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500000005

第5章 大师著预言,预言显大道4

(一)大师著预言,预言显大道4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享之——传统文化中的德与天下

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能享之。

——《烧饼歌》

亚圣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此处所为的“道”,与《烧饼歌》中明太祖朱元璋“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能享之”中的“德”异曲同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都是对古代君王提出的道德上的要求。

回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多难之秋。当周王朝与诸侯之间再难以维持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同时,国家陷入了纷争。群雄并起,诸侯分立,割据一方,互相吞并,途有饿殍、哀鸿遍野的场景如在眼前。在这个缺乏指导性思想的年代,孔子的儒家学派脱颖而出,他所建立的伦理道德中的“礼”,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仁”,位居孔子思想的核心地位。《论语?颜渊》曾有一段:“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所谓“仁者爱人”即出于此处。“仁”是一种同情友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并将其衍生为“仁政”。在人心慌乱的年代,它能很好地缝合人与人、统治者和百姓心理的裂缝,更能赢得百姓们的信赖。它在秦朝没有实现,但是历史证明,暴政和过于苛刻的法治会引来巨大的民怨,秦朝注定“短命”。而汉朝的兴起以及三百年长期统治,与其重拾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这处思想使得汉朝开国几位君主广施善政,到了汉武帝时期,更甚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因为有了儒家思想的辅政作用,汉王朝才得以从秦朝暴政留下的社会阴霾中得以复苏和兴盛。

于是,汉朝之后儒家大行其道,而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则得到了更多的肯定。唐太宗李世民清楚地知道只有让百姓富裕,自己才能坐拥江山。所以他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让唐初的乱世成为了治世。而他所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便是源于孟子之后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

到了明朝,朱元璋一如他在《烧饼歌》中对刘伯温所说,以“德”享天下。他的“民本思想”较之孟子早先提出的更甚,不是因为他有孟子那种思想高度,而是他的农民出身让他深刻地意识到“百姓足而后国富,百姓逸而后国安。”所以,他致力于打击贪官污吏、保证民生。

正是基于这些深明“民本思想”的君王的努力,中国古代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盛世,百姓于治乱交替间,也过上了难得的安居乐业的日子。与此同时,儒家“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又时刻提醒着君王不可有丝毫的懈怠。

子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亡,治而不忘乱。”中国人的忧患意识早已有之,传承长达数千年之久,几乎已经成了传统文化的一种风骨,而历史也给了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好的印证。

战国时期,秦对山东六国构成了生存威胁,六国才有联合抗击,等到山东诸国彼此对抗进,却引来秦的兼并。西汉初休养生息,汉武帝忧匈奴之患而远征,终使江山直至西北大漠,还派去张骞开辟了西域商贸之路。唐朝初期,李世民南征北战,周边诸国俯首称臣,而中期为避游牧民族的骚扰而南徙,引起安史之乱,最后演变为五代十国。北宋的苟安政策使得辽和金、西夏直指中原,骑到头上而不知反抗,最后一国之君被掳。南宋不识虎狼之敌,妄图联合蒙古灭金,却使北方的屏障落入蒙古之手,半壁江上岌岌可危。清前期泱泱大国,何惧之有,南征北战,无人能敌;清后期大国心态过于自信,自以为最强而不吸收任何外来的知识,终在闭关锁国中灭亡。

所以,在孟子看来:自古失国之主、亡国之君,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治久安。纵观中国历史上,曾经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繁荣美好时期,但接下来却常伴危机、衰退、灾难以至朝代的覆灭。

如此天差地别的变化,虽不能完全归咎于统治者个人因素,但也与他和那些本应努力经营国家的臣子陶醉于一时的繁荣稳定,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相关。于是乎,古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下了以下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古人言之凿凿,几千年来上至《周易》,下至近代图强人士,皆忧患之诗词挂于嘴边,无外乎在灾变之际言图强。孟子曾说:“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承担大任者必然要多苦多愁来磨难,才能变为强者,而忧患意识正有“力求克服重重苦难,理想可以实现”的含义。

仁爱与忧患,无疑是儒家对君王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唯有秉持此两点者方能称之为“有德者”,也才有享有天下的可能。相应地,为保证国之长治久安,儒家也对君王之外的其他人提出了“忠义”的要求。

古代的人一直有一种观念:孝始于事亲,忠始于报国,移孝以作忠,即显亲以全孝,此谓之大孝。浅白的意思就是小孝孝亲,大孝孝国,孝顺和爱国是一脉相承的,即家国同构观念。而这种观念,恰恰是儒家学派为后人确立的爱国思想源头。孔子的仁爱思想中心乃是“孝”,继而由对父母的“孝”发展到对国家的“忠”,忠君爱国的思想也就由此生发了。

而“义”是儒家思想中伦理道德之一,古已有之。孟子以一个有趣的比喻讲“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按人的生存本能来说,保命是第一位的,但是中国古代却有很多人选择舍生取义。

当楚国面临衰败及被秦国蚕食的局面,屈原欲以改革力挽狂澜,却不幸被小人算计,流放至汨罗江畔。他所作的每一首辞,几乎都以“恐”、“伤”、“哀”等字眼表达忧愤之情。结果终不出他所料,楚国灭了,他唯有投江以辞天下。

文天祥在蒙古的威逼利诱,直接跟对方前来谈判的人说:你杀了我吧。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身陷敌营后对自身命运的毫不犹豫的抉择,其中蕴含了多少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宋亡之后,亡国之臣陆秀夫背着小皇帝,宁肯投海自尽,绝不为亡国之臣,此等风骨,又是舍生取义的一重天。

辗转几千年,古代的中国便在君王的仁爱、忧患和臣下的忠义间,延续“家天下”的传统。君王无德时,依靠臣下之德来支撑;臣下无德时,依靠君王来训诫。君王与臣下,就在历史的博弈间互相纠缠不休,长此以往,甚至遗忘了初时儒家“有德者得天下,失德者失天下”之说,双双被困于王朝的囚笼之中无法自拔。

直到朝代更替的序幕彻底地落下,人们才蓦然发现,原来所谓仁爱、忧患和忠义皆是“德”,且本不应分属于不同的群体。《五行》中曾有一句话说:“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德,就是每个人的天道,理应延续。至于“有德者居之”的天下,原就是属于天下人的,根本无需为其寻找“享”者。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王朝更替屡见不鲜。但有的政权能长治久安,而更多的王朝或政权却“稍纵即逝”,刚刚夺到的“江山”就得而复失,十分短暂。通过对这些长短不一的王朝、政权的考察,本书提出了“瓶颈危机”这一值得重视的重要概念。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都要经历这种类似的场面。“这使我们发现一项历史定律,即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
  • 清史译丛(第四辑)

    清史译丛(第四辑)

    清史研究的中心在中国,优秀的清史专著,应该出自中国历史学家之手,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这也不排斥了解和有选择地汲取外国学者研究中的积极成果,及时地介绍和评析海外清史研究的学术思潮、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和重要成果,加强海内外清史研究学者的交流。
  • 微观历史:1957-1965

    微观历史:1957-1965

    本书汇集了作者于20世纪50年代在天津、北京上大学时,和60年代前期刚参加工作时的几本日记,记述了当时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个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大学青年教师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热火朝天的时代风貌,集中反映了当时大多数的普通高校老师和学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 世界五千年全知道

    世界五千年全知道

    本书是一本历史知识的普及性读物。它以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为主干,从古国文明、社会变迁、战争风云、科学进步等角度表现了历史本身的多姿多彩,使读者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之余更能品鉴人类文明的醇厚之味
  • 巴比伦与希伯莱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巴比伦与希伯莱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热门推荐
  • 穿越之下堂妻的春天

    穿越之下堂妻的春天

    郁晓晓:孤儿,商业间谍。意外穿越,成为大禹国相爷三女儿,名字也叫郁晓晓。传闻相爷三女儿软弱无才,但却嫁得天下女子都妒嫉的少陵王司马无忧,岂知大婚当天便被强人所辱,少陵王未让她进门,只给了一纸休书,她成为了大禹国的笑柄。回府后投湖自尽,两日后苏醒,便像换了一个人,醒前想以死明志做个烈女,醒后却一派不知羞耻的样子四处游玩,而且还‘故意’认错人,说错话。小公子庆生宴上,少陵王不计前嫌光临,装作不认识她,几次无事找事,要她施展才艺,都知相府三小姐有貌无才,她姐妹也出言相讥,认定她会出丑,却不知她打扮得空灵如画,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更是巧笑嫣然,一曲《枉凝眉》伴着高难度的舞蹈艳惊全场。片段一:阳光里的南宫无忧开了口,声音柔柔的:“我来瞧你,你开不开心?”“瞧我什么?瞧我这个弃妇怎么再死一次?”郁晓晓犀利地道。片段二:白云城堡堡主令狐一白指着正吃得不亦乎的郁晓晓道:“本堡的女主人在那里。”郁晓晓扔掉鸡腿:“不关我事,我是打酱油的。”片段三:闻人允清眼底含冰:“你走,我不想看到你。”郁晓晓早已泪如雨下:“闻人,你不要死!”如果爱情只是一场谎言和利用,堪破后又如何驻足?看郁晓晓如何从大禹国的笑柄,华丽变身,成为一个风华绝代的奇女子。****某青的其它两篇文:http://m.pgsk.com/a/226771/相公个个都难缠http://m.pgsk.com/a/190311/丑妃翻身
  • 宇情有染

    宇情有染

    爱,多少人对因它迷茫。亦如他们的后知后觉,在感觉到因为彼此,甚至连呼吸都会痛时,才理解何为真爱。江染,一个不相信爱情,更不相信男人的高冷女子。是他,让自己懂得了爱,即使不能一生相伴,也要带着的那份对他的爱坚强的走下去。楼天宇,霸道专制,只因为她,学会了如何去爱,即使要付出生命,也要决然的爱下去……
  • 中国小吃搜索引擎

    中国小吃搜索引擎

    夜幕降临,街头巷尾的小吃摊点都开始生火开业,扯出的电灯将路边映得一片明亮,豌豆黄、炒板栗、龙须糖、爆肚儿、羊肉汤、担担面、火烧、臭豆腐、云吞等,鲜吞四溢:临街露天地里坐着。怀揣着人在旅途的感觉,而对着当地的美食。一种怀旧的感动荡漾在杯中:呛人又亲切的炊烟在身边缭绕,异乡的吆喝此起彼伏,这次第,怎-个梦字了得!
  • 哲理小语

    哲理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社科院当代文学研究所的重点研究课题项目。本文从“文学中母题的意义与价值;双重边缘性与母性的声音;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文化母题;母题的艺术变奏”四个方面进行阐释.遵循四个着眼,及着眼传统,着眼整体,着眼文本,着眼‘和而不同’,对于母题的概念特征结合中国当代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做出新的理论阐释.打破长期以来各抱一段文学,名守一种文体的惯常研究状态,是跨学科跨文类研究的一次实践。
  • 重生:霸爱老公火辣妻(全本)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止歌

    止歌

    四年前,因误会而分手。孟止歌,何叙,是彼此不够信任还是不够坚持。止歌选择离开。四年后,孟止歌携男友欧阳重返,而何叙身边已有安宁。盛大的圆舞,用力的缄默。兜兜转转,才发现他一直等在那里从未离去,而她亦是不惜用生命来证明自己的爱未转弯。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