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3100000022

第22章

张淑银禁不住提醒丈夫开车出门喝酒危险,接着追问袁刚身上的香水味是哪里来的。刚开始袁刚懒得回答,张淑银却在不停地絮叨追问。气不打一处来的袁刚看张淑银一定要刨根问底,左右开弓的耳光就劈头盖脸地打来,嘴里还口口声声地说:“老子找女人去了,怎么着?你管得了老子吗?你生个丫头片子还有脸管老子吗?你跟你姐姐一样没用。”

此后,袁刚和张淑银常常因为家庭琐事从争吵开始到拳脚结束。婚姻的平静很快被家庭暴力的阴云所吞噬。由于袁刚明目张胆地在外面找小姐,张淑银受到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张淑银没有将拖鞋放在鞋架上要挨打;做生意花钱没有经过袁刚同意要挨打;甚至张淑银抱小孩在外面玩的时间太长,都要招来一顿拳脚……

开始的时候,张淑银觉得所有的责任都在自己,一是自己不争气生下了个女儿,没有给袁家留下香火;二是自己只上过几年小学没有文化;三是自己生孩子之后体型变化太大。为了挽回丈夫的心,张淑银下决心开始减肥,平时只吃一点水果和蔬菜,有时候连水都不敢多喝一口,硬是从180斤减到只剩110斤。同时,张淑银也开始注意打扮自己,以前舍不得买的好衣服也咬咬牙地买了几件,可等她穿回家问袁刚好看不好看时,袁刚不但不正眼看,还把张淑银痛斥一番。

经过多番努力,袁刚并没有回心转意,对她的打骂也变本加厉。尽管张淑银非常委屈,但她无处可诉也无处可去,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独自忍受着。毕竟当初是自己抢了姐姐的丈夫,导致父亲跟她断绝关系,母亲和哥哥精神失常,只有年龄还小的弟弟跟自己有来往。她已经失去了娘家的亲情,而婆家更视她为异类不待见她。

2003年春天,全国暴发了“非典”,北京成为“非典”的重灾区。很多做生意的人纷纷回到老家躲避,市场上一下子冷清起来,只剩下几户还在勉强维持着生意。在惶恐之中,张淑银第一次打通了姐姐张淑金的电话,哀求姐姐说:“北京的‘非典’太厉害了,我担心女儿染上‘非典’,想回娘家躲些日子。我怕你不让我进门,看在孩子的分上,你让我回家吧?”

昔日反目成仇的亲姐妹,在“非典”肆虐危及生命的关头,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还是超越了仇恨。张淑金心软了,答应了妹妹的要求。

但回到娘家的张淑银躲开了“非典”,却担心躲不开乡亲们的非议。住在老家的一个多月里,张淑银很少出门,实在郁闷了,就叫姐姐来陪她说话。有一次,张淑金刚进门,张淑银就迫不及待地问:“姐,这么多年,你还恨我吗?我错了!”

“你是我亲妹妹,我恨你管用吗?这些年过去了,都成家了,我现在的丈夫对我和孩子好,对咱家也很好,我已经很知足了。只要你过得好好的,我就放心了。”张淑金大度地说。

张淑金的一席话却让张淑银顿时泪水涟涟,面对姐姐,她忍不住将这6年来的苦水一股脑儿倒给了姐姐。

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揭开,张淑金才知道当初妹妹为什么会那么绝情地抢走了袁刚。

在张淑银含泪的讲述中,张淑金才得知。6年前,张淑金回老家生孩子的第二天,袁刚背着她在水里放了迷药,并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她喝下,之后袁刚占有了只有17岁的张淑银。等到张淑银醒来后,被夺去贞操的她哭得死去活来,并要打电话报警。但是,袁刚一边跪在地上诅咒自己,一边哀求张淑银不要报警,并信誓旦旦地对她说一定会对她负责,一定跟张淑金离婚然后娶她,让她在北京过上好日子。毕竟,一个只有17岁又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女孩考虑问题还是很简单,张淑银就相信了袁刚的话。等张淑金生完女儿回到北京后,袁刚很快提出和张淑金离婚,张淑银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袁刚一边。

尽管张淑金非常不理解妹妹为什么会突然做得这样绝情,但张淑银还是没有说出实情,她担心姐姐一气之下报警,她和姐姐会同时失去袁刚。

张淑金终于明白妹妹为什么那么着急嫁给袁刚了,毕竟一个农村女孩把贞操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张淑金明白了妹妹的无奈,她劝慰着妹妹。

令张淑金意料不到的是,旧伤疤被揭开之后,新的伤痛更令人难以忍受。张淑金以为妹妹婚后过得挺好的,没想到妹妹遭到和自己一样的噩运。张淑银把这几年生完女儿后自己遭受的家庭暴力一一告诉了姐姐。说到伤心处,姐妹俩抱头痛哭、泪如雨下。

张淑银告诉姐姐,她无数次想过要离婚,但却没脸回来见老家的父母亲人。张淑金也劝妹妹说:“能凑合着过就凑合着吧,能不离就不要离。姐妹俩都被同一个男人甩了,传出去太丢人了,咱全家的面子可就真的丢尽了!”

张淑金不知道怎么才能帮上这个可怜的妹妹,她只能陪着妹妹一起哭、一起叹气。为了缓和张淑银与丈夫的关系,张淑金还让妹妹打电话叫袁刚也到隆化躲避“非典”。不久,袁刚也来到隆化。为了掩人耳目,袁刚也躲在家里极少出门。

怒杀丈夫,十年蒙羞一朝雪

“非典”过后,张淑银和袁刚带着女儿返回北京。张淑银最小的弟弟张柏达此时已满18岁,临走的时候,他想跟着姐姐姐夫一起到北京打工,但袁刚和张淑银都拒绝了他。袁刚拒绝是不想添麻烦,而张淑银是不想让弟弟看到自己生活不如意。

张淑银跟丈夫回到北京后继续做着牛奶生意,但夫妇之间的矛盾不但没有缓和,而是在不断加剧。到2007年夏天,两人的矛盾达到了顶峰,张淑银一次次打电话向姐姐诉苦,哭到伤心处忍不住发狠说:“整整10年了,就因为袁刚,咱们一家人过着屈辱的生活,在村子里都抬不起头来,我恨不得杀了袁刚,出一口气。”

听到这些,张淑金连忙苦口婆心地劝阻妹妹,张淑金也没有更好的主意,唯一的办法是让妹妹忍着。

随着袁刚与张淑银矛盾的加剧,两人已经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无奈之下,张淑银主动向袁刚提出离婚,袁刚一听,立即火冒三丈说:“你走可以,你净身出户,别想拿走一分钱。”

“哪怕你给我三五万也好啊,我一个人带着孩子怎么活啊!你怎么这么狠心啊!”张淑银无奈地哭泣着,她知道离开丈夫自己难以独立生活,但她想不到丈夫会如此绝情。张淑银打消了离婚的念头,她觉得这10年的婚后生活,全是被袁刚骗了。袁刚不但骗了她和姐姐,还害了全家,让她全家无颜活在世上。

2007年冬天,22岁的张柏达跟着张淑金的丈夫到北京市通州区打工。虽然张柏达偶尔也到奥运村看看张淑银,但基本都是待上一会儿就走,更不愿意见到姐夫。因为刚到北京的时候,张柏达特别希望能够买个手机,想让姐夫借给他点钱,但被袁刚拒绝了,张柏达一气之下摔门离去。后来还是一起打工的张淑金的丈夫送给他一部旧手机。

2007年12月,张淑银再一次被打骂后,孤立无援的她无处可诉,她在北京没有任何朋友,又得不到家人支持,张淑银彻底陷入了绝望。仇恨无处发泄的张淑银对袁刚起了杀心,此时,能够说话的人只有自己的弟弟张柏达。于是,张淑银一个电话把张柏达约到了奥运村的玲珑塔下。

这么多年的婚姻生活中张淑银被压抑得太深太久了,在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了自己的委屈之后,本来就痛恨袁刚的张柏达也咬牙切齿,他觉得袁刚先后伤害了他的两个姐姐,更伤害了他的全家亲人,现在他是家里唯一有能力的男人,一定要帮姐姐出这口恶气。当张淑银问他敢不敢杀死袁刚时,跟姐姐一样只有小学文化的张柏达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2007年12月13日深夜23时,张淑银带着张柏达来到海淀区玲珑路她和袁刚租住的长安公寓。此时,丈夫和女儿正睡在床上。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张柏达掐住袁刚的脖子,张淑银按住袁刚的腿。袁刚被突然惊醒,挣扎着反抗起来。三个大人滚到了地上,扭打声也把孩子惊醒了,张淑银呵斥孩子接着睡觉后,张柏达抓起一块砖头砸晕了袁刚,随后又抽出一把刀砍向袁刚。随后,张淑银和弟弟在女儿惊恐的眼神中杀死了袁刚,而张淑银的女儿此时还不认识自己的亲舅舅。

案发后,张淑银向小区保安报案称丈夫被陌生人杀害,但是警察很快发现她有重大嫌疑。警方询问张淑银的女儿时,孩子说:“我被吵醒后,看到妈妈压在爸爸的身上。一个陌生人拿把菜刀过来了。我妈带我买药时教我说,警察问起就说晚上去遛弯儿了。”

随即,张淑银被警方控制。

泣血拯救,相见一哭泯恩仇

2007年12月14日早上8点,张淑金突然接到弟弟张柏达从北京打来的电话,让她跟张淑银联系一下。但张柏达一直没说什么事情,张淑金打电话也一直没联系上张淑银。第二天上午,张淑金突然接到北京警方让她到北京的电话,她不知道张淑银出了什么事,连忙打电话让张柏达先到公安局看看出了什么事。但无论张淑金怎么哀求,张柏达总是说上班太忙,走不开,没说两句就把电话挂了。

张淑金只好联系北京警方。待警方把张淑银杀死袁刚的事告诉她,又问她张柏达的联系方式时,张淑金心里一沉,直觉告诉张淑金弟弟一定参与了这次糊涂的杀戮。

在赶往北京的路上,张淑金还是怀疑警察弄错了。“妹妹胆子那么小,她不可能杀人的。”张淑金一路安慰自己,小时候家里杀鸡,妹妹见了就害怕,总是跑得老远躲起来不敢看。

袁家人也得到了袁刚出事的消息。起初袁家人以为袁刚出了车祸。来到北京才知道袁刚是被杀害了。

在袁刚尸体火化当天,张淑金带着妹妹和袁刚的女儿去见袁家人。在火葬场,张淑金含泪给袁刚的大哥跪倒在地,哀求他们放过自己的妹妹和弟弟。而袁刚的哥哥也沉浸在悲痛之中,最后也只说了句:“等着法院判吧。”

2008年3月5日,张淑银、张柏达杀人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表情木然的张淑银和张柏达站在了法庭上。庭审伊始,公诉人宣读了起诉书,其中提道:“张淑银因家庭矛盾对其丈夫袁刚怀恨在心,与其弟预谋杀害袁刚。”听完后,张淑银情绪一下子激动起来,当众抖出了她保守多年的秘密:“我丈夫原来是我姐夫,但他在我姐怀孕待产时,强暴了我,那时我只有17岁。后来,他跪着扇自己耳光,说要对我负责,我那时太小,就信了。”

自称是“千古罪人”的张淑银在谈到与弟弟一起合谋杀害亲夫时说:“我本身就不识字,更谈不上懂法。”

“我没有别的办法来解决,只有杀了他。我很后悔当时我的所作所为,我想和大家说,有了矛盾一定要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千万不能蛮干。”

“袁刚害了我两个姐姐,我要报仇。”张淑银的弟弟张柏达受审时说。

在等待法院判决的日子里,张淑金不停地拨打袁刚家人的电话,时间长了,袁家人不是不接电话就是很快挂断电话。此时的张淑金整天琢磨着妹妹和弟弟究竟会怎么判,除了照顾自己的家庭,她还要照看妹妹的女儿和弟弟3岁的儿子,两个孩子吵着要见妈妈和爸爸,她不知如何回答,只能背着孩子们抹眼泪。要是妹妹和弟弟死了,两个孩子就再也见不到妈妈和爸爸了。

张淑金觉得,只要袁家人能原谅妹妹和弟弟,他们就能保住性命。为了能得到袁家人的谅解,张淑金卖掉家里收上来的5000多斤玉米,换来3000多元,接着又卖掉现在婆家的10000斤玉米,得了5000多元,再加上向亲戚借的钱,总共凑了1万元,请法官转交袁刚的亲人。她能够筹到的钱只有这些了。

2008年3月2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分别判处张淑银、张柏达二人死刑,缓期2年执行,并判令两人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8万余元。张淑金在宣判过程中,始终哭泣不止。法官宣读判决时着重强调说,张淑银、张柏达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人死亡,其行为均已构成故意杀人罪,罪行极其严重,均应依法惩处。鉴于该案是由于家庭内部矛盾引发,所以在量刑时予以慎处。

宣判后的张淑银表情很平静,说得最多的是“对不起”三个字。对于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判决结果,她坦言愿意接受。而对于不堪回首的往事,她不愿再多提,张淑银说:“对于这样的判决结果我没什么可说的,我对不起我姐姐,对不起所有人,我伤害了好多家庭,包括我姐姐、弟弟还有袁刚家。我姐姐本身身体不好,还要为我带孩子,我只希望我能够早点出狱,回到家人、孩子的身边。”

“这样的判决太轻了,我们不服。”袁刚的亲人认为袁刚死得太惨了,袁刚的父亲参加完庭审回家后大病不起,医生说老人是忧郁成疾。袁刚的亲人提出了上诉。仇恨,也许将在两个家庭间持续下去。

当法警将张淑银、张柏达带出法庭后,张淑金仍坐在旁听席痛哭流涕,口里念叨着:“袁刚是个大骗子,他骗了我和妹妹。”宣判结束后,张淑金不停地自责着,对妹妹夺夫一事她却没有一点怨恨。

死刑,缓期2年执行,对犯下故意杀人罪的张淑银和张柏达来说,已是一个足够好的结局,这意味着日后有获得减刑的机会。但在张淑金看来,这样的判决依然足够击碎她的神经。在张淑银和张柏达宣判后被法警押出法庭的那一瞬间,失神的张淑金跟在法警后面跑了十几米,徒劳地喊着:“求求您,行行好,让我见她一面吧,我就看一眼啊!”

同类推荐
  • 一年之痒

    一年之痒

    我曾经说过,小的时候,理想之一,就是卖文为生。实现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看来,特别单调。每日里就是看书,写字,看书像是从书页上把字一行行拆下来,而所谓写文章,按王朔的说法,就是码字,像小时候在农场砌墙一样,一块一块往上码。所以说,我的生活等于是一边拆字,一边码字。拆别人的,码自己的,码好了给别人去拆。 习惯了这样生活的人,除了读的写的,都非自家喜欢的东西,一般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拆字的时候,是生活在别人营造的世界里;码字的时候,则是生活在自己手工的世界里,总有新鲜可觅。足不出户,一样好玩儿。
  • 边缘人语

    边缘人语

    边缘之梦常常惊醒。边缘是一种景观。淡的边缘,怀边缘之想反而海阔天空。从某种意义上说,边缘的启示就刻在每一粒沙子上了,也是可以激活人的思想、情感的最佳状态,长在每一根芦苇上了,不是麻木终了便是灵智闪烁。边缘美丽。人在边缘时草也在边缘鱼也是边缘,嵌进每一片鱼鳞中了驮在每一对翅膀上了——于创造及灾难之间,海的边缘,平及暴烈之间,边缘状态总是酝酿着变化的状态,幸福与痛苦之间。边缘之人往往麻木。空灵与物化之间,命运和机遇都在边缘。边缘寂寞。从边缘的自由到自由的边缘,生存与毁灭之间,于求生和毁灭之间,我们无一你外地边缘着。人怀警惧,江的边缘,心无块垒,是水的边缘。,咸的边缘。远离了神话之后,是生的边缘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本书题为《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实际上涵盖了当代湖北诗歌的全部历史。简要勾勒1949年以来湖北诗歌创作的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显现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后新时期(即转型期)的发展脉络,突出当下,突出转型期的新变。不敢称之为“史”,是因为自知尚未涉猎湖北诗歌全貌,肯定遗漏了某些好诗和好诗人。把最具个人化色彩的诗歌写作分成几大类论述,确有图方便之嫌。很多丰富精彩、又不宜归类的个例被淹没被忽略,儿童诗亦未涉及,在这里只有抱憾了。本书也涉猎了部分以小说和散文名世的作家的诗作,但未以小传的方式介绍,只是为了体例的统一。
  • 杜诗选评

    杜诗选评

    本书对伟大诗人杜甫作品的研究和介绍,除对各篇作品做题解和简注外,并对作品分章逐节地加以点评。
  •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何建明先生是江苏苏州人。1976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至1988年,历任团、师、军、兵种新闻干事,报社记者。1989年至1992年转业到中央某机关报社当记者、编辑。现任《中国作家》副主编、编审,文学和哲学专业研究生。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书为其纪实文学小说本《台州农民革命风暴(改写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史)》。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好妈妈富养女孩全书

    好妈妈富养女孩全书

    解读成长的秘密;富养女孩,妈妈要把握的关键细节;家有女孩,妈妈要掌握点沟通艺术;养育女孩,重视培养她的良好习惯;为女孩“投资”,打造她的非凡气质;疏而非堵,帮女孩顺利度过青春期”等十大方面,全面解读富养女孩的方法与细节。和男孩相比,女孩天性柔弱,本书从“走进女孩的世界,需要更多的爱和关注。因此,“富养”是最适合的教养方式。妈妈只有给女孩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女孩开阔眼界、精神富足、气质高贵、人格独立,从而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有内涵。富养不仅指生活的富足,更是教育的富足。富养女孩不是娇生惯养,而是给她更为精细的教育。可以说,富养的着眼点,是给女孩一个幸福的人生
  • 惊世田园:弃女芳华绝代

    惊世田园:弃女芳华绝代

    咦~,家大业大的父亲放逐了她和她的母亲,二师兄,是抛弃,您的裤裤上咋会有个洞?额!父亲大人,虽然只是哇哇大哭,现实嘛......嗯,请您不要求我,嗯,我记得你曾经喊我叫做“赔钱货”......好吧,母亲不哭,紫衣降生了,有女紫衣,但她的哭声里充满了对未知美好的期盼......谁知理想很丰满,您今后该笑,有些骨干,不,是开心幸福的大笑!【欢迎加入云起娘子粉,应该是很骨干,群号码:276048473】,带着鲜活的灵动是凄惨的抛弃......
  • 豪门攻心计:傲娇小前妻

    豪门攻心计:傲娇小前妻

    “老公,是你说我和别的男人怎么样你都不会管我的,那我和别的男人进酒店,又怎么招惹你了?”女子勾人的美眸微微一眨,眼里尽是无辜。男人一股怒气冲上脑门,该死的!他不过随口说出的气话,这个女人竟然拿来说事儿了!好,很好,进酒店是吧?那他就把整个J市的酒店都拆了!看她怎么进!某日,“少爷,今天少奶奶直接去申总裁的家了!”男人青筋突起,一脚踹开某男家的门,抱起自己这个胆敢出轨的小妻子,毫不留情的摔进了车里,俯身上前,像匹饿狼一样吃干抹净!看你丫的还敢不敢出去拈花惹草!![推荐新书《腹黑男神:王妃萌萌哒》]
  • 三国1:桃园结义

    三国1:桃园结义

    吉川英治最耀眼的巅峰杰作,也是日本历史小说中空前的典范大作。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书中扑面而来的旷放雄卓之豪气、凄婉哀切之情愫、夸张幽约之谐趣,令人感慨不绝;其中的运筹与博弈、权术与诡道、用兵与驭人,则令人掩卷深思。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球灵王子

    球灵王子

    超级侦探重生成为用有超级天赋的篮球运动员,从此开始了他的另类传奇人生,不断的魔鬼训练,不断的超越自我,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篮球神话,奔跑的快意、扣篮的兴奋、美人的呐喊、男人的惊慕、星探的渴求,正当巅峰之时,命运却惊天逆转,神秘的谋杀、兄弟的背叛、爱人的消失,种种离奇不断上演,是谁设计了这一切,阴谋背后的诡秘,他能否揭开。
  • 极品丫头

    极品丫头

    要说在丞相府里当丫头,也不是一件什么坏事。好吃好喝好住好睡好玩。但却有一条可怕的家规。“奴婢不听话,或偷主人东西,该怎么罚?”“乱棍打死!”这年头,当奴隶的命不如狗。看样子,得夹着尾巴做人了。放眼天下,除了皇宫,还有哪个地方能比得上这挥金如土的丞相府?皇宫?那地方肯定更严,说不定不小心放了个屁,都会被拉出去砍头。管它的,暂且就在这里呆着吧!哪天呆得不顺了,再说!虽然一开始毛毛燥燥糊里糊涂里的性格让她吃不少小苦头,但随着她慢慢地成长,也开始与这个世界溶合。丞相府里的几位性格各异的少爷小姐,和各大家族的皇亲贵戚对她的态度,让她一度成为众人的焦点。但她并没有太高的奢望,只希望能平安度日,性命无忧即可。权势的争斗,举兵起义,谋朝叛乱,这些与她何干?她只不是个小丫头而已,既不想当什么王妃,也没想过要嫁入豪门,只想多捞些银两,兵荒马乱的,笑傲江湖去!各位亲亲~~~~~~~~~新文漠寞红尘已经开坑,也是应亲亲们的要求,给萧然的续写!如果亲们喜欢萧然,敬请关注!宝宝再次在此感谢各们亲们的支持,谢谢!!!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