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2100000024

第24章 异域飞天(1)

世上我最看重的教堂

外国的事物,真正吸引我的,苏俄文学算是极重要的一项。我老家在黑龙江,那一大片黑黑的土地,是和俄罗斯长长地粘连着的。我上中学时的外语课,也是俄语,小时候听大人讲的故事里,也有关于俄国人和苏联人的。所以,苏俄文学,以及她所描写的自然风光,还有那里的人,一直对我有着恋人一般的魅力,只要她稍稍招个手,我肯定就会向她奔去的。我一直默默地等着,可一直也等不来。直到今年7月,我终于等不住了,相邀了几位同样心情的作家朋友,结伴向她飞去。

俄罗斯辽阔啊,她的不肯给沙漠和戈壁丝毫栖身之地的大森林和大草原,让我在飞机上看疼了眼,还是不见边际。贝加尔湖大得天天管着中俄两国甚至欧亚两洲的天气,大概连最小心眼儿的人看了她也会去想大事的吧。十数日飞天驰地的周游,真的很难有什么东西触你去想私人小事的。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小东西是麻雀,有好几次我遇见了它们,那小东西见了我们外国人也大大方方旁若无人的样子,你手都要摸到它羽毛了,还不飞。而我国的麻雀呢,贼似的,一见人老远就跑了。这不也说明俄罗斯不仅土地大,人心胸也大吗,区区麻雀管它干啥,随它玩去吧!而我们国家,把麻雀当四害之一,曾经全国共讨之全民共诛之,想让它断子绝孙。中国人太多了,以至与麻雀争红了眼。真个是地广人稀人心才容易宽广。以前去日本,感觉和俄罗斯绝对不一样,日本太拥挤了,根本就看不到麻雀。俄罗斯真算得上大气魄的民族,她的帝王将相的官邸、寝宫及各种纪念碑和雕塑,尤其是比中国寺庙地位还显重要的许多教堂,辉煌宏伟得让人不能不张大了嘴巴。但既不是教徒也不是学者的我,对那些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的教堂看不出什么好心情来,只觉得她们大,甚至过于金碧辉煌,过于铺张和浪费,艺术品也拥有得放置得过于密集,而使去见她们的人显得过于渺小。教堂把过大的位置都让给上帝了,布道的气氛又过于浓重,没法儿给人以人间烟火气息。所以,尽管每座教堂几乎都是无数精美艺术品的博展馆,但却无法使我获得激情与灵感,看过后也便很快印象模糊了。可是,一句刻在圣彼得堡胜利广场的诗,一目过后竟如刀刻斧凿般印在了脑中:“石头啊,请像人们一样坚强吧!”这句诗,简直是对俄罗斯性格最为动人的赞美。女导游员汪洋(她是在普希金语言学院留学的中国姑娘)雨里送伞雪中送炭般及时告诉我们,这是苏联诗人佛洛尼亨的诗。为了加深对这句诗的理解,她讲了一个故事。传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后,下令全城所有建筑都要用石头,他要把大帝国首都建成一座坚固的石头城,以区别原来木头的首都莫斯科城。可是后来石头越来越少,很远处都难以找到了,他才不得不允许可用少量木材,但那木材也必须涂成石头色。所以,后来石头便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象征。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法西斯惨无人道的炮火把圣彼得堡这座石头城都烧焦了,石头砌造的许多建筑被炸毁,可是坚强的人民献出上千万生命,硬把最凶残的敌人抵挡在城外,直到最后胜利。我从心底感谢前苏联那位诗人,他的这一句诗,就把苏俄人民的坚强性格赞美得如此淋漓尽致,以至今天还能把我已不易激动的心感动得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由得感叹,产生过普希金、果戈里、托尔斯泰、契诃夫、托斯妥耶夫斯基、高尔基……的俄罗斯文学大气啊!同时又一次深深感到,文学艺术的确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于是,在看了一所又一所富丽堂皇得不能再富丽堂皇的各种教堂之后,我们又在别人给定好的计划之外,挤时间参拜了一座研究人间烟火的教堂--高尔基文学院。

十八年前,高尔基文学院就在我心中有了教堂般神圣的位置。那时,我刚考入我们中国的鲁迅文学院。鲁院的前身,叫中央文学讲习所,就是五十年代初,丁玲访问苏联后仿效高尔基文学院创办的。我入学那一期,正赶上中国思想解放的高潮,而且给我们讲课的老师们,不论是作家,还是评论家、画家、音乐家和教授,他们差不多都受过苏俄文学的浓重熏陶,于是,以一个没念过大学的人命名的作家大学,便理所当然在一群没念过大学的作家心中显得重要起来。当时,我们这群还留有红卫兵造反遗风的青年作家,一是为了弄到正规大学文凭,二是要和苏维埃共和国联盟的高尔基文学院比肩,便一再闹腾,要求将文讲所改名鲁迅文学院。开明的中国作协领导,支持了下属这些会员有历史责任感的热情。从此,中国也有了一所与苏联老大哥同样名正言顺的作家学府。所以,当我走进高尔基文学院这座慕名已久的文学教堂时,恍兮惚兮地又像回到了我的鲁院,而当年在鲁院学习时,我又常常跑到并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其面目如何的高尔基文学院梦游。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的奠基人,他的长篇小说《我的大学》曾风靡世界,对我也产生过很大影响,以至我在鲁院上学期间也写了一篇《我的大学》小说,并且有了这样一种心理感觉:高尔基文学院好像也是我的大学一样。就为这原因,当我们到了离莫斯科红场不远的特维尔花园街,就要迈进高尔基文学院大门了,我还在后悔,没能赶回宾馆换上一套西服。高尔基文学院在欧洲,不穿西服而穿旅游休闲服去参拜她,是不敬的。我就一再请求翻译同志,见面时一定先跟主人解释一下,我们是于旅途中临时赶来的。

尽管我事先已有思想准备,高尔基文学院不可能像刚看过的皇宫和教堂那样豪华,但见到高院后,一件往事儿还是不由自主涌上了心头。有一年,也是培养作家的辽宁文学院开学,一个远道而来梦想当作家的女生报到后就哭了,她万没料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文学圣殿竟是那样的寒酸。高尔基文学院也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当然,再怎么出乎意料我也不可能哭,伤心都不可能,我毕竟已懂得了文学是怎么一回事,文人是怎么一回事了,再寒酸的文学教堂我也会虔诚地对待她的。

高尔基文学院的大门实在离高大相去甚远,竟有点儿像某些大单位的便门,悄悄躲在林荫遮掩着阳光照耀着的大马路边儿上,必得经过寻觅才能发现。校牌子也不像中国大学的那样顶天立地,不过是极不显眼的一块白色小方匾,默默地挂在极其平凡而又过分谦虚的校门柱上。高尔基的形象也一点儿不显眼,躲着藏着似的,非得走进只有三层的教学楼狭窄的过道才能看见,而且也只是塑在墙上的平面头像。大门外行人透过栅栏就能看见的那尊立于校园林间的全身铜像,是俄国著名思想家和作家赫尔岑的。高尔基之所以同意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学院赫然立上赫尔岑的全身塑像而不是自己的,可能因为这里是赫尔岑的旧居所在地吧。赫氏在十九世纪俄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列宁写过关于他的纪念文章,高尔基在《俄国文学史》中对他也有专论。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的奠基人,毕竟有着与苏俄辽阔国土相称的宽广胸怀,他的名篇《人》和《在人间》《我的大学》《隐者》等,无不体现着他博大的人道主义胸怀。他能冒着风险为萧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出版问题去找斯大林说情,也是他胸怀宽大的佐证。他论及前辈托尔斯泰时曾说过:“一日能与此人生活在相同的地球上,我就不是孤儿。”他是不是也想到过,有赫尔岑这样的思想家和作家占据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学院,不仅更加荣耀了自己而且自己也不孤独了呢?这不仅体现了高尔基博大的文学胸怀,也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实事求是精神。而这在一再强调实事求是的我们中国似乎不大可能,中国讲究名正言顺。为此,我不再去想高尔基文学院寒酸不寒酸的事了,反倒觉得她高深阔大而且极其富有。

因是星期天临时联系的,学院领导都不在,代表学院接待我们的是个叫玛莎的年轻姑娘。她漂亮却朴素热情而又稳重,着一身素色素花如她们校牌子一样极不显眼的连衣裙,发式和表情都极不张扬,但看上去却有魅力。她的这个星期天原来计划是什么我没问,但临时被找来接待我们,她脸上满是适度的笑容。她对我没来得及换西服的解释,似乎表现出有些不理解:不穿西服有什么好解释的?她像接待亲戚朋友似的友好而随意。很快我就知道了,她是研究生兼任着的学生会联络部长。她没有父亲,母亲是莫斯科一所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看来她是为母亲的理想之树再生了一根枝条的。不一会儿她就和我们没了丝毫的隔膜,我感觉她就像我国一个少数民族女文学爱好者一样,我们提出想看什么,她就领我们去看,没有丝毫的防范,似乎她和我们都是这座文学教堂的信徒,不分彼此的。进到学院不大的图书馆时,我忽然产生和她以林立的书脊为背景合个影的想法,她也欣然同意了。不仅和我,也和其他人一一也合了影。我们一行老、中、青中国作家和年轻的玛莎合影时,上了年纪的女图书管理员一直用教徒般虔诚的眼光羡慕地看着。她使我想到鲁迅文学院的那些老教师们,便也极诚挚地邀她一同合影。她一时高兴得露出有点不配的表情,谦逊了一下特意跑到镜子前整理了一下头发和衣着,然后才认真地站到镜头前。与她们合过影,我们再往下走,才在教学楼的过道里遇见伏在墙上的高尔基半身像。我又让玛莎为我和墙上的高尔基合了影。

就在狭窄而过分老旧的过道里,玛莎自豪地说,高尔基文学院已经建立八十多年了,学院自建立以来,一直着力于培养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二十世纪苏俄的许多知名作家都在此进修过,还有不少著名作家到此讲过课,或与该院有过某种联系。这所全国唯一的培养作家的大学,不仅为俄罗斯文学也为世界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玛莎领我们一一看过的教学楼里陈列的参加过卫国战争并写下重要作品的一长串作家名字和画像,就是佐证之一。面对许多的荣誉,学院里却没有一个专门的荣誉展室,各种展览都是利用并不堂皇的走廊完成的。但玛莎还是自豪地说,莫斯科甚至俄罗斯的不少家博物馆里都有高尔基文学院的展品。

高尔基文学院的教学楼,若作为保存文物,其价值是没说的,若论教学条件,也实在出乎我的想象。因年深日久,不宽的木板楼道已变了形,人一走过竟能踩出并不单调的乐声来。为了好看,通往高级研究班教室的地板走廊,铺了一层人造革,看上去像是新地板,但我们走过时,仿佛到了中国南方夏夜的荷塘边,此起彼伏地响起一片蛙鸣。那踩出的蛙声,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至今还不肯从耳边离去。铺了人造革的破旧走廊,还有走廊通连着的教室,与中国普通的初中学校比,似乎也没什么优越处。只是高级研究班的一间教室,与我国好点儿的高中差不多,课桌和黑板是较新材料做的。那间高级研究班教室,要不是著名作家安德烈耶夫在此当过清扫工,可能也修缮不到这样子。教室正面墙上是块大黑板,两侧墙上分别挂有安德烈耶夫的像,和介绍他当年在这里的情况,以及关于他作品的评论。我只读过他的《毒蛇的自白》,构思奇特,想象力超常,我十分喜爱。安德列耶夫无疑给俭朴的教室增添了无穷的光辉。我想,当年我在鲁院就读时的条件,远不如安德列耶夫当清扫工时的这间屋呢。那时鲁院所有的房间都是平房,厕所在室外,师生并肩蹲着解手,连相互遮挡一下的间隔都没有,哪有什么地板啊。后来搬进了新楼,也不过是水磨石地面,根本没有地板的。在俭朴方面,高院和鲁院这对难兄难弟真有惊人的相似处。高院的教研室、阅览室、资料室、办公室我都一一看过了,甚至还特意钻进厕所看了看,并亲自使用了一下。感觉还是那两个字,俭朴。如果不是办公室的电脑作证,给人感觉会是一所相当老旧的文物保护单位。高院和鲁院都是社会主义产物,虽然俄罗斯已改换了制度,但这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遗风还在。高院仍然是国家拨款单位,院里等、靠、要思想好像仍很重,甚至重于我们的鲁院。看来,政府不拨款,他们是无力改进一下设施的。普京当总理时曾到高尔基文学院视察过,至于他因何而去,去后解决了什么问题我没细问,但他视察后学校显然并没发生明显改变。当然,国家总理能去看看,不管什么原因使然,已经很难能了。

接待我们的玛莎,她的言谈举止时时让我感到,她对在这所学校读书十分自豪。她指着送给我们的招生广告说,教工和学生们的宿舍在别处,那里的条件很好。她特别强调说,她们学校面向全世界招生,共有三十多个国家的三百多名在校生就读。她们学校除培养有前途的作家,还培养文学评论家、文学编辑和文学翻译人才。除翻译人才外,其他培养对象和鲁院是一样的,甚至连办学精神都极相似,即,宁可学校清贫,也不多收学员,也不高收学费,却尽量多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教授授课。所不同的是,她们的高院已有权授予副博士以下学位,而我们的鲁院只能颁发大学本科毕业证。

我们是星期天中午去的高院。那天烈日当头,衣着像高尔基文学院一样端庄朴素的玛莎,像莫斯科的天气一样热情,她丝毫没有吝惜自己的休息时间,有求必应,还带我们看了只有一间屋子的书店,和只有两三间屋子的出版社。可想而知,这几间屋子会是怎样的简朴。但是,我们随团的翻译跑多个书店都没买到的一本语言工具书,竟在这一间屋的小书店里买到了。这不能不使我们惊叹,高尔基文学院虽其貌不扬,其务实精神真是少有的强。还有一点感受相当强烈,即浓厚的文学氛围。文学的香气时时扑鼻。楼梯间、走廊间,以及所有能利用的空间,都能让你看到文学家的画像或塑像,真的如一座文学教堂,俄罗斯的许多文学大师都在里边,果戈里、托尔斯泰、普希金等等,我们都看见了,还有许多我一时对不上名字的作家。连临街的楼墙上也塑有我不知其名的俄罗斯少数民族一位作家头像……

同类推荐
  •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野外耐力生存手册

    英国皇家特种部队野外耐力生存手册

    本书在野外生存领域是赫赫有名的畅销书。“你如何给自己定位,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论在哪一个领域,面对挑战,你必须鼓足勇气、积极进取,努力开拓未知的领域。
  • 随喜菩提

    随喜菩提

    “菩提十书”之《随喜菩提》:由生命的苦恼走入佛门是很好的,但闻法欢喜走入佛门,不是更好吗?在痛苦中求悟是很好的,但以喜悦的心求悟不是更好吗?以厌离世间的心走向净土是很好的,但以欢喜净土的心走向极乐世界不是更好吗?本书是“菩提系列”第九部,让我们体验生命的滋润,从“相逢一笑”走向“喜无量心”的世界,欢喜无量地活在人间,走向净土。
  •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

    《西游漫记》是一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情景融汇、可读性强的游戏散文。《西游漫记》作者缪俊杰长期在新闻岗位工作,访问和游历过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埃及、加拿大,以及泰国、马来西亚、朝鲜的部分二十多个国家,遍览各国名胜,访及上至政府首脑、财团领袖,及至异国民众、山寨土著,将所得第一手材料,汇于一炉。读者将同作者一起回望历史风云,欣赏世界之精彩。
  • 有个半岛叫欧州

    有个半岛叫欧州

    《有个半岛叫欧洲》是作者的一本散文集。美国比欧洲“后现代”,中国很多方面不如欧洲“现代”,另一些方面却比美国更“后现代”。《有个半岛叫欧洲》收录了“欧洲:破碎之美”、“橄榄肚人士DIY”、“书店书城书册水”、“婚礼是问号?葬礼是惊叹号!”等,供读者阅读学习。
  • 就这样,我去了海外生活

    就这样,我去了海外生活

    移民,从来只是手段,或者生活方式的一种。如何移民,如何在移民之后生存,并且是尽可能舒适地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热门推荐
  • 最后一个道士3

    最后一个道士3

    查文斌,凌正阳二十七代传人,茅山天正道掌门,一个因救人触犯了天罚的道士,一个源自生活的人物原型。将带领我们走进一个未知的全新的道家世界,重新打开属于传说中的真实腹地。青衣人,忘川渡人,棺中人,为何都与他有着一致的面孔?师傅、父母、儿女为何一个个都会离他而去?卓雄和大山的身世,血色的纹身究竟象征着什么?一切之前的所有谜团将会在《最后一个道士3》全部揭晓!
  •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人间的苹果失去了乔布斯会怎样?世界失去了乔布斯又会怎样?这点你是否懂得?天堂之行之前,20年来拒绝媒体、刻意注重隐私的乔布斯托人为他写传记,他说:“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我并不总跟他们在一起,我想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也理解我做过的事。”所以,真的,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 明星恋人:纯情妈童星宝

    明星恋人:纯情妈童星宝

    苏尔颜轻笑说:“我不管你是艾小鱼也好,言小艾也好,请你老实地告诉我驰道的爸爸是谁?”艾小鱼心生恼怒,嗤笑说:“这……跟你没关系。”
  • 生灵怪象的故事

    生灵怪象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先交朋友后做生意

    先交朋友后做生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真正高明的人,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和力量,来使自己不受蒙蔽并最终走向成功的。 在生意场上,如何交朋友是一门学问。你首先要认识到人脉对于你事业的重要性,然后对于如何选择朋友;如何结识、结交朋友;如何与朋友维护和保持你们的友谊;如何做好生意场上的应酬交际;如何把握好在生意场上适度的感情投资;如何与人顺利地谈成生意,缔结合约等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先做朋友,后做生意》一书是针对这些客观现象,由这些现实问题入手,一一为读者详尽解析其中要点、关节,理清其中繁杂关系,为读者提供建设性意见、有效解决方案和一些切实可行的技巧与方法。
  • 沉醉

    沉醉

    那一天,他是一轮明月,她不经意间仰望,就迷失在那皎洁的清辉里。从此,她梦里的那弯玉钩,夕夕成玦。浩荡的东海边,师父说,人就像贝壳,只有找到那相属的一半,才能牢牢护起一枚珍珠。她从江南的烟雨,一直走进塞北的飞雪里,身后依旧是当时的月光。然后才发现,他不是她的另一半贝壳,也不是她的月半弯,而是另一颗遥远的星子,无法触及。洞庭荷花盛开,姑苏枫叶转红,钱塘江潮涨起,大理春光明媚,我都会写下来告诉你,因为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知道这十年,你从来不曾在那日清晨离去,你只是藏在了我的心里,融入了我的生命里,陪着我一同呼吸。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军旅诡事

    军旅诡事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目前自己开了一家铁匠铺专门为那些有钱的老板打造镇宅驱鬼的宝剑。其实我非常爱部队,在部队的那些年是我一生最充实的日子。当初我选择退役还让政委感慨了很久,如果不是在特战旅经历的种种,我想我真的会选择留在部队……但特战旅经历的那些事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我选择离开部队,开一家铁匠铺的最大原因。现在我想告诉你军队里的那些恐怖事儿……
  • 毁梦

    毁梦

    我拿着书,充满疑惑,甚是不满问道:“大圣,佛祖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