会喜欢他呢!可是却不小心让他发现了自己的心意,想要逃,这个恶魔却抓住她,不让其走。丫头,我爱上你了,除非我放手,不然你绝不能够离开我身边!
  • 老婆领个证

    老婆领个证

    本文纯粹宠文。前任跟人跑了,日子还得过下去。对于江云稀来说,最想做的就是找个靠谱的男人将自己嫁了。相亲N次之后发现,靠谱的男人没遇到,所以她开始反省。不近女子的他觉得她真是笨得可以,决定学习雷锋精神,做回好人把她拐回家。【诱拐老婆】她问:“我们不是说好是假结婚吗?不用去领个真的结婚证吧?”他答:“我打电话问过办假证的了,他们说办个假证要五十元,我们领个真的,前结后离的也就十八元,省下的三十二元买苹果吃多好,干嘛要便宜那些办假证的人啊。”陆秦风说:此生最大的成就不是把公司开到了国外,而是娶到了一个笨笨的老婆!江云稀说:此生最大的失误就是误信了这个看似无害,实则腹黑闷骚的男人;此生最想做的事就是小白菜变成小白猫,然后时不时的伸出锋利的爪子给他几挠,让他知道她的厉害。PS:简介无能,正文才是王道,请看正文!
  • 感悟人生:送给年轻人受益一生的珍贵礼物

    感悟人生:送给年轻人受益一生的珍贵礼物

    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路上我们曾经拼搏过,也曾经失落过;曾经笑过,也曾经哭过;曾经怦然心动过,也曾经黯然神伤过……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书,只是你的这本正在书写的书,至于能否写得精彩,这全由这部书的主角来决定!你想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么?!成功、快乐、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拥有了它们,你就是最富有的人最成功的人!
  • 穿越之奉子成婚

    穿越之奉子成婚

    莫名其妙的穿越一回,与美男的古代夫妻日常。--情节虚构,这是不是太快了点,唐倩:记忆里没有跟人滚床单的画面,请勿模仿,居然直接嫁人生子。不过幸好,相公是个美男,怎么就带球跑了呢?真遗憾
  • 时光之翼:百年泪

    时光之翼:百年泪

    几个十六岁的少年,来到了明朝末年被误认为是刺客!却又正巧赶上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他们又被莫名其妙的放了出来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巫师设计的这个美丽的巫师和这几个少年打了一个赌:七年之后,如果还能有一个人活着,那你们就可以全部回去,但如果你们都死了,就永远呆在明朝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要上房

    嫡女要上房

    "我不嫁!"要嫁给废物官二代,她扼腕拒绝。"我不娶!"要招赘有名商六代,她愤然拍案。"我遵旨!"要入门闲置小王爷,她联想翩翩。结果一查,她捶胸跺足。这位比那官二代和商六代好什么,不就名声比他们更响亮?闲得都整日有家不归去青楼,名气大得天下女子都想嫁给他!瞧她要嫁的什么破罐子,其实就是一摊碎瓦片。------------自.【破罐子,碎瓦片】"你给我滚上来!"凌宇冥尹扫了眼趴在不远卧榻上敲打算盘的女人,他的忍耐是有限的,吃不到就算了,还要他整夜听着算盘声不成?放下算盘,皇甫佩喜撩起裙角一端,露出最是诱人的嫩白小脚趾,回头笑意连然,"滚上去我压你?""该死的,你别以为我不敢抗旨!"凌宇冥尹横了眼摆在床边凳子上的金黄色圣旨,有种撕毁的冲动。"你敢抗旨,我敢压你,不冲突。"------------自.【成亲夜,不眠夜】她是嫡女,可从小就依附在庶母的名下,连个庶女也比她强,自然是他人嘴中爹不疼娘不宠的赔钱货。堂堂皇甫家的大姑娘,却连一碗鸡汤都没喝过,活到这份上,还真的可以跳荷花池了,反正活着也糟蹋那些个残羹剩菜,所幸她已不是原来那个她。【一切皆有原!】她一个嫡女,就是要秉承着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争也要争的那份骨气,别被那些个不入眼的人踩着脖子往上蹬,那可是言不正名不顺的。到底是嫡女,自然比起那些个二妹妹四弟弟的要强,人活着就是为了争口气,她要出的是埋藏在肚子里的恶气加怨气!皇甫家宅子大,分家多,闹腾了十几年分出的还是她娘陪嫁的东西!领着嫁妆单子,这一抓就是一个共犯,不打还不诚招,活该被打死!当初逼死她娘,现在还想害死她?别以为庶母庶女姨娘什么的可以攀天!她嫡女不乐意,就上房揭瓦去!整了人,安了家,舒心的日子没两天,嫁了夫家,这家群芳乱舞,更乱!有个桀骜不驯的夫君又怎样,还不是肚子饿了找饭吃,没银子谁也不认你是爷!【本文种田,家长里短,一对一!喜欢的亲们求收藏~~】【推荐好友文文】《腹黑爹地坏坏坏》寒菲儿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死王爷,嫡妃要上房》
  • 八岁

    八岁

    《八岁》是邓一光后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作者后期的短篇小说将背景转向深圳等沿海城市,创作手法日益成熟、多变,塑造人物时代气息强,然目光向下,反映底层的人和事的情怀不变,具有较强的现实观照力。
  • 重生好孕妻

    重生好孕妻

    上辈子,她命如薄纸,父母重男轻女,上有三个姐姐,下有小弟,十五岁因亲弟弟之故溺水而亡。游荡百年后,她因机缘得以重生,这一次,命运没有重演,她嫁给了一个传闻不详的男人。这个男人对她极好,她的幸福人生也由此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