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200000013

第13章 骤风(8)

陈伯达抬手点了一下眼镜,眼镜后面的两个小灰点很快亮了起来,嘴里发出极浓重的福建方言:“大量的事实足以说明,彭德怀反党、反毛主席的野心已久,他反对唱《东方红》,反对喊‘万岁’,反对在大跃进中进行大兵团作战,反对工地上红旗招展,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彭德怀抢着反驳一句:“陈伯达,你倒是说说,我哪来这么多‘反对、反对’呀?”

这时林彪开腔了:“老彭,你不要堵人家的嘴么!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一点恐怕包括你也是要承认的。中国只有毛主席是大英雄,谁也不要想当大英雄!”

柯庆施把嗓音提高到最大分贝:“我看他彭德怀就是想争当中国的大英雄。头几年他充当高饶反党联盟的重要成员,他感到不过瘾,实现不了个人野心,这一次不就是要招兵买马,另立山头,他好坐山为王吗?这就证明他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他完全是有准备、有计划、有目的的,他的‘军事俱乐部’就是一个铁证!”

彭德怀气急了,他咬响了牙齿:“柯庆施,我什么时间成立了‘军事俱乐部’?那是毛主席的比喻,比喻,你懂吗?”

接着他再次申明他“充当高饶反党联盟的重要成员”的事实真相:

1952年彭德怀从朝鲜回来在北京医院治病,巧遇饶漱石也在那里治眼病,虽有接触,但谈不上什么阴谋。关于与高岗的交往,他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有三点错误:一,当了高岗的义务宣传员。抗美援朝期间,高岗在东北主持工作,对朝鲜前线给了很大支援,还亲自去过朝鲜两次。彭德怀对他有好感,便在一些场合讲过高岗的好话;二,在和高岗谈话时,议论过一些领导同志的缺点和错误,被高岗利用;三,对高岗的问题逐渐有察觉,产生了疑问,但没有及时向党中央报告。因为当时(1953年12月)正在召开军队高干会议,他想等会议结束时再反映,可是会议还未结束,高岗的问题便暴露了。邓小平同志找他谈话,他才感到差点上了当。之后,他积极地揭露高饶的反党事实,并就上述错误做了检讨。

没等彭德怀讲完,陈伯达、康生等人就截断他的话,说他“不老实,要翻案,想蒙混过关”……

朱德被这毫无根据地追逼激怒了。他用力击响了桌子:“如果彭德怀同志有错误,当然可以批评他!但绝不允许无中生有,制造事端,随意给他扣各种大帽子!”

言辞铮铮,掷地有声,战友深情,寓于其中。陈伯达、康生、柯庆施愣住了,在这位德高望重的开国元勋面前,他们岂敢过于放肆?

就在这时,毛泽东亲临大会。会场立即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投向他,所有的心脏紧缩着,等待着一阵雷鸣。

掌声过后,毛泽东挥了挥手:“该谁发言了?继续谈嘛,谈嘛。”

朱德咳嗽了一声,接着以缓和的口气说:“好吧,我继续说。彭德怀同志的检讨我认为是中肯的。说起来我对他也是很有意见,写信的时候也不和我们打个招呼,单枪匹马地干,能不犯自由主义错误吗?过去打仗总是研究了再研究,讨论了再讨论,才老打胜仗,很少吃败仗嘛。现在倒好,搞得你很狼狈,我们也不好收场。这样一来,谁还相信我们曾经在一个饭锅里吃过饭哟?”

毛泽东越来越坐不住了,不禁语带讥讽:“我说有些同志头脑不太好用了,谈问题婆婆妈妈的,颠三倒四,分不清主次,隔靴搔痒,抓不住实质喽!”他边说边抬起脚,用手拍了拍鞋。

毛泽东本想制造一个幽默--他很有制造幽默的天赋,但这次却没有引来像往常那样的哄堂笑声。

朱德苦笑一下,语塞。假如时间倒退回去10年、20年、30年,毛泽东会以这种口气训斥朱德吗?那正是朱、毛不可分的时代啊!

接着,毛泽东、***剖析彭德怀在庐山“下战书”与国际反动思潮有关,与赫鲁晓夫的支持有关:在他访苏期间,与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谈得很投机,不知搞了些什么名堂。苏联当局把彭德怀抬得很高,说他是国际英雄。这些决不是偶然的,是彭德怀“里通外国”的证据。

彭德怀听罢,沉默了一阵子,突然爆发出一声近乎窒息的狂笑:“就是我不说话,怕是马利诺夫斯基也要喊冤枉!你们可以成立国际调查组嘛。”

接着他把访问时谁在场,翻译是谁,同谁谈话,谈了什么内容,都一一道个明白。最后,他捶着自己的胸窝说:“我彭德怀注定一生与革命结婚,决不背叛革命!”

毛泽东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你这个人,一喊革命就最容易激动。现在不是要你激动,而是要你冷静地想一想你的问题。”

会场异常肃静。

突然,毛泽东话锋一转,再次历数了彭德怀的“旧帐”,特别提到1935年“会理会议”时林彪写信的事情的真相:

1935年5月初,红军长征到了会理。这时,官兵们已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很多人都在疑问:队伍究竟要走到哪里去?红军中江西人和湖南人很多,现在到了四川的边远山区,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陌生而凄凉,茫然不知所措。他们担心再也找不到回江西或湖南老家的路了。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挽救了红军,然而面临的局势十分严重:一方面军未能同贺龙和肖克率领的部队会合;未能建立一个新的苏区;张国焘率领四方面军不知转移到什么地方去了;瞿秋白已于一个多月前被国民党杀害;中央派潘汉年到上海找地下党组织联系,但上海的党组织已被蒋介石的秘密特务组织破坏了……红军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全都中断了。下一步怎么办?人们在议论,人们感到困惑。

正是在这种局势面前,第一军团长林彪忍耐不住了。他抱怨说,毛泽东迫使部队走冤枉路。他把红军北上的路线比做一张弓,认为部队是沿着弓背而不是弓弦行军,走的不是捷径,是在敌人面前逃跑,使部队的精力消耗殆尽,毛泽东这样指挥不会成功。林彪的言论立刻遭到第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的激烈反对,他对林彪说:我们是在敌人的口袋里,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出其不意地迂回行动,怎么可能突围?毛泽东指挥没错!但是林彪不听,私下给中央军委写了一封信,信中建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同志随军主持大计,把战场指挥权交给彭德怀同志,即任前敌指挥,迅速北进与四方面军会合。

5月12日晚,中央在会理城外的一家铁匠铺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有18人出席,他们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云、博古、王稼祥、***、杨尚昆、彭德怀、刘伯承、聂荣臻、林彪、张闻天、李卓然、何克全、董振堂、邓小平、邓发。

会上,毛泽东批评了林彪的信,指出这是对失去中共苏共不满的右倾情绪的反映,强调部队绕道前进是必要的。毛泽东嘲笑林彪说:你知道什么?你还是个娃娃。毛泽东在言谈话语间怀疑彭德怀是敦促林彪写信的后台。彭德怀会前看了林彪的信,当时没怎么在意,以为就是战场指挥呗,根本不知道林彪所指的是全军的指挥权问题。会上,彭德怀批评了林彪的信,指出:遵义会议才改变领导,这时又提出改变前敌指挥是不妥的;特别提出我,就更不适当。同时,彭德也在会上做了自我批评:因鲁班场和翟元水两战未打好,有些烦闷,烦闷就是右倾。他完全拥护毛泽东的决定:蒋介石已截断了红军的退路,红军唯一的出路就是穿过彝族山区,向北突围,渡过大渡河。这样做虽然风险很大,但必须采取这种行动。

此时敌军已迫近金沙江,彭德怀没等开完会就去指挥打仗了,他没有来得及申明林彪的信是否与自己有关。

此后的24年中,毛泽东4次提到这件事,彭德怀都未介意,也没有同其他任何同志谈过此事,认为反正与自己无关,“事久自然明”,让那些有关的同志自己去申明吧。

这次毛泽东重提此事,可见如何耿耿于怀。彭德怀感到不申辩不行了。于是他追述了当时的真实情况,然后把目光投向林彪。他说:“既然主席多次提到会理的事情,这次得把问题搞清楚,不然我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林彪同志,请你说话,你写的那封信与我彭德怀有没有关系?”

林彪最怕提到这个事,本想一言不发,若无其事地躲避过去。但现在彭德怀当面让他作证,不得不站起来说:“噢,那封信与彭德怀同志无关,他是后来才知道的。”

彭德怀释然了,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林彪愈加显得不自然起来。

毛泽东木然地坐在那儿,脸上毫无表情。

批判会的气氛凉了,淡了。

毛泽东对此大为不满。他的表情使与会者感到不安。熟悉毛泽东性格的人意识到,他不会善罢甘休,他的大脑肯定正在构思新的策略。

8月15日,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革命的群众运动》一文的批语中这样写道:

“一个文件摆在我的桌子上,拿起来一看,是我的几段话和列宁的几段话,题目叫做《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革命的群众运动》,不知是哪位秀才同志办的,他算是找到了几挺机关枪、几尊迫击炮,向着庐山会议中的右派朋友们,乒乒乓乓地发射了一大堆连珠炮弹。”

同类推荐
  • X字

    X字

    周亚平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们时代最为“另类”的写作。作为曾经第三代的主将、中国语言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性感,迷离,突然而又趣味万千。一句话,在周亚平那里,写诗是一种“开天辟地”、开端启新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能力正是我们这个吃喝拉撒睡的神经衰弱的世界所匮乏的,也是它所需要的。
  • 格上寻真

    格上寻真

    在艺术上他孜孜以求,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五言诗古朴自然,清畅空灵,不加雕饰。而主攻方向是长短句,讲究押韵、对仗、平仄,有大体一致的格式,呈现出一种格律美;追求明显的节奏、段落、行数、音节,有一定规律,呈现出一种整齐美;或者句式长短不一,间隔有序,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参差美。这种长短句比词自由,近似元人小令。修辞上注意词性组合、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明快,白话、俚语信手拈来,时有警句。
  •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以他独有的思想家的头脑,哲学家的智慧,国学大师的底蕴去勾勒人物,带有一种“史”的眼光,简单几笔就写出了人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格,勾魂摄魄。
  • 汉魏六朝诗鉴赏

    汉魏六朝诗鉴赏

    该书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作

    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系统性,是广大读者学习了解世界文学的良好读物。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热门推荐
  • 四种爱

    四种爱

    一本洞彻人心的爱之经典,一部完美解读爱的文学名著!J.K.罗琳最喜爱的作家——英国著名文学家c.s.刘易斯散文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一本。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你我能彼此理解、包容和帮助的唯一方式。在本书中,C. S. 刘易斯以丰富的人生经验、睿智的洞察力和厚重绝美的笔力深刻剖析了爱的种种美德与缺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全面挖掘了爱,揭示了爱的真谛。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曾国藩做人智慧,胡雪岩经商谋略

    曾国藩做人智慧,胡雪岩经商谋略

    商海博弈必读胡雪岩,官商策略,商战权谋打造一代红顶商人;为人处世须学曾国藩,内圣外王,传统智慧成就一代中兴名臣。为官经商、创业投资、突破困局、持家教子……让我们在曾国藩、胡雪岩的传奇人生中找到最传统的中国式智慧。
  • 明婚正娶:强掠迷糊妻

    明婚正娶:强掠迷糊妻

    她是人生里无事业,无背景,无美貌的三无女人。她又是婚姻里不会家务,没生孩子,不会巴结婆婆的三无老婆。面对丈夫的突然出轨她一下子陷入绝境,总以为是自己做的不好,以为只要她用心就可以挽救。只是面对婆婆的冷言冷语,小三的肆意挑衅,丈夫的冷眼旁观,她还能撑多久?三无女人能够找到人生的方向吗?人常说婚姻就像是一场投资,只要你好好的经营总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可是这世上不是所有的投资都能得到回报,也许其中的谁也会输的一败涂地……
  • 金牌皇后

    金牌皇后

    内容简介她叫欧阳羽彤,欧阳家的十三小姐,嫡母所生,却排行十三。自打出生,家里就祸事不断,长兄身亡,父亲瘫痪,姨娘病死。自打出生,她就背上“扫把星”的骂名。人家出嫁,凤冠霞帔,八抬大轿,她,一道圣旨,许给恶名昭著的平阳王为侧妃,一身“孝服”,一顶寒碜小轿从后门入,嫁入夫家。还未洞房,就被夫君默许,被正室乱棍打死。她叫尹政君,美国哈弗大学毕业,计算机和金融学双博士学位。回国后她顺利接掌家族企业尹氏娱乐有限公司的博彩业务,旗下酒店、地产、航运公司多不胜数。她是商场上的风云人物,她也是众人眼里的豪门闺秀,她更是“皇家赌场”里令人闻风丧胆的赌场女皇。这样一个女子竟也遭遇了离奇的穿越事件。看商界玫瑰、赌场女神尹政君穿越到十八岁的懦弱少女身上,又是如何的一段辉煌故事。从此十三小姐华丽丽地蜕变了。恶名昭著的平阳王,切,什么东西,本小姐要休就休,一纸休书,遍贴京城,你,独孤城,是本小姐的弃夫!你喜欢女人是吧,全城所有青/楼本小姐买下,叫你无处寻/欢。你喜欢银子是吧,全城所有银号本小姐收购,叫你钱无所归。你家大业大是吧,全城独孤商号本小姐吞并,叫你家破财破。心肠歹毒的二夫人,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你若犯我,我整死你。给我下毒是吧,我叫你毁容。想欺负俺娘是吧,我叫你给俺娘提鞋、倒马桶。===传闻:京城有女,姓氏欧阳,背离家门,自立门户,不到半月,家财万贯,京城十三街,街街有商号,京城九九路,路路有当铺。年年十二月,月月三五七,门口排长龙,皆是提亲郎。某女定下规矩,曰:金牌十二道,金山十二座,珠宝八百箱,绸缎三千匹。缺一不可,少一不见。非富不嫁,非贵不嫁。=========================东方璃,东楚帝君,从来说一不二,野心勃勃,一心想开疆扩土。“这女子才能非一般男儿所及,得之则得天下。要么杀之,要么娶之。传朕旨意召她入宫,赐予皇后位。”南宫云轩,堪称天下第一美男子,身世扑朔迷离,本是南岳皇子,为南岳、东楚两国联盟,入住东楚,封为辽王,生性冷血,残酷不仁。“你若一天不嫁我,我便屠城一天,你若两天不嫁我,我便屠城一月,你若三天不嫁我,我杀光天下所有男女老少。”本文女强,女主亦正亦邪,在宫里斗智斗勇,在宫外叱咤商界,艳福多多,YY多多,结局一对一。==========================
  • 少爷的小爱妻

    少爷的小爱妻

    介绍:世间一切相遇都在冥冥之中,她那双大大的眼眸,吸引着他一次又一次的注意。他毫无预兆的来到她的世界,打开她为爱沉睡多年的冰塔。她毫无预兆的来到他的世界,给了他命中注定的爱情。他始终不能明白他对她到底是一见钟情?还是,他们中间太多的红娘牵线?算了,他不用再知道这些了,他只要知道,他对她的爱,独此一份,天下难寻就够了,他会好好爱她。她到底不知道,她是怎么爱上他的。是因为那天看他弹琴的样子就像她的初恋?还是因为他太赖皮了,以至于自己认识他之后,都无法全身而退?这部小说,专为陈晓和赵丽颖而写,就是单纯的喜欢贞湛的爱情,他们的爱实在太折磨,好在上天眷恋,让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于是,阿贞和阿湛穿越千年,成为沐晴晓和修圣磊,大齐已是过去,现在,她是认真努力,想凭着自己的智慧在服装设计的行业中闯出自己的天地。而他,是叛逆的市长大人的儿子,要逆天,为了气老爸,和发小借用发小老爹的实力建立他们的娱乐大帝国。片段一:“女人,你看了我,我为什么不能喊?”“你一个大男人还害羞?”“男人也有害羞的权利好不好?”“可你又不是全裸,至于吗?”“衣饰整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片段二:“老婆,我们一起睡,好不好?”“谁是你老婆?”“你明明都答应做我女朋友了,竟然敢反悔?”“你也说了,我只是答应做你的女朋友!”“都一样啦,再说,这里就只有一张床,难道你要让我睡地上?我可是听说这山区里经常有蛇鼠虫蚁什么的,你放心让我晚上和它们一起睡?万一它们把我吃了怎么办?”“吃了?你的肉那么臭,它们才不会想不开吧!”片段三:某女偷偷跑去片场,发现某男一边应付着幽幽还一边忙着要拍戏,某女顿时良心遭到谴责,于是赶回去为某男烹制爱的晚餐晚上,某男结束工作,幽幽早已经被工作人员接回去睡觉觉了,自己也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酒店,一进门,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某男仔细在房间搜索,果然,发现有女人躺在床上酣睡。于是,勤快地跑过去,“亲爱的,你怎么来了?”某女听到声音,开始睁眼睛,却被某男一个熊抱抱在怀里亲吻,直到某女喘不过气来了,某男才依依不舍的放开,“嗯,亲爱的,我今天在片场看到了。”某男一惊,今天有吻戏,难道是让她看到了,心生醋意?于是改换策略,今晚准备投怀送抱?“亲爱的,你拍戏本来就辛苦,还被儿子恶搞的那么惨,我好心疼你啊!”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奇门遁甲

    奇门遁甲

    我,原本是一个注定活不过十岁的人,却因为一个梦境而改变命运。然而,改变命运之后,我在自己的身上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谜团。神秘的眼睛,忽闪忽现的宠安,可怕的老者,古怪的陌生人。为了解开一切谜底,师父教我奇门遁甲,带着我走遍大江南北,经历着一波又一波的灾难。妖魔鬼怪,魑魅魍魉。这个世界,普通人肉眼看不见的神秘事物,接踵而至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我按图索骥,无奈被命运玩笑,死神之身,两世为人,去求真相。真相让人震惊。我,该如何选择?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彼得·潘

    彼得·潘

    做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是一个美好的梦。童年是周而复始、绵延不绝的,永恒的母爱将伴随着童年,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这些都将铭刻于我们的心灵深处。然而人总是要长大的,这虽然令人感到遗憾,但人们内心仍然充满希望,“只要孩子们永远天真活泼、快乐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