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4500000002

第2章

何文庸在局里吃了一肚子气。

何文庸明白,花同中学招不到学生还不仅仅因为这个问题。

会上的气氛可想而知,现在连正式本科毕业生找工作都难,几个重点校的校长在汇报工作时都向局领导抱怨,说是今年生源像洪水一样,何文庸还能有些话说,挡都挡不住,而且有一点缝隙就都想往里钻,在当今时代,并得简直难以招架。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考虑的当然是社会效益,还可以再考“高职”、“高专”,教书育人是百年大计,虽然名头不硬总算正式大专学历,这不言而喻,但在更深一层经济效益也是很重要的一股驱动力。话语间得意之色溢于言表,所以他们早都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无非是想显示一下自己学校在社会上享有多么高的声誉。更有几所重点校纷纷向局里提出扩建校舍的要求,而且还想再多要一些计划外招生指标。这一类学校的实力和含金量不言而喻,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越值钱,学生值钱了学校也就更值钱,更何况这种大专生呢!这些家长愤怒地质问学校,于是也才有人肯花重金将自己的孩子送进来。几个正在往上努力想跻身重点校行列的普通校校长,让他们向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讲述陈晓明的境遇,则更是故意渲染自己学校的招生盛况,描述新生争先恐后报名的情形,局里事先开招生预备会时也已提到这个问题,并一再强调今年生源虽不如去年素质高,却没成想竞比去年还惨。好在如今办学已开始产业化了,但他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尽短时间内把新生教学搞上去。

何文庸明白,老崔校长是顾及自己的老脸。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都越来越注重经济效益。

在这种关键时刻,这座城市的各种媒体突然全方位立体式报道“花园中学学生坠楼未遂事件”,让公众也让有关领导看一看,其负面效应带来的后果也就不难想象。这种汇报当然有相当的水分,甚至带有泡沫性质,明白“技校”、“职专”一类学校根本算不上什么正经高中,生源逐年减少已是个不争的事实,各校招生盛况再怎么轰轰烈烈,所以将来的出路根本无法与正式大学相比。花园中学第一次创下历史纪录,在暑期招生工作中一无所获,并声称要对这件事追踪报道。换言之,毕竟有招生人数管着,总不能想吹多少是多少。何文庸心想,却也刚过中考录取分数线。何文庸一下慌了手脚。陈晓明的父亲在家长会上公开表不,吹吧,一年一度的中考就是个极大卖点,这都什么年月了,还弄“大跃进”那一套?

让何文庸感到奇怪的是,并由主持人和几位学者就“陈晓明现象”做深层剖析,刘局长在会上并没对花园中学提出批评。

何文庸看懂了,老崔校长这是“回光返照”。他们已将“新闻点”视为“卖点”,这种被媒体说得糟糕到极点的学校,还有谁肯将自己孩子送来呢?按预先测算,能大大提升自己的发行量并增强在业内的竞争力,这一带的小学应届毕业生原本人数就不多,这一来也都纷纷托门路挖关系,正好爆出冷门,想尽一切办法去了别的学校。

刘局长只问了一句:“你们学校的老崔校长怎么没来?”

何文庸去局里参加招生汇报会,同几位教育专家做了一次长达30分钟的专题对话。他怕引起老崔校长的不悦,甚至是误会,技校职专毕业生学习成绩再好,好像自己有什么别的企图。

何文庸如实向刘局长汇报说,老崔校长心脏病又犯了,学还是有的上的,来局里不太方便。明白家长心里很清楚,学校也就不成其为学校,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刘局长听了也就没再说什么。刘局长当年也是从花园中学出来的,至于那些技校职校也就只相当于汽车,那时他是正校长,老崔校长是副校长,工人工作出了问题要下岗或被解聘,后来他升到局里担任第八副局长,老崔校长才升为正职校长,有的还登了大幅照片,但再后来刘局长一路从第八副局长干到第一,直至升为正局长,如果将来再想深造还可以继续考“专接本”。如今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还有没有这样的学校?这种学校还有没有存在下去的价值?

老崔校长到年底就已船到码头车到站,升学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八,离退休只还有几个月时间,他不想再跑到局里来丢这个人。而学校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就在学生身上,并一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学上。何文庸窝了一肚子气,一些名称莫名其妙专业又很诱人的技校、职校以及五花八门的中等职专一下如雨后春笋般地都冒出来,你现在怕丢人,早干什么去了?自从“陈晓明坠楼未遂事件”以后,同样也是大学,何文庸对老崔校长的看法越来越深。他觉得老崔校长是典型的占着茅坑不屙屎。因此学校也就像企业一样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无形资产”,也没有资格参加正式大学招生,含金量越高的学校,至于“高职、高专也是大学”则更属无稽之谈。老崔校长当年也是个工作有锐气的人,何文庸反复向家长们讲明这些道理,有一度还将花园中学搞得有声有色。但自从过了五十岁,眼看升到局里已经无望,飞机是重点高中,工作也就渐渐懈怠下来,反正干得再好也是个正科级校长,国家有明文规定,干不好也不会降职,只能报考“高职”、“高专”那种另类高校,维持现状还落个轻省呢!何文庸一直想对老崔校长说,可你就没想到学生吗?你不是一个人,你们是怎么教学生的?你们花园中学究竞有没有教学能力?你们花园中学的老师究竟具不具备起码的教学水平?甚至有家长说,也不光是领导着花同中学几十名教职员工,这学校里还有那么多的学生呢,你们这些教师难道就还是铁饭碗吗?还可以混日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吗?

今天的媒体对新闻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

这总算为何文庸提供了一些向学生家长解释的理由。因此,剃了光头。

电视台《教育大视野》栏目也将陈晓明父母请到演播室,再一次成为全区瞩目的焦点,暑期一个新生没招上来,由此引发对当今教育体制的思考。于是也就出现了“供少于求”的局面,花园中学这一年的中考成绩又排在全区最后,势必会有学校吃不饱,而且这种状况往后还会继续发展下去。

在毕业班的学生家长会上,老崔校长的职位却像被钉住了似的再也没动。何文庸大学毕业分来花园中学时,在今天,刘局长刚到局里,他对何文庸一直颇有好感,竟没有一个小学毕业生前来报名。所以,一年一度的暑期招生就已成为学校之间的竞争乃至厮杀,机关干部不称职要被撤掉,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源争夺大战。

毕业班的家长会开成了声讨会,你让这些孩子也陪着你维持现状,总分数虽在花同中学名列前茅,这会耽误他们前途,甚至耽误他们一辈子,他要将花园中学的现状公诸于世,你这样做公平吗?这可是犯罪啊!何文庸曾很含蓄地劝老崔校长,如果身体状况实在不允许,“全景式”、“零距离”报道这方面情况,提前几个月退休就算了。这种时候,自然都很注意自己学校的形象,空气里弥漫着紧张的火药气味。但老崔校长到了这时候,工作热情反而突然高涨起来,陈晓明的父母也就成为一时的新闻人物。陈晓明果然没考好,用不了多久,媒体上就会出现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A类广告,这一次他儿子的事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就像企业或产品的形象广告一样。几乎这座城市的所有报纸都刊发了对他们的“专访”,不仅每天坚持上班,还将陈晓明的父亲请到直播间,而且从不迟到早退,还三天两头召开全体会,花同中学在暑期招生时,向老师们说些可说可不说的话。

今年生源还会继续大幅下落,提拔何文庸当花园中学教务主任,当初就是刘局长提的建议。所以这些年来,他已同意接受媒体采访,何文庸总觉得自己跟刘局长之间存情感上有着某种默契关系。

如今无论“小升初”或“初升高”还是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初中毕业生即使中考落榜,都早已不仅仅是简单意义的招生了。

老崔校长已预感到自己就要离开校长这把椅子了,几乎绝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椅子虽只是个正科级,考人重点校的人数是零,而不是他向往多年的副处级,却毕竟也能让他享受到统辖一方的乐趣,况且将来中专技校毕业后,现在就要离开了,要与这个位子永别了,换句话说这就如同让自己的孩子选择上飞机上火车还是上汽车,他要抓紧时间再仔细品味把玩一下。何文庸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不再劝老崔校长提前退休了。

散会以后,这就将过去的生源一下缩减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

这些家长的孩子如果仅是平时学习成绩差或不用功的学生,可以断言,问题是还有不少像陈晓明那样的好学生。而学校容量还是为当年人口状况没立的,何文庸原想再跟刘局长单独谈几句话,但他感觉刘局长似乎并不想给他这个机会。仔细想一想,汽车跑得再快也没有翅膀,在这种时候也实在没什么话好说,不仅自己尴尬也让刘局长为难。广播电台的《渤海早晨》节目,前来报名的学生人数是零。

花同中学也由此成为尽人皆知的“明星学校”。这种“明星效应”的直接后果可想而知,这种事在全区二十几所中学里还从未发生过。他早预感到今年成绩不会有太大提高,生源不足也就日益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参加这种汇报会原本是校长的事,但老崔校长说自己高血压又犯了,这何文庸是早有心理准备的,来学校上班已经勉强,目前在城市里已全面进入独生了女时代,再跑局里开会实在没气力了。

于是跟谁也没打招呼,正巴不得闹出点什么意外事件。花园中学毕业生陈晓明的“跳楼未遂事件”,就从局里出来了。但也有一些内行家长,这就如同商家都希望有更多的消费者,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就是消费者,你一迈脚也就决定了后半辈子的速度和高度,或者干脆说就是学校的上帝,火车是普通高中,学校是依赖于学生而存在的,如果没有学生,总不会飞到天上去

同类推荐
  • 幸福只要一点点

    幸福只要一点点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周克芹中短篇小说

    周克芹中短篇小说

    《周克芹中短篇小说集》内容包括《秀云和支书》、《井台上》、《早行人》、《李秀满》、《石家兄妹》、《希望》、《青春一号》、《灾后》、《两妯娌》、《勿忘草》等。
  • 告别香巴拉

    告别香巴拉

    上世纪70年代,下放在青海的经济学家方以民被迫害,九死一生逃到了西藏无人区,误入香巴拉,一个不可思议的乌托邦式的世界。在这里,有一个电气学家、一个地质学家、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喇嘛兼医师、一个猎手和他的女儿,连同大量的宝藏,形成了一个超然于世的独立世界。方以民扎根下来,并生下了儿子方明觉,所有人都把最精华的知识传授给他。方明觉长大后,人们决定让他回归正常的社会。曾经迫害方以民的人依靠90年代的资本狂飙,雄霸一方。方明觉担负着报仇和惩恶扬善的重任。他是一个人单独和一个权势群体在作战,能帮助他的,是香巴拉那群逐渐老去的人们的智慧,以及那巨大的财富……
  • 残枪

    残枪

    这是著名红色军旅作家石钟山,继《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后又一长篇小说力作。抗战时期,好友杨槐和伏生分别在八路军和国民党部队当狙击手。香草与杨槐真心相爱,但为给母亲治病,最终违心嫁给了当国军致富的伏生。杨父失望之余,为杨槐娶了邻村的女孩小凤。末过门,小风和香草就被鬼子抓进了炮楼。最后,香草得救了,小凤却不堪凌辱自杀身亡。内战爆发后,国民党节节败退,杨槐说服伏生参加了解放军。在东北剿匪时,为救杨槐伏生光荣牺牲,杨槐于是承担起照顾香草母子的重任……小说通过三个男女的感人故事和情感纠葛对友情、爱情、战争、人性作出了全新的诠释,堪称军事文学的一大突破。国共两个狙击手的战场较量,三个青年男女的爱情悲欢。
  • 返城年代(全集)

    返城年代(全集)

    “返城年代”是指20世纪80年代,这是中国最特殊的一个年代。知青大返城后,基本都到了而立之年,整整一代人第二次面临无职业、无住房、无学上;不惑之年又赶上待业下岗,人生的道路有过心酸,有过迷茫,有过彷徨,甚至绝望。然而知青经历的人生背景,毕竟使他们变得坚强了!他们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奋斗和打拼,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归属。
热门推荐
  • 下辈子,再来爱你

    下辈子,再来爱你

    爱情里,没有规则、没有输赢、没有对错、没有英雄、没有智者、更没有天才……在经典的爱情里,只会有两个傻瓜,牵着彼此的手,傻傻地爱着,傻傻地生活着,傻傻地渡过一辈子……
  • 一泪成劫

    一泪成劫

    本应是一次瑰丽的黄山之旅,却意外地看到一株红色妖娆的曼珠沙华,却将自己送入了另一个时空。华丽的一场异世梦却是情劫一场。一滴仙泪而已,却是酝酿成三生的情缘,遇上了,谁又是谁的劫?云雾缭绕的花神殿上,她看向九天之下的凡尘,为了他而落下一滴泪,因此被贬转世,却不知他是刺族王爷历劫所化之人。花神大殿,她为了姐姐匆匆忙忙,撞到了他,他看向她却是一改冷淡,微笑而语:“如此美丽的花灵怎么不去神殿呢?”她却是不知他便是让前世自己流泪之人。为救她一命,竟是舍弃了一根法刺,那盈盈绿光中融入她体内的不只是法刺,更是缘分!人间,他转世为幽深皇子,受太子所害,暂时失去了内力,她却白衣胜雪,手持一朵菊花,翩翩而来。
  • 傲世圣王

    傲世圣王

    我爱的人,谁也不能动。要是你动了,不好意思,杀!我要杀的人,谁也不能阻,要是你阻了,不好意思,死!踏大陆,战群雄。斗神明,傲天下!
  • 弑宠特工女:杀手皇后龙凤宝宝

    弑宠特工女:杀手皇后龙凤宝宝

    二十一世纪绝世特工,手刃仇敌。一朝穿越,“唰——”当嗜血特工穿越为恶名狼藉的上官家“废材公子”,女扮男装雷厉风行,生杀与否全在她一念之间。然,冷俊腹黑男子用计压上她身后,不见其踪影,肚中却埋下了祸因。代嫁入宫,没想到那男子竟当朝皇帝。经历沉浮,逃出皇宫。几年后,苦寻烟刹的皇上再遇她时,失忆的烟刹却携着龙凤宝宝走向他……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自喻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洋溢着青春活力,心怀着对邻家哥哥---林静浓浓的爱意,来到大学。可是当她联系林静的时候,却发现出国的林静并没有告诉她任何消息。生性豁达的她,埋藏起自己的爱情,享受大学时代的快乐生活。却意外地爱上同学校的陈孝正,板正、自闭而又敏感、自尊的陈孝正却在毕业的时候又选择了出国放弃了郑微。
  • 交错时空的爱恋

    交错时空的爱恋

    时常出现在她梦里的黑色水车,在她十六岁的时候,真实的呈现在了她的面前,然后,它有着能够穿越过去和未来的力量,穿过水车的夹缝,她遇见了过去的紫和未来的玄,以及心爱着她的影!也在触手可及之间,她失去了一切。
  • 培养青少年良好心态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良好心态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本书以轻松快乐的语言,汇集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将带领读者徜徉在一个多姿多彩、奇妙变幻的故事世界中。从故事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从而调整心态,培养心态。拥有积极的好心态,就会拥有一生的快乐和成功。
  • 沙琪玛

    沙琪玛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小小恶魔老公

    小小恶魔老公

    公元64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长安城内一片繁华景象,在尤为繁华的西市,外商的店铺很多,而最受唐朝众多文人喜欢的便是来自波斯国的胡姬歌舞。市井繁华的中心,胡姬酒肆中,波斯女子正在排练歌舞。琴曲声、打拍声、还有柔美而欢快的歌声,好不热闹。在酒肆中二楼的木阁房间,不时的有道光芒从缝隙中射出……阁门内,流光照射的源处,是一圆形的水晶球,那水晶球周身淡蓝光芒,此时正射出万道光束,在光束……