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500000049

第49章 马背英雄踏中原,满清盛衰日渐斜5

(五) 马背英雄踏中原,满清盛衰日渐斜5

留头不留发,路上行人一半僧——预言剃发留辫的争执

雨水草头真主出,路上行人一半僧。赤头童子皆流血,倒置三元且听说。

——《烧饼歌》

中国自古以来都不缺少如文天祥、史可法般舍生取义的人,也不缺少如诸葛亮、张居正般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与硬汉,正如鲁迅所说,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只要有他们在,天地间就会充满正气,即使国家危急,而民族的精神不会因此灭亡。

与此同时,背叛者的身影也总是混杂其间,单是明清两朝更替时的秦淮河边,便有几位因风流也因背叛传世的“贰臣”。才子侯方域,虽有贞烈的李香君相伴左右,却还是没能超然物外,投降了满清;文人钱谦益,面对曾想投水自尽以换取丹心一片的柳如是,最终还是选择做懦弱的叛逆者;大将吴三桂,将有着倾国倾城之貌的陈圆圆拉来,做了自己引清兵入关的借口……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他们都因自己背叛的选择而像封疆大吏洪随畴一样,被收录于《贰臣传》中,被永远地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他们的背叛,本身就是一种伤害。然而,还有一些背叛者甚至会拿起手中笔、操起腰间刀,将矛头指向原本的“同类”,孙之獬便属此辈。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五月的一天,早朝的金銮殿上,满汉两班大臣依次入列,明朝降臣孙之獬则尴尬站在两列当中。本为汉朝官员的他,不知何时竟然剃发易服想要混入满族大臣队列,满族大臣自然不会接纳他;悻悻地想要回归汉臣队伍的他,又不为汉臣所容。本想接近与满清距离的孙之獬,此时竟弄得两边不是人,受尽满汉官员的嘲笑。既羞且恼的孙之獬愤然上奏道:“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犹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孙之獬不知道,他这一“愤然”,导致江南百万生灵尽膏锋刃。

其实关于“易服剃发”之事,满清刚入关之时,便曾发布过相关的檄文:“檄文到日,剃发归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凡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但鉴于满清立足未稳,实在不宜引发“民皆愤怨”,便很快再下檄文,改弦更张:“予前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剃发以别顺逆。今闻甚拂民愿,反非予以文教定民心之本心矣。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

“易服剃发”一事,就此搁置。多铎进入南京之时,甚至还曾颁布告示:“剃头一事,本朝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道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所以明臣仍冠服如旧,上朝时与满清官员分列两班。

至此,天下稍定。庙堂之上,“雨水草头(即“满”)真主出”,朝堂渐稳。江湖之中,民心尚安,当时江南很多城镇在投降后,“结彩于路,出城迎之”,且还用黄纸书“大清顺民”四字贴于门上,毕竟只要一切按明制进行,老百姓对于谁做皇帝并不太计较。然而,这种情形维持了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清政府的政策就发生了180度的转变,颁布“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强行剃发令,全体官民,“尽令薙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向逆命之寇,必责重罪”,“其衣帽装束,许从容更易,悉从本朝制度,不得违异”。

清政府此次的政策调整,自然不是单由孙之獬的上奏引起,却也与其脱不了干系,若不是像这样背叛者的推波助澜,刚刚入主的在位者断然不会如此朝令夕改地发布“薙发令”。因为挥师南下的进展迅速得令他们吃惊不已,用柏杨先生的话说,“满洲民族大为惊奇,惊奇他们自己的满洲兵团竟是如此的英勇,也惊奇汉民族竟是如此糟透了的懦弱”。在他们看来,汉人是懦弱得连砍头都会配合的,“易服剃发”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困难。所以,他们希望大清帝国中,不只是“路上行人一半僧”,而应是所有的人都采用满洲人的发式。

事实上,清政府高估了汉人的忍受力,也低估了汉族的伦理观。剃发对当时的汉人而言,心理上是难以承受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这是千年以来的伦理观,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主宰着传统知识分子,而且在千年的岁月里也在下层民众心中扎下了深根。

所以剃发不仅有违传统,而且是一种侮辱,对自己父母、祖宗的侮辱。民众被激怒了,本已逐渐平静的江南又骚动起来。各地地方官和民众纷纷揭竿而起,逐走清政府派来的县令,占据了城市,喊出“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的口号,摆出一副与清政府决一死战的架势。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道:“(剃发令)一下子触发起疲惫不堪的汉人的民族情愫,原来对砍头都驯服得像一群羔羊,忽然间只因为要剃掉他们头上一部分头发而怒吼如虎。”一位西洋的传教士马丁尼在他的《鞑靼战争记》一书中也写出了他的惊讶:“鞑靼这时候下令,强迫新近归降的汉人剃发,于是所有汉人,无论士兵和市民,都愤怒起来,手执武器向鞑靼反抗。他们对国家和皇帝都没有这种热爱,为了保护自己的头发,却舍生命去抵抗强大的敌人。”

这场看似对“剃头”的反抗,实际上是根深蒂固的汉族文化和异族文化两者之间的对抗。汉人的强烈反抗完全出乎清政府的意料,但他们并未停下“剃发”的脚步,反而举起了血腥的钢刀,所有拒绝“薙发令”的人,无不是“赤头童子皆流血”。单是嘉定一城,清军就接连屠杀三次,杀人20万,这就是“嘉定三定”,此外还有著名的“江阴三月”。随着清军对反抗的血腥镇压,稍微缓和的满汉矛盾又被激化了。刚刚扫平的江南各部,又举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南明鲁王监国政府、隆武政府、绍武政府、永历政府,降清的明军将领,农民大顺军、大西军余部,海上郑成功等,他们之间交错联合,相互呼应,掀起了波澜起伏的抗清斗争,曾一度使新立的清政府几乎面临灭顶之灾。

然而与清朝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铁骑相比,反抗剃发的百姓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毫无组织和战斗力而言,所以满清很快就压制住了激烈的反抗,“远近始剃发,称大清顺民云”。而那些坚持不肯剃发者,就像清代胡蕴玉在《发史?序》中所说“薙发令下,吾民族之不忍受辱而死者不知凡几,幸而不死,则埋居土室,或遁迹深山,甚且削发披缁,其反折不回之令,腕可折,头可断,肉可腐,身可碎,白刃可蹈,鼎薙可赴,而此星星之发,必不可薙,其意岂在一发,盖不忍视上国之衣冠,沦于夷狄耳。”

“剃发”一事就此告一段落,然而,由此引发的民族矛盾、“反清复明”的势力,清军用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才基本肃清。但汉族人心中的痛却久久无法愈合,即便是到了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起义时,翼王石达开仍然对此耿耿于怀,写下了“忍令上国衣冠海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的对联。灭亡的种子,从一开始便已种下了。

事件纪:

江阴三月

江阴降清后,不久便接到了“薙发令”。当地诸生共同立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义军则以“大明中兴”为旗号正式反清。消息传开后,清廷派兵镇压。江阴六万义民在江阴典史阎应元的率领下,面对二十四万清军,孤城困守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史称“江阴三月”。 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

同类推荐
  • 大宋一品驸马

    大宋一品驸马

    宋开国十年,南北尚有四国未平,燕云十六州犹在敌手。柳味穿越成一落魄郡主的驸马,势要在大宋搅动风云。
  • 战争岁月(1930-193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战争岁月(1930-193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本书详细讲述了从北洋军阀掌权到抗日战争初期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当翻开中国历史的厚重画卷,古老中国的沧桑与恢弘就一次次在我们面前铺陈开来。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交织着愚昧与觉醒、压迫与抗争的历史,也是古老的中国走向新纪元的重大转折时期。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局面,而发生于1911年1O月1O日的武昌起义,则以它的胜利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其伟大的划时代意义,直到今天仍被后人所铭记。
  •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徐大成编著的《康乾盛世》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康乾盛世的有关内容。 《康乾盛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三国之铁骑无双

    三国之铁骑无双

    得谋士,铁血三国,娶美人,颖川陈玉,一揽众美在三国,从傻X成为绝顶聪明之人,建至强骑兵,战骑无双,铁骑所向,收猛将,扬威无敌!,生于世家
热门推荐
  • 邪皇太子妃

    邪皇太子妃

    一朝穿越,神医弟子,美人美食逍遥快活!什么,你说走错房间?某女笑:没事,对方可是妖孽美男!什么,你说妖孽美男要她负责?某女淡定微笑:没事,咱可以跑路开溜。什么,你说妖孽美男追来了?某女猖狂大笑:没事,咱不怕!然而腹黑美男又岂容她一而再再而三挑战自己,小野猫野性难改,不怕,咱抓回来,再跑,咱再抓,慢慢调教,咱有的是时间。只是最终,某女不淡定了,抓狂暴走:妖孽了不起?美男了不起?惹急了,本姑娘照样爬墙!且看一代小神医,如何在京城开起美人倌,恶斗极品女,勇斗腹黑男。(本文1对1,宠溺轻松文)
  • 名门夫人以婚试爱

    名门夫人以婚试爱

    她,前世亲眼见证男友背叛,遭遇车祸而死,一朝重生,由平民女子变身富家千金。未婚夫陆少辛,豪门子弟,帅气多金,却对她始终冰冷、厌恶至极。父辈定下的婚约,爸爸的过早离逝原本就注定了这场婚姻的不公平。当历经千帆的他们,终于鼓起勇气在这场婚约里相爱。岂料,她死亡的真相却在毫无预兆下被揭晓,证据面前,丈夫是幕后主使,她又该如何爱下去?
  • 妈咪招牌主食

    妈咪招牌主食

    《妈咪招牌主食》根据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和身体需求,精选了近百道家常主食,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招牌主食》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酷冷太子妃:夫君,少臭屁!

    酷冷太子妃:夫君,少臭屁!

    “欧阳珊,我一定会让你知道,得罪我的下场是什么?”尹晋轩,炎国高高在上的皇太子,天下唯他掌控,可他却压不住这个动不动就将他的自尊踩在脚底下的女人。他是该厌恶她的,他一直这样认为,可为什么,他的心里,那抹带着淡淡微笑,又时不时透着无助的身影总是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是同情?是怜惜?是爱?或者只是与生俱来的占有欲?佳人寐,帝王殇。城有桃李花,一笑蚀人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改变:用新的自我缔造新的生活

    改变:用新的自我缔造新的生活

    书中讲了很多方面的重新塑造,要想改变你的人生,你无须改变书里所谈到的一切,只要你能改变其中一部分,你整个人生就会有很大的改变。譬如说,只要改变你的习惯,培养好习惯,就找到了好方法,好方法能改变你的人生;只要改变你的心态,塑造积极的心态,保持振奋、积极的精神,这种精神就会给你力量,这种力量也能改变你的人生。
  • 倾世情缘:今生只爱你

    倾世情缘:今生只爱你

    一逃一追,一冷一热,潇潇洒洒。谁知眼前这人总是阴魂不散,在这条属于两人的爱情道路上,却因一念之差,没有最爱,只有更爱。历劫重生,我躲还不行吗?”看着逃跑的万俟(moqi)卿音,看着眼前撒娇的某男,君斯默微微一笑:“人世间纵有千娇百媚,只想淡看世间繁华,姹紫嫣红,只需一眼便知,肩负重任,唯有你是我情之所钟”。万俟卿音无奈扶额,她本是翱翔天际的凤凰,“惹不起,几尽神魂消散
  • 对不起,我爱你!

    对不起,我爱你!

    她家公司面临破产,人前,只得口是心非的说出“心甘情愿”。她被仇人追杀,她的弟弟妹妹遭遇绑架……他设下陷阱,她是懦弱的落魄千金;人后,她是步步为营的复仇女神。,她撞了不该撞的故人——裴湛。凌晨的机场,诱她步步深陷;她无路可走,人人尊称他一声‘三哥’
  • 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