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5600000014

第14章 李渔的戏剧美学(14)

首先,李渔指出:“开场数语,包括通篇;冲场一出,蕴酿全部。”话虽简单,却很符合戏剧开端的某种规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开场”与“冲场”虽然是中国古典戏剧美学中的特殊术语,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但李渔所提出的“包括通篇”、“蕴酿全部”的思想,无论对中国戏剧还是对外国戏剧,却都是适用的,如狄德罗就曾说:“我希望大家要求诗人把开头的几场戏这样安排,使整个剧本的提纲包括在当中。”他还说:“我和大多数搞戏剧艺术的人一样,根本不打算把结局瞒住观众,也不认为写一部在第一场就透露结局,并将兴趣突出到最高潮的剧本是力所不能及的工作。”李渔之前的王骥德,对传奇开场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他在《曲律》“论引子第三十一”中说:“盖一人登场,必有几句紧要说话,我设以身处其地,模写其似,却调停句法,点检字面,使一折之事头,先以数语该括尽之,勿晦勿泛,此是上谛。《琵琶》引子,首首皆佳,所谓开门见山手段。”李渔在此基础上说得更为详尽透辟。他说:“予谓词曲中开场一折,即古文之冒头,时文之破题,务使开门见山,不当借帽覆顶,即将本传中立言大意,包括成文,与后所说‘家门’一词,相为表里。前是暗说,后是明说,暗说似破题,明说似承题;如此立格,始为有根有据之文。”又说:“冲场”一折,“务以寥寥数言,道尽本人一腔心事,又且蕴酿全部精神,犹‘家门’之括尽无遗也。”此所谓“开场”、“家门”、“冲场”,是中国戏曲开端部分中的特殊手法。用几句简练的诗句、小曲,概括地说明本剧之立意、大概内容,以及人物的身分。这些都明确了之后,作家就不必在这些地方浪费笔墨,而是可以把力气使用到重要场景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上去。特别是人物的自报“家门”,开门见山,寥寥数语就把人物的地位、身分、甚至简单的历史说给观众,省却繁琐的介绍手段,以便挪出篇幅把力气用在刀刃上。这种手法不是也有它的优越性吗?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有话即长,无话即短’的重点突破的表现方法,是古老的传统戏曲中最高明的表现手段”。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一般地说,一个剧本的开端部分,常被看作是一桩准备工作,应该尽量迅速和清楚地向观众作出必要的交待。曹禺在谈到他的《雷雨》时,就说:“在第一幕,差不多所有的人都交了锋,见了面,种种矛盾冲突都聚拢一起、爆发开来。”戏剧的开端部分正是应该把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基本关系,以及矛盾冲突的端倪等,都交待清楚。例如《窦娥冤》和《西厢记》,它们都在“楔子”和第一折里(即开端部分),把上述各个关节作了清晰而简练的交待,主要人物也大都出场亮相。李渔对于“开场”、“家门”、“冲场”等所作的论述,基本上反映了戏剧开端部分的一般规律。顺便说一说,李渔在“出角色”一节中,之所以要求“本传之有名角色不宜出之太迟”,“即净丑角色之关乎全部者,亦不宜出之太迟”,就是为了把主要人物,他们的相互关系,以及戏剧情节的发展趋向等等,尽早向观众作出交待。当然,有的剧在开端部分中,主要人物并没有上场。例如莫里哀的着名喜剧《伪君子》,直到第三幕,其主要人物达尔丢夫才与观众见面。但是,这个戏的第一幕和第二幕,出场人物的所有议论,几乎都与达尔丢夫有关,集中在他身上,对他作了充分的介绍,这就造成了一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局势。这样,戏剧作家实际上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在开端部分需要完成的任务。

其次,李渔不止是一般地要求戏剧的开端部分要包括通篇、蕴酿全部,而且还进一步强调,开端“非特一本戏文之节目全于此处埋根,而作此一本戏文之好歹,亦即于此时定价”。这个见解也是很精深的,因为它相当深刻地揭示了戏剧开端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作用。一部戏剧作品的开端并非只须把人物、时间、地点等等都作一交待就算了事;更重要的是必须总括全剧的发展前途,表现出戏剧冲突导向高潮的重要契机,使观众从开端就能预感到它与高潮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虽然高潮是个什么样子,怎样到来,观众还不会知道。譬如,大家所熟悉的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剧一开始,就是脚夫跟着娜拉送来圣诞树,娜拉买了过节的礼品,正准备高高兴兴过一个她和海尔茂结婚八年来头一回不打饥荒的圣诞节;而且海尔茂马上就要升任银行经理,以后的日子不用发愁了。但是,迎接娜拉的却是海尔茂的斥责,他甚至骂到她死去的父亲头上,骂她从父亲那里“遗传”下来的爱花钱的性格和脾气。观众看到了娜拉和海尔茂之间不平等的家庭地位、不同的生活作风、各异的性格,以及埋伏着的深刻的矛盾,这一切预示着他们的最后决裂--也即全剧高潮的内在必然性。再如高则诚《琵琶记》开端部分,《蔡公逼试》、《南浦嘱别》等,写蔡伯喈抛父母、别妻子上京应试,表现出孝亲恋妻与追求功名之间的矛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造成这种矛盾的社会根源。这一切,就预示着未来父母穷病而亡、五娘倍受熬煎(也即戏剧高潮)的必然性。李渔所谓“一本戏文之节目全于此处埋根”者,正是对上述规律性现象的揭示。任何一部比较成功的戏,其开端总是预示着高潮。所谓开端者,其实不过是戏剧作家在充分认识和把握了全剧高潮之后,选择一个通往高潮的起点,即选择一桩他认为导向高潮的最直接、最真实的事件作为起点。起点选择得好不好、准不准,是很要紧的,正如狄德罗所说:“正是第一个事件决定了整个作品的基调”,“多少剧本就是毁在开头上啊”!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渔所谓“作此一本戏文之好歹,亦即于此时定价”,是一点也不错的。李渔不但要求戏剧的开端要选得好、选得准,而且还要求写得吸引人,就如同科举场上作文,一开始就要“能将试官眼睛一把拿住,不放转移”,这也很有见地。

第三,李渔不但看到了开端很重要,而且认识到开端很难写。就如同狄德罗说“一个剧本的第一幕也许是最困难的一部分”一样,李渔也感叹“此折(指开场一折--引者)最难下笔”!“犹难措手”!为什么开端最难呢?李渔说了下面的道理:“虽云为字不多,然非结构已完,胸有成竹者,不能措手。即使规模已定,犹虑做到其间,势有阻挠,不得顺流而下,未免小有更张。是以此折最难下笔。”他还打了一个“塑佛开光”、“画龙点睛”的比方,来说明开端之难,以至常常开场一折写不下去,不得不“姑缺首篇以俟终场补入”。他的话是这样说的:“犹塑佛者不即开光,画龙者点睛有待,非故迟之,欲俟全像告成,其身向左则目宜左视,其身向右则目宜右观,俯仰低徊,皆从身转,非可预为计也。”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文字,因为这里边包含着一个在当时来说极为难能可贵的思想,即一部戏剧作品不能随心所欲想从哪里开端就从哪里开端,而是由全剧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反映着某种必然性、规律性。那么,决定戏剧开端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这里边反映着怎样的必然性、规律性呢?李渔当时对此只有一些朦胧的认识和感觉。今天我们可以替李渔回答他当时认识朦胧的问题:那决定如何开端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该剧的高潮;必须准确地选择一桩导向高潮的最直接、最真实的事件作为起点,这就是如何开端所反映的必然性、规律性。开端之所以难,是因为透彻地、准确地把握一部剧的高潮很难;只要准确把握住了高潮,抓住了最能体现高潮的戏剧冲突,这部剧也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大半,不但开端问题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其他问题也可迎刃而解。所以,把握高潮,是戏剧创作的关键所在。许多世界着名的戏剧作家都谈到自己的这种经验。小仲马说;“除非你已经完全想妥了最后一场的运动和对话,否则不应动笔。”E李果夫说:“你问我怎样写戏。回答是从结尾开始。”P惠尔特说:“在结尾处开始,再回溯到开场处,然后再动笔。”曹禺的《雷雨》也不是从第一幕开始写的,而是先写了第三幕的某些部分。在西方戏剧中,高潮之后马上就是结尾,有人甚至认为高潮就是动作的结尾。因此,许多戏剧作家之所以强调从结尾处开始,其实是强调必须掌握全剧的高潮,然后才可以写好开端,以至写好全剧。高潮是全剧的根本。戏剧的开端部分之所以往往写不好,十之八九与尚未准确、透彻地把握该剧的高潮有关。

附带指出,李渔论戏剧的开端,也有不足之处。他只是谈了“开场”、“家门”、“冲场”;而这些,在中国古典戏剧中并不是开端部分的全部内容,在“开场”、“冲场”之后的数折或数出中,其实还是继续交待剧中人物的关系和基本冲突的端倪和趋向。对此,李渔并没有谈到。而且,“开场”、“家门”、“冲场”,如前所述,虽有其优越的地方,但它们对剧中人物和剧情,多是抽象地、静止地介绍和说明,即没有更加充分地“戏剧化”--化为“动作”。这些问题,李渔也没有论及。当然,我们也不能以今天的高度去苛求三百年前的李渔。

李渔所谓“小收煞”和“大收煞”,谈的是戏剧的结尾,不过,前者是指传奇上半部的小结尾,后者才是整个传奇的最后结尾。这是总结了中国古典戏剧、特别是明清传奇的特点而提出来的中国式的戏剧美学理论。“小收煞”、“大收煞”的概念,在西方戏剧美学理论中是找不到的。

这里就不能不略略谈到中国的传奇与某些西方戏剧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某些西方戏剧,例如,从古希腊戏剧到易卜生的戏剧,从结构上看,大都只表现一个故事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其开端部分往往很接近高潮,戏剧动作发生前的有关事件,由剧中人物通过追溯补述出来;一旦达到高潮,紧接着就是结尾。因此,从开端到高潮到结尾,全剧结构十分紧凑。索福克勒斯的着名悲剧《俄狄浦斯王》,开场时,正是忒拜全城发生大瘟疫,很快就要查出造成瘟疫的原因--找到杀死前国王的凶手。而找到凶手--俄狄浦斯王自己,也就是戏剧的高潮,接着便是结尾。至于俄狄浦斯从出生到杀父、娶母、生儿育女等等,则通过人物之口补述。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更是善于在收场处开幕,然后再用简短的台词说明过去的事件。全剧从开端到结尾,不过描写了两天多一点时间,矛盾展开既迅速,高潮后也不拖泥带水,马上就是结尾。而中国明清的传奇,则往往力图表现一个故事的全过程,其开端离高潮相当远,高潮又离结尾相当远,这就造成了一般传奇常有的结构松散、冗长的毛病。例如,李渔自己的传奇《比目鱼》,从开端到矛盾展开到高潮还算比较紧凑,然而这中间也还是演了整整十六出戏。如果全剧达到高潮(即谭楚玉、刘藐姑二人双双殉情)很快就结束全剧,那么这样的结构大概还会收到更为理想的艺术效果,而且保持了一个悲剧结尾,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来看,也更合情合理。但是,达到高潮只是这部传奇的上半部,高潮之后,又敷衍出许多情节,最后大团圆,才告结束--这下半部又是整整十六出戏。中国传奇描述故事的全过程并造成结构的冗长,这就使得一部传奇作品常常不得不分为上半部、下半部,而上、下之间,就常有一个“小收煞”,即一个承上启下的暂时的小结尾,而全剧的终场还有一个“大收煞”,即总的结尾。

从上面的中国传奇与西方戏剧结构特点的比较,我认为传奇结构分为“小收煞”、“大收煞”并非什么优点。但是,李渔在论述“小收煞”和“大收煞”时,也还是讲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意见。

例如,李渔对“小收煞”的要求是:“宜紧忌宽,宜热忌冷,宜作郑五歇后,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结果。如做把戏者,暗藏一物于盆盎衣袖之中,做定而令人射覆,此正做定之际、众人射覆之时也。戏法无真假,戏文无工拙,只是使人想不到,猜不着,便是好戏法,好戏文。”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要善于造成戏剧的“悬念”、“扣子”。一部传奇,不能如一马平川,一览无余,单调平淡,毫无戏味;如果一出戏真落到这步田地,让观众“猜破而后出之,则观者索然,作者赧然”,那岂不是一个大失败!那种看了头就知道尾的戏,有谁喜欢呢?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把一部悲剧的结构分为“结”和“解”两部分。依我的理解,所谓“结”,就包括有戏剧的“悬念”、“扣子”的意思在其中;而“解”,则应是含有把这些“悬念”、“扣子”解开的意思。只可惜,《诗学》中这一部分的文字有残缺、脱漏,作者的原意不能完满地被后人所领会。许多人对亚里斯多德此论有自己的发挥。如,西班牙十六世纪的大戏剧作家维迦就曾作了这样的理解:“把材料分成两部分(即‘结’和‘解’)之后,应该细心安排,使剧情自始至终一气呵成;但是‘解开扣子’一定要等到最后一场。本来观众在台下眼巴巴地等待三小时就为的要看结局,如果结局已经让观众知道,他们就会来个面向门,背向台,因为下文已经无需交待了。”又说:“在第一幕里说明情况,第二幕里使事情复杂化,让人直到第三幕中间还猜不出到底怎样结局。一定要叫观众的推测落空;给他们留下馀地可以作出与原来用意毫不相涉的结论。”李渔的“令人揣摩下文”、“使人想不到、猜不着”,亚里斯多德的“结”与“解”,维迦的“要叫观众的推测落空”,这些说法大体上是一个意思:凡是成功的戏,在结构上都必须善于造成“悬念”、“扣子”,有“结”有“解”,从而戏味十足,发生强大的吸引力。

当然,所谓要使观众“猜不着”、“想不到”,绝非对观众故弄玄虚,甚至制造虚假的悬念,玩弄离奇的情节;而是既要出人意料之外,又要在人情理之中,而且以后者为基础。正如狄德罗所说:“重要的一点是做到惊奇而不失为逼真;若自然容许以一些正常的情况把某些异常的事件组合起来,使它们显得正常的话,那么,诗人只要遵照自然的秩序,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对“大收煞”,即整部传奇的最后结尾,李渔提出的要求是:“无包括之痕,而有团圆之趣”,要饶有馀味,做到“临去秋波那一转”。这也是很有见地的。

在李渔之前,也有人论及传奇的结尾,如李开先在《词谑》中说:“世称‘诗头曲尾’,又称‘豹尾’,必须急并响亮,含有馀不尽之意。”王骥德在《曲律》“论尾声第三十三”中说:“尾声以结束一篇之曲,须是愈着精神,末句更得一极俊语收之,方妙。”凌蒙初在《谭曲杂剳》中说,尾声“大都以词意俱若不尽者为上,词尽而意不尽者次之。若词意俱尽,则平平耳”。这些论述,都谈到了结尾的重要特点;但是,它们的立论角度却还是着重于用词的含蓄不尽、意味深长,音节的响亮俊逸、“愈着精神”。严格地说,这还是像论诗论词那样谈论传奇的结尾,没有充分注意到传奇本身的特点。

同类推荐
  • 川藏

    川藏

    《川藏》作者在故事发生的地方写这篇东西,就在寺院的客房中间。四周静寂无声。抬眼就可以看见大殿的屋脊上站着永不疲倦的铜鹿,它们站在那里守护法轮。在我和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之间,是一片开满黄色小花的草地。
  • 红叶漂旅

    红叶漂旅

    《红叶漂旅诗集》共二百首诗词,包括国内篇和异域篇两个部分,真实而又浪漫地描绘出在中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 风雨人生,自然与世态的种种感悟和漂旅行程。国内篇涵盖国内的峥嵘岁月、坎坷生涯、世间百态、社会缩影、美好河山……
  •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是哈佛大学受欢迎的哲理书,是爱默生随笔精选集,内含主题随笔、浪漫诗歌和私家书信。阅读本书,可以给你的心灵一次震撼。
  •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女人与风景

    女人与风景

    ,不安的早晨,十八岁少女敏感的目光,二十岁男子黑风箱般的胸膛,长凳两个不安的形象,谁影响谁呢。莫非要怪花皮书陡然多出一章
热门推荐
  • 大耳朵爷爷历险记

    大耳朵爷爷历险记

    话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河草木,天地日渐显出生机。管天的叫天公,是一个白须白发的老头儿,因他的耳朵长得很大,人又很和蔼,大家便叫他大耳朵爷爷。这个大耳朵爷爷,表面上看着悠闲懒散,实际上却是个极具智慧的人物。他倡导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依靠自然的力量管理天界。因此,他几乎不费什么力气便把天上管理得井井有条。管地的叫地母,人称女娲娘娘,她可累多了。她补了天,治了洪水,创造了山川河谷,养育了人类万物,慈爱遍及大地。大耳朵爷爷和地母各自管理着天地,虽办法不同,却都非常敬业。因此,天上显得那么亮丽而有序,大地则祥和而又生机盎然。不过,他们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对手,那就是黑洞洞主。
  •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我们总认为在生活和生存手段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却因为这种想法失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我们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电力和机器,金钱和商品,只有作为使生活更加自由的手段时,才是对我们有益的。它们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 重生名门千金

    重生名门千金

    短短的一天,父亲骗走母亲留给她的股份,气死外公,被离婚后枉死当场。再睁眼,回到十六岁的那一年那一天!再次面临选择,她从容以对。仇,是要报的!情,是要还的!只是……男人,你确定要我称呼你为“夫君”?
  • 叛逆的灵魂(纪伯伦全集)

    叛逆的灵魂(纪伯伦全集)

    此书将纪伯伦的小说及话剧作品首次完整集结,并配有纪伯伦为该书特别绘制的插图,十分精美。纪伯伦的小说及话剧作品充满了反叛的精神,正如他所说:是在深渊最深处对自由之神的呼唤。《叛逆的灵魂》呼吁人民打破奴性的桎梏,纪伯伦也因此激怒了当局政府而被驱逐;《草原新娘》歌颂了爱情的纯洁,并控诉舆论与礼教对爱情的摧残;《被折断的翅膀》是作者以自己的一段经历为蓝本而作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文中的哀恸与绝望扣人心弦。此书没有纪伯伦在《先知》等其他作品中一贯的包容、温柔的模样,而是满满的愤怒与不平,他将他一生中所有的无奈与绝望都借文中主人公的口呐喊出来,震撼人心。
  •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海底两万里(青少版)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海底两万里(青少版)

    《海底两万里》里描绘的种种惊险奇遇简直能触及人的眼球及心灵。其中,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环生、干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 、令人陶醉。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凡尔纳其实从来没有 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的如此生动,读来引人入胜,使读者身临其境 ,表明他具有非凡的想象力。故事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个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
  • 欢田喜地

    欢田喜地

    投生在农家,地少人多无余粮,乡里乡亲是非多,远近亲戚吵不休。本姑娘人穷志不短,带领全家奔小康。小日子蒸蒸日上渐红火,到那时,一家有女百家求,坐看提亲挤破门。“都出去,我家不要倒插门!”
  • 狂妄邪妃

    狂妄邪妃

    本文女强,女主腹黑,残忍无情,外加冷血,有仇必报,有恩必还,对敌人毫不留情,对手下爱护有加,惊天容颜,绝世武功,精通毒术,医术……她是名顶尖的杀手,为复仇,与敌人同归于尽。再世为人时,她是那云月皇朝的太子,女扮男装,周旋于皇室的权力争斗之中…只因他长的像前世为救她而死的男友,她便给予了他绝对的信任,将自己暗中建立的组织全权交给他来打理…她以为,他们会像前世一样相亲,相爱,相知,相许,岂料,这一切不过是他用来欺骗她的假相…狩猎场中,他与她相隔数米,面对面,同时举箭,放箭,她的箭越过了他,直射入他身后不远处的野兽体内,而他的箭,不偏不斜,直没入她的心脉之中…她满脸骇然,颓然掉落于马下,在她坠马的同时,她看到,从四面八方涌出了数不清的黑衣人,将拥护她的人斩于剑下…他冰冷绝情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你太天真了,你以为我是真的喜欢你么?如果不是为了皇位和晚婷,我才不会强压着心中的恶心,日日夜夜陪在你这个无盐女的身边!”此时她方才幡然醒悟:原来一切,他早有预谋…原来他爱的人并不是自己,这十年的感情,不过是她的一厢情愿…原来她只是他登上皇位的踏脚石…“呵呵!”她笑的凄凉而又空洞,心如死灰…断情崖边,万箭齐发,她自那万丈悬崖上一跃而下:“倘若我今日不死,他日定会让你们生不如死!”再次归来时,她白衣飘飘,绝色容颜,挥袖之间,天下动荡。“云皇陛下,近来可好!”她温柔浅笑,眸底却犹如千年寒冰,永无融日。为了找齐五块玉玲珑,救活爱她之人,同时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她步步为营,弄权朝堂,血洗江湖,搅乱后宫,掀起阵阵惊涛骇浪。权欲,利欲,贪欲,情欲,欲念之上,欲望之下,亲情,友情,爱情,情理之中,情理之外,谁能凌驾于爱情的巅峰!谁又能主宰他人的命运!本文美男多多,温柔的,腹黑的,霸道的,妖孽的……陆续登场,淡看江山美人,究竟花落谁家……推荐自己文文:《洛王妃》:《罂粟妃》:《冷心弃妃》:推荐好友文文:夏天滴新文:《十夫临门》梦梦滴新文:《夜宠妃》果冻滴新文:《废后训夫》妙妙滴新文:《狂佞邪妃》幽幽滴新文:《色宠多夫》晨晨滴新文:《残欢》宁儿滴新文:《霸上儿子的总裁爸》图图滴新文:《邪帝冷妻》莲心滴新文:《代嫁弃妇》
  • 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

    欲知世界各地之真相,可取此书读之。马可·波罗,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旅世家。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尼古刺·波罗和叔叔玛窦·波罗,途经中东,历时蹬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著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记述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
  • 星星是有颜色的吗?

    星星是有颜色的吗?

    《最给力的科学书:星星是有颜色的吗?》向孩子展示了生活中的种种奇迹:多彩的植物家族、缤纷的动物乐园、神秘的天文奇观、美丽的地球家园、奇妙的人体世界。无一处不蕴藏着科学的奥秘。这些奥秘既能帮助孩子拓宽眼界,又能让他们在愉快的阅读中插上奋飞的翅膀。
  • 妖娆大女人

    妖娆大女人

    冰山男和女强人的爱情故事。生日会上,她喝的酩酊大醉,进错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