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200000015

第15章 淫雨(1)

綦魁英忧心忡忡地离开了军委办公厅大楼。

一个小时前,他接到庐山打来的长途电话,告诉了彭德怀一行乘飞机回京的起飞时间和接站地点。他刚落实好接站车辆,军委办公厅主任肖向劳把他喊了去。

“綦秘书,你把彭总的文件收拾一下吧,保存好。”肖向荣脸色很难看,说话时嘴唇微微颤抖,看得出他在竭力克制着自己。

“出什么事了吗?肖主任。”綦魁英吃惊地问。

“刚接到中央办公厅通知,要把彭德怀同志在国防部的办公室封存。”

“为什么?”

“说是彭总在庐山犯了很严重的错误。”

“啊--?”綦魁英不禁打了个冷站,“不会吧,这绝不可能!主任,彭总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谁知道呢!简直不可思议,几天的工夫,就突然……”肖向荣满脸愁云,摇摇头。

綦魁英,这位在彭德怀身边当了多年秘书的汉子,立在那儿,如木头一般。自己的首长一片忠心,半生戎马,怎么会突然犯错误呢?犯了什么错误呢?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他揣测不透。他想不通,他不相信。

电话铃响了。肖向荣接完电话,又告诉他:“中央办公厅通知,中央决定从明天开始在北京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揭发批判彭德怀、黄克诚的问题。”

綦魁英简直是在喊:“彭总还没回来啊!”

肖向荣惨然一笑:“是啊,人还没有回来,任务就接上茬了。飞机比火车快,电话比飞机快,真可谓‘大跃进’、高速度。”

綦魁英收拾好彭德怀的办公室,竟不知自己是怎样走出大楼的。突然,不知哪根神经把他从麻木状态中刺醒,他反映手看了看手表:噢,别误了接站啊!

上午11时许,南苑机场。

一架专机在机场上空盘旋着俯冲下来,强大的气浪鼓荡起跑道上的黄尘,使得矫健的机翼变得混沌不清。随着越来越重、越来越低的马达的轰鸣,飞机沉稳地着了地,缓缓停了下来。

彭德怀由景希珍搀扶着走下舷梯,紧接着是浦安修、赵凤池等人。

綦魁英老远地跑了过去。此刻他想把装满脑子的问号在彭德怀脸上找到答案。他举起右手,恭恭敬敬地向自己的首长敬礼--就在这敬礼的瞬间,他看清楚了,首长那浓眉下的和蔼面容不见了,那厚而稍凸的嘴唇除给人以严肃威武的感觉之外,似乎蕴含着不可名状的苦衷和悲哀--准确地说,他仿佛害了一场大病,看样子很虚弱。

周围没有一个人吭声。尤其是景希珍,脸上笼罩着一片阴云,差点没滴下“雨”来。

綦魁英一句话也没说出来。他见彭德怀掏出手绢擦起满脸的汗,这才火烧天灵盖地诅咒自己:怎么搞的,连把伞也忘带了!天气这么炎热,自己怎么没有感觉到呢?

彭德怀脱下上衣,他以上接了过来。彭德怀温和地向他点点头,但很快把脸转向一边,笑容瞬间即逝。若在往日,彭德怀每逢外出归来,一见面少不了开些玩笑:几日不见,彼此间觉得是胖了,还是瘦了?胖了,要警惕“横向发展”,以防失控;瘦了,要防止“比例失调”,有待充实--一席笑谈,如梅雨洒芳田般地将上下级诚挚的感情融为一体。

可眼下是怎样一种氛围呢?谁还有兴致开玩笑?那要说的要表露的感情都在相对无言的沉默中……

沉默中,太阳尽情地散发着光和热,越来越沉重的云慢吞吞地聚集着,近处飞机的轰鸣,远处火车的笛声,公路上汽车、拖拉机、马车的奔驰,头顶上不时掠过的鸟的啼叫……这蒸腾的热气里的一切,仿佛都在反衬着机场的沉默。

彭德怀径直向汽车走去。他的脚步沉重,坚实。

汽车开出南苑机场,驶向中南海。

直到吃罢午饭,綦魁英才把明天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的通知告诉彭德怀。彭德怀一边听着,一边扇着扇子,听完了点点头,看不出一丝惊诧的神色,仿佛全在意料之中。午休时他没睡,一下午没有出屋,一会儿坐下来静静地冥思,一会儿焦躁不安地站起来踱步。晚上,他想看看文件,写点材料。这时候,綦魁英不得不告诉他:办公室冻结了,办公室主任王焰、秘书郑文翰也随之“冻结”了。

他听后,心中火冒三丈,差点暴跳起来,但很快又强迫自己趋于平静。他想跟林彪打电话,可抓起话筒又迟疑了,末了还是把话筒放下了。

他要通了贺龙的电话。因为中央决定在林彪身体不好时,由贺龙主持军委工作。

他在电话中要求将秘书、办公室资料暂时借用一下,等写好材料就“奉还”。

贺龙当即同意了彭德怀的要求。第二天,王焰和郑文翰携带资料又来到他身边--旃坛寺办公室。

彭德怀对他们说:“我现在是高山上倒马桶--臭名远扬了。我只借用你们几天,实在委屈你们了……”

而他们却含着眼泪说:

“不,彭总,我们不感到委屈!”

“我们只感到遗憾,怕是跟您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了。”

8月18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是:继续揭发批判彭德怀、黄克诚的“反党罪行”和“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彻底肃清彭德怀在军队30年的“流毒和影响”。

毛泽东将这个会议交给了中央书记处主持,书记处委托军委办公厅、总政治部承办。地点选在中南海怀仁堂。

很明显,这次会议在庐山就定下来了。庐山的八届八中全会是8月17日结束的,8月18日紧接着召开这次会议,可见当时的气氛是如何紧张了。当时很多人私下议论:会议在庐山一杆子插到底多好!这样搞得人心惶惶,马不停蹄,气都喘不过去了,何苦呢?

会议首先传达了庐山会议精神。彭德怀、黄克诚到了会,依旧在主席台前排就坐。

彭德怀事先并不知道会议是如何安排的,便很坦率地主动做了检讨,同时表态,愿意诚恳地接受大家的批判,肃清自己在军队各方面的“错误影响”。

然而,会议在进行过程中,与预期效果相距甚远。

在分组揭发批判中,很多人不发言,即便发言也很少涉及彭德怀问题,只是限于“浅表性”表态:拥护党中央的决定,要反右。他们无法使自己相信,人们素来敬重的彭德怀元帅、黄克诚大将会突然变成反党分子?尽管“意见书”的某些言辞有不尽妥当之处,但反映的问题是符合事实的,用意也是好的。很多人在私下闲聊时议论:就这样走走过场算了,别磨蹭了,下面有很多事还等着干呢!

将军们的想法太天真、太善良了。在流血的战场上,他们个个谋多智广,英勇善战,可是在“不流血的战场”上,他们幼稚得像新兵蛋子。

8月20日,柯庆施、陈伯达分别给毛泽东、***打电话,说“会议开得糟透了”,“彭德怀表面做检讨,暗地里在煽动军队向党进攻”,“他根本不服庐山的气,妄图借他在军队的地位翻庐山的案”。

康生亲自跑到毛泽东书房,请求毛泽东亲自出面扭转局势,要求军委扩大会议再延长,再扩大!

当晚,毛泽东召来***、周恩来、林彪等人,商量会议的进程。

晚上10点,中央决定会议延长到9月12日,人数由原来的140人增加到1061人,另增508名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据此,军委发出紧急通知:大军区级干部除留一名干部值班外,全部参加:野战军军长、政委及每个师来一名正职干部参加;各军、兵种正副职干部都参加,司、政、后也要各来一名干部参加;总参二级部来一名正职干部参加;军委办公厅处长以上全部参加。

与会者统统住在前门饭店。会场除怀仁堂以来,增设紫光阁礼堂作为分会场,拉线广播。两个会场统由大会秘书处管理。秘书处设有秘书、简报、警卫、总务四个组。罗瑞卿担任秘书长,谭政、肖华担任副秘书长。

大会要求参加会议人员务必一天之内到齐,22日开式开会。

8月21日,是大会秘书处人员忙得透不过气的一天。

一下派出18架飞机飞赴各地,将大会代表运到北京。秘书组组长邵英和总务组组长高克恭分别坐镇飞机场和前门饭店。飞机场,飞机飞起落下,落下飞机,往返不停,换人不换机;前门饭店,汽车你进我出,我出你进,犹如穿梭,换人不换车,以致闹出了互相接错代表的笑话。

8月22日,经过再次扩大的军委扩大会议开幕。毛泽东、***、周恩来均未出席会议。彭德怀和黄克诚被安排在怀仁堂,张闻天和周小舟被安排在紫光阁。

关于彭、黄、张、周的座位安排,曾有人提出单独在主席台前另摆上椅子让他们坐,许多人认为这样不妥,这样有法庭审讯的味道。经过一番争执,最后确定让他们坐在主席台前排的两侧。怀仁堂,彭德怀在右侧,黄克诚在左侧;紫光阁,张闻天在右侧,周小舟在左侧。

大会内容没变,先传达庐山会议精神,接着是彭、黄、张、周做检讨。

会议以小组讨论与大会批判结合着进行。小组以每个大军区、军兵种、总部划定。

总参谋部与军委办公厅是一个小组,被当做批彭、黄的重点。小组组长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总参装备计划部部长万毅,成员有:副总长和各部、局长,军委办公厅主任、副主任、处长。大会特意派人到这个小组三番五次地督站,要大家从日常与彭、黄的接触中发现问题,深挖猛揭,从原则高度上批判彭、黄的错误言行,与其划清界限。可是,这个小组两、三天都没人发言。这时主持会议的万毅笑了:“既然大会一再要我们揭发批判,我们倒不如认真把彭德怀的‘意见书’学习学习,讨论讨论,看看他的意见有没有错,存在不存在‘右倾’、‘反党’问题。党的政策是有错必纠、知错就改嘛!希望大家实事求是,有什么说什么。”

万毅的这番“诱导”,一下子把大家的话匣子打开了。他们列举了许多事例,说明彭德怀的“意见书”是有理有据的。其中有两件事使大家的认识尤为深刻:

一次,军委办公厅组织机关人员到天津农村去参加水稻“卫星田”。刚下到田里乍一看,稻子果然长势喜人,稻穗上还坐着一个小孩,惹得大家赞叹不已。有的问:“这1亩地估计能打多少斤?”介绍人很自豪地说:“少说1万斤!”“成本怎样核算?”“成本……”介绍人脸红了,无言以对,看来是毫无思想准备。经过进一步了解,原来这是18亩地的稻子移到1亩地里,小孩屁股底下坐着一个太阳灯!如此弄虚作假,一下子打破了报纸宣传的神话。

还有一次,大家到河北省安国县参观人民公社的军事化编制和“共产主义”食堂。大家吃惊地看到,站在他们面前的是被急促的钟声和尖厉的哨音赶来的“老将班”、“铁姑娘队”和光脚露腚的“儿童团”。不到10分钟的受阅,就有几位瘦弱老人突然昏倒,有的妇女身下失禁,一些孩子哇哇地哭叫起来。这下算丢尽了当地干部的面子,当即下令把“队伍”轰走了。在路过一所破草屋时,一幕凄惨的景像使大家目瞪口呆:一位因偷吃了食堂一把红薯干的社员被关在里面,正大把大把地吞嚼着有人偷偷送给他的棉籽壳!而在公共食堂里看到的是几笼屉红薯干、一大锅稀拉拉的玉米面粥,连咸菜都没有。这就是“共产主义”生活吗?“大米白面”哪里去了?“鸡鸭鱼肉”哪里去了?当大家回到车上吃午饭时,才发现带的干粮早被偷走了。在临上车返回时,竟有一位衣衫褴褛、满面污垢的老汉带着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女孩给大家跪下了,老人嘶哑着嗓子喊:“老总,可怜可怜俺这小孙女,行行好吧……”正当大家慷慨解囊时,突然跑来几个人,把这一老一小赶跑了,说老人是“疯子”!

“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呢?它是否带有普遍性呢?”万毅感慨地发表见解,眼眶里有一股热流在滚动,“直说了吧,现在有人尽做好梦,头脑发昏,膨胀,眼睛只看着天上的‘卫星’,全然不顾地下百姓们吃苦受穷!我敢说,彭总的‘意见书’一点没错!谁要是昧着良心批就叫他批去吧!赞成彭总意见的请举手--”

万毅说出了很多人敢怒而不敢言的问题,“刷”!“刷”!“刷”!小组成员一个接一个地把手举起来。

万毅郑重地宣布:“看来大家都没有什么可批的,一致通过。我作为本组组长,代表大家意志,确定小组解散,大家各自分头学习吧!”

小组解散了,有人不安地对万毅说:“老万,你这样做,恐怕会招来麻烦啊!”

“麻烦?什么麻烦!”万毅以军人特有的直率说出憋在人们心头的话,“他们才真正找麻烦哩!一封正当的信竟闯下弥天大祸!虚张声势,轮番轰炸,斗争呀指头呀步步升级,真是岂有此理!”

万毅,一位东北讲武堂毕业的职业军人,一位部长,一位中将,在那样的形势下,敢于主持公道,仗义执言,表现了一个正直的共产党人的良心,确属难能可贵。然而他面对的是以党的名义发号施令的最高决策人物,其行为无异于人们惯常引用的两句俗话:“拿鸡蛋碰石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失败是注定了的。他的言行早被密切注视。他刚一“表演”,一场灾难迅即落在了他的头上--他被作为“彭德怀的狗腿子”看管起来了。

与此同时,邓华上将又出事了。这位沈阳军区司令员、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是彭德怀的助手,直接同彭德怀共事几年,深知彭德怀的为人。他终于按捺不住正义的冲动,直率地替彭德怀说了许多好话。结果,遭到严厉批判,勒令他立即写出检查。

抗美援朝时的副司令员,现任总后勤部部长的洪学智上将,也被作为“彭的同伙”而点名批判。

接着,一个又一个“彭德怀的小爪牙”被打入另册。

会议的气氛变得愈加消沉而紧张。很多人恍恍惚惚,神容憔悴,胆颤心惊。他们为败北者的悲哀而悲哀,痛心疾首地议论着:耍枪杆子的斗不过耍笔杆子的,搞战术的斗不过搞权术的!

在一期大会简报上,登出了某军军长揭发的“20根黄瓜”事件,成了攻击彭德怀“伪装朴素”的唯一炮弹。这位军长在揭发中说:此事有人证,当时经办者是西北野战军管理科科长高克恭。

被编在总参小组的高克恭借故自己是大会工作人员,根本没有参加小组会。当他得知此事去申明时,“20根黄瓜”事件已经上了简报。他怒不可遏地骂起来:“他知道个屁,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和王政柱都可作证!”

他找到大会秘书处,讲起“20根黄瓜”的由来:

1947年夏,西北野战军以强有力的攻势,迅速收复了马鸿逵匪部侵占我三边的全部失地。7月13日,野战军司令部进驻靖边县的张家畔,决定后天在此召开团以上干部会。彭德怀要王政柱副参谋长与管理科的同志分头准备一下。

战争年月开会,准备工作很简单。王政柱找到科长高克恭商量:“近来部队接二连三地打仗,指挥员们很辛苦,这次开会应该把生活搞得好一些。”高克恭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伙食改善问题包在我身上,明天就让炊事班的同志到街上看看。听说这里的羊很便宜,买上一只,让来参加会议的首长们尝尝荤。”王政柱马上提醒说:“但要注意,可不能搞得过分了,不然我们在一号(指彭德怀)那里谁也过不了关。”

一大早,炊事员杨应国就上了街。他先买了一只羊牵了回去,然后又到了街上转悠,看还能采购一点什么。转来转去,街口摆的一筐黄瓜吸引了他。他想买几根做凉菜,可又怕首长批评。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高克恭走过来了。他便喊道:“科长,你快来看,这儿有黄瓜。”

高克恭上前一看,果真是一筐又嫩又鲜的黄瓜。一问价钱,每根要两千块边币。

“噢,就是贵了点,两千块差不多能买半斤小米呢。”高克恭自言自语地说,“买回去非挨一号的批不可。”

高克恭犹豫了。

杨应国把嘴噘得老高老高。

同类推荐
  • 解放运城(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运城(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运城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日落情缘(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日落情缘(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一年之痒

    一年之痒

    我曾经说过,小的时候,理想之一,就是卖文为生。实现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看来,特别单调。每日里就是看书,写字,看书像是从书页上把字一行行拆下来,而所谓写文章,按王朔的说法,就是码字,像小时候在农场砌墙一样,一块一块往上码。所以说,我的生活等于是一边拆字,一边码字。拆别人的,码自己的,码好了给别人去拆。 习惯了这样生活的人,除了读的写的,都非自家喜欢的东西,一般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拆字的时候,是生活在别人营造的世界里;码字的时候,则是生活在自己手工的世界里,总有新鲜可觅。足不出户,一样好玩儿。
  •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本书是作者自己在阅读《红楼梦》时,从自身经验的联想中所产生的感受。既是感受,便极富个性,极有新意。既是感受,在写法上便多直抒胸臆,常常侃侃而谈,极富感情,娓娓动听,对读者很有吸引力。书本对《红楼梦》这一巨著作了分回品赏,又有评语,这些因素构成了此书自有《红楼梦》以来独特的新颖性,对红学,特别是对《红楼梦》这一名著的普及,具有相当的价值。
  •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是一部比较系统、经得起研读的观念史和当代文化理论批判专著。这是一次把国外教学和研究同国内语境下的思考结合起来的尝试,更具体地说,是一次打通中西学术规范、话语界限和思路的努力。内容取自2002年春季和夏季的两门研究生课程。一门是在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开设的专题研讨班,Modernity and Identity: Universalism and Its Discontent (现代性与认同:普世主义及其不满)阅读材料和授课语言是英文,对象是比较文学系和其他文科系的博士研究生,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当代理论背后的观念史、社会史和政治哲学基础。
热门推荐
  •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迅速发表了《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等大义凛然的愤激之作。他在抗战时期写的《“野有饿殍”》《从“轧”米到“踏”米》《鹈鹕与鱼》《我的邻居们》《最后一课》等文,俨然是一组抗战沦陷区的全景图。他的文字平淡而见新意,章法轻松而见严谨,既歌颂真善美,又深具学识,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翻开这些文章,感受郑振铎犹如当面倾吐般的真挚,体察其内心洋溢着的一派爱国情怀。
  •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天道屠仙

    天道屠仙

    天道本善,万物本无,从凡开始,以武修仙,强身健体,煅我魂魄。人对我好,我必待之,人要灭我,天恕,我不恕,代天罚罪,誓不罢休。立世之本,尊师重道。元阳为报师仇,佛挡杀佛,仙阻杀仙,玩转天地,屠仙屠龙,终得天道,飞升而去………………………………………………无生父母,受尽凌辱,终遇良师,无奈世事多变,奸人当道,为报师仇,立志苦修,还前世心愿,一拥天下,替天行道…………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特工大佬:素颜艳天下

    特工大佬:素颜艳天下

    庶出?废材?哼!肃杀冷绝的她从来都不是弱者,冷笑间就能轻易将你抹杀,这就是冷情,21世纪绝杀女特工,如名字一般冷的女人,一朝穿越,来到这个以武为尊的玄幻大陆!强者为尊,不够强,就不要在我面前嚣张,即使你是个神!【女强、玄幻、爽文】(绝杀特工穿越系列文)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穿越兰陵古墓

    穿越兰陵古墓

    她们是曾经的闺密,亲密无间。却因为一次偶然的古墓之旅,让她们来到了一个和她们曾经最熟悉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的时空,让那些曾经最生硬的史书上的文字变成了最真实的触感。在那个不属于她们的时空里,她们邂逅了各自的爱情,但她们的爱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阴谋,陷阱,斗争一次次接踵而来,她们要如何去面对。在异时空经历的种种,她们仍然是最真实的自己还是最终走向两端?且看穿越兰陵古墓,带你走进一段不一样的旅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二婚不昏,继承者的女人

    二婚不昏,继承者的女人

    【大宠小虐】她爱他至深。七岁开始,她的心里已经放不下任何人。为了她,她甘愿做小伏低,费心讨好,容忍形形色色的女人出现在他身边。如愿以偿地嫁入高家,却从新婚之夜就独守空房。高锦恒用每一分每一秒来宠爱其他女人,却把每一丝每一毫的厌恶都抛洒在她的身上。“高锦恒,我再爱你,也被你的残忍一寸一寸地磨光了。”“你总算不爱我了?那我是不是该为你不再恶心我而庆幸。”一纸离婚书,她净身出户。此生再无瓜葛。——贺承渊,传闻他身份神秘,只手遮天,无数名媛佳丽一致认为,只是和他对视就会怀孕。可是这样一个360度无死角的完美男人为什么偏偏看上她?在渣前夫回头拼命纠缠她的时候,贺承渊霸道地一把将她拥入怀中。“我的女人,你抢不起。”——“贺承渊,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太爱我了?”他沉默不语,冷峻的面容上忽然勾起了笑意,说:”我对你不是爱或不爱,而是没办法不爱了。”“不怕我吃回头草么?”小女人跃跃欲试地挑衅他。——他们的爱,不是一见钟情,没有悲伤绝望。贺承渊这样的男人,爱上你,便会倾其所有,从一而终。
  • 十秒钟看透你的对手

    十秒钟看透你的对手

    FBI都不懂得读心术。汇集古今中外众多有识之士的研究心得。辨人于弹指之间,察其心而知其人;观人于咫尺之内,识其言而审其本,潇洒地辗转于生活的竞技场中,把人生的发球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李劼人研究:2011

    李劼人研究:2011

    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李劼人研究学会,2011年李劼人研究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