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1血型是怎样被发现的
1901年,这是血型学说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一年冬天,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研究所里,一个名叫卡尔?兰德施泰纳的年轻助手正在一遍又一遍地做着同一个试验:他把从22位健康人身上抽取出来的血液分离出血球与血清,然后逐一将它们排列组合,他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血液之间会产生凝血块(输血过程中发生红血球凝集现象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有些却不会,而且这种凝集现象不是由于病症引起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看似一模一样的血液,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反应?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经过反复的实验观察与分析,兰德施泰纳成功地将这22个人的血液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取名为A型、B型、C型(即现在所说的O型)。第二年,兰德施泰纳的同事德卡斯特罗和施图利经过研究发现了第四种血型——AB型,ABO血型系统由此形成。后来,特殊血型MN型和Rh型又被别的研究者发现。
血液的凝集与血型的关系:
输血者:A型
献血者:A型不凝集;B型凝集;AB型不凝集;O型凝集。
输血者:B型
献血者:A型凝集;B型不凝集;AB型不凝集;O型凝集。
输血者:AB型
献血者:A型凝集;B型凝集;AB型不凝集;O型凝集。
输血者:O型
献血者:A型不凝集;B型不凝集;AB型不凝集;O型不凝集。
在这以前,虽然有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血液对于人的生命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人类血液还存在型别之分。因此,曾发生许多因输错血型而致死的悲剧,兰德施泰纳的血型分类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基于血型分类在临床上的重大意义,兰德施泰纳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生日6月14日自2004年始被定为世界献血日。
那么,血型是按什么来分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血型是人类血液型别的一种标志。我们知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而血细胞又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在红细胞的表面有与血型相关的抗原,在血浆中有与血型相关的抗体。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表面中有A抗原,血浆中就有B抗体,这就是A型血;红细胞表面有B抗原,血浆中有A抗体,这就是B血型;凡红细胞表面有A、B抗原,血浆中无抗体,就是AB型血;红细胞表面无抗原,血浆中却存在A抗体、B抗体,这就是O型血。
不同血型中抗原和抗体的组成
血型A:抗原:A;抗体:抗B。
血型B:抗原:B;抗体:抗A。
血型AB抗原:抗A、抗B;抗体:——。
血型O抗原——;抗体:抗A、抗B。
根据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知道,给病人输血时一定要进行血型配对,否则会发生血液凝聚的危险,造成严重的后果。
血型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不仅与医学有关,而且和人们的性格、气质、思维、行为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血型学说形成20多年后,20世纪20年代起,日本学者开始把血型与人的性格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